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血培养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寻找和鉴定血液中存在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而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是确保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血培养标本采集的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采集血培养标本前要先转登记处预约,并告知患者采样时间,以便医生和技术人员提前准备。

同时要给患者充分的解释和沟通,让患者了解采集的目的和过程。

在采集血液样本时,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器具,包括干净的采血针、皮肤消毒剂、采血管和采血标本容器等。

确保这些器具是干净和无菌的,以避免感染。

其次,在采集前要先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包括洗手、清洗采集部位,必要时也可以进行皮肤消毒。

还要确保患者的身体部位干燥,以免影响采集血液样本。

在采集时要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一般常用的部位有静脉内侧、掌侧动脉、尺侧动脉等。

在选择部位时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采样目的进行判断。

对于血液培养来说,最好选择静脉内侧作为采样部位,因为这个部位较为清洁且细菌污染较少。

接下来,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采集。

首先要做好采血采样容器的准备,包括标有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等信息的标本管。

然后要进行皮肤消毒,通常采用70%的酒精或碘酒涂抹消毒。

消毒后要等待片刻,让消毒液充分发挥杀菌作用。

在进行采集时要选择适当的采血针和采血管。

对于血液培养来说,一般采用带有缓冲液的采血管,以保护细菌的存活。

在采血时要确保采血量充足,一般要求采集8-10ml的血液。

采集完成后,要将标本管密封好,避免血液外泄或被外界的细菌污染。

同时要将标本送至相关实验室,以便尽快进行培养和鉴定。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采集血培养标本时要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任何污染。

这包括操作者要穿戴手套和口罩,同时保持工作区域的干净和整洁。

采集完毕后要将工作区域进行消毒清洁,以避免细菌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总之,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

只有保证了采集的正确性和标本的质量,才能得到准确和可靠的检测结果,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血培养采集最低要求

血培养采集最低要求

血培养采集最低要求
血液培养采集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操作,为确保准确性和安全性,有一些最低要求需要遵守:
1.洁净度:采集前需要充分洗手,并采用无菌消毒布对采集部位进行彻底清洁,以减少细菌的污
染。

2.采血部位:一般采用静脉采血,通常在患者的前臂内侧或手背部位进行采集。

采血前需用消毒
棉球进行皮肤消毒。

3.采血量:根据检验要求,一般需要采集一定量的血液样本,确保足够的血样进行培养。

4.采血容器:采血时需要使用无菌的采血针和抗凝管,确保采集的血液样本不受外界污染。

5.标本传递:采集后将血液样本放入适当的培养瓶中,并尽快送到临床检验室进行培养分析。

以上是血培养采集的基本要求,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因为血液培养采集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专业知识和技能,建议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血培养是临床微生物学中的一项重要检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正确的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 采集前准备。

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认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其次,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以便更好地判断采集标本的部位和时间。

最后,要准备好采集标本所需的器具和消毒用品,确保采集过程的无菌和安全。

2. 采集标本。

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和时间。

一般来说,最常用的采集部位是患者的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

在采集前,要先用75%的酒精棉球对采集部位进行消毒,并等待酒精完全干燥。

然后,使用无菌采血针或采血管进行采集,确保采集的血液量足够,并避免空气污染。

3. 标本处理。

采集到血液标本后,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首先,要将采集的血液标本转移到无菌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抗凝剂,确保血液不会凝固。

然后,要轻轻颠倒试管,使抗凝剂和血液充分混合。

最后,要将标本送到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培养。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确保采集过程的无菌和安全,避免交叉污染。

其次,要遵守正确的采集顺序和方法,确保采集到的标本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最后,要及时将标本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避免标本的质量受到影响。

总结。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对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采集流程和注意事项可以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为医生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因此,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时,我们需要严格遵守规定的流程和方法,确保采集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血培养是临床检测常用的一项技术,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病患。

血培养需要经过精准的标本采集步骤,才能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本文旨在介绍血培养标本采集的相关注意事项,以期帮助临床检测人员更好地完成采集工作。

