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次教学设计重点介绍两则古代寓言故事,分别是《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通过故事的讲述,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品味。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掌握合理运用寓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品味和阅读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两则寓言故事的意义; - 学生能够分析寓言故事的特点和手法;- 学生能够根据寓言故事中的寓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学生能够体验寓言故事所传递的情感。
教学过程寓言故事介绍首先讲解什么是寓言故事,以及寓言故事的特点和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概念和意义,如:寓言故事是一种谈论生活、生存和人性问题的文学形式,通过寓意和暗示来达到讽刺、启示、劝诫等目的,寓言故事常常通过动物、自然景象、武器等非人性字符表现人性情感,传递出一个真理。
《亡羊补牢》讲解《亡羊补牢》寓言故事的背景和寓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深意。
同时,通过生花妙笔的再现和学生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寓言故事既有深刻的寓意,也有生动的故事情节。
关于巩固的讲解就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个成语,其寓意是及时补救失误,尽管遭受了一些损失,但比起失去全部,仍是划算的。
《南辕北辙》讲解《南辕北辙》寓言故事的背景和寓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深意。
同时,通过生花妙笔的再现和学生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寓言故事既有深刻的寓意,也有生动的故事情节。
寓言故事的比较分析分别从故事情节和寓意两个方面对《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和体验不同寓言故事的不同之处和相似之处。
寓言故事结语通过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分析和理解,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同时,通过寓言故事的情境体验和反思,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寓言故事中的人性弱点和社会问题,并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两则寓言故事的意义和特点,还对寓言的概念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0篇)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学会课文中的18个生字,并会组词和应用。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结合实际生活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复述故事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听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
三、新授1、揭示题目《亡羊补牢》,解释“亡、牢”含义。
2、解释: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
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文学作品。
词语:羊圈街访窟窿后悔授受多音字:圈四、学习生字横向记。
如:我们学过哪些“穴”字部首的字再学习“窟窿”。
五、讨论《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要抓住“后悔”“接受”这两个词,引导学生讨论。
想想从“后悔”一词你了解到什么?从“接受”一词你明白了什么?从而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六、作业1、朗读课文,把文中的几层意思读出来。
2、生字、组词。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篇2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
(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3、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2.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深层寓意,尤其是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抽象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难点。
-分析故事中的句子结构,如“不听邻居劝告,后果自负”,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关系。
-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在想象写话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表达,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生字词汇和寓意。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及时改正错误重要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讲授《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故事情节非常感兴趣,但理解寓言的深层寓意对他们来说是个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在想象写话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或句型,降低创作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创作障碍。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寓言二则》中的《亡羊补牢》。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犯了错误并及时改正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2.理解句子:如“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不听邻居劝告,后果自负”等。
3.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寓言寓意,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4.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提高朗读技巧。
5.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写话练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教学目的]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二、学习生字:1.读音:“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quān”。
“窟窿”的“窿”本音是lóng,在“窟窿”这个词里读轻声。
2.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屈”—“窟”、“隆”—“窿”,“窿”的右下部分,不要少写一笔。
3.“缠”是翘舌音,右边容易写成“厘”要注意。
“叼”字右旁的笔顺是先写横折竖钩,后写一提,不要写成“撇”。
“悔”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它的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4.书写三、学习课文《亡羊补牢》1.亡羊补牢: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2.羊为什么会丢失?为什么要修羊圈呢?读课文,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5.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教案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寓言两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会理解并运用“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材料: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故事、PPT、讨论问题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启发思维)1. 展示一幅图画,图中有一只羊,但是没有牢。
让学生看图猜测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养牢羊?如果不养牢羊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补救?(老师以提示学生为主导)二、阅读故事1. 让学生阅读《亡羊补牢》的故事,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大意。
2. 引导学生思考:这则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分享,老师总结各组的观点。
三、学习“亡羊补牢”的寓意1. 美育环节:播放一段羊被掠走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羊被掠走时,人们的失落和后悔之情。
2. 对话练习:让学生模仿主人公和朋友之间的对话,掌握“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寓意。
3. 角色扮演:分小组,设计几个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展示如何补救过失。
四、引入第二则寓言故事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人想去北京,但却不知道南方和北方的区别,他会怎么做?他会到达北京吗?2. 让学生猜测和分析故事的寓意。
3. 学生阅读《南辕北辙》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大意。
五、学习“南辕北辙”的寓意1. 分组讨论:讨论这则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过?2. 学生分享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3. 引导学生理解“南辕北辙”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南辕北辙”的情况。
