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产科接种点接种人员的职责与工作制度

合集下载

2023年预防接种岗位职责

2023年预防接种岗位职责

1.计划免疫人员必须熟悉业务,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及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完成市区疾控中心布置的任务。

2.凡属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疑似)均应报告,并应进行个案调査和随访。

3.做好本社区内儿童的建卡、建证及登记工作。

常住户口儿童卡、证本符合率、正确率、完整率为100%。

4.为保证接种的覆盖率和及时率,需及时准确掌握本社区常住、暂住和流动人口中的接种对象的变动情况。

5.正确掌握接种禁忌症,严格按无菌操作常规进行接种,保证计划免疫工作质量,预防医源性感染。

6.认真做好各种疫苗和生物制品的预算,按计划领发各种疫苗,做到账物相符。

7.为保证疫苗的质量,按不同菌苗的冷链要求,科学管理各种疫苗,确保疫苗的效果。

8.预防接种各项记录,必须填写完整,不得缺项,不得任意涂改。

9.正确使用、保养冷链设备和接种器材。

10.配合市区疾控中心做好疫苗效果的监测工作。

11.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各类报表,报表数据要正确,并做好宣教工作,配合人托人学做好转卡工作。

妇幼人员工作制度

妇幼人员工作制度

妇幼人员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妇幼卫生工作,保障妇女、儿童的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妇幼人员职责1. 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妇幼卫生政策、法规,为妇女、儿童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

2. 开展妇女、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掌握本地区妇幼卫生工作基本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3. 做好孕产妇保健工作,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确保孕产妇安全分娩。

4. 加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新生儿保健、儿童预防接种、生长发育监测等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5. 开展妇女疾病筛查和防治工作,提供妇女专项保健服务,降低妇女疾病发生率。

6. 加强妇幼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妇幼卫生知识,提高妇女、儿童的自我保健意识。

7. 参与制定和实施本地区妇幼卫生工作计划,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

三、妇幼人员工作流程1. 信息收集与报告:收集本地区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等信息,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

2. 健康状况评估:对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保健计划。

3. 保健服务提供:按照保健计划,为妇女、儿童提供保健服务,确保服务质量。

4. 干预措施落实:针对妇女、儿童的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健康改善。

5. 宣传教育:开展妇幼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妇女、儿童的自我保健意识。

6. 工作总结与反馈: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及时反馈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四、妇幼人员工作制度1.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尊重妇女、儿童的权益,保护个人隐私。

2. 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妇幼卫生政策、法规,确保工作合规合法。

3. 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4. 加强团队合作,协同完成工作任务。

5. 建立健全妇幼卫生工作档案,确保资料完整、准确。

6. 定期对工作进行自查、评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五、妇幼人员考核与激励1. 定期对妇幼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预防接种门诊岗位职责1、及时掌握本辖区儿童(包括外来儿童)情况,建立新生儿预防接种卡、证,按免疫程序的规定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实施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

2、提出疫苗需求计划,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

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疫苗效果的监测工作。

3、做好冷链设备的使用、保养工作,建立冷链运转记录。

4、进行常规接种率报告,针对传染病和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或事故进行报告。

5、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健康教育,对儿童家长进行计划免疫知识宣教。

6、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7、准确掌握辖区常住、暂住和流动人口中接种对象的变动情况,定期对辖区内流动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消除免疫空白点。

8、掌握辖区内小学学生预防接种情况,定期查漏补种,杜绝发生因漏种而引发相关传染病的爆发。

9、承担上级布置的各项计划免疫工作任务。

10、完成科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管理制度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预防接种中造成的感染或疾病传播,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和接种差错事故的发生,结合自身实际,特制定以下制度:一、预防接种单位应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并建立规范的预防接种门诊,且经卫健局评审达标。

二、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经过卫健局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承担。

三、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置候种、预检、询问告知及登记、接种、观察、办公等功能区,现场布局合理,避免与感染科室交叉。

四、配备合格的消毒设施、设备,做好接种前后接种室的消毒工作,做好消毒记录;定期对医疗用品及消毒物品进行更换,并做好更换记录。

五、配备足够的经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的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严格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方法、接种流程规范实施接种,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

