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陶渊明》教学实录
“走近陶渊明”专题教学案例
“走近陶渊明”专题教学案例陶渊明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而且在于他于生命本身的透悟、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影响。
他是用生命抒写的诗人,他的作品及人格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心理的影响巨大,为知识分子构建了一座精神的堡垒。
在消费时代日盛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去思考陶渊明在当下的价值。
《归园田居》(其一)、《归去来兮辞》历来是教材的必选篇目。
“走近陶渊明”是我在2016年为高二学生设计的一个语文学习专题。
该专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陶渊明的作品、传记、研究文章,逐步深入对陶渊明精神世界的探究,进而实现深度学习。
整个专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设计了一系列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读写任务:从点读到方法归纳,从感悟、鉴赏到方法习得及运用,从词语概括、语段描述、点评写作、诗歌鉴赏到诗人及文化探究的论文写作,从品文、品诗到品人,任务力图环环相扣,尽量结构化。
设计任务时在某些方面尽量做到前后勾连,关照学生学习的连贯性。
注重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注重引导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的反思和学习方法的构建,强调经典重读的价值和意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贯串始终。
此专题吻合了课标所设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学生在近两周的学习中,学习目标基本达成。
笔者为学力所限,视野所囿,给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可能不一定典型充分,对陶渊明的挖掘肯定不够深入,任务的驱动性还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呈现整个教学过程,以就教于大方。
阅读《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其一、其二、其三,《饮酒》其五、其八、其十四,《乞食》,《咏贫士》其二,《咏荆轲》,《杂诗》其一、其四,《读〈山海经〉》,萧统《陶渊明传》《〈陶渊明集〉序》,吴小如《〈乞食〉鉴赏》,叶嘉莹《从“豪华落尽见真淳”论陶渊明之“任真”与“固穷”》、《汉魏六朝诗讲录》第六章“ 时代风气以外的两位诗人”第3—8节,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
传统文化 走进陶渊明教学设计
走近陶渊明(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名人长廊主要介绍了陶渊明的作品,陶渊明的诗以描写归耕退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特点,风格质朴自然,在描写田园风光、恬淡心情以及厌恶黑暗社会世俗的情操方面有重大成就和影响,诗人因厌弃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官场生活,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就弃官归园田居了。
诗人归园田后生活适情适性,心情很高兴,一共5首诗歌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
在诗人的笔下,田园是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理想洞天,寻常的农家景象无不是现出迷人的诗情书意。
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
二、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极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陶渊明思想的复杂性,学习他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积极思想。
3.通过陶渊明的两首代表作,来了解作者。
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陶渊明的两首代表作,来了解作者享受田园生活的心境。
四、教学方法节奏诵读法、联想法环节一:诵读展示同学们好,上课。
按照常规呢,我要检查同学们诵读诗词的情况。
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谁来提示一下咱这学期用了哪些诵读的方式?其他同学有喜欢的可以一起诵读。
环节二:了解陶渊明(陶渊明简介)1.咱们不但要积累诗词,还要了解诗人,今天咱们了解一位大诗人,这位诗人生活在离现在1700多年前的晋朝。
知道是谁吗?猜一猜(2.为什么要了解他呢?,因为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是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咱来了解了解这位诗人,同学们读一读陶渊明的资料,3.诗人信息(课件4:)陶渊明:东晋诗人。
又名潜。
号五柳先生。
(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多次为地方官,后辞官回家过着隐居生活。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
2021年第37篇:读文随笔∣王岱老师的“走进陶渊明”专题教学
2021年第37篇:读文随笔∣王岱老师的“走进陶渊明”专题教学王岱老师的“走进陶渊明”专题教学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课例开发是一线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教师对一篇课文的解读与教学设计,这是最常见的课例开发。
