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简史
语言学史概要重点
语言学史概要重点一、语言学的起源在人类历史上,语言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大约两千年前的古印度。
当时,印度的婆罗门阶层开始研究梵文语言,探讨语言规律。
此后,受到梵文语言研究方法的影响,语言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语言学的发展1. 欧洲语言学欧洲的语言学起源于古希腊。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哲学研究中提及语言,开启了欧洲语言学的先河。
之后,欧洲的中世纪天主教会也在研究拉丁语等语言。
直到20世纪初,欧洲语言学家才真正开始进行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方面的研究。
2. 美国语言学美国语言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当时美国开始进行语言普查,研究各地语言的分布与演化。
20世纪初,美国大学开始设立语言学系,逐渐成为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1. 结构语言学结构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它主要研究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结构方面的内容。
2. 生成语言学生成语言学主张从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等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认为语言是人类智力的产物,需要通过特定的规则来描述。
3. 语用学语用学研究语言的实际应用,理解语言使用者的意图、情感等诸多方面。
四、语言学的研究成果1. 语音学语音学研究语音的发音规律,探讨不同语言之间的音节、音调、语音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2. 词汇学词汇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含义,探讨如何从单词中推导出词性、语法等方面的信息。
3. 语法学语法学主要研究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规则。
4. 语义学语义学主要研究语言的意义,探讨语言中词汇、句子等单元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对语言学的影响语言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对社会、文化、科学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1.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使用的社会因素,包括口音、方言等方面。
它为语言的教育、规范化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
2. 计算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它将语言学方法应用到计算机程序开发中,致力于让计算机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西方语言学简史简介
现代语言学一百多年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分别是这三大时期的代表。
网络课件介绍了八个流派,我们要求重点了解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学派)、转换-生成语言学,因此我们主要围绕这三大学派简要介绍有关内容要求,也就是各个学派最基本的基本情况:各学派的贡献、地位、代表人物。
更加详细的内容,同学们可以参考《语言学概论》网络课件中“望远镜•语言学流派”。
1、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
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格里姆(J•Grimm)和葆扑(F•Bopp)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
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第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的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其代表作是《印度日耳曼语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
初期的比较语言学者已经认识到历史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共同原始母语是一种不再存在的的语言,到了中期施莱歇尔则开始具体“构拟”这种原始母语的形式,并用星号*来标示构拟的形式。
他受到生物学物种分类的启发,为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设计了一种树形谱系图,使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这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
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语法学派”时期。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奥斯特霍夫(H•Osthoff)和布鲁克曼(K•Brugmann),他们在自己创办的刊物《形态学研究》上正式宣布:语音演变规律不允许任何例外。
中外语言学简史
整个西方语言学史的历史阶段(5个)1语文学:公元前3世纪对古籍做注释和校对,是语言学研究的开端,到公元前16 17世纪出现复兴和繁荣2传统语法阶段:古希腊18世纪依赖逻辑范畴建立语法范围,依照拉丁语法建立起来的3历史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及其演变的过程的语言学。
在19世纪初广泛研究印欧语系的语法上建立起来的,是语言学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语言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结构语言学:以语言的结构主要的研究对象的语言学,19世纪初洪堡特就开始了语言结构分析,20世纪初语言学的重心转移到结构主义语言学5生成语言学:以语言的生产和转换能力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1957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使欧美语言学发展进入新阶段。
重要语言学家:瓦罗《论拉丁语》:古罗马著名学者之一,第一个真正的拉丁语法专家,代表作《论拉丁语》。
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语法的研究(捍卫“类比”原则)包括1词源学2形态学3句法学《论拉丁语》是研究拉丁语的专著,涉及语言学理论方面及一些残留问题。
洪堡特及其理论贡献:普通话语言学的奠基人。