六、总结和延伸1. 总结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进行串联。
2. 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于“亡羊补牢”或“南辕北辙”的经历?分享一下收获和感悟。
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与否,阅读和思考的主动性。
2. 学生思维能力:观察学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思考问题的深入程度。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_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录象、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分析加深理解二、讲读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坊读轻声:窟窿窿读轻声质疑: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
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
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a.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b.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过程与方法:a.能通过看动画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通读懂。
b.学会抓住对课文的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寓言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b.通过对寓言特点的了解,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亡羊补牢》的寓意,让寓意回归并融入到生活的实例中。
【教学准备】PPT 动画【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们对寓言故事感兴趣吗?看图猜寓言:画蛇添足、坐井观天、掩耳盗铃、揠苗助长等。
师生共同小结寓言的特点。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2.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寓言故事王国,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设疑:那“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看动画片。
4、播放动画片,了解故事大意。
5、回答问题:“亡”、“牢”是什么意思?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亡”是丢失的意思,因为被狼叨走了,养羊人的羊丢失了。
“牢”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
“亡羊补牢”就是丢失了羊后去修羊圈。
)6、引入课文:那么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品读体会。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作上记号。
2.学习词语。
课件出示:羊圈窟窿叼走劝告街坊(1)指名读,“窟窿”,注意“窿”读轻声。
“羊圈”的“圈”的读音,“圈”是多音字。
(2)换词理解:窟窿—破洞;街坊—邻居3、指读课文,思考:“亡羊”和“补牢”分别在课文的哪几自然段讲述?(“亡羊”在1—4自然段;“补牢”在第5自然段)三、品读课文,理解寓意。
《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教学设计范文
《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教学设计范文《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教学设计范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那么寓言的寓意;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懊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认识只要就,假设就这两种句式;4、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两那么寓言。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根底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络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说说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入的道理或挖苦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4、寓言两那么的那么是什么意思?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1、出示课题,理解题意:⑴ 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
牢畜的圈。
)⑵ 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羊丧失以后修补羊圈。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⑴ 自由读课文,组内生字新词过关。
⑵ 重点纠音:羊圈的圈;窟窿的窿。
重点析形:叼、悔、修。
重点释义:叼走、街坊、劝告、懊悔、从此。
3、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⑴ 默读课文,考虑:《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
他懊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⑵ 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场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① 读书,小组讨论。
② 班上交流:开场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假设如今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
因此如今修还不晚。
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⑶ 假设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⑷ 提醒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⑸ 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络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4、小结全文:⑴ 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本义,引申义)⑵ 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
《亡羊补牢》与《南辕北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羊亡补牢》和《南辕北辙》两则寓言,理解寓言内容,把握寓言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3.初步了解寓言的表达特点,体会寓言的教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师生交流的方式,理解寓言的情节和寓意。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角色扮演,加深对寓言寓意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鼓励他们从寓言故事中汲取人生智慧。
2.引导学生认识到及时改正错误和明确目标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故事情节,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寓言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寓言故事插图、相关视频资料等)、生字卡片、寓言故事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寓言故事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看过哪些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二、学习《亡羊补牢》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提问:“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羊会丢失?丢失后又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讨论:“养羊人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体会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3.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亡羊补牢’的例子?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三、学习《南辕北辙》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尝试理解词义。
2.提问:“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引导学生概括故事情节。
2.深入分析,体会寓意。
1.分组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对吗?为什么?他的目标能实现吗?”2.引导学生体会明确目标和正确行动的重要性。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亡羊补牢南辕北辙)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欢迎大家分享。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亡羊补牢南辕北辙)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入题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则寓言叫做《刻舟求剑》,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能说说!2、这位刻舟求剑的人在上岸后能不能找到他丢失的剑?这个故事讽刺了──3、像这样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是讽刺一些人,说是寓言。
4、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第九课《寓言两则》二、题意1、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则是讲道理。
