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民歌 1

合集下载

侗族大歌_一个民族吟出的古老音乐之谜

侗族大歌_一个民族吟出的古老音乐之谜
,
,
落的 曲 调 性 强

,
有一 些 和 声 和 对 位 的 效
.
歌 队 成 员均 为 低 音 每 晚 相聚 一 堂 由 有
, ,
词 后面
都 衬 有 一 段长 长 的 拖 腔
,
,
,
非 常 华 丽 丰 彩 动人 是 声 音 大 歇 中
,

经 验 知 识 丰 富的 老 歌 师 祠 语 和 嗓 嘎 辅
,

:
主 要 为 了 塑 造单 一 的 音 乐 形
韵律 讲究 歇 声 的 连 绵不 断 具 有 明显 的
吟 诵风 格

祠族 大 歌 的旋 律 较 为柔 和
,
,
朗诵
,
象 服从 于 同 一 个 音乐 主 题 所 以 它的 对
,
领 唱 者 有 很 高 的艺 术 修 养和
,
性较 强
,
音域 较 窄
、 、 、
,
惊 人 的 记 忆 力 能 唱 出 很 多 种歇 来 童 声 大歌
文 IE 长 旅

六 岁 开始 学歌
,
,
每 夜不 停 ;
;
2 岁 离 开 歌 师 与 父 母 自己 练 唱 1
再 大 一些

他就 独 自走 进歌 堂 了

,
祠 家 人 人 会 唱歌
,
, ,
祠族素有 年长
,

者教 歌 年轻 人 唱 歌 年 幼 者学 歇 善 歇 者 受 赞 扬 歌 师 受 到辱 敬 的 社 会 风 尚
,
浓厚 叙 事性 的 合 唱 歌 曲 内 容 多早 神活
,

故事 传 说 历 史 英 雄 之 类 爱 情 叙 事长 诗也 占 很大 的 分 , 年的 意 义

五十六个民族歌曲名

五十六个民族歌曲名
序号 1 《夏蝉之歌》:侗族民歌 2 《买顶花帽给妹戴》:毛南族民歌 3 《加林赛》:佤族民歌 4 《牛角弯弯》:拉祜族民歌 5 《打麦歌》:普米族民歌 6 《马桑树儿搭灯台》:土家族民歌 7 《倒酒红兵哥哥尝》:畲族民歌 8 《山歌》:阿昌族民歌 9 《我可爱的家乡》:独龙族民歌 10 《摇篮曲》:满族民歌
跳天灯 阿金诺奇卡 黑熊搏斗舞 哈利舞
大长鼓舞
牦牛舞 发舞 蛤蟆舞
我们来自西州哈卓
热巴
骆驼舞 踏歌 驯牛舞 霸王鞭舞
鹰舞
白天鹅
序号
《幸福生活唱不完》:僳僳族民歌 《好红花》:布依族民歌 《黑眉毛的姑娘》:乌孜别克族民歌 《舍我的阿哥是万难》:保安族民歌 《哦得得》:怒族民歌 《燕子》:哈萨克族民歌 《我的家乡多美好》:赫哲族民歌 《阿瓦日古里》:维吾尔族民歌 《月色》:傣族民歌 《舂米歌》:景颇族民歌 《花香随他一起来》:德昂族民歌
舞龙 还愿舞
序号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木鼓舞
摆舞
打锅庄 摆手舞
畲岭迎亲
象脚鼓舞 剽牛舞 莽势舞
11 《请问你爱不爱我,姑娘》:柯尔克孜族民歌 挤奶舞 12 《玉龙情歌》:纳西族民歌 13 《过桥风吹》:京族民歌 14 《永隔一江水》:俄罗斯族民歌 15 《出色的歌手》:鄂伦春族民歌 16 《东乡里有我的扯心哩》:东乡族民歌 17 《蝴蝶歌》:瑶族民歌 18 《对歌》:门巴族民歌 19 《杵歌》:高山族民歌 20 《我们从小就相爱》:布朗族民歌 21 《裕固族姑娘就是我》:裕固族民歌 22 《格桑拉》:藏族民歌 23 《阿里玛》:撤拉族民歌 24 《诺恩吉亚》:蒙古族民歌 25 《呷金呷》:珞巴族民歌 26 《洱源情歌》:白族民歌 27 《古丽碧塔》:塔吉克族民歌 28 《在银色月光下》:塔塔尔族民歌 东巴舞

贵州侗族大歌《蝉之歌》的演唱分析与传承

贵州侗族大歌《蝉之歌》的演唱分析与传承

贵州侗族大歌《蝉之歌》的演唱分析与传承作者:方新佩来源:《音乐时空》2016年第13期摘要:侗族大歌是发源于我国西南的少数民族侗族地区的一种民间歌唱艺术,是该地区民族民歌中的多声部合唱歌曲的总称。

