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语言与非语言符号

合集下载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四讲_语言与非语言符号71页PPT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四讲_语言与非语言符号71页PPT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四讲_语言与非 语言符号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非语言符号在短视频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

非语言符号在短视频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

非语言符号在短视频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作者:汪慧蓉白阳明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11期内容摘要:互联网迅速发展,迎来了移动社交网络时代。

拥有轻量化、信息量大、表现力强等特点的短视频迅速崛起。

许多视频内容更是爆红网络,走出国门。

在短视频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高效运用整合多重符号,尤其是非语言符号,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以李子柒的视频为例,从非语言符号与短视频跨文化传播、视频作品中关于中国元素的非语言符号运用等角度出发,探究非语言符号与短视频跨文化传播。

关键词:非语言符号短视频跨文化传播李子柒1.非语言符号与短视频跨文化传播关于非语言符号,萨姆瓦在《跨文化传通》中进行了界定,“除去语言以外的一切刺激皆可为非语言传播”目前,许多研究认为人们互动所传达的信息内容有70%是通过非言语获得的,语言传播只占传播总量的1/3。

非语言符号大概有两个种类:其一是听觉性非语言符号,其二是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迎来了移动社交网络时代。

不同国家、民族或者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也逐渐通过这种联系关联到了一起。

在此过程中,短小精悍、互动性强的短视频迅速崛起。

随着网红经济的出现,视频行业逐渐崛起一批优质的内容制作者,将自己国家的文化传递到更广阔的平台。

符号是跨文化传播能够顺利进行的介质,而短视频高效的运用、整合多重符号,尤其是非语言符号,在这场跨文化人际交流和信息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李子柒视频作品中关于中国元素的非语言符号运用李子柒,知名美食短视频创作者,被誉为“东方美食生活家”。

2015年开始拍摄短视频,2017年获得新浪微博“十大美食红人奖”,2018年原创短视频在海外运营3个月后获得YouTube银牌奖。

今年5月19日受聘担任首批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

李子柒在全球拥有超过8000万的粉丝,光是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粉丝就有747万。

此部分筛选出李子柒在YouTube频道上播放量前五的视频,进行总结归纳。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四讲_语言与非语言符号PPT71页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四讲_语言与非语言符号PPT71页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四 讲_语言与非语言符号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四讲_语言与非语言符号PPT71页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四讲_语言与非语言符号PPT71页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四讲_语 言与非语言符号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谢谢!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非语言符号与跨文化传播 共50页PPT资料

非语言符号与跨文化传播 共50页PPT资料
(一) 操 作 方 法
非语言符号对跨文化传播 的特点、作用和影响
小组成员: 陈梦梦 周 毅
张聪聪 袁盼盼
使用文献有:
1.《无声的语言》
爱德华·霍尔 刘建荣译
2.《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孙英春(08年版本和10年版本)
3.《非言语传播学》 宋昭勋
4.《跨文化传播》
拉里·萨姆瓦和理查得·波特
5.《符号学原理》
非语言符号具有深植于文化的特点
萨姆瓦认为:任何传播(当然包括非 语言传播)都是在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社会 环境中进行的,物质环境(相当于具象符 号)所具有的象征作用属于非语言传播的 范畴,社会环境即是文化因素(相当于抽 象符号)。
静态的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包括静止体态、 象征符号、实义符号乃至衣着、摆设、环 境、雕塑、绘画、图片等等
举例从建筑风格和服饰来说明
蒙古族
景颇族
深衣
襦裙
印度
日 本 和 服
韩 服
听觉符号 分为类语言、功能性发声和其他声音符号
举例从功能性发声来说明:
非语言符号在使用中会出现的问题
非语言符号的误解、误读以及因此而造成 的冲突。
南太平洋地区的一个岛屿上,当地的土著设法使白人工 厂主以符合他们传统等级体系的方式雇佣他们。由于那些白 人工厂主对此毫无所知,而过多地雇佣了某一派的人,打破 了土著间原有的权力平衡。
这个错误使全岛土著群情沸腾。鉴于美国工厂主对 此依然无所察觉,并且拒绝按照当地政策雇佣工人,某 日晚上,两派土著的头目会面研讨了重新分配工作的可 行方案。当他们最终达成决议后,便一起去见工厂主, 唤醒他并将决定告诉他。不幸的是,那时正值凌晨2点多 。他们根本不知道在这种时间唤醒美国人意味着要发生 万分紧急的事。正如我们所料的,那个美国工厂主既不 懂当地语言、当地文化,也不明白这片喧闹声的所有内 容,而是以为即将发生暴乱,于是召来了军队。

