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 人教版完美版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以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2. 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概述《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引导法: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四、教学步骤1. 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概述《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五、课后作业1. 预习《骆驼祥子》第一章。
2. 简要介绍自己了解的老舍及其作品。
第二章:小说情节梳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故事情节和结构特点。
2. 引导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关系。
四、教学步骤1. 详细讲解《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阅读《骆驼祥子》第二章。
2. 分析小说的人物关系。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的刻画。
2.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二、教学内容1. 分析《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引导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人物。
四、教学步骤1. 分析《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
五、课后作业1. 阅读《骆驼祥子》第三章。
2.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骆驼祥子》的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思考现实社会问题。
(完整word版)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人教版完美版
课题《骆驼祥子》导读课时累计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作品的作者和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检查阅读情况,交流课外阅读心得。
授课 3 、培养初读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师课内引导。
2、学生进行优秀描述的朗读和议论交流。
3、学生合作研究问题以及进行争论。
感情与态度目标:经过阅读小说,初读感觉人物形象,激起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同情,加深对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的认识;关注基层人民的命运和出路。
整体感知:《骆驼祥子》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中介绍的第一本:《骆驼祥子》——北京黄包车夫的辛酸故事。
这是老舍先生写的一本长篇小说。
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它标志著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巅峰,是五教材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欢的,拥有世界影响的出名长篇之—。
是老舍的长篇解析小说代表作。
对学生进行本小说的阅读指导,由于小说所写的时代距离现在社会较远,学生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认识,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理解祥子的悲惨命运特别重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同时,老舍是语言大师,必然要引导学生赏析老舍的语言,去领会那独到的语言魅力。
重点:解析小说人物形象,学生对片段精读的交流。
难点:概括推断出祥子悲剧的原因及意义。
初中学生都喜欢看小说,但对待长篇小说就比较没有耐心去读,而且初中生读完了书,他们囫囵吞枣,能再次跟别人讲出故事情节,能用简单的语言对人物进行解析就已经不错了。
其他的知识学生不会去深入的思虑概括。
别的八年级的学生的欣赏阅读能力和一些读书方法能够运用,但在交流上还有所欠缺,学情需要加强交流指导。
解析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及能力上,懂得概括故事情节,懂得解析人物,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议论;对作品中动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同时发挥初中爱表现的特色,让学生利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课外对优秀片段议论标明,在课上交流,让学生的能力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
在上完《骆驼祥子》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有效的。大家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出对祥子命运的关注,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小说中的京味儿语言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语言特色,可以通过更多实例讲解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京味儿语言的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反映的社会现象”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社会背景等方面,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解释象征手法时,难点在于让学生明白“骆驼”不仅是祥子的外号,也象征着祥子的坚韧和尊严,以及他在社会现实面前的无奈和挣扎。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骆驼祥子》这一名著导读。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坚持梦想却遭遇挫折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骆驼祥子》中的梦想与现实。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都进行得相当不错。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下次课中采取更多激励措施,鼓励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大家在分析人物形象及其反映的社会现象时,能够提出一些有见地的观点。但也有一些学生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今后我需要在指导学生讨论时,更加明确讨论的方向,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骆驼祥子》导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骆驼祥子》导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骆驼祥子》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选择了《骆驼祥子》的部分章节进行学习。
本教材通过对主人公祥子的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现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
本文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较高的文学价值,适合初中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现代文阅读,对于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骆驼祥子》所反映的旧北京社会以及人力车夫的生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感受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文学地位,掌握小说中的基本情节,理解小说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旧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说情节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2.难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主旨的深刻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引导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说,了解情节,感受人物。
