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原理学习

合集下载

资本论与社会经济压迫关系研究

资本论与社会经济压迫关系研究

资本论与社会经济压迫关系研究资本论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由马克思撰写于19世纪的德国。

它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压迫和剥削问题,成为了研究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通过分析资本论中的核心思想,探讨资本论对社会经济压迫关系的研究作用。

资本论中的核心思想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基于剥削的经济形态,通过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资本家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和权力。

在这个过程中,工人被迫为资本家创造利润,同时也失去了对自己劳动结果的控制权。

这种压迫关系体现在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和报酬等方面。

首先,资本论强调了劳动时间对工人生活的压迫。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被迫长时间地劳动以创造利润,而不是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增长,会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导致工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个人兴趣和人际关系。

这种无尽的劳动时间给工人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使他们陷入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压迫状态。

其次,资本论还指出了劳动条件对工人的压迫。

资本家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往往会忽视工人的劳动条件。

工人们被迫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面临着噪音、灰尘、危险等问题。

这些恶劣的劳动条件不仅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还给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困扰。

工人没有能力改善自己的劳动条件,只能不断忍受这种压迫。

此外,资本论还强调了工人报酬的不平等对他们的压迫。

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报酬往往无法与他们所创造的价值相匹配。

资本家通过操纵工资水平和劳动市场,使工人的报酬始终处于低水平。

工人的劳动价值被压缩,导致他们无法获得合理的报酬,进而无法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这种不平等的报酬制度使工人一直处于被压迫和剥削的状态。

总的来说,资本论对社会经济压迫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从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和报酬等不同角度出发,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被剥削和压迫的现实。

这种压迫关系使工人失去了对自己劳动结果的控制权,丧失了生活的尊严和自由。

《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应用

《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应用

《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应用摘要:建立在对资产阶级批判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揭示了货币的起源、本质、职能以及货币流通规律,对一国管理货币发行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实践证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是科学的、完整的。

认真借鉴马克思货币理论有利于我国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发展。

关键词:货币理论;货币流通;通货膨胀早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就有思想家对货币问题进行解释。

古典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货币曾作了深刻的。

但是,“两千多年来人类只会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科学的货币理论是马克思创造的,要认真学习马克思货币理论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

一、马克思的货币理论1、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在资本论中第一次出现“货币”时马克思是这样描述的:等价形式同这种特殊商品的自然形式社会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特殊商品成了货币商品,或者执行货币的职能。

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货币的本质有三个理解点:首先,货币是一种一般等价物;第二,货币是一种商品,并且是一种特殊商品;第三,货币的本质体现的是货币的社会属性,货币和其他商品的交换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互换劳动的关系。

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在交换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商品的价格用若干单位的货币表示时货币体现其价值尺度的职能,当商品转移和货币转移同时发生时货币起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当货币转移滞后于商品转移时货币发挥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人们将货币储藏起来以实现跨期消费时货币起贮藏手段的职能,当有一种货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并使用时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世界货币。

2、信用货币和纸币信用货币即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如汇票、银行票、支票等等。

纸币《资本论》中马克思特指的是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在现代经济社会,国家法定货币一般由中央银行发行,因此可以将纸币看作是银行券,归于信用货币。

关于信用货币和纸币产生的原因,马克思是这样描述的:正如本来意义的纸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出来一样,信用货币的自然根源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

从《资本论》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从《资本论》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和主要内容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出发点。 ②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必须坚持改革和开放。 ③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加速经济发展。 ④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的标准。 ⑤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社会主义也可 以搞市场经济。 ⑥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二者要结合好。 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方法上基本相 似,但也有不同,主要是所有制基础不同。
⑤实行劳动义务制
④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
和劳动军事化。
经济交往与合作。
列宁关于建设 社会主义的理论
①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
“现在一个一长切期都的在探实索践过…程。…理 论②在把变大为力实发践展,生理产力论和由提实高践 赋予劳活动力生,产由率实摆践在首来位修。正,
由③实进践行农来业检合验作。化”。
④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存在, 利用和发展商品货币和市场。 ⑤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理论是一个科学的体系
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全面、系统地回答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鰥巙襍榔卫腢洫訿作純湍泶昃 淘揥叽磼龋贵逄逼饛飆隷旼稅 塋椶齃纨裬皼雄鷺罿黂憊覓怽 踟嫙曢谌舻狦嘂绪表蛕序俧瓴 箅烶宱釴泈簞怴碎齓鞁階诞鈵 鹬吹埐怵苠鑢虵鵠捊虩狄弞拲 醨顨猍雞卝1住111髹1看1揇1看11蒰摎彘綬縤 娻馁蓃頖蠑鬹誎穋矓蔃濖庫訷 聧鶩纐繚怿霷鑺髴鰌继望廝胠 瑙棐癣鰔填膟丆熽骟藞艊泬跀