非语言符号与跨文化传播

非语言符号与跨文化传播

在此,一方面是美国人丌了解当地的传统的势力格局, 无意中打破了当地的格局;另一方面是土著居民丌了解美国 人的时间观念,由此,酿成了悲剧。 而此处的当地的格局和时间观念都是非语言符号的一种, 这是在《无声的语言》中举出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由于文化误 解而导致的冲突。
美国和希腊有过一项使命,尽管美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但是美国不希腊官员一直难以达成协议。美方的谈判建议遭 到希腊人的拒绝和怀疑。美国人最终没能促成开展新计划所 需达成的协议。后来在考察这种令人恼怒的局面时,竟发现 了两个造成这种僵局的意想丌到的原因。
• 2. 现在所讲述的一些群体所具有的非诧言 符号就很有可能让一些同学对他仧文化群 体的非诧言符号形成刻板印象和偏见;
• 3. 非诧言交流的细微差异甚至界定了许多 群体文化,文化是符号行为,文化中的符 号表现了人类的创造能力。人类符号互动 的能力和范围,呈现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 本质特征;
(一) 操 作 方 法
非语言符号具有深植于文化的特点 萨姆瓦认为:任何传播(当然包括非 诧言传播)都是在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社会 环境中迚行的,物质环境(相当亍具象符 号)所具有的象征作用属亍非诧言传播的 范畴,社会环境即是文化因素(相当亍抽 象符号)。
非语言符号具有差异性 正是因为非诧言符号具有多元性和深 植亍文化的特点,所以可以从中看出非诧 言符号具有差异性的特点。
(一) 操 作 方 法
非语言符号对跨文化传播
的特点、作用和影响
小组成员: 陈梦梦
周 毅 张聪聪 袁盼盼
使用文献有:
1.《无声的诧言》 爱德华·霍尔 刘建荣译 2.《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孙英春(08年版本和10年版本) 3.《非言诧传播学》 宋昭勋 4.《跨文化传播》 拉里·萨姆瓦和理查得·波特 5.《符号学原理》 罗兰·巴尔特 6.《空符号论》 韦世林

非语言符号系统名词解析

非语言符号系统名词解析

浅析非语言符号系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

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沟通是最基本的方式,但是非语言符号系统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非语言符号系统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姿态、图像、标志、符号等等,可以传递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情感,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影响非常大。

二、非语言符号系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1. 传递文化信息非语言符号系统可以传递出丰富的文化信息。

比如,在不同的文化中,手势、面部表情、姿态等都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美国,点头表示肯定,而在某些亚洲国家,点头可能表示否定。

因此,理解非语言符号系统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基础。

2. 表达情感非语言符号系统也可以传递情感。

比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都可以表达出愉快、愤怒、悲伤等情感。

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非语言符号系统所表达的情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进行交流。

3. 建立信任非语言符号系统可以建立信任。

在跨文化交流中,建立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非语言符号系统的正确使用可以帮助建立信任,增强彼此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三、非语言符号系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1.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符号系统存在差异。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符号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不理解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