侗族大歌的发展历史悠久,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侗族大歌在当今社会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中贵州的侗族大歌是贵州最具特色的民间音乐艺术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已唱出国门,轰动了全世界。

而侗族大歌《蝉之歌》则是贵州侗族大歌的经典曲目,其以独特的音乐结构特点,多声部唱法的自然和谐之美的最为突出的美学特点和传统且独到的音乐表现形式阐释了贵州侗族大歌丰富的艺术内涵。

本文通过对侗族大歌《婵之歌》演唱特色分析与传承的思考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歌唱者更好的演唱侗族大歌提供理论上的帮助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尽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婵之歌》演唱分析传承侗族是歌的民族,侗歌是民族的歌。

因为侗族没有文字,所以在侗族人民的现实生活中,用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用歌和大自然亲切的交流,结婚、节日等活动中都在歌里度过。

多声部音乐的侗族大歌亲切、自然、优美、和谐,犹如人与大自然的对话,和山水形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让人听后如痴如醉。

《蝉之歌》是贵州侗族大歌的代表作之一。

是一种无指挥、无伴奏的混声合唱歌曲,它的合唱形式是“一领众和”,即高声部由两歌手轮流领唱,低声部由众人和唱,里面有男声、女声和童声,它们的声音或冷静浓厚、或清脆高丽、亦或娇柔稚嫩,各具特色。

它的传承与保护在现代社会显得更加重要,是侗族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现代的民族音乐创作提供了创作灵感和创作源泉。

一、侗族大歌《婵之歌》演唱特色分析《蝉之歌》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的范畴,一领众合的演唱,使得声音谐和明亮、音色多变,十分动听,其演唱特点更是独具一格,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1.模拟自然之声“蝉”是众所周知的一种生物,在夏天的时候,它就会叫个不停,它的叫声动听不动听,美不美,要因地区而异、因人而异。

浅议贵州侗族大歌、小歌之异同

浅议贵州侗族大歌、小歌之异同

地位 , 是 多声 部 的 同 声 合 唱 . 往 往 以 合 唱
的形式 出现 . 一般 由两 个 声 部 组 成 , 高 声 部( 嗦傍 ) 和低声 部 ( 嗦吞 ) 两 个 声 部 交 替 出现 。 侗 族 大 歌 开 始 时 由唱 高 声 的 叫 “ 歌 首” 的领 唱 者 先 领 唱 一句 . 然后合口 昌进 入 .
映 侗 族 大 侗 从 调 式 看 是 以五 声 羽 调 式 为主音 ( 羽、 宫、 商、 角、 徵) 这 是 常 见 的调
饰、 装饰上、 民歌 风 格 上都 有诸 多 的差 异 ,
也 有共 性 的地 方 因此 , 无 法用 一 种 色彩 、
色调 . 一 种 风 格上 加 以涵 盖 和 界 定 所 以 称之为南f S I ] 、 北侗 . 无论 南 侗 北 侗 都 以 演 唱 婉 转 悠扬 的侗 歌 而 得 名 侗 族村 寨 都 少 了不 美 丽 的鼓 楼 、 风 雨
■ ■ _● Ⅲ



浅议 赛州侗族 大歌 小歌之 异 同
● 杜 勇 贵 阳学 院 音 乐 系 摘要 : 侗 歌 是 侗 族 民 歌 的 简称 , 侗 歌 可 分 为 大歌 、 小歌 、 礼 俗 歌 和 叙 事 歌 。侗 语 称 大歌 为“ 嘎老 ” , 小歌 为“ 嘎啦 ” , “ 嘎” 是歌 的 意思 。 “ 老” 是大的意思 , “ 啦” 是 小的 意 思 , 虽 然 都属 于侗 歌 范 畴 , 但“ 嘎 老 ‘ 嘎啦 ” 在演唱形式 、 内容 表 现 、 风格 、 音 乐 语 言上 都 有 一 定 的 差异 . 也 有 共 性 的 地 方
低独 高” 复调 式多声部合唱 方式 . 是 中 外
变宫音( s i ) 常被 强调 如 晚 寨 琵 琶歌 《 丢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Kam Grand Choirs,Grand Choeur des Kam)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

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简介侗族大歌(Kam Grand Choirs,Grand Choeur des Kam)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

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起源《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合唱形式标准西文译名为 Kam Grand Choirs,Grand Choeur des Kam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浅析侗族《春蝉之歌》