的 的 叮 叮 当 当
55 55 55 55 55
55 55 55 55 55
的 55 55
8 55 66 56 55 66 66 55 55 66 55 55 66 56 55 66 55 55 66 88 55 66 88 55 66

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是他的著作《资本论》中提出的,它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之一,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资本理论如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讨论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探讨二者之间的交融和冲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制度。

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产权关系和市场规则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

国家在这一过程中还扮演着调节和监督的角色,以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主要关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关系与剩余价值的产生。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无产阶级的被剥削和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的本质,并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持续下去,必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然而,马克思没有对社会主义的具体形态进行详细说明。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尝试实践了一种特殊的社会主义模式,即“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然而,这种模式被广泛认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一系列缺陷,包括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和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以及其他国家逐渐引入了市场机制,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靠拢。

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合,实际上是在实践中的一个探索过程。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提供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批判,强调了资本主义体制下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这一理论启发了人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改革,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防止市场经济的缺陷。

然而,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也存在一些冲突和矛盾。

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关注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通过调节市场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从《资本论》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

从《资本论》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

从《资本论》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摘要:《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部经典巨著,其中虽然并没有直接提到社会主义能否实行市场经济这一问题,但是它间接地阐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能决定社会制度。

本文从《资本论》第一卷所阐述的三个理论,即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理论来分析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区别,从而得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结论。

关键词:《资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依据《资本论》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其中并没有涉及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

所以说,从表面上来看,《资本论》并没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直接的理论基础。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资本论》为它提供了间接的辩护,就是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源、发展经济的手段,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利用,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利用。

所以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一、《资本论》相关内容《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经典著作,耗费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半个多世纪的心血。

马克思从1843年开始研究经济问题,一直到1883年3月14日去世时仍在修改《资本论》的手稿,可以说,它是马克思用毕生的精力写成的一部科学巨著。

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集中体现,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资本论》共分三卷:《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一卷主要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和货币入手,阐释了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二卷阐述了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之间的矛盾运动,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第三卷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分配理论,进而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结构。

《资本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作用

《资本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作用

《资本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作用摘要:由美国XX年8月“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危机如洪水猛兽一般,从美国波及到全球,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不仅让美国金融体系的根基面临崩塌的危险,世界经济也因此遭遇极度的重创。

危机产生的事实告诉人们,新自由主义理论行不通。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术界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见仁见智。

“透支消费”、“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以及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是祸根。

然而,这些只是问题的表面。

按照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从其基本经济制度的层面,来认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实质才是最主要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对我们准确地认识金融危机,进而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金融危机;市场经济1867年《资本论》第1卷问世后,作为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著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

但是,在苏东剧变以后,伴随着一些西方国家大力宣扬“共产主义已经灭亡”、“马克思主义已经破产”等言论,以及苏东的左翼学者对《资本论》的关切程度也远不如前的背景下,《资本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备受冷落。

随着XX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人们开始不断地思索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危机的对策,这时大家想起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

1国外的共有产权制度由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的次贷危机自X X年3月爆发以来已持续了两年多,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危害也不断加深,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机中“中标”,而且其次贷问题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如雷曼兄弟公司的倒下,以及大量银行的倒闭,使得许多企业的融资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受次贷危机拖累,英国北石银行遭遇挤兑,瑞银蒙受巨额损失,各主要世界性银行的利润大幅下降,这些情况的出现固然增加了国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加大了国际协调处理次贷危机的难度。

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是一门伟大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学说。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并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现实应用及发展前景。

一、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原理马克思资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进行深刻剖析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资本理论主要包括商品与货币形态的分析、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与原始积累等内容。

首先,马克思从商品与货币的形态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本质。

他指出,商品社会是商品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社会形态,而资本主义则是商品经济的特殊形式。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不仅仅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被看作是获取利润的手段。

货币作为唯一的交换媒介,使得商品具有了普遍等价物的特征。

其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他资本论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明确指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必然存在的。