六、预防接种人员接种时,必须做到“三查七对一验证”,即接种前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卡(薄)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年龄、所接种疫苗的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预防接种单位应具备的条件接种门诊工作职责接种人员工作职责接种门诊管理制度新生儿和流动儿童免疫报告制度责任区域卫生资源免疫预防工作利用管理制度责任区域服务人群定期访视制度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制度预防接种操作规程预防接种体检与登记告知制度冷链管理制度安全注射制度生物制品管理制度疑似接种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社会监督制度计划免疫资料管理和信息统计报告制度免疫信息化监测系统管理制度预防接种须知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预防接种单位应具备的条件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接种单位应具备的条件:1、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服务责任区域明确;2、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3、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4、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5、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疾控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6、县乡镇各接种种门诊点有建立符合免疫规划信息化工作要求的电脑,刷卡机,打印机及互联网平台等设施和与之相配套的专业技术人员。

7、接种单位接受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并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

接种门诊工作职责1、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管理和考核;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和检查;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向上级报告免疫接种等工作报表。

2、掌握服务区域内行政组织机构,交通,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基本情况并建立相关档案;掌握辖区内总户数,总人口数,0—7岁各年龄组儿童数,0—7岁各年龄组流动儿童数等并记录在册;所有免疫接种资料实现档案化管理。

3、对每一名计划免疫接种对象建立接种证,接种册(卡),积极推行和搞好免疫接种金卡等信息化管理工作。

4、接种门诊建设必须达到"县级合格"以上标准。

接种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免疫接种资格证。

疫苗接种点人员操作规程

疫苗接种点人员操作规程

疫苗接种点人员操作规程疫苗接种点人员操作规程一、接种前准备工作:1. 消毒准备:接种点工作人员应按照相关消毒规范对接种点进行彻底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2. 接种设备准备:确保接种点有足够的注射器、针头、酒精棉球等接种设备,并确保设备的质量安全。

二、接种工作流程:1. 登记信息:接种点工作人员应向接种者提供详细的信息登记表,并核实接种者的个人信息和预约信息。

2. 初步评估:接种点工作人员应对接种者进行初步的健康评估,了解其基本的身体状况和是否存在禁忌症。

3. 签署知情同意书:接种者应签署知情同意书,确认其已了解疫苗接种的风险和效果,并愿意接种疫苗。

4. 疫苗准备:接种点工作人员应按照疫苗规定的贮存和使用要求,正确取出所需的疫苗,并检查其标签和有效期。

5. 疫苗接种:接种员应使用正确的接种方法将疫苗注射到接种者的体内,注意注射技巧和注射部位选择,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 观察和记录:接种后,接种点工作人员应观察接种者的反应和情况,记录相关信息,如接种者的体温、不适症状等。

7. 宣教和指导:接种点工作人员应向接种者提供恰当的宣教和指导,告知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和处理方法,并强调接种后的日常注意事项。

8. 随访和复查:接种点工作人员应及时跟进接种者的情况,进行随访和复查,了解接种后的效果和反应。

三、安全管理:1. 疫苗管理:接种点工作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对疫苗的贮存、使用、记录等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2. 环境安全:接种点工作人员应定期对接种点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3. 接种者安全:接种点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接种者的监测和关注,及时处理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意外情况,确保接种者的安全。

四、个人防护:1. 穿戴防护设备:接种点工作人员应在接种过程中正确佩戴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设备,保护自身和接种者的安全。

2. 手部卫生:接种点工作人员应经常进行手部卫生,包括勤洗手和使用洗手液、酒精消毒剂等,避免交叉感染。

产科接种点管理制度

产科接种点管理制度

产科接种点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产科接种点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切实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产科接种点,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三、接种点申请及审批1. 产科接种点应当具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医护人员和接种疫苗等条件,方可申请成为接种点。

2. 产科接种点的申请需提供相关资质证明和医疗机构许可证明等材料,并经相关卫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成为接种点。

四、接种点管理机构1. 建立产科接种点管理机构,负责对接种点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2. 管理机构需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和流程,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

五、接种点的管理和服务1. 接种点应当配备有合格的接种医生和护士,确保接种操作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2. 接种点应当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接种技术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

3. 接种点需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对接种对象的个人信息、接种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妥善保存。

4. 接种点需为接种对象提供相关接种知识和预防接种宣传,提高接种意识和接种率。

5. 接种点应当保持接种场所的清洁、整洁,确保接种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6. 接种点需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处理。

