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道系统

百科名片

胆道系统主要包括胆囊、肝总管和胆总管。胆囊呈梨形,位于肝下面右侧纵沟的前部,借胆囊管连接于胆总管,胆囊露出肝前缘的部分叫胆囊底,其体表投影是在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肝左右叶的左右肝管出肝门后汇合成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6~8cm,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于十二指肠球部和胰头的后方,末端与胰管汇合并扩大成乏特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在开口处有奥狄氏括约肌环绕。

目录

肝外胆道系统主要包括:

1胆道系统运动功能及障碍:1胆道系统动力学

12胆道系统运动功能调节

12.1胆管运动功能调节

12.2胆囊运动功能调节

12.3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与调节

13胆道系统运动与进餐、消化周期关系

14胆道系统运动障碍性疾病4.1胆总管

14.2胆囊

14.3Oddi括约肌运动障碍

15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的检查5.1口服胆囊造影剂

15.2腹部B超检查

15.3

15.4

15.5

15.6

展开

编辑本段肝外胆道系统主要包括: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平时经肝总管流入胆囊内储存和浓缩,当进食时,奥狄氏括约肌开放,胆囊收缩,促使胆汁经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肝管、肝总管或胆总管的任何一处受到压迫,均可引起胆汁排泄障碍,出现梗阻性黄疸。

编辑本段胆道系统运动功能及障碍:

1胆道系统动力学

胆道系统动力学较为复杂,包括胆囊、胆管和Oddi括约肌3个部分组成. 其运动的发生根据刺激原部位分为4相:头相、胃相、肠相及回肠结肠相,且受神经、激素以及部分交互作用的旁分泌因子所控制. 肝内静水压(肝内胆汁分泌压)为(2.64~2.94)kPa,肝外胆管内压为(0.98~1.37)kPa,而Oddi括约肌压力为(1.07~1.47)kPa. 当胆囊排空后其内压下降至0.98kPa以下,最低至0.49kPa左右,使胆液流入胆囊,在胆囊收缩前,胆囊颈管括约肌和Oddi括约肌先暂时性收缩,使胆囊压上升至(1.77~2.16)kPa,以便在胆囊颈管括约肌和Oddi括约肌松弛时使胆液能较快地排入胆总管和十二指肠. 肝胆汁的正常分泌压是胆汁流动的驱动力,而胆道系统动力学的调节,依靠胆管、胆囊和Oddi括约肌三个部分的正常运动功能

2胆道系统运动功能调节

2.1胆管运动功能调节

肝内胆管均无平滑肌细胞,肝外胆管平滑肌细胞发现率:肝总管24%,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53%,胰腺段87%,胆总管上段仅有少量环行或纵行的平滑肌束,而在壶腹部形成胆总管括约肌,胆管壁内神经细胞较多,但未形成境界清楚的壁内神经丛,胆总管有主动的伸长和缩短运动,这种运动在胆汁的转送中起着重要作用. 自主神经使胆道张力维持正常状态,胆液流动依靠胆道内压力梯度差. 若胆总管压力超过2.94kPa,胆总管直径可间接反映胆总管压力,正常胆总管直径为(6~8)mm,大于9mm 认为胆总管扩张.

2.2胆囊运动功能调节

胆囊分为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和胆囊管,胆囊管长约(3~4)cm,直径(2~3)mm. 胆囊管近胆囊颈有螺旋状粘膜皱襞称海斯特瓣,由平滑肌构成. 可防止胆囊管的过度膨胀和塌陷,胆囊有纵行肌、斜行肌和少许松散排列的环形肌组成的平滑肌层,胆囊壁平滑肌收缩可排空胆汁,胆囊充盈主要与肝细胞分泌胆汁量和Oddi括约肌收缩有关,胆囊管内螺旋状粘膜皱襞有胆囊泵作用,有助于胆囊充盈. 胆囊运动功能调节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两部分. 神经调节包括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及肽能神经. 胆囊平滑肌有肾上腺素α和β受体,分别介导兴奋及抑制效应,胆囊平滑肌α受体较少而β受体占优势,刺激交感神经的静效应是胆囊舒张有利胆囊充盈. 胆囊壁平滑肌有乙酰胆碱受体,介导收缩,迷走神经和肠神经系统兴奋引起胆囊收缩. 肽能神经能分泌血管活性肠肽等肽类胃肠道激素及介质,认为兴奋使胆囊舒张. 体液调节较为复杂,与神经调节协调正常,具有兴奋作用的激素主要有胆囊收缩素、P物质、促胃液素、胃动素、蛙皮素、促胰液素. 抑制作用的介质包括胰高糖素、血管活性肠肽、胰多肽、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氧化氮. 胆囊运动功能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

2.3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与调节

Oddi括约肌由4部分构成:胆总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壶腹括约肌、中间纤维.