不过很多教师将其简单化为备课、写教案等活动,没有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环节、教学流程以及背后的理念依据的角度进行完整的思考,这无异于错失了大量的课例开发的机会。
但是我经常能够从期刊上读到一线优秀教师开发的精品课例,阅读之后总有很多收获。
更可贵的是,不少优秀教师设计了大量的单元教学、专题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学习任务群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面的课例,又从另一个角度为一线教师打开了新的大门。
在这些优秀教师身上,我看到了难得的研究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印象比较深刻的,像吴泓老师的《论语》《红楼梦》等相关的专题教学。
还有一位老师,印象也很深刻,就是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王岱老师。
王老师的《以挑战性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战国四公子”专题阅读教学案例》值得中学语文教师一读,她设计的“战国四公子”的教学课例,是专题教学、群文教学的典范。
最近,我又在《语文学习》2021年第1期上读到了《“走进陶渊明”专题教学案例》,我也可以预见,这又将是一个有分量的教学案例。
陶渊明的诗文数量不多,诗意和文字都较为浅显,真正晦涩有难度的文章不多,比较适合开展专题教学。
围绕陶渊明的诗文以及诗人自身设计教学,也是在践行“学习任务群”的理念。
这篇文章我反复读了三次,每一次阅读都能发现新的东西。
第一次阅读感觉很平常,因为整个课例中没有任务情境、项目学习等高大上的理念;第二次阅读感觉文章很扎实,资料丰富,任务众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第三次阅读感叹教学设计逻辑之强、匠心之独运,诸多任务环环相扣,设计的问题能够体现教师的匠心。
在我看来,专题阅读教学的目标设定很有必要,但更难的是任务及教学环节的设计。
走近陶渊明
走近陶渊明时间:地点:教学过程:一.导入: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文学家。
名潜,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
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
起主导作用的是道家思想。
人们总是赞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刚烈气节,总是激赏他那洒落悠然的人生境界,然而常常忽视了他必须面对的许多有关社会与个人的难题:诸如穷与达的烦恼,贫与富的交战,生与死的焦虑等,如果只看到陶渊明的高逸洒脱,而不了解他“忧勤自任”(沈德潜《说诗晬语》),我们就不能深刻地理解陶渊明的人生境界,我们就不明白陶渊明是如何从忧勤走向洒落,也不可能了解他人生境界的主要特征及其文化底蕴。
二.问题1:陶渊明为什么毅然决然弃官归田?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随即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或许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他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显示.《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讲述: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去如何?•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走近陶渊明 芮天成
走近陶渊明高一(1)芮天成略读晋代古诗,使我映像最深的,就是陶渊明的诗,无论是他的田园诗,还是咏史诗,都使我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走近陶渊明,我敬佩你全身济世的精神。
你多年苦读最终做官,然而当时社会是非颠倒,无奈与你的期望有差别,你抛弃了金钱和名誉,退出官场,过上了隐居生活。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你在《咏荆轲》之尾留下了这句话,含蓄又大胆地表现出你的理想抱负,这让我了解到你虽身在江湖之远却时时不忘朝廷的心理,你对社会的期望自然不言而喻。
走近陶渊明,我渴望你悠然自乐,隐居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在你辞官后,你便开始了“种豆南山下”的田园生活。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白云浮于天空之中,随着风无心地飘动,黄昏时飞累的鸟儿渐渐也回到了巢中。
这是你所描绘的田园风光。
我不仅体会到田园生活的美好,还体会到了你高洁的志趣。
走近陶渊明,我欣赏你对菊的专一,菊的深爱。
百花当中你为什么偏偏爱上菊花,因为你与它一样,有着不与世俗合污的品质,它优雅、朴素,可谓隐士。
因为它坚韧不拔,“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即使凋谢,坚忍的傲气却成为它最夺目的特点。
而你,正是这样的一位隐士,恐怕只有菊才能领会你的心吧。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你的一生从做官到辞官隐居,你无时无刻都心系国家。
但是由于封建官场的黑暗,你不愿与高权贵族同流合污,毅然辞官,过上了恬静的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是你回归田园之后的安然与自得,在远离世俗喧哗的自由中,洗涤自己的灵魂,获得自己的精神自由。
所以你独爱菊,在瑟瑟秋风中,傲霜开放的菊,不正是你的高洁、不屈的象征吗?当我了解到你后,我才发现你超脱凡俗的人生哲学,走近你让我更加亲近你,走近你让我更加敬佩你。
《桃花源记》的教学实录2篇
《桃花源记》的教学实录《桃花源记》的教学实录2篇《桃花源记》的教学实录1师:初一下学期,我们曾学过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一首诗《饮酒》,我们一起读一遍。