六、接种疫苗的供应和管理1. 接种点需从正规渠道获得接种疫苗,严格按照疫苗的存储、运输和接种要求进行管理。

2. 接种点需建立疫苗库存清单和冷链追溯系统,确保疫苗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可追溯。

3. 接种点应当定期对疫苗进行检查和监测,及时处理过期、变质或损坏的疫苗。

4. 接种点需建立接种疫苗适应证明、预防接种证书等相关档案管理,确保疫苗接种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七、接种点的监督和评估1. 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产科接种点的监督检查,确保接种点的规范运行和服务质量。

2. 对产科接种点的接种操作和服务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督促整改。

3. 对产科接种点的服务水平和接种效果进行定期调查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预防接种是指预先在人体内注射或口服疫苗,通过人体的防御系统产生免疫力,从而使人体对相应的病原体产生抵抗力。

预防接种不仅可以有效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还能减轻疾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预防接种工作,制定预防接种工作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个预防接种工作制度的示例:一、组织机构1. 设立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预防接种工作。

2. 指定预防接种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和管理预防接种工作。

二、责任分工1.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预防接种工作相关政策和制度,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合作。

2. 预防接种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预防接种计划,组织接种点的建设和管理。

3. 各级政府负责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资支持,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合作,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

4. 医疗机构负责开展预防接种活动,提供接种服务,记录和报告接种情况。

5. 公众负有义务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种相应的疫苗,并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

三、预防接种计划1. 按照国家规定,制定全市预防接种计划,包括疫苗种类、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地点等。

2. 定期评估和调整预防接种计划,根据疫情变化和科技进步,及时更新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等。

四、接种点建设1. 根据预防接种计划,确定合适的接种点的数量和地点,确保接种设施和设备齐全、卫生安全。

2. 建立接种点管理制度,包括接种医生资质要求、接种记录要求和疫苗库存管理等。

五、疫苗供应1. 健全疫苗供应链,确保疫苗的安全、有效和充足。

2. 定期检查和更新疫苗库存,及时补充不足的疫苗。

六、信息系统建设1. 建立完善的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接种对象信息、接种记录和疫苗库存等。

2. 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可靠。

七、宣传教育1. 开展全民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加强对接种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产科接种工作制度

产科接种工作制度

产科接种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产科接种工作安全、规范、高效进行,提高新生儿和产妇的健康水平,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与要求1. 产科设立预防接种岗位,由专人负责。

预防接种人员必须经过县级以上专门培训,掌握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及技术,经考试合格,持有预防接种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

2. 预防接种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疫苗质量,规范操作程序,做好疫苗接种的各项工作。

三、疫苗管理1. 疫苗的采购、储存、运输应严格按照国家疫苗管理相关规定执行,确保疫苗质量。

2. 疫苗应存放在专用冰箱内,并定期检查冰箱温度,确保疫苗在有效期内使用。

3. 疫苗使用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包括疫苗名称、批号、有效期、接种日期、接种人数等。

四、接种操作程序1. 接种前,预防接种人员应认真三查七对,核对疫苗名称、查验批号和有效期。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应佩戴口罩、帽子,做好手卫生,防止医源性感染。

3. 注射前准备足够的注射器和疫苗,充分摇匀液体,确保药量准确、部位准确、途径正确。

4. 严格掌握接种适应症,对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预防接种人员应对受种者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五、接种后观察与处理1. 接种后,受种者应在接种场所观察30分钟,预防接种人员应密切观察受种者反应。

2. 观察期间,预防接种人员应向受种者及监护人讲解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

3. 预防接种人员应认真填写乙肝、卡介苗记录本,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六、异常反应处理1. 如受种者在接种后发生异常反应,预防接种人员应立即上报院感染科和区疾控防治中心。

2. 预防接种人员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提供相关资料。

七、环境卫生与消毒1. 接种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2. 室内空气消毒应每天进行,并做好记录。

