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遗传特点-专题
蜜蜂遗传育种学
1卵裂:是细胞增殖、有丝分裂的过程,但也同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的卵内物质的重新分配。
调整型卵:卵裂早期的卵对以后的发育有—定的调整能力,一部分分裂球如被射线杀死仍无损于正常胚胎的形成。
定型卵:卵裂早期的卵经过分化中心的作用后,各部分便决定了将来在胚胎中所形成的器官与组织,它们如有损伤,胚后期的昆虫中将出现缺陷。
胚盘命运图:表示胚盘原始细胞将形成成虫22个结构的位置的图,用于表达蜂胚盘表面的细胞位置和随其后发育的结果的直接关系。
父女交配:用一只雄蜂精液的一部分给亲本蜂王受精,待其产下受精卵是培育蜂王,在用其另一部分为子一代蜂王授精。
母子交配:处女王产下的未受精卵发育成的子代雄蜂,与亲本蜂王交配的近交育种方法。
姨甥交配(姑侄):处女王与姐妹蜂王产生的雄蜂交配的近交育种方式。
兄妹交配:同一只蜂王产生的处女王与雄蜂间交配的近交育种方法。
主题父本:用作父本的近交系蜂群。
背景父本:用作父本的与近交系无亲缘关系的其他种系的蜂群。
嵌和精液:分别采集主题父本和背景父雄蜂的精液,并按1:2的比例将这两种精液混合均匀。
嵌和蜂群:利用保存的近交系蜂王作亲本,分别培育出主题处女王和雄蜂,用背景父本蜂群培育雄蜂,将嵌和精液按常规剂量给处女王进行人工授精,蜂王产卵后使其独立发展成大群,这样组成的蜂群既成为嵌和蜂群。
近交系数:某一个个体由于近交而造成相同等位基因的比率,是度量某蜜蜂系谱中某个个体交配的程度。
嵌和育种:根据蜂群中蜂王与蜜蜂的亲缘关系,以及各小家系蜜蜂在蜂群内的数量变动情况等特点,而设计的一种蜂群培育方法。
个体选择:完全根据个体本身某一数量性状表型值的高低进行选择。
家系选择:以整个家系作为一个单位,根据家系均值的高低来进行选择。
家系内选择:根据个体表型与家系均值的差进行选择。
合并选择:一种组合了个体表现型值与家系均值而进行的选择。
后裔测定:根据子女资料估计亲本个体育种值(相同等位基因的比率)。
蜂种鉴定:通过对每一品种的固有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生产力进行鉴定,再经过生物统计分析,准确将各个品种或品系区别开来的一项工作。
蜂群的遗传差异
处 女 王 和 已交 配 蜂 王 的信 息 素不 同 , 些信 息 这 素可 以调节 蜂群及 工蜂 的行 为 。 i a Rc r 首次 证 明 h d等 蜂 王 受 精 的 精 子 量 显 著 影 响 蜂 王 的 信 息 素 及 蜂 王—— 工蜂 的相互 作 用 。 多雄授精 (0只雄 蜂 ) 王 1 蜂 比单 雄授 精 蜂王 吸 引更 多 的侍 卫蜂 , 并且 它 们 的上
腭腺 提取 物更能 吸 引工蜂 。
蜂 群 中亚 家 系 问 的遗 传 差 异 可 以提 高 蜂 群 的 适应 性 和生 产 力 。首先 , 传 差异 可 能增 加 工蜂 的 遗 行 为多样 性 ,从 而使 蜂 群 更有 效 地适 应 生存 环 境 ; 其次 , 遗传 差异 降低 了二倍 体雄蜂 的产 生 。此 外 , 遗
有考 察其 对蜂群 有益 微生 物 的影 响 。除含花 粉的补 充 物之 外 , 蜜蜂 人 工饲 料 的成 分 与蜜 蜂 采集 的食 物 营养 成分 有所不 同。蜜蜂 人工饲 料通 常含有 抗微生 物 制剂 , 以避免 饲料 腐败 , 延长货 架 寿命 。蜜 蜂吃进 这 种饲 料 可能 会影 响 其 消化 系统 中的微 生 物群 体 。
必 需 的 , 们 也许 对 蜂群 长期 健 康需 要 的微 生 物群 它 体 没有促 进作 用 。
六、 结论 有 机酸 ,例源自如 甲酸 和 草酸 通 常用 于 防治 瓦 螨 。 在 搬 运 蜂 群 去授 粉 之 前 或 是 早 春 为 了刺 激 蜂 群 繁 殖 饲 喂高果糖 玉米糖 浆 。甲酸和草 酸有 强抗真 菌 活
5 国外养蜂科技 4
中国蜂业
A IU T R O C I A PC L U E F H N
2 1 年第 6 卷 第 5期 00 l
蜜蜂的近亲交配(四)——近交遗传效应
30APICULTURE OF CHINA蜜蜂的近亲交配(四)——近交遗传效应薛运波│文育微课堂种YU ZHONG WEI KE TANG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蜜蜂的生殖形成了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其中有性生殖交配方式是一雌多雄授精,在空中完成。
由此蜂王可以获得丰富的遗传物质,以便适应错综复杂的自然环境。
然而,在现代蜜蜂育种中,根据市场对单一蜂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渴望培育出某一性状非常突出的品种,常常采用近交方式进行定向选育。
1.蜜蜂近交的益处(1)固定优良性状:近交的基本效应是使基因纯合,用近交的方式来固定优良性状,使其能够比较切实的遗传给后代,很少发生分化。
在培育新品种过程中,当出现符合理想的优良性状后,采用适当的近交方式来固定优良性状,使其稳定遗传下去。
(2)揭露有害基因:由于有害性状多数是隐性基因控制的,在非近交情况下很少出现,而近交时,由于基因型趋于纯合,隐性的有害基因暴露机会增多。
因此,可将携带有害基因的个体淘汰。
(3)提高蜂群的同质性:近交基因纯合的另一结果是造成群体的分化,但是经过选择,既可以得到比较同质的蜂群,达到提纯的目的。
这种遗传结构比较一致的蜂群,在与其他品种杂交时,杂种优势比较显著,而且杂种表现比较一致。
2.近交衰退现象近交除了具有上述积极作用外,也有不利作用,那就是近交衰退现象。
近交衰退是指由于近交蜂群的繁殖能力、生理活动以及适应性有关的性状都较近交前有所减弱,具体表现为繁殖力减退,生活力下降,适应性、抗逆性变差,体质转弱,生产力降低等。
3.近交衰退的原因近交衰退的原因目前有生活力学术和基因学说。
前者认为,近交时由于两性细胞差异较小,从而使后代的生活力降低;后者认为近交使基因纯合,基因的显性与上位效应减少,而且平时被显性基因所掩薛运波,男,中共党员,1961年1月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市,汉族,大专学历。
1981年4月~1984年12月在延边养蜂科研站任技术员;1985年1月~1992年5月在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之后一直在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工作,2003年2月~2016年8月任研究员、所长;2011年1月至现在被聘为二级研究员。
蜜蜂的基因组解析与遗传变异分析
蜜蜂的基因组解析与遗传变异分析蜜蜂是非常重要的传粉昆虫,对于植物的繁殖和农业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蜜蜂的基因组结构以及遗传变异对其功能和适应性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基因组解析和遗传变异分析研究。
一、蜜蜂基因组解析的意义蜜蜂的基因组解析不仅有助于揭示蜜蜂的遗传特性和基因功能,还可以为蜜蜂的选育和疾病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基因组解析,科学家们可以深入研究蜜蜂的遗传育种基础,挖掘有价值的经济性状相关基因,提高育种效率和育种进程。
二、蜜蜂基因组解析的方法目前,蜜蜂基因组解析主要采用下一代测序技术。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科学家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的基因组数据,从而更好地解析蜜蜂的基因组结构和基因功能。
此外,还可以应用其他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挖掘。
三、蜜蜂基因组结构的特点通过基因组解析,科学家们发现蜜蜂基因组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蜜蜂基因组相对较小,大小约为250Mb,仅为人类基因组的1/8左右。
其次,蜜蜂基因组中具有大量高度保守的基因家族,这些基因家族参与调控蜜蜂的生长发育、免疫应答和社会行为等重要生物过程。
此外,蜜蜂基因组中还存在一些特定的基因家族和基因座,与蜜蜂特有的生理特征和行为有关。
