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9腹前外侧壁的解剖

合集下载

腹前外侧壁-解剖重点参考答案(2)

腹前外侧壁-解剖重点参考答案(2)

腹前外侧壁一.名词解释1.Camper筋膜:腹前外侧壁脐平面以下的浅筋膜分浅、深两层,浅层即Camper筋膜,含有大量脂肪组织又称脂肪层,向下与股前区的浅筋膜相续。

2.半月线:在腹直肌外侧缘,腹直肌鞘前、后层相愈合,在腹前外侧壁形成一凸向外侧的半月形弧线。

3.腹直肌鞘:是包裹腹直肌和锥状肌的纤维组织。

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腱膜组成,弓状线以下后鞘消失。

4.弓状线:脐下4-5cm,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腱膜全部转至腹直肌前面,腹直肌鞘后层的下缘呈一凹向下的弓状游离缘,称弓状线或半环线。

5.白线:亦称腹白线,由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前正中线上互相交织而成,上宽下窄。

脐以上白线宽1~2cm,较坚韧而血管少,故较明显。

在白线处(特别是脐以上),交错的腱膜纤维之间形成一些小孔或裂隙,如腹膜外组织甚至壁腹膜等由此突出,则形成白线疝。

6.腹股沟镰:腹内斜肌与腹横肌越过精索后,继续向内侧行至腹直肌的外侧缘、精索的后方时,大多数情况下,肌纤维移行为腱膜并结合在一起,形成腹股沟镰,亦称联合腱,向下附着于耻骨梳韧带。

7.腹股沟韧带:即腹外斜肌腱膜在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向后上方卷曲增厚的部分。

8.腹股沟三角:又称为海氏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内侧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域。

是腹前外侧壁的一薄弱区。

9. Colles筋膜:男性尿生殖区浅筋膜深层为膜层称会阴浅筋膜或Colles筋膜。

Co1les筋膜前接阴囊肉膜、阴茎浅筋膜及腹前壁浅筋膜深层。

二、问答1.外科手术中,腹前外侧壁常有用切口有哪些?①旁正中切口②上腹正中切口③肋缘下斜切口④经腹直肌切口⑤腹直肌外侧缘切口⑥下腹正中切口⑦阑尾斜切口2.腹前外侧壁层次解剖依次是什么?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及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腹腔3.腹前外侧壁肌肉名称及走形如何?①腹直肌: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的前面。

解剖高清腹前壁肌肉解剖图

解剖高清腹前壁肌肉解剖图

解剖⾼清腹前壁肌⾁解剖图⼀、腹前壁的界限和标志图中标号:1.剑突2.肋缘3.第9肋软⾻末尖4.腱划5.脐6.髂嵴7.髂前上棘8.半⽉线9.(腹)⽩线 10.腹股沟韧带 11.耻⾻结节 12.耻⾻嵴 13.耻⾻联合上界:中央是剑突,肋缘从第7肋软⾻胸肋关节处伸展到第12肋尖。