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1、用采血器采集血液。

在采血前,需要准备适当的采血器,尽量使用新的采血器,以防止污染,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2、正确选择采血处。

在采血前,要在检查血病患者条件后,根据血病症状选择最佳采血处,以确保采集到最优质的标本。

3、采血量控制。

在采血时,需要控制采血量,以保证采集到足够的标本用于检测,同时又不会对血病患者造成太大伤害。

4、尽早开始培养。

采血后,应尽快将采集的标本放入培养基中,建立完全的培养条件,以达到最佳效果。

5、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有效保存。

采血后,采集标本应尽快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完毕后尽快保存到恒温环境中,以防止标本失效。

以上是血培养标本采集的相关注意事项,临床检测人员在采血时,应该牢记这些注意事项,以确保血培养的质量和准确性。

只有采集到准确的标本,才能更准确地为血病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从注意事项中可以看出,采血是血培养检测的关键,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采血者必须根据血病患者病情,准备合适的采血器,选择合适的采血处,控制采血量,尽早开始培养,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有效保存,以保证血培养检测的质量。

另外,血培养检测还需要精准的护理技术,在采血前,应及时考虑血病患者的病情,根据病情选择最佳采血处,为病患带来最小的损伤,同时又保证采集标本的质量。

最后,在采血后,要及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保存、处理和培养,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多,但采血是其中的关键,只有仔细遵守和执行这些注意事项,才能确保血培养检测的准确性,从而及早发现血病,为血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简述留取血培养标本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简述留取血培养标本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 方法1.1 选取适当的采血管:在留取血培养标本时,首先要选择适当的采血管,通常使用含有抗凝剂的血管,如EDTA管或肝素管。

1.2 消毒皮肤:接下来要对患者的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外部细菌的污染。

常用的消毒剂有酒精、碘酒或氯己定等。

1.3 抽取血样:消毒后,使用一次性采血器具,将血样采集到抗凝管内,通常要留取足够的血样做血培养检验。

1.4 标注标本信息:在留取血培养标本后,务必要在标本管上标注患者的相关信息,如尊称、性莂、芳龄、病区、科室等。

2. 注意事项2.1 避免空气污染:在留取血培养标本时,要尽量避免空气污染,避免将外部空气中的细菌带入血样中,尤其在离心和接种血培养时更要注意。

2.2 注意采血技巧:采血人员要有一定的采血技巧,避免在采血过程中对患者造成过多疼痛,也要避免对血样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2.3 避免过度摇晃:在留取血培养标本后,要避免过度摇晃标本管,以免破坏细菌的生长和培养。

轻轻摇匀即可。

2.4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在进行血培养前,要根据临床情况和病原体的猜测,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青霉素富养基或厌氧培养基等。

3. 丰富的续写和扩展内容3.1 血培养标本处理血培养标本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在采集完血样后,需要将标本尽快送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处理。

在送检前,要确保标本的密封性,避免血样泄漏或被外部污染。

要根据医学实验室的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标本的处理和运送,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2 血培养标本的保存对于血培养标本的保存,要避免高温、阳光直射、冷冻等不利因素。

通常建议在室温下保存,但也要避免放置在过于潮湿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

保持标本的原有状态,确保在送检前细菌的数量和种类不发生改变。

3.3 血培养标本的接种在进行血培养时,需要根据医学实验室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标本的接种。

通常情况下,要使用专门的接种环境和设备,如无菌培养皿、接种环、无菌移液器等。

接种时要正确添加培养基,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添加,同时要确保标本的均匀分布。

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注意事项

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注意事项

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注意事项嘿,咱来说说采集血培养标本这事儿哈。

这可重要得很呢!就好比是在寻找身体里的小秘密,可不能马虎。

采血的时候,那得找个干净的地方。

你想想,要是在一个脏兮兮的角落采血,那能行吗?那不是把细菌都给招来了嘛!就像做饭得有个干净的厨房一样,采血也得有个卫生的环境。

消毒可不能马虎。

得把皮肤擦得干干净净的,就像给小宝贝洗澡一样仔细。

要是消毒不彻底,那细菌就会趁机捣乱。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结果不准确,那可就麻烦啦。