贡献:语言学理论“把语言看作一种不间断的创造活动”是其核心,认为:1语言中没有静止的东西2语言整体分割的词和语法规则只是一种人为的毫无生气的冷了的溶岩石3在深入研究语言创造活动特征的过程提出“语言四部形式”的概念。
语言的三类型:孤立语粘着语曲折语特鲁别茨柯伊《音位学原理》20世纪语言学的经典著作。
威廉·琼斯:历史比较语言学创始人,1789在亚洲学会宣读了《三周年演说》的论文,确定了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语有亲缘关系,琼斯的发现掀起了研究梵语的热潮。
施莱歇尔语言理论:提出了自然主义语言观开创了自然主义学派1语言有机体理论突出了语言的物质性,忽略了语言的本质属性社会性2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的假说(荒谬)。
语言:成长时期、衰老时期。
认为成长期语言由简单的结构形式变为更复杂的结构形式,衰老时期有最高点逐渐衰老,形式也遭到损坏3语言发展阶段4语言谱系树理论:把整个印欧语系比作一颗树的树干,分支是各种印欧语(如斯拉夫语、立陶宛语)分支上有细支,代表印欧各种方言,此理论首次明确提出亲属语言谱系种类的问题,用树形方法形象的表达了对语言相互关系的看法,但从理论上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中国语言学简史
中国语言学简史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路线,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第一个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历史;第二个因素是汉族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
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是为了实用的目的的。
这与经济基础不是直接的关系,而是间接的关系。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过程中,“先王之道”被认为是巩固封建统治的法宝。
即使是提倡变法的王安石,也主张“当法其意”(《上仁宗皇帝书》)。
要法其意,也就必须通《经》。
通《经》必先识字;识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是非通过这个手段不能达到通《经》的目的,也就无从确知“先王之道”。
张之洞说:“治经,贵通大义,然求通义理,必自音韵始;欲通音训,必自《说文》始。
”这种指导思想贯穿着近两千年的中国语言学。
语言学(linguistics)的前身是语文学(philology)。
语文学与语言学是有分别的。
前者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又叫文献学、语史学、传统语言学);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中国在“五四”以前所作的语言研究,大致是属于语文学范围的。
语文学在中国古代称为小学。
小学这个名称最初跟小学校有关系。
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我们知道古人八岁入小学,老师教他六书。
识字是小学里的事,所以把识字的学问叫做小学。
到了后来,小学的范围扩大了。
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小学类分为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书之属。
训诂是研究字义的,字书是研究字形的,韵书是研究字音的。
但是,研究字形的时候不能不讲字形与字音、字义的关系,三者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小学是有关文字的学问。
古人治小学不是以语言为对象,而是以文字为对象的。
第一章训诂为主的时期第一节语言研究的萌芽一、语文学的萌芽语文学在先秦还没有产生。
因为春秋战国时代去古未远,而且书籍很少,人们还不感觉到有语文学的需要,即还没有产生语言研究动因。
简述一下语言学发展的历史
简述一下语言学发展的历史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语言学被普遍定义为对语言的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并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语言学的历史非常古老。
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
中国在汉朝时产生了小学,包括文字、音韵和训诂。
在印度和希腊,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就建立了语法学。
现代的语言学建立于18世纪初期,随着西方语言学家发现了印欧语言与梵语之间存在类似之处,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旨在寻找各种语言的原始语。
功用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沟通方式,在生物或心理层面上反映人类高度演化的心智能力,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反映人类文明进步。
语言学就是要研究人类最核心本能的语言能力,透过对口语、书面语甚至手语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了解人类的本质。
除了认识人类语言本质外,语言学研究还具有多种应用价值。
在语言教育方面,借由对于语言本身的了解,编成各种词典、文法书、教科书供人学习语言,也有助于改善应对语言学习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与错误的能力。
在不同语言翻译方面,语言学理论对于笔译和口译有更多具体的指导,也有助于利用科技来进行机器翻译.。
语言学简史-完成版
b. 默里的语法采用了英语的“现代传统”词类: 冠词、名词、形容词、代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 和叹词 (不再把形容词并入名词,不再把分词单独列为一个词 类)
科贝特--《英语语法》--1819 a. b. 以书信形式 理论框架和范畴与默里的语法极其相似
经验主义思想造就了不同语法地位 的独立性。
• 思维的发生是人类语言形成的动机、基础和必 然结果 • 语言的发展推动思维的发展
世界通用语
原因:
• • • • • • • 拉丁语作为通用语受到的挑战 欧洲各民族语言得到充分的承认 海外语言的发现 推广知识,便于交往 促进贸易,统一新教各派 避免争论 自然语言的不清楚不确定 ?
人们有能力改造、创造语言来适应时代的需要
维尔金斯和库柏(Cooper):根据语义把词分 为两类
全义词(intergrals):本身具有确定的意义 小品词(particles):本身只能伴随、联系或者说明全义 词的意义
• 在法国波尔---罗瓦雅尔学校教育思想影响下:
18世纪的《唯理语法》 18世纪的“普遍语法”--阐述语法的一般理论 人类理智高于权力 笛卡儿哲学
文艺复兴时期语言学科的发展 ----一大争论
经验主义
• 理论核心: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来自外部的,感官的印象, 以及大脑对这些印象所进行的抽象和概括等活动。 • 代表人物:培根(知识源于观察) 休谟、洛克和贝克莱(否定知识具先验成分)
唯理主义