2. 语言能力限制非语言符号系统的理解需要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

如果语言能力有限,可能会影响对非语言符号系统的理解。

四、解决方案1. 加强文化了解为了更好地理解非语言符号系统,需要加强文化了解。

这可以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历史、地理、风俗等途径来实现。

2. 提高语言能力提高语言能力也是解决非语言符号系统的重要手段。

这可以通过加强语言学习,参加语言培训,以及多和本地人交流来实现。

综上所述,非语言符号系统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与符号研究

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与符号研究

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与符号研究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与符号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剧,跨文化传播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语言与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语言和符号两个方面探讨跨文化传播中的研究进展,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启示。

希望通过这些研究,提高跨文化传播的效果和效率,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第一部分:语言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语言被认为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于跨文化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础工具,通过语言,人们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对话交流。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词汇和语义,这就给跨文化传播带来了挑战。

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语言的差异可能导致信息的不准确或失真,甚至造成沟通的障碍。

因此,研究语言差异和语言习惯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课题之一。

其次,语言还承载着文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人们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个性。

在跨文化传播中,了解和尊重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从而加深相互的理解和合作。

因此,研究语言与文化间的关系也是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第二部分: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符号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表现形式,对于跨文化传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符号是人们理解和识别文化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符号和象征体系,人们通过符号来识别和理解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

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理解对方文化中的符号和象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消除误解和冲突,促进相互理解和融合。

其次,符号也可以通过跨文化传播来传递和推动文化的变革。

通过符号的传播,人们可以介绍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创新理念,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例如,电影、音乐、艺术等符号艺术品的跨文化传播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其他文化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标准,促进文化创新和交流。

因此,研究跨文化传播中的符号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四讲 语言与非语言符号共71页文档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四讲 语言与非语言符号共71页文档
Fra bibliotek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四讲 语言与非语 言符号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跨文化传播语言与非语言符号

跨文化传播语言与非语言符号
▪ 表情、手势、姿态、沉默、时间、空间、
颜色等。
▪ 分享不同的文化经验,共建交往的内容和
意义。
第二讲之一:符号与符号学
▪ 人类所处的是一个符号的世界,人类的思维、语
言和传播都离不开符号。
▪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Ernst Cassirer):符号化的思
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 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 件。
▪ 符号作为一种基本的人类现象,与社会历史和文
化的发展变化直接相关。符号体现的是人与世界 的关系,人通过符号创造了文化,符号使自然世 界成为文化世界。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符号的定义
▪ 符号(symbol):用来在某些方面代表其他
东西的任何物象,是常用的一种传达或负 载信息的基元,可用以表示人、物、集团 或概念等复杂事物。
▪ 语义学 研究符号与它所指称的外部世界关系的
学科,关注的是符号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关系;
▪ 句法学 研究符号如何与其他符号发生关系的学
科,重点在于语法和句法结构,关注的是符号以 何种方式被组织成为更高一层的符号系统;
▪ 语用学 研究符号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运用,
特别是符号对人类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人们 以何种方式在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塑造符号及其 意义。
第二讲之三 传播中的语言符号
▪ 语言:社会群体约定俗成的,由语音、词
汇、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代表了某一文 化社会之内的经验。
▪ 语言是文化核心特征的标志——每一个人
都生活在语言中,语言构成了人的世界, 而真实世界(real world)在很大程度上是 被无意识地建构于特定文化群体的语言习 惯之上的。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推荐下载】分析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电影传播中的运用

【推荐下载】分析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电影传播中的运用

分析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电影传播中的运用【摘要】你喜欢语言文化吗?为大家整理了语言文化论文-分析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电影传播中的运用,供大家阅读参考。

 马歇尔麦克卢汉在1964年提出的地球村构想,如今已经成为现实。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现代交通方式的飞速进步,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的发展和其它电子媒介的出现,使地球慢慢变成一个村落,在不同文化间进行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流活动。

 一、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契机 在拉里 A 萨默瓦和理查德 E 波特合着的《跨文化传播》第四版中文版里,作者将跨文化传播定义为: 跨文化交流指的是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他们的这些不同足以改变交流事件。

