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全草类
常见中草药—全草类

大蓟Herba Cirsii Japonici(英)Japanese Thistle Herb[别名]将军草、牛口刺、马刺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O.5—1m。
根簇生,圆锥形,肉质,表面棕褐色。
茎直立,有细纵纹,基部有白色丝状毛。
基生叶丛生,有柄,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5—30cm,羽状深裂,边缘齿状,齿端具针刺,上面疏生白色丝状毛,下面脉上有长毛;茎生叶互生,基部心形抱茎。
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外被蛛丝状毛;总苞片4—6层,披针形,外层较短;花两性,管状,紫色;花药顶端有附片,基部有尾。
瘦果长椭圆形,冠毛多层,羽状,暗灰色。
花期5—8月,果期6—8月。
生于山野、路旁、荒地。
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采制]夏、秋季剖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生物碱;鲜叶含柳穿鱼甙(pectolinarin)。
[性味]性凉,味甘、苦。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量9—15g。
[附注]根亦入药,功效同地上部分。
千里光Herba Senecionis Scandentis(英)Climbing Groundsel Herb[别名]九里明、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
[来源]为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有攀援状木质茎,高1—5m,有微毛,后脱落。
叶互生,卵状三角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缺刻状齿裂或微波状或近全缘,两面疏被细毛。
头状花序顶生,排成伞房状;总苞筒形,总苞片1层;花黄色,舌状花雌性,管状花两性。
瘦果圆柱形,有纵沟,被短毛,冠毛白色。
花果期秋冬季至次年春。
生于山坡、疏林下、林边、路旁、沟边草丛中。
产于江苏、浙江、广西、四川。
制造行业实施工具-14行业编码库-02 医药商品编码规则

商品编码编制说明一、编码原则1、按照商品的自身属性,分列若干商品大类,每大类商品编码的第一位冠以一位固定数字,做为该大类商品的专用代码。
具体为:“1”——零税率“1”——中成药“2”——饮片、药材“3”——外埠中成药“4”——外埠饮片、药材“5”——“6”——西药制剂、医药器械、化学制剂、玻璃仪器“7”——保健食品、食品“8”——“9”——其它(计生用品、化妆品、百货等)2、每个商品编码均由九位数字组成,并划分为五个字段,每个字段因商品大类的不同,其含义亦有所不同,但划分方式相同。
图示 1 / 2 / 3 4 / 5 6 7 / 8 9□ / □ / □□ / □□□ / □□第一字段第二字段第三字段第四字段第五字段3、凡基础信息不同的商品,其编码亦不相同。
二、各大类商品编码细则1、中成药本大类商品编码各字段含义□ / □ / □□ / □□□ / □□商品大类品种类别剂型商品流水号厂牌规格第一位:固定为数字“1”,表示该大类商品为中成药;第二位:品种类别。
用不同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品种类别,具体为:“0”普通品种类“3”小品种类“4”旅游品种类“5”出口品种类第三、四位:剂型。
用不同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品种剂型。
具体为:“01”——蜜丸“03”——水丸“04”——散剂“05”——膏药“06”——膏汁“07”——糊丸“08”——药胶、药锭“09”——药酒“10”——片剂“11”——浓缩剂“17”——胶囊“18”——软胶囊“19”——滴丸“20”——优质产品第五、六、七位:商品流水号。
用不同的数字表示不同名称的商品在第三字段项下的序号;第八、九位:厂牌、规格。
用不同的数字表示相同名称、不同厂牌、规格的商品在商品流水号中的序号。
例:该编码所包含的商品信息为:中成药、普通品种类、蜜丸剂型、牛黄解毒丸、制药厂生产、规格为3g*10丸等。
2、饮片、药材本大类商品编码各字段含义□ / □ / □□ / □□□ / □□商品大类品种类别来源类别商品流水号规格等级第一位:固定为数字“2”,表示该大类商品为饮片、药材;第二位:品种类别。
全草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4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4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大蓟【来源】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真实性鉴定】性状鉴别药材茎呈圆柱形;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
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
气微,味淡。
【质量评价】经验鉴别药材以色灰绿、叶多者为佳。
蒲公英【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化学成分】含蒲公英甾醇、咖啡酸、胆碱、菊糖、果胶等。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根呈圆锥形,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
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
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
有的可见多数具日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
气微,味微苦。
2.显微鉴别叶表面观:①上下表面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表面角质纹理明显或稀疏可见。
②上下表皮均有非腺毛,顶端细胞甚长,皱缩呈鞭状或脱落。
③下表皮气孔较多,不定式或不等式。
④叶肉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结晶。
⑤叶脉旁可见乳汁管。
根横切面:①木栓细胞数列,棕色。
②韧皮部宽广,乳管群断续排列成数轮。
③形成层成环。
④木质部较小,射线不明显;导管较大,散列。
⑤薄壁细胞含菊糖。
【质量评价】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咖啡酸均不得少于0.020%。
淡竹叶【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真实性鉴定】性状鉴别药材:茎呈圆柱形,有节,表面淡黄绿色,断面中空。
叶鞘开裂。
叶片披针形,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
物料代码编制方法

物料代码编制方法一.原材料(中药材)代码为Y。
1.根及根茎类代码为01;2.果实种子类代码为02;3.全草类代码为03;4.花叶类代码为04;5.树皮类代码为05;6.藤木树脂类代码为06;7.菌藻类代码为07;8.动物类代码为08;9.矿石类代码为09;10.其它类代码为10。
二.辅料代码为F。
1.固体辅料代码为01;液体辅料代码为02。
2.具体辅料的代码由两位流水数字组成。
三.包装材料代码为B。
1.内包材代码为01;2.外包材代码为02。
3.内包材和外包材下具体包装材料的代码由两位流水数字组成。
四.成品(中药饮片)代码为C。
1.根及根茎类代码为01;2.果实种子类代码为02;3.全草类代码为03;4.花叶类代码为04;5.树皮类代码为05;6.藤木树脂类代码为06;7.菌藻类代码为07;8.动物类代码为08;9.矿石类代码为09;10.其它类代码为10。
五.中药材每个分类下具体品种的代码由三位流水数字组成。
六.成品(中药饮片)具体品种炮制方法的代码为大写英文字母A、B、C、D 等。