• 理论核心:真实的知识,不是建立在感觉印象 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理性之上。 • 代表人物:笛卡尔(一定的天赋观念是人类知 识中任何真实性的基础,天赋观念包括数和形 的观念以及逻辑和数学概念)
古典时期
• 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后来的诡辩学家以及 柏拉图:本质论(physis)与约定论(nomos)--词 的结构和意义以及词所表现的外形模式的研究 ,词源学的发展
语言学简史
语言学简史说起语言学这门学问啊,简直就是一部人类交流史上的大片,咱们得坐下来,泡壶茶,慢慢聊。
你想啊,咱们天天说话,用各种方式沟通,这里面门道可多了,就跟迷宫似的,一不小心就能发现点新大陆。
想当年,老祖宗们用“哼哼哈哈”的简单声音就开始交流了,那时候没文字,全靠耳朵和脑子记事儿。
后来啊,慢慢有了象形字,看见啥画啥,比个“日”就是太阳,画个“山”就是大山,这就是最早的文字起源,简单又直观,就跟现在小孩子画的涂鸦似的。
接着,这些象形字就像有了生命一样,开始繁衍后代,变着法儿地组合,就成了现在咱们用的汉字、字母啥的。
语言也慢慢分化了,这边说汉语,那边讲英语,还有法语、德语、阿拉伯语……各种语言满天飞,就像是各地的美食,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特色。
但话说回来,不管哪种语言,都得遵循点规矩。
这就像做菜得放盐一样,没有盐就没味,语言没有规矩也就乱了套。
这些规矩就是咱们说的语法,还有词汇的搭配、发音的规则,都得照着来,不然就成了“鸡同鸭讲”,谁也听不懂谁了。
当然啦,语言学可不只是研究这些表面的东西。
它还会深入到语言的底层,探究人类思维的奥秘。
比如说,为什么我们表达爱情的时候会用“我爱你”这样的词?为什么我们骂人的时候会选那些听起来刺耳的词?这些都跟人类的文化、心理有关,语言学就是得把这些都给挖出来,分析个透。
语言学还特别喜欢“跨界”,它不光跟心理学、哲学打交道,还跟人类学、社会学这些学科手拉手。
你说神奇不神奇?它就像是个桥梁,把人类的各种知识和智慧都连在了一起。
总的来说啊,语言学就像是一部大百科全书,里面藏着人类交流的奥秘和智慧。
咱们要是想了解人类是怎么交流的,想了解自己是怎么思考的,那就得好好学学语言学。
这门学问啊,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人类心灵的宝库,让咱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也了解这个世界。
语言学的发展历史
语言学的发展历史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语言的结构、演变、习得和使用等方面。
随着人类对语言的兴趣不断增加,语言学也逐渐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起源开始,介绍其发展历史。
一、古代语言学语言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出现之前,人们就开始关注语言的表达和交流。
在古代语言学中,语音学和文法学是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在古埃及,人们开始研究语音的发音规则和语法结构。
他们发明了象形文字,并进行了大量的语言记录和分析工作。
此外,古埃及的语言学家还研究了词源学和语义学等方面的问题。
古巴比伦的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法学方面。
人们开始记录并研究巴比伦的文字,分析其语法规则和词义。
他们还研究了不同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二、欧洲语言学的兴起欧洲语言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语言的研究兴趣日益增加,出现了一系列的语言学家和语言学学派。
18世纪末,德国的弗朗茨·鲁登多夫·冯·格拉斯提出了著名的比较语言学理论。
他认为各种语言之间存在共同的起源,并通过比较不同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19世纪初,英国的威廉·琼斯提出了印欧语系的理论。
他通过对梵语、希腊语、拉丁语等语言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共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认为这些语言可能有同一个祖先。
法国的索维尔、丹麦的鲍尔、俄国的布洛卡等语言学家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研究了不同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
三、现代语言学的发展20世纪是语言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语言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发展。
在语音学方面,人们开始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机制。
他们发现语音是由不同的音素组成的,通过对不同语言的音素进行比较,揭示了语音的普遍规律。
在语义学方面,人们开始研究词汇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结构。
他们发现词汇的意义是由词义和语境共同决定的,通过对语义的分析,揭示了句子的语义结构和语义关系。
阅读资料——语言研究简史
语言研究简史一、国外的语言研究(一)古印度语言学为了《吠陀》的传播和阅读,古印度学者对古代梵文开展了研究,进行了最早的语法分析、词源解释和词典编纂等工作。
公元前4世纪,著名语言学家巴尼尼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写成了著名的语法学著作《梵语语法》。
《梵语语法》是一部诗歌体的著作,共有3996条简练的语法规划。
这部书对梵语的词汇分析得相当准确、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
古印度人的语言研究对世界语言研究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二)古希腊语言学古希腊人最初是从哲学的角度去认识语言问题的,他们曾经就事物与名称之间的关系进行过激烈的争论。
这一争论在学术史上有着重大贡献。
古希腊语言学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语法范畴的确立和词类的划分。
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把语法和逻辑结合在一起研究,对语法范畴的划分和归类做出了很大成绩。
到了公元前1世纪左右,古希腊的语言研究由哲学的论争转向语言学的立场,开始注重语言自身的现象和规则。
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写成了希腊语的第一部语法专著《语法术》。
公元2世纪,另一位语言学家狄斯考鲁写出了又一部希腊语语法著作《论句法》。
古希腊的语法研究,奠定了西方传统语法的基础。
(三)古罗马的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1、朦胧的语言规范观念。
公元1世纪,古罗马学者昆提利安对语言运用提出过一些看法。
他认为语言的正确运用应根据三方面的原则:逻辑规则、权威人士的认可和经典文献的证据。
这实际上是一种朦胧的语言规范观念,其中不乏合理因素。
直至今天,语言学家在制订规范标准时,首先还是要考虑到这些原则的。
2、对希腊语法体系的继承和传播。