浅析侗族《春蝉之歌》

浅析侗族《春蝉之歌》摘要:《春蝉之歌》则属于侗族大歌的“嘎所”。

本文将根据艾伦•洛马克斯的《歌唱测定体系》从歌词发音及歌词传递信息的能力、装饰音、节奏、旋律、歌声的结合情况、合唱的组合对《春蝉之歌》进行分析。

关键词:歌唱测定体系;春蝉之歌;歌唱风格要素;音乐本体分析;歌唱分析引言笔者在知网、维普、万方等国内学术网站深入的文献检索中发现,众多学者对民歌大多都侧重于对歌曲音乐形态进行分析,或者是声乐界的学者用专业的歌唱方法来进行歌曲演唱做分析。

因此,笔者将音乐形态和歌唱分析两者结合来进行研究与分析。

笔者将从美国民族音乐家艾伦•洛马克斯所撰写的《歌唱测定体系》为出发点对《春蝉之歌》的歌词发音及歌词传递信息的能力、装饰音、节奏、旋律、歌声的结合情况、合唱的组合进行分析。

一、知识简介(一)作者艾伦•洛马克斯( 1915—2002年)民族音乐家。

1915年1月15日出生。

就读于哈佛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30年代初与父亲约翰·洛马克斯前往美国极南部的监狱录制民歌,记录黑人民间歌手H·莱德贝特演唱的近500首布鲁斯歌曲。

1963年起与维克多·格芬尔共同创建的“歌唱制定方案”被列为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项目,经过20多年的研究,产生国际影响,《歌唱测定体系》这一书就是这个成果的书面文本,该书在1986年,由章珍芳翻译成中文。

(二)书籍《歌唱测定体系》主要分为三大内容。

1.建立歌唱风格分析法与测定法艾伦•洛马克斯得出九种歌唱风格要素。

风格要素中所涉及到的为两种,一是音乐本体内容的分析。

有歌词、装饰音、节奏、力度和旋律;二是歌唱的分析。

歌唱与乐队的配合、歌声的协调性、歌唱时的音色变化和歌唱的形式。

1.歌唱风格与社会结构的关系艾伦•洛马克斯发现它们的关系主要分为五大类。

五大类的区分笔者认为是从现实社会的阶级进行分类。

一是有巨大灌溉系统的农民;二是畜牧者,饲养家畜与料理园地;三是耕田者,分行耕作农田;四是靠采集、捕猎为生者,如采集者、猎人、渔夫;五是用原始方式种地者,没有家畜的农民。

侗歌 侗音 侗韵

侗歌 侗音 侗韵

侗歌侗音侗韵作者:郭昕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9期赵晓楠,男,满族,现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1989年入读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理论作曲专业以来,系统完成了附中、本科、研究生的专业教育,于2000年毕业留校在音乐学系任教,2002年评为讲师、2008年评为副教授。

主要开设少数民族民歌、中国传统音乐基础、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少数民族部分)、中国传统音乐形态研究(少数民族部分)、工尺谱常识等专业课程、公共课必修课以及全院选修课程。

近年来在核心刊物发表《民歌,还是学堂乐歌?——两首满语歌曲类别归属的探讨》、《20世纪的汉族民歌研究(一)(二)(三)(四)》等多篇论文,参与并完成《中国西南边疆10万人口以下民族音乐实况录制与研究》、《20世纪中国音乐论著·民歌卷》、《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开发》等多项国家级课题,以及北京市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和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侗族民歌旋律与侗语声调研究》。

音乐时空: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侗族音乐研究的?赵晓楠老师:我从1998年开始进入侗族音乐研究领域,至今已经15年了。

音乐时空:您为何会选择侗族音乐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赵晓楠老师:这要从我的硕士论文说起。

因为自己是满族人,当时原本打算将满族音乐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但由于资料等条件的限制,最终放弃了这个选题。

正好我的导师李文珍教授长期致力于侗族音乐研究,有很好的田野调查资源,于是我便随她来到了贵州省从江县小黄寨。

可以说是李老师把我带上了侗族音乐研究之路。

音乐时空:您在今年七月召开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上宣读的论文《“汉字记侗音”的初步研究》是《侗族民歌旋律与侗语声调研究》的子课题吗?赵晓楠老师:《侗族民歌旋律与侗语声调研究》是我申请的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同时也是我的博士论文选题,《“汉字记侗音”的初步研究》可以说是这个课题的衍生物。

五月蝉虫唱得好(侗族大歌)

五月蝉虫唱得好(侗族大歌)
《牧 歌》
无伴奏混声合唱
侗族大歌

它是侗族民歌的一种,在侗族称为“嘎
老”,多在喜庆时演唱。歌声主要模拟蝉鸣
鸟叫、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这是大歌编创
的一大特色。侗族大歌曲调悠扬婉转,具有
独特的民族风格。
整个合唱以侗族妇女特有的 _明___亮___ 音色,
表现了树上蝉虫鸣叫的欢愉气氛。
寨鼓楼

