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教案2015.3(第5次授课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第七、八、九课)
(完整word版)哲学与人生教案
![(完整word版)哲学与人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332a9ea21614791711289c.png)
《哲学与人生》教案说明部分:一、《哲学与人生》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德育课,用哲学的思想来指导人生,哲学与人生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充满了哲学,用哲学来指导人生,使人少走弯路。
这门课,共分5个单元,每个单元3次课,共15次课。
当然这15次课里,按教务科的要求,还有上四次“安全教育”课,我会灵活地穿插进行讲解。
这样,本学期的课程是比较重的。
安全课会讲的内容有:校园的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交往安全,用电安全,逃生防灾意识等内容。
《哲学与人生》这本书很好,很适合大家。
我拿到书后几乎一口气看完了,假期就备课好了。
相信书中很多道理对大家都很有帮助。
道理不深,但很有用。
主要内容有:唯物论:尊重客观实际辩证法:一分为二看问题认识论:知行统一提高能力历史观:历史规律与人生理想,人的本质与自由。
人生问题要与哲学道理的运用结合起来讲,用智慧感悟人生,解决人生成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第一单元:人生路。
第二单元:人生态度。
第三单元:人生能力。
第四单元:人生理想。
第五单元:人生价值的问题。
教材的基本线索:哲学基本观点----人生哲学知识----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的思路、脉络。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个同学很喜欢哲学,天天抱着哲学书看,人家叫他书呆子,但他说出的一些话,总是富有哲理。
有一次,同学们在争论,人生能不能游戏?有的同学说霍金。
有的同学说达尔文。
该书呆子回答了,书呆子只说了一句话,大家就热烈鼓掌,他说:人生可以适当游戏,但不可游戏人生。
8小时学习,加1小时游戏(活动),大于8还是9小时,我们的课堂也会存在游戏,活泼些。
周国平先生说:哲学的首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人们追求智慧。
有一个外国记者问:“周总理,你们的路,为什么叫马路,是不是马走的?”周总理怎么回答?因为我们所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如何教好这门课,我觉得挺难的,因为很多内容差不多,容易混淆。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二、我的教学特点:我是大学本科“政教”专业毕业,就是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毕业,《哲学》学了很多,我本人也很喜欢哲学。
哲学与人生 课程教案
![哲学与人生 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013f9f6bd97f192279e988.png)
探究提示: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进发出哲学的火花。
结论: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3、哲学是什么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诞生薮百万年来,一代又一代地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中,人类不仅逐渐认识着外部世界的现象、本质与规律,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在尽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就每个人来说,他总是在不断地处理着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课堂探究:(1)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 (2)伊壁鸠鲁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探究提示:(1)懂得具体科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哲学观念,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智慧,可以充分地享受快乐。(2)因为哲学可以使人们找到光明,在人生道路上点起希望的明灯,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地球绕着太阳转。运动是有规律的,不是杂乱无章的。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请一位同学诵读第15页故事:“圣神皇帝”的无奈。一日,武则天在花园赏雪,忽然有花开的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大悦,下一道御旨,令园中各花开放。百花仙子迫于武则天的权势,不敢违抗。只有牡丹仙子坚强不屈,拒不从命。第二天一大早,各处群花大放,真是花花世界。仔细看去,只有牡丹含苞未放。武大怒,传令将牡丹贬去洛阳。所以,洛阳就成了牡丹的世界的。
哲学与人生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5e6ab00912a216147929cd.png)
《哲学与人生》教案一、《哲学与人生》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德育课,用哲学的思想来指导人生,哲学与人生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充满了哲学,用哲学来指导人生,使人少走弯路。
这门课,共分5个单元,每个单元3次课,共15次课。
当然这15次课里,按教务科的要求,还有上四次“安全教育”课,我会灵活地穿插进行讲解。
这样,本学期的课程是比较重的。
安全课会讲的内容有:校园的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交往安全,用电安全,逃生防灾意识等内容。
《哲学与人生》这本书很好,很适合大家。
我拿到书后几乎一口气看完了,假期就备课好了。
相信书中很多道理对大家都很有帮助。
道理不深,但很有用。
主要内容有:唯物论:尊重客观实际辩证法:一分为二看问题认识论:知行统一提高能力历史观:历史规律与人生理想,人的本质与自由。
人生问题要与哲学道理的运用结合起来讲,用智慧感悟人生,解决人生成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第一单元:人生路。
第二单元:人生态度。
第三单元:人生能力。
第四单元:人生理想。
第五单元:人生价值的问题。
教材的基本线索:哲学基本观点----人生哲学知识----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的思路、脉络。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目标]1、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2、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3、运用课本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进行思考,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与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吴士宏事迹的讨论。
“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