四、蜜蜂基因变异的研究进展蜜蜂的基因变异对其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科学家们通过遗传变异分析,发现蜜蜂个体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上存在显著的多样性。
这些遗传变异可以使蜜蜂在不同环境中适应并生存下去。
此外,还发现一些与蜜蜂疾病抵抗力相关的基因变异和表达差异,为蜜蜂的疾病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五、蜜蜂基因组解析的应用前景蜜蜂基因组解析的结果将为蜜蜂的育种和疾病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在育种方面,科学家们可以根据基因组解析结果,选育具有高产、优质和抗病性等经济性状的新品种。
在疾病防治方面,基因组解析结果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蜜蜂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抵抗机制,从而开展更加有效的疾病防治工作。
蜜蜂的繁殖方式与种群遗传特征
蜜蜂的繁殖方式与种群遗传特征蜜蜂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昆虫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繁殖方式和种群遗传特征而闻名。
本文将深入探讨蜜蜂的繁殖方式以及它们种群的遗传特征。
一、蜜蜂的繁殖方式蜜蜂的繁殖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要通过交配来实现。
蜜蜂的交配行为是在空中进行的,雄性蜜蜂(称为雄蜂或公蜂)会追逐并与雌性蜜蜂(称为雌蜂或工蜂)交配。
交配完成后,雄蜂会死亡,而雌蜂则会保留精子用于未来产卵。
这种繁殖方式有助于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无性繁殖主要通过产卵来实现。
蜜蜂女王是唯一能够产卵的个体,她每年产卵数量可达几万到几十万。
每一个蜜蜂蛋都孵化为幼虫,然后通过蜜蜂的完整生命周期最终发展成为成熟的蜜蜂。
无性繁殖的好处是可以保持种群的数量稳定,而且不需要额外的资源。
二、蜜蜂的种群遗传特征蜜蜂的种群遗传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因多样性:蜜蜂种群的基因多样性非常丰富。
这是因为蜜蜂在交配时会与不同的雄蜂交配,从而保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有助于种群适应环境变化、增强抵抗力。
2. 突变:蜜蜂种群中的个体在基因组水平上会发生一定的变异,这被称为突变。
突变可以导致新的基因型和表型的产生,从而为种群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3. 适应性:蜜蜂种群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
这是由于蜜蜂的基因多样性和突变使得它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存活和繁衍。
比如,在寒冷地区,蜜蜂会形成更大的蜂巢,以减少寒冷对种群的影响。
4. 群体效应:蜜蜂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协作关系,这被称为群体效应。
蜜蜂群体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每个个体的贡献和协作程度。
群体效应有助于保持种群的稳定和繁衍。
综上所述,蜜蜂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通过交配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无性繁殖通过产卵来维持种群的数量稳定。
蜜蜂种群的遗传特征表现在基因多样性、突变、适应性和群体效应等方面。
这些特征使得蜜蜂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存活下去。
蜜蜂的繁殖方式和种群的遗传特征对于我们了解和保护它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蜜蜂的生殖与遗传传递
蜜蜂的生殖与遗传传递蜜蜂作为一种社会性昆虫,其生殖与遗传传递过程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就蜜蜂的生殖方式、蜜蜂的遗传特点以及遗传传递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蜜蜂的生殖方式蜜蜂的生殖方式主要分为雄性生殖和雌性生殖两种。
雄性生殖由雄蜂完成,雌性生殖由雌蜂完成。
1. 雄性生殖雄性蜜蜂通过卵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
蜜蜂王后产卵后,将卵分为两类,一类变成雌蜂,另一类则成为雄蜂。
雄蜂的端精腺发育不完全,只能产生精子而无法产生卵子。
雄蜂成长后通过交配与雌蜂交配,完成一代新蜜蜂的繁殖过程。
2. 雌性生殖雌性蜜蜂通过卵生殖与有性生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繁殖。
蜜蜂王后产卵后,将卵变成雌蜂。
雌蜂可选择性地将卵受精或者不受精,从而产生工蜂或者蜂王,实现一代新蜜蜂的繁殖。
二、蜜蜂的遗传特点蜜蜂的遗传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多样性蜜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主要源于蜜蜂的交配方式。
蜜蜂王后交配时,只与少量雄蜂交配,导致了蜜蜂种群的基因池较小,遗传多样性较低。
2. 显性遗传蜜蜂的许多性状呈现出显性遗传的特点。
这意味着一种显性基因就能决定性状的表现,比如黄蜂基因决定了蜜蜂外观的黄色。
3. 杂合优势蜜蜂的杂合优势是指蜜蜂种群中的杂种对某些性状表现得更为优越。
这种优势主要源于蜜蜂的杂交方式,通过两个不同群体的融合,产生的后代常常具备更好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4. 基因共享蜜蜂作为社会性昆虫,其种群内基因共享的特点极为明显。
蜜蜂王后的后代由同一个父亲与不同母亲交配产生,这意味着蜜蜂个体之间基因的共享程度高,亲属关系密切。
三、遗传传递蜜蜂的遗传传递主要通过交配和后代的生殖实现。
1. 交配蜜蜂的交配通常发生在飞行中,雌蜂与雄蜂通过交配器官进行交配。
交配后,雄蜂会死亡,而雌蜂则将精子储存在体内,以备日后产卵时使用。
2. 后代的生殖蜜蜂后代的生殖主要由蜂王和工蜂完成。
蜜蜂王后通过产卵的方式,将新的卵变成雌蜂或雄蜂。
而工蜂则通过分泌王浆来饲养幼蜂,确保下一代的生殖能够顺利进行。
蜜蜂的种群遗传学与遗传结构
蜜蜂的种群遗传学与遗传结构蜜蜂是昆虫中的重要一类,在农业中起着关键作用。
蜜蜂的种群遗传学和遗传结构是对蜜蜂种群进化和多样性的研究,对于了解蜜蜂群体的适应性、繁殖模式、遗传健康和人类农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蜜蜂的遗传学与遗传结构。
一、蜜蜂种群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蜜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是衡量种群适应环境变化和抗逆能力的重要指标。
蜜蜂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将使蜜蜂面临抗病能力下降、繁殖能力下降等问题,从而影响蜜蜂群体的健康和生存。
因此,保护蜜蜂遗传多样性是维持蜜蜂种群健康的关键。
二、蜜蜂的遗传结构与繁殖方式蜜蜂的繁殖方式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性繁殖主要是通过交配形成新的王后和工蜂,而无性繁殖则是通过分蜂形成新的蜂群。
蜜蜂的遗传结构与繁殖方式密切相关。
性繁殖有助于基因的重新组合和基因的多样性,而无性繁殖则保持了原始蜜蜂种群的遗传结构。
因此,蜜蜂的遗传结构与繁殖方式共同作用,维持了蜜蜂种群的稳定和多样性。
三、蜜蜂种群的遗传变异蜜蜂种群中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这是由基因突变、基因流动和选择等因素引起的。