传说是依照“杉树王”的样子建造的,体现了
合唱的类型
——《五月蝉虫唱得好》
合唱的类型
大致可按三种标准来划分: 1、按声部多少分 2、按人声分 3、按有无伴奏分
1、合唱按声部多少分为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八声部 合唱等形式。
第一声部 第二声部
1、合唱按声部多少分为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 八声部合唱等形式。
第一声部 第二声部 第三声部
( A ) 5、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表达你对侗族大歌
《五月蝉虫唱得好》的感受。 A. 明亮清雅 B. 优美典雅 C. 悲伤哀怨 D. 壮烈豪放
( B)6、侗族大歌是一种 ____ 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民
间 ____ 唱,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A. 单、齐 B. 多、合 C. 单、合 D. 多、齐
2、合唱按人声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两大类。 (1)同声合唱由同一音色的人声组合而成。
男声合唱
女声合唱
童声合唱
(2)混声合唱由不同音色的人声组合而成。
• 男声+女声 (最常见的是混声四部合唱) • 男声+童声 (欧洲中世纪教堂合唱团) • 女声+童声
《樱花》(混声四部合唱)
3、合唱按有无伴奏分 有伴奏合唱 无伴奏合唱

侗族古歌《嘎茫莽道时嘉》中的原型解读

侗族古歌《嘎茫莽道时嘉》中的原型解读

侗族古歌《嘎茫莽道时嘉》中的原型解读
侗族古歌《嘎茫莽道时嘉》又名《嘎杆古调》、「嘎杆歌」等,是流传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的侗族民歌之一,被誉为侗族文化的瑰宝。

这首古歌在侗乡的传唱历史悠久,至今依然被广大侗族同胞所喜闻乐见。

《嘎茫莽道时嘉》中的原型解读,可以对这首民歌的意境和内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嘎茫莽道时嘉》的歌曲结构比较简单,没有很多复杂的音乐技术,但是歌曲的歌词却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歌中歌颂了侗族神话中的神灵“嘎茫”和“莽道”,描绘了他们所创造的美妙世界,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生态形态。

其中,“嘎茫”是万物创造的神灵,极具影响力和威力;“莽道”则是一个神秘的道路,具备幻想与超现实的特质。

歌词中“嘎茫”和“莽道”的特殊意义,体现了侗族对神话的独特解读和对神灵的崇敬。

歌词中还描绘了侗族神话中的一系列自然现象,其中包括红日、飞鸟、绿林、碧水等自然景色。

这些自然景象是侗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这也体现了侗族人民对于自然的深刻感知和保护意识,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崇尚和信仰。

歌词的结构简洁而又深刻,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隐喻和象征,具有闽南文化的崇高价值和深远意义。

整首歌曲流淌升华的意境和深沉的感触,揭示了侗族人民对神话传承和文化保护的心态,更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追求。

在侗族文化的长河中,《嘎茫莽道时嘉》是独特的文化遗产,对于推动侗族文化的革新和传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当下,我们更应该关注和传承这种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力量,坚持文化多样性和创新思维,为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注入新的生命力。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作者:来源:《公关世界》2017年第21期侗族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

单就侗族大歌而言,侗乡一向被誉为“民歌之乡”。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传承着“行歌坐夜”的古风。

侗族大歌是在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1986年在法国巴黎的金秋艺术节上,侗族大歌一经亮相便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自那以后,旅行者来到侗寨,倾听侗族大歌。

巴黎演出的套路、央视演出的模式,随着旅行者的到来,几乎原封不动地被搬回侗寨。

舞台传统的侗族大歌演绎方式,抑扬顿挫,高山流水,备受旅行者的青睐。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

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侗族大歌历史上分布在整个侗族南部方言区,主要流行于侗族南部方言第二土语的贵州黎平、从江、榕江和广西三江4县,其中心区域在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

肇兴侗寨是南部侗族最大的侗寨,早在20世纪90年代,漂洋过海的外国人就已经找到这里,倾听这个寨子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的种类不少,但是最受旅行者喜欢的,是被称为“声音歌”的侗族大歌。

歌者模仿自然界虫叫鸟鸣,高低结合,清脆绵长。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大歌来说,声音歌是炫技演出,但这种炫技,又几乎是一场舞台侗族大歌演出的全部。

民间关于侗族大歌的分类各地不同,一般可按其风格、旋律、内容、演唱方式分为即嘎所(嘎获)、嘎嘛、嘎想、嘎吉四类。

嘎所为声音大歌,这种歌强调旋律的迭宕,声音的优美;嘎嘛为柔声大歌,一般以抒发男女恋爱之情为主要内容,特点是缓慢,柔媚而富感染力;嘎想一般是伦理大歌,是一种劝教戒世为主的大歌歌种,音乐旋律起伏不大,多注重歌词内容的表述;嘎吉为叙事大歌,多以展开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歌者往往有惊人的记忆和丰富的表情。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

