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常见动物《脊椎动物》教学设计
脊椎动物教学设计
脊椎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脊椎动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不同种类的脊椎动物的分类以及其主要特征;3. 能够描述脊椎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适应环境;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脊椎动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脊椎动物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3. 部分脊椎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适应环境;4. 脊椎动物实物观察和分类练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脊椎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脊椎动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 知识讲解(20分钟)首先,讲解脊椎动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包括有脊椎骨、脊髓、四肢等。
然后,讲解脊椎动物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如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3. 举例讲解(15分钟)选择一些典型的脊椎动物,如金鱼、青蛙、蜥蜴、鸟和狗,让学生观察其外部特征、生活方式和适应环境,并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实物观察(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脊椎动物实物观察,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种类的脊椎动物的外部特征,如鱼类的鳞片、两栖动物的四肢、爬行动物的鳞片和鸟类的羽毛等。
5. 分组练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脊椎动物图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图片进行分类,并解释为什么将它们归为同一类别。
同时,要求学生找出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6. 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报告各自小组的分类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归纳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和分类方法。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记录学生的表现;2. 小组练习的结果及其解释;3. 学生对脊椎动物的定义、特征及其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4. 学生完成的练习和作业。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种类的脊椎动物,并让学生进行展示;2. 进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和环境保护知识的拓展。
脊椎动物教案设计
脊椎动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脊椎动物的特征和不同类群的特点。
难点:理解脊椎动物各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
三、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脊椎动物标本等。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咱们今天来学习脊椎动物,大家知道什么是脊椎动物吗?生:不太清楚。
师:那老师先给大家展示一些图片,大家看看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点。
(展示各种脊椎动物图片)生:它们好像都有一条长长的骨头。
师:对啦,这就是脊椎骨,有脊椎骨的动物就叫脊椎动物。
那脊椎动物都有哪些特点呢?生:有脊椎。
师:哈哈,这是肯定的啦,还有其他的哦,比如它们的身体结构比较复杂。
那脊椎动物都有哪些类群呢?生:鱼、鸟、哺乳动物。
师:还有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呢。
咱们先来看看鱼,鱼生活在哪里呀?生:水里。
师:对,那它们是怎么呼吸的呢?生:用鳃呼吸。
师:很好,那鸟呢,有什么特点?生:会飞,有羽毛。
师:没错,那哺乳动物呢?生:它们会给宝宝喂奶。
师:非常棒,这是哺乳动物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哦。
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又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师:同学们,现在对脊椎动物是不是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啦?生:是的。
五、教学反思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难点的讲解还可以更加深入和详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在教学准备上还可以更加丰富多样,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生物《脊椎动物》教学设计方案
2)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3) 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难点:
脊椎动物在心脏结构、循环特点方面的比较
重点:
1) 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3) 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常见脊椎动物的特点)
3.教学目标分析
?的主要特征。
3)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
初中生物《脊椎动物》教学设计方案
1. 课题名称:
脊椎动物
2.概述
· 初中生物二年级下册。
· 所用教材: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
· 所需课时:二课时
· 学习内容包括:
1) 概述脊椎动物类群(如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
活的关系。
2) 能区分、判断出常见的脊椎动物属于哪一类群。
3) 能举例说出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能列举出几种我国特有的或珍稀的脊椎动物的名称。
?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让学生总结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点,培养训练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
力。
2)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脊椎动物教案
《脊椎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能熟练区分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游戏活动和检索表的学习,领悟逐级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猜想、推理、交流和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和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根据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这五种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1、复习有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内容,提问;2、讲解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
由动物进化的趋势引出本节课的内容;3、鱼:体型特征,靠什么游泳,用鳃呼吸,鳃中密布毛细血管,可以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怎样进行气体交换?(学生讲解)4、两栖动物:青蛙为例,幼体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靠肺呼吸。
虽然青蛙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但不能离水源太远,因为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无法满足对氧气的需求,需要借助于湿润的皮肤来辅助呼吸。
