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六章 第一节 PPT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二第六章 第一节课件

地理必修二第六章 第一节课件

答案
D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课堂综合演练
2.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课堂综合演练
(1)图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荒漠化、农田土壤侵蚀、原始森林破坏
B.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农田土壤侵蚀 C.酸雨、农田土壤侵蚀、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 D.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农田土壤侵蚀 (2)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
(2)人类在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时候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
是如何产生的? (3)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 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4)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
破坏三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具体表现主要有哪些?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课堂综合演练
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下列不属于生 态破坏问题的是( A.酸雨危害 ) B.水土流失
C.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D.土地荒漠化
酸雨危害是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属
于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都属 于生态破坏。 答案 A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课堂综合演练
5.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 A.人口问题 C.生存问题 解析 B.资源问题 D.发展问题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课堂综合演练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程标准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几个历史阶段。 2. 知道不同历史 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3.通过对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学习, 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必修2课件:第六章 本章整合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必修2课件:第六章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学科素养
(2)解决城市垃圾的措施
减量化 无害化 资源化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粗放式的资源利用方式;提 高商品加工深度;改善能源结构;商品减量化包装 卫生填埋、焚烧
发电;生产沼气;生产有机复合肥料;生产新型建筑材料 等
-5-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典例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核心归纳
思路导引:第(1)题,①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颗粒
物 ,大气
,降水 ;②酸雨形成与大气中的
气体和
过程有关;③北方冬季
,排放的颗粒物多
于南方,所以雾霾重;④北方冬季
,出现酸雨的概率较
南方小。第(2)题,减少雾霾天气的关键是减少
的排放。
思路导引答案:第(1)题:①多 稳定 少 ②酸性 降水
③取暖 ④降水少 第(2)题:废气(大气污染物)
知识网络
典例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核心归纳
学科素养
“粮—酒—糟—畜—沼—粮”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模式
酒文化在中国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然而,传统酿酒工艺却因
生产周期长、效益低、原材料浪费、废弃物污染等问题,面临危机。
某品牌酒业首创了“粮—酒—糟—畜—沼—粮”循环经济型现代农
业模式,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的循
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导致作物减产 危害 ③腐蚀树木,毁坏森林 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 坏
措施
建立酸雨污染控制区;限制高硫煤开采;开发新能源;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污染等
-4-
本章整合

地理必修2 第六章 1讲PPT课件

地理必修2  第六章  1讲PPT课件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
内容
要求
公平性 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 际之间、人类与 其他生物种群之 间、不同国家与 地区之间的公平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 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 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 保证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 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
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地球的承载力是
有限的,人类的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
土地盐碱化
大气增温、臭氧
滥伐、滥垦、滥牧,自 然植被遭破坏
不合理的灌溉等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 失、巴比伦王国的
消失 黄淮海平原的次生
盐碱化 冰川融化、海平面 上升、气候恶化、
层破坏
氯烃化合物
沙漠扩大、南极臭
氧层空洞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生存环境遭破 坏,过度捕猎
部分物种灭绝

水资源短缺
大城市郊外的垃圾 场
噪声污染 建筑、娱乐、交通 城市噪声污染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核泄漏、科索沃贫铀
炸弹的危害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 九州岛水俣湾的汞
海洋
污染、美国海上石油
泄漏
森林的环境调节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锐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
功能下降


生 态 破 坏
水土流失、土地 荒漠化
环境污染
水、土地、 水土流失 、 大气污染、水污染、 环境问题及
矿产资源 土地荒漠化、 土壤污染、噪声污 主要表现 和 能源 生物多样性 染、放射性污染、
等短缺
减少等
海洋污染等
发达国家 乡村 地区, 城市 地区,发达国