2、则的意思是?(篇)3、这两则寓言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是讽刺了哪种人。
先来研究第一篇,跟着我一起写课题──亡羊补牢。
三、初读课文1、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故事讲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讲课文,了解故事。
2、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听?3、听了同学讲的故事,课题中的“亡”是什么意思?能从课中文找出一个词来解释“牢”吗?4、牢的愿意是指关性口的圈,而课文中指的是羊圈!5、了解了课意,再去读课文,用一句话完整的句来概括课题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头羊,都是怎么丢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⑴这羊少的原因是什么?⑵“窟窿”:注意“窿”读轻声;记字写字;理解字义──洞。
⑶因为__________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和板书设计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和板书设计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和板书设计课题9 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有关教学课件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1、查找关于寓言的资料。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齐读。
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
1、板书“亡、牢”: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2、板书“羊、补”: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⑵“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
理解: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他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课堂小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总结两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强调学习寓言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述故事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和寓意。
学生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寓言故事中的情境和人物情感。
教Hale Waihona Puke 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锻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增强学生创新、创造、创意的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能投机取巧、不切实际。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积极态度,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
03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教学效果是否显著: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评估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措施
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加强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寓言故事内容,理解其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错误及时改正、做事应有明确目标的生活态度,懂得自我反思和修正行为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亡羊补牢》:讲述一个人发现羊圈破了而丢失了羊,起初并未在意,直到更多的羊逃走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揭示出“事后补救,犹未为晚”的道理。
2. 《南辕北辙》:描绘了一位马车夫决定朝北行驶去南方,尽管朋友多次提醒方向错误,他却坚信自己的马快力大,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的故事,教育人们行动前要有清晰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向。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多媒体课件。
2. 制作相关寓言故事的情境图片或动画,以辅助教学。
3. 准备一些生活实例或者名人故事,用于延伸教学环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小故事引出“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段解读:指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同时对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和记忆。
3. 深度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故事寓意,鼓励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分享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4. 延伸拓展:引入相关实例或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寓言的寓意。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思考题,如:“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亡羊补牢’或‘南辕北辙’的情况吗?你是如何处理的?”以此引导学生将所学寓言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重申“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寓意,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从错误中学习,行动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向。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对寓言故事理解的程度以及对寓意的把握情况。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精选15篇)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精选15篇)《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篇1【教学思路】这篇课文,是用两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
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
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样的事情。
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问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
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
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
(板书)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
“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三、检查复习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 juàn ”,不要读成“ quān ”。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词语解释: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说成语,引入新课1、说说你们知道的成语。
2、导语: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中,成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
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人们习惯用成语来表达意思,准确、生动、简洁。
知道吗?许多成语都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
读完故事,相信你会对成语有更深的了解。
二、熟字新解,引导板书1、板书“亡、牢”: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2、板书“羊、补”: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读生字。
2、思考“亡、牢”的意思,并在课文中找依据。
四、检查自读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
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提示多音字“圈”3、汇报“亡、牢”的意思。
可争论,可查字典。
4、相机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进一步理解内容。
⑴第二段,要读出劝说的语气。
⑵第三段,要读出养羊人着急、泄气的心情。
⑶最后一段,要读出醒悟、积极补救的心理和做法。
五、练习讲述这个故事六、交流体会,明了寓意1、四人合作交流: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2、全班交流。
七、总结《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
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
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八、学习生字,巩固练习1、认读生字。
2、指导写字。
3、比一比,组成词语:悔()叼()屈()窿()梅()叨()窟()隆()第二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战国时期,魏王曾想进攻赵国。