根及根茎类(代码01)Y01001人参(生晒参)Y01002红参Y01003西洋参Y01004党参Y01005丹参Y01006太子参Y01007北沙参Y01008南沙参Y01009玄参Y01010苦参Y01011拳参Y01012三七Y01013甘草Y01014当归Y01015当归头Y01016川芎Y01017地黄Y01018黄芪Y01019黄芩Y01020黄连Y01021黄精Y01022麦冬Y01023川贝母Y01024平贝母Y01025浙贝母Y01026白术Y01027白芍Y01028白芷Y01029白前Y01030白薇Y01031白蔹Y01032白及Y01033白头翁Y01034白茅根Y01035延胡索(元胡)Y01036牛膝Y01037川牛膝Y01038山药Y01039泽泻Y01040大黄Y01041天麻Y01042天冬Y01043木香Y01044川木香Y01045土木香Y01046郁金Y01047桔梗Y01048前胡Y01049柴胡Y01050银柴胡Y01051香附Y01052龙胆Y01053远志Y01054玉竹Y01055紫菀Y01056羌活Y01057独活Y01058防风Y01059小防风Y01060胡黄连Y01061赤芍Y01062天花粉Y01063巴戟天Y01064苍术Y01065知母Y01066续断Y01067秦艽Y01068升麻Y01069何首乌Y01070防己Y01071乌药Y01072藁本Y01073葛根Y01074粉葛Y01075刺五加Y01076三棱Y01077莪术Y01078板蓝根Y01079山柰Y01080射干Y01081高良姜Y01082干姜Y01083生姜Y01084绵萆薢Y01085土茯苓Y01086狗脊Y01087骨碎补Y01088石菖蒲Y01089茜草Y01090百部Y01091威灵仙Y01092姜黄Y01093甘松Y01094芦根Y01095山豆根Y01096山麦冬Y01097麻黄根Y01098猫爪草Y01099紫草Y01100地榆Y01101藕节Y01102漏芦Y01103千年健Y01104绵马贯众Y01105紫萁贯众Y01106仙茅Y01107薤白Y01108山慈菇Y01109重楼Y01110天葵子Y01111虎杖Y01112土贝母Y01113穿山龙Y01114徐长卿Y01115人参须Y01116百合Y01117北豆根Y01118红景天Y01119片姜黄Y01120紫花前胡根及根茎类(代码01)Y01121黑柴胡Y01122牛蒡根Y01123紫丹参Y01124小黄芩Y01125小茜草Y01126贯众Y01127红柴胡Y01128兰州百合Y01130小白及果实种子类(代码02)Y02001枸杞子Y02002砂仁Y02003五味子Y02004南五味子Y02005栀子Y02006牛蒡子Y02007紫苏子Y02008牵牛子Y02009沙苑子Y02010补骨脂Y02011车前子Y02012菟丝子Y02013葶苈子Y02014使君子Y02015女贞子Y02016王不留行Y02017苍耳子Y02018青葙子Y02019鸦胆子Y02020茺蔚子Y02021楮实子Y02022莱菔子Y02023芥子Y02024诃子Y02025蔓荆子Y02026川楝子Y02027葫芦巴Y02028韭菜子Y02029覆盆子Y02030薏苡仁Y02031金樱子Y02032木蝴蝶Y02033蛇床子Y02034地肤子Y02035莲子Y02036莲子心Y02037绿豆Y02038母丁香Y02039丝瓜络Y02040胖大海Y02041冬瓜子Y02042冬瓜皮Y02043花椒Y02044酸枣仁Y02045柏子仁Y02046苦杏仁Y02047桃仁Y02048郁李仁Y02049火麻仁Y02050吴茱萸Y02051山茱萸Y02052益智Y02053草果Y02054草豆蔻Y02055肉豆蔻Y02056豆蔻Y02057佛手Y02058香橼Y02059山楂Y02060青果Y02061西青果Y02062荜茇Y02063槟榔Y02064大腹皮Y02065瓜蒌Y02066瓜蒌子Y02067瓜蒌皮Y02068连翘Y02069橘红Y02070橘核Y02071黑芝麻Y02072青皮Y02073陈皮Y02074枳壳Y02075枳实Y02076鹤虱Y02077桑椹Y02078白果Y02079槐角Y02080荔枝核Y02081麦芽Y02082谷芽Y02083石榴皮Y02084路路通Y02085蒺藜Y02086猪牙皂Y02087大皂角Y02088柿蒂Y02089木瓜Y02090乌梅Y02091化橘红Y02092黑豆Y02093胡椒Y02094决明子Y02095罗汉果Y02096八角茴香Y02097小茴香Y02098核桃仁Y02099木鳖子Y02100大枣Y02101芡实Y02102龙眼肉Y02103白扁豆Y02104赤小豆Y02105刀豆全草类(代码03)Y03001广藿香Y03002细辛Y03003薄荷Y03004肉苁蓉Y03005锁阳Y03006大蓟Y03007小蓟Y03008麻黄Y03009茵陈Y03010蒲公英Y03011荆芥Y03012天山雪莲Y03013瞿麦Y03014淡竹叶Y03015泽兰Y03016佩兰Y03017益母草Y03018石斛Y03019冬凌草Y03020墨旱莲Y03021仙鹤草Y03022木贼Y03023金钱草Y03024广金钱草Y03025萹蓄Y03026车前草Y03027鹿衔草Y03028浮萍Y03029白花蛇舌草Y03029灯心草Y03030豨莶草Y03031香薷Y03032北败酱草Y03033紫花地丁Y03034青蒿Y03035北刘寄奴Y03036卷柏Y03037半枝莲Y03038半边莲Y03039淫羊藿Y03040紫苏梗Y03041竹茹Y03042鱼腥草Y03043马鞭草Y03044伸筋草Y03045铁皮石斛Y03046苦地丁Y03047穿心莲Y03048马齿苋Y03049老鹳草Y03050垂盆草Y03051珍珠透骨草Y03052鹅不食草花叶类(代码04)树皮类(代码05)Y04001金银花Y04002山银花Y04003菊花Y04004野菊花Y04005红花Y04006西红花Y04007款冬花Y04008旋复花Y04009辛夷Y04010密蒙花Y04011鸡冠花Y04012凌霄花Y04013丁香Y04014石韦Y04015夏枯草Y04016蒲黄Y04017桑叶Y04018紫苏叶Y04019枇杷叶Y04020大青叶Y04021番泻叶Y04022侧柏叶Y04023荷叶Y04024艾叶Y04025合欢花Y04026莲须Y04027月季花Y04028玫瑰花Y04029罗布麻叶Y04030银杏叶Y04031紫珠叶Y04032大叶紫珠Y04033槐花Y04034谷精草Y04035棕榈Y04036荆芥穗Y04037人参叶Y05001厚朴Y05002杜仲Y05003黄柏Y05004关黄柏Y05005牡丹皮Y05006桑白皮Y05007地骨皮Y05008五加皮Y05009香加皮Y05010祖师麻Y05011秦皮Y05012白鲜皮Y05013合欢皮Y05014椿皮Y05015肉桂Y05016地枫皮Y05017土荆皮Y05018苦楝皮中药材(代码Y)分类代码目录藤木树脂类(代码06)菌藻类(代码07)Y06001沉香Y06002檀香Y06003降香Y06004乳香Y06005没药Y06006血竭Y06007儿茶Y06008芦荟Y06009天竺黄Y06010苏木Y06011桑寄生Y06012槲寄生Y06013木通Y06014川木通Y06015桂枝Y06016桑枝Y06017通草Y06018小通草Y06019皂角刺Y06020钩藤Y06021忍冬藤Y06022鸡血藤Y06023海风藤Y06024络石藤Y06025油松节Y06026青风藤Y06027首乌藤Y06028大血藤Y07001茯苓Y07002茯苓皮Y07003茯神Y07004猪苓Y07005昆布Y07006海藻Y07007冬虫夏草Y07008雷丸Y07009灵芝Y07010马勃中药材(代码Y)分类代码目录动物类(代码08)矿石类(代码09)Y08001鹿茸Y08002羚羊角Y08003麝香Y08004鹿角Y08005牛黄Y08006海龙Y08007海马Y08008龟甲Y08009鳖甲Y08010珍珠Y08011珍珠母Y08012牡蛎Y08013水蛭Y08014石决明Y08015海螵蛸Y08016瓦楞子Y08017紫河车Y08018鸡内金Y08019僵蚕Y09020蝉蜕Y08021蛤蚧Y08022金钱白花蛇Y08023乌梢蛇Y08024蕲蛇Y08025蛇蜕Y08026全蝎Y08027土鳖虫Y08028地龙Y08029五灵脂Y08030九香虫Y08031蜈蚣Y08032蜂房Y08033桑螵蛸Y08034水牛角Y08035五倍子Y08036蜂蜜Y08037刺猬皮Y08038血余炭Y08039鹿角霜Y08040人工牛黄Y09001朱砂Y09002石膏Y09003龙骨Y09004龙齿Y09005滑石粉Y09006硇砂Y09007炉甘石Y09008赭石Y09009磁石Y09010皂矾(绿矾)Y09011禹余粮Y09012紫石英Y09013自然铜Y09014赤石脂Y09015硫磺Y09016白矾其它类(代码10)Y10001海金沙Y10002淡豆豉辅料(代码F)分类代码目录固体辅料(代码01)液体辅料(代码02)F01001生姜F01002干姜F01003食盐F01004白矾F01005白糖F01006麦麸F01007大米F01008甘草F01009河砂F01010蛤粉F01011滑石粉F01012黑豆F01013灶心土F02001黄酒F02002白酒F02003醋F02004蜂蜜F02005米泔水F02006菜籽油包装材料(