2.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典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4.情感体验: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骆驼祥子》的基本情节,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现代文阅读,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老舍及其文学地位,引出本课《骆驼祥子》。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教材中《骆驼祥子》的部分章节,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文学地位。
掌握小说的人物设定、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小说背景:民国时期的北京,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
人物关系:祥子、虎妞、曹先生、刘四爷等主要人物的关系和冲突。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祥子祥子的性格特点:坚韧、自尊、正直、善良。
祥子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祥子的人生经历:从农村来到城市,经历了艰辛的奋斗和现实的打击。
2.2 虎妞虎妞的性格特点:泼辣、自私、心机重。
虎妞与祥子的关系:起初是主仆,后来发展成复杂的感情纠葛。
虎妞对祥子命运的影响:既有推动作用,也有阻碍作用。
2.3 其他人物曹先生:祥子的朋友,善良、有正义感,对祥子有一定影响。
刘四爷:祥子的雇主,残忍、自私,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剥削阶级。
第三章:情节梳理3.1 祥子来城市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立志成为一名拉车夫。
祥子结识了虎妞,开始了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
3.2 祥子的奋斗祥子辛勤工作,积攒了一部分钱,买了辆车。
祥子和虎妞的生活陷入困境,虎妞决定卖掉车来解决经济问题。
3.3 祥子的奋斗祥子失去了车,但他并没有放弃,开始努力工作。
祥子结识了曹先生,得到了一些帮助和启发。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通过祥子的经历,探讨民国时期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和困境。
分析社会环境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以及个人奋斗的意义。
4.2 人性的善与恶通过虎妞和刘四爷等人物,探讨人性的善与恶。
分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社会环境中的选择和行为。
第五章:阅读与思考5.1 思考题祥子的梦想最终为什么没有实现?这是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虎妞对祥子的影响是什么?她是否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小说中,祥子与曹先生的关系有何意义?他们之间的友谊对你有何启示?5.2 阅读作业阅读《骆驼祥子》的相关评论或研究文章,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骆驼祥子》《骆驼祥子》等。
在抗战的八年中,他创作了《残雾》等剧本,并写了长篇小说《火葬》“四人帮”的摧残与陷害,含冤屈死。
老舍一生为我国新文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旧社会(这里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课件或文字均可。
)(四)小说阅读指导1、关于开头的鉴赏。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交待书名和人物关系;祥子的最初定位(高等车夫);“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做个好鬼似的”(歌颂祥子的纯朴、勤劳);写对梦想的憧憬(为后文梦想破灭埋伏笔);买车后要拉的第一个客人绝不能是女的(?)……总之,要仔细阅读第一段。
(《骆驼祥子》东北师大出版社,下同)2、人物描写。
初步感受人物形象,能结合具体语段作简要分析。
《骆驼祥子》p3-p4:“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①(注释:①〔杀进腰〕把腰部勒得细一些。
)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②(注释:②〔一边儿〕即同样的。
)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掌握《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命运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塑造。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2)感受小说中的人性光辉,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3)认识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1)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2)讲解《骆驼祥子》创作的背景和社会意义。
2. 第二课时:小说概况和人物介绍(1)概述小说的情节脉络。
(2)介绍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第三课时:分析小说开头部分(1)阅读小说开头部分,感受祥子的形象。
(2)分析开头部分在小说中的作用。
4. 第四课时:分析小说中间部分(1)阅读小说中间部分,关注祥子的人生经历。
(2)分析中间部分对主题思想的阐述。
5. 第五课时:分析小说结尾部分(1)阅读小说结尾部分,思考祥子的命运。
(2)分析结尾部分在小说中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命运。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人物和事件为例,剖析小说中的社会现实。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和人物命运分析的能力。
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老舍简介和《骆驼祥子》的相关资料。
2. 小说《骆驼祥子》全文。
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素材。
4. 学生阅读记录表和讨论记录表。
《骆驼祥子》教学设计7篇
《骆驼祥子》教学设计7篇《骆驼祥子》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骆驼祥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骆驼祥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了解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
3、能初步分析导致祥子性格前后变化这一悲剧的原因,感受祥子悲惨的命运,教育学生珍惜现在,感恩祖国的美好品德。
4、教会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学会做读书卡片。
教学重点:1、把握小说的人物、情节及主要内容。
2、分析祥子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分析祥子悲惨结局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对比阅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头你住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学生回答)教师提示:有一种没有形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同学们,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
