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风险与管理建议
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风险与管理建议一、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1. 食品源头安全:饲料污染、农药和化肥残留、兽药使用不当等会影响到食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加工环节安全: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交叉污染、添加剂过量使用等问题都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3. 销售环节安全:存放和运输条件不达标、销售时未能明示商品信息等都有可能产生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4. 消费者使用环节安全:消费者自身在储存和烹饪过程中,未能正确处理和保存食物,也会为其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防范和控制食品行业食品安全风险的管理建议:1.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严格执行HACCP计划(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从源头上把好关,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并轨迹可追溯。
- 强化内部质检机制,加强对产品的抽检和送检监管,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 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对食品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评估,加强对其质量控制能力的监督和指导。
2. 加强生产过程管理- 食品加工企业应建立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所有生产环节可控。
- 指定专人负责危险源控制与监测,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 提高员工素质培训,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员工对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
3. 完善流通环节控制- 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实施严格的货物检验和质量追溯制度。
- 对销售点进行定期巡查,加大违法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在销售点设置明显位置以及易于理解的食品安全知识提示。
4. 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食品- 加大对消费者关于储存、烹饪和食用食品的宣传和教育,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 鼓励消费者购买合格认证或有资质的商家销售的食品,并主动查看产品标签,了解产品信息。
- 推广健康、安全的饮食习惯,引导公众选择新鲜、清洁和质量可靠的食物。
三、加强监管力度1.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真正严格执法机制,对违法企业依法进行严厉处罚。
食品安全管理风险监控与防范措施分析
食品安全管理风险监控与防范措施分析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保障食品安全对于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对食品安全管理风险的监控和防范措施展开分析。
一、食品安全现状分析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从毒奶粉到劣质食品,从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到农药残留超标,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这些问题主要源自生产环节的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够,以及消费者缺乏相关的知识意识。
二、食品安全管理风险监控对于食品安全管理来说,风险监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及时、全面地监控食品安全风险,可以避免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监控风险的方法主要包括行业监控、流通环节监控、消费者监控等。
1. 行业监控行业监控是指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监管。
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对食品业进行监管,加强对企业的检查和执法力度,确保生产环节合规。
同时,对于行业协会也应加强自律,建立行业标准和激励机制,引导企业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2. 流通环节监控食品的流通环节尤为重要,也是食品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需要全面监控。
可以通过加强对食品流通企业的许可和抽检制度来确保食品的合法合规。
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物联网技术和溯源系统,可以对食品进行溯源管理,追踪产品的来源和流向,实现信息化管理。
3. 消费者监控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的直接受益者,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参与者。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同时,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如举报食品安全问题,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举报者给予奖励。
三、食品安全管理风险防范措施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需要从源头上加强,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 加强立法和监管政府应加强立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食品安全责任的界定和追责机制。
并加大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对策
食品安全监管是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以及可能采取的对策:
1. 食品添加剂滥用:某些食品生产商可能会滥用食品添加剂,超过规定的使用量或使用不合格的添加剂。
对策包括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建立合理的使用标准,并进行加强检验和抽样检测,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2. 食品污染:食品可能因为生产、贮存、运输等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化学物质污染或微生物污染而不安全。
对策包括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管理,如清洁、消毒和正确储存食品。
同时,加强监测和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3. 伪劣食品:市场上可能存在伪劣食品,如假冒品牌、夹杂有害物质或劣质原料制成的食品。
对策包括加强市场监管,加强食品市场的抽检和取样检测,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责任监管,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4. 不合规标签和广告:某些食品可能在标签和广告宣传中夸大功效、误导消费者。
对策包括制定更严格的标签和广告规定,加强对食品标签和广告的监管,严禁虚假宣传,并对违
规企业严肃处理。
5. 缺乏监管力度: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可能不够,监管部门缺乏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
对策包括增加监管资源投入,加强监管机构的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培训水平,加强与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的合作。
6.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和辨识能力,鼓励消费者选择合格可靠的食品和品牌,同时对权威渠道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及时关注。
这些对策需要由食品监管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和消费者等共同努力,形成多方合作的良好机制,才能更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质量监管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食品质量监管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1. 概述本文档旨在对食品质量监管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
食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公众健康和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有效的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可以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2. 风险分析2.1 食品供应链风险食品供应链涉及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农田管理、加工、运输、存储和销售等。
在这些环节中,存在着多种潜在的风险,如农药残留、食品污染、贮存条件不当等。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食品质量下降,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2 食品伪劣问题食品伪劣是指通过不正当手段掺假或篡改食品成分、标签或质量等信息的行为。
这种风险存在于食品市场的各个环节,如生产、销售和餐饮等。
食品伪劣不仅会损害消费者权益,也对食品行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3. 应对措施3.1 强化监管措施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制和法律法规。
通过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处罚力度等措施,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威慑力。