①简而言之,跨文化传播就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的交流、沟通。

文化的不同,传受双方固有的社会背景、经历的差异,传受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狭小,抵触、冲突和误解常常使一些跨文化传播活动复杂化,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开展。

 传播作为信息的传递活动,实际上是通过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符号来进行交流与分享的。

美国符号学方面的启蒙者皮尔士对符号下的定义可称为经典: 一个符号(sign),或者说象征(representation)是某人用来从某一方面或关系上代表某物的东西。

②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符号进行不同的分类,一是可以按感觉方式将符号分为听觉符号和视觉符号;二是也可以分为动物所面对的信号和人类所面对的符号;三就是从传播学的角度的划分,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拉里 A 萨默瓦认为,非语言符号是以语言为基础,单独表达一种信息的符号,是人类各种静态和动态的包含特定意义的信息载体。

它同语言相辅相成,贯穿交际过程的始终,共同实现交际的目的。

非语言符号包含的种类纷繁复杂,首先,从传播者所发出的信息内容这一角度可以分为两类:既有表达主观意图的符号,如图像、路标、铃声等;又有表达客观存在的符号,如服饰、表情、距离等。

跨文化传播(第五讲)

跨文化传播(第五讲)
第五讲
跨文化传播的方式: 语言和非语言传播
第一节:符号与意义
信息的组成
信息
符号
意义
媒介
一、符号
大众传播的过程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符号,印刷媒体中 的文字与图画,电子媒体中的人物语言 、动作、表情 和画面,网络媒体中电子报纸、在线聊天,从根本上 说,都是一种符号(sign) ,即代表某种事物或思想的 记号或标志。
“PLEASE DON’T FEED FINGERS TO ANIMALS.”(请勿将手指喂给动物吃。)
2、)集体/个人
中西警示语比较:
“上有老、下有小, 出了事故不得了” “司机一滴酒 亲人两行泪”;
“Safety…You will regret if you forget”; “You can’t get home, unless you are safe”;
(美)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批判性思维:思维、写作、沟通、 应变、解决问题的根本技巧》:新星2006版。
西式思维衡量标准: 1清楚:能对自己的话再解释一下吗?例子? 2切题:你说的与“这个”问题有什么关系? 3准确(正确):如何证实?如何验证? 4深度:这个问题是简单还是复杂?什么让其
2、错译造成的“杯具”婚宴上有一
hurried outside to chase the
道菜是黄鳝“yellow eel”。其中有 位外教就问这是道什么菜,当有人解
creature away 。
释 道 : “ a long thin sea or freshwater fish that looks like a

Maria saw a baby squirrel
(linguistic equivalence) ;英语中的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课件第四讲语言与非语言符号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课件第四讲语言与非语言符号

礼貌原则
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 的会话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a.得体准则(tact maxim); b.宽宏准则(generosity maxim); c. 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 d. 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 e. 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 f. 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
▪ “包围人的是符号的世界”,“从作为
文化的前提的语言开始,到他与同伴 的符号的关系、社会地位、法律、科 学、艺术、道德、宗教与无数其他事 物,人的行为除了饥饿与性的生物需 要等基本方面之外,都由符号的实体 支配”。
日本语言学家早川一荣的符号观:
语言系统之三:语言规则
一是语法规则,针对的是语言系统的结构规 律是构词规则和造句规则的综合;
二是语用规则,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文 化、社会等因素。涉及到语用学 (pragmatics)以及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
语用的困境
▪ 语用迁移(pragmatic
transfer)
▪ 语用失败(pragmatic
类和动物的情感表达》(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
▪ 20世纪50年代,伯德惠斯特(Ray
Birdwistle)的《身体语与语境》(Kinesics and Context)。
▪ 20世纪50年代,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
言》。
非语言符号之一:无声的身体语
failure)
合作原则
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Paul Grice)提出的会 话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新媒体视域下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探析

新媒体视域下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探析

新媒体视域下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探析在新媒体时代,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非语言符号,包括但不限于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声音的音调和节奏、色彩、图形等,它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解读方式。

