皮肤病中医外治疗法
外治法在皮肤病中的运用
外治法是运 用药 物 、 手术、 物 理 方 法或 使 用一 定 的器 械 等, 直接作用 于病变 部位 而达 到治疗 目的的一 种 方法 。作 为 中医药的优势疗法 之一 , 外治 法在 中 医治疗 中 占有非 常重要 的地位 , 可 以配合 内治法 以提高疗 效 , 而一 般轻浅 之症 , 可 以 专用外 治收功 。《 理瀹骈 文》 日: “ 外 治之理 , 即内治之理 , 外治 之药 , 即 内治 之药 , 所 异 者 法耳 。 ” 说 明外 治 与 内治 在 病 因病 晨到 晚上 , 沿着足太 阳膀胱经 开始 运行 于诸 阳经 , 最后 到达 阳
基地膜 带相 连接 。皮肤 被覆 于体 表 , 与 人体所 处 的外界 环境 直接接触 , 在 口、 鼻、 尿 道 口、 阴道 口、 肛 门等处 与体 内各种 管 腔表面 的黏膜相互移行 。中医经皮肤给药 的方法很 多 , 如敷 、 熏、 洗等 。一般药物若能通过表皮 , 都容易从 真皮吸收到 人体 内。皮肤给药 的 最大 优点 是 避免 药物 对 胃肠 道 与肝 肾 的损 害, 同时也 避免了 胃肠道与肝对药物 的影 响 , 从而提高 了药 物 利用度口 ] , 常见 的有金 黄散 外敷 治疗丹 毒。丹毒 是 由溶血性
了内治法的不足 , 临 床 治 疗 多 内外 结 合 , 相辅相 成。
关键词 : 外治法 ; 皮肤 病 ; 经络 ; 黏膜 中图分类号 : R 2 4 4 文献标 志码 : B
1 皮肤 吸收 皮肤是 由表皮 、 真皮和皮下组织 构成 , 表 皮与真皮之 间 由
文章编号 : 1 0 O 7 —2 3 4 9 ( 2 0 1 3 ) 0 8 一O 0 8 3 —0 2
《本草纲目》皮肤病药物外治法举略
(一)取穴主穴:湿疹点。
(二)治法先找寻湿疹点,令患者背向光亮处,在背部仔细寻找出低于皮肤,灰色发亮,针头大,散在的小点,此即湿疹点。
找到后,用左手拇、食、中指捏提皮肤,右手持一寸长的毫针,直刺该点,进针七、八分,小儿可浅刺,进针后提插二、三下,快速出针不留针,每次可针10~15个湿疹点。
每日或隔日1次。
另可配合服用维生素C200毫克,异丙嗪50毫克,强的松10毫克(小儿酌减),每日3次。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476例,治愈433例,治愈率达90.9%。
拔罐法。
【摘要】目的述评《本草纲目》有关常见皮肤病的药物外治法。
方法对《本草纲目》及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研究。
结果《本草纲目》中有关皮肤病的药物外治处方丰富,用药方法有药物煎水外搽、制膏外涂、捣药外敷或研末外掺、溶剂调涂等。
结论《本草纲目》中有关皮肤病的药物外治法处方丰富,简便效验,部分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其有科学依据。
对今天的临床仍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本草纲目》皮肤病外治法《本草纲目》为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传世大作,书中所载外治疗法极其丰富,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现特选介其中部分皮肤病症的药物外治法,与各同道一起研讨。
1 皮肤癣疮处方:川槿皮、肥皂原文:癣疮不愈。
以川槿皮煎汤,用肥皂去核及内膜,浸汤,时时搽之。
(卷三十五肥皂槿条引杨起简便方)。
评述:木槿皮能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是治疮癣要药。
现代药理研究木槿皮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皮肤真菌。
肥皂,《本草纲目》:“祛风湿,下痢,便血,疮、癣、肿毒”,现代药理研究对堇色毛癣菌、星形奴卡菌和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两者合用能够提高治疗皮肤癣菌的疗效。
本方亦可外用煎洗或以适量酒、醋浸泡制剂搽涂而治疗皮肤癣病。
2 脚指缝烂处方1:滑石、煅石膏、枯矾。
原文:脚指缝烂。
滑石一两,石膏煅半两,枯白矾少许,研掺之(卷九滑石条引集简方) 。
评述:滑石清热,渗湿,利窍,现代药理研究有保护皮肤黏膜及抗菌作用。
7种皮肤病的中药外治法,简便验廉易操作
7种皮肤病的中药外治法,简便验廉易操作展开全文“外科之法,最重外治。
”中药外洗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用药物煎汤乘热在患处淋洗、浸泡、湿敷或坐浴的一种治疗方法,古称“溻洗”。
早在公元前770年《礼记·曲礼》篇即载有“头有疮则沐,身有疮则浴”,《外科精义》曰:“夫溻法者,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盖汤火有药涤之功……此谓疏导腠理,通调血脉,使无凝滞也,如药二两用水二升,为则煎取一升半,以净帛或新棉蘸药水稍热溻其患处,渐渐洗溻沐浴之”张山雷氏说:“外疡既溃,脓水浸淫,以洗涤洁净为第一要义,庶几病菌不留,方能生新收口,否则恶腐不除,必多滋蔓”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曾用苦参汤治疗狐惑病,狼牙汤治疗阴䘌。
洗剂在民间也常为人们所惯用,如用白矾水洗湿疮,花椒水洗痒疮,葱椒水洗冻疮,桂花叶水洗漆疮等。
这些方法简便,而且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归纳了九法,兹不揣浅陋,介绍如下。