古罗马人主要是借用希腊语法体系来描写拉丁语法,在语法理论方面没有什么贡献。
编写出一些系统而实用的语法教材,通过教学传播了在希腊语法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传统语法体系。
在后来漫长的年代中,其他语言的语法描写,也都采用了这个体系。
18世纪末,中国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采用的也是拉丁语法的体系。
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一、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源自于人类对语言的研究。
古代语言学的发展始于语言的文字的出现,当人们开始用文字记录语言时,才有了对语言符号的研究。
古代语言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义学和语法学两个方面,即语言的意义和结构。
古代近东文明中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都是人类语言发展早期的文字系统,对研究古代语言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同时,古代语言学家对语言的规律和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如梵语的声韵学、古希腊语的句法学等。
二、语音学的兴起和发展语音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语言中的音素和音韵规律。
语音学在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兴起,并随着实验方法的引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语音学的发展初期,主要集中在音素的分析和分类上,即将语言中的音素进行系统化的描述和归类。
随着实验方法的引入,语音学开始把重点放在语音的物理性质和声音产生过程的研究上。
通过声学分析和实验,语音学家们开始研究语音的频谱、共振和声带振动等特性,深入探讨了语音的声学基础。
三、语义学的发展语义学是语言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语义关系。
从古代起,人们意识到,语言中的词汇和句子都具有特定的意义,因此开始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语义规律。
在语义学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如逻辑语义学、语用学和认知语义学等各种流派。
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语义学也逐渐从传统的基于逻辑的研究转向了更加注重语言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
四、语法学的演变语法学是语言学中的核心分支,它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句子的构成规律。
从古代起,人们就开始研究语言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词的形态和句子的句法结构。
在语法学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和观点。
古希腊语的语法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学方面,而句法学的发展则开始于中世纪。
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兴起,语法学逐渐从一个描述性的学科转变为一个规范性的学科,同时也更加注重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一、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发展历程(一)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初期,历史比较语言学通过在世界各地搜集和整理语言标本,通过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比较、分类、归纳、总结,发现了语言的不断演变发展的客观历史。
语言学家在把各个时期的语言、语法、词汇对应关系加以对比研究后,证实了印欧诸语言的有机联系,并且开始研究本族语及其亲属语言的联系和它们的发展规律,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的固定不变的框架,建立了现代语言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但是历史比较语言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它过分偏重于语言的纵向历史研究,面忽视了横向的系统研究。
到了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进入了第二个时期,产生了结构主义语言学。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每种语言都有一套独特的关系结构,语言中的个别单位都是在跟其他单位的区别和对立中存在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结构主义学派的创始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他在书中提出的新的概念、原则和理论为现代语言学研究打下了科学的基础。
索绪尔认为语言行为有两部分不同的性质,一部分具有社会性,是主要的具有共性的本质,称为“语言”(langue),另一部分具有个别性,是次要的,因人而异,称为“言语”(parole)。
这两个部分是互相联系的,但是它们有本质上的差别,应该分别对待。
语言和言语是互相依存的。
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
按照索绪尔的学说,语言的特点在于声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有一定的结构规划,从而组成了语言的符号系统。
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构成。
索绪尔还指出了语言的横线组合关系和竖线聚合关系的特点。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
他提出了语言的科学描写的标准,制定了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
他认为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两部分构成的整体,描写语言结构应该从音位学开始。
结构主义采用了系统论的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语言学简史
前提:18世纪队语言标本的大量搜集;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输入语言学;梵语的发现。
拉斯克——第一个进行语言的比较研究,并取得出色成绩的人,丹麦语言学家,代表作《冰岛语入门》
葆朴——德国语言学家,第一个将梵语用来和其他印欧语言进行系统比较的语言学家,他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原始语言。两种语言观点,1任何句子都以主语--系词--宾语的方式构成,2从词源看,词的屈折形式曾是独立的词,粘着理论假设。他的理论新意在于首先和同时代的语言学家相比,他是浪漫主义色彩较少的一个,其次是最早主张划清语言学和语文学的界限的学者之一。