3.2 提高企业责任意识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生产流程,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的控制,以及对员工的培训和监督。
3.3 加强信息公开和消费者教育加强对食品质量信息的公开力度,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认知水平。
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等形式,培养和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使其具备辨别伪劣食品的能力。
4. 总结食品质量监管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是确保食品安全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工作。
通过强化监管措施、提高企业责任意识和加强信息公开与消费者教育,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食品质量监管风险。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食品行业将迎来更加可持续和可信赖的发展。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应对措施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应对措施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的不断增加,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应对措施愈发显得重要。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风险的定义、预警指标、常见食品安全风险、现有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食品安全风险的定义与识别食品安全风险是指食品中可能会存在的、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或微生物。
为了识别食品安全风险,科学家通常会参考食品安全法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以及食品生产和处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因素。
二、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指标针对不同种类的食品,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指标来进行风险预警。
常见的食品安全指标包括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添加剂使用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三、常见食品安全风险及其预警1. 重金属污染:对于长期食用含有重金属的食品,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预警指标包括铅、汞等重金属的含量,相关机构应定期对重金属含量进行监测,并公布监测结果。
2. 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安全风险。
预警指标包括常用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
各地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及时公布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
3. 微生物污染:食品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和食品腐败。
预警指标包括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的检测结果。
相关部门应强化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管理,确保食品的微生物安全。
四、现有的食品安全风险应对措施1. 强化监管措施:政府应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生产环节的监管,提高对企业的执法力度,减少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鼓励消费者选择有质量保证的食品,培养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形成监督食品安全的社会共识。
3.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建立起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回应食品安全风险事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并减少事件的扩散影响。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食品安全是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享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和监测数据,共同研究食品安全措施,提高全球食品安全水平。
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风险点及应对措施分析
052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对食品的监督抽样工作,严防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非常重要。
那么,相关机构该如何实现高效抽检工作呢?下面笔者从降低和消除抽样环节风险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抽样人员资质保证制度监督抽样工作的实施效果如何,关键在于人,为此应建立统一的抽样人员资质保证制度。
首先,相关机构应制定培训计划,让从业人员定期学习食品安全检测标准、食品安全检测方法等内容,并采用学分制,督促工作人员认真学习。
其次,对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化的考试,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在后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最后,采用奖罚制度,对表现好的员工进行实质的薪资奖励,对工作中出现失误的人员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对触犯法律的还要移交司法机关进行惩处。
二、完善随机抽样规范在实际的工作中,随机抽样使用得较为频繁,由于没有标明产品的批次和抽样人,从而导致工作上出现失误的现象很多,所以,检验单位应该完善随机抽样规范,杜绝不规范的事情发生。
这就需要国家职能部门和专业机构的专家根据检测地点、方法等制定规范、统一的随机抽样方法,比如确定抽样数量和抽样工具,以此来保证抽样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再如,规定检测部门和抽样部门要在检查过程中进行详细的文字和影像记录,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三、改进购样经费管理经费是支持一切活动的重要元素,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经费管理办法的缺失,会造成经费的短缺,或是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风险点及应对措施分析经费的使用途径错误,或是中标单位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而只移送低价商品。
所以检验单位需要改进购样的经费管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
检验单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购样经费的有效管理:一是结合市场行情设置购样标准额度;二是设立费用专项基金,严格审核购进发票等。
四、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宣传引导许多生产企业认为,抽检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有的企业会通过各种方式逃避检测,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需要坚决改正。
食品药品监管中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应对
食品药品监管中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应对食品药品监管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任务,对于食品安全风险的预警与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风险的背景、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意义以及食品安全风险应对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食品安全风险的背景随着我国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食品安全风险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供应链问题: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中,由于缺乏标准化管理和监督,导致食品质量不稳定,安全问题频发。
2. 食品添加剂问题:一些不合规范的食品添加剂被滥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 假冒伪劣问题: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市场监管薄弱环节,制假售假,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二、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意义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是指通过采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发现食品安全风险的可能性及其潜在影响,及时发布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为政府和消费者提供决策依据和避免潜在风险的机会。
1. 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通过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可以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避免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2. 保障消费者权益: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的发布可以及时通知消费者避免有食品安全问题的产品,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3. 提高监管效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可以加强监管部门的预案制定和风险评估能力,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食品安全风险蔓延。