(投影显示《饮酒》诗。
学生齐读)同学们读得很整齐,声音宏亮。
谁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趣?生1:表达了陶渊明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生2: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
师:说得很好。
陶渊明的这种志趣,在他的许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
不仅如此,在《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中,陶渊明更是具体地勾画出了他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走近陶渊明。
请同学们推荐两位同学,一位帮老师把课题、作者写在黑板上。
(学生推荐,一位学生上台板书)再推荐一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其他同学看着大屏幕,听他读得怎么样。
(学生推荐,一位学生配乐读书。
投影显示课文及图片)师:这位同学已经写好了课题、作者,字写得很漂亮、很工整,谢谢你。
读书的同学果然不负众望,课文读得很流畅,声音也很清脆。
你们认为他读得怎么样?生3:有一个字他读错了。
“此中人语云”的“语(yù)”读成“语(yǔ)”了。
师:你听得很仔细。
生4:“夹岸数百步”的“夹(jiá)”,他读成“夹(jiā)了”。
师:到底应该怎么读?(学生争论)查一。
生4:是我读错了,应读成jiā。
师:这个字也是多音字,“夹袄”的“夹”就应读作“jiá”。
《桃花源记》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一定会遇到不懂的词语,有哪些办法来解决?生5:可以看课文的注释。
生6:可以、词典。
生7:可以查资料、问老师。
师:也可以问同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嘛!在座的同学岂止三位。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不会的,待会儿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学生轻声读书,圈点勾画,查阅资料)还有弄不明白的词语吗?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生8:“缘溪行”的“缘”是什么意思?师:你打算问谁?生8:问赵强。
赵强:好像是……“顺着”、“沿着”吧?师:你也拿不准?赵强:就是“沿着”的意思。
《认识陶渊明》教案
《认识陶渊明》教案一、活动主题认识陶渊明二、活动背景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用丰富的想象虚构了一个与污浊现实相对立的没有阶级、没有压迫、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为封建时代的社会理想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版本。
通过本次活动了解陶渊明,走近陶渊明。
三、活动目标1.深刻领会陶渊明的社会理想。
2.了解并能正确评价陶渊明。
四、活动过程1.活动导入人的一生都在理想与现实中寻找契合点,用理想指引行动,用现实调整思维。
而当理想与现实只有碰撞却没有交集,人又该怎样活着?能够率性而行、不以心为形役者,又有几人?当黑暗的现实严重冲击了陶渊明的“大济苍生”之志,他选择了怎样的人生?2.搜集整理陶渊明的事迹与作品。
(1)出身:出生于衰落的世家,父亲早亡,家道贫寒。
(2)做官:29岁担任江州祭酒;41岁为生计当了80多天的彭泽县令,在任上,不为五斗米俸禄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官回家,彻底脱离官场。
(3)隐居田园: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
与底层劳动人民一起体味生活的艰辛,对劳动人民的疾苦有深入的了解。
物质生活极端困苦,内心自然宁静。
他的传世作品有诗125首,文12篇。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4)社会理想:希望有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理想社会,即平等自由、和平富足的世外桃源。
(5)晚年处境:贫病交加,生活陷入绝境,六十三岁时淡然离世。
3.说一说你对陶渊明的选择怎样评价?对他的社会理想怎样评价?你觉得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欣赏他的性情和做法吗?为什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有观点,有根据。
)五、活动总结陶渊明本性质朴,内心不染俗尘,与黑暗官场格格不入,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不慕名利,守志不阿;讨厌战争,同情人民疾苦;追求身心自由,在贫穷而闲适的田园生活中怡然自乐;想完全出世却又无法真正逃离现实,把社会理想寄托在乌托邦式的世外桃源里;才华横溢,开创田园诗体,诗、词、赋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走进陶渊明PPT学习教案
( ),( )。
6、( ),泉涓涓而始流。
第3页/共10页
填空:
1、(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3、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 4、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 5、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相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 并怡然自乐 )。 6、(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第6页/共10页
版块三:邀贤入文
请你思考:陶渊明的有关材料可 以充当哪些作文话题的素材?