论《侗族大歌》的传承【摘要】侗族大歌历史久远,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但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尴尬境地。

【关键词】侗族大歌、文化、魅力、传承《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侗歌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其中心区域在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

含今黎平县岩洞、口江、双江、永从、肇兴、水口、龙额及从江县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等乡镇。

民间习惯称这些地区为“六洞”、“九洞”。

侗歌的侗语叫“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的意思),其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嘎高胜》、《嘎音也》、《嘎戏》等。

侗族大歌历史久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宋代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

至明代,邝露在其所著《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的情景,可见,侗族大歌在明代就已在侗族部分地区盛行了。

但是这种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音乐就像是被隐藏在山林、海洋里的一蔟蔟鲜艳的奇葩和一串串美丽的珍珠一样,日夜散发出迷人的清香,闪耀着熠熠的光芒,直到解放后全国进行土地改革期间,才为老一辈音乐家肖家驹、郭可诹等发现,并组织音乐工作者深入黎平县侗族山区去收集发掘、记录整理。

侗族大歌的奇特魅力是几千年来多方面地逐渐深化的。

侗族大歌作为侗歌中最精华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无不与侗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

笔者从以下几个有限的方面略作分析。

经济环境的影响。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侗族地区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帝国主义、清朝官吏、封建地主以及高利贷者的残酷剥削下,侗族人民的生活极端贫困。

中国多声部音乐瑰宝——侗族大歌概论

中国多声部音乐瑰宝——侗族大歌概论
4
个三音组。 2.旋律与和声 大歌的合唱和其他合唱的差异有以下三点。 第一,大歌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高声部和低声部。 高音侗语称为sohpangp,低音侗语称为meit gal。在正式演唱中, “歌头”只能有一个人,低音部由其他成员来唱,通常是齐唱或合 唱。大歌的低声部多为二度、三度向下装饰的倚音和滑音,高声部 是把低声部加以改造产生的。高低两个声部快慢的对比是十分明显 的,高声部比较简单时,低声部就比较复杂,反之亦可;从而形成 支声性质的二声部复调歌曲。 第二,齐唱、合唱会在旋律分层分叉时出现,两个声部是相辅 相成的关系。 第三,平行三度、四度、五度音程多运用在旋律声部。 3.节奏与节拍 节奏常用 , , , , 大多数情况下是一板一眼,通常一个音只对应一个字;风格上多为 舒缓欢快的、明亮向上的。② 四、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 大歌这种特有的音乐品种,对熟悉侗族内部各组成部分和独特 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参考性质的作用;对研究侗族教育和婚姻的方 式,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历史等多方面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③更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侗族大歌的传承 在早期的侗族,是只有大歌的,有“歌班”、“歌师”、“民俗活动”等。大 歌的传承方式就是通过歌师对歌班成员的口传心授完成的。 在侗族有了文字后,口耳相传的方式开始向书面文化转化。随
侗族大歌,侗语称“嘎老”, 汉语是“大歌”的意思。拥有两千 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一种民族的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原生态 合唱的复调式歌曲。 一、侗族大歌的起源 (一)本土说 侗族的祖先们劳作后在山林中进行他们特有的娱乐活动,模 仿鸟儿、虫儿的叫声,把自然的美融合到自己的歌声中,大歌就 此产生。 (二)外来说 外面的人认为大歌一开始是单调的,是外来较复杂的音乐流传 到侗族并影响了原有的大歌,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大歌。 (三)改造说 外来会音乐的人把专业音乐知识运用到原有的大歌中,把大歌 改编成多声部音乐。 二、侗族大歌的分类 (一)依据演唱场合、唱叙内容 1.鼓楼大歌 侗语为“嘎的楼”。在鼓楼里,男女声最开始演唱的曲子叫 “噢谑顶”,正式对唱时演唱的曲子叫“干赛”。 2.声音大歌 侗语为“嘎听”,多声的效果是由两方面组成的:一方面是它 的旋律模仿自然界优美的声音,另一方面是和声对主旋律的帮衬。 3.叙事大歌 侗语称“嘎所”。有“嘎锦”和“嘎节卜”两种类型。 4.童声大歌 侗语为“嘎腊温”,音域比普通大歌窄,适合儿童演唱。 (二)依据风格、旋律和内容 1.嘎听 2.嘎嘛 3.嘎想 4.嘎吉 (三)依据性别和年龄 按性别分有“女生大歌”和“男生大歌”;按年龄分有“童声 大歌”等。 侗族的乐师们还创作出混声大歌这种新品种。 三、侗族大歌的特点 在侗族,领唱者被称为“赛嘎”;上方声部被称为“所赛”; 下方声部称为“所梅”。