布拉格学派的地位——布拉格语言学家开拓了音位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使语言研究进一步走上了科学的轨道。他们的因为理论全面而深刻的体现了结构主义思想,这也使他们得出的一些原则具有了某种普遍的意义。
哥本哈根语言学派
20世纪30年代初,叶尔姆斯列夫。语符学理论的主要创始人。
叶尔姆斯列夫的语符学理论:(1)关于对象和方法:他认为,只有索绪尔所理解的那种纯粹相互关系的结构才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并且认为演绎法是从整体到部分的分析方法,是最合理的分析方法,因为整体永远大于各部分的总和。(2)关于形式与实体:他强调形式与实体的绝对对立以及形式的绝对独立性。他避免对语言作心理的理解,而只作纯形式关系的分析。(3)关于功能:他认为语言学只应分析语言形式,而所谓“语言形式”,在他看来就是一系列关系,也就是功能。叶尔姆斯列夫认为语言符号系统中存在三种主要关系(决定关系、依存关系、并列关系)(4)关于两个平面:两个平面理论即表达平面和内容平面。(5)关于接换原则:接换关系式语言现象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是理解语言的锁钥。接换原则指的是任何表达形式的差别必然会引起内容形式的差别,反之亦然。
语言学简史
《全球语言的比较词汇》:由俄国女皇凯瑟琳主持编写的俄国钦定词典,1787年出版于彼得堡,第二版由米里耶和主编。
施莱赫尔:德国后起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最重要的著作是《印度.日耳曼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
贡献是重建印欧语系,通过对可证实的现存语音形式和历史文献的分析,建立一个语言较早的、也已消失的假设的语言形式系统;谱系树理论——语言发生演变理论。
梵语: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和拉丁语一样,梵语已经成为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的专门用语。
在古印度人看来梵语是一种神的语言。
摹声说:德国人赫尔德提出的关于语言的起源的学说,摹声说否认语言是上帝创造后赐予人类的,也不是人类经过精细的构思创造出来的。
而认为,语言起源于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是由人类内在的本质产生的。
特拉克斯:是生活于希腊化时期的一位希腊古代语法学家,为教授罗马人希腊语,编著了第一部希腊语的语法书《希腊语语法》。
语法定义:诗人和散文家在运用语言是实用的语言知识;希腊字母的音值;规定了八大词类。
2阿拉伯语言学:7世纪时,28个字母4种形式,辅音文字不使用元音,书写由右向左。
阿拉伯语语法奠基者——7世纪的阿布尔-阿斯瓦德。
古阿拉伯语言学史上巴施拉学派——西巴维希,写出了第一部阿拉伯语语法《书》,词类、格系统、句法。
苦法学派——基赛《阿拉伯语语法指南》。
十世纪两个学派合并成第三学派——巴格达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古太巴。
5.十一到十二世纪,阿拉伯的语文研究逐渐进入了古典时期的末期。
集中精力在语法和词典的编纂。
6.十六世纪阿拉伯的语文研究开始衰落。
语言目录:1800年由赫尔伐士出版,共分6卷,包含三百多种语言的材料,第一次指出了语言的真正的亲属关系主要应该决定于语法上的证据,而不是决定与词汇方面的相似。
古希腊人的约定论和本质论:古希腊的哲学家曾经对名称和事物的关系问题进行过深入地探讨,本质论主张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约定论则认为事物名称是人们根据习惯预先确定的,是约定俗成的,和事物本身没有本质、必然的联系。
语言学发展简史
语言学发展简史介绍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起源和演化、语音、语法、语义、语用以及语言变化等方面的学科。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语言学的发展历史。
语言学的起源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基本工具,探索语言的起源一直是语言学家们的关注重点。
在人类进化的早期阶段,简单的语言形式可能是以声音和手势的形式出现的,随着人类进化的演变,语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最早的语言学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的创始时期,比如古代中国的《说文解字》和印度的《梵语文法》。
古代语言学的发展古希腊语言学古希腊是语言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古希腊学者们开始对语言进行系统的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语言学家是萨福,他的《语音学》被认为是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其思想对后世的语言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印度语言学古代印度的梵语文法研究对语言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公元前6世纪,梵语的语法和音韵体系已经得到了详细的描述。
古印度的语言学研究对后来的语音学、形态学和语义学等方面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语言学古代中国的语言学研究非常丰富多样,如《说文解字》的文字学研究和《尔雅》的词汇学研究等。
古代中国的语言学思想主要集中在文字和音韵方面的研究,对于文字的形体结构和音韵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结构主义语言学20世纪初,结构主义语言学成为主流学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内在结构和形式规律,研究语言的音系和语法结构。
代表人物包括布洛姆菲尔德、索绪尔等,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后来的语言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成语法学派在20世纪的中期,生成语法学派崛起。
生成语法学派研究语言的产生和生成规则,强调语言的普遍性和认知机制。
代表人物有乔姆斯基和洛克菲勒等。
生成语法学派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当代语言学研究有着深远影响。
言语行为理论20世纪的后期,言语行为理论开始引起关注。
言语行为理论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强调语言行为与社会语境的关系。
代表人物有奥斯汀和赫尔维氏,他们的研究对语用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语言学史概要
语言学史概要语言学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从此,人们就开始着手研究语言,以及它如何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