采血的部位也有讲究呢。

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扎针。

就好像你挑水果得挑个好的地方下手一样,采血也得选个合适的部位。

一般来说,医生护士都知道该在哪儿采,咱就放心交给他们吧。

采血的量也得够。

可不能少得可怜,那怎么能行呢?就像做饭盐放少了没味道一样,血采少了也没法准确检测。

但也不能太多呀,太多了咱身体也吃不消。

采血的时间也很关键。

要是错过了最佳时间,那结果可能就不准确啦。

这就像赶火车,得在规定的时间上车,不然就误事了。

在采血的过程中,咱得放松心情。

别紧张得要命,一紧张血管都收缩了,那采血就更难啦。

就像考试的时候,一紧张就容易出错。

放松点,相信医生护士,他们可是专业的。

采完血后,也得注意护理。

不能随便乱碰伤口,不然感染了可就不好啦。

就像伤口刚包扎好,不能去乱抓一样。

咱可不能小看这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这可是关系到咱的健康呢。

要是采集得不好,结果不准确,那可能会耽误治疗。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健康可是大事。

所以啊,采集血培养标本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

从消毒到采血的部位、量和时间,都得注意。

还要放松心情,采完血后好好护理。

这样才能保证结果准确,让医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给我们提供正确的治疗。

认真对待血培养标本采集,确保各个环节准确无误,为健康保驾护航。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血液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一、血液培养采集顺序血液培养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

在进行血液培养时,采集样本的顺序非常重要,以确保准确可靠的结果。

1.准备工作:清洁双手,穿戴好无菌手套,并准备好采血所需的器械和培养瓶。

2.先采集静脉血液:首先应采集静脉血液,因为在细菌或真菌感染时,这些病原体往往会进入血液循环。

3.采集不同部位的血液:在采集静脉血液后,可以根据需要采集其他不同部位的血液,如动脉血液或毛细血管血液。

4.分批次采集:如果需要采集多个培养瓶,应将血液分批次采集,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

5.标记标本:在采集完血液后,应及时标记标本,注明患者的姓名、病历号等信息,以免混淆。

二、血液培养注意事项在进行血液培养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无菌操作:血液培养是一项无菌操作,采集前要做好手部消毒,并穿戴好无菌手套,避免细菌的污染。

2.适当的培养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瓶,如常规培养瓶、革兰氏阳性菌培养瓶或革兰氏阴性菌培养瓶等。

不同类型的培养瓶可以检测不同类型的细菌。

3.采集血量:采集血液时要确保足够的血量,以保证培养的有效性。

一般来说,成人采集的血量应在10-20ml之间,儿童和新生儿的血量相应减少。

4.避免污染:在采集血液时,要避免污染,如避免血液与皮肤或其他物体接触,避免血液喷溅等。

5.及时送检:采集完血液后,应尽快将标本送至检验科,以避免血液中细菌或真菌的繁殖。

6.记录采样时间:记录采样时间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助于确定感染的来源和感染的进展情况。

通过正确的血液培养采集顺序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血液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第一篇: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血流感染的发生发展可以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其正确诊断不仅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误用和滥用,同时可以大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医疗花费。

本文向读者详细介绍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间、套数、血量要求、样本运输、皮肤消毒注意事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规范、快速鉴定血培养中的念珠菌、MRSA、葡萄球菌等新方法。

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严格执行血流感染的诊断规范,快速报告实验结果,强调及时与临床,提高血流感染诊断水平的重要意义。

1、采血时间研究表明,大量入血的时间为患者寒颤发热前1小时,在此期间,应同时(或间隔30-60 min)采集2-3套血培养,只有在怀疑患者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其它血管内感染(如导管相关性感染)时,才有必要间隔较长时间多次采集血培养。