遗传变异对蜜蜂种群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蜜蜂种群的遗传变异可以使其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抗击病害和适应性养殖。
因此,深入了解蜜蜂种群的遗传变异对于优化蜜蜂养殖和提高农业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四、蜜蜂的遗传健康研究蜜蜂的遗传健康是指蜜蜂种群中的基因质量和基因结构保持在一个稳定和健康的状态。
遗传健康研究覆盖了蜜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等方面。
通过对蜜蜂遗传健康的研究,可以了解蜜蜂种群的遗传质量、繁殖能力和适应性,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蜜蜂种群的遗传健康。
五、人类农业与蜜蜂种群遗传学的关系蜜蜂在人类农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花粉传粉和授粉过程中。
蜜蜂种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影响着蜜蜂的繁殖能力、适应性和抗逆能力,进而影响着蜜蜂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益。
因此,人类农业与蜜蜂种群遗传学密切相关。
蜜蜂行为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蜜蜂行为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蜜蜂是人类需求的最重要的传粉工具之一,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食物和药品。
蜜蜂的行为对于蜜蜂的生存和繁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蜜蜂的行为有着很强的遗传基础,遗传学的研究可以揭示这些行为背后的分子机制。
一、嗅觉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蜜蜂是具有优秀嗅觉的昆虫,其嗅觉能力对于向其他蜜蜂传递信息和寻找花粉和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嗅觉遗传学的研究发现,蜜蜂的嗅觉行为受到了若干基因的控制,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基因是Amel\_Or11,它编码的蛋白质可以与外界的气味分子结合,并激活神经元传递信息。
该基因最早在蜜蜂嗅觉感应细胞中被发现,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该基因还参与了蜜蜂识别人类脸孔和身份的行为中。
二、社会行为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蜜蜂具有高度的社会性,一个蜂巢中可能会有超过5万只蜜蜂,它们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分工对于蜂巢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社会行为遗传学的研究发现,蜜蜂的社会行为主要由若干信号传导通路和神经端粒因子控制。
在所有的神经端粒因子中,EBF基因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研究表明,EBF基因在蜂群的分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缺失会导致蜂群中工蜂的巢内工作与寿命缩短。
三、免疫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蜜蜂在日常的生活中,会暴露于各种各样的病原体风险中,其中很多是与其精密的社会行为密切相关的。
免疫遗传学的研究发现,蜜蜂的免疫系统可以被分为两个部分: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
固有免疫系统对于各种非特异性的病原体有着很强的抵抗性,其遗传基础主要是一类称为AMP的抗菌肽分子的编码基因。
适应性免疫系统参与了蜜蜂身体的抗体产生和记忆机制,其遗传基础主要是HLA基因家族。
四、代谢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蜜蜂的代谢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不同工蜂在蜂巢内的任务不同,所以代谢也不尽相同。
代谢遗传学的研究发现,蜜蜂代谢主要与糖和蜜处理有关,这些代谢通路的变化也与蜜蜂的行为和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
代谢途径中的糖分解酶和糖酵解酶都是影响蜜蜂代谢的关键基因,其变异和表达调控也对蜜蜂的生产和繁殖有着深刻的影响。
蜜蜂的蜂王的产蜜特性与遗传机制
蜜蜂的蜂王的产蜜特性与遗传机制蜜蜂作为社会性昆虫中的一员,其生命周期中关键的角色之一就是蜂王。
蜂王在蜂群中拥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不仅负责繁殖后代,还承担着领导和调控整个蜂群的重任。
蜂王除了这些职责外,其还拥有一项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产蜜,同时这个特性也受到遗传机制的影响。
蜜蜂的蜂王通过其特殊的腺体产生蜂王浆,这是一种富含营养物质的分泌物。
蜂王浆是蜜蜂幼虫在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食物之一,对其后代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蜂王浆富含蛋白质、糖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可以有效地促进幼虫的生长和发育,使其迅速转变为蜂王和工蜂。
蜂王产蜜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其蜂王浆的分泌量和质量上。
与普通工蜂相比,蜂王的产蜜能力更为突出。
研究发现,蜂王的产蜜能力与其腺体的发达程度和分泌细胞的数量有关。
蜂王腺体分泌蜂王浆的速度显著高于工蜂,蜂王的体内分泌细胞数量也更多。
这些特点使得蜂王可以更多地分泌蜂王浆,并满足整个蜂群的需求。
除了产蜜能力的差异外,蜂王的产蜜特性还与其遗传机制密切相关。
蜂王的产蜜特性遵循一定的遗传规律。
研究表明,蜂王的产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这些遗传因素主要通过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具体来说,一些与蜂王产蜜特性相关的基因会决定蜂王腺体发育的程度和分泌细胞数量的多少,从而影响产蜜能力的高低。
因此,想要培育出高产蜜的蜂王,合理的遗传改良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育种方法是通过选择表现出良好产蜜特性的蜂王,进行交配繁殖,以期望获得后代中更优秀的产蜜能力。
而如今,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也开始探索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来改良蜜蜂的产蜜特性。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直接对蜜蜂的基因进行修改,以达到增强蜂王产蜜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蜜蜂的蜂王拥有独特的产蜜特性,通过分泌富含营养物质的蜂王浆来满足整个蜂群的需求。
蜂王的产蜜特性与其腺体发育程度、分泌细胞数量和遗传机制密切相关。
合理运用遗传改良方法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蜜蜂蜂王的产蜜能力,为蜂群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蜜蜂学课件第七章 蜜蜂遗传育种技术
1.射精管 2.阳茎 3.副腺 4.贮精囊 5.睾丸 6输精管. 7.精液 8.阳茎 9.