一、祛风止痒法由于人体腠理不密,卫气不固,风邪客于肌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导致营卫不和,气血运行失常,肌肤失去润养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如发病迅速,消退亦快,游走不定,瘙痒无度,多发于上半身或泛发全身,皮疹多为红色丘疹、风团、鳞屑或苔藓样变、疣目,损害为干性,不渗出,以及抓后起鳞屑及出血等,常见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疾患,如急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
治拟祛风止痒为主。
药用艾叶30克,摇竹消30克(小编注:徐长卿),路路通30克,蚕砂60克,煎水1500毫升,待水温热后外洗患处,每天2次,每次洗10-15分钟。
临床上如寻常疣、扁平疣等,均属病毒所引起的皮肤病,皮损表现为扁平丘疹,或高出皮肤,粟米至黄豆大小,色为淡褐色、褐色、正常皮肤色。
表面平滑或粗糙。
治疗以祛风解毒为主。
药用木贼15克,苍耳子15克,败酱草30克,露蜂房10克,马齿苋30克,煎水1000毫升,先乘热湿敷患处,然后用水擦洗皮损,皮损以擦红发热为宜,每天一次。
中医外科皮肤病总治法。
中医外科(皮肤病)总论治法歌----米氏真传。
外科之疮有治例,说与君家须切记,病端百出别根因,方法一囊岂同类。
热与寒,通与秘,其中消息知端的。
通多不足秘多余,热实寒虚分症治;阳似阴,阴似阳,似中妙理要推详。
不分表里一例治,轻变重而重变亡。
医者贵乎多应变,不可偏执用其方,且如表症恶寒,宜用荆防败毒散;里症发热,可将内疏黄连汤。
疮势已成,托里消毒散诚为正法。
内脓将溃,十全大补汤最得相当。
人参养荣汤治溃后虚热发作,木香流气饮散结肿寒湿为殃。
饮食不甘,定用香砂开胃;精神怯少,须将参术回阳。
阴虚阳虚,须八珍最为要领;盗汗自汗,得独参一味可强。
溃后多疼,乳香定痛散功奇莫缓;脾虚下陷,补中益气汤功效尤良。
口燥谵言,泻实火须黄连解毒(汤);心烦衄血,理虚阳必犀角地黄(汤)。
古法治痈疽,称述仙方活命饮;今时医发背,还期神授卫生汤。
蟾酥丸在外科称为独品,护心散解内毒号曰无双。
讵知蜡矾丸护膜、护心,可羡淡中有味;还赞玉红膏生肌、生肉,堪夸坏里呈祥。
身凉自汗,腹痛肠鸣、呕逆,岂逃异功散;睡卧不宁、虚阳发燥、脓多定用圣愈汤。
生脉散接虚羸脉来微细,归脾汤除惊悸睡得安康。
竹叶石膏(汤)治虚烦、身热者何须疑虑,麦冬清肺(饮)除膈热有痰者毋待商量。
金鲤汤治肺痈吐脓气急,玄龟丹攻结毒臭腐顽疮。
风热生疮通圣散,疮疡狂躁破棺丹。
小柴胡(汤)除客邪往来潮热;大防风(汤)攻腿膝寒湿为殃。
咽肿咽疼定用清咽利膈散,斑红斑紫岂逃化斑解毒汤。
八味丸捐口干妙药,二神丸治脾泄奇方。
香连丸为脏腑泻痢通用,甘露饮治口齿腐烂相当。
六和汤和脾止吐泻,双解散解表理内伤。
逍遥散善治女人诸病,保元汤常扶赤子多伤。
皮肤毛发干焦,芦荟丸效应甚捷;咽喉口齿肿痛,冰硼散功实非常。
滋肾丸治下元肾虚不固,凉膈散解上焦膈热多烦。
九龙丹消鱼口吞之灭迹,二蛟散行湿肿服下安康。
吕祖一枝梅止痢定惊,称为仙药;真君妙贴饮消疼止痛,号曰神方。
痔漏、瘿瘤、疔毒,古夸三品锭;痈疽、流注、诸风,今羡万灵丹。
《本草纲目》皮肤病外治处方
目的述评《本草纲目》有关常见皮肤病的药物外治法。
方法对《本草纲目》及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研究。
结果《本草纲目》中有关皮肤病的药物外治处方丰富,用药方法有药物煎水外搽、制膏外涂、捣药外敷或研末外掺、溶剂调涂等。
结论《本草纲目》中有关皮肤病的药物外治法处方丰富,简便效验,部分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其有科学依据。
对今天的临床仍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本草纲目》皮肤病外治法《本草纲目》为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传世大作,书中所载外治疗法极其丰富,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现特选介其中部分皮肤病症的药物外治法,与各同道一起研讨。
1 皮肤癣疮处方:川槿皮、肥皂原文:癣疮不愈。
以川槿皮煎汤,用肥皂去核及内膜,浸汤,时时搽之。
(卷三十五肥皂槿条引杨起简便方)。
评述:木槿皮能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是治疮癣要药。
现代药理研究木槿皮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皮肤真菌。
肥皂,《本草纲目》:“祛风湿,下痢,便血,疮、癣、肿毒”,现代药理研究对堇色毛癣菌、星形奴卡菌和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两者合用能够提高治疗皮肤癣菌的疗效。
本方亦可外用煎洗或以适量酒、醋浸泡制剂搽涂而治疗皮肤癣病。
2 脚指缝烂处方1:滑石、煅石膏、枯矾。
原文:脚指缝烂。
滑石一两,石膏煅半两,枯白矾少许,研掺之(卷九滑石条引集简方) 。
评述:滑石清热,渗湿,利窍,现代药理研究有保护皮肤黏膜及抗菌作用。
煅石膏清热收湿,生肌敛疮,有抗菌、收敛、止血、消炎等作用。
白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
故可掺治脚指缝烂。