地理必修2人教新课标第6章第1节同步课件37张

地理必修2人教新课标第6章第1节同步课件37张
【答案】 (1)A (2)C
第二十二页,共38页。
可持续(chíxù)发展并不简单地等同于
环境保护,而是从更高、更远的视角来解决环
境与发展问题,强调各社会经济因素与生态环
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寻求的是人口、经济、
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的发展。
第二十三页,共38页。
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上半部是弋射图, 两个猎手正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 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shōugē)、采实、挑 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完成1~2题。
的需求后代,人
满足(mǎnzú)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
公平性
持续性
3.原则:
原则、 第七页,共38页。
共同性
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中,“公平
性”侧重(cèzhòng)的是“权利”“共同性”
侧重(cèzhòng)的是“义务”,“持续性”侧
重(cèzhòng)的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三
层内涵实际表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不同层面
第二十五页,共38页。
【解析】 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 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 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 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 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 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活活 动改造自然(zìrán)。
【答案】 1.B 2.C
材料二 下表是汾河上游(shàngyóu)流域自西 汉到清项目代人口西、汉 经唐济以金及环明境状清况表。
人口数量( 万)
3
5.9 7.8 5.9 24.4
人口密 度(人/km2) 0.38 0.75 0.99 0.75 3.09
城镇(个)

高中地理 同步课件:人教版必修2 第6章 第1节

高中地理 同步课件:人教版必修2 第6章 第1节

下一页
[质疑· 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局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等。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2)城市与乡村 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3发达与发 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很严重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正误判断: (1)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2)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 )
采集渔猎
时期。
(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影响 小 。 (3)特点: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 较强 ,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 微弱 。 (4)认识:人对环境既崇拜又 依赖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

中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快
1/4的新增产值用来 养活新增加的人口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人口压力大
中国人口=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 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罗马尼亚+越南+ 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比利时+瑞士+瑞典 +…………(31个国家总人口)
生存权和发展权。代内公平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 前提。
“给蛇让道”是有必要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公平性 原则,它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即人类的发展不应 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人类发展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这种利用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 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要排放到环境中。
——环境的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 生速度。
②表现:a.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b.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环境污染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 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读P93图6.7“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粮食不足,单产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扩大耕 地面积可提高粮食产量。
2.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牧业缩小、毁林 开荒、破坏植被的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较 快,对土地的压力较大,农民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主要 采取了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的措施,造成植被的破坏,形成严重的水 土流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不正确认识,导致人与环境尖锐对立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三个原则3.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必然[过程与方法]1.分析各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2.鼓励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对人的威胁,引发学生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3.以讨论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和环境观●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理论●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的分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生产力的重大变化。

都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大大提高。

从狩猎采集到培育作物、饲养家畜、工业化生产,从洞居穴隐到造屋而居,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范围和程度逐步扩大,但是,地理环境在提供资源、容纳污染、承受破坏等方面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并不总是能够满足人类的主观要求。

因此,要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的统一。

人类的发展历史伴随着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历程,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师: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

人类不停地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所以说人类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程度,不仅取决于技术手段,也受到“人地关系”思想的制约。

那么人类对“地”的认识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认识历程呢?(看课本图6.1“朝拜太阳神”)师:同学们看了这幅图.请说一说它反映了当时人对“地”的认识处于一种怎样的阶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

人类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与环境休戚与共。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手段,还会受到“人地关系”思想的制约。

人类社会在早期的采集渔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并且发展缓慢,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

那时,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

此图是,公元前9世纪的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迭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

图6.1朝拜太阳神此图反映的是东汉时期三狩猎、生产的情景。

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

图6.2弋射、收获进入农业文明,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和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

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在这一时期,人类还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只能机械地进行迁移,以此逃避自然的惩罚。

尽管当时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是人类对人地关系还是有了科学的萌芽。

例如,在古代中国,逐步有了保护生物和因地制宜等主张。

案例1玛雅文明的消失中北美洲的玛雅文明,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开始有文字记载,其成就反映在玛雅人对宇宙的认识程度,以及城市、建筑的设计艺术和独特深奥的玛雅文字上。

玛雅文明为什么会神秘地消失了呢?据文字记载,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一种被称作“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即在旱季(每年12月~次年3月)用原始的石斧清除一片林地,并在雨季来临之前进行烧荒,然后种植玉米等作物。