三、食品安全风险应对的措施为了应对食品安全风险,提高食品药品监管的水平和效果,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的介绍。
1.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督机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及时发布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
2. 完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规范食品生产与经营行为,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3. 强化企业责任:企业应加强自身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推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食品的安全与质量。
4. 提高消费者知识水平: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主动防护能力。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对食品安全形势与对策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对食品安全形势与对策分析引言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组织,其职责是制定食品安全相关政策、监督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的安全性,并加强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与处置。
本文将分析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并提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对的对策。
当前形势分析目前,食品安全形势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食品添加剂过量使用和滥用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存在过量使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
这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超过了国家标准,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2. 农药残留超标农药的使用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部分农药的使用不当,导致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超标。
食用这些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造假问题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存在食品造假的问题,如以次充好、添加非法成分等。
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食品行业的诚信度,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对策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强化监管力度和效果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审查。
加强对食品生产流程、原料采购和质检等环节的监督,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2.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立法工作,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明确食品生产和销售的规范,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的惩罚。
3.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普及加强对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向消费者传递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教导他们如何辨别和选择安全食品。
4. 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机制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机制,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测和评估。
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警和控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影响。
结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对食品安全形势的关键在于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普及,建立监测与预警机制。
食品行业中的安全风险与管理措施建议
食品行业中的安全风险与管理措施建议一、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关注日益增加,食品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风险挑战。
本文将就食品行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主要安全风险2.1 食源性疾病由于不当处理或加工,食品可能受到污染导致潜在生物危害,如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这些疾病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并引发公共卫生事件。
2.2 化学物质残留农药、重金属、添加剂等化学物质可能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被滥用或过度使用,导致其在最终产品中残留超标。
长期暴露于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影响,包括导致癌症、神经毒性等。
2.3 误导性信息广告宣传和产品标示中存在虚假或误导性信息,使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实情况产生误解。
这种误导可能会使得消费者购买不安全或不符合预期的食品。
三、应对安全风险的管理措施3.1 提升供应链安全建立完善的食品供应链管理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
这包括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确保农药和化肥等物质使用符合规定;加强畜禽养殖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控制养殖密度和用药量;加强食品加工环节的卫生要求,厂商需要遵守良好的生产规范并通过认证。
3.2 强化监督检查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食品行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企业遵循法律法规,并进行定期抽检。
出现问题时要严肃追责,并公开曝光。
此外,也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企业进行评估和认证,提高行业整体管理水平。
3.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识是预防安全风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搭建健康安全素养教育平台,采用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并加强对媒体的引导,宣传正确的食品消费观念和购买方式。
3.4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立法,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和惩罚措施。
同时加大对违反法律法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保障消费者权益。
四、管理措施建议4.1 建立溯源体系通过建立溯源体系和食品追溯技术应用,在食品供应链中实现全程可追溯。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在食品安全监管中,食品安全风险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品安全风险,以及针对这些风险所采取的措施。
一、食品污染的防控措施1. 加强生产环节的监管:食品的生产环节是食品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防止食品被污染,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确保其生产过程符合卫生标准。
此外,还应推行溯源制度,对生产企业进行追溯,以便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责任方。
2. 强化食品检验检疫:食品检验检疫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进口食品的抽检力度,确保进口食品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
对于出口食品,监管部门也需要进行严格检验,以防止污染和疫情传播。
3.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让消费者能够对食品进行选择和辨别,避免购买到不合格的食品。
二、食品添加剂的风险防控措施1.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制定相关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进行严厉处罚。
此外,还应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其生产过程符合安全规范。
2.推行分类管理:根据食品添加剂的性质和用途,实施不同程度的管理。
对于危害较大的食品添加剂,应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限制其用途和含量,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三、食品留样及追溯体系的构建1.建立食品留样制度:对于每一批次的食品,在销售后应留样一部分并进行标识,以备日后检验。
这样,一旦发现问题食品,能够及时对其进行追溯和召回。
2.构建食品追溯体系:建立食品追溯体系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信息进行记录和追踪,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1.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监管部门应建立科学、全面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定期对各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风险进行评估,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及对策分析