气节 个性 人生 姿态 价值 心境 平淡
追求 真情 人与自然 文人情怀 ……
小试牛刀: 以某个话题为选材中心,
恰当引用陶渊明的某个或某些方 面的素材(包括直接引用其诗文 ),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第7页/共10页
第4页/共10页
版块二:魅力解读
请结合记诵的名篇分析陶渊明的 人格魅力。
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率性任真,崇尚自然,向往和平,……
第5页/共10页
泽被后世
陶渊明为中国的文人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 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至美的境界,南山的悠然 静美与诗人的悠闲自得相映成趣。 他对人生的哲学的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 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一方面 可以掩护他们与虚伪、丑恶划清界线;另一方面也可 使他们得以休憩和逃避,他们对陶渊明的强烈认同感, 使陶渊明成为一个永不令人生厌的话题。 斯人已逝,陶渊明耕耘的物质的田园会荒芜,但他构 建的精神的田园永远在中国文学史上葱茏繁茂。
巷中,鸡鸣桑树巅。
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9、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10、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走近陶渊明》教学简录
走近 陶渊 明 教学简录
■ 山 东省 昌 邑市李 家埠初 中 刘 志 强
【 学习内容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 五柳先生传 》、 《 饮酒 ( 其五 )》, 《 语 文主题学 习丛 书 ・ 光明 的心 曲 》
之 《 归园 田居 》, 《陶渊明集 》之 《 咏荆轲 》、 《 读 ( 山
师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这是纠错 和帮助的 习惯 。
同学 们很棒 !那我想 问 ,这篇传记是陶渊 明的 自 传 吗? 注
意说 出你 的根据 。 ( 生 依次发言 ) 师 :好 !很充分的理 由.还有吗?
明 ,还 要依靠 同学 们 节课 阅读 的学 习资源 。这节课 的每
一
社会 的理想 ,也许 这才是陶渊明的真正伟大之处吧 。
第五个环节—— 我写你猜 ( 出示课件 )
一
荆 轲 》,同学们觉得应该读 出怎样 的感 觉来?
( 生依次发言 ) 师 :读 得好 ,感觉有一 腔热血直 冲头顶 !感觉读 出来 了 ,性格特点 自然就概括 出来 了。 二、深层次走近 陶渊 明
海经 >》。
着 大屏幕 ,笑着接下去 )。 师 ( 做擦冷汗状 ,笑 ):谢谢 。下 面请 同学们 大声 自 由朗读课 文 《 五柳先 生传 》。将 文 中能 表现五柳先生 性格
特点 的语 句写在黑板 。 第四个环 节— —我读我 写 ( 出示课件 )
【 学习目 标】 1 .多角度理解陶渊明,深层次走近陶渊
一
、
多角度理解 陶渊 明
生 :刚才很 多同学在黑板 板书 ,但 是同一块黑板 卜 师 :观察非常细致准确 ,对 ,这是合作 的习惯 。
生 :刚才有同学 现错字 ,另一位 同学帮他改 正了。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走近陶渊明 (陶渊明作品整合复习)
1、概括收获。
2、归纳总结提升。
3、有持续探究学习的愿望。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1、《问题拓展---评价单》。
2、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大课堂复习容量。
学生准备:1、结合《问题拓展---评价单》进行结构化预习。
2、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加强对人物的深刻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要素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
情境
回顾
问题
小组
拓展
归纳
展示
拓展
训练
学
生
分
析
九年级的学生,虽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部分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但仍需要将基础夯实,在复习中循序渐进,注重知识的提炼归纳整合,加强训练巩固成效。
设
计
理
念
将陶渊明的作品进行整合复习,不仅使零散的文言知识更加系统,化繁为简,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陶渊明的人生理想,感悟陶渊明出世与入世矛盾相存的人生观,汲取文学经典的丰富营养。
合作
评价
共性
问题
规范
指导
总结
归纳
提升
意义
5分
10分
18分
5分
2分
情境引导
师生创设
创设归纳
反思
提升情境
创设反思
总结情境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回归复习状态。
2、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
1、提前下发工具单。
2、组织学生进行归纳交流。
3、重点关注白净、张艺凡同学完成效果,并督促同伴进行指导。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走近陶渊明》
教学目标
一、品析所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 二、总结陶渊明诗文的思想特点
和艺术风格。 三、能够对课外的陶渊明的作品进行鉴赏。
研究探讨
一、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的陶渊明的诗文,你最喜欢那些句 子,为什么?
二、找出思想内容或艺术风格相通的句子,体 会它们有什么特点?
三、请归纳出陶渊明的诗文的思想光芒和艺术 风格。
陶
1、诗中用“尘网”、“樊笼”来比喻 __________,用“羁鸟”、“池鱼”来比喻 __________。
2、哪些诗句表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幽雅的情 致?