包括脚气、湿疮、黄水疮等皮肤湿烂,或诸疮肿毒,小儿体热痱疮,等。
处方2:茶叶。
原文:脚丫湿烂。
茶叶嚼烂傅之,有效(卷三十二茗条引摄生方)。
评述:茶叶利水祛湿,解毒敛疮,现代药理研究含有大量鞣酸等,有收敛、抑菌及维生素B样作用。
其浸剂或煎剂在试管中对多种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故可用治脚丫湿烂。
3 积年癣疮处方1:斑蝥。
皮肤科疾病中医外治法简述
皮肤科疾病中医外治法简述皮肤科疾病种类繁多,治疗方法各异。
中医外治法作为一种独特的疗法,在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医外治法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外治法是指通过在皮肤表面直接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来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副作用小等特点,因此在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
感染性皮肤病:如脓疱病、疖等,中医外治法可有效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如湿疹、接触性皮炎等,中医外治法可改善皮肤炎症,缓解瘙痒症状。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红斑狼疮等,中医外治法可调节皮肤免疫,减轻红斑和鳞屑症状。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如白癜风、黄褐斑等,中医外治法可促进黑色素细胞再生,恢复正常肤色。
皮肤附属器疾病:如痤疮、脂溢性皮炎等,中医外治法可调节内分泌,减轻皮肤油脂分泌,缓解病情。
中药外敷:将中药研成粉末或制成膏剂,直接敷于患处,以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药浴疗法:通过药浴的方式,使药物渗透皮肤,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改善皮肤疾病。
拔罐疗法:通过拔罐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皮肤炎症。
其他方法:还有艾灸、按摩等方法,也可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发挥作用。
中医外治法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不可随意更改药物或剂量,以免影响疗效。
中医外治法一般起效较慢,患者需耐心治疗,不可急于求成。
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中医外治法在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不仅能有效缓解病情,减轻患者痛苦,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调节身体内部环境。
然而,中医外治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起效慢、药物作用不稳定等。
因此,在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加强中医外治法的科学研究,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将为皮肤科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中医外治法是指通过非口服药物的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等,刺激人体的穴位、经络和皮肤,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
分类及临床应用
• 一、药物疗法 • 药物疗法,就是用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施用于患处,使药物直达 病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有膏药、油膏、箍围 药、掺药、草药等。 • (一)膏药 • 膏药古代称薄贴,现称硬膏。膏药是按配方用若干药物浸于植物 油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黄丹再煎,利用黄丹在高热下经过物 理变化,凝结而成的制剂,俗称药肉;也有不用煎熬,经捣烂而 成的膏药制剂,再用竹签将药肉摊在纸或布上。膏药总的作用, 因其富有粘性,敷贴患处,能固定患部,使患部减少活动;保护 溃疡疮面,可以避免外来刺激和细菌感染;膏药使用前加温软化, 趁热敷贴患部,使患部得到较长时间的热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增加抗病能力。至于具体的功用,则依据所选药物的功用不同, 对肿疡起到消肿定痛,对溃疡起到提脓去腐、生肌收口的作用。 • 适用证:一切外科病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均可应用。
优 点