英国语言学家弗朗西斯·约翰·威尔逊成为语言学家们的元老级人物,他在1786年出版了一本著名的《语言——它的结构和发展》中,对语言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随着时间的发展,大量新的理论出现,不同的语言学家根据自己的研究来表达各自的观点。
著名的美国词语学家汤姆森·安德森和卢卡斯·梅林开创了术语“字汇学”,将重点放在研究语言上。
随后,全局性语言学概念发展得更快。
语言学家尼采·凯托(Noam Chomsky)的理论占据了该领域的中心地位,他们着重于语言的结构,将语言视为“平衡系统”,因此他的工作得到了诸多语言学家的支持和认可。
而在语音方面,作为文法学和词汇学的重要补充,语音学开创者詹姆斯·博杰特在1965年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语音学及其应用》,他认为语音是语言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揭示语言本质的秘密,以及它与其他语言学研究类型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语言学家开始针对“语境”,如语言使用者的文化、社会、口头答案以及语言潜意识这些要素开展更多语言学研究。
今天,语言学家的研究伴随着由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发展,它使更多人能够分析复杂的语言结构,和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更加有效。
从公元前5000年的语言研究到如今的语言学,语言学家一直在不断探索语言的结构、发展、表达以及它影响每个人的整个语言世界。
今天,语言学正在努力改变社会和文化,为语言学家和其他学者们提供更多有效的研究工具。
希望在未来,语言学可以更宽泛地解释和描述世界各地的语言,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语言学的发展历程1. 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这可不是枯燥的历史课,而是一段关于人类如何研究语言的精彩故事!2. 要说语言学的起源,那得追溯到古印度时期。
那时候的古印度人可有意思了,他们特别在意把经文读准确,就跟现在我们纠正普通话发音一样较真。
婆罗门们可是语言学的"开山鼻祖",把语音研究得门儿清。
3. 古希腊人也是语言研究的大玩家!他们整天争论语言是天生的还是约定俗成的,就像现在的网友们争论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热闹。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可是吵得不亦乐乎!4. 到了中世纪,欧洲的修道士们可忙活了。
他们像捧着珍宝似的研究拉丁语法,写了厚厚的语法书,那认真劲儿就跟现在的考研学生复习似的。
5. 文艺复兴时期可热闹了!学者们突然发现:哎呀,原来各种语言之间还能找到"亲戚关系"!就像破案一样,他们开始追查语言的"家族树",把语言研究得热火朝天。
6. 19世纪的语言学家们可了不得,他们发现了印欧语系这个"超级大家族"。
这就像是在语言界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家谱,把欧洲和印度的很多语言都联系起来了,简直就是语言界的"福尔摩斯"!7. 20世纪初,索绪尔这位"语言学界的爱因斯坦"横空出世了。
他把语言研究得特别透彻,提出了好多新观点,就像给语言学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他说语言是符号系统,这话可把当时的学术界给震住了!8. 接着是乔姆斯基登场,这位"语言学界的超级英雄"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这理论可不得了,说人类天生就有语言能力,就像我们天生会走路一样自然。
这个发现可把语言学界给炸翻了天!9. 到了现代,计算机来帮忙了!语言学家们开始用电脑研究语言,建立语料库,搞机器翻译。
这简直就像给语言学装上了"超级引擎",研究速度蹭蹭往上涨。
语言学的发展简史
语言学的发展简史《语言学的发展简史》我呀,一直对咱们每天都在用的语言特别感兴趣。
你想啊,咱们从早到晚都在说话、听话,可这语言背后的学问可大着呢。
今天我就想跟你唠唠语言学的发展简史。
在很久很久以前,当咱们的老祖宗还住在山洞里的时候,语言可能就已经开始慢慢形成了。
那时候的语言可简单啦,也许就是几个简单的声音,用来表示危险、有食物之类的。
就像小猴子发现了香蕉树,会发出特别的叫声告诉小伙伴们一样。
那时候的人们可能也就是这么简单地用声音来交流。
我就想啊,他们会不会是看着周围的东西,像山啊、树啊、水啊,然后模仿这些东西发出的声音来创造最初的词语呢?比如说流水“哗啦啦”的声音,也许就成了表示水的词语的起源呢。
后来呀,随着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表达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不同的部落就有了自己的一套说话方式。
这就好比是每个小群体都有自己的秘密代码一样。
这些部落里的人要是互相碰到了,肯定会有很多有趣的互动。
比如说一个部落的人指着一只鹿,说出他们部落表示鹿的词,另一个部落的人可能完全听不懂,就会一脸疑惑,像个小迷糊一样。
这时候他们可能就会通过手势、表情来试着理解对方的意思。
这就是语言开始分化的初期。
再往后呢,出现了一些特别聪明的人,他们开始思考语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就像古希腊的那些哲学家,他们可了不起啦。
他们会去探究为什么有的词是这样说,有的词是那样说。
他们就像是在探索一个神秘宝藏的探险家。
我想啊,他们肯定会有好多争论呢。
一个人说这个词的来源是这样的,另一个人就会跳出来说:“不对不对,我觉得是那样的。
”他们互相争辩的样子肯定特别好玩。
这些哲学家们的思考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小灯,让人们开始更加系统地看待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多国家都有了自己的文字。
文字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啊。
它就像是语言的一个小影子,把说出来的话给固定住了。
有了文字之后,人们就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故事记录下来。
你看那些古老的石碑上刻着的文字,就像是在和现在的我们对话呢。
语言学发展简史
语言学发展简史
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发展了几千年时间。
以下是语言学发展的简史:
1. 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时期,有许多语言学家,如普罗提乌斯、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等。
这些语言学家开始探讨语言的一些基本问题。
2. 中世纪:在中世纪,欧洲的语言学家开始研究拉丁语和希腊语,这些语言被认为是知识的基础。
3. 文艺复兴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语言学家开始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和结构,他们试图理解语言是如何被创造和使用的。
4. 19世纪:在19世纪,语言学家开始通过收集和研究语言材料来发现语言的规律和结构。
他们将语言翻译为数学公式,并研究语言的历史和演变。