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生存所需,而剩余价值则是资本家从劳动者身上剥削获得的。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阶级矛盾的根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平分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最后,马克思的资本积累与原始积累理论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马克思认为,资本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必然会导致原始积累的现象。

这种原始积累主要通过掠夺、剥削等手段来迅速积累资本,进而实现更大的利润。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则是通过调整资源配置的方式,达到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运用市场调节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形态。

它既保持了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又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思想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经济发展、改革创新和提高效益。

《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8期(总第405期) 2017年8月财经问题研究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Number8(General Serial No.405)August,2017㊃理论研究㊃‘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邱海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㊂一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和未来共产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另一方面,要构建科学严谨的系统化经济学说,就必须深入研究和正确理解‘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更好地体现出对‘资本论“的理论㊁方法与逻辑的继承和发展㊂关键词:‘资本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经济运动规律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7)08⁃0003⁃06‘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而且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著作㊂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因此,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和正确理解‘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那种认为‘资本论“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从而不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是肤浅和错误的㊂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多以‘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资本论“等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设想为主要依据,①同时受到前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深刻影响,对‘资本论“的理论㊁逻辑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得非常不充分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实践和政策内容,虽然在理论内容上已大不同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苏联范式”,但就目前已经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专著和教材等成果来看,一方面,还存在着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明显痕迹,主要体现在理论体系上仍然以社会主义所有制为出发点;②另一方面,仍然未能体现出对‘资本论“的理论㊁方法与逻辑的继承和发展㊂①②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分别代表不同的理论流派,但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列宁明确地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㊂根据马克思关于所有制㊁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有关论述,从所有制出发理解生产关系和构建理论体系,并不是一种正确的方法[1]㊂收稿日期:2017⁃06⁃10基金项目: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A170401)作者简介:邱海平(1962-),男,湖北孝感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资本论“与当代经济研究㊂E⁃mail:1255596484@ 4财经问题研究 2017年第8期 总第405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需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设想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现实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践的理论指南,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论述不仅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资本主义为前提,而且这些论述更多地属于一种设想或推论,不是一种严格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只有‘资本论“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体系,‘资本论“不仅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而且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现实情况来看,需要深入地研究如何更好地借鉴和运用‘资本论“的理论㊁方法与逻辑㊂从这个认识出发,本文着重从‘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㊁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等三个方面进行讨论㊂ 一㊁‘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之所以首先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对于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㊂无论是从整个经济理论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研究目的的确立,是影响理论形态的首要因素㊂就‘资本论“的研究目的之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之间的关系来说,毫无疑问,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经济学,但是,马克思当年的理论任务与当前这一时期理论任务的历史性差别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明确地指出: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1]㊂然而,‘资本论“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的目的,即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从而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经济制度的历史性,进而论证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最终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㊂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或者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这是首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总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并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重要的能动作用㊂所谓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各种社会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学㊁政治学㊁法学和哲学等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和意识形态,其理论形态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的客观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及其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服务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本论“在研究目的上存在一种辩证关系: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因而在揭示运动规律这一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本论“是完全一致的;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本论“面临的任务又存在重大差别,具体来说,‘资本论“的任务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服务㊂另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考察的是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经济制度,而且马克思把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经济制度理解为一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经济制度㊂然而,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某些社会经济运动规律表现得不充分,换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在某些方面的规律性可能不是十分明显㊂从根本上来说,客观实践发展的成熟程度决定了理论本身的成熟程度㊂假如承认这一点,那么就不能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完全像‘资本论“那样,只是揭示社会经济运动规律,而是必须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更加着眼于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现实运行状况及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而提出改革和发展的建设性对策主张㊂综上所述,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概括为: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建设性对策主张㊂必须把这三个方面统一起来,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体现出科学性㊁现实性与建设性的有机统一,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㊂ 二㊁‘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明确指出: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1]㊂可以说,整个‘资本论“的理论体系正是围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来构建和布局的,其中,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即生产㊁流通与分配相统一的过程㊂由此可见,研究对象规定了理论体系及其内容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必须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㊂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另一种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㊂在前一种解读中,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中国特色”;在后一种解读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理解或界定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种理解仍然是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种线性发展和延伸,未能充分反映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具有的巨大理论创新含义和价值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这种理解面临的问题是,按照政治经济学理论界通行的理解,政治经济学是以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某一特定国家的经济运动作为研究对象㊂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解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关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属性上具有一致性㊂然而,在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同或相通之处的同时,更应该充分认识它们的重大差别㊂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既有共同点,又有明显的差别㊂共同点在于,二者都以社会主义研究为目的㊂但二者在研究对象上的差别则一目了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社会主义”,而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或者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明确指出: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1]㊂问题在于,马克思是如何研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呢?难道脱离开一定国家的具体经济过程就可以认识这一问题吗?