小结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诗 人,他的诗作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他的质朴的文风和隐士情怀。
综观他的一生,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 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 耕田亩是他的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 活情趣;固穷守志是他归隐意志的巩固;知天 乐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这就是陶渊明。
走 进 陶 渊 明
吉安市二中 唐夏君
走 进 陶 渊 明
导入
教学目标
研究探讨
板书
鉴赏诗歌
总结
作业布置
陶渊明(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世 号靖节先生。浔阳柴 桑(今九江西南)人。 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 家。早年为谋出路走 上仕途,后因不为 “五斗米折腰”而解 绶辞官回乡,归隐田 园。长于诗文辞赋, 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 其农村生活情景,词 句中多隐寓对腐朽统 治集团的憎恶和不肯 同流合污的精神,也 宣扬“人生无常”、 “乐天安命” 的思
渊 明
志趣高尚
作
品
崇尚自然
的
思
想
追求理想
初中语文《走近陶渊明》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和诗文创作的主要成就 2.能够依据陶渊明诗文中体现的志趣,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文创 作的影响 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陶渊明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陶渊明情怀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3.借助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文章内涵, 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文章,深度解读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
专 题 问 1.陶渊明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题设计 2.陶渊明志趣情怀的形成与他的人生经历有怎样的联系?
这对他的作品风格及表达的情感又有什么影响?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 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教学环境:网络教室。教学资源: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中国文学史 第三章陶渊明 /jrxz/WXS/Xws204.htm。 学习活动设计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网络教室。教学资源:多媒体、个人搜集的相关材料
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1.学生自由写作:我眼中的陶渊明着重谈及能从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上得到怎样的启示 2.把作品上传至班级交流平台,先自评,然后互相点评、学习借鉴 每篇文章至少谈出一条优点和缺点,这样有利于自己学习提高 第二课时: 1.小组研讨,推选出佳作,进入佳作交流点评对于佳作先谈出自己 可以借鉴的优点,再提出改进的建议 2.学生交流:谈体会此次专题学习自己的收获,知识层面的、精神 层面的皆可借此探讨关于精神财富和人生价值等问题 3.班级佳作展示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推选出班级本次的佳作,进 行宣传张贴 4.教师进行主题单元学习总结
走近陶渊明
综合实践报告活动主题:走近陶渊明活动方式:资料汇总活动开展起止日期:2月20日~25日具体活动内容:一:陶渊明简介晋军在淝水打败了秦军,收复了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
晋孝武帝见谢安的权利太大,担心对自己不利,便重用他弟弟司马道子手里,东晋便开始走下坡路了。
后来,晋安帝即位,又爆发了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
起义被镇压下去后,东晋统治集团内部又乱了起来。
桓温的儿子桓玄带兵攻进东晋都城,废掉晋安帝,自立为帝。
几个月后,刘裕带领北府兵打败了桓玄,迎晋安帝复了位。
但事实上,东晋王朝已是穷途末路了。
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出了一个大诗人兼散文家——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命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孝武帝大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
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05)41岁。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
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他的四言诗并不太出色。
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
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
陶渊明死后100多年,萧统搜集他的遗文,区分编目,编定了《陶渊明集》8卷,并亲自写序,作传。
很多本都没有传下来。
今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几种南宋至元初本。
主要有:曾集诗文两册本,南宋绍熙三年刊,有清光绪影刻本;汲古阁藏10卷本,南宋刊,有清代影刻本:焦口藏8卷本,南宋刊,有焦氏明翻本,今《汉魏七十二家集》中《陶集》5卷亦即焦口翻宋本。
古诗欣赏走近陶渊明系列活动教学设计
古诗欣赏——《走近陶渊明》系列活动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奇葩,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诗词不仅给我们艺术的熏陶,而且更能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所以背诵古诗词,继承先人的宝贵遗产很是重要。