2、血培养数量在每次败血症期间,推荐采集2-3套血培养。

对于成人,不应仅做1套血培养,不仅因为采血量不足,而且1套血培养的结果较难解释。

由于在开始抗菌治疗后,患者中的致病菌不会立即清除,2-5天内无须重复进行血培养。

但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多次进行血培养以评估和指导治疗;由金葡球菌引起的败血症(非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在48-96 小时重复培养以判断其是否为复杂性金葡菌败血症。

3、血培养采血量采血量对于败血症的检测非常重要。

对于成人,采血量在2-30 ml 时致病菌的检测与血量成正比,虽然采血量增长至40 ml(甚至更高)时血培养阳性率仍在提高,但已经不再与采血量成正比。

对于婴幼儿,采血量不应超过患儿总血量的1%。

4、血标本在需氧瓶和厌氧瓶间的分配在常规血培养中,推荐成对使用需氧瓶和厌氧瓶。

如果采血量低于推荐血量,应将血标本先注入需氧瓶,再将剩余血液注入厌氧瓶,因为大部分败血症是由需氧或兼性细菌及酵母菌引起的。

如果仅做需氧培养,每套培养应使用2个需氧瓶并保证有足够的血量。

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血标本采集是医学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确诊、治疗和评估疾病的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在进行血标本采集时,操作者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以确保采样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1. 采集前的准备在进行血标本采集前,操作者应当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1 检查所需的采集工具是否准备齐全,包括采血针、采血管、一次性手套等。

1.2 确保采样区域的清洁,避免污染。

1.3 向患者或被试者进行必要的告知和解释,获得其合作和理解。

2. 采集过程的注意事项2.1 选择适当的采样部位根据采集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采样部位,常见的有静脉采血、毛细血管采血等。

不同的采样部位要求不同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2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在进行血标本采集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包括采用一次性器材,佩戴清洁的一次性手套,消毒采样部位,避免交叉感染等。

2.3 控制采血速度和压力在采集血标本时,应控制好采血速度和压力,以避免对被试者的不必要伤害和疼痛。

同时注意观察采集点是否有渗血现象,及时处理。

2.4 采集足够的血量为了确保后续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集足够的血量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和要求,合理确定采集的血量,并遵循相应的标准。

3. 采集后的处理3.1 适当顺序标注采集标本在采集血标本后,应当根据采集的顺序,逐一标注采集标本,确保每个标本与相应的患者或被试者对应,避免混淆和错误。

3.2 妥善保存和储存采集标本采集标本后,应尽快妥善保存和储存,遵循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如需运输,应选择适当的运输温度、条件和容器。

3.3 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血标本采集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可能的并发症,如出血、血肿等。

操作者应学会识别并处理这些并发症,以确保被试者的安全。

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就是如此。

通过正确操作和遵循相关的规范和要求,我们可以确保血标本采集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1.容器:根据不同血培养的目的,选用不同的培养液,另备酒精灯及火柴。

2.采血环境:要求室内清洁、无尘土飞扬,防污染。

3.采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并嘱患者头偏向一侧。

4.严格消毒穿刺部位。

用2.5%碘酒消毒一遍待干后,再用75%酒精消毒二遍或用0.5%络合碘消毒二遍。

5.标本宜在患者寒颤、高热时(体温超过38.5℃以上)或使用抗生素前采集,以提高细菌培养的阳性率。

6.血培养取血量为5ml,感染心内膜炎患者,为提高培养阳性率采血量5—10ml。

7.血液注入培养液瓶前后用火焰消毒瓶口和及瓶塞。

8.如患者已用抗生素应在化验单上注明。

9.立即送检。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血培养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体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因此在采集血培养标本时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采集的标本质量可靠、准确。

以下是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时间非常重要,最好在患者发热的前两个小时内进行采集。