高中地理必修二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高中地理必修二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 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 性问题。 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 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 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公众在行动—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环境标志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特定 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 资源等优点。
1)部分资源衰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4、玛雅文明的消失除了与人类的不合理生产活动有关
系,与其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无关系?
有关系。热带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3.工业文明时期
人地思想:征服自然,自然的主宰 人地关系:征服自然——环境问题尖锐——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
P92 活动
谈谈这三图反应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呢? 1、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2、修水坝对环境的影响 3、建设城市对环境的影响
痛痛病表现哪些环境问题?
—水污染和土地污染
ks5u精品课件 1973年以后在莫斯科工业区附近,已经出生了 90名四肢不全的畸形儿
农药--土壤污染
案例: 1998年,美国西雅图机场的50多名居民不堪忍受 机场100分贝以上的噪音,致使精神错乱。上万名工人开始 罢工,甚至还冲进波音公司总部,居民手持木棍,铁秋与 警察对峙,扬言要砸掉机场,如在一周内问题不能解决就 一天烧掉一架飞机。当地居民在体检中,大多发现心血管 病、神经系统疾病。
噪音污染
其他的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生 态 破 坏
人类对环
境的破坏,导
致环境恶化, 从而影响人类 生产和生活。
土地荒漠化
沙尘暴
物种的灭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六章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六章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B.城市化发展快,耕地快速减少
C.林地破坏严重,环境问题加剧
D.裸地面积减少,生态恢复良好 解析:第 1 题,该地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
节变化大且多暴雨,裸地面积大,因而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第 2 题,比较两图可以发现,该区域裸地面积显著减少,
林地面积扩大,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答案:1.B 2.D
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反映了 天命决定一切的思想,即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发展。
[在归纳中理清]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阶段
阶段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环境文明
人地关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系主旨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生产力低
科技突飞猛 生产力继续以
生产力
生产力有了
下,发展
进,生产力迅 惊人的速度向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自主梳理]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时间 采集渔猎 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 时期
环境 环境问题对人 问题 类影响很弱
环境遭到破 资源 短缺 和环境恶化逐
坏,地理环境 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恶化
环境对人类的
人类对环境依
制约作用较强,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
()
A.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B.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C.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D.人类正谋求与环境协调发展
解析:第 1 题,人类社会的四个发展阶段中原始文明时代的生 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第 2 题,石碑 上面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反映了人对“她”的认 识是崇拜自然,那时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 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答案:1.A 2.A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第6章 第1课时 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第6章 第1课时 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①地震 ②森林火灾 ③蝗灾 ④泥石流 ⑤水土流失 ⑥荒漠化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解析] 第(1)题,根据我国干旱频次分布图可知,干旱频次越高的 地区干旱灾害越严重,黄淮海平原地区的干旱频次最高,干旱灾害最严 重,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黄淮海平原地区,由于 降水变率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常出现春旱和春夏连旱, C正确。伏旱发生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长江中下游地区,A错误。黄 淮海平原地区夏季降水较多,不易出现干旱;冬季农业用水量少,不易 出现干旱,B、D错误。故选C。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地震属于地质 灾害,与干旱没有关联,①错误;干旱导致草木枯黄可能诱发森林火 灾,②正确;干旱导致蝗虫滋生诱发蝗灾,③正确;泥石流属于地质灾 害,一般是暴雨等多重因素诱发,与干旱关系不大,④错误;水土流失 是由于植被破坏等因素导致,与干旱无关,⑤错误;干旱致使土壤水分 长期缺失,导致土地荒漠化,⑥正确。②③⑥正确,D正确;①④⑤错 误,A、B、C错误。故选D。
归纳拓展
1.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1)自然原因
因素
流域 状况
气象因素 河道堵塞 堤坝溃决
主要影响 降水、冰雪融化造成水位上升 冰凌、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
各种因素造成堤坝溃决
因素
主要影响
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
流域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高
状况
汇水速度加快,
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低
有利于洪水形成
植被覆盖率低,支流多,尤其是
对点训练 2.读下面“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1)~(3)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高中地理必修2__第六章