下界:依次由髂嵴(从髂结节向下⾄髂前上棘)、腹股沟韧带(由髂前上棘向前向下连于耻⾻结节)、耻⾻嵴(从耻⾻结节外侧到中线上的耻⾻联合)。

耻⾻结节在消瘦的个体可在⽪下直接摸到。

后外侧界:是腋中线。

(以上为⾻性标志)软组织标志:脐:脐是明显但位置不恒定的标志。

成年⼈仰卧时,它位于第3和第4腰椎之间的椎间盘⽔平。

腹主动脉的分叉位于脐下约2cm处。

直⽴位时,⼉童和肥胖者,或腹下垂的个体脐的位置较低。

腹直肌:瘦⽽肌⾁发达的个体,对抗阻⼒头后仰或坐起使腹直肌紧张时,可看到腱划。

这些腱划通常位于脐平⾯、剑突平⾯以及脐和剑突平⾯之间的平⾯上。

(腹)⽩线:⽩线通常仅在瘦⽽肌⾁发达的个体⾝上可见。

在脐以上⽩线宽⽽明显,但在脐以下⽩线⼏乎呈线状,不易看到。

半⽉线(上图标号8):是沿腹直肌鞘外侧缘的连线。

肌⾁发达的⼈,如由平躺的位置站起腹壁肌⾁紧张时,可看到⼀条弯曲的浅沟。

它从第9肋软⾻尖到耻⾻结节。

腹股沟区:有两个常被描述的表⾯标志:腹股沟中点和腹股沟韧带中点。

腹股沟中点:是耻⾻联合与髂前上棘之间连线的中点。

在它的下⽅可摸到股动脉的搏动。

此处股动脉正从腹股沟韧带下⽅穿过。

腹股沟深环位于此点的上⽅,是触摸腹股沟斜疝疝囊起点的有⽤标志。

腹股沟韧带中点:中点位于耻⾻联合与髂前上棘之间,腹壁下⾎管(位于腹股沟管的后壁)的外侧缘。

⼆、肌⾁(腹前外侧肌群)腹直肌、锥状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构成了腹部的前外侧肌群。

它们协同作⽤,执⾏⼀定范围的功能,维持⼀个或多个体腔正压的形成。

这些肌⾁在正常的坐位或直⽴时,对躯⼲的运动作⽤不⼤,躯⼲的运动主要靠椎旁和脊柱的肌⾁。

医用局部解剖学-腹前外侧壁33页PPT文档

医用局部解剖学-腹前外侧壁33页PPT文档

⑵ 旋髂浅动脉:腹股沟韧 带中点下方约1.5 cm起自股 动脉的侧壁(可与腹壁浅动脉 共干),在浅筋膜的浅、深两 层之间,走向髂前上棘,分布 于腹前外侧壁下外侧份。
3.浅静脉 行于浅 筋膜浅层内,行程方向 与动脉相似,丰富,吻 合成网,在脐区更多形 成脐周静脉网。
回流:
脐以上静脉→胸腹壁静 脉→胸外侧静脉→腋静 脉;
腱划处有血管,手术时 切开腱划应注意止血。
⑵ 腹直肌鞘:由3块扁肌的腱膜构成。前、后两层, 在腹直肌外侧缘外侧相结合后呈半月形,称半月线。
前层: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 后层: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腱膜。
在脐下4~5 cm附近呈凸向上的弓 形游离下缘,称弓状线(半环线)。此线 以下,三块扁肌的腱膜均移行为腹直肌 鞘的前层,腹直肌鞘的后层缺如,腹直 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接触。
临床上通过腹膜外间隙可行膀胱、子宫、输尿管、腰交感干神经节 等腹膜外手术。
㈥ 壁腹膜
腹前外侧壁的最内层,上腹部腹横筋膜和腹膜外组织均 较薄弱,膈下腹膜与膈紧密愈着,由于受膈运动的影响, 张力较大,上腹部切口缝合腹膜时极易撕裂,宜将其与腹 直肌鞘的后层一起缝合。
四、临床要点
1.下腹部皮瓣 髂腹股沟皮瓣:营养动脉为旋髂浅动脉; 下腹部皮瓣:营养动脉为腹壁浅动脉。
2.常用的腹壁切口
切口选择,遵循的原则: ① 位置适当; ② 长度适宜; ③ 便于延长; ④ 减小损伤; ⑤ 切口方向与皮纹一致。
⑴ 纵切口
1) 正中切口:
上腹部正中切口:皮肤、浅筋膜、 (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 壁腹膜。
下腹部正中切口:
2) 旁正中切口:为在前正中线旁 开2 cm处与正中线平行的切口。 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牵 拉腹直肌至外侧、腹直肌鞘后层、 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