• 中医外治法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运用方便、操 作简单、取材容易、能够直接观察、随时掌握等多种优点。 • 一是疗效可靠、迅速、显著 • 二是中医外治法适应症广泛. • 三是外治法安全可靠系数大,由于皮肤、枯膜屏障自我保护功能 及使用的多为天然药物,使得外治疗法基本没有或极少毒副作用; • 四是外治疗法在操作上简单易行。从而方便了病人,亦减少了内 服之苦; • 五是与当今其它治法相较,外治诸法相对低廉,减轻了患者经济 负担; • 六是可以或为主或为辅与其它治法结合协同进行综合治疗,使之 能相得益彰,提高疗效。
• 用法:由于膏药方剂的组成不同,运用的药物有温、凉之异,所 以在应用时就有各种不同的适应证。如太乙膏性偏清凉,功能消 肿、清火、解毒、生肌,适用于阳证,为肿疡、溃疡通用之方。 阳和解凝膏性偏温热,功能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 痰通络,适用于阴证疮疡未溃者。千捶膏性偏寒凉,功能消肿、 解毒、提脓、去腐、止痛,初起贴之能消,已成贴之能溃,溃后 贴之能去腐,适用于痈、有头疽、疔、疖等一切阳证。咬头膏具 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以及患 者不愿接受手术切开排脓者。 • 此外,膏药摊制的形式有厚薄之分,在具体运用上也各有所宜。 如薄型的膏药,多适用于溃疡,宜于勤换;厚型的膏药,多适用 于肿疡,宜于少换,一般5—7天调换1次。 • 注意点:凡疮疡使用膏药,有时可能引起皮肤掀红,或起丘疹, 或发生水疱,瘙痒异常,甚则溃烂等现象,这是因为皮肤过敏, 形成膏药风(接触性皮炎);或溃疡脓水过多,由于膏药不能吸 收脓水,淹及疮口,浸淫皮肤,而引起湿疮。凡见此等情况,可 以改用油膏或其他药物。此外,膏药不可去之过早,否则疮面不 慎受伤,再次感染,复致溃腐,或使疮面形成红色瘢痕,不易消 退,有损美观。
中医治皮肤病方法
中医治皮肤病方法
中医治疗皮肤病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方法:
1. 中药内服:根据不同的皮肤病症状和病因,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内服治疗,如黄连、连翘、地黄等。
中药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促使皮肤内部病变得到改善。
2. 中药外用:使用一些特殊的中药制剂,如膏药、擦剂、湿敷等,直接涂抹在患处。
这些中药外用可以起到清热、燥湿、活血等作用,有助于改善皮肤病症状。
3. 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气血循环、平衡阴阳,促进身体免疫力的提高,从而达到治疗皮肤病的作用。
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体表穴位针刺、耳穴贴压等。
4. 中医按摩疗法:通过按摩的方式刺激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功能,从而改善皮肤病症状。
常用的按摩方法包括推、捏、拿、滚等。
5. 中医饮食疗法:中医认为饮食与皮肤健康密切相关,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可以改善皮肤病症状。
例如,根据中医理论,湿热体质的人要忌食辛辣、油腻的食物,而多吃清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皮肤病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疾病的病因、病程、病机等因素。
另外,中医治疗方法具有个体差异,同样的病种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接受中医治疗前,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根据个人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皮肤病中药外用水剂29处方
皮肤病中药外用水剂29处方水剂水剂是将中药煎煮或浸渍制成的药液。
常用于溻渍法和洗疗法。
溻渍法又称湿敷法,相当于西医的开放性冷湿敷。
古人常以丝帛或新棉蘸浸药液,溻渍于皮损处,《医宗金鉴》曰:“软帛迭七、八重,蘸汤勿令大干,复于疮上,两手轻按片时,帛温再换,如此再按四、五次”。
洗疗是用煎好的汤药浸泡全身或局部的一种泡洗方法,《内经》中即有“燥者濡之”,“摩之浴之”的记载,这是关于洗疗的最早记录。
一、湿敷使用方法(一)湿敷的准备1﹒湿敷药液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用药,将中药煎成药液,待自然冷却后备用。
2﹒湿敷垫即古人所用之丝帛、新棉,蘸药液敷在皮损上,以达治疗之目的。
西医学则根据治疗的需求,用消毒纱布6~8层,依据不同部位制成不同形状的湿敷垫,蘸药液敷于皮损上。
(二)湿敷的操作方法根据患者皮损的大小,先将煎好的药液适量地倒入一容器内(最好不用金属器皿);再将湿敷垫放入、浸湿。
取蘸好药液的湿敷垫(以不流药液为度)敷于患处,视患者病情轻重,每次敷药20~30分钟。
湿敷时因药液蒸发或湿敷垫升温,需要准备两份湿敷垫交替使用,或者将湿敷液频滴于湿敷垫上,以保证药垫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如患者炎症消退、浸液减少,可适当减少湿敷的次数和每次敷药的时间。