角囊
蜂王人工授精仪
1.腹钩操纵杆 2.背钩操纵杆 3.注射器 4.蜂王麻醉室 5.底座 6.操纵杆固定柱
蜂王人工授精仪
背钩、腹钩和阴道探针
左:腹钩,中:注射器针头,右:背钩
二、移虫(卵)育王
(一)人工育王的条件 1.外界气温稳定,没有连续低温多雨或寒潮天气,处女王交尾
时外界气温能达到20℃以上。 2.有丰富的蜜粉源植物开花泌蜜,工蜂采集积极,巢内饲料充
足,蜂场没有盗蜂。 3.种用父群中已经培育出成熟的雄蜂蛹,保证处女王交尾时有
大批雄蜂能够参与交尾。 4.强壮的群势:适龄哺育蜂;处女王出房时,能够从原群撤出
Natural queen cells
能否收集足够的台基? 蜂王会在台基里面产卵吗? 工蜂能接受台基里的卵吗?
(王)台基 Queen cup
王台 Queen cell
把台基割下来,让蜂王在里面产卵,然后交给工蜂哺育?
制作人工台基
蜂王会在台基里面产卵吗?
移虫(卵)育王 把工蜂房里的1日龄幼虫或卵转移到台基里培育蜂王。
脊椎动物 具有更多的气味结合蛋白基因 与解毒酶相关的基因较少
核基因组DNA (nuclear DNA)
细胞核内基因组DNA 与组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染色质, 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质蜷缩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 态的染色体,具有自我复制能力,是控制蜜蜂性状的主 要遗传物质。
Queen & Worker: 2n=32 Drone: 1n=16 Honeybee chromosome ( 1n = 16 )
育王框
裁脾育王法
2.台基棒 台基棒(蜡盏棒)用无异味、质地致密的木料 旋制而成的模型棒,也称为蜡碗棒。其顶端加工成十分 光滑的半圆形。棒的小端直径为8mm,距端部10mm处 的直径为10mm。为方便起见,目前多数养蜂员采用塑 料台基代替蜡质台基。
蜜蜂的种群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
蜜蜂的种群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蜜蜂是一类重要的昆虫,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作物的授粉具有重要作用。
蜜蜂的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对其繁殖能力、适应性以及抗病能力等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蜜蜂的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以及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的影响。
一、种群遗传结构的意义蜜蜂的种群遗传结构是指蜜蜂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遗传相关性以及种群间的遗传差异。
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蜜蜂的遗传背景,揭示其种群发展的规律,并进一步保护和优化蜜蜂资源。
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方法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指纹分析、基因测序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评估蜜蜂种群内部的遗传多样性、基因频率以及基因流动情况。
同时,还可以比较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从而了解种群间的遗传联系。
二、蜜蜂的遗传多样性蜜蜂的遗传多样性是指蜜蜂种群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遗传多样性是种群适应环境变化、抵御疾病和威胁的基础。
研究表明,遗传多样性较高的蜜蜂种群更具适应性和抗病能力。
蜜蜂的遗传多样性主要受到种群大小、基因流动和突变等因素的影响。
较大的种群规模通常意味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种群较小容易导致基因的丧失和遗传漂变。
基因流动可以增加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换,从而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突变是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来源,它为蜜蜂种群提供了变异的基因,有利于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遗传多样性对于蜜蜂的繁殖能力、适应性以及抗病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遗传多样性可以提高蜜蜂的繁殖能力。
研究发现,遗传多样性较高的蜜蜂种群具有较高的繁殖力和繁殖成功率。
这是因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以增加种群内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的多样性,提高了杂交优势和繁殖健康的机会。
其次,遗传多样性对蜜蜂的适应性非常重要。
蜜蜂种群面临着多样的环境压力,如气候变化、疾病威胁等。
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以增加种群内个体的遗传变异性,提高了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最后,遗传多样性对于蜜蜂的抗病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蜜蜂的种群进化与遗传多样性
蜜蜂的种群进化与遗传多样性蜜蜂作为重要的传粉昆虫,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蜜蜂的种群进化和遗传多样性是保持其种群健康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蜜蜂的进化过程、遗传多样性以及如何保护蜜蜂的种群。
一、蜜蜂的进化过程蜜蜂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蜜蜂科,包括蜂王、工蜂和雄蜂。
蜜蜂起源于距今两亿五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和适应,形成了今天多样丰富的蜜蜂种群。
蜜蜂的种群进化主要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来实现,这使得蜜蜂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展出不同的适应策略和特征。
二、蜜蜂的遗传多样性蜜蜂的遗传多样性是指个体之间遗传信息的差异。
蜜蜂的遗传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染色体多样性和群体多样性等。
基因多样性是指个体基因座上出现的多个等位基因的种类和频率。
染色体多样性是指个体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的差异。
群体多样性是指种群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蜜蜂的遗传多样性对于其种群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多样性不仅可以增加蜜蜂种群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还可以提高其抵抗疾病和环境变化的能力。
保持蜜蜂的遗传多样性对于维持蜜蜂种群的健康和繁荣具有关键性作用。
三、保护蜜蜂的种群为了保护蜜蜂的种群健康和多样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1. 保护栖息地:蜜蜂需要稳定的栖息环境来生存和繁衍。