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创人,被推崇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他的诗作写的田园风物,稼穑生活,与陶完全融合为一;他的诗作真实地描写自己的躬耕生活,宁肯力耕而不肯同流合污,平静乐观,怡然自得,劳动成了艺术化的诗化了的行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在陶渊明之前,没有诗人有此感受,但在他之后却成为诗文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
古人云:诗以言志。
只有对陶渊明的为人和诗歌风格有了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准确的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所以通过回忆和欣赏陶渊明的一些诗歌,从中感受他的为人和诗歌风格,从而引领学生走近陶渊明,培养他们对陶渊明诗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古诗词文化。
活动对象:高一(三)班全体学生活动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诵读并且欣赏一些陶渊明的古诗,对陶渊明的为人和诗歌风格有所了解。
2、感知诗歌是诗人言志,言情的方式。
3、了解诗歌背后的一些故事背景,更好的理解古诗。
4、学习吟诵古诗,从多方面提高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5、让一些学生用自己感悟到的陶渊明的作诗方法来学习写诗。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搜集整理资料,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的欣赏,理解古诗。
配乐吟诵或吟唱古诗,用自己的文笔学习写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陶渊明诗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祖国的古诗词文化的情感。
活动形式:搜集整理资料、讨论、交流、欣赏、办小报、诗歌比赛、出版诗集。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有关书籍、图片,主持人安排。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课前搜集资料,课余时间交流收获一、课前搜集(学习时间:一周)1、陶渊明生平简历2、陶渊明的故事3、积累已学的陶渊明的古诗二、课余交流:1、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中掌握更多的信息。
走进陶渊明专题活动内容和任务
走进陶渊明专题活动内容和任务走进陶渊明,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旅程。
说起陶渊明,大家可能会想起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
没错,就是那个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的诗人。
你知道吗?陶渊明其实是一位过着悠闲生活的隐士,远离世俗纷争,简直是个“隐居生活达人”。
我在想,他的生活真让人羡慕。
每天不是忙着工作,而是在自家小院子里种种菜,喝喝酒,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我们来聊聊他那种对生活的态度吧。
陶渊明可不是什么追求名利的人,哎呀,他可不想当官,宁愿过着清闲自在的日子。
他甚至写过“归园田居”,说的就是回到田园,过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
这种心态,跟现在很多人拼命追逐物质的风潮真是形成鲜明对比。
想想看,陶渊明要是今天在城市里,估计也会被一群年轻人围着问:“你是怎么做到的?!”他肯定会笑笑,轻描淡写地说:“我不过是想过我想要的日子罢了。
”多简单,真让人佩服。
陶渊明的诗,哎呦,真是让人一读就心里暖暖的。
他的文字就像那温暖的阳光,照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他写的诗不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像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每一句都能让你感受到那种宁静的美。
比如《饮酒》系列,那种对酒的闲适,简直像是在说:“来吧,干杯!”喝着喝着,生活的烦恼似乎都飞到九霄云外了。
你有没有想过,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呢?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忙忙碌碌,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真的是累得够呛。
可如果我们能够像陶渊明一样,停下脚步,看看身边的美好,那生活会不会变得更有滋味呢?想想那田野间的清风,和着花香,哎呀,真是惬意得不行。
而不是在地铁上挤来挤去,心里想着下班后的琐事。
陶渊明说过:“一树一世界”,这话说得可真好。
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一种享受,只要你愿意去发现。
陶渊明也有自己的烦恼,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在诗中写到自己的忧伤,那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真让人感同身受。
他心里有很多理想,可现实却常常让人失望。
可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总是用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
语文老师教学故事 春天走近陶渊明
语文老师教学故事春天走近陶渊明在这个春天里,选择一位与之气质相同的诗人——陶渊明,带领孩子们安静地走近他,走近他的灵魂,走进他的诗词,去体验他的淡泊与和谐。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田园,豆苗,南山,飞鸟,一幅宁静悠远的画。
如走进了绿绿的田野,仿佛声声鸟鸣就在耳畔,仿佛闻到了淡淡的青草味。
就这样,让我们轻轻走进陶潜,走进他的《饮酒》、《归园田居》……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的精神被后代子孙传颂至今,他的灵魂也穿越千年,与我们对话,跟我们畅谈,让我们倾听他的心曲。
望向窗外,夜空阑静,诗人伟大的人格似阵阵细雨,滋润心田。
陶渊明专题教案(全文5篇)