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教师进一步明确:这是古往今来,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的问题,它寄托着犹太人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厚望一一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智慧。
那么,我们的智慧来源于什么呢?(读书)。
我们的古人曾说:读书可以益智,可以补天然之不足。
毛泽东也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
可见,读书,对于我们的成长和人生是何等重要。
犹其是名著,它可以对我们人格的塑造有很大的好处,有助于我们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从而提升我们的智慧。
今天,我们先跟随老舍先生走进他的名著《驼骆祥子》,去感受旧中国的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往事。
2、作者简介。
同学们回顾上学期我们学过老舍的一篇什么文章?(《济南的冬天》)(让学生先回忆老舍的生平及主要著作,然后再多媒体展示。
骆驼祥子教案
骆驼祥子教案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骆驼祥子》片段阅读指导课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二年级2.学科:语文3.课时:一课时4.预,初步了解名著内容5.多媒体电教室二、教学课题1.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骆驼祥子》这部名著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读名著,感悟主题,体会旧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
3)研究借鉴小说中以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名著的阅读、欣赏和对环境描写的分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三、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骆驼祥子》第十八章。
___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拼命拉车。
天气影响着人力车夫的生计甚至性命,课文具体描绘了___在烈日下拉车的场面。
本文景物描写十分成功,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描写。
通过对___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的真实描写,反映了老北京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揭露和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者深切的同情。
研究本文,最终是想让学生能悟出在旧社会人生的悲凉与无奈,从而学会不要错过小说中的精彩片段。
要达到这一目标,需通过品味___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是如何作苦苦挣扎的、为什么要作苦苦挣扎,因此,这一片段的研究对引起学生对小说中精彩片段的注意起示范性的作用,学生可能会由此受到启发。
四、教学方法:1.引导法:以“烈日下”这一精彩的环境描写为例子,引导学生在读小说时不要忽略其中的精彩片段。
2.合作探究法: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注重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对比观赏:通过观看《骆驼祥子》中“在烈日下”的影片片段,让学生有良好的视觉感受,更利于与课本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探讨阅读小说的方法入手。
1.明确读书的目的:___通过《骆驼祥子》展现了温厚的人道情怀和深刻的启蒙思想,这两个层面共同构成了这部名著丰富的思想内涵。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能够梳理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 学习小说中通过外貌、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祥子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转变的原因。
- 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会做读书笔记,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
- 让学生认识到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下,个人奋斗难以实现理想,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把握祥子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的复杂性。
- 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明确祥子三起三落的过程。
2. 教学难点- 分析祥子性格转变的社会根源,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 探讨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引导法、情境教学法四、教材分析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名著导读部分旨在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描写以及主题思想等方面,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教学法)- 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富裕的家庭,你只能靠自己的体力去谋生,你会选择做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2. 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教师讲解)- 讲述创作背景:“这部小说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城市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祥子就是这个群体的典型代表。
老舍先生通过祥子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3. 情节梳理(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请大家快速阅读小说,梳理祥子的三起三落的经历。
”- 学生分组进行阅读和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
第一课时还30元钱并叮嘱他去给四爷拜寿。
祥子拉着曹先生被侦探盯上,所有的钱被孙侦探骗走。
(再折)四爷不愿虎妞下嫁祥子。
虎妞和祥子在大杂院里租房成婚,虎妞假孕怒祥子。
祥子执意要出门拉车,虎妞拿出100元给祥子,买下同院二强子的一辆车,他总算是圆了自己的买车梦。
不久,虎妞真的怀孕,因难产而死,祥子不得不卖掉车,为虎妞料理后事。
(三折)后来,他心爱的小福子也因生活所迫上吊自杀了。
这最后的打击使祥子万念俱灰。
2、作品主题作品通过祥子的悲剧,概括了旧中国城市人力车夫的血泪生活和共同命运,表达了对下层劳动者苦难命运的深切同情。
它不仅让人通过这一悲剧看到了下层人民的苦难命运,更让人们去思索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
揭露了吞噬祥子灵魂、将他逼入堕落深渊的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它吃人的本质。
应该说,这是作品最有思想价值的地方。
3、祥子形象从前有理想,曾经相当执著、顽强。
但是,目光太短浅,他企望的仅仅是想拉上属于自己的车。
从先前热爱拉车,到讨厌拉车,到最后拉不动车;从先前忠实义气,变得厚颜无耻;从先前矢志不移,到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最后完全蜕变成了一个麻木不仁、没有了魂灵的行尸走肉。
正如作品中的老马在茶馆中对祥子说的:“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
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
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净,谁也没法儿治它们!”作品通过祥子的悲剧,不仅抨击了吃人的旧社会,而且深刻地说明,像祥子这样的劳动者,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仅仅靠个人奋斗是根本行不通的。