人生处处有选择。
哲学与人生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3bf90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a.png)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篇:哲学与人生教案教学课题:实现理想要有坚强意志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做人要有理想和人生目标,而理想信念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2.拥有坚强的意志能帮助我们实现个人的奋斗目标3.通过本课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意志、坚定学生的信念,帮助其实现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实现理想要有坚强的意志难点: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要有意志坚强迎难而上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观察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平时学校的地震演练学生们的不重视和现实中地震的残酷做对比。
新课讲授1、实现理想离不开坚强的意志案例:虞锦华她被救援队发现时脸上都是烂泥,被困了六天六夜150多小时,身体极度脱水,根据情况需要现场立刻做截肢手术,她非常兴奋地问,“是医生吗”,然后不停地说话。
这场废墟深处的手术,被称为“映秀最惊心动魄的手术”,她能活下来,是“生命的奇迹”。
总结:她靠坚强的意志等到了救援,她的理想就是活着2、理想、信念与意志的关系案例: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险队在艰难地跋涉。
头顶骄阳似火,探险队员们口干舌燥,挥汗如雨。
最糟糕的是,他们没有水了。
个个像塌了架,丢了魂,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队长。
这可怎么办?队长从腰间取出一个水壶,两手举起来,用力摇晃,惊喜地喊到:‘’我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沉甸甸的水壶从队员们的手中依次传递,原来那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撑他们跌跌撞撞,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
看着水壶,他们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力量。
终于,他们死里逃生,走出了茫茫无垠的沙漠,大家喜极而泣之时,久久凝望着那个给了他们信念支撑的水壶。
队长小心翼翼地拧开水壶,缓缓流出的却是一路、缕缕沙子。
他诚挚的说:“只要心里有坚定的信念,干枯的沙子有时也可以变成清冽的泉水。
” 理想、信念与意志的关系?a.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b.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c.实现理想要有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需的主观条件d.增强意志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强意志和坚定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案例:李时珍历经31年编著了《本草纲目》居里夫人从几十吨矿石中提取了几克镭,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是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必要条件3、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案例:一位著名的体操教练到一所业余体校去选拔队员,他觉得那里的孩子身体条件都很好,在技术上也各有特长,实在不分上下。
《哲学与人生教案》word版
![《哲学与人生教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c7c00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d.png)
《哲学与人生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2. 让学生理解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3. 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哲学与人生的定义2. 哲学对人生的影响3.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实例分析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2. 讲解哲学与人生的定义:解释哲学和人生的基本概念,并阐述它们之间的联系。
3. 分析哲学对人生的影响:讨论哲学对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4.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让学生深入理解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哲学与人生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教案章节:第二章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2. 让学生理解哲学对人生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培养学生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能力。
教学内容:1. 哲学的基本问题概述2. 哲学对人生的意义3. 哲学问题的探讨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
2. 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如存在、知识、价值、意义等。
3. 分析哲学对人生的意义:讨论哲学对个人思考、决策和行动的影响。
4. 探讨方法的介绍:介绍哲学问题的探讨方法,如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等。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章节:第三章人生的价值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观。
2. 让学生理解价值观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3.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价值观的定义及分类2. 价值观对人生的影响3. 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观。
哲学与人生学习-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教案
![哲学与人生学习-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f0c5c459eef8c75ebfb369.png)
1.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材料:
爱迪生—8000多次的失败—电灯泡
袁隆平—无数次的失败—杂交水稻之父
说一说你自己失败与成功的经历。
2.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
材料:漫画——他们这样对待失败
问题:你曾经怎样面对成功与失败?
