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共32页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变法
即墨市第四中学高二历史导学案拓展思考1、归纳成功改革的基本要素: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主观条件(坚定+策略)上层+人民的支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等2、归纳失败改革的基本要素:不能顺应历史趋势和规律顽固势力的阻挠缺乏上层支持或群众基础改革策略失误等当堂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
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
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材料二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习俗、旧观念,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的篇章。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1)依据材料一,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材料二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的观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臵北门者予十金。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集小乡邑聚为县,臵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39讲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人教版 ·高考一轮(yī lún)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页,共45页。
选考内容
第二页,共45页。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三页,共45页。
选修一
第39讲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 石变法
第四页,共45页。
目标(mùbiāo)定 位
考点(kǎo diǎn)梳 理
典例剖析(pōuxī) 巩固提升
第五页,共45页。
目标定位
第六页,共45页。
第七页,共45页。
考点梳理
第八页,共45页。
商鞅变法
1.历史背景 (1)政治格局:宗法制瓦解、战国七雄形成,社会结构 处于大变动之中。 (2)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3)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增强,主张废 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要求进行社会变革,以维护自己的 利益。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第三十九页,共45页。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 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 值。
第四十页,共45页。
[解析] 第(1)问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的消极影响。王安 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新法扰民的现象,新法实行过程中,趁 机搜刮,加重百姓的负担,引起民众不满。第(2)问考查的是 史料的相关内容。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当时 的人物记载的史学著作和文学作品属于第二手史料,需要仔 细的研究考证,去除夸张、虚构、歪曲的内容,还原真实的 历史后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依据。
[解析] 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 “东方……改革非易”“商鞅……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作 答;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西方……新制度之创 建……最有功”作答。第(2)问中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 的信息“革易旧俗”作答;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 “魏初风俗至陋”“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改革之心,可 谓勇矣”作答。第(3)问中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 “面临的最大问题……民族关系”作答;第二小问为开放性 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
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品课件4-1-37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变法 49张(人教版)
3.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4. 思想文化上: 文化繁荣, 百家争鸣, 其中____③____ 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 论武器。
二、措施 1.经济 (1)废井田、开阡陌,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 许自由买卖土地。 (2)____④ ____,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2.军事:奖励____⑤ ____,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等 爵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走向高考· 历 史
人教版 ·高考一轮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选考内容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一
第 37 讲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变法
学考导航
典例剖析
考点梳理
课后作业
学考导航
1.商鞅变法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 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内容 改宗主督护制为 三长制 ( 邻长、里
作用
设立三长制
长、党长 ) 直属州 郡,负责清理户口 和田亩,征发徭役 和兵役
加强了对 ____ ⑮ ____的 掌握,有利于中央集权 的巩固
措施
内容
作用
制 定 了 ____ ⑯ (1)北魏吏治得到改善 整顿吏治 ____,官吏的俸禄 (2)农民赋役负担减轻, 由 国 家 征 收 和 发 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 放 和发展
(3)建立县制,这实际上就废除了分封制,打破了原来的 封疆界限,剥夺了奴隶主贵族对地方的控制权,加强了中央 集权的政治制度。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改革背景 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2.社会危机 (1)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导致各族人民起义,导致____ ⑫ ____矛盾激化。
2014最新选修改革专题二 中国古代改革
选修改革专题二中国古代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1.(2013·邢台)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后人一直存有争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韩非子·和氏》材料二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
‘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
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
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
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
故曰:二子之於法术,皆未尽善也。
”——《韩非子·定法》材料三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
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亡……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1)据材料一、二,概述商鞅变法采取的变法措施。
(5分)韩非子对其措施有何评价?(4分)(2)据材料三,概括大夫和文学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并推测著者桓宽对商鞅的态度。
(6分)2.(2013·银川一中)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1907年宏文馆出版《中国历史讲义》材料二孝文自鄙胡俗,深慕华风,汉晋以下大改革家也。
论者议其忘强武之旧,习弱靡之风,国势之衰,萌芽于是。
商鞅、孝文帝、王安石变法
1.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2.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3.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①④ B.③④C.①③ D.③4.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5.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A.增加赋税收入B.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控制人民D.打击贵族势力6.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B.奖励耕织,重农抑商C.废除“世卿世禄制”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确立土地私有制7.“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8.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①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②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③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D.“为田开阡陌封疆”10.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 )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11.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④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12.“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比较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从政治角度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以实行俸禄制取代封邑制,以中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所有这些做法意味着要对旧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北魏凭借武力统一北方,主要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系政权,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欠缺和不够完善之处。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都护制,激化了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起义,沉重打击北魏统治,为了巩固统治,孝文帝进行改革。宋朝建立后,统治者吸取唐末藩镇割据导致国家灭亡的教训,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皇帝专制皇权。皇权空前强化,加强了统治,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削弱