3. 接种场所的设备、物品应定期清洗、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产科接种点的管理

产科接种点的管理
所分配的接种管理单位会把产科接种点录入的数据下载到接种门诊 的客户端。
4、接种管理单位的选择根据“乡(镇、街办)” 选择的不同而不同。譬如:
接种管理单位分配原则:家长现住址 所在地下的接种门诊单位。
5、产科接种点需要录入的接种信息
6、产科接种点的管理权限
产科接种点录入新生儿完成后, 他们在省平台的使命就完成了。
县区疾控中心信息系统管理员点击“审核”即可 【注】新生儿信息一旦通过审核,产科接种点将无法对此新生 儿信息进行修改;若想进行修改,必须经区县管理员“退审” 方可进行。
新生儿
未种


登记
接种



登记



5天
2天

录入、上传、修订
录入、上传、修订



审核
分析




下载


新生儿无论是否接种,产科接种点均要将个案信息录入到
产房出生儿童登记本
接种登记资料
预检登记 河南省新生儿预防接种信
息登记表
产科信息系统存在问题
有漏录现象,导致接种门诊下载时找不到儿童个案。 录入儿童信息不完整,录入个案信息、接种信息错误
等。 为新生儿分配接种门诊分配不准确。 部分产科接种点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较低。 部分县区产科建档率低。
产科接种点的管理
2018年信阳市免疫规划全员培训 2018.4
依据
河南省产科接种点考核验收标准 《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实施新生儿预防接种
信息化管理的通知》(豫卫办[2012]87号)
产科接种点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规范
河南省产科接种点考核验收标准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制度范本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制度范本

一、工作职责1. 预防接种护士负责接种点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2. 负责接种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接种质量。

3. 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确保接种安全。

4. 及时了解疫苗的采购、储存、分发情况,确保疫苗质量。

5. 协助医生处理接种后的异常反应,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6. 定期对接种点进行卫生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二、工作流程1. 接种前的准备工作(1)认真核对接种者信息,确保无误。

(2)检查疫苗批号、有效期,确保疫苗质量。

(3)了解接种者的健康状况,评估接种风险。

(4)向接种者说明接种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接种操作(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接种,确保接种部位准确。

(2)注意接种者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接种。

(3)接种后,向接种者说明观察期,并告知联系方式。

3. 接种后的工作(1)做好接种记录,包括接种者信息、疫苗名称、接种日期等。

(2)观察接种者反应,如有异常,及时上报并处理。

(3)定期回访接种者,了解接种效果。

4. 疫苗管理和储存(1)严格按照疫苗储存要求,确保疫苗质量。

(2)定期检查疫苗储存环境,确保温度、湿度等符合要求。

(3)及时补充疫苗,确保接种工作顺利进行。

三、工作要求1. 预防接种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严谨认真。

2. 掌握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熟悉疫苗种类、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

3.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接种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解答疑问。

4. 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确保接种安全。

5. 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6. 主动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接种质量。

四、监督检查1. 定期对预防接种护士进行业务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

2. 对预防接种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接种工作规范、安全。

3. 对违反工作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预防接种护士,进行严肃处理。

4. 鼓励群众对预防接种工作进行监督,对举报属实者给予奖励。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未尽事宜,由接种点负责人解释。

新生儿的工作制度

新生儿的工作制度

新生儿工作制度一、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制度1. 产科设专人负责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人员必须经县级以上专门培训,掌握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及技术,经考试合格,持有预防接种上岗资格证上岗。

2. 按要求保管好疫苗,在有效期内使用,每天测冰箱内的温度并有记录。

3. 认真三查七对,核对疫苗名称、查验批号和有效期。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应带口罩、帽子,做好手卫生,防止医源性感染。

5. 注射前准备足够的注射器和疫苗,充分摇匀液体,操作规范,药量准确、部位准确、途径正确。

6. 严格掌握接种适应症,对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预防接种人员应对受种者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7. 接种后观察30分钟,认真填写乙肝、卡介苗记录本,不得漏项。

8. 对接种发生反应的,要及时上报院感染科和区疾控防治中心。

9. 每日室内有空气消毒并有记录。

二、新生儿病室工作制度1. 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必须更衣、更鞋、戴帽、戴口罩。

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并经常保持手的清洁。

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禁止入内。

2. 新生儿病室应保持清洁无尘、整齐、布局合理。

每周三大清洁一次,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拖地两次。

3. 新生儿病室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日空气消毒。

4. 新生儿病室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新生儿的人身安全。

5.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6. 新生儿室交接班制度,确保信息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7. 设备管理制度,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8. 新生儿病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确保医疗质量的可追溯性。

