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体积一课评课稿
《长方体的体积》一课评课稿一、领略教师的风采。
教师按自主高效课堂的“四步七环节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高效理念。
课堂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紧张进行着,而让课堂回归自然、回归理性的认知,目前好多教师还处在转型阶段。
而安老师的课堂教学让我感受到了回归这样的理念的重要性。
安老师整堂课的教学形式就是一堂常课,没有临场作秀的氛围,但却让孩子真正地学到了知识。
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学好问”的好品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加强实际操作,发展空间观念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在体验中掌握数学方法。
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导入新课首先复习了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引导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动画课件演示),直观形象地令学生体会到物体的体积与长、宽、高都有关。
接着用课件演示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所拼摆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从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先自学再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拼长方体、填写表格,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从而顺利的验证得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在整个活动中,向学生们渗透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们要大胆猜想——发现关系——验证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让学生在发现—验证—解释中体会数学,探究知识。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
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教师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
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才能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
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5篇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5篇《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教材依据】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中的一个内容。
是在学夕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概念及其进率的基础上来开展学夕的。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学生在探究和操作活动中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科书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遵循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理念,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夕机会。
本节课我首先安排了长方体体积与长方形面积的类比,由此启发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宽、高有关;然后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中的一个量,比较体积的变化,使学生分别体会到“宽、高不变,长变短了,体积变小了”“长、高不变,宽变短了,体积变小了“长、宽不变,高变短了,体积变小了”,对体积的计算产生猜想,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的思考过程。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猜想与验证,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第三个环节是探索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2、学夕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返回认知原点,打通知识间本质联系,将繁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简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传递科学的研究方法,获取数学思想,提升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体积。
难点:理解体积单位的个数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PPT课件、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若干、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1块。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第1课时 体积与容 教案
四长方体(二)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本身的魅力,知道认真观察、动手实践都是学习的好方法,体会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和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杯、烧杯、土豆和红薯各一个、水、橡皮泥。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1.师:大家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呢?生:它衔起一块块石头放进瓶子里,使水面升高,最后喝到了水。
师:为什么放进石头水面会升高?而且放得越多,水面就升得越高?(学生回答:那是因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板书:占空间)放的石头越多,占据水的空间就越大,水面就升得越高。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有很多物体,例如:笔盒、水杯、纸箱、乒乓球等,它们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有大有小,这就是体积。
出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
引出课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体积和容积的基本知识。
板书课题:体积和容积二、探究新知1.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看教室里物体所占空间有什么不同。
生1:黑板占的空间比较大,黑板擦占的空间比较小。
生2:桌子占的空间比较大,书本占的空间比较小。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选两个物体比较的,你能选三个物体比较吗?生:讲桌占的空间比较大,我们的课桌比讲桌占的空间小,我们的书包又比课桌占的空间小。
师:常见的容器中,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多?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少?说一说,并与同伴交流。