代码B)分类代码目录内包材(代码01)外包材(代码02)B01001塑料袋(150mm×180mm)B01002塑料袋(200mm×250mm)B01003塑料袋(250mm×300mm)B01004塑料袋(300mm×350mm)B01005塑料袋(300mm×400mm)B02001编织袋(600mm×1000mm) B02002编织袋(800mm×1200mm)中药饮片(代码C)分类代码目录根及根茎类(代码01)C01001A人参(生晒参)C01002A红参C01003A西洋参C01004A党参C01005A丹参C01005B酒丹参C01006A太子参C01007A北沙参C01008A南沙参C01009A玄参C01010A苦参C01011A拳参C01012A三七C01012B三七粉C01013A甘草C01013B炙甘草C01014A当归C01014B酒当归C01016A川芎C01017A生地黄C01017B熟地黄C01018A黄芪C01018B炙黄芪C01019A黄芩C01019B酒黄芩C01020A黄连C01020B酒黄连C01021A黄精C01021B酒黄精C01022A麦冬C01023A川贝母C01024A平贝母C01025A浙贝母C01026A白术C01026B麸炒白术C01027A白芍C01027B麸炒白芍C01027C酒白芍C01076B醋三棱C01077A莪术C01077B醋莪术C01028A白芷C01029A白前C01029B蜜白前C01030A白薇C01031A白蔹C01032A白及C01033A白头翁C01034A白茅根C01034B白茅根炭C01035A延胡索C01035B醋延胡索C01036A牛膝C01036B酒牛膝C01037A川牛膝C01037B酒川牛膝C01038A山药C01038B麸炒山药C01039A泽泻C01039B盐泽泻C01040A大黄C01040B酒大黄C01040C熟大黄C01040D大黄炭C01041A天麻C01042A天冬C01043A木香C01043B煨木香C01044A川木香C01044B煨川木香C01045A土木香C01046A郁金C01047A桔梗C01048A前胡C01048B蜜前胡C01049A北柴胡C01049B醋北柴胡C01049C南柴胡C01049D醋南柴胡C01109A重楼C01110A天葵子C01111A虎杖C01050A银柴胡C01051A香附C01051B醋香附C01052A龙胆C01053A远志C01053B制远志C01054A玉竹C01055A紫菀C01055B蜜紫菀C01056A羌活C01057A独活C01058A防风C01059A小防风C01060A胡黄连C01061A赤芍C01062A天花粉C01063A巴戟天C01063B巴戟肉C01063C盐巴戟天C01063D制巴戟天C01064A苍术C01064B麸炒苍术C01065A知母C01065B盐知母C01066A续断C01066B酒续断C01066C盐续断C01067A秦艽C01068A升麻C01069A何首乌C01069B制何首乌C01070A防己C01071A乌药C01072A藁本C01073A葛根C01074A粉葛C01075A刺五加C01076A三棱C01078A板蓝根C01079A山柰C01080A射干C01081A高良姜C01082A干姜C01082B姜炭C01082C炮姜C01083A生姜C01084A绵萆薢C01085A土茯苓C01086A狗脊C01086B烫狗脊C01087A骨碎补C01087B烫骨碎补C01088A石菖蒲C01089A茜草C01089B茜草炭C01090A百部C01090B蜜百部C01091A威灵仙C01092A姜黄C01093A甘松C01094A芦根C01095A山豆根C01096A山麦冬C01097A麻黄根C01098A猫爪草C01099A紫草(新疆)C01099B紫草(内蒙)C01100A地榆C01100B地榆炭C01101A藕节C01101B藕节炭C01102A漏芦C01103A千年健C01104A绵马贯众C01104B绵马贯众炭C01105A紫萁贯众C01106A仙茅C01107A薤白C01108A山慈菇C01112A土贝母C01113A穿山龙C01114A徐长卿C01115A人参须C01116A百合C01116B蜜百合C01117A北豆根C01118A红景天C01119A片姜黄C01120A紫花前胡C01121A黑柴胡C01122A牛蒡根C01123A紫丹参C01124A小黄芩C01125A小茜草C01126A贯众C01127A红柴胡C01128A兰州百合C01129A毛叶赤芍C01130A小白及中药饮片(代码C)分类代码目录果实种子类(代码02)C02001A枸杞子C02002A砂仁C02003A五味子C02003B醋五味子C02004A南五味子C02004B醋南五味子C02005A栀子C02005B炒栀子C02005C焦栀子C02006A牛蒡子C02006B炒牛蒡子C02007A紫苏子C02007B炒紫苏子C02008A牵牛子C02008B炒牵牛子C02009A沙苑子C02009B盐沙苑子C02010A补骨脂C02010B盐补骨脂C02011A车前子C02011B盐车前子C02012A菟丝子C02012B盐菟丝子C02013A葶苈子C02013B炒葶苈子C02014A使君子C02014B使君子仁C02014C炒使君子仁C02015A女贞子C02015B酒女贞子C02016A王不留行C02016B炒王不留行C02017A苍耳子C02017B炒苍耳子C02018A青葙子C02019A鸦胆子C02020A茺蔚子C02020B炒茺蔚子C02021A楮实子C02022A莱菔子C02022B炒莱菔子C02023A芥子C02023B炒芥子C02024A诃子C02024B诃子肉C02025A蔓荆子C02025B炒蔓荆子C02026A川楝子C02026B炒川楝子C02027A葫芦巴C02027B盐葫芦巴C02028A韭菜子C02028B盐韭菜子C02029A覆盆子C02030A薏苡仁C02030B麸炒薏苡仁C02031A金樱子肉C02032A木蝴蝶C02033A蛇床子C02034A地肤子C02035A莲子C02036A莲子心C02037A绿豆C02038A母丁香C02039A丝瓜络C02040A胖大海C02041A冬瓜子C02042A冬瓜皮C02043A花椒C02044A酸枣仁C02044B炒酸枣仁C02045A柏子仁C02046A苦杏仁C02046B去皮苦杏仁C02046C炒苦杏仁C02047A桃仁C02047B去皮桃仁C02047C炒桃仁C02048A郁李仁C02049A火麻仁C02049B炒火麻仁C02050A吴茱萸C02050B制吴茱萸C02051A山萸肉C02051B酒山萸肉C02052A益智仁C02052B盐益智仁C02053A草果仁C02053B姜草果仁C02054A草豆蔻C02055A肉豆蔻C02055B麸煨肉豆蔻C02056A豆蔻C02057A佛手C02058A香橼C02059A山楂C02059B炒山楂C02059C焦山楂C02060A青果C02061A西青果C02062A荜茇C02063A槟榔C02063B炒槟榔C02064A大腹皮C02065A瓜蒌C02066A瓜蒌子C02066B炒瓜蒌子C02067A瓜蒌皮C02068A连翘C02069A橘红C02070A橘核C02070B盐橘核C02071A黑芝麻C02071B炒黑芝麻C02072A青皮C02072B醋青皮C02073A陈皮C02074A枳壳C02074B麸炒枳壳C02075A枳实C02075B麸炒枳实C02076A鹤虱C02077A桑椹C02078A白果仁C02078B炒白果仁C02079A槐角C02079B蜜槐角C02080A荔枝核C02080B盐荔枝核C02081A麦芽C02081B炒麦芽C02081C焦麦芽C02082A谷芽C02082B炒谷芽C02082C焦谷芽C02083A石榴皮C02083B石榴皮炭C02084A路路通C02085A蒺藜C02085B炒蒺藜C02086A猪牙皂C02087A大皂角C02088A柿蒂C02089A木瓜C02090A乌梅C02090B乌梅肉C02090C乌梅炭C02091A化橘红C02092A黑豆C02093A胡椒C02094A决明子C02094B炒决明子C02095A罗汉果C02096A八角茴香C02097A小茴香C02097B盐小茴香C02098A核桃仁C02099A木鳖子C02100A大枣C02101A芡实C02101B麸炒芡实C02102A龙眼肉C02103A白扁豆C02103B炒白扁豆C02104A赤小豆C02105A刀豆全草类(代码03)C03001A广藿香C03002A细辛C03003A薄荷C03004A肉苁蓉C03004B酒肉苁蓉C03005A锁阳C03006A大蓟C03006B大蓟炭C03007A小蓟C03007B小蓟炭C03008A麻黄C03008B蜜麻黄C03009A茵陈C03010A蒲公英C03011A荆芥C03011B荆芥炭C03012A天山雪莲C03013A瞿麦C03014A淡竹叶C03015A泽兰C03016A佩兰C03017A益母草C03018A石斛C03019A冬凌草C03020A墨旱莲C03021A仙鹤草C03022A木贼C03023A金钱草C03024A广金钱草C03025A