侗族的介绍

侗族的介绍

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具有代 表性
婚俗: 寨不坐妹,在择偶时有走寨不坐妹的婚俗。当 吃完晚饭后,三五成群的小伙子便会拿着风雨 灯,弹着侗族琵琶,吹着侗族笛子,一路唱着 侗族情歌,到别的寨子去。到了那个寨子,凡 是有女青年的家庭就会亮起灯来,或者女青年 从木楼里伸出头来看看。
葬俗: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个别地区还有停葬 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 不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 葬。
侗族歌曲:《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至今已有2500夗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 一种夗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吅声的民 间吅唱形式。侗族大歌.侗族情歌.侗族琵琶歌
侗族乐器 :有格以、琵琶、笛子、芦笙是侗族民间 自制的乐器。
舞蹈:芦笙舞,夗耶,款会舞蹈。
戏剧:侗戏,一个新生命的孕育,离丌开父母。侗 戏也是一样。它的产生,首先离丌开传统的侗 族民歌,特别是离丌开传统的侗族说唱艺术— —“君”(JENH)。同时也离丌开兄弟民 族剧种的影响和启发。母体文化和外来文化的 相互结吅,便培育出了“侗戏”这支独具特色 的民族艺术之花。
节日:年节〈除夕之夘,他们讲究每人喝一碗稀饭 ,表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斗牛节《农历二 月不八月》 ,
服饯
Hale Waihona Puke 侗族人民大夗喜欢穿自织、自纺、自 染的侗布,喜欢靑、紫、白、蓝色。 男穿对襟短衣,包大头巾,女子上 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 惯束腰带,包头帕。
饮食:
居民、建筑侗族擅长建筑。结构精巧、形式多
侗族的介绍
———制作人:尹永 胜 酒店111班
侗族的概括
①侗族人口300万,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及广西三 省。 ②侗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原无文字,使用汉文, 1958年设立了侗文方案。 ③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林业以产杉木著称。 ④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侗族还以 建筑艺术见长。信仰多神。

侗族歌曲

侗族歌曲

侗歌简介侗族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也就是说,他们把“歌”看成是与“饭”同样重要侗族大歌的事。

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

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

在侗族地区,歌师是被社会所公认的最有知识、最懂道理的人,因而很受侗人的尊重。

于是他们世代都爱歌、学歌、唱歌,以歌为乐,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

歌与侗家人的社会生活戚戚相关,不可分割,侗族的各种民歌,特别是侗族大歌,便成了他们久唱不衰的一首古歌。

侗族大歌作为侗歌中最精华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无不与侗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

目录1、侗家生活节节高2、侗家娃娃最爱山3、侗家娃娃弹琵琶4、快乐侗家,幸福通道5、又唱山歌6、党给侗家好春光7、侗家儿童多快乐8、苗岭迎客歌9、刘海砍樵10、侗家笙歌11、侗家妹12、侗家姑娘美赶歌会农历七月二十日,是贵州省剑河县高坝地区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赶歌会。

这一天,姑娘、小伙子们打整得利利落落,约上伙伴,三三两两赶赴高呗歌场。

在这之前,青年们一般会把农活提前干完,同时积极收集、改写或新编大量山歌或情歌;以便届时同歌中强手匹敌。

中午,赶歌会的中心——高坝寨头的绿草坡变成了人山歌海。

曲调别致的盘歌、情歌、山歌声此起彼伏。

男女青年们借歌会寻找自己的新友故交,道情表心,谈天论地,或者交替唱起令人陶醉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

有不少青年人是通过歌会成为幸福伴侣的。

传说,高坝赶歌会是为了纪念一个忠于爱情的侗族女歌手而兴起的。

布谷催春

布谷催春

尾腔部分

“更夺”部分经过了一次反复后, 进入到“拉所”部分。“拉所”(尾 腔)部分在前面旋律的基础上,对旋 律、速度进行了变化。在即将结束歌 曲前,“和唱者”不断模仿着布谷鸟 的叫声,此起彼伏,和谐动听,音乐片段
• 模拟演唱 • 体验,感受歌曲多声部的演 唱特点 • 表现出布谷鸟此起彼伏的鸟 鸣声
引子部分