首先,肢体语言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沟通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例如,点头在大多数文化中表示同意,但在某些文化中可能表示尊重或礼貌。

因此,在新媒体传播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肢体语言的差异对于有效沟通至关重要。

其次,面部表情是非语言符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微笑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被视为友好和积极的象征,但在某些文化中,微笑可能被误解为轻浮或不真诚。

新媒体平台上的表情包和动画角色设计需要考虑到这些文化差异,以避免误解。

声音的音调和节奏也是跨文化传播中不可忽视的非语言符号。

不同语言的语调和节奏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

在新媒体的音频和视频内容中,适当调整语调和节奏,可以帮助信息更准确地传达给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

色彩在跨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红色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与喜庆和好运相关联,而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与危险或紧急情况相关。

新媒体设计中的色彩选择需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以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达。

最后,图形和符号也是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非语言符号。

不同的图形和符号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和平鸽在许多文化中是和平的象征,但在某些文化中可能并不具有相同的意义。

新媒体内容创作者在使用图形和符号时,需要对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有深入的了解。

综上所述,新媒体视域下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需要创作者具备跨文化意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符号意义,以确保信息的有效、准确传达。

通过精心设计和选择非语言符号,可以增强跨文化沟通的效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新媒体视域下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探析

新媒体视域下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探析

新媒体视域下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探析在新媒体时代,非语言符号如同一座座跨越文化鸿沟的桥梁,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信息,以无声的方式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然而,这些看似简单的符号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却可能引发截然不同的解读和反应。

因此,探讨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还能促进全球化进程中的有效沟通。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个生动的比喻:非语言符号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表情或肢体语言都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的眼神接触被视为信任和尊重的表现,而在另一些文化里,则可能被认为是挑衅或不礼貌的行为。

这种差异性使得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成为了一种需要精心解读的艺术。

其次,我们要强调的是,非语言符号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

正如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但如果误用,则可能导致误解甚至冲突。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我们必须对非语言符号保持高度警惕,并努力去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规范。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具体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面部表情的识别与理解。

面部表情是人类最基本、最直接的非语言交流方式之一。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对面部表情的解读存在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容易出现误解。

例如,东方文化通常认为微笑是一种礼貌和友好的表达方式,而西方文化则更倾向于将其视为真实情感的流露。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学会根据对方的文化背景来正确解读其面部表情。

其次是身体姿态与动作的理解。

身体姿态和动作也是非语言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文化中,相同的身体姿态或动作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点头表示同意或肯定,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可能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对方的身体姿态和动作,并努力去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第四讲 跨文化中的语言

第四讲 跨文化中的语言

语言符号是任意性的

• 这一观点认为:意义具有一个不稳定的 特征,它有赖于其在各种话语结构里的表 达。语言提供给我们的仅仅是对现实的描 述,而不是现实本身。
语言符号是被感知的
长期以来,人们把语言当做表达人们思想
和概念的工具。即是说,在人、语言、客观实
在这三者之间,语言在人对客观实在的感知中
不发生任何影响。
汉语词目的统计,同音词占38.6%。
例如发“guan”音的汉字有80个,发“shi”音的汉 字有150个,发“jie”音的有187个。 关是杰、关是桀、官是桀、关视桀、关视姐……关师姐 世界观
关世杰 观世界 关视羯 关十羯 管是羯 关嗜羯 惯食羯 惯弑羯 关失节 关师姐 官十阶 官示戒 管世杰 关世杰 关视姐 关氏嗟 使关节 官释杰 吴贤军\无贤君\无限均 …
二、语言符号的功能
• • • • • • • 情感表达 思考 交际 控制现实 保存历史 表达身份 娱乐
P 167
三、语言符号的特点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特有的社会
现象,是一种社会群体约定俗成的,通过学习
获得的,由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构成的符
号系统。它是在一定地域或文化群体成员之间
表达意思和交流思想的交际工具。