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2.比一比。
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板书)(强调:教师说一个容器的容积时,必须把容器装满,帮助学生明白,这就是概念中的“所能容纳”,意思是“再也装不下了”)师:生活中有很多容器,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它们的“容积”指的是什么吗?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202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三篇)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说课稿(一)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体积意义及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它立体图形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安排以及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形,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景法、引导发现法、组织练习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说学法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建构知识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发现法等。
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索发现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中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达到最佳效果,我设计如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上课伊始,我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你们高兴吗?”学校准备在操场修建一个长方体沙坑,作为运动员跳远的场地,请你们帮忙计算一下要买多少沙子?这就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长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这一环节,我以棒学校解决问题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课始趣生的效果。
(二)师生共研、探索新知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46页三组长方体,让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别体会到:长、宽相等时,越高,体积越大;宽、高相等时,越长,体积越大;长、高相等时,越宽,体积越大。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二)》第4课时 长方体的体积(1)
立方厘米。
生3:我摆的长方体长:3厘米,宽:2厘米,高:4厘米,小正方体:24个,体积:24立方厘米。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三个长方体的数据整理在表格里吧。
师:
师: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中含有几个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几立方厘米。
师:所以这两组数据是相等的。
师:我们在来仔细看看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数据。
师:第一个长方体,3乘2乘1=6。
师:第二个长方体,2乘2乘4=16。
师:第三个长方体,3乘2乘4=24。
师: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总结,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生1:那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体积是多少,就看长方体中就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师: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长是几厘米,就说明一排摆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宽是几厘米,就说明摆了几排。
高是几厘米,就说明摆了几层。
师:长、宽、高相乘就得到了长方体厘米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也就知道它的体积了。
师:也可以这样理解。
先算出第一层小正方体的个数,再看有几层,也能得到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也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师:同学们,相信你也已经了解了其中的道理。
3.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师:长方体的体积的公式为,长×宽×高,还可以用字母表示,体积一般用V表。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4. 下列图形都是用1cm3的正方体搭成的,分别求出 它们的体积。(在计算体积的过程中在此强调体积的守恒性。)
板块四、课堂小结 我们大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后,你对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有了什么 了解? 归纳:体积是用来计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单位,容积是用来计量容器 所能容纳的液体的体积的单位,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容器内盛放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作单位,记作 L 和 mL。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并正确了 解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 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活动,愿意与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 观点,增强学习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 3的实际意义。
2.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 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培养。 3.应该注意的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 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讲义-第八讲 长方体的体积(二)(含答案)
第八讲长方体的体积(二)一、学问点1、体积的常用单位(1)体积单位的进率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dm³=1000cm³1m³=1000dm³1m³=1000000cm³。
(2)容积单位的进率相邻两个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1L=1000mL。
(3)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1mL=1cm³1L=1dm³1000L=1m³。
2、等积法假如只转变物体的外形,其体积不发生变化。