局部解剖学-腹部

局部解剖学-腹部

前壁:
小网膜、胃后壁 的腹膜和胃结肠韧带。 后壁:
横结肠及其系膜 以及覆盖胰、左肾、 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
左侧界: 脾、胃脾韧带、脾肾韧带。
右侧界:借网膜孔通腹膜腔的其余部分。
临床意义:
网膜囊位置较 深,胃后壁穿孔或 某些炎症导至网膜 囊内积液,早期常 局限在囊内,给诊 断带来一定困难。
(二)系膜mesentery
的凸向外侧的弧
形称半月线。
腹白线:
由两侧腹直 肌鞘纤维腹前
腹白线
正中线上彼此
交织而成。厚
而坚韧,血管
少。
2.腹外斜肌
肌纤维方向:
腹外斜肌腱膜:
腹外斜肌腱膜
形成的主要结构:
①腹直肌鞘前层
②皮下环(浅环)
皮下环 (浅环) 内侧脚
脚间纤维 外侧脚
③腹股沟韧带
④腔隙韧带 ⑤耻骨梳韧带 耻骨梳韧带 (Cooper韧带)
降部的毗邻:
前方: 横结肠及其系膜 后方: 右肾门及右输尿
管起始部
内侧: 胰头 胆总管 外侧: 结肠右曲
(3)十二指肠水平部
横跨第3腰椎,长约10cm 。
水平部的毗邻:
上方: 胰头 后方:右输尿管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前方: 肠系膜根 肠系膜上A、V
(4)升部
从第3腰椎左
侧上升至第2腰椎
左侧急转向前下
1.结肠上区的腹膜间隙
位于膈与横结
肠及其系膜之间。
又称为膈下间隙或
肝周间隙。共有6个 腹膜间隙
膈下间隙的分区:
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前间隙 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
肝下间隙:
右肝下间隙
(肝肾隐窝)
左肝下间隙: 前间隙

腹壁的解剖

腹壁的解剖
(3)腹股沟管浅环:
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 结节外上方的 三角形的裂隙。
(4)内侧脚:
腹股沟管浅环的上缘部分, 附着于耻骨联合。
完整编辑ppt
11
(5)外侧脚:腹股沟管浅环的下缘部分,附着于耻骨结节。
外侧脚的部分纤维经过精索的深面与内侧脚的后方 向内上返转,附着于白线,称返转韧带。 两脚之间的纤维为脚间纤维,个体差异较大。
过浅环的上方,保留浅环的完整。观察腹股沟管的前壁、
上壁和下壁。在精索表面找出骼腹股沟神经及其上方平行
的骼腹下神经,观察睾提肌并摸认精索内的输精管。在女
性尸体上找出子宫圆韧带。观察腹股沟管上壁和下壁之间
裂隙的大小。
完整编辑ppt
26
7、解剖腹内斜肌,观察腹前外侧壁的血管和神经: 沿肋弓下缘至腋中线切断腹内斜肌,再沿腋中线向下至 骼嵴,沿骼嵴向前内下方切断腹内斜肌在其腹股沟韧带 的起始部,注意腹内斜肌与腹横肌连结紧密,其间在助 问后血管和肋问神经贴附在腹横肌表面。观察肋间血管、 肋间神经和旋骼深血管走行,注意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 肌下缘的关系,不必强行分离。提起精索,观察腹股沟 管后壁的腹股沟镰和腹横筋膜,找出腹壁下动、静脉及 其外侧的深环(腹环)。
完整编辑ppt
14
(二)血管、淋巴及神经 1.血管: (1)下5对肋间后动脉、 (2)肋下动脉、 (3)4对腰动脉、 (4)腹壁上动脉、 (5)腹壁下动脉、 (6)旋骼深动脉
完整编辑ppt
15
腹股沟三角:是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 所围成的区域内。
完整编辑ppt
16
2.淋巴:
与会阴浅筋膜(Colles筋膜)完相整编延辑续pp。t
6
1.浅动脉:
肋间后动脉、 肋下动脉、 腰动脉、 腹壁上动脉、 腹壁下动脉、 腹壁浅动脉、 旋骼浅动脉

腹部的局部解剖

腹部的局部解剖
脐平面以下: 浅层(脂肪层)Camper筋膜 (向下—大腿脂肪层)。 深层(膜性层)Scarpa筋膜 (在中线处附于白线)。 两侧向下—腹股沟韧带下方 约1横指处—大腿阔筋膜相 愈着。 浅、深两层之间还有丰富的 淋巴管和小血管:腹壁浅动 脉、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静 脉、旋髂浅静脉,以及脐周 静脉网。
脾 spleen
肝固有动脉
肝总动脉 胃左动脉 胰十二指肠 上后动脉 脾动脉 splenic artery
胃十二指 肠动脉
胰十二指肠 上前动脉
胃右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总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后动脉
胃短动脉 胃左动脉
脾动脉
腹腔干
胰背动脉 左支(胰 下动脉) 右支
胰支
胰十二指肠 上后动脉
胰十二指肠 上前动脉
腹主动脉
十二指肠
肠系膜上动脉
复习题
填空:十二指肠分四部
( ( 曲( (
)、( )、( )、( )
)、 ),三个弯 )、
十二指肠分四部(十二指肠上
部 )、(十二指肠降部 )、(十二
指肠水平部 )、(十二指肠升 部 ),三个弯曲(十二指肠上曲 )、
(十二指肠下曲 )、(十二指肠空
肠曲 )
十二指肠的动脉血供主要来自