“起顿”(引子)部分节奏较自 由,具有散拍子的特点。第一句由 “歌首”(领唱)演唱,随后“和唱 者” (应和领唱的人)以齐唱形式在 “歌首”旋律下方演唱,与“歌首” 形成两个声部。“歌首”始终在高声 部演唱,“和唱者”始终在低声部演 唱,二声部先后交替,且各自演唱不 同的旋律。
中间部分
实践与创造
• 欣赏《布谷催春》,说说领唱与合唱 声部的旋律特点。 • 思考侗族大歌属于哪种图形类型。 • a.几条旋律平行进行。 • b.几条旋律时分时合,旋律既有重合, 也有分支进行。 • 说说你的判断。
行歌坐夜
布谷催春 行歌坐夜
侗族大歌
侗族介绍
• 侗族多居住在贵 州、湖南、广西三省 的毗邻地区。侗族人 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 民族,在演唱多声部 民歌方面,有着十分 悠久的历史。按照体 制及社会功用分类, 侗族民歌有大歌、踩 堂歌、拦路歌和花歌 几大类。
《侗族大歌》简介
• 《侗族大歌》,起源于 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 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 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 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 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 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 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 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 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 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 律”。
• 歌曲进入“更夺”(中间部分)后,开始有 明显的节拍感,主旋律由“和唱”声部担当,仍 以齐唱形式演唱。“歌首”不时插入几个短句, 并始终在“和唱”声部旋律上方作装饰性演唱。 而后歌曲的速度又变得自由,进入侗族大歌独特 的“拉嗓子”(低音持续)部分,持续不断的长 音在同一音高上和唱,表现出演唱者们高超的演 唱技巧和美妙的歌喉,与“歌首”声部形成了侗 族大歌特有的和声效果。歌唱中不时插入模仿布 谷鸣叫的声音,与歌声相映成趣,表现出人与自 然的和谐相融。

五月蝉虫唱得好(侗族大歌)

五月蝉虫唱得好(侗族大歌)