索绪尔认为,任何语言符号是由“能指” 和“所指”构成的,“能指”指语言的声音 形象,“所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 比如英语的“tree”这个单词,它的发音就 是它的“能指”,而“树”的概念就是“所 指”.
• 比如“马”字的四点(能指),是在告诉 人们它象征马的腿(所指); • “日”字中的一点(能指),是在告诉人 们它象征一团火(所指); • “人”字中的两个笔划——一丿一捺(能 指),是在告诉人们它象征人的主要器 官——两手(所指); • “刃”字中的一点(能指)表示“刃”在 这里(所指); • 偏旁“亠”中的“丶”(能指)表示这里 最高,是高处,顶部(所指)。

短视频跨文化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论文】

短视频跨文化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论文】

短视频跨文化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摘要:互联网迅速发展,迎来了移动社交网络时代。

拥有轻量化、信息量大、表现力强等特点的短视频迅速崛起。

许多视频内容更是爆红网络,走出国门。

在短视频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高效运用整合多重符号,尤其是非语言符号,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以李子柒的视频为例,从非语言符号与短视频跨文化传播、视频作品中关于中国元素的非语言符号运用等角度出发,探究非语言符号与短视频跨文化传播。

关键词:非语言符号;短视频;跨文化传播;李子柒1.非语言符号与短视频跨文化传播关于非语言符号,萨姆瓦在《跨文化传通》中进行了界定,“除去语言以外的一切刺激皆可为非语言传播”目前,许多研究认为人们互动所传达的信息内容有70%是通过非言语获得的,语言传播只占传播总量的1/3。

非语言符号大概有两个种类:其一是听觉性非语言符号,其二是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迎来了移动社交网络时代。

不同国家、民族或者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也逐渐通过这种联系关联到了一起。

在此过程中,短小精悍、互动性强的短视频迅速崛起。

随着网红经济的出现,视频行业逐渐崛起一批优质的内容制作者,将自己国家的文化传递到更广阔的平台。

符号是跨文化传播能够顺利进行的介质,而短视频高效的运用、整合多重符号,尤其是非语言符号,在这场跨文化人际交流和信息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李子柒视频作品中关于中国元素的非语言符号运用李子柒,知名美食短视频创作者,被誉为“东方美食生活家”。

2015年开始拍摄短视频,2017年获得新浪微博“十大美食红人奖”,2018年原创短视频在海外运营3个月后获得YouTube银牌奖。

今年5月19日受聘担任首批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

李子柒在全球拥有超过8000万的粉丝,光是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粉丝就有747万。

此部分筛选出李子柒在YouTube频道上播放量前五的视频,进行总结归纳。

第一名“Peanutandmelonseeds,driedmeat,driedfruit,snowflakecake-snacksforSpringFestival”,播放量为5985万,涉及元素有炒板栗、扎稻草、冰糖葫芦、花生芝麻糖、雪花酥、牛肉干、果脯、爆爆米花、炒花生瓜子、煎蛋卷、围炉烤火。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影视非语言符号——以《包宝宝》为例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影视非语言符号——以《包宝宝》为例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影视非语言符号——以《包宝宝》为例
《包宝宝》是一部讲述一个台湾家庭的影片,它以一种跨文化的视角
来展示家庭的生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影片中,家庭成员之
间的关系是通过非语言符号来表达的,比如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家
庭成员的表情、家庭成员的动作等。

例如,影片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是通过拥抱、抚摸、拍打等动作
来表达的,这些动作表达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此外,家庭成
员的表情也是一种非语言符号,它们可以表达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比如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支持、关心等。

此外,影片中还有一些其他的非语言符号,比如家庭成员之间的眼神
交流、家庭成员之间的手势交流等,这些非语言符号也可以表达出家
庭成员之间的情感。

总之,《包宝宝》是一部以跨文化的视角来展示家庭的影片,它通过
非语言符号来表达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如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家庭成员的表情、家庭成员的动作等,这些非语言符号可以表达出家
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从而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家庭的生活。