(三)湿敷的功能1﹒湿敷的物理作用湿敷可利用药液的浓度,使低浓度的渗液向高浓度湿敷药液渗透,达到收敛渗液的目的,从而减少或停止渗出,使炎症逐渐消退。
2﹒冷敷的作用蘸湿的湿敷药垫置于皮损后,湿敷液自然冷却,可促使局部皮肤末梢血管收缩,从而使充血减轻,渗出减少。
通过湿敷的传导和辐射作用,能使局部皮肤灼热潮红的症状得以减轻。
冷敷能发挥消炎、镇定、止痒、抑制渗出和收敛的功能。
(1)湿敷有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在湿敷过程中,表皮角质层被药物浸泡后使其膨胀,细胞间隙增大,有利于药物透入皮内,还可达到活血通络的目的。
(2)湿敷有清洁作用:在湿敷的过程中,湿敷垫可吸收皮损表面的浆液渗出物和脓性分泌物,软化并清除皮损表面痂皮及其他附着物,湿敷的同时还起到了洗涤清洁的作用。
各种皮肤病的中药外治法
各种皮肤病的中药外治法|颜德馨、颜乾麟皮肤科疾病常用的中药外治法,包括疱疹、荨麻疹、痤疮、银屑病、脱发、疣、癣等皮肤科疾病的中药外治方法。
一、疱疹疱疹是由某些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病初往往先有烧灼感,搔痒或疼痛,继而出现红斑、水疱,损害破裂后露出糜烂面,然后结痂,痂脱而愈。
临床最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热疱”“蛇丹”等范畴,多由风热毒邪阻于肺胃,或肝胆火旺,湿热内蕴所致。
1 风热袭表型多见于单纯疱疹,皮疹发于口鼻及生殖器周围,皮肤灼热刺痒,红疹,水疱,疱液透明或混浊,数日后干燥结痂。
方 1组成:新鲜荷花瓣10张。
用法:将荷花瓣贴于患处,外用胶布固定日换4一5次,3日为1疗程。
方 2组成:生蒲黄6克,黄连3克,冰片0.5克,麻油适量。
用法:先将黄连、冰片磨成细粉,再和入蒲黄,加入麻油调成糊状,涂敷患处,1日2—3次,3日为1疗程。
2 肝胆湿热型多见于带状疱疹。
疱疹好发于颜面及胸胁,皮肤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局部灼热疼痛。
方 1组成:新鲜柿子5只,冰片1克。
用法:将鲜柿子榨汁去渣,加入冰片溶化,取药汁涂于患处,1日4~5次,3日为1疗程。
方 2组成:雄黄6克,白矾3克,冰片1克。
用法:将雄黄、白矾、冰片和匀,磨成细粉,加入凉开水调成糊状,涂敷患处,1日2次,3日为1个疗程。
二、荨麻疹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风团样损害,常骤然发生,瘙痒剧烈,迅速消退,不留痕迹。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瘾疹”范畴,多由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或脾胃湿热,郁于皮毛所致。
1 风热外袭型症见皮肤风团色红,此起彼落,搔痒剧烈,遇热或汗出易发,遇冷则减等。
方 1组成:新鲜芝麻杆100克。
用法:将芝麻杆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洗擦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方 2组成:豨签草60克,地肤子15克,白矾9克。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首乌、白斑酊、刺蒺藜、补骨脂、乌梅、红花、 知母、首乌等。
(四) 浸泡剂(酊剂、醋泡剂)
百部酊:百部20g+75%酒精100ml,浸7天。 使用方法:用棉签蘸液涂搽。 注意事项:1.冬季慎用本法以防冻疮。
2.药物浓度不宜过高。 3.如有干裂、刺痛感应停用或加溶
常用的方剂有:
三黄洗剂:大黄、黄芩、黄柏。
苍肤洗剂:苍耳子15g、地肤子15g、土槿皮15g、水 3000ml。蛇床子15g、苦参15g、百部15g、枯矾6g、 主治手足癣,掌跖角化、肥厚性疾病。
蛇床子洗剂:蛇床子、威灵仙、当归尾、土大黄、 苦参30g、主治阴囊,外阴瘙痒。
脱脂洗剂:透骨草30g、皂角刺30g、雄黄10g、
功用:消炎止痛、清洁、渗透性较强、有助于 药物的经皮吸收。
常用方剂:皮炎霜、激素霜、雅霜、珍珠霜等。
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1、急性期皮炎、渗出多、可选湿敷、间歇期可用 油剂。
2、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渗出少、仅仅有潮红、肿 胀、丘疹、水疱、应选用粉剂、洗剂或溶剂。
3、亚急性皮炎、渗出和糜烂较少、红肿轻、但有 鳞屑或结痂、则用油剂为宜。
1.5-2。
新三妙粉: 黄柏300、青黛30、寒水石150。 注意事项: 粉剂作用表浅,并能与分泌物结
成痂皮,故不宜用在渗出多或深在性皮肤病。
(三) 洗剂(混悬剂、振荡剂)
制剂:用水和不溶性的粉剂混合而成,一般含 粉量为30%左右,用时振荡摇匀,根据不同的 需要,可加少量甘油(5%),可减缓液体的蒸发 速度,亦可增加粉剂的吸附作用。或加少量的 酒精,可加速水分的蒸发速度,而增加皮肤的 凉爽程度。
液,使浓度降低后使用。
中医外科如何运用艾灸治疗皮肤病
中医外科如何运用艾灸治疗皮肤病皮肤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身心上的不适。
在中医外科领域,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