萹蓄C03026A车前草C03027A鹿衔草C03028A浮萍C03029A灯心草C03029B灯心炭C03030A豨莶草C03030B酒豨莶草C03031A香薷C03032A北败酱草C03033A紫花地丁C03034A青蒿C03035A北刘寄奴C03036A卷柏C03036B卷柏炭C03037A半枝莲C03038A半边莲C03039A淫羊藿C03039B炙淫羊藿C03040A紫苏梗C03041A竹茹C03042A鱼腥草C03043A马鞭草C03044A伸筋草C03045A铁皮石斛C03046A苦地丁C03047A穿心莲C03048A马齿苋C03049A老鹳草C03050A垂盆草C03051A珍珠透骨草C03052A鹅不食草花叶类(代码04)树皮类(代码05)C04001A金银花C04002A山银花C04003A菊花C04004A野菊花C04005A红花C04006A西红花C04007A款冬花C04007B蜜款冬花C04008A旋复花C04008B蜜旋复花C04009A辛夷C04010A密蒙花C04011A鸡冠花C04011B鸡冠花炭C04012A凌霄花C04013A丁香C04014A石韦C04015A夏枯草C04016A蒲黄C04016B蒲黄炭C04017A桑叶C04018A紫苏叶C04019A枇杷叶C04019B蜜枇杷叶C04020A大青叶C04021A番泻叶C04022A侧柏叶C04022B侧柏炭C04023A荷叶C04023B荷叶炭C04024A艾叶C04024B艾叶炭C04025A合欢花C04026A莲须C04027A月季花C04028A玫瑰花C04029A罗布麻叶C04030A银杏叶C04031A紫珠叶C04032A大叶紫珠C04033A槐花C04033B炒槐花C04033C槐花炭C04034A谷精草C04035A棕榈C04035B棕榈炭C04036A荆芥穗C04036B荆芥穗炭C04037A人参叶C05001A厚朴C05001B姜厚朴C05002A杜仲C05002B盐杜仲C05003A黄柏C05003B盐黄柏C05003C黄柏炭C05004A关黄柏C05004B盐关黄柏C05004C关黄柏炭C05005A牡丹皮C05006A桑白皮C05006B蜜桑白皮C05007A地骨皮C05008A五加皮C05009A香加皮C05010A祖师麻C05011A秦皮C05012A白鲜皮C05013A合欢皮C05014A椿皮C05014B麸炒椿皮C05015A肉桂C05017A土荆皮C05016A地枫皮C05018A苦楝皮藤木树脂类(代码06)菌藻类(代码07)C06001A沉香C06002A檀香C06003A降香C06004A醋乳香C06005A醋没药C06006A血竭C06007A儿茶C06008A芦荟C06009A天竺黄C06010A苏木C06011A桑寄生C06012A槲寄生C06013A木通C06014A川木通C06015A桂枝C06016A桑枝C06017A通草C06018A小通草C06019A皂角刺C06020A钩藤C06021A忍冬藤C06022A鸡血藤C06023A海风藤C06024A络石藤C06025A油松节C06026A青风藤C06027A首乌藤C06028A大血藤C07001A茯苓C07002A茯苓皮C07003A茯神C07004A猪苓C07005A昆布C07006A海藻C07007A冬虫夏草C07008A雷丸C07009A灵芝C07010A马勃动物类(代码08)矿石类(代码09)C08001A鹿茸C08002A羚羊角C08003A麝香C08004A鹿角C08005A牛黄C08006A海龙C08007A海马C08008A龟甲C08008B醋龟甲C08009A鳖甲C08009B醋鳖甲C08010A珍珠C08010B珍珠粉C08011A珍珠母C08011B煅珍珠母C08012A牡蛎C08012B煅牡蛎C08013A水蛭C08013B烫水蛭C08014A石决明C08014B煅石决明C08015A海螵蛸C08016A瓦楞子C08016B煅瓦楞子C08017A紫河车C08018A鸡内金C08018B炒鸡内金C08018C醋鸡内金C08019A僵蚕C08019B炒僵蚕C09020A蝉蜕C08021A蛤蚧C08021B酒蛤蚧C08022A金钱白花蛇C08023A乌梢蛇C08023B酒乌梢蛇C08024A蕲蛇C08025A蛇蜕C08025B酒蛇蜕C08026A全蝎C08027A土鳖虫C08028A地龙C08029A五灵脂C08030A九香虫C08030B炒九香虫C08031A蜈蚣C08032A蜂房C08033A桑螵蛸C08034A水牛角C08035A五倍子C08036A蜂蜜C08037A刺猬皮C08038A血余炭C08039A鹿角霜C08040A人工牛黄C09001A朱砂C09002A生石膏C09002B煅石膏C09003A龙骨C09004A龙齿C09005A滑石粉C09006A硇砂C09007A炉甘石C09007B煅炉甘石C09008A赭石C09008B煅赭石C09009A磁石C09009B煅磁石C09010A皂矾(绿矾)C09010B煅皂矾(绿矾)C09011A禹余粮C09011B煅禹余粮C09012A紫石英C09012B煅紫石英C09013A自然铜C09013B煅自然铜C09014A赤石脂C09014B煅赤石脂C09015A硫磺C09016A白矾C09016B枯矾其它类(代码10)C10002A淡豆豉C10001A海金沙。
中药功效汇总—全草类

凉血,利水,解毒,杀虫。治咳血,吐血,尿血,崩漏,腹水,白 浊,咽喉肿痛,痈肿,痔疮。
祛风湿,解毒。治痢疾,风湿筋骨疼痛,瘫痪,癫痫,疮疥。
利水,清热,明目,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 水清肿热, 解热 毒肉 ,, 活泄 血泻 ,, 止鼻 血衄 ,, 利目湿赤,肿通痛乳,。喉治痹菌乳痢蛾,,肠咳炎嗽,,咳皮血肤,溃吐疡 血。 , 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湿热黄疸,乳汁不通,痈肿疔疮,跌打肿痛 。疏风散热,解肌,退翳。治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 脱肝,疟疾,喉痛,痈肿。(气血虚者慎服) 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 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清心降火,利尿通淋。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 寐,小儿夜啼,喉痹,创伤。 用于 活血,止血,解毒。治吐血,衄血,月经不调,跌扑闪挫,痈肿疮毒 。 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治虚弱咳嗽,劳伤吐血,风湿关 节清痛热, ,崩 解漏 毒, ,白 活带 血, ,外 消伤 肿出 。血治。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气 管炎,急性肾炎。 用于疮痈肿毒、皮肤湿疹、小便不利、老年慢性 气清管热炎 利、 湿白 ,带 凉过 血多 止、 血前 ,列 消腺 肿炎解、毒痢。疾治。黄疸型肝炎,肠炎,菌痢,淋 浊,带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扁桃体炎,腮腺炎,痈肿疮 毒清,热湿 解疹 毒。 ,( 利虚 尿寒 消证 肿忌 。服 治) 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 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虚寒症及阴性外疡 忌祛服风) ,散寒,胜湿,去翳,通鼻塞。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 痧气腹痛,阿米巴痢,疟疾,疳泻,鼻渊,鼻息肉,目翳涩痒,臁 疮清,热疥 ,癣 利, 湿跌 ,打 消。 肿,解毒。治黄疸,水肿,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 石清,热反 ,胃 利噎 湿膈 ,, 解跌 毒打 。损 治伤 肺, 热疔喘疮咳肿,毒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痢 疾,尿路感染,黄疸,肝炎,盆腔炎,附件炎,痈肿疔疮,毒蛇咬 伤祛,风肿 寒瘤 ,。 辟亦 秽可 浊用 。于 治消 伤化 寒道 、癌感症冒。头(痛孕,妇胸慎腹用胀)满,下利,遗精,鼻 塞,牙痛。 活血,止血,除热,解毒。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创伤 出清血肝, ,痈 散疽 结肿 。毒 治, 瘰喉 疬痹 ,。 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 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 崩,带下。(脾胃虚弱者慎服)