3、排水法测量体积(1)把物体放入水中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的体积=上升(或溢出)的水柱的体积水面上升(或溢出的水)的高度=物体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2)把物体从水中取出物体露出水面的部分的体积=下降的水柱的体积水面下降的高度=物体浸湿部分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4、切拼问题(1)沿着一个长方体的截面将它们分割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时,每切1刀,就增加2个完全相同的面。
(2)将若千个小长方体或小正方体拼接成一个大的长方体时,每拼接1次,就削减2个完全相同的面。
(3)把一个长方体截去一段变成一个较小的长方体时,削减的面积是4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
(4)把一个长方体接上一段变成一个较大的长方体时,增加的面积是4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
二、学习目标1、我能够识别“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容积单位”,把握各单位间的换算。
2、我能够理解数学中“倒入”、“锻造”、“熔铸”前后,体积不变。
3、我能够利用“排水法”测不规章物体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前练习1、体积是1dm3的大正方体可以切割成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
2、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2800立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56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分米。
3、思琪为了测量苹果的体积,先往一个容量为1000mL的量筒中倒了500mL水,然后把两个苹果放进了量筒中,苹果完全浸没在水中,且水位上升至950mL处,则平均每个苹果的体积是 cm³。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一、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带了两个精美的礼品盒,喜欢吗?猜猜看,哪个礼品盒的体积大?生1:我猜蓝色礼品盒的体积大,因为它比较宽;生2:我猜黑色的礼品盒体积大,因为它比较长…师:看来仅靠观察我们能准确比较出礼品盒体积的大小吗?(不能)。
该怎么办呢?(计算)师:这个主意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二、先学后教1、示自学指导(课件)小组合作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并在记录单上做好记录,摆好后仔细观察,思考: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想好后在组内交流。
(时间4分钟)2、学生按小组分工合作,二人拼摆长方体,一人记录,一人监督,探索长方体体积与什么有关?教师巡视指导。
指两个小组到前面板演。
3、组织学生汇报。
生1:我们组摆了3个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我们组发现小木块的数量和长方体的体积相等。
师:能举例说明吗?师:还有哪个小组愿意来回报你们的发现?生2:我们组摆了3个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长2厘米,宽3厘米,高3 厘米,第2个长方体……我们组发现长乘宽乘高等于长方体的体积。
例如第一个长方体的长2厘米,宽3厘米,高3厘米,用2X3X3=18,长方体的体积也是18立方厘米….;.)师:真会思考,将你们组的发现写在黑板上。
还有哪个小组愿意汇报?其他组学生汇报。
4、验证发现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思考,现在我们就重点看看第2小组的发现。
他们组摆了 3个长方体,发现长方体的体积=长乂宽X高,那所有长方体的体积都等于长乘宽乘高吗?(师在黑板上写个“?”)现在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这次验证有两个要求:一、尽量用多的学具拼摆,二、把你们的发现用算式表示并填在记录表2 中。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课件《长方体的体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课件:《长方体的体积》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1、了解新知。
看大屏幕,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板:长方体体积的计算)长方体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板:长方体体积=长×宽×高)你是怎么知道的?对于长方体的体积你还知道哪些知识?2、引发矛盾。
引:知道真不少,那你知道长方体的体积为什么等于长×宽×高吗?看来我们对长方体体积的学习还不太全面,还有些问题。
所以对于学习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我们一起来看。
3、渗透学习态度一(出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陈宪章”)引:快速地小声读一读,这是清代学者陈宪章的一句话,老师觉得我们学习数学也应该像这句话说的那样勤于思考,经常问自己一个为什么,时常拥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
课前没有做到,老师希望接下来我们探索长方体体积由来时能做到,好不好?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预习(或自学)的力量,直接揭示课题,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了解到学生学情底数,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最后,在“学贵有疑”的学习态度渗透中,自然的引出下一环节。
二、引导探究,获得新知。
课件(或教具)演示1、一排一层的长方体。
(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问:这是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一起告诉我,它的体积是多少?2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3个呢?4个呢?小结:也就是说由几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体积就是几,是这样吗?2、3排1层的长方体。
再问:我们再来,1排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2排多少个?3排呢?这么快,你是是怎么做的?小结:也就是说用每排的个数4×排数3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是这样吗?(板:小正方体个数=每排的个数×排数)3、3排2层的长方体。
再问: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它的体积是多少?好我们再来,一层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2层多少个?这次你是怎么做的?小结:也就是说在前面的基础上再乘层数2就可以求出这个大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是这样吗?4、释疑辅垫。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最新课件
用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棱长 厘米 厘米) 用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棱长1厘米)摆 个不同的长方体, 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计算体积。 个不同的长方体 并计算体积。
长:4 厘米 3 宽:1 厘米 3厘米 厘米 3 1 高:2 厘米 2厘米 厘米 1厘米 3厘米 厘米 厘米 36 24 12 体积: 体积:4 立方厘米 1厘米 厘米 4厘米 厘米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长方体的体积=
h
a
b
V = a×b×h = abh × ×
一个长方体,长7cm,宽 一个长方体, 7cm,宽 4cm,高3cm,它的体积是多 4cm,高3cm,它的体积是多 少?