9.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0. 新生儿病室质量标准,提高新生儿病室的服务质量。

11. 新生儿室探视规定,保障新生儿休息和康复的环境。

12. 新生儿窒息复苏制度,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成功率。

13. 新生儿抢救制度,确保新生儿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

三、新生儿室沐浴间工作制度1. 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非沐浴用物不得放入沐浴间。

预防接种制度

预防接种制度

1、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1)2、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职责 (2)3、安全注射制度 (3)4、生物制品管理制度 (5)5、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6)6、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 (8)7、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制度 (9)&预防接种操作规程 (10)9、预防接种社会监督制度 (11)10、冷链设备管理制度 (12)11、疫苗、注射器管理制度 (13)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上班穿工作衣、佩带胸卡,衣帽整齐,服务热情周到,使用文明用语。

坚守工作岗位,上班时间不干私活。

二、保持室内外卫生整洁,按时做好室内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三、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疫苗、注射器、冷藏包、冰排及各种药械等。

严格“三查三对”,即诊查儿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登记薄与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出生年月日、本次接种疫苗品种(规格、齐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四、接种时严格疫苗接种操作技术,做到安全预防接种。

五、接种后注意留观儿童反应情况,正确处理接种反应并及时上报。

与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六、应及时处理剩余疫苗,并做好疫苗交接。

及时上证、上册并及时将接种情况转入预防接种登记薄或录入微机。

七、普及疾病防治知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

八、正确使用和保养微机,做好数据备份,及时上报(传)计划免疫各种报表。

九、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免疫监测、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控制等工作。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职责一、收集掌握本辖区人口资料,包括总人口数,15岁以下人口数,0-7岁各年龄组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及流动的适龄儿童数。

二、及时对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册、接种证。

三、按时对适龄儿童实施免疫接种,并做好接种记录。

四、统计接种资料,按时上报规定报表。

五、正确掌握各种疫苗免疫程序及接种技术、接种部位、接种剂量和接种禁忌症。

六、制定和上报疫苗需用计划。

产科疫苗接种管理制度

产科疫苗接种管理制度

产科疫苗接种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提升产科患者的健康保障水平,规范疫苗接种工作,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安全、准确性和规范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院产科病房及相关科室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的相关人员。

三、基本原则1.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确保疫苗接种合法合规。

2. 严格按照疫苗接种技术规范操作,确保接种安全有效。

3. 强化疫苗接种监管,确保全过程监控。

4. 建立疫苗接种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疫苗接种记录真实可查、病人追踪到位。

5. 加强疫苗接种宣教,提高患者疫苗接种意识。

四、疫苗接种操作流程1. 严格按照《疫苗接种操作规程》操作,保持操作流程标准化。

2. 疫苗接种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说明疫苗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信息,并征得患者同意。

3. 准备好所需的疫苗、注射器、棉球、消毒液等物品,确保疫苗接种器材的完整性和洁净度。

4. 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了解患者的过敏史、药物过敏史等相关病史。

5. 按照标准操作流程为患者接种疫苗,确保操作规范、注射准确。

6. 接种后,对患者进行观察,记录患者的接种时间、接种部位、疫苗批次号等信息,向患者说明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7. 完成接种后,及时清洁接种器材,进行消毒,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

五、疫苗接种管理1. 全院建立疫苗库存管理制度,确保疫苗的原产地、厂家信息真实可查。

2. 疫苗冷链管理,建立疫苗运输过程的记录档案,确保疫苗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稳定。

3. 建立疫苗接种档案管理制度,及时记录患者接种信息,并建立患者疫苗接种档案。

4. 对接种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及时进行纠正。

5. 定期组织疫苗接种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接种技能和意识。

六、疫苗接种异常处理1. 出现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时,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向患者说明并记录。

2. 对于严重的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进行调查处理。

3. 对于接种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处理,医务人员应尽快进行处理,避免病情恶化。

预防接种规范(新)

预防接种规范(新)

2023/11/5
17
二、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周期
1定点接种: 预防接种门诊、 村级接种点、出生时 接种
2 入户接种 3 临时接种 接种周期每年不少于6次 旬、周、日接种
2023/11/5
18
三、预防接种证、卡(簿)的管理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接种单位必须按 规定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 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同时,做好其他适龄人群 预防接种的记录工作。
2023/11/5
3
第二章 疫苗使用管理
2023/11/5
4
疫苗分类
第一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 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 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 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 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 疫苗。