显然不能㊂事实上,马克思在那句话的后面紧接着指出: 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㊂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1]㊂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指出: 这个人的全部理论是他毕生研究英国的经济史和经济状况的结果”[1]㊂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表明,‘资本论“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对英国经济现状及经济史的研究㊂当然,在研究现实经济材料的同时,马克思又通过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继承创立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㊂很明显,这里涉及到国家与社会经济形态的关系问题以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问题㊂概括地说,政治经济学所要揭示的是关于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形态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更多的是通过理论抽象所得到的范畴,其实际运动则总是表现为一定国家的经济运动过程㊂因此,从来不存在脱离以一定国家的经济运动作为考察对象而得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㊂换而言之,政治经济学总是通过对具体国家经济运动的研究,进而得到关于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一般理论,这一点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来说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也是全部经济学理论发展史的客观事实㊂①由此可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和范畴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第一次明确地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为一门学科,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研究对象㊂这一点至少在5‘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①恩格斯曾经指出: 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2]㊂6财经问题研究 2017年第8期 总第405期中国经济理论史上恐怕还是第一次,相对于已有的相关认识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㊂其创新性表现在,这个概念非常明确地重新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即通过对具体国家经济运动过程的研究,进而揭示社会经济形态的运动规律㊂这里实际上涉及到另外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即究竟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及其发展规律㊂众所周知,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起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理论观点,并在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得以逐步充实和发展㊂由于现实社会主义都是起源于不发达国家,而不是起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且表现为一个一个国家的现象,而不是超越国家的现象,因此,现实的社会主义一开始就面临着究竟如何对待和处理具体的实践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理论的关系问题㊂到目前为止,人们总是把现实社会主义理解为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实现,也正因为如此,在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较多地受到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观点的重大影响㊂例如,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㊁取消商品生产等㊂从列宁到斯大林,再到毛泽东,虽然他们都对落后条件下究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他们都没能突破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规范性认识和规定㊂笔者认为,离开或背离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就不存在科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但是实践表明,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可行性和可能性的角度来看,完全囿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规范性理论和规定,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方式和过程同社会主义的目标混为一谈,是不正确的㊂正是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发展道路㊂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不断深化和升华,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观点㊂随后,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观点,并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发展㊂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理论概括㊂在承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同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社会主义相比确实存在很大差别的前提下,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仅仅理解为只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因为这样的理解会淡化甚至掩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巨大差别,从而大大地削弱或淡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独创性和普遍性价值,以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范畴和理论的巨大创新价值和意义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相比更为重大的差别在于,它们体现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本身的不同理解和方法论差异㊂具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又更加突出社会主义的实践性㊁创造性和民族性,贯彻的是一种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方法论和理论指导性与实践创造性并重的思想方法,体现着从特殊性上升到普遍性及一般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逻辑㊂而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更多地贯彻的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思想方法,更多地体现着将理论运用于现实的逻辑,更多地采用一种规范的思维方法,更多地侧重说明社会主义 应该如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需要更多地分析现实的社会主义究竟如何巩固和发展,发展的形式㊁道路和规律是什么等问题㊂从这些方面来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范畴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在理解和认识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㊁对照㊁批判㊁吸收㊁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㊂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㊂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3]㊂习近平总书记实际上已经非常深刻而明确地揭示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之一,即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既不能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更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经济学尤其是西方主流经济学㊂因此,需要创建一种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又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新政治经济学㊂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才能满足这样一种需要㊂当然,这样的理解,决不排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坚持和运用,更不排斥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不排斥对于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成分和中国传统文化优秀部分的借鉴和吸收㊂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㊁面临的理论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在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对象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扩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而且还要分析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及其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而这种分析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也就是说,必须深入研究中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一层扩展研究对象㊂除此之外,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仍然处在建设和发展之中,改革仍然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必须研究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政策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直接的建设性主张和建议㊂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必须体现科学性(规律)㊁实践性(实际运行)和建设性(战略与政策)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性的重要表现,也是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㊂ 三㊁‘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众所周知,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以新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为前提的㊂而要创立一个完全不同于现有各种理论体系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同样必须以新的历史哲学为前提㊂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界都确认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但对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教条主义倾向,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运用唯物史观强调 生产力标准”,用以解释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什么只能搞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而不能搞高级阶段的或完全的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不能彻底贯彻同一个 生产力标准”来解释中国为什么要搞公有制和社会主义㊂因此,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和逻辑上的不一致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际历史过程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相应的上层建筑不是建立于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相反,它是通过政治革命先建立起上层建筑(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然后再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公有制㊁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以这种独特的路径去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㊂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演进,具有一种完全不同于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范式的发展逻辑㊂这里自然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理论或认识上的问题,即究竟如何看待和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及其与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㊂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逻辑与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这样的理论范式不一致,是否必然陷入这样的两难困境:要么说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要么说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根本就是违背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㊂笔者认为,并不存在这样的两难选择㊂要想科学地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身及其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两点:第一,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具体国家的发展规律㊂例如,从世界范围来看,有的国家或民族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并不完全依次经历全部五个社会发展阶段,而是有可能跨越 卡夫丁峡谷”或其他 峡谷”,现代中国历史和美国历史就是最典型的例证㊂人类社会发展的极为丰富的历史本身表明,必须坚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否则根本无法正确认识人类发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㊂第二,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形成来看,一方面,它是马7‘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简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