陶渊明专题教案(全文5篇)第一篇:陶渊明专题教案《走进陶渊明》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他的生活经历,体会其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全面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意义。
2、分析体会陶诗歌平谈质朴的语言特色。
3、初步学会诗歌分析、诗歌赏鉴的技巧。
教时安排五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陶渊明的人生道路和思想性格一、导入以初中所学陶渊明的作品导入二、陶渊明的时代与生平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曾祖陶侃曾官至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不过到了他,家境已经没落。
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却是对他十分不利的。
这时,反动的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身于庶族寒门的人则遭到无理的压抑。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虽以军功取得晋朝的高官,但本身并非门阀士族,在当时就已被讥骂为“小人”和“溪狗”,到了陶渊明时代,连这样的家世也没落了,他自然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
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
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变化,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就是说本应该是忧道的,可是道不可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给了。
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
此后,他又作过镇军、建威参军,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解职而归。
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田的道路。
陶渊明的后期最值得重视的是他亲自参加了劳动。
这就当时文人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封建社会和儒家思想本是鄙视劳动的,两晋南北朝士族尤甚。
陶渊明却冲破了这种剥削阶级的意识,坚决地走上了躬耕自给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陶渊明》教学实录潍坊(上海)新纪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刘志强【学习内容】《五柳先生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P172)《归园田居》(主题丛书《光明的心曲》P2)《饮酒(其五)》(人教版八年级下册P207)《咏荆轲》(《陶渊明集》)《读山海经》(《陶渊明集》)【学习目标】1.多角度理解陶渊明,深层次走近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2.熟读并背诵《五柳先生传》。
【前置阅读】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由阅读学习资源,能够读熟读懂;对《五柳先生传》要按照“字训义、句贯意、文寻脉、篇会旨”的标准读懂,并熟读成诵。
【学习过程】一、多角度理解陶渊明师: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林语堂,恃才傲物,能被他看上的人不多,而他却这样高的评价一个人,他说这个人“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生(齐答):陶渊明。
师:对。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陶渊明先生。
(板书课题,出示课件:图片)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下陶渊明的简介。
生: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有《陶渊明集》。
师:谢谢。
要想更全面、更感性的了解陶渊明,还要依靠同学们上节课阅读的学习资源。
这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极具挑战性,希望同学们顺利过关啊。
第一个——(出示课件)。
生:我读我说。
师:好。
请朗读资源里你最喜欢的诗文,说说你对陶渊明的评价。
生:“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从中读出了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
生:“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这是元好问对陶渊明的评价,陶渊明的诗是灿烂至极后的平淡,是抛却浮华的天然、和真情流露,所谓“文如其人”,我想这也是陶渊明的性格特点吧。
师:思考很有深度,令人敬佩。
生:“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这几句诗其实改变了我对陶渊明的看法,他虽然隐居田园,寄情山水,可并没有消极避世。
但是我对精卫和刑天的故事不是很了解,那位同学给我讲一下?生:我来。
我读过《山海经》。
(绘声绘色讲述精卫填海和刑天的故事)生:(热烈的掌声)师:惊叹的同时,我更多的是欣慰。
因为这位同学找到了学习语文正确方法,那就是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
透过学习资源里的诗文,陶渊明的形象在浩如烟海的文化长廊中,恰如惊鸿一瞥,在我们眼前逐渐清晰起来。
下一个节目,请一位有感情的来朗读屏幕里的诗句,然后请另一位同学用2个字来概括陶渊明的特点。
这个节目叫做——(出示课件)。
生(齐读):你读我说。
生(读):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生:真淳。
生:自然。
生:淡泊。
师:都很好,我的概括是“率真”。
下面的诗是《咏荆轲》,同学们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来?生:豪迈。
生:慷慨激昂。
生:悲壮。
师:好!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读):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生:这个同学没有读出感觉来,大家听我来读。