艾灸,这一古老而神奇的中医疗法,主要是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和药效作用于人体穴位或患病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皮肤病的治疗,艾灸有着不可忽视的疗效。
首先,艾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的通畅与否与皮肤的健康息息相关。
当气血运行不畅时,皮肤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湿疹、痤疮等。
通过艾灸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血海等,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为皮肤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能量,从而改善皮肤的状态。
其次,艾灸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当经络受阻时,气血无法正常到达皮肤,导致皮肤病的发生。
艾灸产生的温热刺激能够疏通经络,消除经络中的瘀阻,使气血能够顺畅地滋养皮肤,有助于治疗皮肤病。
再者,艾灸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皮肤病的发生往往与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艾灸可以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使身体能够更好地抵御外界病邪的侵袭,减少皮肤病的发生和复发。
在具体运用艾灸治疗皮肤病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皮肤病类型和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艾灸方法和穴位。
对于湿疹患者,可选择艾灸曲池、阴陵泉等穴位。
湿疹多由体内湿气过重所致,曲池穴有清热利湿的作用,阴陵泉穴则可健脾祛湿。
通过艾灸这些穴位,能够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缓解湿疹症状。
痤疮患者则可以艾灸合谷、肺俞等穴位。
痤疮的发生与肺胃热盛、内分泌失调等有关。
合谷穴能疏风解表、清热开窍,肺俞穴可调节肺脏功能。
艾灸这些穴位有助于清热解毒、调节内分泌,从而改善痤疮症状。
对于银屑病患者,可艾灸大椎、膈俞等穴位。
银屑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与气血瘀滞、免疫功能异常等有关。
大椎穴是人体阳气汇聚之处,艾灸此穴能振奋阳气、驱邪外出;膈俞穴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通过艾灸这些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银屑病患者的皮肤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治疗皮肤病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国医大师治疗皮肤病外用药医案
国医大师治疗皮肤病外用药医案国医大师治疗皮肤病外用药医案在中医传统理论中,皮肤病被视为“瘀血”的一种表现,而治疗皮肤病的方法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尤其是外用药物的应用。
国医大师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不仅熟练掌握了经典的治疗方法,更在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有效的医案,为临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文将就国医大师治疗皮肤病外用药的医案展开深入的探讨,并分析其中的治疗思路和特点。
一、医案一:中医外治某某病国医大师在治疗某某病的时候,采用了清热解毒的外用药物,其配方包括黄连、地黄、鸡骨草等。
这些药物有着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病情。
在使用外治药物的国医大师还结合了针灸和食疗的方法,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通过这个医案我们可以看到,国医大师在治疗皮肤病的时候,往往会注重外用药物的选择,尤其是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药物在这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
二、医案二:中医外治某某病在这个医案中,国医大师采用了中药泡脚的方法治疗某某病。
他选用了当归、川芎、熟地黄等药材,制成药包用于泡脚。
这种外用药物的方法可以通过足底穴位直接渗透药物成分,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效果。
国医大师还在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饮食调理,进一步增强了治疗效果。
这个医案展示了国医大师在治疗皮肤病外用药方面的独特见解,通过中药泡脚的方法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医案三:中医外治某某病国医大师在治疗某某病时,采用了草药熏洗的方法。