V=abh
=7×4×3 =84(cm3) 答:它的体积是84cm3。
棱长 棱长 棱长
正 长方体的体积 = 棱长 × 棱长 × 棱长 长 宽 高
如果用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 如果用 表示正方体的体积, 表示正方体的体积 用a表示它的棱长 , 你能用字 表示它的棱长 母来表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母来表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a V=a·a·a a a 3 (读作:a的立方 读作: 的立方 的立方, 或:V=a 读作 表示三个a相乘 相乘。 表示三个 相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 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 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长、宽相等的时候, 宽 高相等的时候, 高相等的时候 宽相等的时候, 越长, 越宽, 越高,体积越大。 越长 越宽 越高,
长方体的体积 与长、 与长、宽、高 都有关系。 都有关系。
2×1×(1.3-1.1)=0.4(立方分米) (1.3-1.1)=0.4(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五年级数学下册四长方体(二)第课时体积与容积教案北师大
四长方体(二)第1课时体积与容积教学目标1.了解体积和容积,能够进一步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体积大小的方法。
2.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探究并掌握区别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大小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够进一步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体积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两个量杯、土豆、红薯、水槽。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哪些容器放东西多?哪些容器放东西少?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对回答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二、自主探究1.感受和测量物体的体积。
教师出示土豆和红薯,让学生比较一下哪个大一些?学生观察后纷纷回答。
教师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区分出土豆和红薯的体积大小?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出同学们设计的最佳方案。
让学生分小组区分土豆和红薯的体积大小。
教师提问学生测量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量杯里的水一定要完全能够浸泡土豆和红薯)教师提问,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对描述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
2.比较物体的容积。
教师出示一个量杯和一个水槽,并问学生哪个装水装得多一些?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方案。
学生小组内演示自己的设计方案。
3.感受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三、课堂练习让学生做教材P37练一练第1,2,3,4题。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1)、一块长方体的木板,体积是90立方分米。这块木板的长是60分米,宽是3分米。这块木板的厚度是多少分米?
(2)、一根长方体水泥柱,体积是1立方米,高是4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选择方法解答)
②、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表面积是(),体积是()。(你想怎样填?)
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3、体积初步认识:
①决定体积大小,是看它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
A、演示:用棱长1厘米的4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
B、说出下面物体的体积(3个体积单位,4个体积单位,)
C、摆一摆:请你也摆出一个体积是3立方厘米的物体。摆出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物体。
D、小结: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②动手摆一摆:
请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1、学校要修长50米,宽42米,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0厘米的三合土,再铺5厘米的煤渣。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
2、有一块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宽和高都是5厘米的长方体钢材,求长方体钢材的长。
3、用15根规格完全相同的木板堆成一个体积是3.6立方米的长方体。已知每根木板宽0.3米,厚0.2米,求每根木板的长。
一、复习检查:
1、计算体积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填空:
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
五年级数学下册《2.1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2.1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数学下册《2.1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节,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长方体是三维图形,与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三维图形,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了解长、宽、高的概念,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长、宽、高的概念,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空间观念的建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如箱子、书本、桌子等,引导学生关注长方体的特征。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分组讨论长方体的特征,如长、宽、高的概念,以及长方体的六个面等。
3.总结长方体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特征,板书关键词,如长、宽、高、六个面等。
4.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让学生通过操作卡片,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5.实践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反馈。
五年级数学教案 《长方体的体积》-全市获奖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长方体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基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些内容后安排的,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作了很好的铺垫。
学习体积的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的道理,使学生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并且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方法:通过学生汇报学习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
六、教具学具准备:每人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学习册。
七、教学过程:(一)课前课前,设计了五分钟的微课视频和相关的练习题,并把它们上传至未名课堂网络平台让学生课前自主观看、学习。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通过动手操作验证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课前微视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引导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得到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活动要求:用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