保护蜜蜂的栖息地,包括花草丛生的自然环境和人工提供的合适蜜源等,对于维持蜜蜂种群的健康至关重要。
2. 控制病虫害:蜜蜂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影响蜜蜂的生长和繁殖。
通过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减轻蜜蜂种群所受的影响,保持种群的稳定和多样性。
3. 合理养蜂管理:合理的养蜂管理可以帮助蜜蜂种群保持稳定和繁荣。
包括科学合理的饲养方式、巢箱管理和繁殖措施等。
同时,合理管理也可以减少蜜蜂所受的胁迫,提高蜜蜂的生存能力和抵抗力。
4. 科学研究与教育宣传:开展蜜蜂的种群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的科学研究,可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更好地保护蜜蜂的种群。
蜜蜂的遗传表现
遗传表现为子代按照亲代所经历过的同一途径和方式,将从环境中摄取来的物质组织起来,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制品。
然而,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不但表现在形态特征上,而且也表现在生物学特性上。
蜜蜂和其他生物一样,有许多性状,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是质量性状,一是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是指那些变异不连续的、无法计量的性状,如蜜蜂的体色、蜂群的卫生行为等;数量性状是指那些变异连续的、可以计量的、受环境影响敏感的性状,如蜂王的初生重、工蜂的喙长、蜂群的采蜜量等。
那么双亲的遗传性状是怎样在其子代中表现的呢?显隐遗传:双亲的某一个性状在于一代中或是完全表现出来(显性),或是根本不表现(隐性),对这个性状而言,其表现形式就称显隐遗传。
中间遗传:双亲的某一个性状在子一代中都有一定程度的表现,但都表现得不充分,而是介于双亲的中间状态,对这个性状而言,共表现形式就称中间遗传。
例如,用纯种意蜂(黄色)作母本,纯种卡蜂(黑色)作父本,其子一代工蜂的体色为黄黑相间的环花,介于双亲的中间状态。
可见,蜜蜂体色的表现形式为中间遗传。
在蜜蜂中,除体色外,还有很多数量性状的表现形式也为中间遗传。
杂种优势:双亲的某一个性状在子一代中不但得到充分表现,而且其大小和程度都超过了双亲,对这个性状而言,其表现形式就称杂种优势。
例如,卡蜂有很多品系,它们的采集力都很强,若用南卡作母本,奥卡作父本,其子一代蜂群的采集力则更强,既明显超过了母本,又明显超过父本。
在这个例子里,蜂群采集力的表现形式为杂种优势。
在蜜蜂中,很多数量性状的表现形式都为杂种优势。
以上就是蜜蜂的遗传在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上的表现,可以看出蜜蜂与自然界大部分生物一样,遗传表现都是通过基因表达来实现的。
来源39蜂疗网。
蜜蜂的繁殖策略与遗传多样性
蜜蜂的繁殖策略与遗传多样性蜜蜂作为重要的传粉媒介和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其繁殖策略和遗传多样性对于维持种群稳定和促进农作物的繁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蜜蜂的繁殖策略、遗传多样性以及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蜜蜂的繁殖策略蜜蜂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分蜂和王后交配。
分蜂是指蜜蜂种群中出现过多的工蜂时,一部分工蜂会离开原巢筑巢建立新的种群。
这种策略可以促进蜜蜂种群的扩张和传播,并且可以减轻巢穴内工蜂数量过多的问题。
另一种繁殖策略是王后交配,王后会飞出巢穴与雄蜂交配后返回巢穴产卵。
这样的繁殖策略有助于避免近亲交配和提高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二、蜜蜂的遗传多样性蜜蜂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差异程度。
遗传多样性对于蜜蜂种群的适应力和生存能力至关重要。
蜜蜂的遗传多样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地理环境、种群结构和交配方式等。
高遗传多样性有助于提高抗病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从而保持种群的稳定和健康。
三、蜜蜂繁殖策略与遗传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蜜蜂作为重要的传粉媒介,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促进植物繁育具有重要作用。
蜜蜂的繁殖策略和遗传多样性对其在传粉过程中的效率和精准度有着直接影响。
分蜂策略能够使蜜蜂种群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并且高遗传多样性能够增加蜜蜂种群对各种植物的传粉适应性,从而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多样性。
四、蜜蜂繁殖策略与遗传多样性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中,蜜蜂的传粉作用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蜜蜂的繁殖策略和遗传多样性对于蜜蜂在农作物传粉中的表现和效果至关重要。
分蜂策略和高遗传多样性能够使蜜蜂种群具备更好的传粉能力,保证了农作物的充分授粉,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总结:蜜蜂的繁殖策略和遗传多样性在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农业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和研究蜜蜂的繁殖策略和遗传多样性对于保护蜜蜂种群的健康和稳定,以及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蜜蜂的蜜蜂蜂王的遗传与进化
蜜蜂的蜜蜂蜂王的遗传与进化蜜蜂的蜂王的遗传与进化蜜蜂是一种高度社会化昆虫,其社会结构由蜂巢中的不同角色分工而成。
其中,蜜蜂的蜂王是整个群体的核心,它负责繁殖后代和维持蜂巢的秩序。
蜂王的遗传与进化,是一个引人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蜜蜂蜂王的遗传特征和进化机制。
一、蜜蜂蜂王的遗传特征蜂王与其他蜂类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
在蜂巢中,蜂王是由工蜂特殊筛选出的幼虫发育而成。
这是通过将幼虫营养饲喂方式的改变来实现的。
蜂王的特殊饲养方式使其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从而使蜂王与其他蜂类产生明显的形态和生理差异。
在蜂王的遗传特征中,最重要的是单倍体(haploid)和受精(fertilization)的差异。
蜂王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的,其染色体只有半数(n)的数量。
而其他蜜蜂(工蜂和雄蜂)则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其染色体数量为全倍性(2n)。
另外,蜂王还具有显著的生殖器官特化。
相比其他蜜蜂,蜂王的生殖器官更为发达,使得其能够产生大量的卵子。
这也是蜂王能够负责蜂巢内繁殖后代的重要原因。
二、蜜蜂蜂王进化的机制蜜蜂蜂王的进化主要受到两个机制的影响,即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和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
遗传漂变是指随机的遗传变异在群体中的扩散。
自然选择则是指环境对个体的选择,进而影响基因的传递。