第三讲 跨文化传播学 交往中的非语言符号

第三讲 跨文化传播学 交往中的非语言符号

一个统计:
在意义和情感的表达手段中,有65%以上靠面部表情、动作、 手势、姿势等身体语完成,通过语言符号传递的信息则只占 35%。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82%的教学效果是通过教师的表情、举 止等非语言行为达成的,只有18%的信息通过语言行为实现。
1、表情(facial expression)
显示各种情感,阐释话语、调节对话、塑造社交形象,从而使之 成为一种最具体、最确切的非语言符号。
* 电视剧《加油吧Waikiki》片段
其他身体语
4.姿势语(posture) 5.身体接触(touch)
非语言符号之二:人际之间的沉默
• 沉默(silence):正在思考、压抑、蔑视、不同意、责 备、赞成、原谅、谦恭、沉着、允诺、悲伤等意义。
东方的沉默 • 中国古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难以致远”; • 日本:“鸭子叫,早挨刀”;“言者无知,知者不言” • 和、敬、清、寂
时间取向的三种划分之一:
• 过去取向(past-oriented)的文化 以中国、日本、英国、法国为代表; • 未来取向(future-oriented)与过 去取向完全不同的,美国文化为代表; • 现在取向(present-oriented)以伊 斯兰文化为代表。
时间取向的三种划分之二:
• 线性时间(linear time) • 循环时间(circular time)
电影理论家巴拉兹(Bela Balazs):
不说话并不表示无话可说。默不作声 的人可能在内心里极不平静,只是这种情 绪要用……手势和表情才能表达罢了。具 有高度“视觉文化”的人并不像又聋又哑 的人那样用这些来代替对话。他并不用语 言来思想,在想像里把字母化成莫尔斯电 码
……他打手势并不是为了表达那些可以用 语言来表达的概念,而是为了表达那种即 便千言万语也难以说清的内心体验和莫名 的感情。这种感情潜藏在心灵最深处,决 非仅能反映思想的语言所能表达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信用证的性质与特点
▪ 1.单据买卖 ▪ 2.独立文件 ▪ 3.银行信用
二、信用证的类型及主要内容
● 信用证的类型: *按照开立形式划分:
1/ 信开信用证; 2/ 电开信用证 (1)普通电传开证
(2)SWIFT信用证
*按照其他标准划分
1/ 可撤销和不可撤销信用证 2/ 即期和远期信用证或假远期信用证 3/ 跟单和光票信用证 4/ 保兑和不保兑信用证 5/ 可转让和不可转让信用证 6/ 议付和不可议付信用证
(二)汇付的当事人
1.汇款人(remitter) 2.收款人(payee; beneficiary ) 3.汇出行(remitting bank ) 4.汇入行(receiving bank )又称
解付行(paying bank )
(三)汇付的种类和业务流程
1.信汇(Mail Transfer, 简称M/T) 2.电汇(Telegraphic Transfer,简称T/T) 3.票汇(Remittance by Banker’s Demand Draft,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语言与非语言符号
本讲内容
引子 一、符号与符号学 二、符号学研究的思想基础 三、传播中的语言符号 四、交往中的非语言符号
概念一:语言符号系统,
▪ 包括口语和文字的语言符
号。
▪ 人类创造出的一种最为先
进、完善的符号体系,在 一切符号形式中占据着基 础地位。
概念二:非语言符号系统
7/ 循环信用证 8/ 即期和远期信用证或假远期信用证 9/ 软条款信用证 10/ 背对背信用证 11/ 对开信用证 12/ 预支信用证等
●信用证的主要内容
一.信用证开证行(Issuing Bank) 二.信用证开证日期(Issuing Date) 三.信用证有效期限(Expiry Date)和
(六)有关信用证修改必须通过原信用证通 知行通知才算真实、有效;通过客户直接 寄送的信用证修改申请书或修改书复印件 不是有效的修改
(七)明确修改费用由谁承担,一般按照责 任归属来确定修改费用由谁承担
第三节 其它支付方式
一、汇付 (一)汇付的含义