右后下段(Ⅵ)
Glisson系统
肝裂:
在Glisson系 统或肝门静脉 系统腐蚀铸型 中,肝的叶间 和段间存在的 缺少Glisson 系统分布的裂 隙。
胰 腺 的 毗 邻
网膜孔


胰管是胰的主要排泄管。胰管自胰尾部沿胰的 长轴右行,横贯胰的全长。胰管沿途汇集各小 叶的导管(约100个左右),这些导管几乎呈 垂直方向汇入胰管,引流胰的大部分胰液。约 在胰头颈交界处胰管弯向下后方,然后在胆总 管的左侧与胆总管汇合,最后斜行穿入十二指 肠壁,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副胰管在胰头上部,一般较短小,走行于胰管 的上前方,主要引流胰头上前部的胰液。副胰 管的左端多与胰管汇合,右端多直接开口于十 二指肠小乳头。小乳头位于十二指肠大乳头的 上方(稍偏内侧)约2cm处。胰管末端发生梗 阻时,胰液可转经副胰管进入十二指肠。

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腹前外侧壁解剖

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腹前外侧壁解剖

浅层血管 腹壁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 腹壁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
腹壁浅层皮神经 肋间神经前皮支 髂腹下神经前皮支 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肌层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直肌
白线
腹直肌鞘
Thank you!
THANK FOR YOU WATCHING
演讲人姓名
演讲时间
深层结构解剖
23% Option 1
(一)解剖舌骨上肌群
(二)解剖舌骨下肌群
肩胛舌骨肌 胸骨舌骨肌 胸骨甲状肌 甲状舌骨肌
二腹肌 茎突舌骨肌 下颌舌骨肌 颏舌骨肌
30% Option 2
下颌下三角 境界 内容物 下颌下腺 面动脉 舌下神经 舌动脉 舌神经
颈总动脉
内容物
迷走神经
颈内静脉
境界
舌下神经
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腹前外侧壁解剖
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
皮肤切口
自下颌中点沿下缘稍上方做一横切口,经耳垂根部切至乳头根部后缘
自下颌骨体下缘中点,切颈前正中线至胸骨柄上缘的中点,由内向外剥离皮瓣构解剖 胸锁乳突肌 颈前静脉 颈静脉弓 颈外静脉
颈丛的皮支
枕小神经 耳大神经 颈横神经
颈动脉三角
(五)肌三角
内容物
甲状腺动静脉
境界
甲状腺
喉神经
甲状腺动脉与喉神经
解剖颈交感干 颈部交感干 颈交感神经上节 心支
PART 01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腹前外侧壁解剖
(一)皮肤切口
自胸骨剑突沿正中线向下环形绕过脐环直至耻骨联合
再自耻骨联合沿腹股沟管循髂嵴前端切开皮肤。将皮瓣翻向外侧

医用局部解剖学-腹前外侧壁

医用局部解剖学-腹前外侧壁

腹内斜肌
腹内斜肌是腹前外侧壁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它位于腹直肌的内侧,与腹外斜肌相交。
起始点
腹内斜肌起源于髂骨的骨膜。
收束点
腹内斜肌的最终收束点是肋骨的下侧缘。
功能
腹内斜肌协助腹压的增加,维持姿势的平衡。
临床意义
腹内斜肌损伤可能导致肚脐周围疼痛。
腹横筋膜
腹横筋膜是位于腹前外侧壁内部的一层膜状组织。它分隔了腹直肌、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
位置
位于腹直肌和腹内脏之间。
功能
提供支撑和保护,帮助维持腹腔内器官的位置。
胸大肌
胸大肌是腹前外侧壁的上部分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对大而强壮的肌肉,位于躯干前面。
1
起始点
胸大肌的起始点是胸骨和肋骨。
收束点
2
胸大肌最终收束点是肩峰和锁骨。
3
功能
胸大肌负责在呼吸、抬臂和交叉胸部等 动作中提供力量。
肋间肌
相互关系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和腹横筋膜之间密切合作,共 同维持腹前外侧壁结构。
临床应用
了解这些肌肉的结构和功能可 以帮助医生进学-腹前外 侧壁
腹前外侧壁组成有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筋膜、胸大肌和肋间 肌。认识这些肌肉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解剖学和临床实践至关重要。
腹直肌
腹直肌是腹前外侧壁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对长而宽的肌肉,位于腹腔内壁。它帮助支撑腹部, 维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姿势。
1
起始点
腹直肌起始于骨盆和腹骨的前面。
肋间肌是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一组肌肉,位于肋骨之间。
1 结构
肋间肌由多个平行的肌束组成,覆盖在胸骨和肋骨之间。
2 功能
肋间肌协助呼吸过程中的胸廓运动,帮助呼吸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腹前外侧壁的解剖