思考: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有什么关系?3.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得到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4.引导学生用底面积和高表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得出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二)课中在学生通过课前自学了解了主体内容之后,课始,首先答疑解惑、查漏补缺,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方法,之后开展层次分明的进阶性练习。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2单元 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第2单元长方体(一)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长方体的概念和特征;2.能够正确使用长方体的公式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3.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重点1.长方体的概念与特征;2.长方体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运用长方体的特征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长方体的定义;2.长方体的特征;3.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4.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5.根据实际问题解决长方体相关的应用问题。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材配套的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1 热身活动1.教师将教室中的各种物品按照形状进行分类:球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2.让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物品并说明其形状特征。
1.2 导入1.出示教材中关于长方体的图片,让学生描述长方体的外形特征和命名规则;2.教师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地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第二步:讲授2.1 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教师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强调其特点:六个面都是矩形,每对相对的面积相等,棱和面的交线形成直角。
2.2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教师用板书的形式介绍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教师用长方体模型和纸板图形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和计算思路;3.通过各种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3.1 练习1.练习册P23页6道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师生一起分析、思考解决方案,并用板书解决部分题目。
3.2 实际问题的解决用录制视频展示学生的合作竞赛课前习题积累,发现问题;分CAD绘图班组,绘制卧式和立式长方体的分解图,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四步: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2.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长方体的体积
3.用12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棱长为1 cm )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它们的长、宽、高,并完成下表。
观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分析与解答:用12个棱长为1 cm 的小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
长方体 长/cm 宽/cm 高/cm 小正方体数量/个 体积/cm 3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通过观察摆成的长方体可知,每排小正方体的个数相当于长方体的( ),排数相当于长方体的( ),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 ),小正方体的个数等于拼成的长方体的( )。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每个长方体的体积都是长、宽、高的( )。
参考答案:
1. 4×2=8(平方厘米)
2. 3种
3. 431121232212126211212 长宽高体积乘积
4.长宽高
5.棱长棱长棱长a3
6. 3×2×2.2=13.2(立方米)。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难点】促使学生从一维到三维的发展,让学生深切感悟体积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各一个。
【学具准备】一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44个,记录单12张。
【教学方法】猜想——操作——论证【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察发现(一)情境:1. 同学们都爱吃水果吧,这里有个西瓜和苹果,哪个大、哪个小?2. 其实刚才我们是在比较它们的什么?3. 谁能说一下体积指的是什么?4.常用的体积单位有那些?(二)导课:1.看来同学们对前几课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相信大家这节课能有更好的表现。
2.在这里,有一种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现在把两个这样的正方体排在一起,组成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它的体积是多少?把4个排在一起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3.同学们说的很好,刚才我们是通过数小正方体的个数,来判断它们体积的,真聪明。
(三)揭示课题:1.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你们来看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的体积能直接判断出来吗?2.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不能直接看出来,怎样来计算它们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二、观察思考提出猜想1.利用课件,动态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说说图(1)、(2)、(3)的变化(从长、宽、高、体积等几方面来说),你有什么发现?2.猜想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大小和什么有关?三、实践操作,验证猜想1.生动手操作: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一些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记录它们的长、宽、高,完成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同学们都爱吃水果吧,说说西瓜和苹果哪个大、哪个小?
2、其实刚才我们是在比较它们的什么?
3、谁能说一下体积指的是什么?
4、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三、想一想
1、观察课本P63想一想的长方体(分组对比),说说谁的体积大
2、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会与什么有关系呢?(体积与长、宽、高有关系)
⑶、学生汇报研究过程和成果。
⑷、教师出示图,让学生整理。
长/cm
宽/cm
高/cm
小正方体的数量/个
3
体积/cm3
第一个长方体
第二个长方体
第三个长方体
第四个长方体
⑸、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 = a× b× h
=abh
⑹思考“长×宽”是长方体的什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变成……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体积》教学设计
主备人武小燕: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难点:
V = s × h
= sh
五、说一说: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 a×a×a
六、解释应用
基本训练
计算体积:
1、一个长方体,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6分米。
3、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高7厘米。
4、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高5分米。
四、动手实践(做一做)
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记录它们的长、宽、高,完成下表:
活动要求:1、小组合作,摆一摆、完成表格。
2、观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和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⑴、学生分组用已有的小正方体摆出四个不同的长方体。
⑵、根据所摆长方体填写课本P63表格
2、要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
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 = a× b× h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 a×a×a
布置
作业:
课堂精练
课后
反思: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
2.下图是( ),长是( ),宽是( ),高是( ),底面积是( )。
5cm
3cm
8cm
3.右图是( ),是( )的长方体。
巩固提高
1.一个长方体水槽,长是7dm,宽是3dm,把一块石头放入水中,水面上升2dm,求石块的体积?
2、一个体积是105立方厘米,高为7厘米的长方体,它的底面积是多少?
3、一个长方体的水池,占地面积为9平方米,能装37.8立方米的水,这个水池装满水时的水面高为多少?
四、回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