5、爬行动物:以蜥蜴为例,它的一生都生活在陆地上,是真正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那蜥蜴有哪些适于陆地上生活的原因?(学生讲解)正是因为蜥蜴具有这些特点,才使其生殖和发育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水,能终身生活在陆地上。
课本上还列举了哪些爬行动物?变色龙、恐龙等都是爬行动物。
6、鸟类:鸟的种类很多,而且绝大多数鸟类善于飞行,那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有哪些?(学生讲解)重点讲解:鸟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气囊能辅助呼吸,使鸟类进行双重强吸。
但是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鸟的结构完善,能保持高而恒定的体温,属于恒温动物有;动物维持恒定体温的意义(学生讲解)变温动物包括哪些?7、乳哺动物的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千差万别,举例:猕猴、大象、鲸。
《脊椎动物》 导学案
《脊椎动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2、掌握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特点。
3、理解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呼吸和循环系统等。
(2)各类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特征和代表动物。
2、难点(1)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演变。
(2)理解脊椎动物适应不同环境的方式和机制。
三、知识讲解(一)脊椎动物的定义和主要特征脊椎动物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脊椎骨为其身体提供了支撑和保护。
其主要特征包括:1、具有脊椎骨,形成了内骨骼的核心结构。
2、神经系统发达,头部明显,有脑和感觉器官。
3、具有较为完善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
4、大多数种类具有成对的附肢,用于运动和捕食。
(二)脊椎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可分为以下五大类:1、鱼类(1)特征身体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在水中游动。
体表常覆盖鳞片,用鳃呼吸,通过鳍来游泳。
(2)代表动物如鲤鱼、金鱼、鲨鱼等。
2、两栖类(1)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四肢出现,但还不够发达。
(2)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等。
3、爬行类(1)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2)代表动物蛇、龟、蜥蜴等。
4、鸟类(1)特征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覆羽,骨骼轻、薄、坚固,胸肌发达,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
(2)代表动物鸽子、麻雀、老鹰等。
5、哺乳类(1)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分化,大脑发达,体温恒定。
(2)代表动物猫、狗、人类等。
(三)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脊椎动物的进化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过程。
鱼类是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它们适应了水生环境。
随着环境的变化,一些鱼类逐渐进化出了能够在陆地上短暂生存的能力,进而发展成为两栖类。
《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脊柱》 教学设计
《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脊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脊椎动物的定义,明确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脊柱这一关键特征。
学生能够列举常见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种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能够根据脊椎动物的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脊椎动物的定义和特征。
常见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分。
2、教学难点理解脊柱在脊椎动物运动和支撑身体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标本、图片、视频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展示各种各样的动物,如狮子奔跑、鸟儿飞翔、鱼儿游动等,然后提问学生:“这些动物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脊柱。
(二)新课讲授1、脊椎动物的定义结合多媒体展示脊椎动物的骨骼图片,向学生讲解脊椎动物是指身体背部有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
强调脊柱是脊椎动物身体的重要支撑结构。
2、常见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展示一系列动物的图片,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脊椎动物),以及昆虫、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等(无脊椎动物)。
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尝试将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区分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3、脊柱的作用通过播放脊椎动物运动的视频,如猫行走、鱼游泳等,引导学生观察脊椎动物的运动方式,然后讲解脊柱在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协助运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活动1、小组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给出一些动物的名称或图片,让各小组快速判断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准。
2、模型制作让学生利用黏土或卡纸等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脊椎动物脊柱模型,加深对脊柱结构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脊椎动物的定义、常见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种类,以及脊柱的作用。
初中生物脊椎动物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脊椎动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了解脊椎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殖方式;
3. 能够举例说明脊椎动物的重要性和生态作用。
教学内容:
1. 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脊椎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殖方式;
3. 脊椎动物的生态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脊椎动物,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特征;
2. 讲解:介绍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3. 活动: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脊椎动物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其生活习性和生殖方式;
4. 汇报:让学生展示他们所研究的脊椎动物,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认识;