在蜜蜂群体中,有一个现象被称为“蜂王抑制”。
即当蜂巢中出现多个蜂王时,它们会进行斗争,直到只剩下一个蜂王为止。
这种现象的进化原因与社会结构和资源分配有关。
只有一个蜂王可以保证蜂巢的秩序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提高整个群体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
自然选择在蜂王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蜂王的适应性特征,如生殖器官的特化和繁殖能力的提高,使其能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这些适应性特征将被传递给下一代,从而影响整个蜜蜂群体的遗传特征。
在进化过程中,蜂王的遗传特征还受到基因突变和基因流的影响。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变异,产生新的基因型。
蜜蜂的繁殖方式及遗传特征
蜜蜂的繁殖方式及遗传特征在写关于蜜蜂的繁殖方式及遗传特征的文章时,可以按照以下格式来书写。
【引言】(正文内容)【繁殖方式】(正文内容)【遗传特征】(正文内容)【结论】(正文内容)【参考文献】(注意:不要出现具体的网址链接)下面是根据以上要求写的一段文章,请您参考。
--------------------------------------------------------------蜜蜂的繁殖方式及遗传特征引言蜜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之一,对许多农作物的进行着重要的传粉工作。
了解蜜蜂的繁殖方式及其遗传特征对于蜜蜂的保护和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繁殖方式蜜蜂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通过王后蜂单独产卵繁殖后代,产下的幼虫经过发育便能成为蜜蜂工蜂或雄蜂。
而有性繁殖则是指蜜蜂王后与雄蜂进行交配后产卵,繁殖出的蜜蜂幼虫经过发育逐渐成熟。
遗传特征蜜蜂的遗传特征主要体现在性别决定和工蜂特化上。
蜜蜂的性别决定是由其染色体决定的,雄蜂由单倍体染色体组成(n),而工蜂和王后蜂由两倍体染色体组成(2n)。
此外,蜜蜂的工蜂特化表现在不同的功能分工上,如收集花粉和蜜的工蜂、警卫蜂、护士蜂等。
这些特化的分工在蜜蜂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论蜜蜂的繁殖方式及其遗传特征对于蜜蜂的生态保护和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蜜蜂的繁殖方式,人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蜜蜂种群的繁殖,提高其传粉效率,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增产。
同时,研究蜜蜂的遗传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蜜蜂的科学性,对蜜蜂的品种选育和育种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表,不写具体的网址链接)。
蜜蜂的交配行为与遗传多样性
蜜蜂的交配行为与遗传多样性蜜蜂作为重要的传粉昆虫,其交配行为和遗传多样性对于蜜蜂种群的繁衍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蜜蜂的交配行为和遗传多样性,并分析其对蜜蜂种群的影响。
一、蜜蜂的交配行为蜜蜂的交配行为是指蜜蜂雄蜂与雌蜂完成交配的过程。
雄蜂通过飞行方式,寻找并与处于交配期的雌蜂进行交配。
在交配时,雄蜂将精子传递给雌蜂,并通过交配器官与雌蜂连接。
蜜蜂的交配行为具有以下特点:1. 雄蜂的交配行为通常发生在空旷的地方,比如草地、农田等。
这是为了避免与其他蜜蜂种群的交配,维持种群的纯度。
2. 蜜蜂的交配过程往往是一次性的,雄蜂在交配后会死亡,而雌蜂则携带着雄蜂传递的精子回到巢穴。
3. 在交配过程中,雄蜂可以与多个雌蜂交配,而雌蜂通常只与一个雄蜂交配。
这种多对一的交配方式,增加了蜜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二、蜜蜂的遗传多样性蜜蜂的遗传多样性是指蜜蜂种群中存在的遗传变异程度。
蜜蜂的遗传多样性对于种群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蜜蜂的遗传多样性来源于交配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和新的基因组合。
由于雄蜂可以与多个雌蜂交配,而雌蜂只能选择一个雄蜂进行交配,这导致了蜜蜂种群中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蜜蜂的遗传多样性对蜜蜂种群的稳定性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以增加种群的适应性,使其更有抵抗能力对抗环境的变化和病害的入侵。
同时,遗传多样性还可以促进物种的进化和适应,使蜜蜂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三、蜜蜂的交配行为与遗传多样性的关系蜜蜂的交配行为直接影响了蜜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雄蜂与多个雌蜂的交配行为可以增加蜜蜂种群的基因交流和基因重组,从而提高遗传多样性。
而雌蜂只与一个雄蜂交配的方式则限制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此外,蜜蜂的交配行为还可以促进种群的基因流动和基因迁移。
雄蜂通过交飞的过程,将不同区域的基因进行混合和交流,进一步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因此,蜜蜂的交配行为和遗传多样性密切相关。
交配行为的多样性为蜜蜂种群提供了基因变异的源泉,而遗传多样性则为种群的进化和适应提供了基础。
蜜蜂饲养蜜蜂家族遗传特性考核试卷
B.工蜂的分工
C.雄蜂的数量
D.花粉的颜色
5.蜜蜂家族遗传特性中,哪个基因与蜜蜂的寿命相关?()
A. Insulin-like receptor gene
B. Antioxidant enzyme gene
C. Mitochondrial DNA
D. All of the above
6.以下哪个不是影响蜜蜂遗传特性的环境因素?()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蜂王和工蜂的遗传差异主要由基因表达调控决定,蜂王具有产卵能力,而工蜂则负责蜂群的其他工作。这些差异由蜂群内的社会结构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形成。
2.遗传多样性对蜜蜂生存至关重要,它影响蜜蜂的抗病能力、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和蜂群的繁殖力。影响因素包括近亲繁殖、遗传流、环境变化和饲养管理。
3.请解释蜜蜂家族遗传特性中的杂合子优势和纯合子劣势,并给出一个实际例证说明杂合子优势在蜜蜂饲养中的应用。
4.讨论在蜜蜂饲养中,如何通过遗传改良来提高蜜蜂的抗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列举并解释至少两种遗传改良的方法。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A
3. D
4. D
5. D
6. D
7. A
8. C
D.随机交配
13.蜜蜂家族遗传特性考核中,关于蜂王和工蜂的遗传差异,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
A.蜂王和工蜂有完全不同的基因组成
B.蜂王和工蜂的差异仅由一个基因控制
C.蜂王和工蜂的差异主要由基因表达调控
D.蜂王和工蜂的差异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14.在蜜蜂家族遗传特性中,哪个染色体决定蜜蜂的性别?()
A.第一个染色体对