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从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习俗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深入学习三大改革的知识点,强化理解和记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键字:商鞅变法 ; 北魏孝弟改革 ; 王安石变法 ; 背景 ;内容 ; 特点等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三次重大改革,是新课标、考纲必考内容,也是高三备考复习阶段选修一《重大改革回眸》的重点内容。各大改革的背景复杂,容易混淆,若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角度分析其历史背景,对于改革内容等理解和记忆,对学生会有很大帮助。
从经济学角度看,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都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生产力得到提高,大量私田被开垦出来。井田制日益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出现,他们要求改革变法,确保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力发展。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农耕经济,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中原地区由于长期遭受战乱,百姓流亡,以致“千里无人烟”。政府控制着大量的荒地,为了恢复发展经济,改革势在必行。北宋初年,政府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很多自耕农沦为佃农,地主采用各种手段隐瞒田产,少交赋税,真正纳税的土地仅占耕地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财税收入锐减,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地租、高利贷。在官府赋税重重盘剥下,农民生活十分困苦,战事连连,频繁的自然灾害,更加重人民的苦难,社会矛盾尖锐,国家贫弱,改革迫不得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7: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变法.doc
【主干梳理】商鞅变法一、背景:(一)大背景: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1)经济:铁器、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壮大。
(2)政治: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崩溃,各国纷纷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
(3)思想:私学的兴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二)秦国的落后与自强:(1)秦国落后于其他六国,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2)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二、目的:①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②根本目的: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三、措施及影响经济措施影响1、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正式废除了井田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是秦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奠定了中国抑制商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3、统一度量衡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是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
政治1、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的兵源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2、推行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3、制定秦律,轻罪重罚有利于变法的彻底执行,加强统治;但过于严苛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
思想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是一种摧残。
实质是文化专制四、特点:(1)商鞅变法核心内容为“重农”和“法治”。
(2)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3)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专题: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命题分析】 本题从孝文帝改革中语言改革入 手,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 信息的能力。第(1)题注意从材料中归纳出孝文帝 从历史和鲜卑族自身发展角度分析“一从正音” 的必要性。第(2)题从孝文帝改革的成效及对后世 的影响来分析“陆法言现象”出现的原因。
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的命运为转移。 (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
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典例透析预测探究
例1 (2010·高考浙江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 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 —《魏书·咸阳王禧传》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 (1)孝文帝认为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 说汉话;如果不说汉话,又将回到改革前的状态。 (2)陆法言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撰成一流的汉语言音 韵的专著。他是鲜卑族对汉族文化认同的代表,这 一现象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新法还同时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 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2)废除井田,奖励耕织。商鞅在全国范围 内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新法 废止“田里不鬻”的原则,准许民间买卖土地 ,承认土地私有权。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推广县制,强化中央集权。新法规定,废 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县制。而国君直接任免 官员,则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 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体现 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的政治改革。
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当时秦国处于割据混乱的状态,而商鞅作为秦国的宰相,意识到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强大。
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是“法治”,他主张以法律为准则来治理国家,通过建立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来统治人民。
具体来说,商鞅变法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革除封建制度:商鞅取消了秦国的封建制度,废除了封建贵族的特权,实行九等爵位的制度,以避免贵族的势力过大。
2.实行县制:商鞅将秦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县,县级行政机构得到了强化,地方政权更加集中。
3.管理经济: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限制商业贸易,以保证国家的经济稳定。
4.战争改革:商鞅提出“兵贵精而不贵多”的理念,实行兵农合一的制度,充实军队的实力。
5.教育改革:商鞅重视教育,设立师范学校,在全国推广教育,为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商鞅变法的成功在于他的改革思想先进且实际有效,使得秦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并为后来秦朝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发生在北魏末年的南北朝时期。
当时北魏国力衰弱,社会动荡,而孝文帝担任皇帝后,意识到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能挽救国家。
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依法治国”,他主张以法律为根本,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
具体来说,孝文帝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中央集权:孝文帝取消了地方世族的封号,废除了宗法制度,削弱了世族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2.改革官制:孝文帝将官职分为九品制度,并实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3.教育改革:孝文帝加强了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设立官办学校,培养人才。
4.经济改革:孝文帝推行均田制,限制富商贵族的土地和财产,实行“井田制”,以改善农民的地位。
5.文化发展:孝文帝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废除了秘书机构,创建了文学作品、绘画和音乐等艺术的机构。
中国古代史上的三大改革复习概览
中国古代史上的三大改革复习概览江苏省吴县中学张华中邮编215151中国古代史上的改革包括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三个知识点,而近三年的新课标高考中,考题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王安石变法,三年考了四道主观题,其次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各有两道主观题。
复习过程中宜侧重王安石变法,兼顾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
知识点梳理一、商鞅变法⒈背景⑴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①经济:生产力发展,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社会发展要求对旧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②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③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百家争鸣。
其中,法家思想顺应时代需求,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
⑵秦国变法的必要性与有利条件:①必要性:前7世纪后期,秦穆公称霸西戎,但仍落后中原;前4世纪,秦献公改革,无根本改观。
②有利条件:君主权力较集中;法家学说易受秦国君臣民众认同;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三家分晋,力量削弱;士人游说,追求建功立业;秦孝公发愤图强,重用商鞅。
⒉内容⑴概况: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指导思想:法家理论;宗旨:富国强兵。
⑵内容:①经济方面:以农求富:“为田开阡陌封疆”;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方面:奖励军功,加强中央集权: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③思想文化方面:“燔诗书而明法令”④社会生活方面:改革社会风俗。
⒊特点:商鞅变法核心内容可概括为“重农”和“法治”。
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⒋评价⑴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⑵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⑶历史作用: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从古至今的变法与改革成功的例子
中国从古至今的变法与改革成功的例子中国历史悠久,变法与改革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中国从古至今的一些成功的变法与改革例子:1. 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国在商鞅的领导下进行了著名的变法。