魏过的贤人季梁十分着急,就匆匆地去见魏王。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一、故事背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做出决策,而且有时候一旦决定不慎,往往就会后悔莫及。
这时候,“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就派上用场了。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讲解“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决策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故事讲解•亡羊补牢:讲述了一个农夫因为疏忽而失去了一只羊,后来他想到在补救措施时,把羊圈围墙加固后又找回了丢失的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需要预见风险,在决策出现问题后能及时找到解决方案。
•南辕北辙:讲述了一个人因为不知道正确的方向而走错了路,最后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错失了宝贵的机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确的决策是很重要的,需要在做出决策之前进行思考和规划,尽可能地减少后悔和遗憾。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两个故事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并且思考以下问题:•如果你是第一个故事的农夫,你会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丢失羊?•如果你是第二个故事中的人物,你会如何在路途中确定自己的方向?3. 情景模拟让学生根据以上讨论内容,进行情景模拟。
•对于第一个故事,让学生在群体中找出几个最易发生失误的实际案例,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预防措施。
•对于第二个故事,让学生尝试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地图导航等方式,来解决方向问题。
4. 小结回顾在情景模拟环节结束之后,让学生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小结和回顾,反思自身在理解和运用两个寓言故事方面的得与失,以及在具体情境应用时,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和加强。
四、教学方法寓言教学法是一种主要通过寓言故事来传授相关知识、文化价值等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的讲解、讨论、情景模拟等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
五、教学评估评价方法:1.情景模拟表现得分,总分 20 分。
2.学生思考题解答质量,总分 20 分。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反思内容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符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适合学生特点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反馈如何 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
增加互动环节, 提高学生参与度 批判性思维和创 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寓言的含义 和寓意
掌握寓言的写作 技巧和特点
学会运用寓言进 行思考和表达
提高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和写作 能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能力,理解寓言的寓意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描述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和情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根据寓言的内容进行创新和拓展
讨论寓言故事中的寓意, 引导学生思考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 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课堂活动
阅读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讨论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分 享个人感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分析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理 解寓意
创作寓言故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 力
总结
寓言两则:《农夫与蛇》和《狐狸与乌鸦》
教学目标:理解寓言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
教学内容:分析寓言中的人物、情节和寓意,引导学生思考寓言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含义,并运用于实际 生活中
Part Four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寓言的含义 和寓意
掌握寓言的写作 技巧和特点
学会运用寓言进 行思考和表达
讲解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简介:介 绍寓言故事的起源、 特点和意义
寓言故事选择:选 择适合学生年龄和 认知水平的寓言故 事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寓言两则》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寓言两则》精品教案本篇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丢羊补牢的事,寓意是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的楚国去,他却朝北方走的事,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是难以达到目标的,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
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寓意深刻。
导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坊”“盘缠”等字词的音、形、义。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导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联系研究、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回顾二年级研究的两则寓言《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并解释“寓言”的意思。
2.引入本课研究的两则寓言,让学生感受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二、研究《亡羊补牢》一)看题质疑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亡羊补牢》中,“亡”和“牢”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会丢羊?为什么要补牢?2.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到答案。
二)读文知事1.研究生字词,强化认读。
提醒多音字和轻声音。
2.分析课文,找出丢羊的原因和提示原因的关键词。
小结: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改正错误,就不算晚。
文章中存在格式错误,需要进行修改。
同时,第一段和第二段内容重复,需要删除其中一段。
修改后的文章如下:街坊们劝牧羊人修补羊圈,但他不以为然:“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结果第二天早上,他又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牧羊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后悔不听劝告,决定修补羊圈。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明白“亡羊补牢”的含义:即在错误发生后及时采取行动,可以弥补之前的损失。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类似的例子,例如在工作中犯错后及时改正,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故事,掌握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及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学习运用寓言故事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明白及时改正错误和明确目标方向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亡羊补牢》:讲述养羊人发现羊圈破了洞导致羊丢失后,及时修补羊圈以防止再次丢羊的故事,揭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
2. 《南辕北辙》:描述一个人想去南方却驾车朝北方行进,形象地说明行动与目标相悖的道理,告诫我们要有清晰的目标,并且行为要与目标一致。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2. 准备关于《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动画或插图辅助讲解。
3. 制作相关的生字词卡片,以及寓意理解和生活应用的思考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识别并掌握生字词。
3. 分析寓言故事:逐段解析《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4. 讨论寓意: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解读寓言寓意。
5. 情境模拟与拓展:设计相关情境,让学生角色扮演,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自行寻找其他寓言故事,理解其寓意并尝试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进行课堂分享。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亡羊补牢”教导我们面对错误要及时改正,“南辕北辙”则提醒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付诸实践。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寓言所传达的人生智慧。