3.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
课题
第8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课型
新授
目的要求
思育
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知识
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能力
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重点
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难点
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职业学校两位2006届财会专业技能优秀的毕业生先后去人才市场找工作。
问题: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怎样对待求职失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讨论、汇总问题
师生共同举例分析
学生充分讨论,畅谈己见,教师应注意点拨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看法
17′
30′
10′
1′
1′
板书设计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备课教师:课时安排:
课题
课型
新授
目的要求
思育
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知识
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能力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哲学与人生教案完整版
![哲学与人生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269f9a8762caaedd33d4cf.png)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目标】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
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
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
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3ee41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4.png)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第一章: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1 理解哲学的概念与内涵1.2 探讨哲学与人生的密切关系1.3 分析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1.4 思考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和价值第二章:中国传统哲学思想2.1 研究儒家思想与人生态度的关系2.2 分析道家思想对个人修养的影响2.3 探讨佛教思想与人生解脱的途径2.4 总结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人生的启示第三章:西方哲学思想3.1 了解古希腊哲学对人生的启示3.2 分析启蒙时期哲学对个人自由的意义3.3 探讨现代西方哲学对人生的思考3.4 比较东西方哲学对人生的差异与共性第四章:人生观与价值观4.1 理解人生观的概念与形成4.2 探讨不同的人生观对个人行为的影响4.3 分析价值观在人生选择中的作用4.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五章:人生哲学的应用5.1 学习应用哲学思考人生问题5.2 探讨人生哲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5.3 分析人生哲学对个人成长的意义5.4 引导学生将人生哲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第六章:道德哲学与人生伦理6.1 探讨道德哲学的基本原则与人生伦理的关系6.2 分析道德哲学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应用6.3 研究道德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与应对6.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个人伦理水平第七章:人生哲学与心理健康7.1 了解心理健康与人生哲学的关系7.2 探讨积极心理学在人生态度中的作用7.3 分析人生哲学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7.4 引导学生运用人生哲学维护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第八章:人生哲学与职业规划8.1 探讨人生哲学在职业选择与规划中的指导作用8.2 分析人生哲学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8.3 研究人生哲学在应对职业困境时的启示8.4 引导学生根据人生哲学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第九章:人生哲学与人生困境9.1 探讨人生困境的内涵与原因9.2 分析人生哲学在应对人生困境时的作用9.3 研究不同人生哲学对人生困境的应对策略9.4 引导学生运用人生哲学积极面对人生困境第十章:人生哲学的实践与反思10.1 理解人生哲学实践的重要性10.2 探讨人生哲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挑战10.3 分析人生哲学实践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10.4 引导学生进行人生哲学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人生境界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第三章西方哲学思想中的“古希腊哲学对人生的启示”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需要重点关注古希腊哲学对人生的影响和启示,特别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
哲学与人生》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26131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9.png)
哲学与人生》教案同学们好,今天由我为大家讲述“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
在开始之前,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能和大家一起研究这门课程,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人生是什么?老师想先问问同学们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其实人生就是由现实生活和情感生活这两个部分组成的。
我们说一个人的生命过程由他经历过的事件串接成一部“个人史”,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
这是从现象层面的理解的,也就是现实生活;那么从意义层面理解来看,一个人生命中由他体验的意义串接成一部“情感史”,是他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的,这就是我们说的情感生活。
怎么理解这个“个人史”和“情感史”呢?简单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叫“个人史”,像我们的成长,升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等等的就组成了“个人史”。
而“情感史”指的就是我们感情世界的发展过程,比方说我们和家人的亲情,朋友的友情,还有未来将收获的爱情都是“情感史”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人生是一段时间,或长或短,所有的经历,现实的和感情的,构成了个人的整个人生。
在我们的书里有一则XXX和他的学生摘苹果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来的挑选。
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挑选,不留遗憾:若有遗憾,理智面对,争取改变:若改变不了,就勇敢承受连续进步。
在这条无法回头的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有时候我们也会感到迷茫。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家庭、朋友的帮助,我们也需要知识与智慧的帮助。
今天我们研究的这门课程,哲学与人生,这中间的“哲学”就将为我们指导迷津。
那么哲学是什么?在古希腊,一般把哲学叫做Sophia(智慧),后来哲学家XXX为了拉近哲学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在Sophia前加上了Philia(爱)一词,这样哲学就成了“Philosophy”,就是“爱智慧”。
“爱”智慧,我们就要追求智慧,思考怎么追求智慧从而获得智慧,这个过程就是哲学。
哲学其实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哲学与人生》单元教学计划