4、艺术魅力首先,成功地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由于祥子性格内向,他的奋斗之路又是仅靠个人的孤军奋战,因此,在整部作品中,祥子常常沉默寡言。
于是,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挖掘与描写来塑造人物,就成了作品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次,语言很有特色。
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无论是人物语言或叙述语言,都新鲜活泼,而且许多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北京口语,它使作品富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北京地方特色。
名著《骆驼祥子》教案范文(精选3篇)
名著《骆驼祥⼦》教案范⽂(精选3篇)名著《骆驼祥⼦》教案范⽂(精选3篇) 作为⼀名专为他⼈授业解惑的⼈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是⼩编精⼼整理的名著《骆驼祥⼦》教案范⽂(精选3篇),欢迎⼤家分享。
名著《骆驼祥⼦》教案1 ⼀、教学⽬标: 1、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作者、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的主题、⼈物形象、艺术特⾊。
2、应培养的能⼒:初步的⽂学鉴赏能⼒。
⼆、教学重难点: 1、作品的主要内容、⼈物形象的刻画。
2、作品的主题。
三、教学理念: 1、传授知识重精,不在多。
2、让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3、激发学⽣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 (⼀)前置性作业: 要求学⽣课外阅读《骆驼祥⼦》⼀书,并且做好: 1、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在阅读中⽤笔画出⾃⼰认为写得好的句⼦,并在旁边写批注。
批注可以从⼈物刻画的⽅法、词语的使⽤、修辞⽅法的使⽤、语⾔上的特点等⽅⾯去考虑,也可从⾃⼰在读中产⽣的感想去写。
3、全书共有⼗五章,每天读⼀章,争取两个星期读完。
各学习⼩组成员之间做好督促检查⼯作。
(⼆)引⼊: 欣赏电影《骆驼祥⼦》⽚段,激趣。
(三)明确学习内容。
(四)进⾏新课: 1、了解作者: 学⽣根据⾃⼰完成“前置性作业1”的情况来谈,教师进⾏必要的补充。
2、引导学⽣从整体上把握《骆驼祥⼦》的主要内容、所表现的主题、⼈物形象和艺术特⾊。
(1)⼩组成员交流。
(2)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3)要求学⽣阅读课本名著导读p234——235的内容,再次加深《骆驼祥⼦》⼀书内容的了解。
3、交流完成“前置性作业2”的情况,交流中互相学习: 在班⾥找⼀个⼩读者,重点推荐书中的其中⼀章内容,让⼩读者阅读与欣赏⾃⼰做的批注,并听听⼩读者给⾃⼰的评价。
4、全班⼀起欣赏《骆驼祥⼦》的其中⼀章内容,使学⽣对作品的⼈物形象、艺术特⾊有更深的感受: (1)⼤家商量推荐欣赏书中其中的⼀章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学设计.docx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小说分析的方法。
2.教会学生运用圈点批注,快速、准确地了解故事内容,赏析精彩的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作家老舍。
4.理解小说的主旨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赏析精彩的情节,把握人物形象2.理解小说的主旨思想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到目前为止,《骆驼祥子》读了几遍了?(设计意图:了解学情)(二)运用小说的文体知识解读小说(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小说概念)1.你知道这本书的文体吗?2.小说三要素是什么?人物、情节、环境(三)探究人物3.这本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你如何判断的?4.小说为什么取名为“骆驼祥子”而不是“祥子”?(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相关情节的理解和题目作用的理解)5.小说除了主要人物还有很多次要人物。
请学生们拿出纸笔,写一组句式整齐的排比句。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小说中大量人物的把握情况,同时加强学生“写”的练习。
)《祥子》中塑造了格式各的小人物,有⋯⋯,有⋯⋯,有⋯⋯(注意在人物前加一个修)朴憨厚的祥子、蛮横精明的刘四、辣丑陋的虎、善良儒雅的曹先生、阴狡的探、精明爽快的高、自私吝的太太、卑鄙无耻的阮明、淳朴善良的老城、孤苦伶仃的老、荒淫无耻的夏太太、善解人意的小福子⋯⋯渡句:写了么多人物,位作者肯定非常有生活。
他是?(四)了解作者老舍 (1899 — 1966) ,原名舒春,字舍予。
族。
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言大,被誉“人民家”。
生于北京一个城市民家庭。
老舍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底老百姓,在表《沟》被授予“人民家”。
关注底老百姓的生活百,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才能被称“人民家”。
(意:帮助学生了解作家,特是理解“人民家”的称号。
培养学生文化承与理解的能力。
)渡句:但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本述了一个什么的故事?(五)探究故事情节1.本述了一个什么的故事?(意:学生概括故事情的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言的建构与运用。
)2.小的故事情什么事物展开的?3. ,虎曾“祥子”一个怎的价?“ 迷”(意:考察学生的致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教案)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如“骆驼”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把握小说的整体结构,理解作者的叙事技巧。
举例解释:
-针对小说反映的民国时期社会现实,通过补充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
-在圈点与批注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从词语选择、句子结构、情感表达等多角度进行分析,避免流于表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把握主人公祥子的性格特点及其发展变化;
-掌握圈点与批注的阅读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文本阅读中;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理解作者通过人物塑造表达的主题思想;
-体会老舍的语言风格,感受小说的文学魅力。
举例解释:
-通过对祥子三起三落经历的梳理,强调其性格从坚韧到绝望的转变,突出人物性格发展的教学重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圈点与批注的基本概念。圈点是对文本中的关键词、精彩语句进行标记,批注是对这些内容进行解释、评价和思考。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文本,提升阅读效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骆驼祥子》中的一段为例,展示如何进行圈点与批注,并讲解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圈点与批注,提升对文本的细读和解读技巧,学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批判性思维,结合小说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形成对社会问题的独立见解;
4.强化文化意识,了解老舍及其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
5.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与分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
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慢慢的,不但是衣服,什么他也想卖,凡是暂时不用的东西都马上出手。他喜欢看自己的东西变成钱,被自己花了;自己花用了,就落不到别人手中,这最保险。把东西卖掉,到用的时候再去买;假若没钱买呢,就干脆不用。脸不洗,牙不刷,原来都没大关系,不但省钱,而且省事。体面给谁看呢?穿着破衣,而把烙饼卷酱肉吃在肚中,这是真的!肚子里有好东西,就是死了也有些油水,不至于像个饿死的老鼠。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全文优选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人称互换法、表演法、探究法五、教学课例名著导读课型六、教学过程(一)欣赏引入名著(1)播放《骆驼祥子》的片尾曲《四季风》,请大家留意画面和歌词,从中传递出了哪些信息?这部电视剧,是由哪部作品改编而来的?读了的同学,能跟大家说一说,这本书的影响力吗?(2)欣赏二,了解作家及作品的影响: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骆驼祥子》是其代表作。