简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

《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简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洪灏,雷菁(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摘要:《资本论》中关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邓小平同志制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结合。

《资本论》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南,学好用好<资本论》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1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5)07一O009—05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一般,社会主义条件是特一、《资本论》中关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殊。

义的基本观点,是邓小平同志制定中国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的理论前提改革方向的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够兼容。

邓小平同志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够结合的理论根据就是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强调市场经济只是手段,不具有决定经济制度的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性质,市场经济不能与资本主义等同。

“市场经济产力。

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观点在当时的理论界有很济。

市场经济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大疑问。

有些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例这个客观需要,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如苏联的瓦解证明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

的形式和手段。

也可以说,市场经济即是发达的另外,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鼓吹市场经商品经济,或者说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商品济就是资本主义,他们总是力图把二者等同起来,经济;是市场充分发育,形成了完备的市场体系,抹杀二者的区别。

因此,只有从理论上弄清市场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资源配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把一般商品经济与资本置的主要力量的商品经济。

论《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论《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论《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1. 引言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之一。

然而,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直是各国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经典著作《资本论》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著作之一,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2. 《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影响我们需要了解《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影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剖析,为我们理解资本运行规律、市场机制和生产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这些理论不仅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启示了我们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理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的经济计划和市场调节。

深刻理解《资本论》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3. 《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广度影响我们需要探讨《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广度影响。

《资本论》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商品生产、货币流通、资本积累、利润率规律等方面,这些内容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有指导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确立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关系、如何平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等问题,都可以从《资本论》中寻求启示和指导。

《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广度影响。

4. 《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基于《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影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可以指导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规律,引导我们更好地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辩证关系。

可以指导我们更全面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点和难点,推动我们更科学地制定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

可以指导我们更灵活地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推动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经济挑战和风险。

《资本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资本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资本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毕业论文作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集大成,《资本论》问世已经一百多年,资本主义也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它的基本原则仍未过时,仍然是我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之一,同时也是我们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的有力武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设的重要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创造性运用《资本论》理论和方法的典范,充分彰显了《资本论》的科学价值。

编辑。

一、《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源流”关系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坚持和正确运用了《资本论》理论的“硬核”。

唯物史观作为观察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论研究中得到详尽的证明和具体运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为指导,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生产力发展和人本身发展的有机统一,既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同时又要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促进人本身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点,也是设计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点所在。

《资本论》以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是一部理论体系严密而完整的经济学巨著,并自始至终贯穿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就是要从理论上回答怎样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某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种突破集中体现在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等领域。

简历大全/html/jianli/ 《资本论》的科学原理是同其科学精神”“与时俱进的品质紧密交融的,是唯物史观视域中抽象的一般原理与具体的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不断克服不顾社会和历史条件变化,僵化、教条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原理学习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原理学习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研究摘要:《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他“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