![《哲学与人生》单元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fa249a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8.png)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总课时6课时教学内容简析1.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3)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4)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2.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1)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3)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4)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3.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1)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2)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3)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4)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世界运动的规律性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指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正确进行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教学重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3、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4、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5、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辨证的统一。
6、自信自强队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3、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4、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5、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课时分配序号内容课时1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1课时2 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1课时3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物质在运动中存在;人生存在与行动中;1课时4 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敢于行动,善于行动;1课时5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1课时6 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积极进取,自强不息;1课时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总课时6课时教学内容简析1.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3)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哲学与人生教案定稿
![哲学与人生教案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e874db4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5.png)
哲学与人生教案定稿第一章:哲学的内涵与价值1.1 教学目标了解哲学的定义与内涵认识哲学的价值和意义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1.2 教学内容哲学的定义与内涵:哲学的起源、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方法哲学的价值和意义:哲学与生活、哲学与科学、哲学与人类进步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道德论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定义、内涵、价值、意义和基本问题案例分析法:分析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哲学的定义、内涵、价值、意义和基本问题的理解第二章:人生的本质与意义2.1 教学目标理解人生的本质探索人生的意义认识人生的价值观2.2 教学内容人生的本质: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生的意义:个人意义、社会意义、历史意义人生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定义、价值观的类型、价值观的冲突与选择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生的本质、意义和价值观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人生的本质、意义和价值观的理解第三章:哲学与人生的关系3.1 教学目标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认识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掌握哲学在人生决策中的应用3.2 教学内容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哲学对人生的启示、哲学与人生观的形成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哲学在人生困境中的启示、哲学在人生目标的确立中的作用哲学在人生决策中的应用:哲学方法在决策中的运用、哲学原则在决策中的参考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和决策中的应用情景模拟法:模拟哲学在人生决策中的实际应用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指导作用和决策中应用的理解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以哲学原则为基础的个人决策方案第四章: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及思想4.1 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了解各个流派的哲学思想及代表人物理解中国哲学的特点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4.2 教学内容儒家哲学:仁爱、礼、中庸、君子道家哲学:道、德、无、自然佛家哲学:因果、轮回、解脱、禅宗法家哲学:法治、权谋、势、利墨家哲学:兼爱、非攻、节用、尚同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各个流派的哲学思想及代表人物比较分析法:比较各个流派的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思想的掌握第五章: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及思想5.1 教学目标掌握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存在主义、理性主义、实用主义了解各个流派的哲学思想及代表人物理解西方哲学的特点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5.2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运动、规律、阶级唯心主义哲学:精神、意识、主体、价值存在主义哲学:存在、自由、责任、选择理性主义哲学:理性、知识、科学、真理实用主义哲学:实用、效果、行动、经验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各个流派的哲学思想及代表人物比较分析法:比较各个流派的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思想的掌握第六章:道德哲学与人生伦理6.1 教学目标理解道德哲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探索道德哲学在人生伦理中的运用认识道德哲学在个人与社会中的重要性6.2 教学内容道德哲学的基本概念:道德、善、义务、正义道德哲学的主要原则:功利主义、康德伦理学、义务论、美德伦理学道德哲学在人生伦理中的应用:道德判断、道德决策、道德行为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道德哲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应用角色扮演法:学生模拟道德哲学在人生伦理中的应用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道德哲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应用的理解第七章:美学哲学与人生审美7.1 教学目标理解美学哲学的基本理论探索美学哲学在人生审美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7.2 教学内容美学哲学的基本理论:美、审美、艺术、创造力美学哲学的主要流派:自然主义、形式主义、表现主义、解释学美学哲学在人生审美中的应用:审美判断、艺术欣赏、审美经验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美学哲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及应用艺术鉴赏法:学生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体会美学哲学在其中的体现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美学哲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及应用的理解第八章:宗教哲学与人生信仰8.1 教学目标理解宗教哲学的基本观念探索宗教哲学在人生信仰中的作用认识宗教哲学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8.2 教学内容宗教哲学的基本观念:神、信仰、宗教经验、宗教道德宗教哲学的主要流派:神学、宗教哲学、比较宗教、宗教现象学宗教哲学在人生信仰中的应用:信仰与道德、信仰与心灵寄托、信仰与社会和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宗教哲学的基本观念、流派及应用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宗教哲学在人生信仰中的作用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宗教哲学的基本观念重点和难点解析:1. 哲学的定义与内涵:哲学的定义和内涵是理解整个课程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e87e8a6948d7c1c708a1452c.png)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明辨是非是指辨别清楚事情的是与非。我 们认识事物时,不能只看事物的表现现象, 而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明 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有重 要作用:能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和影 响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指导自己健康成 长。