他将艾草、白芷、苍术等药物制成熏洗药水,配合局部按摩和针灸,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种外用药物的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并且具有温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一些慢性、难治性皮肤病有着明显的疗效。
通过这个医案可以看到,国医大师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注重外用药物的选择和方法,结合针灸和按摩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国医大师在治疗皮肤病外用药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他们在外用药物的选择和方法上有着深入的研究,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中医外科学皮肤病外治原则
中医外科学皮肤病外治原则引言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和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皮肤病作为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也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外科学在皮肤病外治方面的原则。
一、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内外环境的失衡是皮肤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因此,在治疗皮肤病时,我们首先要树立整体观念,注重调节人体内部环境,使其恢复平衡。
同时,我们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对皮肤健康的影响。
二、辨证论治在中医外科学中,辨证论治是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面色等信息,辨别患者体质特点和病情变化,并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 湿热瘀毒型湿热瘀毒型皮肤病表现为皮肤湿润、红肿、糜烂、渗液等。
治疗时应清热解毒、祛湿化瘀为主。
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栀子、地黄等,可通过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皮肤情况。
2. 血虚风干型血虚风干型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发白等。
治疗时应补养血液,滋润皮肤。
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川芎等,可通过滋养血液,促进气血循环,改善患者的皮肤干燥情况。
3. 气郁血滞型气郁血滞型皮肤病表现为局部皮肤紫红色斑块,质地硬实,并伴有刺痛感。
治疗时应舒缓气机,活血化瘀。
常用药物有:香附、川芎、当归等,可通过活血化瘀,改善患者的皮肤情况。
三、外治原则在中医外科学中,外治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外治原则。
1. 温和而不伤害阳气中医强调温和的治疗原则,因此在外治皮肤病时,我们应避免使用过于刺激性的药物或方法,以免损伤阳气而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
2. 以湿为主,辅以干法对于湿性皮肤病,我们可以采用湿敷、湿润剂等方法来保持皮肤湿润。
而对于干性皮肤病,则可以采用干敷、吸水剂等方法来改善患者的皮肤情况。
3. 针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方法在治疗皮肤病时,我们要根据患者的不同阶段选择相应的外治方法。
例如,在急性期可以使用清洗剂清洗患处,而在慢性期则可以使用药膏、药水等进行局部外治。
皮肤科常见中医外治法有哪些
皮肤科常见中医外治法有哪些皮肤病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类问题,在临床过程中,为了有效促进皮肤科治疗效果的持续提升,大批医疗工作者结合中医理论知识对于患者治疗模式进行了分析。
实践表明,中医对于皮肤疾病的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此期间,中医工作者结合大量临床经验总结了一系列的中医外治方法,其有效促进了患者治疗模式的持续拓展。
本文对于皮肤和常见的中医外治法进行了介绍与梳理,希望帮助广大读者朋友更好地实现对于有关知识的充分了解。
一、银屑病的中医外治法银屑病又被中医称为“白疕”、“干癣”以及“松皮癣”等,中医认为该病与患者血热风燥或血瘀风燥等因素有关,其可对患者皮肤表面造成极大影响,继而早导致其皮肤覆盖界限分明的银白色鳞屑。
对于血热风燥型患者,其皮肤可出现长红且鳞屑厚度较少,剥去后可有小出血点患者遇热或心情烦躁时病情可加重。
在外治过程中,可以采用草河车、凤尾草以及苦参进行治疗,将上述药材放入锅内,用水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对患处进行外洗。