这是因为在感染初期,细菌数量较少,如果采集时间过晚,可能导致标本中细菌数量过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 采集方法:血培养标本可以采用静脉采血或动脉采血的方法。

在采集前,需要确保采集部位干净,消毒彻底。

静脉采血时,应选择较大的静脉,采血时不要穿刺过深,以免穿透血管,导致血液外溢。

动脉采血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采血时要注意不要扭曲血管。

3. 采集量:采集血培养标本的量通常为10-20ml。

如果采集量过少,可能导致细菌数量不足,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如果采集量过多,则可能会稀释标本,导致检查结果的误差。

4. 采集顺序:如果需要采集多个部位的血培养标本,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采集,以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一般情况下,建议先采集静脉血,然后采集动脉血。

5. 采集时机:在给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前,应先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以便及时发现细菌感染。

如果已经使用抗生素治疗,应在治疗前1小时采集标本。

总之,血培养标本采集需要注意细节,确保采集的标本质量可靠,以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一、采集指征1、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

2、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48h,感染性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集方法1、皮肤消毒程序: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规需30s以上)穿刺采血。

2、采血部位:通常以肘静脉,疑为细菌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3、培养瓶接种:成人用无菌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于厌氧培养瓶,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推荐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三、标本运送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h内。

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宜置于室温环境。

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前,不应暂存于冰箱内。

四、注意事项1、采血时机: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在停用抗菌药物24小时后采集,最好在寒战和发热初期采血。

2、采血次数及间隔:对需马上做抗菌治疗的急性发热性疾病或需紧急手术的患者,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套标本。

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对发热原因不明者2次抽血间隔60min,必要时于24-48小时后再抽血2次。

3、不能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以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为题,以下是一篇在人类视角下写作的文章:血培养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用于检测人体内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

正确的采集顺序和注意事项对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培养的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1. 术前准备在进行血培养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首先,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运转,培养基是否齐全。

其次,准备好采集所需的器材,如采血针、试管、酒精棉球等。

最后,确保采血区域的清洁,避免感染。

2. 采集顺序血培养的采集顺序有两种常见的方式:先采集静脉血,再采集皮下组织血,或者同时采集两者。

先采集静脉血的方式是比较常见的。

在采集之前,护士会先询问病人是否有过敏史或其他特殊情况。

然后,护士会用酒精棉球清洁病人的皮肤,并用橡皮带绷紧病人的上臂,以增加静脉的充盈度。

接下来,护士会在病人的静脉上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插入采血针,顺着静脉采集2-3ml的血液样本。

采集完毕后,护士会轻轻拔出针头,并用棉花球按住采血点,以避免出血。

如果需要采集皮下组织血,护士会在采集静脉血之后进行。

采集皮下组织血的方式与采集静脉血类似,不同之处在于,采集点位是在病人的指尖或耳垂等部位,而非静脉。

3. 注意事项在进行血培养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首先,采集血液样本之前,必须确保采血器材的无菌。

其次,护士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污染血液样本。

此外,采血时要掌握适当的力度和角度,以避免伤害病人。

最后,采集完血液样本后,要及时标注标本信息,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的关键。

通过正确的采集顺序和遵守注意事项,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外界污染对血液样本的影响,提高血培养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支持。

因此,在进行血培养时,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采集过程的安全和准确性。

留验血培养标本的注意事项

留验血培养标本的注意事项

留验血培养标本的注意事项1. 介绍在临床工作中,留验血培养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

血培养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病原体,并且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然而,留验血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因此,我们在留验血培养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许多事项。

2. 留验血培养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在留验血培养标本采集之前,有以下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2.1 确认患者信息在进行血培养之前,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住院号、年龄、性别等。

确保采集到的标本与患者的身份一致。

2.2 准备采集器具和培养物准备采集器具,包括采血针、采血管和血培养瓶。

确保采血针和采血管的消毒和无菌,血培养瓶的培养基也要在有效期内。

2.3 值班人员培训为了确保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正确性和标本的质量,值班人员要接受相关培训,包括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消毒原则和采集后的标本处理等。