俗语云:“点铁成金”,有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唯有《骆驼祥子》才当得起。
——司马长风据不完全统计,《骆驼祥子》有31个版本,光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再版了14次,还曾被翻译成十几种外文。
设计意图:片尾曲的播放,学生一下子就能从画面和歌词中,找到关键信息点,比如老北京、车夫、贫穷等,自然而然地引入名著《骆驼祥子》。
欣赏二,更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舍先生及其《骆驼祥子》影响力之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批注了解祥子(买车)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三步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三步走教案:
1.章节内容: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
a.了解作者老舍及其创作背景;
b.通读《骆驼祥子》,把握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
c.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教学目标:
a.掌握《骆驼祥子》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4.塑造良好道德品质:通过探讨祥子的奋斗历程和命运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5.提高文化自信:使学生了解我国现代文学作品及其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骆驼祥子》的基本情节,理解祥子命运的转折点及其原因,以及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上,尽管我试图用生动的案例和详细的解析来帮助学生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小说的艺术特色、主题思想等方面存在理解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节奏。
此外,对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在引导学生探讨祥子、虎妞等人物的性格特点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寻找相似之处,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举例:祥子梦想的破灭反映了旧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和剥削。
2.教学难点
a.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作者的艺术特色,如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
-举例:老舍运用北京方言的韵味,以及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体现。
b.社会历史背景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尤其是民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矛盾。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时代背景;(2)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3)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小说中的精彩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说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同理心;(2)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增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2)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3)学会欣赏小说中的精彩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时代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
2. 阅读指导:(1)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2)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交流:(1)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3)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欣赏小说中的精彩片段。
四、课后作业2. 选取小说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进行详细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 读后感及短文:阅读学生提交的读后感及短文,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小说时代背景的学习环境。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人教(2016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骆驼祥子》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为了理想不懈努力,却遭遇重重困难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骆驼祥子》的奥秘。
3.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探讨祥子命运的变化及其原因;
4.领悟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揭示旧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
5.学习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品味精彩段落,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教学以《骆驼祥子》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1.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骆驼祥子》,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脉络,认识老舍及其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人教(2016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
一、教学内容
《骆驼祥子》是人教(2016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的内容。本章节主要围绕老舍先生的这部经典作品展开,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创作背景;
2.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祥子、虎妞、刘四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小说人物性格变化及其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法
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学习
(2)教师重点梳理祥子的人物形象。(三起三落)
教师引导:祥子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学பைடு நூலகம்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思考,更进一步了解主人公。)
(4)挖掘祥子带给人们的启示:由学生进行辩论:祥子的职业和生活是个悲剧,就连唯一的婚姻生活也是个悲剧,你认为他的遭遇值得人们去同情吗?