(医学课件)常用中药饮片辨识-全草类

淡竹叶——清热泻火药
来源:禾本科植物淡竹叶
18
淡竹叶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分。 鉴别特征: 1.茎圆柱形,淡黄绿色,
断面中空。 2.叶鞘开裂,沿边缘有长
而白色的柔毛。 3.叶片披针形,浅绿色或
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 行小脉,形成长方形小网 络脉,叶背更为明显。 4.质轻、柔软,气微,味 淡。
9
香薷(江香薷)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分。
鉴别特征:
1.不规则的小段,茎、叶、花混合。 2.茎方形,节明显,直径1-2mm,黄
绿色或淡黄色。 3.叶对生,叶细碎,完整叶呈长卵
圆形或披针形。暗绿色或黄绿色, 叶边缘有疏锯齿。 4.茎顶有果穗,宿萼钟状,淡紫色 或灰绿色,密被白色茸毛。可见极 细棕褐色小坚果。 5.味辛、凉。用手搓碎后,由痱子 粉似的香气。
穗混合。 2. 茎方柱形,直径1-3mm,黄
绿色至紫棕色,全体有毛。 切面有海绵状的类白色髓 部。 3. 叶对生,叶片较小,3~5 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披 针形,多脱落或破碎不全。 4. 穗状花序,花穗绿色、黄 绿色或淡棕色。 5. 质脆,气芳香,味涩而辛 凉。
8
香薷——辛温解表药
来源: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
2.叶绿褐色,倒披针形,羽状 深裂,皱缩。叶两面均具有 灰白色丝状毛。叶边缘具针 刺。
3.头状花序球形或椭圆形,总 苞片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 色。
4.气微,味淡。
24
小蓟——凉血止血药
来源:菊科植物刺儿菜
25
小蓟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 分。
鉴别特征:
1.茎细,圆形,绿褐色或带紫 色,有细纵棱线及白色柔毛, 切面中空。
来源:唇形科植物益母草
8常用中药饮片辨识-全草类

中麻黄 小枝多分枝,较粗
节间相对较长, 2~6mm
节间相对较短, 1~3mm
节间相对较长, 2~6mm
膜质鳞叶较长,基 膜质鳞叶较短,基部 部联合为筒状, 联合为筒状,上部 先端2裂,反曲。 约1/4分裂,2裂, 多不反曲。
膜质鳞叶基部联合为 筒状,上部约1/3 分裂,3裂,先端 尖锐。
精品课件
麻黄
药用部位:草质茎 鉴别要点 :
1.细长圆柱形,表 面浅绿色至黄绿色, 有细纵棱线。
2.节明显,节上有 膜质的鳞叶,2~3裂。
3.断面中央髓部为 红棕色。(实心)
精品课件
荆芥——辛温解表药
来源:唇形科植物荆芥
精品课件
荆芥
药用部位:地上部分 鉴别特征: 1. 不规则的小段状,茎、叶、
穗混合。 2. 茎方柱形,直径1-3mm,黄
绿色至紫棕色,全体有毛。 切面有海绵状的类白色髓 部。 3. 叶对生,叶片较小,3~5 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披 针形,多脱落或破碎不全。 4. 穗状花序,花穗绿色、黄 绿色或淡棕色。 5. 质脆,气芳香,味涩而辛 凉。
精品课件
香薷——辛温解表药
来源: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
精品课件
香薷(江香薷)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分。
全草类(15味)
麻黄 石斛 肉苁蓉 锁阳 穿心莲
淫羊藿 荆芥 薄荷 广藿香 益母草
蒲公英 大蓟 小蓟 茵陈 鱼腥草
精品课件
麻黄——辛温解表药
来源: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
草 麻 黄
中
麻
黄
木贼麻黄
精品件
三种麻黄的区别
草麻黄
木贼麻黄
小枝少分枝,较细 小枝多分枝,较细
2.叶绿褐色,倒披针形,羽状 深裂,皱缩。叶两面均具有 灰白色丝状毛。叶边缘具针 刺。
草药大全--全草类

草药大全---全草类【药物名称】:陆英【类别】:全草类【英文名称】:Chinese Elder Herb【别名】:无dddd【来源】:为忍冬科植物蒴藿Sambucus chinensis Lindl.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3m。
根茎横生,圆柱形,黄白色,节上生根。
茎具纵棱,幼枝有毛,髓部白色。
羽状复叶对生,小叶3~9,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5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偏斜稍圆至阔楔形,边缘有细密的锐锯齿,揉之有臭气。
复伞房花序顶生;花小,两性,花间杂有不发育的倒杯状肉质花(黄色腺体);花萼5裂;花冠白色或乳白色,裂片5;雄蕊5;子房下位,3室,柱头头状或3浅裂。
浆果状核果卵形,成熟时红色至黑色,果核6【生长地】:生于山坡、路旁、溪边、荒野灌丛中。
产于长江以南地区。
【采制】:夏、秋季采收,晒干。
【化学成分】:含氯原酸、α-香树脂素棕榈酸酯(α-amyin palmitate)、熊果酸、β-谷甾醇、豆甾醇、油菜甾醇、硝酸钾、黄酮、鞣质等。
【性味】:性温,味苦。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祛风活络,发汗利尿。
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脱臼、肾炎水肿、脚气水肿、荨麻疹。
【药物名称】:泽兰【类别】:全草类【英文名称】:Shiny Bugleweed Herb【别名】:地瓜儿苗、地笋、地石蚕、蛇王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Lycopus Iucidus Turcz. Var. hirtus Regel牭牡厣喜糠帧*【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0.3~1.2m。
地下茎横走,先端常膨大成纺锤状肉质块茎。
茎方形,常呈紫红色,沿棱及节上密生白色。
叶对生,有短柄或玩柄,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5~12cm,宽0.4~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锐锯,有缘毛,上面密被刚毛状硬毛,下面脉上被刚毛状硬毛及腺点。
轮伞花序腋生,每轮有6~10花;苞片披针形,有缘毛;花萼钟形,5齿;花冠白色,不明显2唇形,上唇近圆形,下唇3裂,外面有腺齿;花冠白色,不明显【生长地】:生于沼泽地、水边;有栽培。
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石斛(Herba Dendrobii)
[来源]木品为兰科(Orchidaceae)植物环草石斛
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马鞭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 var. oculatum Hook.、黄草石斛D. chrysanthum Wall.、铁皮石斛D. candidum Wall.et Lindl.或金钗石斛D. nobile Lindl.的新鲜或干燥茎。
中药鉴定学
叶粉末:鲜绿色。
①上下表皮:均有增大的晶细 胞,内含大型螺状钟乳体, 直径32~67μm,较大端有脐 样点痕,层纹波状。
②气孔:直轴式,副卫细胞大 小悬殊,少数为不定式。
③腺鳞:头部扁球形,4、6或8 细胞,直径27~33μm,柄仅 3μm。
④非腺毛:圆锥形,1~3细胞, 长至144μm,先端钝圆,基 部直径至40μm,具角质线纹。
[采收]绵茵陈苗高6-10cm时采收,茵陈蒿秋季花 蕾长成时采收。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性状]绵茵陈:
①多收缩卷曲成团块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被灰白茸毛, 绵软如绒。
②茎细小,一般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绒 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
③茎上或由基部着生多数具叶柄的叶,长0.5-2cm,叶柔软,皱 缩并卷曲,多为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全缘。