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及对策分析在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
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来源和质量,因为不健康的食品对身体造成破坏,给健康带来威胁。
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也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我们需要了解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措施来防范这些风险。
一、食品安全风险的来源1. 生产环节中的污染食品的生产过程如何进行,以及如何存储和运输,都会对食品的安全产生很大影响。
当食品生产、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就会造成食品的污染。
例如,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以及家禽、家畜和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激素和抗生素,都可能对食品造成污染。
2.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添加剂加工过程中添加人造成分或化学物质已逐渐普及。
一些食品添加剂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安全评估,可能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影响。
3. 市场上的质量问题在市场上,食品可能会受到疲劳、自然变态等因素的影响,质量下降,从而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
此外,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高利润,会使用低质量或假冒伪劣的原料,从而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风险。
二、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措施1.加强监管政府应该加强有关方面的监管,对食品生产者、加工者和经营者实行有效的监管。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开支,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效率,让相关监管部门走入农田和市场的第一线,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加以处理和发布安全警示,防止食品安全危害扩大。
2.加强教育人们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饮食结构。
在学校和社会中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并传播正确的饮食观念,为人们提供更加详细的食品安全常识。
消费者应该选择符合标准和规定的合格食品,避免购买不安全的食品或从不正规渠道购买食品,以保证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3.加强政策法规的不断改进政府应该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形势,适时增加一些必要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建立相关的官方评估和监管机构,加强对食品及其原料的监督;给公司或个人在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优势,并通过发展符合标准和创新的生产过程和产品,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食品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食品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保障食品安全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的风险以及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一、食品安全的风险食品安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毒素污染:毒素是一种能够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常见的毒素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霉菌毒素等。
这些毒素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2. 细菌感染:细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在食品生产、加工和保存过程中容易生长繁殖,如果人们食用了被这些细菌污染的食物,就会导致食物中毒。
3. 添加剂滥用:为了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口感,一些生产商在食品中滥用添加剂。
而过量使用添加剂不仅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食品安全的防范与控制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大对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推行更加严格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2. 完善食品追溯体系:建立健全的食品追溯体系,对食品的来源、生产过程、流通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确保人们能够及时了解到食品的信息,避免因为食品问题而导致的安全风险。
3.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责任意识,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
4. 强化食品标签标识:在食品包装上增加详细的标签和标识,包括原材料信息、生产日期、保质期、存储条件等,使消费者能够了解到食品的具体信息,从而做出明智的消费选择。
5. 提升消费者意识:通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教会他们如何正确挑选食品,避免购买低质量或有风险的食品,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6. 加强国际合作: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在食品安全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应对食品安全的挑战。
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近年来,在市局党组正确领导下,全市质监系统牢牢抓住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这条主线,着力强化生产监管,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整顿,严厉查处生产加工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保证了全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形势的基本稳定;为进一步做好全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食品科认真研究分析,全面深入排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和当前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的风险,提出了下步工作重点,现汇报如下:一、存在的主要风险和隐患主要从我市的食品生产加工和我们的监管工作、外部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一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1、获证企业数较多的产品截至2012年5月,我市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470家,有效证书数559张;其中肉制品、小麦粉、饮料、糕点四类产品的发证数量较多,共计263张,占获证总数的47 %;这些都是获证企业多,消费量大,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掌握好此类产品的问题,控制住产品的风险,就可以较大程度地监管好全市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根据我们以往开展的专项整治、监督检验工作,以及外地发现的情况,这些产品存在以下安全问题和隐患:2、监督检验合格率较低的产品2011年省监督抽查共抽查我市食品520批次,合格437批次,合格率%,实物合格472批次,合格率%;食品市级监督抽查涉及糕点、饮料、蔬菜制品、原料乳粉和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产品,共抽查125批次, 经检验综合判定,合格95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为%,产品实物质量合格82批次,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为%;综合分析,合格率较低的前5类产品是:白酒、蔬菜制品、方便食品、罐头、食醋;通过监督检验的数据分析,不合格比例较高的项目为标签、水分、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白剂、着色剂;对合格率较低的产品,以及导致不合格的产品标识标注、生产过程中对水分和微生物的控制,以及使用食品添加剂等是我们以后开展专项整治和监督检验的重点内容;3、乳制品乳制品由于产品本身的特点和产业政策限制,我市获证企业有两家,虽然数量不多,但自三聚氢胺事件以来,乳制品备受关注,对乳制品企业的要求也高于其它食品企业,所以乳制品作为高风险产品,是监管重点;4、区域性重点食品肉制品:主要集中在辛县,辛县共有肉制品获证企业43家全市共96家,风险主要在于,一是企业对原材料把关不严,致使原料中带入不应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二是标识标注不正确;三是企业生产条件、卫生条件比较差;阿胶系列产品:主要集中在同仁县,共有阿胶系列产品26家全市28家,风险主要在于一是企业获得的食品的生产许可证,却以保健品销售;二是超范围使用“QS”标志;如在一些不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阿胶颗粒等产品上加贴“QS”标志;三是所用阿胶原料是否证件齐全,质量合格;小麦粉:主要集中在凤凰区,凤凰区小麦粉获证企业共15家全市共70家,明显的成效是自国家禁止使用增白剂以来,今年抽查均未检出增白剂,但要注意下一步是否有替代品;现在存在的风险是水分容易超标,原因是企业认为水分不是影响安全的指标,控制不严,有的企业则是故意增加水分以提高利润;蔬菜制品:主要集中在乐平,乐平共有蔬菜制品获证企业11家,主要产品为金针菇罐头;风险主要是生产条件差和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超标原因是原料中带入或对添加量控制不准确导致超量;5、食品相关产品我市食品相关产品获证企业有:食品塑料包装获证企业21家,食品添加剂获证企业9家;塑料包装生产风险关键在于对原材料的把关,食品塑料包装主要原材料是必须用食品级的复合膜和聚乙烯颗粒,如企业为节约成本使用非食品级的,则最终产品质量就没有保障;6、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作坊风险点:一是分布散,从业人员少,生产条件简单,监管难度较大;二是缺乏准入门槛,食品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三是城乡结合部是发生食品质量问题的高发区,可能存在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黑窝点、黑作坊,食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由于目前山西省食品安全条例正在制定,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管理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我们将在有关规定出台后,按照要求继续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二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存在的责任风险1.