七、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观察和记录学生对寓言故事内容及寓意的理解程度。
《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寓言两那么最新教学设计《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寓言两那么最新教学设计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那么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理解两那么寓言的寓意。
1、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寓言。
两课时。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那么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齐读课题。
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1、第一自然段:⑴ 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⑵ 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
(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历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⑶ 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
(可表演)2、第二、三、四自然段:⑴ 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⑵ 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⑶ 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⑴ 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⑵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历?(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展辩论。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1、自读《南辕北辙》这那么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教学目的]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二、学习生字:1.读音:“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quān”。
“窟窿”的“窿”本音是lóng,在“窟窿”这个词里读轻声。
2.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屈”—“窟”、“隆”—“窿”,“窿”的右下部分,不要少写一笔。
3.“缠”是翘舌音,右边容易写成“厘”要注意。
“叼”字右旁的笔顺是先写横折竖钩,后写一提,不要写成“撇”。
“悔”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它的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4.书写三、学习课文《亡羊补牢》1.亡羊补牢: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2.羊为什么会丢失?为什么要修羊圈呢?读课文,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5.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6.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就是这个道理。
《南辕北辙》1.解释题目:通过图理解。
2.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他,对他说什么?(什么样的语气?)4.楚国在南边,这个人为什么往北走?他的理由是什么?请你在书上画一画。
这个人能到楚国吗?(出示最后一段话。
)5.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的越多,走的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6.分角色朗读课文,想想两个人在说话时语气是什么样的?(一个自以为是,满不在乎;一个不断发问,满腹不解。
)7.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8.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9.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我们要听别人的劝告。
如果别人说的对,我们就要听别人的劝告。
10.体会寓意: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就要及时的改过来,不要太固执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错了,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好。
《惊弓之鸟》[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难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一、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故事《惊弓之鸟》。
1.初读课文:2.请你小声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二、学习生字:1.“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èng。
2.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笔画是8画。
3.“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
4.“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5.“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
第16画是“撇折”。
6.“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
7.指导书写:魏、弦、惨三、学习课文:1.请你小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一次他和魏王到郊外打猎,这时飞过一只大雁,这只大雁什么样?请你读读书,在书上画一画。
3.看到大雁,更羸是怎样说的?4.真的有这样奇怪的事情吗?魏王听了怎样说?用什么样的语气?(疑惑,不敢相信)5.更羸又是怎样做的?那只大雁怎样?6.(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7.这句话中两个“直”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8.这时,魏王怎样说的?更羸真的有这样的本事吗?9.更羸是怎样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鸟的?为什么其他的人没有发现鸟受伤?说明什么?10.填空:更羸的本事可真大,他不仅(),而且()。
11.更羸的本事不在于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而是他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使学生体会到更羸比一般人高出一筹的是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并且果断地作出判断。
12.学习了这个成语故事,你知道“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了吗?(被弓箭吓怕过,一听到弦响就十分害怕的鸟。
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13.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呢?【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我会组词:狼()悔()偶()雁()很()诲()寓()燕()二、我会填:三、我明白: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成问句。
例:星期六是妈妈的休息日。
星期六是妈妈的休息日吗?星期六是不是妈妈的休息日?1.赵小明是实验学校的三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红的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练习:外祖父是我尊敬的一位长辈。
他身材不高,貌不惊人。
虽然他很喜欢我,但我却总觉得他有些古板。
外祖父工作十分认真。
他开办了“翻译社”。
他认真翻译、认真校对,每天总要工作到深夜。
有一次,一个工厂送来几份资料要求尽快翻译,准备和外商谈判。
他接到后,不分昼夜地干了起来。
由于坐的时间长,连脚都浮肿了。
最后终于圆满地翻译完了那些资料,为与外商谈判争得了主动权。
还有一次,为一个工厂向一项外资贷款的大型建设工程写好了外文投标文件,使这个工厂在众多的强手面前中标,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这些事,使我改变了对外祖父的看法。
我更亲近他了,越来越尊敬他了。
1.找出第二自然段的重点句,用画出。
再概括出这段的主要内容。
2.教学设计>文章通过和写出了外祖父工作十分认真。
3.我对外祖父态度的变化:开始我觉得他,后来使我越来越他。
【试题答案】一、我会组词:狼(大灰狼)悔(后悔)偶(偶像)雁(大雁)很(很多)诲(诲人不倦)寓(寓言)燕(燕子)二、我会填:三、我明白: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成问句。
例:星期六是妈妈的休息日。
星期六是妈妈的休息日吗?星期六是不是妈妈的休息日?1.赵小明是实验学校的三好学生。
赵小明是实验学校的三好学生吗?赵小明是不是实验学校的三好学生?2.小红的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很好。
小红的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很好吗?小红的语文期中考试成绩是不是很好?四、阅读练习:外祖父是我尊敬的一位长辈。
他身材不高,貌不惊人。
虽然他很喜欢我,但我却总觉得他有些古板。
外祖父工作十分认真。
他开办了“翻译社”。
他认真翻译、认真校对,每天总要工作到深夜。
有一次,一个工厂送来几份资料要求尽快翻译,准备和外商谈判。
他接到后,不分昼夜地干了起来。
由于坐的时间长,连脚都浮肿了。
最后终于圆满地翻译完了那些资料,为与外商谈判争得了主动权。
还有一次,为一个工厂向一项外资贷款的大型建设工程写好了外文投标文件,使这个工厂在众多的强手面前中标,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这些事,使我改变了对外祖父的看法。
我更亲近他了,越来越尊敬他了。
1.找出第二自然段的重点句,用画出。
再概括出这段的主要内容。
祖父工作十分认真。
2.教学设计>文章通过为一个工厂翻译资料,为与外商谈判争得了主动权和翻译投标文件,为国家赢得荣誉写出了外祖父工作十分认真。
3.我对外祖父态度的变化:开始我觉得他古板,后来使我越来越尊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