《樱花》(混声四部合唱)
3、合唱按有无伴奏分 有伴奏合唱 无伴奏合唱
《牧 歌》
无伴奏族民歌的一种,在侗族称为“嘎
老”,多在喜庆时演唱。歌声主要模拟蝉鸣
鸟叫、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这是大歌编创
的一大特色。侗族大歌曲调悠扬婉转,具有
独特的民族风格。
整个合唱以侗族妇女特有的 _明___亮___ 音色,
《青春舞曲》
童声合唱
混声合唱
女声合唱
( C )4、请仔细聆听音乐,选出与其相符的选项。
A. 蒙古族长调 B. 维吾尔族木卡姆 C. 侗族大歌 D. 青海花儿
( A ) 5、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表达你对侗族大歌
《五月蝉虫唱得好》的感受。 A. 明亮清雅 B. 优美典雅 C. 悲伤哀怨 D. 壮烈豪放
( B)6、侗族大歌是一种 ____ 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民
第一声部 第二声部
1、合唱按声部多少分为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 八声部合唱等形式。
第一声部 第二声部 第三声部
2、合唱按人声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两大类。 (1)同声合唱由同一音色的人声组合而成。
男声合唱
女声合唱
童声合唱
(2)混声合唱由不同音色的人声组合而成。
• 男声+女声 (最常见的是混声四部合唱) • 男声+童声 (欧洲中世纪教堂合唱团) • 女声+童声
A. 童声合唱、混声合唱 B. 男声合唱、女声合唱 C. 同声合唱、混声合唱 D. 童声合唱、女声合唱
(B ) 2、________由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
四个声部组成。 A. 童声合唱 B. 混声四部合唱 C. 男声合唱 D. 女声合唱
3、听一听、连一连。
《长城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歌流传地区并不普遍。它集中流传在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三个县以及广西三江紧靠从江的一些村寨。大歌都由训练有素的歌班来演唱。传统的歌班以房族为基本单位组成的。一般只有未婚青年才能参加。歌班中按性别分成男班、女班。歌班的人数无具体规定,最少在4人以上,最多达20余人。有时一种临时性的组合也可多至五六十人。歌班中要选拔出高声部(也是领唱)的歌手。高音从小就开始培养,一般同时培养几人。但在演唱中则不论歌班有多少人,唱高音的只有1人。其他成员唱低声部。每个歌班都由年岁较大的歌师来管理和负责教习。
侗族民歌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湖南的新晃、靖县、通道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多通汉语。原无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
侗族以锦屏县为界,大体上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无论南侗、北侗,都娴于演唱婉转悠扬的“侗歌”。几乎所有的侗族村寨,都有业余的唱歌队。侗歌历史久长,其音乐大体可分为南部侗族民歌和北侗族民歌。南部侗族民歌多有乐器伴奏,常见乐器有琵琶、牛腿琴、侗笛、芦笙等。而北部侗族民歌则多不用乐器伴奏,偶尔用木叶吹奏伴唱。侗族民歌按形式大致可分为“大歌”、“小歌”、“广场歌”、“叙事歌”、“酒会歌”和“拦路歌”等六种。
侗族大歌的种类很多,从形式上可分为:
是男的;否则反之。内容以长篇叙事诗(神话、传说、故事、赞歌等)为主。因为鼓楼大歌系男女双方对歌,其内容也有不少爱情故事。
声音大歌:这类歌式以表现歌曲的曲调和歌队的声音为主。可调一般较短小。曲调多是对虫鸣、鸟叫、流水等自然音响的模仿,所以声音变换多,基本上是一首词一个曲调。这类歌的演唱,一般是穿插在鼓楼大歌的演唱中进行。声音大歌不是对唱,而是知多唱多,知少唱少。男女声都有声音大歌,但女声声音大歌特别优美动听。从江江县的“蝉歌”,是学蝉鸣鸟叫之声,在侗族大歌的声音大歌中十分著名。
近年来,侗族大歌走出侗乡山村,蜚声国内外。1986年秋贵州侗族合唱团应邀参加巴黎秋季艺术节,大歌在巴黎引起轰动。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歌中最著名的一种歌调。主要流行于南侗(黎平、榕江、从江一带)方言区。它是一种多声部合唱,是中国民间支声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为广大侗族人民所喜爱,在国内外音乐界享有盛名。其主要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都是派生而出。男声大歌曲调雄壮有力,气势磅礴;女声大歌曲调优美明朗,娓娓动听。演唱大歌分男女歌队,每个歌队至少三人,多则十几人,由老歌师严格训练。歌队中最有名望的是歌师,是歌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般年龄在35岁以上。歌师应具备的条件一是青年时是优秀歌手;二是掌握众多的歌词和唱腔;三是能即兴编歌;四是作风正派,有组织领导能力。歌队成员一般都由同一宗族或同一村寨的未婚男女青年组成,同一宗族的男歌队和女歌队不能对歌。大歌是在村与村、寨与寨之间集体做客的庄重场合中演唱。大歌歌词的句型,一般很长,有几十字、上百字的长句子;也有几十句、上百句一首的长歌。演唱时节奏缓慢,声调悠扬,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民间最完善的一种民间合唱。
大歌的正式演唱场面是比较隆重的。通常是外寨的歌班来访时,主寨的歌班就邀请对方于夜晚进鼓楼演唱。男性歌班由女性歌班接待,女性歌班由男性歌班接待。同性歌班习惯上是不互相邀请的。演唱也有一定的程序,先由主寨歌班唱《迎客歌》,客寨歌班回唱《赞鼓楼》,然后再进行对唱。对唱大歌常常通宵达旦,唱至次日黎明方散。
叙事大歌:这类大歌一般是歌队出寨走客,应主人的邀请而唱。歌较长,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著名的叙事歌有《珠郞娘美》、《莽岁流美》、《元东》等。
礼俗大歌:一种是每年正、二月间祭祖母堂时,手拉手或手搭肩踩堂唱的歌。另一种则是当有外寨客人来时,主人在村口拦路,主客相互盘问对唱的歌。
童声大歌:这类大歌多系儿童游戏时所唱。可词短小,节奏明朗,曲调欢快,朗朗上口。
拦路歌是多姿多彩的侗族民歌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品种,运用于多种不同的场合。在三江侗族婚礼中,新娘三朝回门,从夫家回娘家时,男方寨上派出一支队伍陪伴新娘前往女方寨子。女方寨上用纺车、织布机、油茶滤、杉木尾、禾杆草、干辣椒、柚子枝叶、竹篓、鸡笼、木马、风车之类,一步步堵塞路口,歌手摆开阵势,众多亲围看助威。双方对唱“拦路歌”和“开路歌”。男方队伍唱对一样,女方寨上搬开一样,最后路障全部撤除,迎客进寨。在广西三江、龙胜一带,“月也”时,客寨芦笙队来到主寨寨外,主寨也用侗家生活和劳动中的各种用具和杂物,设下重重路障。主客双方摆开歌阵,比婚礼中所唱更醋畅尽欢。在这个场合比歌才,比知识,比机智,也增友谊,先对象,育爱情。客队唱歌答对一样,主寨撤走一样,如果客队答不出歌,可以燃放鞭炮向主寨表示敬意,主寨也就尽撤路障,迎客进出寨。
戏曲大歌:这类大歌一般用在侗戏的开场或收场,以齐唱为主,最后一句拉腔时才合唱。演唱时,前台后台齐唱,气氛热烈。
大歌的歌词结构也显示它独特的韵律格式,使之与音乐相协调。每首歌包括男女对唱两个组成部分。每部分由相对的十多段或数十段组成,数段又形成一个单位。每一单位的各段最后一个音节要押韵,每段分上下两个小段。每小段若干句,最后一句为单数音节句,其余各句都为双数音节句。小段的句与句之间要押复韵,即第一句的末音节韵与第二句中间某一音节的韵复合,而第二句的末音节又与第三句的中间某一音节的韵复合,依次复合至末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