第 1、 2剂 次 间 隔 3个 月 2剂 次 间 隔 ≥ 3年 ; 第 1剂 次 与 A群 流 脑
疫 苗 第 2剂 次 间 隔 ≥ 12个 月
出血热疫苗(双价)
16- 60周 岁
3
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内注射
1ml
接 种 第 1剂 次 后 14天 接 种 第 2剂 次 , 第 3 剂 次 在 第 1剂 次 接 种 后 6个 月 接 种
2023/11/5
10
疫苗管理
疫苗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 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做好疫苗的储存、分发 和运输工作。
2023/11/5
11
疫苗的接收(一)
疫苗的接收 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接收第一类疫苗

产科预防接种人员职责和工作制度

产科预防接种人员职责和工作制度

产科疫苗接种人员职责及工作制度1、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穿工作服、戴帽子、戴口罩,持证上岗。

严禁无疫苗接种资格人员从事疫苗接种工作。

2、严格执行冷链管理制度,专人负责,冰箱温度记录齐全,帐篷一致。

3.严格执行疫苗接种前的登记、查询、检查和接种前通知程序,有禁忌症和当前健康状况异常者不予接种或接种。

4、接种时,严格按照接种、皮内注射卡介苗、肌肉注射乙肝疫苗的技术操作要点进行。

5. 一次性注射器总是用于疫苗接种。

使用前检查保质期和包装是否破损。

6、及时填写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表和登记簿,并告知家长在持卡1个月内到新生儿住所的预防接种门诊办理接种证明。

每月5日前向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疫苗、注射器和冷链管理系统1、完善疫苗和注射器的存放制度,建立疫苗和注射器发放台账,进出库物品必须一致。

登记必须包括名称、数量、生产单位、批号、有效期、进出数量、余额数量、收件人签名等。

2、疫苗的运输、储存和使用应严格按照相关温度要求进行。

根据疫苗的种类和批号,分类堆放,疫苗纸箱(盒)与冰箱冰柜壁之间应有空调流通通道。

疫苗按照“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次疫苗“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

存放要整齐,包装标志明显,疫苗之间有空调流通通道。

疫苗到期后,应及时办理挂失手续。

3、完善冷链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冷链设备台账。

4、冷链设备应由专人管理,经常擦拭清洁,定期维护,并建立维护和温度记录。

每天上午和下午两次观察冰箱和冰柜的运行温度,并做好相关记录。

5、冰箱、冰柜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

后面应该有空间,底部应该放一个架子。

电源线和插座应专用于专线。

严禁将其他物品存放在存放疫苗的冰箱、冷库中。

接种消毒、安全接种系统1、疫苗接种人员应具有执业护士、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疫苗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所有疫苗接种均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注射器。

预防接种制度

预防接种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依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经所在地县(市、区)以上卫生局指定,承担本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接受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

二、根据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制定第一类疫苗的需求计划和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报告所在地县(市、区)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疫苗接收、购进记录。

三、严格遵守疫苗储存、运输、使用管理规范,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冷链设备,保证疫苗质量。

四、严格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并在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公示第二类疫苗的收费标准。

五、每月主动开展对责任区域适龄儿童的调查走访,及时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及各项预防接种相关资料,做好预约通知接种工作;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作好记录。

六、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七、接种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实行佩证上岗;按照接种规范要求,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做到“三查七对”,即接种前诊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登记薄与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并依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录;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

八、依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接种情况进行登记,并向所在地县(市、区)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使用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登记上报接种人数;在完成国家和省免疫规划后剩余第一类疫苗的,应当向原疫苗分发单位报告。

九、实施第一类疫苗接种要确保达到国家和省免疫规划所要求的接种率;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收取第二类疫苗的服务费、接种耗材费;对自费选择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疫苗者,应告知疫苗相关知识、费用承担、异常反应补偿方式以及接种禁忌征。

新冠接种点人员管理制度

新冠接种点人员管理制度

为保障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接种质量和接种安全,维护接种点秩序,保障接种人员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健康政策,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新冠疫苗接种点工作人员、志愿者及接种对象。