胆总管括约肌和中间纤维可见于所有人,而仅1/3和1/6的人有胰管和壶腹括约肌. Oddi括约肌可调节胆汁和胰液的排出,防止胆汁进入胰管. 正常人胆总管压力约0.66kPa,胰管压1.26kPa,Oddi括约肌压力基础压1.33kPa,波频率2.6/min,波幅13.73kPa,持续时间4.8s, 前向波平均59%,自发波28%,逆行波14%,胆囊壁肌收缩,驱动胆汁流向十二指肠,而Oddi括约肌收缩,阻止胆液流向十二指肠. Oddi 括约肌运动调节十分复杂,刺激迷走神经可松弛Oddi括约肌,并使胆囊排空增加. 交感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可使Oddi括约肌收缩,而β肾上腺素受体激活可使其舒张. 兴奋Oddi括约肌的体液有P物质、神经肽、促胃液素、神经加压素、促胰液素、胃动素. 抑制作用的有促胰液素(生理剂量),雌激素、胰多肽、胰高糖素、生长抑素.

3胆道系统运动与进餐、消化周期关系

进餐后Oddi括约肌基础压下降,收缩幅减少,持续时间短,但频率不变;此时十二指肠迁移运动复合波(MMC)消失,因进食后胆囊收缩素的分泌,使胆囊收缩,Oddi括约肌舒张,有利于胆汁流入十二指肠,胆囊收缩时间的长短和力量取决于进餐的种类,如大量脂肪饮食则胆囊加倍收缩并持续较长时间,一般以3mL/min流向十二指肠. 这种排空在餐后1h左右达到高峰. 胃肠道每100min~200min出现一次MMC,在MMC Ⅰ相胆囊处于松弛静止状态,胆囊内张力性压力较低,最大值0.3kPa,此时肝脏分泌胆汁以(0.5~1)mL/min不断流向胆囊,仅20%胆汁流向十二指肠,当MMC Ⅱ相时,胆囊逐渐开始收缩,与胆囊排空密切相关. 此期与胃动素水平升高有关,于MMC Ⅲ相,血浆胃动素水平达高峰. Oddi括约肌于MMC Ⅰ相几乎无蠕动性收缩,此时括约肌起阀门作用,使胆液易流入胆囊,较少进入十二指肠,于MMC Ⅱ相胆囊开始收缩,Oddi括约肌紧随松弛,胆汁以1mL/min流向十二指肠,于MMC Ⅲ相Oddi 括约肌以6~8次/min频率规则地正向蠕动,使胆汁以脉冲式排入十二指肠. 胃窦收缩可以增加胆汁的排出,不受促胃液素影响,由迷走神经旁路参与调节.

编辑本段4胆道系统运动障碍性疾病

4.1胆总管

胆总管压力(0.98~1.37)kPa,若压力超过2.15kPa,胆道造影剂向静脉反流,压力超过2.94kPa使胆管内胆汁反流致阻塞性黄疸,若为感染胆汁可发生菌血症. 正常胆管内径为(6~8)mm,内径大于9mm为胆总管扩张,当胆总管下段有梗阻致扩张但压力尚未超过2.94kPa时,在临床可不出现阻塞性黄疸的征象.

4.2胆囊

胆囊收缩能力过强,胆汁迅速排空,使胆总管在短时间内骤然扩张可致右上腹疼痛. 反之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致使胆汁郁积,有利于胆囊炎症发生及结石形成. 部分胆囊切除患者存在肝管、胆总管及肠显象时间延长(用单光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象法),说明胆道术后综合征与胆道和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有关. 胆囊颈管综合征是功能性胆流障碍的一种类型,胆囊管及颈部张力过高,临床上可呈现一过性胆区钝痛甚至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