(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3.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
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认 识水平
1.学会学习获得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提高理性思维的能力,把理性认识返回到 实践中去检验,这一切都离不开实践。 2.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试 金石。 3.在投身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 对待成功和失败。
2.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第一, 人的实践活动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本身就包含认识的因素 ,这种本质特性决定着它离不开认识的指导,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 先导。 第二, 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特殊的活动方式和 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第三,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如使主体了解、把 握主客体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指导主体自觉按客观规律 办事以取得成功等。 第四,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在性质上有两种不同甚至相反的情况:正 确的认识使实践成功,错误的认识导致实践失败,对实践产生消极 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最后,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 在认识的高级形式——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
1-《哲学与人生》教案
![1-《哲学与人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757e3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8.png)
一、教案主题:《哲学与人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2. 培养学生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 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哲学的定义与起源:哲学的定义,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哲学的功能与任务:哲学的功能,哲学的任务。
3. 人生问题概述:人生问题的含义,人生问题的主要方面。
4. 人生观与价值观:人生观的定义,价值观的定义,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5. 道德观及其在人生中的作用:道德观的定义,道德观在人生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生问题概述,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含义和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人生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哲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人生问题的思考深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章节:《哲学与人生》的实践应用1. 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哲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包括如何运用哲学思考方式解决个人问题,如何在职场中运用哲学思维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心理健康等。
2.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哲学思维解决问题。
3.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表现、课后实践报告。
学生需要提交课后实践报告,描述他们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的哲学知识。
七、教学章节:《哲学与人生》的不同文化视角1. 教学内容:本章节将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观念和人生观,包括东方哲学、西方哲学等。
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哲学与人生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d9fd7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02.png)
《哲学与人生教案》一、教案概述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思想流派及其对人生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和方法思考人生问题,提高人生素养和价值判断能力。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几种主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哲学的方法思考人生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基本概念1.1 哲学的定义1.2 哲学的基本问题1.3 哲学的学科特点2. 哲学思想流派2.1 古代哲学流派2.2 近现代哲学流派2.3 当代哲学流派3.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3.1 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定义3.2 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3.3 哲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三、教学安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哲学的基本概念第5-8课时:哲学思想流派第9-12课时: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论文,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程考试:设置课程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哲学与人生》,作者:,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
2. 辅助材料:相关哲学家的原著、案例分析、视频资料等。
3. 教学平台: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教学平台进行课堂讨论和资源共享。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哲学大师的演讲视频或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哲学思考的氛围。
6.2 主体讲解:详细讲解哲学的基本概念、思想流派及其对人生的影响,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理论。
6.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某个哲学问题或观点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ppt课件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29d109f524ccbff12184e4.png)
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8
8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二)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真理及其特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三层含义: 第一,真理是一种正确认识,是与客观事物相一致的主观认识。 第二,真理是一种主观认识,它不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而是对它们的反 映。 第三,真理是透过现象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 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上。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特征。
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
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
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假思索地用馍馍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 “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
1
1
案例分析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苦练书法和刻印。短短几年时间, 齐白石在绘画、篆刻、吟诗、书法、装裱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 的成绩,成为名满天下的书画家。
由于齐白石的不懈努力,不断提升了自己的发展能力,最 终使自己从一位普通的雕花木匠转变成名满天下的书画家。
思考: (1)齐白石为什么能成为名满天下的书画家? (2)根据自身实践,谈谈中职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思考:“药神”成功的事例,体现了认 2)认识过程的无限发展