高中地理必修2__第六章

下图为人口增长与环境容量、资(能)源消耗的历史与现状示 意图,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随着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的
发展,环境中资源、能源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 放急剧上升,将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请你
列出三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2)根据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与现状,请你提出 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
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 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 氯烃增多
南极、北极、青藏高原 上空
自然:地形、大气运动。人为: 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出大量的SO2、 NO等
西欧、北美、日本和我国南方
分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环境问 题
臭氧层破坏
酸雨
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
危害 损害人的免疫力、危及
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
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
手段 核心 方式 目的 环境无害化 技术 ____________ 提高生态效益 环境友好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清洁生产 发展__________ 生态农业 推行__________ 提倡适度消费
工业
实践 农业 公众
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特点。
全球主要环境问题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全球变 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表现尤 为突出。 1.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略) 环境 问题 成因 臭氧层破坏 酸雨
习题篇
下图为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上半部是弋射图,
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
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
据此回答1、2题。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
A.采集与渔猎
C.采矿与冶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活动 读“可持续发展联系图”,探究下列问题。
(1)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基 础 是 ________ 持 续 发 展 , 条 件 是 ________持续发展,目的是________持续发展。
(2) 实 现 可 持 续 发 展 要 遵 循 公 平 性 、 持 续 性 、 共 同 性 原 则,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是:
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与表现: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①原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__资__源__本__身__及__其__替__代__品__的__再__生__速度。
资源短缺:主要有水资源、 土地资源 、 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②表现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 水土流失 、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归纳提升 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 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 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人地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在 不同时期,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行为表现和作用后果不 同。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直面环境问题
探究活动 读“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示意图,探究全球性环境问 题的地域差异。
(2)环境污染。
①原因: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 _环__境__的__自__净__能__力__,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②表现大土 噪气壤 声污污 污染染 染,, ,水固污放体染射废性弃物污染污染 海洋污染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
3.环境问题的分布: 变暖 环境污染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环境问题的分布 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全球性 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环境问题已经 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________原则。 ②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______原 则。 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________原则。 【答案】 (1)生态 经济 社会 (2)公平性 共同性 持续性
归纳提升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 1.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 具体如下图所示。
(1)图中四个时期分别对应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哪个阶 段?
(2)图中四个时期的人地关系是怎样的? (3)②与③的环境问题有何不同?
【答案】 (1)①——采猎文明,②——农业文明,③——工 业文明,④——后工业文明。
(2)①——适应自然,②——改造自然,③——征服自然,④— —谋求可持续发展。
(3)②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出现在局部 地区;③时期的环境问题既有生态破坏,又有环境污染,从 局部逐步扩展到全球。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差异是什 么?
(2)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的问题有哪些? 【答案】 (1)发达国家多环境污染问题(如加利福尼亚 的大气污染、欧洲东部和北亚的工业污染和核辐射污染、北 海和地中海的工业和生活废物污染等)。发展中国家多生态破 坏问题(如非洲森林的砍伐、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了严重的环 境和社会问题;撒哈拉沙漠南侵;南美洲森林大规模遭砍 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等)。
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六章 第一节
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理解可持续发展思 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2.掌握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分布。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征服自然
平衡关系 人地关系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 取__物__质__和__能__量____ (2) 人 的 新 陈 代 谢 和 人 类 消 费 活 动 的 废 弃 物 要 排 放 到 __环__境____中。 (3) 人 类 对 待 自 然 的 态 度 和 行 为 , 会 得 到 环 境 不 同 的 响 应。
②后来人们学会了开凿深井,加上开发自然资源,荒凉 的土地有了生机。为了发展生产,人们又在河流上游修建大 坝,农业由此发达了,原来没有人烟的地方也兴旺起来了。
③继续发展下去,这个地区却因为人口膨胀,河水出现 污染,水源严重不足,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居民纷纷外迁。 人类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
④这里的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开始反思自己 的行为,进行环境整治,家园又变得美丽了!
资源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实质:__发__展____问题。 2.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 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经生济态持持续续发发展展条基件础 社会持续发展 目的 公平性
(3)基本原则持续性 共同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人类与环境相处的演变图。 ①某一地区气候十分干燥,除了紧 靠河岸的地方和泉水涌出的绿洲有人类 定居外,其他地方大多人迹罕至,十分 荒凉。
2.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项, 其具体的内容、要求与案例如下表所示。
典型例题剖析
【例1】 读下面“人类社会演进(甲)和人地关系(乙)两 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2)环境问题不只是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 性问题,如全球增温致使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和国 家;南美洲和非洲森林遭大规模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 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可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等。
归纳提升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 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 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 费)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同时,环境也会把它受到的影 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 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从而使 人类与环境之间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