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凸显神韵---走进《朝花夕拾》人物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节凸显神韵
——走进《朝花夕拾》人物篇
重庆市涪陵区第十六中学余红
【课前预习】
1.收集鲁迅的相关资料在摘抄本上。(包括名、时、地、作、评)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朝花夕拾》这部书,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精读精彩片段。
3、精读写人篇目,并勾画出人物描写的句子。
【知识链接】
背景介绍(复印下发给学生)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在谈到这批文章的写作时,鲁迅先生深情地谈到了“思乡的蛊惑”,“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等等,说,这些东西“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这些深情的表白,都表明鲁迅在那个特定的生存环境中,在人到中年、
身处异乡的时候,确实是打算写作以“回忆”为主要内容的文章,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来对抗那“纷扰”、“离奇”的现实景况的。
【学习目标】
1、结合鲁迅相关资料,感受其人其文魅力。
2、体悟并学习鲁迅以小见大,用细节凸显神韵的艺术手法。
3、学会从生活中捕捉并描绘经典细节。
【学习过程】
一、谈话解题,今拾鲁迅之花
(一)名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臧克家先生曾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个他是谁?
明确:鲁迅就是“死了”“还活着”的“有的人”,鲁迅也在日记中说:“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死掉了。”他病逝后的影响验证了这句话,他的灵柩上覆盖一面绣着“民族魂”的旗帜。鲁迅逝世已经81年,但是提起鲁迅可谓家喻户晓,我们拜读他的作品才熟悉他这个人,今天我们通过赏析《朝花夕拾》来感受其作品的魅力。
(二)初读感受,走近《朝花夕拾》
前几天,老师布置你们阅读《朝花夕拾》包括小引和后记。现在,检测阅读效果。出示题:
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2.文章主要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以客观的笔调含蓄地流露出对黑暗社会的(讽刺和批判),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3.《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过渡:《朝花夕拾》是鲁迅一面真实的镜子,里面美好温馨的回忆,客观含蓄的讽刺。有让他尊敬怀念,也有讽刺批判的人。可见《朝花夕拾》值得我们品味的有很多,今天我们就走进《朝花夕拾》的人物篇,感受鲁迅熟悉的人物的特点,学习鲁迅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
二、经典引路,认识细节描写
(一)看图猜人,初识人物细节
经典的人物描写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下面我们欣赏几幅画,看谁能最快猜出是作品中的哪个人物?并说说你的依据。(见PPT)
过渡:同学们真棒,阅读非常认真,观察也十分仔细,老师为你们点赞。记住了人物的一些经典细节。说明细节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下面我们就走进细节。(二)旧文引路,认识细节描写
1、认识什么是细节。
屏幕显示(齐读):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富有特征的细枝末叶。人物的细节可以是看似不起眼的一处外貌、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话等,就像电影中的特写。
从刚才的文字中你获取了关于细节的哪些信息?
2、赏析这些细节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以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先生为例分析,寿镜吾老先生虽着墨不多,但有一些精彩的细节,说说好在哪里?
屏显:(1)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严而不厉)
(2)读书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读书痴迷,自我陶醉)
问题设置:
问:您能模拟这个动作来感受读书痴迷,自我陶醉的样子吗?
学生朗诵春晓把动作加进去感受读书陶醉的情形。
老师把先生读书的语言加上模拟读书自我陶醉的情景。(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
问:读书的内容你懂吗?当时的鲁迅懂吗?
明确:内容如此枯燥难懂,但是给作者留下的印象之深刻,加上作者用细节(微笑、头的动作仰、摇、拗)传神地再现,让我们也身临其境,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可爱的老夫子形象就跃然纸上,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
展示(齐读):
细节描写能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细微复杂的内心精神世界。即细节能凸显人物神韵。板书:细节显神韵
过渡:神韵即是指人的神采、风度,包括内心精神世界。鲁迅先生就擅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一处外貌、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话等),以小见大,写出人物的神韵。下面我们就走进《朝花夕拾》中的另一篇《阿长与山海经》,体会鲁迅先生是如何用细节来凸显神韵。
三、精读人物,品析细节之妙
从课前预习找出关于阿长、衍太太的人物描写的句子中,找出最能凸显人物神韵的细节,并探究这些细节描写有何特点。
(一)小组合作共赏阿长细节神韵
1、你们小组觉得阿长的哪些细节给你们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找出典型的一两处即可)
2、从这些细节中你们读出人物怎样的特点?
3、你们组用什么方法再现这一经典细节?(朗读法、情景模拟法)
提示:发言人声音洪亮,表情自然大方,表述清楚完整。
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我们组从细节中读出了性格(精神)。
我们组的来读(表演)这个细节。
(初一的孩子回答问题的完整性较差,所以用句式的方式提醒孩子)
(二)师生对话探究阿长细节特点
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特点?
示例1:摆大字睡相,切切察察时竖起第二个手指头在空中上下摇动或指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分析:这些不雅的动作只有粗俗的举止不文明的人才能做出来,说明细节很典型,有代表性,使阿长的形象栩栩如生,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了。因为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阿长”,你能举个例子吗?说明阿长这个细节很真实。
(板书:典型真实)
示例2:“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问:可以换成“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吗?
分析:有《三哼经》吗?(没有,是《山海经》)。为什么说三哼经?(没有文化,凭记忆记住三什么经。)买一本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书容易吗?
“三哼经”三个字,字字千金,简练传神地把没有文化但朴实善良,对孩子有着真挚的爱保姆阿长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爱不仅让鲁迅全体震悚,而且也深深地叩击我们的心弦。我们的亲人有几个能做到像阿长这样呢,如果你要买书,你家不识字的婆婆爷爷会主动给你买吗,让会识字的亲人去买,有时不空还不会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