2.蜜蜂家族遗传特性中,决定蜂王产卵能力的基因位于______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蜜蜂的遗传特点-专题蜜蜂的遗传特点●知识点精讲透析蜜蜂属于昆虫类膜翅目、蜜蜂科。
自然界里的蜜蜂,常喜好在树洞、土洞、谷仓等处筑巢群居生活。
蜜蜂一般身体短小体约8—20㎜,黄褐色或黑褐色,全身生有密毛,头胸等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咀嚼式口器,后足有花粉刷和花粉筐,膜翅两对,前大后小,腹部近似椭圆,腹末有螯针。
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
蜜蜂为社会性昆虫,过着母系氏族式的生活,群体数量约为2—5万个,但蜂王只有一个,雄蜂少数,一般有几十至几千不等,大多数是工蜂。
种类不同则其职能也不同。
蜂王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他负责产卵繁殖后代,统治家族;雄蜂也具有生育能力,其唯一职责就是与蜂王交配;工蜂是不具生育能力的雌蜂,但职能最全,采粉酿蜜、防御攻击、筑巢卫生、饲喂幼虫等。
蜜蜂在交配时,蜂王飞出巢穴,全部的雄蜂倾巢而出随后追逐,即为婚飞。
在飞行比赛中一举夺魁的雄蜂享有交配权,交配后雄蜂的生殖器脱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这是这只雄蜂也就完成16条,减少了一半。
雄蜂是一个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只有16条染色体,那它又是怎样通过减数分裂生成含16条染色体的精子的呢?原来:雄蜂精子的形成是通过假减数分裂形成的。
过程如下图:可见1个精原细胞(n=16)经假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个精子(n=16),而不是4个精子。
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复制一次,分裂前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
可见,雄蜂精子的形成是减数分裂但又与减数分裂稍有不同。
蜜蜂是一种益虫。
它不但能够帮助作物授粉增产,而且还可以产出许多对人类有用的产品:蜂蜜富含葡萄糖和果糖,及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它除作为营养品外,还具有抗菌作用;蜂王含有蛋白质、脂肪、转化糖、维生素、激素、酶等成分,对人体具有增加体重,促进食欲,平衡血压,提高代谢机能;蜂蜡有益气、补中、止痛、生肌等功效外,还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蜂毒还能治疗人类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神经炎等几十种病症;近年来还发现蜂胶具有广谱性抗菌特性,能抑制多种致病菌生长,对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也有疗效。
经以上简要介绍,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习题解析,加深和巩固对蜜蜂相关知识的理解。
●典例分析例1、蜜蜂的性别不单受到染色体倍数的控制,还会受到的控制。
答案:环境例2、蜜蜂是当之无愧的“建筑家”,它们筑造的六角形蜂巢规范的令人瞠目结舌,在力学结构上其承受力使人难以想象:1㎏蜂巢仅能承受起22㎏的蜂蜜!蜜蜂的这种筑巢行为属于。
【解析】蜜蜂的采蜜行为虽然很复杂,但仍然是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构成的先天性行为,因此它应该属于动物本能。
答案:动物本能例3、美国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把6只蜜蜂放进一个玻璃瓶里,然后将玻璃瓶瓶口打开颠倒放置。
蜜蜂朝着太阳光亮的方向,不断地向上撞击玻璃瓶底,直到精疲力尽死去。
蜜蜂这种趋光性是。
答案:应激性例4、一个蜂群中生活着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众多工蜂。
蜂王的主要作用是产卵,雄蜂与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粉酿蜜、建造蜂巢、饲养幼虫,防御敌害等。
(1)、一个蜂群中蜂王、雄蜂和工蜂生活在一起,这在生物学上称为,其性别特点是雌性于雄性。
(2)、受精卵有的发育成为具生育能力的雌性蜂王,也有的发育成为不具生育能力的雌性工蜂,这一事实说明。
(3)、蜜蜂是一群严格的社会性昆虫,蜂群中的蜂王、雄蜂和工蜂虽然它们的职能各不相同,却能很好地生活在一起,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之为;在许多孵化幼虫中,存在多只将要孵化的新蜂王(即“王储”),但常发现最先孵化出来的那只蜂王随后将其余的即将孵化的“王储”杀死,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解析】(1)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母系氏族式群居生活的动物,一般雌性多于雄性,它们生活于同一地方,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上同种个体总和,属于种群。
(2)蜜蜂的发育与众不同,生活在王台中的由受精卵发育的幼虫,吃的是高营养的蜂王浆就会发育成新的蜂王;而生活在一般蜂房由受精卵发育的幼虫,主要食用一些花粉、花蜜则发育成工蜂。
没有受精的卵将直接发育成雄蜂。
(3)社会性昆虫往往成千上百只地生活在一起,在群体内部分工合作共同维系群体的生活安危而进行着种内互助。
但仍然存在因争夺食物、空间、配偶而发生种内斗争。
答案:(1)种群(2)受精卵的发育主要受环境—食物营养的影响(3)种内互助种内斗争例5、蜜蜂的体色,褐色对黑色显性。
现有一只褐色雄蜂与一只黑色蜂王交配,则F1的体色将是()A.全部是黑色B.蜂王和工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C.褐色︰黑色=3︰1D.蜂王和工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解析】因蜜蜂的体色是褐色对黑色显性,所以设褐色雄蜂的基因型为A,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也是A;黑色蜂王的基因型是aa,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
则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
所以受精卵发育的蜂王和工蜂体色都应当是褐色,而未受精的卵发育的雄蜂得体色是黑色。
详见下面图解答案:D例6、(’97上海)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了F1代,在F1代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代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aB、ab四种,雌蜂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 aabb×ABB. AaBb×AbC. AAbb×aBD. AABB×ab【解析】F2雄蜂的基因型就是F1雌蜂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由AB、Ab、aB、ab可知F1雌蜂的基因型为AaBb。
将F2雌蜂的基因型除去卵细胞的基因型,可以得出精子基因型和F1雄蜂的基因型为ab。
由此可知亲本雌蜂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从而可以推断亲本雌蜂的基因型为aabb,由F1雌蜂为AaBb,除去ab剩AB,可知亲本雄蜂的基因型为AB。
详见下面图解答案:A例7、在蜜蜂群体中,雌蜂(蜂王和工蜂)为二倍体,雄蜂为单倍体,其配子染色体为N。
研究发现工蜂的下列行为受两对相对独立的基因控制的。
行为一:能咬开蜂室盖(h)不能咬开蜂室盖(H)行为二:能移出蜂室中死掉的幼虫(r)不能移出蜂室中死掉的幼虫(R)(1)上述工蜂的行为性状中,对蜂群生存最有利的行为组合是,其基因型为。