掌握政策要求不及时的风险;近年来食品法律法规文件出台的比较多,必须及时收集、学习、掌握;对现行法律法规学习、掌握不透彻,对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职责不明确,规避责任风险意识和能力不强,由此引发监管问题;2.未能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监督检查的风险;对食品企业检查要按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规定进行;包括未制定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计划、未依法实施监督检查以及对监督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置不到位,对已经不再保持取证条件的企业未按照程序撤销和吊销生产许可等情况;3.未按有关规定实施食品抽样检验工作的风险;抽样及后处理省局有具体规定山西省食品抽样检验规范和山西省食品抽样检验后处理工作规范包括未制定食品抽检工作计划、在抽样、检验、结果发布等环节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以及抽检后处理措施不到位等情况;4.对于辖区内存在的区域性、行业性重大食品安全隐患包括潜规则以及相对集中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未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未及时报告的风险;5.对于通过监督检查、抽样检验、投诉举报、舆论媒体曝光及上级交办等渠道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未能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并进行有效处置的风险;三外部环境媒体曝炒作的风险;一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环境脏、乱、差作为食品企业,环境卫生一定要注意;二是产品质量不合格,现在监督抽查结果均上网公布,尤其是大企业质量不合格更易被炒作;三是我们的监管工作,企业上的问题会让记者追到我们的监管问题;职业举报人举报的风险;食品安全法规定了十倍赔偿,现我省又出台了食品有奖举报办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职业举报人,进行举报申诉;要求依法查处,要求十倍的赔偿,要求落实举报奖励;他们一般不花检验费去检产品质量,举报主要三方面一是产品标识标注;二是添加了不该向普通食品中添加的物质,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不能用于普通食品,他们会通过看食品标签配料表,对照来看;三是无证生产,现在获证企业在网上均能查到;查不到即按无证生产进行举报;所以我们重视产品的标识标注,遇到这种情况要抓紧落实,掌握情况,并及时答复,掌握时限,如超时限,还有被复议的风险;二、食品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一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主要表现在,个别企业管理层人员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对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应尽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不清楚;甚至对企业自身的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了解,生搬硬套同行的制度,其目的只是为了取得生产许可证,一旦获证后就搁置一旁;例如,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环境差,加工器具无卫生消毒等防护措施,产品出厂未按规定批批检验,不合格产品未经处理擅自放行等;二利益驱动促使企业铤而走险分析近年来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不难发现,诚信道德的缺失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因素;少数企业特别是个体经营的小型企业受利益的驱使,铤而走险;为了获得足够的利润,完全不顾他人身体健康,大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甚至在食品中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或添加非食用物质;例如去年上海发生的“染色馒头”事件、今年发生的“毒胶囊”事件;三产品过度“科技化”与标准滞后如食品添加剂;如今的食品工业已与消费者达成一种“口感”协议,为了迎合消费者追求新鲜感、刺激感等所谓的“完美消费”心理,导致有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事件时有发生;即使是作为食品生产加工原料的初级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也存在所谓的“科学化”;如“瘦肉精”事件;同时技术标准的滞后,致使在食品检验、监管工作中缺乏有效依据;四监管资源与承担的监管工作任务不匹配一是个别基层监管人员主观责任意识不强,专业技术能力薄弱,导致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成为了走过场和环境卫生检查,在监管工作中发现不了本质问题;二是监管资源和力量与食品大省的现实情况不相称,基层局在监管机构、人员、经费、装备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三、应对风险的措施一继续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继续做好食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进一步提升食品企业法人的社会责任意识,推动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深入落实;积极培育典型企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广大食品企业加强企业管理,严格质量控制,筑牢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生产企业严格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的各项制度,对于制度建立不完善,执行制度不严格等不符合主体责任要求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从严处理,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二做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开展重点产品抽查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按照省局和地方的工作部署,以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为重点,围绕重点地区和重点产品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保障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推动全市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三严厉查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对食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对于在监督检查、抽样检验、投诉举报中发现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中存在的非法添加、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质量安全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对媒体曝光和消费者投诉举报的食品安全信息,第一时间组织调查核实,及时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应对不到位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扩大;四加强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水平;2012年,山西省食品安全条例将通过立法,我们将根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要求,及时组织学习宣贯,继续有重点地组织基层监管人员深入学习,使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深入掌握和领会,确保按照规定的职责和要求开展工作;五做好风险监测和预警研判工作;通过日常监管、质量抽检、查办案件、跟踪媒体等多种监测途径,搜集食品安全风险信息,进一步提高食品抽样检验和风险监测工作的频次和覆盖面,及时发现存在于区域、行业、企业中的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及时做好研判、处置工作,实现食品安全隐患的早发现、早处置;二〇一二年七月四日。
对食品企业安全问题应对措施管理分析(精选5篇)
对食品企业安全问题应对措施管理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对食品企业安全问题应对措施管理分析对食品企业安全问题应对措施管理分析摘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发燕尾服的基础,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源性疾病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大多数国家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而且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和社会稳定。