腹前外侧壁的解剖
针对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如肌肉拉伤可采 用休息、冷敷、压迫包扎等措施,疝气可能需要手术修补, 腹膜炎可能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和手术治疗。 预防腹前外侧壁疾病的关键是保持正确的姿势、加强腹部 肌肉锻炼以及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
谢谢观看
Hale Waihona Puke 腹前外侧壁的呼吸功能腹前外侧壁参与呼吸运动,腹 横肌和腹内斜肌在吸气时收缩, 使膈肌下降,胸腔扩大,有助
于吸气。
在呼气时,腹横肌和腹内斜 肌舒张,使膈肌上升,胸腔
缩小,有助于呼气。
腹前外侧壁的呼吸功能对于维 持正常的呼吸节奏和气体交换
具有重要作用。
腹前外侧壁的疾病与治疗
腹前外侧壁常见的疾病包括肌肉拉伤、疝气、腹膜炎等。
04
腹前外侧壁的血管
腹壁浅血管
腹壁浅动脉
腹壁浅动脉是腹前外侧壁的主要血管之一,它从胸廓内动脉发出,沿着腹前外 侧壁下行,为腹前外侧壁提供血液供应。
腹壁浅静脉
腹壁浅静脉与腹壁浅动脉伴行,主要收集腹前外侧壁的静脉血,最终汇入胸廓 内静脉。
胸廓内血管
胸廓内动脉
胸廓内动脉是胸前壁的主要血管之一,它从锁骨下动脉发出,沿着胸前壁下行, 为胸前壁提供血液供应。
腹前外侧壁的解剖
目录
• 腹前外侧壁的概述 • 腹前外侧壁的肌肉 • 腹前外侧壁的神经 • 腹前外侧壁的血管 • 腹前外侧壁的骨骼与关节 • 腹前外侧壁的生理功能与疾病
01
腹前外侧壁的概述
位置与分区
位置
腹前外侧壁位于腹部前方和侧方 ,上至第7-8肋软骨处,下至耻骨 联合平面。
分区
腹前外侧壁可分为上腹部、中腹 部和下腹部三个区域,每个区域 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
腹前外侧壁的神经
胸神经前支

腹前外侧壁解剖(共17张PPT)

腹前外侧壁解剖(共17张PPT)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髂,腹外侧下部神还有经腹内斜肌
髂腹股沟神经
第12页,共17页。
腹直肌
腹壁上动脉
腹横肌 肋间神经
腹壁下动脉
腹外斜肌
腹股沟韧带 皮下环
精索
腹股沟管
第13页,共17页。
腹内斜肌
腹内斜肌
腹外斜肌腱膜
精索Biblioteka 腹股沟管第14页,共17页。
弓状下缘 腹股沟镰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外斜肌腱膜
腹股沟韧带 腹横筋膜
一 、浅层结构
• 皮肤 • 浅筋膜
• 脂性层(camper`s fascia) • 膜性层(scarpa`s fascia)
–皮神经
–浅血管
–浅淋巴管
第1页,共17页。
二.腹前外侧肌
• 腹直肌 (rectus abdominis)
• 腹外斜肌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神经: • 髂腹下神经(iliohypogastric nerve) • 髂腹股沟神经(ilioinguinal nerve) • 生殖股神经 (genitofemocal nerve)
第3页,共17页。
四.局部结构
⑴ 腹股沟管(inguinal canal) 定义: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腹前 壁各肌和筋膜之间的裂隙。 组成: •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外侧部还有腹内斜肌
• 前壁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 合而成;
• 后壁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 成。
• 在脐下4—5cm以下,各肌的腱膜完全转至腹直肌 的前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壁,故在此下 鞘的后壁缺如。其游离下缘呈向上的弧形,称 弓状线。
第6页,共17页。