有纵皱纹,多节, 节上有膜状叶鞘, 叶片有时残存,肉 质,多汁,易折 断,断面绿色, 平坦,气微,味 微苦而回甜,嚼 之带粘性。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2.金钗石斛:为金钗石斛 的干燥品,茎直径0.4~ 0.6cm.节间长2.5~3cm, 表面金黄色或黄中带绿色, 有深纵沟,质硬而脆,断 面较平坦,味苦。
中药饮片编码

中药饮片编码中药饮片编码,拟采用的是根据中药饮片来源及包装形式、用药部位分类、炮制方法以及添加辅料的原则编制。
1. 1.用20——表示中药传统饮片;21——表示中药免煎颗粒;22——表示中药小包装饮片;23——协定处方2. 2.首先将中药饮片按药物来源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三大类。
以0开头的定义为植物类;以1开头的定义为动物类;以2开头的定义为矿物类。
药物来源及部位3. 3.01-09分别代表植物类药不同的入药部位。
01——根及根茎类;02——茎木类;03——皮类;04——叶类;05——花类;06——果实种子类;07——全草类;08——藻菌地衣类;09——其他类。
4. 4.不同的炮制方法及不同的辅料用00-99区分。
炮制方法及辅料5. 5.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再将每一类饮片按入库先后顺序依次排列。
6. 6.用“00—99”表示包装规格。
其中:单位为“公斤”的不同包装规格,用“01~09”表示;单位为“克”的不同包装规格,用“11~19”表示;单位为“瓶”或“支”的不同包装规格,用“21~29”表示;单位为“袋”的不同包装规格,用“31~39”表示;单位为“盒”的不同包装规格,用“41~49”表示;单位为“条”或“对”等等的特殊包装规格,用“51~59”表示。
条金钱白花蛇52对1对对蛤蚧99其他其他其他……7.7.中药饮片的编码由12个数字表示。
其中第1位“2”表示中药饮片;第2位表示包装形式,如“0”表示普通饮片;“1”表示免煎饮片;“2”表示小包装饮片;第3、4位表示中药饮片来源及用药部位;第5、6、7、8位表示该类饮片的入库顺序号;第9、10位表示该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及炮制用辅料;第11、12位表示该中药饮片的包装规格。
见图示:编码方式如下:例: 20-11-0003-00-112:中药饮片标识0:包装形式是中药传统饮片11:饮片来源及入药部位0003:饮片入库先后顺序排序00:炮制方法及主要辅料11:最小包装单位是克,计价单位是1克(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新鲜或干燥的全体、地上部分或地上某一部分的一类中药称为“全草类中药”。
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全体的如紫花地丁、蒲公英等;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的如淫羊藿、益母草等;有的药用部位为地上茎,如肉苁蓉等;有的药用部位为草质茎,如麻黄等。
麻黄【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产地】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省。
、【采收加工】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化学成分】三种麻黄均含生物碱,主要是l-麻黄碱,其次是d-伪麻黄碱;另含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2-去甲基麻黄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等。
麻黄碱是主要有效成分,伪麻黄碱有抗炎作用。
三种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以木贼麻黄最高,草麻黄次之,中麻黄最低。
但草麻黄产量大,木贼麻黄产量少。
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麻黄草质茎节间的髓部,节部含量为节间的1/3~1/2左右。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
节上膜质鳞叶裂片3(稀2),先端锐尖。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无粗糙感。
膜质鳞叶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饮片麻黄:呈圆柱形的段。
外表面淡黄绿色至黄绿色,粗糙,有细纵脊线,节上有细小鳞叶。
切面中心显红黄色。
气微香,味涩、微苦。
蜜麻黄:形如麻黄段。
表面深黄色,微有光泽,略具黏性。
有蜜香气,味甜。
2.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草麻黄:①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突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⑤ 气微香,味涩、微苦。
草麻黄药材
木贼麻黄
① 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 ② 节间上1.5~3cm,膜质鳞叶长1mm~
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 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 黑色。
中麻黄 ① 多分枝,直径1.5mm~3mm,有粗糙感。 ② 节间长2cm~6cm。 ③ 膜质鳞叶长2mm~3mm,裂片3(稀2),先端
带有根及根茎者应注意淀粉粒、导管 和厚壁组织等特征。
草质茎的组织鉴别特征
麻黄
Herba Ephedrae
【历史】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茎端开花,花小而黄,簇生。子如覆盆 子,可食。”,“名得之苦麻色黄。”
为我国特产中药,其质量、产量均为世 界第一位。
【来源】 为麻黄科(Ephedraceae)植物
二、全草中药类性状鉴别 运用药用植物分类学、形态解剖学的知识, 综合鉴定。 鉴别方法:应按照其所包括的器官,如茎、 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进行。
观察草本茎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形状及大小 2. 颜色 3. 表面特征 4. 叶序 5. 花序 6. 茎横断面
三、全草类中药的显微鉴别 (一)草本植物茎的横切面构造, 1.表皮 通常没有木栓形成层,因此多数无周皮。表
③ 皮层较宽,有纤维束散在。
④ 外韧维管束8~10个,形 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连接 成环,呈三角形,其中两对 较大,其余的大小不等。
⑤ 髓部常含棕红色块状物, 可见少数环髓纤维。
三种麻黄的组织区别
草麻黄粉末:棕色或绿色。
① 表皮组织碎片甚多, 细胞呈长方形,气孔特 异,内陷,保卫细胞侧 面观呈哑铃形。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石斛(Herba Dendrobii) 一、來源:蘭科金釵石斛、鐵皮石斛及同屬近 似種的莖
產地: 主產廣西、貴州、
廣東、雲南、四川 等地。
金釵石斛
藥典變更: 2000版:金釵、環草、馬鞭、黃草、鐵皮石斛的新鮮或 乾燥莖(共5種,藥材品種按植物名分類)
二、性狀:
鐵皮石斛
1.莖2-3mm,彈簧狀(2-4 旋),1端可見短鬚根; 2.表黃綠(藥典),有細密 縱皺; 3.堅實,折斷面平坦; 4.味淡,嚼之有粘性。
1.卷縮成團,全體密被白茸毛, 綿軟; 2.葉1-3回羽狀深裂,小裂片條 形,全緣,頂銳尖; 3.氣微香。
花茵陳(少見)——05版以前藥典稱“茵陳蒿”
1.莖圓,表面紫或淡紫,有縱條紋,被短柔 毛; 2.下部葉羽裂,條形,兩面密被白柔毛;莖 生葉全裂,細絲狀,基部抱莖; 3.頭狀花序卵形,苞片3裂; 4.瘦果長圓形; 5.氣芳香。
2.腺鱗:8個細胞、輻射狀排列;
3.腺毛:頭、柄均為單細胞; 4.非腺毛:彎曲,壁厚,疣狀突起。
益母草 一、來源:唇形科益母草的地上部分。
基生葉:近圓形,5-9淺裂 中部葉:掌狀3深裂 頂部葉:條形或條狀披針形
產地: 全國各地區均有野
生或栽培。
二、性狀: 1.莖方形,有縱溝,倒生柔毛,斷面髓部白 或中空;
紫花地丁(自學) 一、來源:堇菜科紫花地丁全草