5. 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了解脊椎动物的生态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同时,在讲解和讨论中,也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促进思维的激发和交流的互动。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案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案标题: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目标:1. 了解脊椎动物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3. 能够区分不同类群的脊椎动物。
教学重点:1. 脊椎动物的定义和特征;2.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1. 区分不同类群的脊椎动物。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2. 图片或模型展示脊椎动物的不同类群。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使用幻灯片或黑板展示脊椎动物的图片,并与学生讨论它们的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脊椎动物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它们被称为脊椎动物?Step 2:讲解脊椎动物的定义和特征(1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讲解脊椎动物的定义和特征,包括有脊椎骨、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等。
解释这些特征与脊椎动物的适应性和进化有关。
Step 3:介绍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5分钟)使用图片或模型展示不同类群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对每个类群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生活环境、特征和适应性。
Step 4:巩固与拓展(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不同类群的脊椎动物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观点。
Step 5:总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可以提问一些关键问题,检查学生对脊椎动物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类群的脊椎动物;2. 可以进行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某个特定类群的脊椎动物,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黑板;2. 脊椎动物的图片或模型。
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和提问;2. 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3. 学生的小组研究项目成果。
这个教案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并能够区分不同类群的特征。
通过讨论和观察,学生将对脊椎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脊椎动物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进化历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2. 脊椎动物的分类a. 鱼类b. 两栖类c. 爬行类d. 鸟类e. 哺乳类3.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脊椎动物,引导学生思考脊椎动物的特点。
2. 讲解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a. 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脊椎动物的定义、基本特征。
b. 引导学生观察脊椎动物的骨骼结构,理解脊椎动物的运动方式。
3. 脊椎动物的分类a. 讲解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各类脊椎动物的区别。
b. 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类脊椎动物。
4.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a. 讲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b. 通过图表、动画等形式,展示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
5. 课堂实践a. 学生分组,观察各类脊椎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b. 学生讨论,总结各类脊椎动物的特点及进化关系。
6. 课堂总结a. 教师总结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进化历程。
b. 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学》2. 教学课件: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进化历程等3. 实物标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4. 图片、视频:展示脊椎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等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脊椎动物》教学设计
形态特征
脊 椎 动
爬行动物
物
鸟
哺乳动物
- 新世纪教育网版 权所有
鱼
鱼类大约出现在4.5亿年前,现 存约有24000种。
[共同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 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鳞片,卵生,体温 不恒定。
- 新世纪教育网版 权所有
常见的鱼类
思考: 通过上面的分类练习, 同学们有什么样的理解呢?
- 新世纪教育网版 权所有
归纳 1. 分类按特征逐级进行。 2. 按不同的特征分类标准会有 不同的结果。
- 新世纪教育网版 权所有
动 物
无 脊 椎 动 物
脊椎骨
鱼 类
呼吸器官、 身体特征
常见的两栖动物
青蛙
大鲵(娃娃鱼)
- 新世纪教育网版 权所有
爬行动物
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现存约有4500种。
[共同特征]一般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 表覆盖有鳞片或甲,卵生,体温不恒定。
- 新世纪教育网版 权所有
常见的爬行动物
蛇
扬子鳄(鳄鱼) 龟
- 新世纪教育网版 权所有
恒定
恒定
卵生
胎生
哺乳动物
游戏: 猜一 猜
游戏规则: 请同学先确定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动物, 然后让其它同学向你提出10个问题, 猜其形态特征,你只回答“是”与“不是”。
如果提问的同学猜出了你最喜爱动物的大致 种类,则提问同学获胜。
- 新世纪教育网版 权所有
- 新世纪教育网版 权所有
猜动物游戏:
小狗
- 新世纪教育网版 权所有
判断大鲵、猫、蜥蜴、猫头鹰、草 鱼各属哪类动物,并说明理由。
类 别 哺乳类 鸟 类 动物名称 归类的理由
初中生物脊椎动物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脊椎动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说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列出各类脊椎动物的异同。
3. 学生能够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资料收集,发展对资料信息的筛选、掌握和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活动的实施,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2. 学生能够通过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加快生物学科价值观的形成,树立爱护大自然、爱护动物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关于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通过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内在的联系,并学习用思维导图等归纳总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脊椎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脊椎动物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让学生了解各类动物的特点。
3. 比较异同: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各类脊椎动物的异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进一步了解各类脊椎动物的特点。