商鞅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强化中央集权,这一系列改革使得秦国国力大增,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 孝文帝改革: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均田制、户调制、三长制、租调制等,这些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也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
3. 王安石变法:北宋时期,王安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这些改革旨在解决北宋面临的财政危机和加强中央集权,但由于触及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最终以失败告终。
4. 张居正改革:明朝中期,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整顿吏治、加强边防、推行一条鞭法等,这些改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明朝面临的财政危机,也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5. 戊戌变法:清朝末期,光绪帝推行戊戌变法,试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但由于触及了保守势力的利益,最终遭到镇压。
以上是中国历史上一些成功的变法与改革例子。
这些改革措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国家的实力和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变法与改革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1. 符合国情:成功的变法与改革往往是在充分考虑本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的。
商鞅变法是在秦国相对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的,孝文帝改革是在北方战乱频繁的背景下推出的,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面临财政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张居正改革是在明朝中期社会矛盾激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戊戌变法是在清朝末期国家危机深重的背景下推出的。
这些改革措施都充分考虑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政治体制、文化背景等因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领导力:成功的变法与改革往往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力。
商鞅、孝文帝、王安石、张居正等人都具有坚定的决心和卓越的领导才能,能够有效地推动改革方案的实施。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讲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人民版共30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讲北 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课件人民版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专题: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⑤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 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 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更大的利益,因 而不可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地 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7.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比较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②内容全面,措施得力。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涉及政
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根本上改革 了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生活习俗, 有利于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③孝文帝的以身作则及改革的坚定信心。孝文帝在 面临重重社会阻力的情况下,毅然进行社会改革。 ④民族融合的社会环境。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历史影响 ①孝文帝通过推行均田制、整顿吏治大大推 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 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 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③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 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措施
内容
历史作用
促进了北魏的封 实行汉制与移风 建化,促进了北 易俗,禁穿胡服, 方民族的大融合, 革除旧俗改穿汉服,讲汉 为隋唐大一统和 语,改汉姓,与 经济文化的高度 汉人通婚 发展奠定了基础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5.正确认识孝文帝改革 (1)特点: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 措施全面、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2)成功原因 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 原因。孝文帝改革顺应了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 发展趋势,适应了鲜卑等族封建化的要求。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至前338年在秦国进行的一系列变法措施,被公认为是我国古代变法运动的开端。
商鞅变法的目标是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实力,使秦国在战国时期脱颖而出。
商鞅变法主要包括分封制改革、推行法治、徭役制度改革等内容。
商鞅变法的影响深远,不仅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后世的改革变法起到了示范作用。
2.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拓跋焘,是北魏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被称为“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主要包括推行佛教、改革官制、促进经济发展、整顿军队等内容。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北魏国力大增,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北魏国家的长期稳定起到了巨大作用。
3.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又称“新法”,是我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宋仁宗时期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包括推行青苗法、置行在、设募役等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政治经济发展。
尽管王安石变法遭到了当时士大夫和保守势力的反对,但其对宋朝政治经济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对我国后世的改革变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我国历史上,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等一系列变法措施,都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加强国家实力,提高民众福祉而进行的重要改革。
这些变革措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后世的改革变法产生了示范作用。
根据题目要求,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进行综合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商鞅变法是我国古代变法运动的开端。
商鞅变法的目标是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实力。
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分封制改革、推行法治、徭役制度改革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秦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使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强大起来。
商鞅变法的成功经验对后世的改革变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孝文帝推行佛教、改革官制、促进经济发展、整顿军队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北魏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力大增,对北魏国家的长期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专题: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历史影响 ①孝文帝通过推行均田制、整顿吏治大大推 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 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 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③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 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 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 础。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全面认识商鞅变法 (1)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 既提高了军事作战能力,又增强了国力。 (2)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 地主阶级统治,实现富国强兵。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 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 (4)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 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材料2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 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命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关于“育才” 方面的改革、评价。第(1)问需对材料信息归纳, 第(2)问应紧扣“教育的实用性”组织答案。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⑤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 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 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更大的利益,因 而不可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地 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7.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比较
类 比较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