食品企业是“从农场到餐桌”的中间重要环节,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倍受人依次为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展展,食品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关键词:中国食品企业,食品安全,应对措施1.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我国食品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目前最严重的就是食品的安全性问题,重大食品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
2.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2.1致病性微生物污染严重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我国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使其具备一定的微生物生长条件,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容易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我国发生的集体食物中毒中大多由微生物引起,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更容易发生。
2.2激素、抗生素、农药及化肥残留超标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大量使用“瘦肉精”,导致食用残留有“瘦肉精”猪肉的消费者发生中毒,严重者甚至死亡。
蔬菜、水果和信念中农药残留超标,主要是由于在生产源头对农药的使用不遵守规定和标准所致。
大量、超量或不合理施用化肥,化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越来越大,化肥施用不当、滥用化肥生的蔬菜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不亚于蔬菜中残留的农药。
2.3非法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对食品添加剂品种及用量及其在产品中的残留有明确规定,非法使用和超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等化学物质,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如非法使用吊白块、工业盐等。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然而,尽管各国都设立了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但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时有发生,这使得人们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产生了质疑。
本文将围绕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期解决这一严重问题。
一、问题分析(一)监管不到位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一些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例如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食品生产企业的措施,导致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问题,使得食品安全风险高发。
监管部门对于一些小作坊、小餐饮店等小微企业的监管不足,也给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二)信息不透明另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信息不透明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消费者往往难以获得真实有效的食品信息,也无法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导致了企业的生产过程不透明,食品安全难以保障。
(三)监管措施不够科学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措施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些监管措施过于简单粗暴,忽视了食品生产的实际情况,没有因地制宜地制定监管政策,导致监管措施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不佳。
二、对策提出(一)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为了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应当加强监管机构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完善监管制度和规范,确保食品生产企业能够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生产,保障食品安全。
(二)加强食品信息公开为了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应当加强食品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建立食品信息公开评台,让消费者能够及时获得真实有效的食品信息,形成有效监督机制,推动企业加强食品质量管理。
(三)科学制定监管政策为了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监管措施不够科学的问题,应当增加监管部门的科学研究力量,根据不同食品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监管政策和措施,提高监管措施的实效性。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监管不到位、信息不透明以及监管措施不够科学。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措施分析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措施分析食品安全是每个人生活中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而食品安全风险的防控与应急管理措施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十个小节,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的主要问题,并介绍相应的防控与应急管理措施。
一、食品安全的背景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不仅因为食品安全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同时也与社会经济稳定密切相关。
然而,食品安全风险仍然存在。
主要原因包括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食品加工环节的恶意掺假、供应链管理不严谨等。
二、常见的食品安全风险常见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要包括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污染和营养成分不足等问题。
其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慢性影响;微生物污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会引发急性食物中毒;而营养成分不足则会导致人体营养不均衡。
三、食品安全风险的防控措施针对食品安全的风险,防控措施可以从多个环节入手。
首先是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其次是强化食品加工环节的管理,严厉打击掺假行为,确保食品质量真实可靠。
此外,对供应链进行有效的管理,保障食品流通环节的可追溯性,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
四、科技创新与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为食品安全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同时,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可以实现食品供应链的全程监控,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可信度。
五、公众参与与食品安全公众参与是食品安全防控的重要环节。
政府需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同时,公众也要积极参与食品安全事件的反馈和监督,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
六、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体系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是食品安全防控的基础。
应当建立完善的检测设施和方法,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测。
同时,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素质,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七、加强执法与监管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加强执法与监管力度。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整改措施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整改措施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们健康和生命的重要问题,而食品安全监管正是为了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一些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这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该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食品安全监管问题1. 缺乏严格的监管标准目前,我国监管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标准还不够严格,导致了市场上许多低质量、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
这些产品存在着可能含有有害物质、使用不合法添加剂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健康隐患。
2. 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对于食品生产企业、销售渠道和餐饮服务行业的监督检查力度还不够强大。
一些不良商家在缺乏有效监管下可以轻易逃脱责任,而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3. 食品追溯体系建设不完善食品追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存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记录,并形成能够被后续环节检索和追踪的系统。