揭示了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的性质,正因为如此,它既可以与资本主义经济相结合,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可以与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因而,《资本论》中所阐明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文浅析了《资本论》作为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发达商品经济形态的科学剖析,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一、《资本论》研究的对象《资本论》写作一百余年的历史中,无数学者研究其意义,尤其是08年经济危机以来,《资本论》的出版几度告罄,人们似乎从《资本论》中找到了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来源,更从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学到了一些如何在全球大萧条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些原因,社会中对于《资本论》和中国市场经济的研究热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资本论》究竟研究的是什么?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对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含义,在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的把它理解为生产关系,有的把它理解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有的把它理解为劳动方式,也有的把它理解为用什么工具进行生产,等等。

究其原因,“生产方式”一词是一个多义词,马克思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它时,就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作为《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含义,只能以全书的中心内容和主题为根据,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

《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问题。

所以,在《序言》中提到的“资本主义方式”,是指以资本主义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方式,这属于广义的生产关系,它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方面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社会科学学科,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从做研究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很强的思想深度和理论针对性,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广泛受人关注的学科领域。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为代表的,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经济学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在理论上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本质和发展规律,而且还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学科发展史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初期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理论体系。

在中国,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了重要的研究科目,更为广泛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系统的重要思想非常多,值得一提的有以下几点: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会将资本投入到不断膨胀、扩张的市场上,通过产生商品进行交换,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生产、交换和消费等各环节逐渐形成了自我调节和缓冲的机制,满足了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资本家通过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得了暴利,而工人的劳动则被压缩到了极致。

剩余价值理论从源头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本质,也成为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基础。

3.价值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价值规律”这一理论,认为商品价格是由生产成本和利润率共同决定的。

这一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商品市场中价格变化的内在机制,也使得人们得以深刻认识到资本所处的市场环境。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时代的意义随着时代的演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走过了从不成熟,成熟到再成熟的历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论》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部鸿篇巨制。

这本书科学地说明了雇佣劳动与资本制度的社会经济结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指出这一过程的实质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产生;阐述了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不断被破坏,引起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分配理论,进而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结构。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它是一部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是无产阶级运动的基本产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吸收了很多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包括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但是摒弃了他们的阶级局限性,坚持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得出了资本主义一定要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的革命结论,使无产阶级有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此外,《资本论》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唯物史观的典范,是活的辩证法。

《资本论》又是一部叙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的主要的著作。

剩余价值是贯穿《资本论》的红线,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了科学。

《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是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强大武器,指出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然性,为无产阶级指出了解放的道路。

《资本论》是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

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已经从自由竞争时期进入了垄断时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资本论》的普遍原理仍然适用,并没有完全过时。

《资本论》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指路明灯。

资本论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

例如,社会主义需要建立在强大的物质基础,必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等等。

不仅如此,它还揭示了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一、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本质和规律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意义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探究。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学研究,是两位创始人对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和社会矛盾的深刻观察和批判。

马克思首次系统阐述其经济学思想的作品是《资本论》,此书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列宁和斯大林等继任者的引领下,不断发展和完善。

近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潮流包括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探索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拓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等。

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依赖于无尽的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则揭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的不稳定和矛盾,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关注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强调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提出劳动与资本相对应的价值观。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理解和改造现实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首先,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和不平等现象,进而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和研究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和规律,为改善和调适现代经济提供了参考。

最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为我们思考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经济制度建设和优化提供了借鉴。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虽然有其重要性,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用

《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用

《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用关于《《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劳动者是价值的创造者,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就是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和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是相互联系、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完整理论体系。

本文通过解析资本积累过程,讨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该过程对劳动者权益的损害。

本文最后回归《资本论》,提出资本积累的双重性,并提出应充分利用资本积累的积极性来维护劳动者权益。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资本论;资本积累;劳动者权益;保护一、引言金融危机后,我国于2008年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自该法颁布以来,各界人士对该法的出台看法不一,特别是其中第二章第十四条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由于类似终身雇佣制而引起了较大的争议。

在笔者看来,衡量一个法律的作用和影响要跳出短期利益的框架,要重视法律背后存在的背景和土壤。

近年来劳资冲突频频爆发,每年的绝对数量和增长趋势都不可忽视,由此引发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不容小觑。

如何调整好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保障和实现劳动者权益就成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劳资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风向标。

二、资本积累过程对劳动权益的损害马克思在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观点进行扬弃并加以综合的基础上,把资本界定为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本质上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从而形成了对资本范畴二重性即关于资本一般和资本特殊的认识。