对于血瘀风燥型患者,其皮肤可变得较为粗糙如牛皮样,且皮肤表面伴有色素沉着。
该病对于患者皮肤造成的损害较为明显,且难以治愈,在外治过程中,可以采用轻粉、雄黄、海螵蛸、硫磺以及冰片等进行治疗。
在此过程中,将上述药材磨成粉末后与凡士林调制成糊状,随后涂于患处。
二、疣的中医外治法疣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较为常见的皮肤问题,其本质是在皮肤浅表出现的小赘生物。
在临床过程中根据其发病部位和症状,可以将其分为扁平疣、寻常疣、传染性软疣以及跖疣等。
其中扁平疣多数呈高粱米或粟米大小其表面相对较为光滑,触之坚硬,患者偶有瘙痒问题。
在临床过程中,可以采用新鲜鸡内金三张对疣体进行擦拭。
寻常疣的体积米粒至黄豆大小不等,表面相对较为粗糙,触之坚硬,颜色多为污褐色或灰黄色,可单发亦可多发。
在治疗期间,可将疣头部剪破,避免见血,随后将大蒜捣烂成泥状敷于疣体表面并用纱布包扎。
与此同时,也可采用鸦胆子去壳取仁后捣烂成泥状涂于疣体表面。
皮肤病外治小验方集锦
皮肤病外治小验方集锦治癣验方一方:五倍子研末,用陈米醋熬成膏敷患处,干后换药再敷,以不痒为度。
二方:鲜鹅不食草捣烂敷患处。
三方:用生半夏磨醋擦患处。
四方:苦楝皮9克煎取浓汁,擦患处。
五方:陈醋500克,浓缩至50克,以消毒棉球蘸药擦患处。
一般2~3天可见效。
治扁平疣验方处方:马齿苋30克(鲜品60克),板蓝根25克,陈皮、苍术各12克,蛇床子、连翘、露蜂房各15克,白芷9克,细辛6克,苦参20克。
用法:每日1剂,每剂煎2次,取汁,混匀,再煎取浓汁,瓶装。
以洁净棉球沾取药汁涂擦患部疣体,每日3次。
一剂药汁可重复使用1~2天。
连续使用3-4剂为1疗程。
本方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祛疣之功,对扁平疣属湿热症型者效果较好。
治小儿湿疹方一方:炒槐米、香油各适量。
用法:槐米研细面加香油调成糊状。
敷患处,日1次。
二方:樟脑、硼砂冰片各5克。
用法:共研细末,加人凡士林适量调擦患部,每日2次。
三方:地肤子、蛇床子各15克,枯矾9克。
用法:水煎浓液,每天1剂,分2次涂擦患处。
四方:云苓皮、川草蘚、土茯苓各4克,白术、枳壳、地肤子、春砂仁各2克。
功用:利湿清热为主,且以健脾。
主治:婴儿湿疹湿热型。
用法:水煎取滤液待温凉后洗患处。
每天1剂,早、中、晚各洗1次。
此为2-3岁患儿用量,1岁以下患儿减量1/3。
治手癣验方处方:连翘、紫花地丁、生白术、茯苓各15克,防风、陈皮、当归、秦艽各10克,白芷、淡干姜各8克,徐长卿、蒲公英、生黄芪各25克。
用法:先将上药水浸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后,所剩药渣再加白矾15克,川椒10克,土茯苓30克,白薛皮20克,入水300毫升,煎剩1500毫升,每日1剂,将煎出的药液混合,浸洗患处。
主治;鹅掌风(手癣)。
治脚癣外洗方处方:苍术15克,生苡米、土茯苓、威灵仙、苦参、黄柏、槐花、车前子、防己、木瓜各12克。
加减:若继发感染可加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等。
功用:除湿解毒杀虫。
皮肤病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完整版】
皮肤病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360世赛中菇痔学会联夺会皮肤料专业委员套成立大会鳖舔届国酝中暇,中西匿贻合皮默病擘拳研讨会论文汇墒※附件※皮肤病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广东嵩中医院皮默耕井治法熙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绒配合一镦的器械等,直接律阑乎患者体袭菜部或瘸燮部盛潲遮剿渗疗嚣熬麴一种治疗方法。
?理瀹骈文?说:“辨滚之理,露凑治之壤,努渣之药,鞫内治之蘸,掰黪潜法耳。
〞指出了外漶法与内淤法治疗帆遥楣囿,但给药途经不同。
艘肤病中医辨治疗法聚多,且猿具特色,在蔽肤瘸的治疗中发挥爨要的馋斓。
为进~步挖掘、整理、继承靼发扬皮肤病中医外治特色疗法,现参考糯关著律、精秘论文,奔绍鬻耀皮获病中医井治特龟疗法。
并援集有较好疗效的名老孛医、聪腕协定特也疗法,鞭授国家、蒜省市等巾医药适畿技术推广矮凳,汇熊成麓,供临床参考选用。
{注:特色疗法分类及常震特色疗法介缌主要引爨酃巍戎教授主编豹?皮肤瘸中医外治学?? 一、皮攒局部用法<一〕||毓药物为擞的局部粥法.惫耩洗药法,≤辩洗法、藉洗法、擦藐法、浚洗法、浚漶洼、熏漉法、坐浴法>、瀑数法、擞骛法、涂药法、戳药法、点药法、滴药法、滋蕊法、薄贻法、敷贻法、热擞法、烘药法、熏药法、按摩法、摩擦法、搓麴法、发瘪法、瘸蚀法、生舰法、护剖法、药捻法、封药法、夹药法、黑布药膏疗法、拔鬻疗法、自降静捌涂法、蒸发蓬包法、瓣膜藏膜法、郝巢贴敷法、壤药法、莼条插入法、移毒法、匿敷法、掺掰法、含漱法、墨噙法、吹翁法、梳法、填塞疗溉、喷雾疗法、中药烧馁疗法、滠药巾疗法等。
l、洗药法洗药法怒用液律菸物洗涤旋攒局部翡治疗方法,是中医的传统井治方法之一。
奉法通过蓊液的洗涤之力,可以襁除秽物,洁净皮攒。
由于药液豹较妖辩闻浸泡,W软化角潢,调理气斑。
依敲入不露的鲻耪叉葺有清热滁漫、杀虫止痒、收涩固聪等成效。
洗药法分舞:t辩洗法、荡洗法、擦洗法、浸洗法、凝溅法、熏洗法、坐浴濂等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