然而,我国目前的食品追溯体系建设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缺乏统一标准和信息共享机制,难以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传播。
二、整改措施1. 强化监管标准为了保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与科学研究机构合作,制定出更为严格、实用的食品安全监管标准。
同时,要完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企业的培训与指导,提高企业自律意识。
2.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为了防止不良商家逃脱法律处罚,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企业的日常检查和抽查力度,定期公布执法结果,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此外,应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增强对市场上各类需严格监管的食品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3. 加强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监管部门应积极推动企业加强食品生产全过程信息记录与共享,提高追溯能力,并借助新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区块链等来提高追溯效率和准确性。
4. 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教育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与认知,不仅可以增加个人自我防范能力,也可以形成社会共治氛围。
食品安全风险排查及整改措施
食品安全风险排查及整改措施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导致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的食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都需要严格把控,确保消费者吃到的是健康、安全的食品。
食品安全风险排查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面排查,找出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及时对其进行整改,确保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安全。
接下来,我将针对进行详细阐述。
一、食品安全风险排查1.食品生产环节(1)原料采购:食品生产的第一步就是原料采购,如果采购的原料存在质量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生产出来的食品质量。
因此,在原料采购环节需要对原料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确保原料的质量安全。
(2)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是影响食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合理的生产工艺可能导致食品中添加非法添加剂或者细菌滋生,从而影响到食品的安全。
因此,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全面排查,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3)生产设备:生产设备是食品生产的重要工具,如果设备出现故障或者不合格,就会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安全。
因此,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2.食品加工环节(1)加工工艺:加工工艺是影响食品加工质量的关键,不符合规范的加工工艺可能导致食品中添加不合格的添加剂或者细菌滋生,从而影响到食品的安全。
因此,需要对加工工艺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加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2)加工设备:加工设备是影响食品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合格的加工设备可能导致食品中杂质或者细菌滋生,从而影响到食品的安全。
因此,需要对加工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3.食品销售环节(1)销售渠道:食品销售渠道的安全是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如果销售渠道存在问题,就会导致消费者买到不安全的食品。
食品安全风险排查及整改措施
食品安全风险排查及整改措施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对食品的安全感与保障的重要方面。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食品安全问题常常频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可能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比如说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引发社会不安,影响国家形象等。
因此,加强食品安全排查与整改措施的必要性越来越显著。
一、食品安全风险排查1. 食品流通环节食品流通环节是食品安全的关键控制点。
在食品流通环节,我们需要关注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供应商选择问题,二是储存问题,三是运输问题。
首先,供应商选择问题,如果食品来自于没有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的供应商,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在选择供应商方面,我们应严格把关,借助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获取供应商的信息,充分了解供应商的情况。
其次,储存问题。
如果食品在储存过程中没有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保管条件,很容易会导致质量下降和感染细菌等食品安全问题。
在储存过程中,应加强对食品的检查、监管以及针对各种情况的预防措施。
最后,运输问题。
如果在运输过程中,食品受到温度、潮湿、震动等外界因素影响,也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在运输环节中,应强化对运输车辆及相关人员的管理,对于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的食品及时进行处理。
2. 生产加工环节生产加工环节是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的关键环节。
在生产加工环节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原材料的选择问题,二是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问题,三是生产线的安全问题。
首先,原材料的选择问题,在不加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可能降低食品的质量安全,甚至引发严重后果。
因此,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需要加强选择、鉴别以及检查加严这些对原材料的控制措施。
其次,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对工具的卫生、加工操作的流程、保洁操作等。
为了保障食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需要加强对于生产加工的监管,并加强对工具的清洁、保洁。
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有助于加强监管人员对于流程的控制力度。
最后,生产线的安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近年来,在市局党组正确领导下,全市质监系统牢牢抓住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这条主线,着力强化生产监管,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整顿,严厉查处生产加工环节的违规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保证了全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形势的基本稳定。
为进一步做好全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食品科认真研究分析,全面深入排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和当前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的风险,提出了下步工作重点,现汇报如下:一、存在的主要风险和隐患主要从我市的食品生产加工和我们的监管工作、外部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1、获证企业数较多的产品截至2012年5月,我市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470家,有效证书数559。
其中肉制品、小麦粉、饮料、糕点四类产品的发证数量较多,共计263,占获证总数的47 %。
这些都是获证企业多,消费量大,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掌握好此类产品的问题,控制住产品的风险,就可以较大程度地监管好全市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
根据我们以往开展的专项整治、监督检验工作,以及外地发现的情况,这些产品存在以下安全问题和隐患:2、监督检验合格率较低的产品2011年省监督抽查共抽查我市食品520批次,合格437批次,合格率84.04%,实物合格472批次,合格率90.77%。
食品市级监督抽查涉及糕点、饮料、蔬菜制品、原料乳粉和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产品,共抽查125批次, 经检验综合判定,合格95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为76.0%,产品实物质量合格82批次,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为80.16%。
综合分析,合格率较低的前5类产品是:白酒、蔬菜制品、方便食品、罐头、食醋。
通过监督检验的数据分析,不合格比例较高的项目为标签、水分、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白剂、着色剂)。
对合格率较低的产品,以及导致不合格的产品标识标注、生产过程中对水分和微生物的控制,以及使用食品添加剂等是我们以后开展专项整治和监督检验的重点容。
3、乳制品乳制品由于产品本身的特点和产业政策限制,我市获证企业有两家,虽然数量不多,但自三聚氢胺事件以来,乳制品备受关注,对乳制品企业的要求也高于其它食品企业,所以乳制品作为高风险产品,是监管重点。