三、人员管理职责1. 管理职责(1)接种点负责人:负责接种点的整体管理工作,确保接种工作有序进行。

(2)接种医生:负责接种对象的健康评估、疫苗接种及接种后的观察工作。

(3)接种护士:协助接种医生完成接种工作,负责接种后的观察和记录。

(4)志愿者:协助接种点工作人员完成接种点的各项辅助工作。

2. 人员选拔(1)接种点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熟悉疫苗接种流程和注意事项。

(2)志愿者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服务意识,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工作流程1. 接种前(1)接种点负责人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疫苗接种知识和技能。

(2)接种对象按照预约或现场排队顺序进行登记。

(3)接种医生对接种对象进行健康评估,确认符合接种条件。

2. 接种中(1)接种护士按照接种医生的要求,为接种对象进行疫苗接种。

(2)接种医生对接种对象进行接种后的观察,确认无异常反应。

(1)接种护士向接种对象讲解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2)接种医生对接种对象进行健康观察,如有异常反应,及时处理。

五、纪律要求1.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健康政策,确保接种工作合法合规。

2. 严格执行接种操作规范,确保接种质量和接种安全。

3. 严守接种点纪律,维护接种点秩序,为接种对象提供优质服务。

4. 不得泄露接种对象的个人信息,保护接种对象的隐私。

六、考核与奖惩1. 定期对接种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方面。

2. 对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记过等处分。

七、附则1. 本制度由接种点负责人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产科接种点管理制度范文

产科接种点管理制度范文

产科接种点管理制度范文产科接种点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政策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规范产科接种点的管理工作,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产科接种点及从业人员。

第三条产科接种点应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和疫苗管理法律法规,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

第四条产科接种点应配备合格的疫苗接种医生,并定期开展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第五条产科接种点应建立健全疫苗接种工作的管理制度,保证接种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第六条产科接种点应定期开展疫苗接种点环境的清洁、消毒和消毒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

第七条产科接种点应定期检查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期,并做好相应记录。

第八条产科接种点应定期开展疫苗冷链管理工作,确保疫苗的冷链运输和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第九条产科接种点应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的监测和评估,并做好相应报告。

第十条产科接种点应定期开展接种对象的健康咨询和宣教,提高接种对象和家长的健康意识。

第二章产科接种点的基本要求第十一条产科接种点应配备专业的疫苗接种医生,并根据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医护人员。

第十二条产科接种点应具备相应的接种设备和工具,并按要求加强消毒与维护。

第十三条产科接种点应建立健全接种对象档案,并按要求保存至少3年。

第十四条产科接种点应定期检查和核对病历与接种记录的一致性,并做好相应的调查和处理。

第十五条产科接种点应建立健全疫苗接种工作的质量控制制度,并依法依规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产科接种点应注意保护接种对象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禁止将接种对象的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

第十七条产科接种点应对疫苗接种工作进行定期的内部审查与评估,并按要求做好相关报告。

第十八条产科接种点应定期组织疫苗接种工作的培训和考核,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十九条产科接种点应定期开展疫苗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疫苗接种意识和参与度。

第三章疫苗接种工作的安全管理第二十条产科接种点应建立疫苗接种点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疫苗接种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接种产科接种点接种人员的职责与工作制度产科接种人员的职责与工作制度
一、产科接种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医院感染和差错事故~并备有抢救药品。

二、接种前要做好“三查七对”工作~如:接种疫苗的名称、外观、质量、批号、效期、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和接种剂量。

三、由专人负责新生儿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对于符合接种条件的~要在24小时内给予接种。

四、接种前开展新生儿健康检查~如发现有接种禁忌症~要暂缓接种~并告知家长今后接种疫苗的地点和主要事项。

接种后要及时规范填写河南省新生儿接种信息表~并将相应联交予儿童家长。

五、落实接种告知责任~告知家长接种疫苗的种类、可预防的疾病、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及注意事项、办理预防接种证的地点和时间。

六、实施安全接种~接种时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实行一人一苗一注射器,接种后观察30分钟~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记录并上报县卫生防疫站。

六、由专人负责统计监测、信息录入和上报工作~及时通过河南省免疫规划信息化平台录入个案信息~认真记录疫苗出入库、定期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统计监测报表。

七、加强冷链管理~开展冷链温度监测~如实记录冷链温度~保证冷链质量。

八、做好资料保存~要妥善各项资料和统计监测报告~以备核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