5. 20世纪:在20世纪,语言学家开始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联系和相似性,这些研究成为了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称为比较语言学。
6. 当代语言学:在当代语言学中,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方言学和语音变化学等。
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计算机语言处理、神经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
总之,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本质和结构的学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取得了不同的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传统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
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
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
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末期的荀况(公元前335—255年)曾在其《正名篇》中指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者就持有与“约定俗成派”相类似的观点。
第二场论战与第一场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在“变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的。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法结构是否规则这一问题上。
“变则派”认为,由于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也是不规则的,并以语言中许多不规则现象作为立论的依据。
“类推派”则认为宇宙间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则支配的,语言也不例外。
它虽然有不规则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规则的。
由于希腊语既有规则的成分,也有不规则的因素,所以论战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双方都对语法理论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
“变则派”的贡献在于他们辨别出了主要的语法范畴;“类推派”的贡献则在于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位坚定的“约定俗成论”者。
他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是有规则可循的。
他在柏拉图的词类两分法的基础上把那些既不属于主词又不属于述词的词自成一类(大约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连词)。
他还注意到名词有格的变化、动词有时态变化等这样一些结构上的特征,并第一次给词下了定义。
后来的“变则论”者斯多葛学派(The Stoic School)又在亚里斯多德的词类三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词分为冠词、名词、动词和连词。
后来又把名词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他们还对动词的时态和名词的格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认为名词有主格、宾格、与格、所有格和呼格之分。
、在古希腊时期,对传统语言学作出较大贡献的是亚历山大里亚学派(The Alexandrian School)的特拉克斯(约公元前一世纪)。
他在名为《读写技巧》的只有15页的小册子中,把词分为名词、动词、分词、冠词、代词、介词、副词和连词八大类。
这本小册子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此后将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欧洲的语法学家在分析其它语言时,仍将词分为八大类,尽管所用的术语略有不同。
特拉克斯对语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法上。
最早对希腊语句法进行全面描写和分析的是公元二世纪在亚历山大里亚从事著述的狄斯考鲁。
他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关系入手,再分析描写其它词类与名词和动词的关系。
同时,对动词与名词或代词在人称和数的一致关系、对一类词代替另一类词的替换关系等问题也进行了研究。
他的句法分析和描写为后来区分主语和宾语、区别主从结构等奠定了基础。
(二)古罗马语言学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希腊的统治地位逐渐由罗马帝国所代替。
到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的统治已相当稳固。
在罗马帝国统治西方文明世界的年代里,研究语言的空气比较活跃,并已经了解到古希腊的两次有名的大论战,也了解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和斯多葛学派对语言问题的看法和他们的成果。
瓦罗(公元前116—27年)曾对“变则派”和“类推派”的观点进行过详细地叙述和说明,同时也对拉丁语法作过大量的分析。
他把语言研究划分为词源学、形态学和句法学三大部分。
在西方语言学史上是他首次把派生结构和屈折结构区分开来,并发现拉丁语的名词除了有希腊语名词的五个格之外,还有一个夺格。
昆提利安(公元35—95年)是一位对教育比较关心的学者,在语法方面也有过一些论述。
他认为语言的正确运用应合乎推理、应仿效权威和引经据典。
在词汇的发展过程中,意义比其形式重要得多,因此词汇的选用应遵循自然逻辑和类推这一基本原则,即应合乎推理。
要判断现行的用法是否正确,则应求助于那些受过教育的权威人士,看是否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
如果学者之间对某一用法意见不统一,就应在古代的经典中查找证据。
这些主张无疑对后来的传统语言学家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制定语法规则、对某一用法进行硬性规定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这些原则。
在所有的拉丁语法学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当属多纳图斯(约公元四世纪)和普里斯基安(约公元五世纪)。
普里斯基安所著的一套18卷的语法书可视为拉丁语法的代表作。
在这部巨著中,普里斯基安运用特拉克斯和阿波洛纽斯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对拉丁语法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描写。