腹膜与腹膜腔的解剖

腹膜与腹膜腔的解剖

腹前外侧壁、腹膜与腹膜腔的解剖第一节腹前外侧壁一、目的要求(一)掌握内容1.腹前壁浅筋膜的特点。

2.腹前外侧壁的血管和神经分布。

3.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和通过内容。

4.腹股沟三角的层次及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区别。

(二)了解内容1.腹壁肌的起止、作用及形成的结构。

2.腹部外科切口与腹壁层次的关系。

3.腹股沟区的境界与层次。

二、解剖操作(一)皮肤切口1.从剑突沿正中线向下环绕脐至耻骨联合上缘沿正中线作纵切口。

2.从剑突沿肋弓下缘至腋中线作一斜切口。

3.从耻骨联合中点向外至髂前上棘作一斜切口,再沿髂嵴到腋中线作一横切口。

(二)解剖浅筋膜、皮神经和浅血管1.辨认浅筋膜的浅、深两层将皮肤翻向外侧,自髂前上棘向正中线作横切口,切开浅筋膜,观察浅筋膜分为浅、深两层。

浅层较厚,富含脂肪,为Camper筋膜,深层致密较薄,为Scarpa筋膜。

将手指伸入Scarpa筋膜深面,向内侧轻轻推进至白线附近,探明其内侧的附着处。

向下探查,证实Scarpa筋膜越过腹股沟韧带表面,在韧带下方约一横指处附于大腿阔筋膜。

用手指从耻骨嵴前方向下伸入阴囊肉膜深面,体会浅筋膜与阴囊肉膜相延续的情况。

2.解剖浅血管在浅筋膜的浅、深两层之间,腹股沟韧带中上部上方,辨认在解剖下肢时已经解剖出来的腹壁浅动、静脉以及向髂前上棘方向走行的旋髂浅动、静脉。

沿腹壁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追踪至其发自股动脉处。

沿腹壁浅静脉追踪至其汇入大隐静脉处,并沿该静脉追至脐周静脉网,向外上方汇合成胸腹壁静脉。

3.解剖皮神经在离前正中线2~3厘米处, 解剖出2~3支胸神经前皮支及伴行的动脉和静脉。

在腋前线附近解剖出2~3支胸神经外侧皮支以及伴行的血管。

在腹股沟管皮下环上方2~3cm处,找出髂腹下神经和穿出皮下环的髂腹股沟神经终支。

4.除去腹壁浅筋膜,显露腹前外侧壁肌层。

(三)解剖深层结构1.解剖腹直肌鞘及其内容(1)打开腹直肌鞘前层:沿腹直肌鞘中央作’I”形切口切开腹直肌鞘前层,将其翻向两侧,暴露腹直肌。

腹部解剖

腹部解剖

右支
角部
横部
矢部 囊部
(二)肝外胆道
1. 组成 2. 胆总管的毗邻 3. 胆囊三角
右肝管


十二胆指囊肠动脉
胆囊
胆横囊结管肠
左肝管
肝总管
胆肝囊管总管
胆总管
(三) 胃
胃的毗邻
前: 左半肝、膈、腹前壁。 后: “胃床”: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 脾、横结肠及其系膜。

横结肠系膜

横结肠
(四) 十二指肠
结肠中A. 右结肠A. 回结肠A.
肠系膜上动脉
空、回肠A.
(三)肠系膜下动脉
结肠中A. 肠系膜下A.
左结肠A. 乙状结肠A.
直肠上A.
五、肝门静脉
(一)肝门静脉的组成和属支
胃左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脾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ຫໍສະໝຸດ (二)门静脉的类型胃左静脉 脾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三) 门、腔静脉 间的吻合