5. 总结归纳: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6.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树立爱护大自然、爱护动物的观念。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挂图、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标本或图片。
脊椎动物小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脊椎动物小班科学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脊椎动物小班科学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脊椎动物,并能够列举一些例子。
2. 理解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3. 探索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的脊椎动物。
2. 教具,如放大镜、投影仪等。
3. 工作表或活动册子,用于学生的练习和记录。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入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脊椎动物,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卡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脊椎动物,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知识。
探索:1. 让学生观察不同的脊椎动物的图片或卡片,并让他们描述这些动物的特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身体结构、骨骼等特征。
2.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脊椎动物的特征,如有脊椎骨、有四肢等。
3. 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脊椎动物,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
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或放大镜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
4.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种类的脊椎动物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并帮助他们理解脊椎动物的分类。
实践:1. 分发工作表或活动册子,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填空题、配对题、观察题等,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和描述身边的脊椎动物,可以是宠物、鸟类等。
学生可以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总结:1. 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强调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给予解答和指导。
3. 反思教学过程,思考教学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的脊椎动物,加深了对脊椎动物的认识。
他们通过实践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培养了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然而,教学中可能存在的改进点是,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和合作学习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深入理解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第4节常见动物《脊椎动物》教学设计
第4节常见动物《脊椎动物》教学设计第⼀册第2xx观察⽣物第4节常见动物《脊椎动物》教学设计⼀、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标:通过教学让学⽣能熟练区分五⼤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能⾃制和利⽤简单的检索表。
2、过程与⽅法:通过猜游戏活动和检索表的学习,领悟逐级分类的思想,培养学⽣敢于提问、猜想、推理、交流和归纳的能⼒,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标:在活动中,⼀⽅⾯激发学⽣对⾃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和求知欲;另⼀⽅⾯培养学⽣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的见解,能听取和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根据事实修正⾃⼰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他⼈的意识。
⼆、教学设计思想:(⼀)、学情分析:课标要求,教学必须从学⽣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的原有知识、经验及⼼理、⽣理特点。
初⼀的学⽣虽对动物世界感兴趣,喜欢表现⾃我;但好动,注意⼒易分散。
通过前⾯的学习虽对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有所了解,但要完全内化成⾃⼰的东西,还有⼀段距离。
(⼆)、教学⽅法:⾃主参与的活动教学为主,⿎励、启发、讲练结合为辅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育既要⾯向全体学⽣,⼜要照顾学⽣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以学⽣⾃主参与的活动模式教学为主,有利于激发学⽣的学习热情,克服注意⼒易分散的弱点,达到以“以参与求体验,以体验求感悟”的教学。
(三)、学法:通过⼩组活动,培养学⽣⾃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
使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教给学⽣快速检索脊椎动物的⽅法——利⽤检索表。
并能将此法迁移到后⾯⽆脊椎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学习及⾃⼰的⽇常⽣活中。
三、教材分析结构和地位:脊椎动物属于常见动物部分,⽽常见动物部分的学习需3课时,第⼀课时了解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五⼤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理解“分类必须依据⼀定的特征进⾏”的分类思想。
本节课进⼀步熟悉五⼤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习相关的简单的检索表。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教案(教学设计)
第2章第4节常见的动物第1课时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
2.了解各分类等级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能依据生物间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对几种常见动物进行逐级分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在不断地完善着。
2.树立科学事业是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是代代相传的事业的观念。
3.了解动物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感恩动物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依据生物间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对几种常见动物进行逐级分类。
各分类等级间的关系。
1.视频→动物种类多→你最喜欢或最熟悉的动物,你知道它的特征有哪些?2.自然界现存的动物有多少种?3.要把这125万种动物全部进行研究容易吗?4.挑选代表性动物进行研究,怎样才能确定哪种动物是具有代表性的,它的研究成果又可以应用到哪些动物身上呢?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先对动物进行什么工作?根据学生能否回答第4小问,决定要不一.活动:动手分一分要进行“小游戏”活动小游戏“比一比:看谁先找到”显示课件“回形针”图片,出示物品请2位课代表分别在讲台上的物品(一类是分类好的,另一类是没有分类的)中,找到回形针采访:(1)你觉得自己比对方能先找到回形针的原因是什么?(2)你觉得自己比对方后找到回形针的原因是什么?(3)把物体归类(分类)有什么好处?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用分类的方法将信息或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
