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第六十二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华书局版习

题精选第六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汉书》中记述“( )始开西域之迹”。

A、张骞

B、班超

C、卫青

D、霍去病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把相关国家潜在的人口、资源、市场和技术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跨区域的合作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 )

①表明中国已成为发达国家②有利于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程度

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④有助于各国之间实现优势互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下列各项与之无关的是( )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被尊奉为“天可汗”

C、设立西域都护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今新疆地区(西域地区)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部分与哪一事件后( )

A、秦统一后

B、张骞出使西域后

C、霍去病大败匈奴后

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后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 )

A、夏朝的建立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伊犁将军的设置

D、驻藏大臣的设置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司马迁评价他——“凿空西域”,他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他毕生的坚韧探索,不仅促进了各个民族的交流融合,更深刻地拓展了一个民族看世界的大视野。“他”是( )

A、蒙恬

B、卫青

C、张骞

D、霍去病

【答案】:

【解析】:

第7题【问答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各举一例)(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3)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4)穿时空隧道,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后情况,试举两例说明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5)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河西走廊

B.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葱岭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民族振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汉朝的繁盛给我们实现民族振兴带来许多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谨(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一样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材料二:“上(汉文帝)常衣绨(dì)衣(粗糙的衣服)……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

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陛下命令诸侯王推广恩德,把土地分给儿子们,陛下再封他们的儿子为侯。这些人得到土地,会对陛下感恩戴德。陛下用这种办法,分割诸侯王的封地,削弱他们的势力。

——《白话史记》

材料四: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境况?为改变这境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什么政策?

概括材料二中记载的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治国措施。

材料三的“陛下”用的“这种办法”是什么?此“办法”有何妙处?

材料四中的古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出发的?西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请写出西汉政府设置的总管西域事务的官职名称。该官职的设置说明了什么?试围绕材料中丝路精神的核心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现实意义的认识。

综上所述,汉朝的繁盛给我们实现民族振兴带来了什么启示?

【答案】:无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时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他在位时,西汉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版图拓展,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请回答:

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诸侯的实力?

在思想上汉武帝又接受了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汉武帝时还加强了同西域的联系,他派谁出使西域,并开通了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这条要道被称为什么?

【答案】:无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倡导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唐朝中外交往》图

材料二: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海上丝绸之路代之而兴。唐宋代时期,伴随着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材料三:历史上,中国很早就通过海洋与周边国家进行人文交流和贸易往来,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历史上我们对海权的认识不够,海洋意识不强。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罗照辉论“2012中国的亚洲外交”

材料四: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一,说出唐朝时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具体到达的地方?

根据材料二,概括说出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根据材料三,举出古代中国通过海洋“与周边国家进行人文交流和贸易往来”的一个重要事例。

依据材料四,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名称。并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汉唐到明清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你认为这对我国当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塞外的大漠戈壁、单调的驼铃跋涉……这是全长7000多公里的世界古代陆路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留给世人的印象之一。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通过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为丝绸之路这条存在两千多年的商道开辟作出最大贡献的探险家是谁?请写出这条千年商道的完整路线。

这条贯穿亚欧大陆的古老商道开辟之初,从汉朝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什么?这一要道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为什么能够通过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条千年古道是中国古代繁荣的见证,请你为保护和复兴该通道出谋划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一图片展示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通道?它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读材料二《隋朝大运河》图,请写出流经苏南的那段运河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交往既充满艰辛又闪耀着智慧。请你结合以下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这种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表现为一口通商(广州),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此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选自中国历史网

材料三:

请你根据材料一回答张骞通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二概括出这一政策的名称。

根据材料三回答,图1这次会议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会议却受到战败国的待遇,英法美操纵的巴黎和会强行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什么反帝爱国运动?

根据材料三回答,图2与20世纪70年代哪一次外交胜利有关?

根据材料三回答,图3反映的事件是邓小平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着我国在完成什么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根据材料三回答,图4身着唐装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参加了我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哪次多边外交活动?

综上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于世界舞台,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我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材料三: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途中遭匈奴扣留,到公元前126年才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奉命出使乌孙等国,公元前115年回到长安。

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行,船队正在穿越印度洋回归祖国时,62岁的郑和病逝在他的宝船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

张骞、郑和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你更赞赏哪一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