汇付(Remittance),又称汇款,指卖方 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和时间将货物发给买方 后,自己将有关货运单据寄给买方;而买方 则通过银行主动将货款付给收款人。这是一 种最简单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
(一)接受修改信用证和接受信用证修改 的权利
(二)修改信用证应注意以下问题:
(三)对信用证修改内容的接受或拒绝有 两种表示形式:
(四)收到信用证修改后,应及时检查修改 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并分别情况表示接受 或重新提出修改
(五)对于修改内容要么全部接受,要么全部 拒绝;部分接受修改中的内容是无效的;
买方付款赎单。
▪ ⑩开证申请人取得单据后向承运人提货。
▪ ⑾议付行收到货款后,为企业结汇入账,
并收回垫款。
第二节 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
一、信用证的审核要求 (一)审核信用证的真实性、安全可靠性 (二)审核信用证与合同条款是否一致,信
用证条款是否合理,有无前后矛盾现象 (三)审核信用证是否包括软条款
二、信用证的修改要求
Clause) 十六.信用证生效性条款(Valid Conditions
Clause) 十七.信用证特别条款(Special Conditions)
三、信用证项下单证的流转程序
▪ ① 买卖双方签订贸易合同,在合同中规定
使用信用证方式支付货款。
▪ ② 买方向当地银行提出申请,根据所签的
贸易合同填写开证申请书,落实开证保证 金,或提供其它保证,请银行(开证行) 开证。
(通常为当地银行,即议付行)议付。议 付行按信用证条款审核单据无误后,按照 汇票金额扣除利息,把货款垫付给受益人。
▪ ⑦寄单索汇。议付行将汇票和货运单据按
照信用证的要求寄给开证行(或其指定的 付款行)索偿。
▪ ⑧开证行(或其指定的付款行)核对单据
无误后,付款给议付行。
▪ ⑨开证行向买方(开证申请人)提示单据,
简称D/D)
(四)汇付的特点及其使用
1.顺汇 2.商业信用 3.风险大 4.手续简单,费用少
电/信汇业务流程图
票汇业务流程图
▪ 二、托收
(一)托收的含义 (二)托收方式的基本当事人 (三)跟单托收的种类及业务流程
and/or
services)
九.信用证单据条款(Documents Requied Clause)
十.信用证价格条款(Price Terms)
十一.信用证装运期限(Shipment Date)
十二.信用证交单期限(Period for Presentation of Documents)
十三.信用证偿付行(Reimbursing Bank) 十四.信用证偿付条款(Reimbursement Clause) 十五.信用证银行费用条款(Banking Charges
有效地点(Expiry Place) 四.信用证申请人(Applicant) 五.信用证受益人(Beneficiary) 六.信用证号码(Documentary Credit Number)
七.信用证币别和金额(Currency Code Amount)
八.信用证货物描述(Description of goods
▪ ③开证行根据开证申请书的内容,向卖方
(受益人)开出信用证,并发往(寄交) 卖方所在地银行或代理行(统称通知行)。
▪ ④通知行核对密押或印鉴无误后,将信用
证通知(交与)受益人。
▪ ⑤受益人审核信用证与合同相符后,按信
用证规定装运货物,并备齐各种货运单据, 开出汇票。
▪ ⑥在信用证有效期和交单期内,交给银行
▪ 表情、手势、姿态、沉默、时间、空间、
颜色等。
▪ 分享不同的文化经验,共建交往的内容和
意义。
第一节 信用证的基本知识
▪ 一、信用证的基本概念
(一)信用证的含义
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 件。即开证行根据进口商(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和指 示向出口商(受益人)开立的一定金额的,并在一定 的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1.由银行开出; 2.应客户的申请开出(或开证行因自身的需要而开出); 3.在符合信用证的条款和条件前提下,凭规定的单据向 受益人付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