他基本上全盘借用了希腊学者的语法体系,只是由于拉丁语没有冠词而将其改为叹词,甚至连瓦罗区分开的派生结构和屈折结构也没有被他接受。
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的拉丁语法学家都同普里斯基安一样,注重用希腊语法的模式来分析拉丁语法,而对语法理论少有建树。
他们对语言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建立了拉丁语法。
普里斯基安的拉丁语法虽然没有什么独特的见解,但它对传统语法的传播却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后来的好几个世纪中,拉丁语法一直袭用这一模式。
在中世纪,其它语言的语法书相继问世,12世纪中叶就已经有希伯来语语法、阿拉伯语语法、古爱尔兰语语法等。
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几乎所有的欧洲语言都有了自己的语法。
但所有这些语法都是以希腊语法或拉丁语法为模式的。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讨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成就与发展,我们不能忽视古印度语言研究在历史比较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古印度的语言研究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已蓬勃发展,富有成效。
巴尼尼(约公元前四世纪)的梵语语法《八章书》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其讨论问题的深入程度、自身的系统性以及表述的简练性是其他语法书无法比拟的。
在巴尼尼之后,古印度的语言研究更加兴旺,先后出现了十多种语法派别,尽管它们或多或少都打上了巴尼尼语法著作的烙印。
古印度的语言研究有两个方面是西方传统语言学望尘莫及的:一是对语音问题研究;二是对单词内部结构的研究。
虽然直到18世纪末西方学者才开始大量接触到古印度学者的语言研究成果,但正是因为古印度学者对梵语语音所作的准确详尽的描写才使得梵语同拉丁语、希腊语和其它日耳曼语言的比较成其为可能。
虽然语言学界公认19世纪是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时期,但早在12世纪,冰岛一位姓名不明的学者就根据词形的类似来确定冰岛语与英语的关系,进行了语言的比较研究。
14世纪初,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俗语论》问世。
虽然这是一本讨论方言问题的著作,但也涉及到了语言的起源问题:不同语言是同一源语经过时间的推移和说话人的移居而造成的。
16世纪的斯卡利格(1540-1609年)和17世纪的莱布尼茨(1646-1716年),都对语言的起源问题感兴趣,并试图将语言分成不同的语系。
到了18世纪,已经有人收集有助于比较研究的各种语言材料,如德国人帕拉斯的《世界语言比较词汇》就是一例。
18世纪末,西方学者开始接触并掌握古印度语——梵语。
通过比较研究,他们发现梵语和欧洲的几种主要语言在某些词汇层次和语法结构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其中,英国学者W. 琼斯爵士(1746-1794年)在1786年举行的亚洲学会上宣读的论文影响最为显著。
在这篇论文中,他根据梵语、希腊语和拉丁语在动词词根和语法形式的相似性断言,这三种语言源于同一原始语言。
从而正式揭开了语言学史的新的一页。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19世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世纪。
1808年, 施勒格尔(1772-1829年)发表了题为《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的学术论文。
他强调语言内部结构方面的研究,指出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日耳曼语等在词汇及语法关系方面有着亲缘关系,并首次使用了“比较语法”这一术语。
19世纪初从事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学者中,最著名是丹麦的拉斯克(1787-1832年)与德国的格里木(1785-1863年)和葆朴(1791-1867年)。
拉斯克在1811年出版了一本讨论古北欧语的语法书,1830年又出版了一本讨论古英语的语法书。
在这两部书中他首次使用语音对应关系来比较不同语言中的词源形式。
后来的“格里木定律”中的各种对应关系实际上是由拉斯克首先提出并用例子加以证明的。
格里木1822年出版的《德语语法》(第二版),用较大的篇幅来讨论字母,阐述了德语与其它印欧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
他所发现的这些语音对应规律被后人称为“格里木定律”。
葆朴的语言研究目的是为了找出语言的原始语法结构。
他在《比较语法》一书中宣称,他的目的在于对有关语言进行比较描写,探索支配这些语言的规律及其屈折变化的起源。
就是在探索原始语法结构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比较语法的原理。
有人在评价他发现比较语法原理时认为他的发现可以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媲美。
19世纪中叶的语言学家几乎都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语言,其中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是施莱歇尔(1821-1868 年)。
在他众多的著述中,最主要的当属《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
该书于1861年出版,后来曾再版过四次,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施莱歇尔根据语言的共有特点而将其分为不同的语族,并用谱系树形图来表示语言的历史渊源和体系。
他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认为语言的生命同动植物的生命一样,都有成长期和衰老期,因此语音的变化是严格按照规律进行的,这些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发展史,研究语音的变化规律。
在《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中,他用了约三分之一的篇幅来研究语音。
他的这种观点对后来的青年语法学派的影响尤为明显。
(三)青年语法学派青年语法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叶,并在当时的语言学界占统治地位。
其代表人物有雷斯琴(1840-1916年)、奥斯特霍夫(1847-1909年)、勃鲁格曼(1849-1919年)、维尔纳(1846-1896年)、德尔勃吕克(1842-1922年)等人。
青年语法学派认为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没有例外,所谓例外是由于不同规律交叉运用或其它因素所造成的。
维尔纳在1875年发表了一篇文章专门讨论“格里木定律”中的例外问题,认为这些例外实际上是由于重音的变化所导致的。
他的这种音变规律后来被称为“维尔纳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