教师明确小说背景: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论的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一、前置性作业: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骆驼祥子》一书,并且做好:
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在阅读中用笔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片段,并在旁边写批注。批注可以从人物刻画的方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方法的使用、语言上的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也可从自己在读中产生的感想去写。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阅读小说,初读感受人物形象,激起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同情,加深对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的认识;关注下层人民的命运和出路。
教材
分析
整体感知:
《骆驼祥子》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中介绍的第一本:《骆驼祥子》——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这是老舍先生写的一本长篇小说。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它标志著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高峰,是五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爱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之—。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设计意图: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四、人物形象的分析:
放映《骆驼祥子》的片头,引入小说。
(1)这部小说里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请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来说一说。
教师明确:祥子、虎妞、曹先生、小福子、高妈等。
(学生自由讲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有关人物,联系故事情节谈谈对人物认识,进入文本,调动兴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老舍有关知识,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三、了解作者——老舍先生
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对老舍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来看看你们了解到的作者情况。
(学生根据预习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教师明确: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难点:归纳推断出祥子悲剧的原因及意义。
学情
分析
初中学生都喜欢看小说,但对待长篇小说就比较没有耐心去读,而且初中生读完了书,他们不求甚解,能再次跟别人讲出故事情节,能用简单的言语对人物进行分析就已经不错了。其他的知识学生不会去深入的思考概括。另外八年级的学生的欣赏阅读能力和一些读书方法能够运用,但在交流上还有所欠缺,需要加强交流指导。
3、全书共有十五章,每天读一章,争取两个星期读完。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各组长总结一个精彩片段赏析。
(预设学生行为阅读并做好批注,小组督促检查并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先行,确定主题,激发兴趣。)
二、教师导入
2012年十月份我国迎来举国欢庆的文学盛世,那就是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其实曾经有一位中国作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近在咫尺,却又擦肩而过。据说,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原是要授予这位中国文豪,后经查此人已经去世。而诺贝尔奖只授予在世的人,而诺贝尔奖只授予在世的人,于是授给了同为亚洲作家的日本的川端康成。这位中国文豪就是老舍,老舍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设计意图:学生谈故事情节,初步了解人物的经历。)
(3)祥子的人物形象就是在这三起三落中一步一步的丰满起来,哪位同学可以对祥子做一个总体评价?
教师明确:祥子本是一个勤劳、朴实、忠厚、积极进取的车夫,但在理想破灭后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
对学生进行本小说的阅读指导,由于小说所写的时代距离现在社会较远,学生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理解祥子的悲惨命运尤为重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同时,老舍是语言大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赏析老舍的语言,去体味那独特的语言魅力。
重点: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学生对片段精读的交流。
教具
教学过程(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堂练习、作业安排)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依据“为学习者设计教学”的指导思想,传授知识重精,不在多,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
课题
《骆驼祥子》导读
课时
累计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品的作者和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检查阅读情况,交流课外阅读心得。
3、培养初读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教师课内引导。
2、学生进行精彩描写的朗读和点评交流。
3、学生合作探究问题以及进行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