同样要从125万种动物中选出代表性的动物,以便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先对动物进行分类。
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科学家,尝试着对屏幕上的5种动物进行分类先请大家认真阅读活动单第一模块的题干和例题,然后将你的分类依据和结果填写到活动单上寻找回形针1.分析原因2.分类的好处对动物进行分类的必要性和意义板书:1.动物分类的意义着重指导分类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二.科学家在生物分类上的贡献三.现在的生物分类方法出示图片:鸽子、蝴蝶、金鱼、海豚、老虎1.请一位同学上来将黑板上的动物分成两类,并说出自己这样进行分类的依据。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教学备课教案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教学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脊椎动物的基本结构和组成;2. 掌握不同脊椎动物的功能特征;3. 通过实际案例和互动讨论,促进学生对脊椎动物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内容:1. 脊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2.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及其功能;3. 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及其功能;4. 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及其功能;5. 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及其功能;6.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及其功能。
教学过程:第一节:脊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的脊椎动物,引发学生对脊椎动物分类和特征的思考。
2. 讲解:简要介绍脊椎动物的分类和主要特征,如脊椎骨、脊椎动物具有头部和四肢等。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脊椎动物的实例,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观察和分类,并就其特征进行简要描述。
4. 总结与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脊椎动物的分类和主要特征。
第二节: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及其功能1. 引入:提问学生有关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2. 讲解:介绍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组成和结构,如大脑、脊髓和神经元等。
3.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观察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相关特征,如反射、感觉等。
4. 讨论与互动:学生围绕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互动讨论,如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
5. 总结与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征。
第三节: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及其功能1. 引入:通过展示食物链和一个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模型,引发学生对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如口腔、胃、肠道等。
图进行解析,讨论其功能和作用。
4.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脊椎动物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其消化系统与食物习性的关系。
5. 总结与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第四节: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及其功能1. 引入:通过提问学生有关脊椎动物呼吸系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四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导学案(第二课时脊椎动物)
主要特征:①有喙无牙齿;②被覆羽毛;③前肢变成翼;④骨中空、内充气体;⑤心腔分四腔;⑥用肺呼吸,并且有气囊辅助呼吸(双重呼吸);⑦体温恒定;⑧生殖为卵生。
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
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
1、身体成流线型,前肢特化为翼,有羽毛;
4.鸟类有喙无齿;被覆;前肢;体温;生殖为卵生。
5.哺乳动物一般体表;体温恒定;大脑发达;生、。
5
分
钟
合作探究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鱼类:
主要特征:①终生生活在水中;②身体呈流线型,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③用鳃呼吸;④用鳍游泳;⑤心脏有一心房和一心室。⑥体外受精、卵生;⑦体温不恒定。
四大家鱼:青、草、鲢、鳙;
A.全身被覆羽毛B.前肢特化成翼,生有几排大型正羽
C.体型呈流线型D.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四肢
布置预习
布置作业和预习下一节
板书
设计
学习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常见的类群和特征。
2、认识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
反思
主要特征:①体表被毛;②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③体腔内有膈;(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④用肺呼吸;⑤心脏四脏;⑥体温恒定;⑦大脑发达;⑧胎生、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鸭嘴兽是卵生)。
家兔的体表有体毛,它用肺呼吸,心脏四腔,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运输氧气能力强,所以,家兔有能力调节体温来维持体温的恒定,这样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哺乳类、鸟类)。家兔靠跳跃来运动,后肢长且肌肉发达。
2、消化系统发达,直肠短,食物残渣很快排出。
3、胸骨具有龙骨突,便于着生发达的胸肌。
小学生物教案:认识脊椎动物
小学生物教案:认识脊椎动物一、认识脊椎动物的重要性生物是我们周围丰富多样的生命形式,而脊椎动物则是其中最高级别的一类。
认识脊椎动物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培养科学素养和增进对世界的理解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为小学生设计一节有趣的生物教案,帮助他们了解并认识脊椎动物。
二、活动目标1. 学习什么是脊椎动物以及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
2. 了解不同类群中的典型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3. 探索脊椎动物在各个环境中不同的适应性。
三、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展示用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包括不同种类的脊椎动物。
2. 准备PPT或黑板等教具,在教学过程中辅助讲解。
3. 备置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供学生使用。
四、活动流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故事讲述,激发学生对脊椎动物的兴趣。
例如,可以介绍一只可爱的海豚或狗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动物和人类一样具有背骨。
2. 学习脊椎动物(3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等教具,向学生介绍脊椎动物的定义和共同特征。
强调它们都具有脊柱和脑神经系统,并解释这些特征的重要性。
3. 分类及特点(40分钟)将课堂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类脊椎动物。