脾 肾

十二
指肠
胆囊

横结肠 系膜 横结肠 小肠 系膜
胃 空、回肠
升结肠 乙状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 肠系膜
三、腹腔重要脏器的位置、毗邻关系
(一)肝
1. 肝的周围关系 膈面:
脏面:
十二指肠
胆囊
冠状韧带
幽门
横结肠 胃
右肾 右肾上腺
镰状韧带 肝圆韧带 下腔静脉 食管
2. 肝的分叶分段 (1)依其外形标志分为四叶
腹股沟管有内(深
环)、外(浅环)两
口,四壁(上、下、 内、外壁。
腹股沟管 精索 浅环
外口(腹股沟管浅环) 为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 外下方的三角形裂隙。

x线局部解剖学-腹部(119页)

x线局部解剖学-腹部(119页)

门静脉
下腔静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2)十二指肠降部 在在第1~3腰 椎右侧,长约 7~8cm 。
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小乳头
降部的毗邻:
前方: 横结肠及其系膜 后方: 右肾门及右输尿
管起始部
内侧: 胰头 胆总管 外侧: 结肠右曲
(3)十二指肠水平部
横跨第3腰椎,长约10cm 。
水平部的毗邻:
上方: 胰头 后方:右输尿管
2.盆腔的腹膜陷凹
男性:膀胱直肠陷凹
女性:膀胱子宫陷凹
子宫直肠陷凹
(五)腹膜间隙
1. 结肠上区的腹膜间隙
2. 结肠下区的腹膜间隙
1.结肠上区的腹膜间隙
位于膈与横结
肠及其系膜之间。
又称为膈下间隙或
肝周间隙。共有6个 腹膜间隙
膈下间隙的分区:
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前间隙 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
肝下间隙:
肠系膜根: 长 约 15cm , 从第二腰椎左侧
至右骶髂关节前
方。
(三)韧带
为腹膜反折处形成的腹膜皱襞,多数
为双层。韧带对脏器起固定作用。
(四)皱襞、隐窝和陷凹 在腹膜皱襞
之间形成的凹陷 称隐窝,较大的
隐窝称陷凹。
1. 腹后壁的腹膜皱襞和隐窝
十二指肠上、下襞
十二指肠上、下隐窝
盲肠后隐窝
肝肾隐窝
人体解剖学
腹 部
腹前外侧壁
内容:
一、浅层结构 二、深层结构
三、腹股沟区
一、浅层结构
皮肤 : 薄而富有弹性,伸展性和移动 性都相当大,故临床常选择为游离皮
瓣的供皮区。
二、深层结构
(一)肌层
腹直肌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区分腹股沟 直疝和斜疝
19腹前外侧壁的解剖
腹 部 的 一、四分法 境 界 与 分 二、九分法 区
三、深筋膜 四、腹前外侧壁的肌肉 1.腹直肌
腱划
2.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腱膜
白线
腹外斜肌形成的结构:
腹股沟管浅环 腹股沟韧带 腔隙韧带 耻骨梳韧带
3.腹内斜肌
腹内斜肌形成的结构:
腹股沟镰 提睾肌
4.腹横肌
神经:第7-11对肋间神 经、肋下神经、髂腹 下神经、髂腹股沟神 经、生殖股神经。
动脉:腹壁上动脉、 腹壁下动脉、第10-11 对肋间后动脉、肋下 动脉、腰动脉、旋髂 深动脉。
六、腹横筋膜 腹股沟管深环
七、腹膜下筋膜 八、壁腹膜
九l (1)位置: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 (2)构成: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外侧1/3处有腹内斜肌下
腹横肌形成的结构:
腹股沟镰 提睾肌
5.腹直肌鞘
(1)构成 (2)弓状线
腹直肌鞘
弓状线以上:腹直肌鞘前层=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前层 腹直肌鞘后层=腹内斜肌腱膜后层+腹横肌腱膜
弓状线以下:腹直肌鞘前层=三层扁肌腱膜 腹直肌鞘后层缺如
腹壁下动脉
(3)腹直肌鞘的内容
五、腹前外侧壁的神 经、血管
部加强。
四壁: 后壁:腹横筋膜,内侧1/3有腹股沟镰加强。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两环: 浅环:皮下环,由腹外斜肌腱膜构成。
深环:腹环,由腹横筋膜构成。
(3)内容: 男性:精索
女性:子宫圆韧带
2.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
由腹壁下动脉、腹 直肌的外侧缘、腹 股沟韧带围成的三 角形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