(读)师:读得好,感觉有一腔热血直冲头顶,一个女生能读出这样感觉,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感觉读出来了,性格特点自然就概括出来了。
生:豪迈。
生:慷慨:生:侠义。
生:悲壮。
师:好,同学们的阅读体验很准确,我的体验是“豪侠”。
继续。
生(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生(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生:热爱田园。
生:错了,应该是两个字。
我认为是“淡泊”。
生:闲静。
师:这位同学用了《五柳先生传》中的一个词,说明你的前置阅读很成功啊!我概括的是“恬淡”。
继续。
生(读):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生(读):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生:爱国。
(笑声)师(笑):在一篇诗文当中,往往有那么一两个重要的词语,如同画龙点睛一样,体现诗文的主旨,我们称之为诗(文)眼。
那么在这两首诗当中表现就非常明显。
聪明的你,发现这两首诗的“诗眼”了吗?生:猛志。
(全场掌声)二、深层次走近陶渊明师:收获好大!同学们在阅读中从多个角度了解了陶渊明,这种体验弥足珍贵。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五柳先生传》,来更深入的理解他。
这个环节是老师背诵《五柳先生传》,需要你的帮助,当老师背不下去的时候,请同学们一定帮我接下句。
所以这个环节叫——(出示课件)生(齐读):你背我接。
(师背对屏幕背诵。
背到中间停,学生稍楞,随即看着大屏幕,笑着接下去)。
师(做擦冷汗状,笑):谢谢。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五柳先生传》。
将文中能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特点的语句写在黑板上。
这个环节叫——(出示课件)。
生(齐读):我读我写。
(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标注。
开始小声交流,然后迅速到黑板前板书。
最后有一个同学把黑板上的一个错字圈出,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字。
)(师指黑板,全班同学齐读)师:刚才这个环节,同学们表现出了两个良好的习惯,让我很敬佩。
有同学知道是哪两个习惯吗?生:刚才很多同学在黑板上板书,但是同一块黑板上没有一句话重复。
师:观察非常细致准确,对,这是合作的习惯。
生:刚才有同学出现错字,另一位同学帮他改正了。
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是纠错和帮助的习惯。
同学们很棒!那我想问,这篇传记是陶渊明的自传吗?注意说出你的根据。
生:当然不是啊,文中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生:不对,陶渊明这样说,是不愿介绍自己的家世,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志向。
生:我认为是自传。
因为陶渊明的号就是五柳先生。
师:好!很充分的理由,还有吗?生:有,因为我们刚才概括的陶渊明的性格特点和陶渊明概括的五柳先生的特点是非常相似的。
师:是吗?那我们倒要找一找,《五柳先生传》中作者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与学习资源诗文中的哪些诗句相呼应?比一比谁找得多,找的好。
(此时不再有声音,只是学生静心地默读、圈画与思考。
大约两分钟思考以后,学生一点点自发地开始了交流,大约五分钟以后,学生交流自己思考的过程结束了,整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了有目的、有分工的讨论,讨论逐渐热烈起来。
随着各个小组讨论声渐渐小了以后,组长陆续举手示意任务完成。
)生:“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和“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相呼应。
生:和“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也相呼应,反映了陶渊明率真的特点。
师:不但找出了呼应的句子,而且说明了理由。
很棒!生:《读山海经》《咏荆轲》和文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相呼应,反映出陶渊明读书的价值观不是为了考取功名,也不是为了考个高分,而是领略大义,“以乐其志”。
(全场笑声、掌声)师:孺子可教也!那我就借用你刚才的话。
读书,能做到“会其意”、“乐己志”,你的语文一定是高分!生:“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和“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是相呼应的。
都表达了陶渊明贫困却安然自若的性格。
生:我有补充,“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和刚才的诗文也是相呼应的,陶渊明以黔娄之妻言,把自己比作古代的隐士,表明自己的心志。
生:“箪瓢屡空”这句话我查过资料,是出自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
我觉得陶渊明不是隐士,而是贤人。
(全场掌声)三、练笔师:陶渊明的一生虽然穷困,但并不潦倒。
陶渊明虽隐居田园,但他心怀天下,《桃花源记》关注民生,寄托社会的理想。
也许这才是陶渊明的真正伟大之处吧。
下一个环节,最精彩也最有趣,(出示课件)。
生(齐读):我写大家猜。
师:对。
请同学们模仿五柳先生传,为自己或熟悉的人写个传记。
可白话,可文言,三五句即可。
自己写,大家猜。
同学们想想怎样写,才能让别人猜到你写的是谁呢?生:抓住人物的特点。
师:好,开始。
(全场安静,只听见刷刷的写字声,大约3分钟后,小组开始交流,组长陆续举手示意完成。
)(小组派代表交流作品,一人读,多人争相猜。
笑声。
师选一篇作品,请生读)生(读):闲静少言,好读书,不慕虚荣。
请大家猜猜我写的是谁?(生猜不出来)师:我猜出来了,这个人是陶渊明。
(生大笑)大家之所以没猜出来,是因为你没写出这个同学的个性来。
可以再修改一下吗?生:好,我试试。
(略思考,师静静等待)闲静少言,好读书。
品学兼优,长发及腰。
众师爱之,众生羡之。
请大家猜我写的是谁啊?生(齐答):班长。
师:很棒啊。
出口成章。
趁青春,正年少,读书好。
待你长发及腰,考上北大清华,留学哈佛耶鲁,大有作为可好?生:好!(全场笑声)四、拓展师:五柳树下,东篱菊前,我们和陶渊明先生一起领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生命怎样才能获得解脱?如果同学们对陶渊明感兴趣,课后可查找他的有关资料,另外老师推荐同学们读一下: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梭罗(美)《瓦尔登湖》谢谢!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