每个小组分别专注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或哺乳类,并对该类别中最典型的两种动物进行深入了解。
每个小组用图片、文字或手工制作模型等形式展示他们所了解到的信息。
同时,教师引导让学生分享并比较各类别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 经典案例探究(30分钟)选择一个典型的脊椎动物来深入研究,如企鹅或大象。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指导他们自主探究和思考,让学生了解该脊椎动物的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的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5. 小结与评价(10分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问来检验他们对脊椎动物的认识。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拓展延伸为了巩固所学内容,可以组织一次参观动物园或博物馆之类的实地活动。
脊椎动物教案
脊椎动物教案第一篇:脊椎动物教案《脊椎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能熟练区分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游戏活动和检索表的学习,领悟逐级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猜想、推理、交流和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和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根据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这五种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1、复习有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内容,提问;2、讲解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
由动物进化的趋势引出本节课的内容;3、鱼:体型特征,靠什么游泳,用鳃呼吸,鳃中密布毛细血管,可以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怎样进行气体交换?(学生讲解)4、两栖动物:青蛙为例,幼体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靠肺呼吸。
虽然青蛙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但不能离水源太远,因为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无法满足对氧气的需求,需要借助于湿润的皮肤来辅助呼吸。
5、爬行动物:以蜥蜴为例,它的一生都生活在陆地上,是真正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那蜥蜴有哪些适于陆地上生活的原因?(学生讲解)正是因为蜥蜴具有这些特点,才使其生殖和发育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水,能终身生活在陆地上。
课本上还列举了哪些爬行动物?变色龙、恐龙等都是爬行动物。
6、鸟类:鸟的种类很多,而且绝大多数鸟类善于飞行,那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有哪些?(学生讲解)重点讲解:鸟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气囊能辅助呼吸,使鸟类进行双重强吸。
但是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鸟的结构完善,能保持高而恒定的体温,属于恒温动物有;动物维持恒定体温的意义(学生讲解)变温动物包括哪些?7、乳哺动物的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千差万别,举例:猕猴、大象、鲸。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学设计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脊椎动物五个主要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各类群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各类脊椎动物的标本或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脊椎动物五个主要类群的主要特征。
(2)各类群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2、教学难点(1)理解各类群动物在进化上的关系。
(2)分析各类群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直观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脊椎动物五个主要类群的标本、模型或图片。
(2)多媒体课件,包括各类群动物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3)相关的练习题。
2、学生准备(1)预习课本内容。
(2)收集有关脊椎动物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动物世界的视频,展示各种不同的脊椎动物,如鱼在水中游动、鸟儿在空中飞翔、哺乳动物在草原上奔跑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鱼类(1)展示各种鱼类的标本或图片,让学生观察鱼类的外形特征,如流线型的身体、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等。
(2)讲解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如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水的阻力,鳃能够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鳍能够帮助鱼类在水中运动和保持平衡。
(3)举例说明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用、观赏、药用等。
2、两栖类(1)展示青蛙、蟾蜍等两栖类动物的标本或图片,让学生观察两栖类动物的外形特征,如皮肤裸露、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生活等。
(2)讲解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强调其变态发育的特点。
(3)举例说明两栖类动物对环境的依赖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生存的影响。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2.4 动物的主要类群——脊椎动物 教学设计
《22.4 动物的主要类群——脊椎动物》教学设计初二级生物组姓名:潘凤珍班级科目上课时间教学[来源:1ZXXK]目标知识与能力[来源:](1)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说出鲫鱼的生活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重点)(2)描述鱼类的主要特征||,说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重、难点、)[来源:1](3)尝试描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的实施||,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说出鲫鱼的生活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鱼类的主要特征||,说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难点:描述鱼类的主要特征||,说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复习提问(3分钟)1.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 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学生回忆||,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学生活动:考考你的眼力——集中注意力看极速闪过的图片||,你能记住多少种动物||。
师:这些动物有生命共同特点?板书:第二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呢?教师明确:常见的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从而引入课题||。
(一)鱼类【导入】:你认识的鱼有哪些?你知道四大家鱼吗?小蝗虫到池塘边玩耍||,遇见鲫鱼正在无聊的吐泡泡||。
鲫鱼开腔道:“‘旱鸭子’||,你敢把头没在水中一个小时吗?”小蝗虫满不在乎地说:“敢!但你敢到岸上呆一个小时吗?”鲫鱼想了想说:“敢!”心理却说:“等轮到我时||,你早已憋死啦!”青蛙跑来作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册第2xx观察生物