劳动始终是资本家源源不断地创造和攫取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积累的核心要素,如马克思所说“生财之道就在于占有无酬劳动”。

那么资本家会善待工人吗?答案是否定的。

监督工人勤勉劳动的同时,还“必须尽可能地把工人的工资减到最低限度”,“资本的经常趋势是使工人降到这种不费分文的地步”。

除了这些非常直观的对工人正当权益的剥夺,资本积累对劳动者权益的侵害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对就业的不利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中通过分析和研究伴随着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深刻阐述了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根本原因、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和作用。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探讨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探讨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探讨一、货币理论概要马克思从根本上回答了商品怎样、为什么和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等问题,提示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全面地论证了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从而制定了科学的货币理论。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论。

关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05页指出:“货币结晶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

”商品交换是个人过程和社会过程的对立统一运动,只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运动达到统一,交换才能实现。

正如马克思在104页指出:”同一过程不可能对于一切商品所有者只是个人的过程,同时又只是一般社会的过程。

”这样,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分离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成了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某种商品上,货币便产生了。

在历史上,贝壳等都曾做过货币材料,但相比于贵金属,它们的属性优势相对较小。

于是,货币形式就日益转到那些最适合的贵金属身上。

金银终于成了执行货币职能特殊商品而成了货币。

所以,货币是固定起一般作用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本质表现在它的职能上,而货币的职能体现在它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个方面。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05页指出:“金的第一个职能是为商品世界提供表现价值的材料,或者说,是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

”这就明确了价值尺度的功能是怎样产生的。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就是实现价格,通过实现价格,把商品所有权转让给买方,转让给提供交换手段的人。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二个基本职能,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正是这两个基本职能的统一。

货币贮藏的对象的金银或者金银饰品,货币贮藏职能在货币流通中自发地起着一种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支付手段职能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的阶段上产生的,它包括了二个方面:一是现金交易,一是赊账交易。

最后,当商品流通领域越过国家的界限产生了世界贸易时,货币就执行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资本论》第一卷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的当代意义_马拥军_王姝

《资本论》第一卷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的当代意义_马拥军_王姝
对生产方 式 的 微 观 理 解,是 马 克 思 在《哲 学 的贫困》中 提 出 的。 马 克 思 指 出,人 们 是 在 一 定 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生产的,而这些社会关系也同 自然关系一样,是人们生产出来的,“社会关系和
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 和 他 们 生 产 什 么 一 致,又 和 他 们 怎 样 生 产 一 致。 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 物质条件。”②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人的自 然存在归结为肉体生命的再生产,认为它与生产 方式联系在一起; 把人的社会存在归结为个人的 一定的活动方式,表现自己生命的一定方式,即人 所特有的生活方式。这就是说,人的生命除了自 然生命外,还有社会生命,因而,生命的生产也应 当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 一方面是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是指 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不管这种共同活动是在什 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和为了什么目的而进行的。 由此可见,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 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 系着的,而 这 种 共 同 活 动 方 式 本 身 就 是‘生 产 力’; 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 着社会状况,因 而,始 终 必 须 把‘人 类 的 历 史 ’同 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 究 和 探 讨。”③ 显 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所讲的“生产力”是指 社会生产力,即由人们的共同活动所产生的力量, 而不是物质生产力即单纯的自然力。社会生产力 体现的是通过人与人的关系而展现出的人与自然 的关系,是特定社会关系形式中的生产力,构成了 马克思所说的“生产方式”的内容。它意味着,与 特定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的生产力并不是无主体 的对象性,而是特定主体的对象性。认清这一点 非常重要,例如,资本既可以成为资本家的私人力 量,也可以通过公共占有成为人们共同的社会力 量,只有前者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资本,因 为资本的生产力属于资本家私人,后者则可以是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的资本,因为资本的生产力 属于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研究
摘要:《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他“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

揭示了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的性质,正因为如此,它既可以与资本主义经济相结合,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可以与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因而,《资本论》中所阐明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文浅析了《资本论》作为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发达商品经济形态的科学剖析,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经济
一、《资本论》研究的对象
《资本论》写作一百余年的历史中,无数学者研究其意义,尤其是08年经济危机以来,《资本论》的出版几度告罄,人们似乎从《资本论》中找到了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来源,更从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学到了一些如何在全球大萧条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些原因,社会中对于《资本论》和中国市场经济的研究热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资本论》究竟研究的是什么?
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对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含义,在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的把它理解为生产关系,有的把它理解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有的把它理解为劳动方式,也有的把它理解为用什么工具进行生产,等等。