3. 血培养标本采集的具体步骤3.1 消毒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之前,一定要进行彻底的消毒。

消毒步骤包括: - 患者的手部和采集部位要进行充分洗手和消毒。

- 采血员要佩戴洁净的手套,并进行手部消毒。

3.2 采血采血的步骤如下: 1. 选择合适的血管:通常选择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进行采血。

2. 选择合适的器具:根据需要采集的血量和血培养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和采血管。

3. 采集血液:按照操作规范采集血液,避免空气进入采血管中,确保血液质量。

3.3 标本处理采集到血液标本后,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标本处理: 1. 充满血培养瓶:将采血管中的血液完全转移到血培养瓶中,避免血液稀释。

2. 标记标本:在血培养瓶上标注好患者的相关信息,确保标本与患者信息一致。

3. 摇匀混合:轻轻旋转血培养瓶使血液和培养基充分混合。

4. 标本运输和保存4.1 运输采集到的血培养标本需要立即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

运输血培养标本的注意事项有:- 尽量缩短运输时间,避免标本在运输过程中被污染或变质。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一定要坚持消毒包内仪器和仪器之间的清洁步骤。

对采集部位和采集器具进行妥善消毒。

2、避免采集现场空气受到外部污染,如有风扇、空调要关闭,室内保持安静;室外采集禁止有人在近旁吸烟等。

3、应注意防止采集物质受到污染,特别是针头、采血针、采血杯等器具,每个人采血之前应单独消毒,不能重复使用,采血时应注意防止污染其他环境物体。

4、手术前进行完好的消毒工作,特别是缝线部位的消毒。

5、采集前一定要检查病人是否具备完备的记录信息,以便采集后的信息比对,避免采集物质的异常出现。

6、准备采集材料时应注意所有器具、器械的完整性和使用期限;采集材料时要严格按照注射顺序,避免重复使用或误混淆;关键操作需要在操作时间内完成,采集完成后应及时登记、标识和标本存放。

7、存放血培养标本时,应注意加强样品的安全保护,不宜无特殊情况下擅自移动、长时间放置不检查,应及时向实验室汇报检测情况,以便对采集标本重新进行抽查。

血培养注意事项

血培养注意事项

血培养注意事项一、抽血时间:①病人寒颤或高热前一小时或后一小时。

②用抗生素前。

二、抽血1、抽血前准备:①查血培养瓶的外观:是否破损,是否过期,瓶底是否明显变黄。

如有这些情况,不能使用。

②病人的名字、科别、床位号、抽血时间在瓶子标签上指定的位子处用笔注明,请不要盖住瓶签上的条码。

③去掉瓶子的顶盖,用消毒棉球将对内塞消毒,接种前风干一分钟。

2、抽血中:①严格的对病人抽血部位进行消毒(十分重要)◆用 70% 的酒精擦拭静脉穿刺点至少30 秒钟。

◆用碘溶液(1-2%的碘酊30秒)从穿刺部位由里向外涂圆圈擦拭,圆圈直径为1-2 英寸。

对于碘液敏感的病人,用酒精脱碘 60 秒。

◆穿刺前让采集部位风干;不能再触摸穿刺处静脉。

②抽血:血与瓶中培养液应在适当的比例,血量不宜少于或多于建议的量。

◆用空针(推荐):先打入厌氧瓶,再打入需养瓶。

◆用蝶形针等真空采血针(不建议使用,因不好把握血量):先抽需养瓶,再抽厌氧瓶。

保证每瓶成人8-10ml、儿童1-4ml静脉血,如血量不足,请先保证需养瓶的血量,抽血量不宜过多。

③再用消毒后的棉球和胶布封住培养瓶上打入血液处的针孔。

三、送检①抽好的血培养标本,请立即送到检验科微生物室。

②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送检,请将标本保存在常温(不能放入冰箱和孵育箱中保存)。