第4节常见动物《脊椎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能熟练区分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能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游戏活动和检索表的学习,领悟逐级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猜想、推理、交流和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和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根据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想:
(一)、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及心理、生理特点。
初一的学生虽对动物世界感兴趣,喜欢表现自我;但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通过前面的学习虽对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有所了解,但要完全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还有一段距离。
(二)、教学方法:自主参与的活动教学为主,鼓励、启发、讲练结合为辅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模式教学为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注意力易分散的弱点,达到以“以参与求体验,以体验求感悟”的教学。
(三)、学法: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给学生快速检索脊椎动物的方法——利用检索表。
并能将此法迁移到后面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学习及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三、教材分析
结构和地位:脊椎动物属于常见动物部分,而常见动物部分的学习需3课时,第一课时了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进行”的分类思想。
本节课进一步熟悉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习相关的简单的检索表。
体会“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的分类策略。
这些分类方法和思想为后面学习理解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及其他领域的分类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本节观察描述的脊椎动物特征大多在器官水平上,为后面学习生物体构造的层次性,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埋下伏笔。
主线:五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理解区分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
能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
四、教学流程图
复习铺垫本节课所需知识―>猜动物游戏(加深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及体会逐级分类的思想)―>逐级分类思想的体现——学习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知识的迁移应用小结―>课堂延伸―>课后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提问:五大类脊椎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
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完成五类脊椎动物主要特征的表格。
复习的目的在于使游戏活动能顺利开展。
(二)、猜动物特征游戏约需20分钟
1、游戏规则和方法:
前后4人一组。
每人将自己喜欢的脊椎动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写在纸上保密,备其他3位同学逐个提问。
提问的同学:不能直接问类别名称,要从特征提问,如不能问是不是鸟类?只能问有无羽毛,是否体温恒定等特征。
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熟悉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回答的同学:只需回答“有或无”,“是或不是”。
提问的同学:从回答中又能知道什么?如问有无羽毛时,如得到否定回答,则可肯定此动物不是鸟类。
然后该提什么问题。
经过多次的失败与成功提问,逐步理清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才能猜得快。
并在活动中感受逐级分类的思想,熟悉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为后面检索表的学习打下思想基础。
要求在10个问题内猜出此动物的大致种类。
如猜出属于鸟类就行了,不需得出此动物的名称。
如猜出,则提问同学获胜。
2、组织形式:
先小组内竞猜10分钟。
后小组间互猜。
一组提问,另一组竞猜。
竞猜思路:(略)
比一比:哪个小组猜得快,猜的动物多,组织的又好。
意图:通过这些活动能使学生不断熟悉五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同时培养学生反思、推理等思维能力。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活动时教师深入到小组活动中了解情况,指导,鼓励和帮助学生,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
同时便于灵活调整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
3、小结:先学生,后教师。
(1)请具有不同猜法的同学谈谈他们是怎样猜的?
让学生自己来判断哪些方法有利于快速竞猜。
(2)教师点评。
(三)、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
1、学习自制检索表:
检索表的自制过程采用对照课本第43页的图表内容,一步一步进行。
此部分需教师先引导转化,然后让学生动笔完成后半部分。
培养学生自制检索表的能力。
脊椎动物检索表(略)
选择课本这张图表要求学生掌握,是因为此表不仅体现逐级分类的思想,利用它制成的检索表能达到快速检索脊椎动物的目的,而且此表还隐含着生物进化历程的内容。
比其它顺序制成的检索表多一层重要的内涵。
2、学习利用检索表:
教师举例培养学生运用检索表的能力。
例:如下列动物属于哪一类脊椎动物?如何利用检索表达到快速检索的目的。
练习:你能利用检索表快速检索这些脊椎动物吗?鲸、娃娃鱼、麻雀。
然后请学生上来讲解,如何检索娃娃鱼。
意在检查学生运用检索表的能力。
鼓励学生。
检索表中隐含的逐级分类思想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
(四)、小结:
教师提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提问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意在了解本节课教学的时效性。
教师归纳:
1、熟悉五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
2、能利用和自制检索表。
(五)、课堂延伸:
对你的书籍进行分类放置,以达到快速检索的目的。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六)、课后练习:
将课本第44页的图表内容,转化成检索表,以便能利用它快速检索无脊椎动物的目的。
(此课作业的目的:不仅使学生练习自制检索表,而且也达到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
六、板书设计:
第2节常见动物
脊椎动物
(一)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
(二)能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
七、教学反思
课标要求的学会使用简单的检查表,浙教版教材的处理是以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为主展开教学的。
由于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较多又抽象、枯燥,且不同类动物间有相似的非本质特征,学生不易把握。
而本堂课通过猜动物特征游戏的方法于无形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将“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相结合,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都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
通过猜游戏活动和检索表的学习,领悟逐级分类的思想,并将此思想迁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是那么贴近生活。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