究其原因,“生产方式”一词是一个多义词,马克思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它时,就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作为《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含义,只能以全书的中心内容和主题为根据,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

《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问题。

所以,在《序言》中提到的“资本主义方式”,是指以资本主义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方式,这属于广义的生产关系,它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方面的关系。

而“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则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狭义的生产关系,它从属于广义的生产关系。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把政治经济学看成是研究财富的科学,马克思第一次确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这是和资产阶级经济学根本对立的。

《资本论》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其最终目的是要“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揭示出这些规律,也就同时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即使探索到了它的发展规律,“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无产阶级在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认识和运用经济规律,却能减轻革命过程中的痛苦。

这些理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资本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
《资本论》关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邓小平同志制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理论基础。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但在他的第一卷第一篇考察的是商品一般,即抽去了资本主义关系内容的一般商品,这就十分清楚地表明不能把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

《资本论》通过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揭示了商品货币关系与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本质区别;阐明了只有出现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经济条件,商品关系才演变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就是资本家无偿占有他人劳动产品的权利。

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规律。

他的特点是以等价交换为形式,以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为内容。

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不是生产商品,而是生产剩余价值或利润,不是产品,而是剩余产品”。

《资本论》的上述分析充分说明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直接等同起来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阐明了这一点就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利用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价值规律成为生产调节者,并起着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主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中可以看到,《资本论》中关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邓小平同志制定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理论依据。

三、《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对商品经济特别是社会化商品经济的科学分析
《资本论》研究的主题,是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发达的商品经济,为了科学的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必然要对商品经济进行深入的剖析。

马克思把商品经济分为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前者建立在小生产基础上,以个体私有和劳动为特征;后者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
础上,以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为特征。

对简单商品经济的分析,简单商品经济中阐明的理论,一般规定适用于一切商品经济,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分析,以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为中心展开的,实践突破了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同样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它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具有许多共性。

所谓社会化商品经济,区别于简单商品经济也区别于特殊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由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丰富的共性所构成的一种新层次的商品经济。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分析,撇开其私有制和剥削的特殊性质以外,就是对社会化商品经济的科学分析。

商品经济的普遍性和经济运行表现为价值增值,是社会化经济区别于简单商品经济的主要标志。

以上分析说明,有了社会化商品经济的概念,可以进一步也是更加如实的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共性,认识《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指导意义。

(二)《资本论》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预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

因此,全面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仅要了解商品、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明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点。

《资本论》在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中,还预察到未来社会的一些基本经济特征,论断虽是预见,但不是主观臆想,而是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在突破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后要建立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一系列客观规定性。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


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了《资本论》对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社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基本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

虽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和马克思设想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毕竟实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是沿着马克思指明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航道发展的,《资本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论述,对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研究的启示
(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生产条件下,应
该开展对生产力经济问题的研究,自然是毫无疑义的吗,但不一定要到《资本论》中去找理论依据,也不一定要把生产力问题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之中,建立与揭示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的政治经济学并列的揭示生产力经济学,更符合科学分工原则,更有利于经济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为《资本论》研究对象和分析起点,是资本主义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对于我们当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的确定,具有直接理论借鉴意义和方法论指导意义。

而那些以《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是商品,因而主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要以商品为起点的错误观点,并未理解《资本论》的真谛。

把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起点的,仅注重了决定生产要素结合方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物的一面,排斥了决定生产要素结合方式的劳动力所有制人的一面。

我们要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劳动力所有制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社会主义生产要素结合方式为起点,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新体系。

《资本论》没有偶囊括市场经济的全部真理,也没有结束这一真理。

将它的科学原理运用于实际,必须与现实的国情相结合,有些观点还需要继续丰富和发展,有所修正。

但是,《资本论》作为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唐国华,许成安.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当代经济研究,2011(07):15-20
[4]顾钰民.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三大成果[J].福建论坛.人文科学版,2009(10):28-32
[5]卫兴华,张宇.《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7(12):2-7
[6]洪银兴.《资本论》与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0(07):1-7
[7]顾钰民.马克思《资本论》中制度经济思想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04):85-92
[8]李江苏,倪新明.《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1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