4、区域性重点食品肉制品:主要集中在辛县,辛县共有肉制品获证企业43家(全市共96家),风险主要在于,一是企业对原材料把关不严,致使原料中带入不应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二是标识标注不正确;三是企业生产条件、卫生条件比较差。
阿胶系列产品:主要集中在县,共有阿胶系列产品26家(全市28家),风险主要在于一是企业获得的食品的生产许可证,却以保健品销售;二是超围使用“QS”标志。
如在一些不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阿胶颗粒等产品上加贴“QS”标志;三是所用阿胶原料是否证件齐全,质量合格。
小麦粉:主要集中在凤凰区,凤凰区小麦粉获证企业共15家(全市共70家),明显的成效是自国家禁止使用增白剂以来,今年抽查均未检出增白剂,但要注意下一步是否有替代品。
现在存在的风险是水分容易超标,原因是企业认为水分不是影响安全的指标,控制不严,有的企业则是故意增加水分以提高利润。
蔬菜制品:主要集中在乐平,乐平共有蔬菜制品获证企业11家,主要产品为金针菇罐头。
风险主要是生产条件差和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超标原因是原料中带入或对添加量控制不准确导致超量。
5、食品相关产品我市食品相关产品获证企业有:食品塑料包装获证企业21家,食品添加剂获证企业9家。
塑料包装生产风险关键在于对原材料的把关,食品塑料包装主要原材料是必须用食品级的复合膜和聚乙烯颗粒,如企业为节约成本使用非食品级的,则最终产品质量就没有保障。
6、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作坊风险点:一是分布散,从业人员少,生产条件简单,监管难度较大。
二是缺乏准入门槛,食品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三是城乡结合部是发生食品质量问题的高发区,可能存在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黑窝点、黑作坊,食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大。
由于目前省食品安全条例正在制定,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管理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我们将在有关规定出台后,按照要求继续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
(二)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存在的责任风险1.掌握政策要求不及时的风险。
近年来食品法律法规文件出台的比较多,必须及时收集、学习、掌握。
对现行法律法规学习、掌握不透彻,对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职责不明确,规避责任风险意识和能力不强,由此引发监管问题。
2.未能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监督检查的风险。
对食品企业检查要按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规定进行。
(包括未制定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计划、未依法实施监督检查以及对监督检查发现的违规行为处置不到位,对已经不再保持取证条件的企业未按照程序撤销和吊销生产许可等情况)。
3.未按有关规定实施食品抽样检验工作的风险。
抽样及后处理省局有具体规定《省食品抽样检验规》和《省食品抽样检验后处理工作规》(包括未制定食品抽检工作计划、在抽样、检验、结果发布等环节存在违规行为以及抽检后处理措施不到位等情况)。
4.对于辖区存在的区域性、行业性重大食品安全隐患(包括潜规则)以及相对集中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未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未及时报告的风险。
5.对于通过监督检查、抽样检验、投诉举报、舆论媒体曝光及上级交办等渠道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未能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并进行有效处置的风险。
(三)外部环境媒体曝炒作的风险。
一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环境脏、乱、差(作为食品企业,环境卫生一定要注意);二是产品质量不合格,现在监督抽查结果均上网公布,尤其是大企业质量不合格更易被炒作;三是我们的监管工作,企业上的问题会让记者追到我们的监管问题。
职业举报人举报的风险。
食品安全法规定了十倍赔偿,现我省又出台了食品有奖举报办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职业举报人,进行举报申诉。
要求依法查处,要求十倍的赔偿,要求落实举报奖励。
他们一般不花检验费去检产品质量,举报主要三方面一是产品标识标注;二是添加了不该向普通食品中添加的物质,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不能用于普通食品,他们会通过看食品标签配料表,对照来看。
三是无证生产,现在获证企业在网上均能查到。
查不到即按无证生产进行举报。
所以我们重视产品的标识标注,遇到这种情况要抓紧落实,掌握情况,并及时答复,掌握时限,如超时限,还有被复议的风险。
二、食品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一)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主要表现在,个别企业管理层人员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对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应尽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不清楚。
甚至对企业自身的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了解,生搬硬套同行的制度,其目的只是为了取得生产许可证,一旦获证后就搁置一旁。
例如,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环境差,加工器具无卫生消毒等防护措施,产品出厂未按规定批批检验,不合格产品未经处理擅自放行等。
(二)利益驱动促使企业铤而走险分析近年来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不难发现,诚信道德的缺失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因素。
少数企业特别是个体经营的小型企业受利益的驱使,铤而走险。
为了获得足够的利润,完全不顾他人身体健康,大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甚至在食品中超量超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或添加非食用物质。
例如去年发生的“染色馒头”事件、今年发生的“毒胶囊”事件。
(三)产品过度“科技化”与标准滞后如食品添加剂。
如今的食品工业已与消费者达成一种“口感”协议,为了迎合消费者追求新鲜感、刺激感等所谓的“完美消费”心理,导致有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事件时有发生。
即使是作为食品生产加工原料的初级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也存在所谓的“科学化”。
如“瘦肉精”事件。
同时技术标准的滞后,致使在食品检验、监管工作中缺乏有效依据。
(四)监管资源与承担的监管工作任务不匹配一是个别基层监管人员主观责任意识不强,专业技术能力薄弱,导致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成为了走过场和环境卫生检查,在监管工作中发现不了本质问题。
二是监管资源和力量与食品大省的现实情况不相称,基层局在监管机构、人员、经费、装备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三、应对风险的措施(一)继续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
继续做好食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进一步提升食品企业法人的社会责任意识,推动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深入落实。
积极培育典型企业,发挥典型示作用,引导广大食品企业加强企业管理,严格质量控制,筑牢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生产企业严格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的各项制度,对于制度建立不完善,执行制度不严格等不符合主体责任要求的违规行为,坚决依法从严处理,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二)做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开展重点产品抽查工作。
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按照省局和地方的工作部署,以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为重点,围绕重点地区和重点产品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保障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推动全市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三)严厉查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违规行为。
始终保持对食品质量安全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对于在监督检查、抽样检验、投诉举报中发现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中存在的非法添加、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质量安全行为,依法从严查处。
对媒体曝光和消费者投诉举报的食品安全信息,第一时间组织调查核实,及时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应对不到位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扩大。
(四)加强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水平。
2012年,《省食品安全条例》将通过立法,我们将根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要求,及时组织学习宣贯,继续有重点地组织基层监管人员深入学习,使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深入掌握和领会,确保按照规定的职责和要求开展工作。
(五)做好风险监测和预警研判工作。
通过日常监管、质量抽检、查办案件、跟踪媒体等多种监测途径,搜集食品安全风险信息,进一步提高食品抽样检验和风险监测工作的频次和覆盖面,及时发现存在于区域、行业、企业中的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及时做好研判、处置工作,实现食品安全隐患的早发现、早处置。
二〇一二年七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