(2)某试验是由基因型分别为HHRR、HhRr、HhRR和HHRr的四种蜂王和基因型为hr的雄蜂,要获得具有对蜂群生存最有利行为组合基因型的工蜂,请在上述蜂王中选出一种选育程序,作出遗传图解并加以简要说明。
【解析】(1)为了整个蜂群更好地清洁安全生活,显然需要能咬开蜂室盖、移出蜂室中死掉幼虫的行为工蜂,及时清除死虫,是幼虫健康发育而不会窒息死亡。
(2)现已知雄蜂基因型为hr 和四种蜂王基因型,要获得能咬开蜂室盖、移出蜂室中死掉幼虫的行为工蜂(hhrr),蜂王必须含有hr基因,所以选择基因型为HhRr的蜂王。
答案:(1)能咬开蜂室盖、能移出蜂室中死掉的幼虫hhrr(2)根据子一代的行为性状就可以挑选出所需要的hhrr基因型的工蜂。
例8、蜜蜂的腹肢有沟(花粉筐)、沟边有毛(花粉刷)。
湖南怀化职院的李道生在一野生的蜂群中发现少数具有长毛、深沟的雄蜂。
由他带领的研究小组以此培育出的工蜂全部是长毛、深沟“富蜜型”的蜂群。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少数雄蜂的长毛、深沟的性状是通过产生的。
(2)、请你根据李道声研究小组的培育方案完成后续步骤。
(已知长毛、深沟这两对性状是独立遗传的,其基因分别用A、a,B、b来表示)P 非富蜜型×富蜜型↓F1 非富蜜型【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了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动物的行为类型、自由组合定律、新种培育等多个知识点。
(1)从所给的材料“自然野生的蜂群中发现少数具有长毛、深沟的雄蜂”的提示中可知,其性状来源可能是基因突变产生的结果。
(2)从题中所给的F1代表现型可知:非富蜜型性状为显性,富蜜型性状为隐性,且雄蜂为单倍体,故亲代基因型为:♀非富蜜型(AABB)、♂富蜜型(ab)。
F1代♀非富蜜型(AaBb)、♂非富蜜型(AB),由F1代的雌、雄交配得到的F2代,然后以F2代的♀非富蜜型与♂富蜜型的交配,从代F3代中选出♀富蜜型与♂富蜜型(ab)交配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雄蜂当年死亡。
答案;(1)基因突变(2)动物本能(3)总之,在解答有关蜜蜂知识的习题时,我们要抓住蜜蜂知识的关键:受精卵发育成蜂王(♀,2n=32,能生育)和工蜂(♀,n=16,不能生育),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蜂(♂,n=16,能生育)。
抓住这个关键,解题时就会迎刃而解,事半功倍。
例9(2005年北京卷)蜜蜂是具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一个蜂群包括一只蜂王、几只雄蜂和众多工蜂.蜂王专职产卵,雄蜂同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集花粉、喂养幼虫、清理蜂房等工作。
请回答下列问题:(1)蜂王、雄蜂和工蜂共同生活,各司其职,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
(2)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蜂,受精卵发育成雌性的蜂王或工蜂,这表明蜜蜂的性别由___决定。
(3)研究人员发现了工蜂清理蜂房行为不同的两个蜂群,分别称为“卫生”蜂(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和“非卫生”蜂(不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
为研究工蜂行为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杂交实验:P:“非卫生”蜂的蜂王× “卫生”蜂的雄蜂↓ (配子的染色体数目不减少)F1 “非卫生”蜂↓测交:_____________ × _________的雄蜂↓测交后代:“非卫生”蜂新类型Ⅰ新类型Ⅱ“卫生”蜂(25%)(25%)(25%)(25%)①“非卫生”蜂的工蜂行为是_______________ (显性/隐性)性状。
②工蜂清理蜂房的行为是受——对基因控制的,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_____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③本实验中测交选择了_______________作母本与_______________的雄蜂交配。
④测交后代中纯合体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新类型Ⅰ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
⑤“卫生”蜂的工蜂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行为。
答案:(1)种内互助;(2)染色体数目;(3)①显性//②两/自由组合测交后代四种表现型比例相等//③F1代的蜂王/“卫生”蜂//④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或不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⑤本能。
本题给出的“特殊”信息是“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蜂,受精卵发育成雌性的蜂王或丁蜂”.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讲,个体发育一般是从受精卵开始的,但蜜蜂个体发育的特殊之点在于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雌蜂(蜂王与丁蜂)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由这一“特殊”也就决定了性别决定方式以及遗传上的“特殊性”.从性别决定方式来看,考生已知的是由性染色体来决定,而蜜蜂群体中,雄蜂与雌蜂的不同是由是否受精决定的,其本质是雌雄蜂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雄蜂的染色体数目只有雌蜂的一半,所以染色体数目是决定蜜蜂性别的原因.从遗传过程来看,第(3)小题从亲代“非卫生”蜂的蜂王与“卫生”蜂的雄蜂杂交,后代全部为“非卫生”蜂,可判断“非卫生”是显性性状;从F1测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可判断“非卫生”与“卫生”的性状应该是由两对基因来控制的,从比例关系可推知这是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据此,亲代的“非卫生”蜂的蜂王的基因型应该为AABB,雄蜂是单倍体,“卫生”蜂的雄蜂的基因型为ab(产生的配子也是ab),F1的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基因型为AB,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基因型均为AaBb,雌雄蜂的表现型均为“非卫生”蜂(如下图):P:“非卫生”蜂的蜂王× “卫生”蜂的雄蜂(AABB)(ab)↓ (配子的染色体数目不减少)F1 “非卫生”蜂“非卫生”蜂(雄蜂:AB) (雌蜂:AaBb)在Fl测交时,Fl的“非卫生”蜂的蜂王(AaBb)应与“卫生”蜂的雄蜂(ab)进行测交:测交:F1蜂王× “卫生”蜂的雄蜂(AaBb) ↓ (ab)测交后代雌蜂:“非卫生”蜂新类型Ⅰ新类型Ⅱ“卫生”蜂(AaBb 25%)(Aabb 25%)(aaBb 25%)(aabb 25%)测交后代雄蜂:“非卫生”蜂新类型Ⅰ新类型Ⅱ“卫生”蜂(AB 25%) (Ab 25%) (aB 25%) (ab 25%)由上面的图解可以看出,测交后代纯合体为“卫生”蜂,其性状表现型为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两种新类型的表现分别为: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和不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