二、性狀:
1.葉叢生,披針形,具鈍鋸齒,兩面有毛 2.葉柄長,上部具明顯狹翅; 3.托葉膜質,下部與葉柄合生; 4.蒴果常三角狀裂開。
澤蘭(自學) 唇形科毛葉地瓜兒苗地上部分(藥典) 1.莖方形,有淺縱溝,節處紫色,有白毛茸; 2.斷面多中空; 3.葉對生,下麵密生腺 點,兩面具短毛,邊緣 有鋸齒,基部漸狹。 4.輪傘花序腋生; 5.氣微,味淡。
全草类中药的鉴定

气微,味淡
图8-1 伸筋草原植物及药材图 A. 原植物 B. 药材
三、理化鉴别
主要成分含石松碱、棒石松碱、石松灵碱、香 荚兰酸、阿魏酸、石松宁等
木贼的鉴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作
一、来源鉴别
木贼科植物木贼
Equisetum hiemale
L.的干燥地上部分 主产于东北、华北、内
或长条状物质 纤维甚长,腔大,木化 导管多为螺纹、网纹或孔纹
四、理化鉴别
含槲皮素、山柰 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等。 按HPLC法测定, 本品含槲皮素和 山柰素的总量不 得少于0.10%
①检查:杂质不得过8%;水分不得过13.0%(以 烘干法测定);总灰分不得过13.0%;酸不溶性灰 分不得过5.0%。②浸出物:按醇溶性浸出物测定 法(热浸法)测定,用7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 8.0%。③薄层色谱:以槲皮素对照品、山柰素对 照品为对照,进行TLC鉴别
四、理化鉴别
主要成分 仙鹤草酚、仙鹤草内酯、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等
性味功能 性平,味苦、涩;归心、肝经。功能收敛止血,截疟,止 痢,解毒,补虚;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 痢,痈肿疮毒,阴痒带下,脱力劳伤
紫花地丁的鉴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作
一、来源鉴别
堇菜科植物
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金钱草的TLC鉴别
项目
供试品溶液的 制备
操作方法
取本品粉末1g,加80%甲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 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 次10ml,弃去乙醚液,水液加稀盐酸10ml,置水浴中加热水解1 小时,取出,迅速冷却,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 合并乙酸乙酯液,用水30ml洗涤,弃去水洗液,乙酸乙酯液蒸 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即得
全草类的名词解释是

全草类的名词解释是全草类,顾名思义,指的是植物界中的一大类植物,即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是指那些生长在地表上,没有木质化的茎干的植物。
这类植物通常具有较为柔软的茎和叶子,根系较为发达,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各个地区。
全草类植物可以被广泛地归类为多个科,包括禾本科、菊科、芦苇科等等。
禾本科是全草类植物中最为重要的科之一,包括了许多重要的作物,如小麦、大米、玉米等。
这些作物以其丰富的营养和广泛的种植面积,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和经济资源。
除了禾本科以外,菊科也是全草类植物中的一个重要科,其中包括了许多美丽的花卉,如菊花、向日葵等。
这些花卉被广泛地种植和赏析,不仅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还为花卉产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芦苇科也是一个重要的全草类植物科,其代表植物芦苇是一种生长在湖泊、河流等水域边缘的草本植物。
芦苇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防止水土流失、提供栖息地等,还可以被利用为生态建设、制造编织品等方面。
全草类植物的生长特点决定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由于全草类植物具有较为柔软的茎和叶子,相比木本植物更容易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能够更高效地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生命活动所用。
其次,全草类植物的根系多为纤细且分枝较多,能够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这使得它们在干旱和贫瘠的环境中生长能力更强,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再者,全草类植物生长迅速,生命周期相对较短,能够更加快速地完成繁殖和生长过程。
除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外,全草类植物对人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全草类植物中的一些作物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资源。
例如,小麦、大米等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而蔬菜类如菠菜、茼蒿等也属于全草类植物,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膳食选择。
其次,全草类植物还具备许多药用植物,如黄连、紫苏等,它们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药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全草类植物中的一些花卉和观赏草也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为园林景观和室内装饰增添了生机和色彩。
全草类和叶类中药材的采收

通常采用摘取方式采收,将中药材的叶子摘取下来,晒干或烘干。对于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中药材,如薄荷、桑叶等,还需进行阴干或低温烘干处理。
采收方法
02
全草类中药材的采收
春季或秋季采收
春季或秋季是全草类中药材地上部分最适宜的采收季节,此时植物生长旺盛,药效最佳。
随采随用
地上部分全草一般可随采随用,以保持中药材的新鲜和有效性。
中药材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06
全草类和叶类中药材采收的建议和展望
根据中药材生长特性和生态环境,制定合理的采收计划,避免过度采收和资源浪费。
合理采收
生态修复
可持续利用
在采收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促进中药材种植地的生态平衡。
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和开发,提高中药材的利用价值,实现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
种植管理
采收和加工
05
全草类和叶类中药材的研发和应用
全草类和叶类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多种可能。
药理作用
对全草类和叶类中药材进行毒理研究,有助于了解其毒性成分、毒性作用机制以及安全用药范围。
毒理研究
药理和毒理研究
新药研发
通过对全草类和叶类中药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开发出具有新作用机制、新剂型、新适应症的药物。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地上部分全草的采收
春季采收
地下部分全草宜在春季采收,此时地下部分药效最佳。
深挖洗净
采收时需要深挖,并用水冲洗干净,去除泥沙等杂质。
地下部分全草的采收
干燥方法
全草类中药材一般采用晾晒法进行干燥,将中药材均匀摊开在清洁的场地上晾晒即可。
全草类和叶类中药材的采收

人工干燥