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过多次反复,达到了对它的正确认识,并在实
践中得到证实,对这一客观事物的认识就算完成了。然而,世界上的事物是无限
《哲学与人生》教案2015.3(全部5个单元)
![《哲学与人生》教案2015.3(全部5个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0846853f2cc58bd63086bd2f.png)
【哲学知识点2】怎样理解哲学中所讲的物质世界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P9
物质世界既是多样性的,又是统一的。
物质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不同表现,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属性,显示出不同质的差别。
【哲学知识点1】哲学上所讲的客观实际是什么?怎样理解哲学中的“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P4-5
客观实际——p4就是指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及其实际情况,即事物自身的属性和特点,以及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狗友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挤牛奶)
任何事物的可能性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根据和条件,才能转化为现实。
【布置作业】
习题册1-11
【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本课,能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在校期间,好好学习理论和技能,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准备上课
同学考虑先不回答
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2。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举例说明,如P3小赵放弃普高进入职校——创业)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举例说明,p6钱学森——回到新中国)
【提问7】为什么人生道路的选择会有多种可能?
【参考答案】P8
1.人生道路不是只有一种选择。
2。物质世界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3.人生总会有一条道路适合自己。
现实性——是指一切实际存在的事物。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6756b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1.png)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一、教案概述《哲学与人生》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哲学观,提高人生修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教案将思政目标融入课程教学,通过讲解哲学原理、分析人生案例、开展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人生观的基本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哲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生规划与决策的水平。
3. 思政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1. 哲学的内涵与功能:介绍哲学的定义、特点、任务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等哲学基本问题。
3. 人生观的形成与演变: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生观及其对人生的影响。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及其在人生实践中的体现。
5. 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的实现:探讨如何设定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讲授法:讲解哲学原理、人生观理论,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哲学思维进行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堂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人生观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哲学原理和人生观应用于实际生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积极性等。
2. 考试成绩:通过书面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人生观的践行情况。
4. 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践报告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政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1《哲学与人生》教案
![1《哲学与人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c1ff3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7.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哲学与人生》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定义和功能,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哲学的思考和探索能力,提高他们的人生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 哲学的定义和功能2.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3. 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 哲学的思考方法2. 哲学在人生中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2. 教学PPT或黑板3. 教学活动所需辅助材料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哲学名言或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哲学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哲学的定义和功能,思考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3. 课堂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哲学的理解和哲学在人生中的应用。
4.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哲学的定义、功能和与人生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5. 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哲学原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哲学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哲学思考方法及其在人生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哲学思考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4. 实践活动(15分钟)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哲学原理,提高人生素养。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哲学在人生中的实际应用。
三、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哲学对自己的成长和人生的指导作用。
2. 选取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所学的哲学原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b9ed1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e.png)
《哲学与人生》教案《哲学与人生》教案《哲学与人生》教案1【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3.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设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
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
自此,占中国1/8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
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
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
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
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讲授>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幻灯片:自觉能动性的定义(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例如:“黑猩猩的事例”,说明无论多么聪明的动物,也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一、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能力和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
提问1:什么是能力?能力是怎么形成的?