送到检验科时请注明是延迟瓶(离抽血时间已超过两个小时)。

四、注意事项①从检验科取来的血培养试剂瓶储存在常温,无需储存在冰箱中,如储存在冰箱中的话,在抽血前,一定要将试剂瓶恢复到常温方可使用,切记。

②请抽双瓶:成人:一瓶成人需养培养瓶(蓝色瓶SA),一瓶成人厌氧培养瓶(紫色瓶SN)或者一瓶中和抗生素成人需养培养瓶(绿色瓶FA),一瓶中和抗生素成人厌养培养瓶(橙色FN)儿童:二瓶中和抗生素儿童培养瓶(黄色瓶PF)③请在标记病人信息时,不要将条形码遮挡、划花、损坏。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血培养是临床诊断败血症的重要方法,阳性结果对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但据文献报道目前国内的血培养阳性率仅为17.8%~18.4%。

为了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客观的反映出败血症患者血
内存在病原菌的实际状况,需要临床医生精确选用血培养,检验师精心分离鉴定,更需要护理人员正确、无菌的操作技术!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一、采血时机
1、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药前采集;
3、寒战和发热初起时采血可提高阳性率;
4、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采血,不要强调体温超过39 才抽血。

二、采集方法
1、手卫生:洗手或手消毒,最容易忽略,却也是很重要的一条;
2、准备血培养瓶:根据检验申请单,选择合适的血培养瓶,检查血培养瓶有无破损、保质期,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塞,作用
60s,待干。

在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之前,用无菌纱布或棉签清除橡皮塞残留的酒精;
3、皮肤消毒: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使用消毒剂[碘酊或聚维酮碘(碘伏)]对皮肤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处理,消毒范围为8 乘以
10cm,待干,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引起的污染。

4、持采血针按常规方法刺入静脉,另一头刺入相应血培养瓶内,利用瓶内真空抽取血标本,如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使用采血针采血时应先采集需氧瓶后采集厌氧瓶,使用注射器采集标本时则反之)。

血培养的注意事项

血培养的注意事项

取血培养时的注意事项
武裕婕
1. 应在抗生素使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
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2. 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微生物引起的污染是血培养的关键:
A.注意手卫生和手消毒
B. 穿刺部位皮肤消毒:消毒直径8cm ,消毒2 次,最好作用一分钟。

C. 培养瓶的消毒:用安尔碘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 2 遍待干
D. 血抽完后要将原有瓶盖用贴膜贴好,尽量保持无菌状态
3. 同时做需氧和厌氧培养时,现将标本接种到厌氧瓶,再注入需氧瓶。

4. 注入血标本后轻轻颠倒混匀 5 次以上。

5. 对于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
0.5-1h 采血,或寒战发热1h 后采血,因为发热时血液中可能没有细菌。

6. 采血量:8-10ml 。

因为溶质较多,所以在采血前,应在培养瓶上做
好标记。

7. 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其放在室温,一般不超
过2h,切忌冰箱存放。

因为某些厌氧菌会在冰箱温度中死亡。

8. 如果血液标本错误,不能直接按照垃圾废物处理,要送回检验科细
菌检查室进行统一处理。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社区获得性肺炎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既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推断最有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尽早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1.
2.


消毒。



3.

②等待60秒
③用无菌纱布清除瓶塞表面的剩余酒精,再注入血液。

4.采血量:
①成人采血量为8-10mL,儿童为1-5mL,血液和肉汤之比为
1:5-1:10,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②对从菌血症患者血培养中获得微生物,每个培养瓶抽取的血量是
精心整理
唯一重要的变量。

当培养的血量从2mL增加到20mL时,血培养的阳性率增加30-50%。

成人血培养标本量少于10mL不易培养出细菌,每瓶最低限量为10mL,20-30mL最合适,血液和肉汤的比一般推荐1:5-1:10。

5.采血时间:
①血培养尽量在使用药物之前进行。

②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小
6.

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