利用加热设备或干燥机,将全 草类和叶类中药材进行人工干 燥。这种方法适用于含水量较 高、不易于自然干燥的中药材
。
烘干
在密闭的烘干设备中,利用热 空气循环流动来干燥全草类和 叶类中药材。这种方法可以控 制温度和湿度,适用于大量中
药材的干燥处理。
储存条件
清洁卫生
通风干燥
全草类和叶类中药材应储存在清洁、卫生、 无污染的环境中,避免与有害物质和异味物 接触。
整性。 • 干燥处理:将采摘下来的叶片进行干燥处理,以保持其药效成分和药用价值。常用的干燥方法包括晾晒、
烘干等。 • 储存与运输:将干燥处理后的叶片进行包装和储存,以防止受潮、霉变和虫蛀。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保
护叶片的药干 燥与储存
干燥方法
自然干燥
将全草类和叶类中药材平铺在 清洁的场地或干燥台上,在通 风干燥的情况下自然晾干。这 种方法适用于含水量较低、易
05
全草类和叶类中药材的用 途与疗效
用途
全草类中药材
全草类中药材如金钱草、车前草、蒲公英 等,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治疗 。
VS
叶类中药材
叶类中药材如桑叶、荷叶、枇杷叶等,具 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止咳化痰等功效 。
疗效及作用机制
全草类中药材
全草类中药材的疗效主要与其所含的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等成分有关,这些成分能够抑制 病原菌、抗炎、抗氧化等,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全草类和叶类中药材的采收
2023-10-28
目录
• 全草类中药材的采收 • 叶类中药材的采收 • 全草类和叶类中药材的干燥与储
存 • 全草类和叶类中药材的质量标准
与鉴别 • 全草类和叶类中药材的用途与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依据。
适用范围:全草类中药材的生产。
责任:生产车间按该工艺规程组织生产和按该规程编制标准操作程序,生产部、质保部负责监督该规程的实施。
内容:
1、工艺流程图:
2、加工炮制的操作要求和技术参数
2.1净制
2.1.1挑选: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分和霉变、虫蛀品以及杂质;挑选多配合切制、炮制等工艺要求,同时将药材或饮片按大小、长短、粗细、厚薄等进行分档处理。
2.1.2筛选:选用适宜孔径的筛子或箩,筛除药材中夹杂的泥沙、石屑及其它杂物;或筛除
饮片或炮制品中的灰屑;或对药材、饮片进行大小、粗细等分档处理。
2.1.3淘洗:利用洗药机或其它淘洗器具,用多量清水洗涤,洗净药材附着的泥沙或杂质。
淘洗时勿使用药材在水中浸泡过久,洗净后要及时捞出干燥。
为减少药材有效成分的损失,某些药材应选用“抢水洗”,使药材在水中只作短暂停留,迅速洗净,及时捞出干燥。
2.2切制
2.2.1洗法: 将药材(或分档后的药材)投入清水(或洗药机)中,淘洗洁净后,及时取出,稍闷,即行切制;有的药材须采用“抢水洗”以防“伤水”。
2.2.2淋法:将药材整齐堆放,均匀喷洒清水(一般喷洒2-4次),稍闷,即行切制。
2.2.3润法:将淋、洗、泡等法渍湿的药材,置一定容器内或堆集于润药台上,以物遮盖(或不遮盖、或结合晒、晾等法),闷润至药材柔软适中,合乎切制要求时,即行切制。
有的药材润一遍不行,可采用“复润法”;晾、晒润的药材,如表面过干,可适当喷淋清水后,再闷润;含油脂、糖分多的药材,可将药材放于潮湿地面的席子上,吸湿回润使之柔软。
润法要防止药材发粘、变色、变味和霉变等变质现象的发生。
2.2.4切制饮片:
切制饮片的类型及规格标准为:
片:极薄片(镑片、刨片)为0.5mm以下;薄片为1-2mm;厚片为2-4mm.
段(咀):段长为10-15mm。
块:为8-12mm的方块或立方块。
2.3炮制
2.3.1炒炭:将净药材或饮片置锅内,用武火或中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焦褐色(即存性);或规定的程度时,喷淋清水灭尽火星,文火炒干,取出,及时摊晾,凉透。
2.3.2蜜炙:先将定量的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药材或饮片中拌匀,闷润,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色泽加深,松散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透后加及时收藏;或先将净药材置锅内,文火炒热(或炒至接近规定标准)时,均匀地淋入定量的炼蜜,拌炒至表面呈黄色,油亮,松散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透后及时收藏。
2.3.2.2蜂蜜的炼制:将蜂蜜置锅内,先用武火加热,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并不时捞出飘浮的泡沫及蜡质等,然后撤离火源,趁热过箩(或筛),去净杂质。
再倒入锅内,炼至沸腾起鱼眼眼,色泽加深,用手捻之其粘性较生蜜略强时,离火备用,即为供炮制应用的
炼蜜。
2.3.2.3辅料用量:一般每100kg净药材,用炼蜜25kg。
2.4干燥
2.4.1晒干法:将湿饮片置日光下,不时翻动,晾晒至干;或在强烈的日光下,迅速曝晒至干。
2.4.2阴干法:将湿饮片置阴凉通风处,使水分缓缓蒸发,阴晾至干。
通常含挥发性成分较多,气味芳香,色泽鲜艳和受日光照射易变色或走油,以及粘质较重等类药材采用此法。
2.4.3烘干法:将湿饮片置烘箱(或其它烘干器具)内,烘至干燥。
烘干温度一般不超过80℃;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一般不超过60℃为宜。
2.5包装
2.5.1包装前应核对物料卡所填写的全部内容及中间产品合格证,并核对领用的包装材料的数量、标签、合格证,校正衡量器具,确认无误后方可包装。
2.5.2内包装采用无毒聚乙烯塑料袋,1kg/袋,2kg/袋。
2.5.3每一包装内应附一产品质量合格证,并贴(印)有标签,注明品名、规格、原药材产地、生产日期、产品批号、生产企业等,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饮片注明批准文号。
标签字迹应清晰、准确无误。
2.5.4外包装采用硬纸箱,10袋/箱。
2.5.5硬纸箱应贴(印)有标签,注明品名、规格、数量、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电话及运输贮存要求等内容。
2.5.6包装好的成品交成品库贮存。
2.6清场各工序严格按清场SOP进行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和清场记录。
2.7各品种加供炮制的规格、操作要求及技术参数
3.物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标准
3.1原药材质量标准
3.1.1应符合各品种质量标准项下规定
3.2包装材料质量标准
3.2.1无毒聚乙烯塑料袋,应符合该品种质量标准规定。
3.2.2硬纸箱, 应符合该品种质量标准规定。
3.3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3.3.1净度
全草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
炒炭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
3.3.2片型
制后的饮片应均匀,整齐,色泽鲜明表面光洁,片面无机油污染,无整体、无长梗、无连刀片、掉刀片、边缘卷曲等不规格的饮片。
异型片不得超过10%;极薄片为0.5mm以下,不得超过该标准化厚度的0.5mm;薄片为1-2mm、厚片为2-4mm、块为8-12mm,均不得超过该标准厚度的1mm;段为10-15mm,不得超过该标准的2mm。
3.3.3色泽(含光泽)炮制品其色泽应符合该品种规定外,应色泽均匀,蜜炙品:含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炒炭品:含生片和完全炭化者不得超过5%。
3.3.4水分
一般炮制品的水分宜控制在8-12%
蜜炙品类:含水分不得超过15%
3.4成品质量标准
3.4.1应符合各品种质量项下规定。
4.各品种贮藏方法:
5.物料平衡计算方法
干燥后数量
5.1干燥= ×100%=
领取原药材量
实际入库数量+取样量
5.2包装= ×100%=
接上工序数量
实际入库数量+取样量
5.3成品率= ×100%=
领取原药材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