参考答案:P83
能力——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不是天生形成的,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2.实践出真知
提问2:什么是实践?什么是认识?实践和认识是什么关系?
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
2.创新思维的特点及作用
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他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得以提高的。
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科学思维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理解不断创新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能力
培养点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德育
渗透点
2.科学思维方法特点及作用
科学思维方法是人类无数次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3.提高人生发展能力需要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提问2:什么是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包括哪几种常见的辩证思维方法
参考答案:P112
科学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它能引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学会分析和综合,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
1.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提问3:怎样理解成功与失败
参考答案:P88
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对应而存在的。
失败与成功是相互转化的。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P89
反复性——邓小平的三起三落
无限性——对病毒的认知
上升性——对物质的认识,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快乐。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一、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提问1: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现象与本质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p97
教 案5
章节
课题
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课型
综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
电教设施
无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教学点
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现象——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有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和本质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把握本质,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复习、巩固本节课中的哲学观点。
通过做题,理解、消化、吸收本节课程内容。
1分钟
3分钟
1分钟
40分钟
25分钟
15分钟
5分钟
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加深理解,总结答案。
根据自己的理解及教师讲解,进一步对本节课进行理解,并提出疑难问题,请老师作答。
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仔细阅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找到知识点,通过教师讲解充分理解知识内容,并将不理解的找出与师生共同讨论,最终消化吸收知识点。
学以致用,通过对教材、学习指导书的学习,能够充分理解枯燥的哲学理论,将哲学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用理论指导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
阅读P98两个天使的故事,谈谈你对现象和本质的理解。
二、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1.莫被假象迷惑双眼
提问2:怎样区分真像假象?
2.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复杂性
辨析:假象不是本质的表现,假象脱离本质。
假象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反面的、歪曲的表现。(蒋干盗书)
3.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
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创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导入新课]
我们对唯物辩证法的一些观点有了一定的理解,那么学习最终是为了什么呢,怎样才能让学到的理论指导我们的人生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人生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希望大家能够融汇贯通,学以致用。
辩证思维方法包括:
归纳——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演绎——由一般性原则到个别性结论的方法。
分析——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对他们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综合——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结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的思维方法。
二、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创新并不是神秘的事情
3.追寻人生成功必须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提问4:什么是“知”,什么是“行”,中职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应当怎样做?
参考答案:P91-92
知——主要是指学习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包括自热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等知识。
行——主要是指人们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在科学理论知识指导下的各类实践活动。
中职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必须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课堂小结>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习题册)
准备上课
同学考虑先不回答
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同学们自由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看书、思考问题,回答教师提问,记好笔记
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科学思维、开拓创新。
1.辩证思维方法。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难点
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法引导
1.讲授法(重点讲解,加深理解)
1.什么是矛盾?怎么理解矛盾的定义。
P70哲学上把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什么是内因,什么是外因?
事物的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外因),另一方面是内部原因(内因)。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内部矛盾。
2.讨论法(积极参与,调动情绪)
教学内容
更新、补
充、删节
参考资料
《哲学与人生学习指导》主编:张伟邹本杰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体会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组织教学】点名稳定情绪
稳定学生秩序,点名,考勤。
【复习旧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了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看问题,那么对以上观念你掌握了吗?
阅读p103谈谈小龙是怎样上当受骗的?
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一、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人生发展不能缺少科学思维方法
提问1: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思维方法?
参考答案:p109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思维方法——是人们把握客观的一种认识系统,是客观事物和规律经过主观制作和建构形成的思维规则、程序、步骤和手段。
参考答案:P84-85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完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