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草类生药

合集下载

生药歌诀三百首2

生药歌诀三百首2

生药歌诀三百首2许友毅编纂一.根及根茎类生药1、狗脊:狗脊金毛披满身,切面向红显环纹,质坚难折味微涩,祛风除湿补肝肾。

2、绵马贯众:贯众品种颇复杂,常见紫萁与绵马,叶柄中柱可鉴别,杀虫清热止血佳。

3、骨碎补:骨碎补呈扁条形,扭曲鳞身残叶基,断面黄点环状列,补肾接骨瘀痛去。

4、细辛:细辛根茎圆柱形,基生叶片心肾形,味辛麻辣能止痛,祛风散寒化痰饮。

5、大黄:大黄块大红棕黄,表见锦纹质坚实,断面髓广星点列,攻积导滞祛瘀黄。

6、拳参:拳参扁圆如硬虾,紫褐背隆密环粗,断面筋脉点成环,消肿止血兼解毒。

7、虎杖:虎杖块片色棕黄,断面皮薄木射状,中央髓腔味苦涩,清热利湿止痰咳。

8、何首乌:首乌红棕团块根,断面周边云锦纹,质重坚实味苦涩,养血润肠补肝肾。

首乌之茎夜交藤,紫红细圆纵皱纹,茎节膨大皮易脱,祛风通络养心神。

9、牛膝:牛膝条长有丁痕,断面环点是特征,色黄柔润显弹性,散瘀消肿补肝肾。

10、川牛膝:川牛膝亦长圆柱,根头膨大最显著,断面环点层数多,活血散瘀关节利。

11、商陆:商陆圆锥多分枝,表皮灰棕显孔纹,切片肉黄同心环,泻下利水祛咳痰。

12、银柴胡:银柴胡呈圆柱形,头部疣突珍珠盘,断面粉飞放射纹,凉血除蒸疳热清。

13、太子参:童参鼠尾长纺锤,外表黄白质坚脆,断面平坦味微甜,益气生津入脾肺。

14、威灵仙:灵仙疙瘩飘长须,木心外皮易脱离,质脆易折色棕褐,祛风除湿通经络。

15、川乌、草乌:川乌草乌似鸦首,外皮棕褐有钉疣,断面环纹麻辣毒,祛寒温经治痹优。

16、附子:附子分为盐黑白,钉角透明显筋脉,口尝麻舌毒性剧,救逆散寒温肾阳。

17、白头翁:白头翁根圆锥形,外皮黄棕支根痕,顶端白毛及茎痕,清热尿血解毒痢。

18、白芍:白芍条匀两头齐,坚重粉色菊纹细,补血敛阴平肝阳,柔肝止痛用之宜。

19、赤芍:糙皮粉碴赤芍药,质硬松脆色棕褐,断面花纹或裂隙,通经止痛散瘀血。

20、黄连:黄连簇生如鸡爪,节节连珠有过桥,味苦色黄花纹显,清热燥湿解毒效。

麻黄

麻黄

三种麻黄的性状比较
草 麻 黄
草麻黄:少分枝,节间长2~6cm。 膜质鳞叶2片,反曲,基部连合成 中 筒状。 中麻黄:多分枝,节间长2~6cm。 麻 黄 膜质鳞叶3片,上部钝三角形或三角 形。 木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节间长1.5~ 贼 3cm。膜质鳞叶2片,上部短三角形 麻 黄 不反曲。
【显微鉴定】 1、横切面
1.表皮 2.气孔 3.下皮纤维 4.皮层 5.中柱鞘纤维
6.外韧维横切面组织构造
1.表皮 2.气孔 3.下皮纤维 4.皮层 5.中柱鞘纤维 6.韧皮部
7.形成层
8.木质部 9.髓
草麻黄茎横切面组织构造简图
三 种 麻 黄 横 切 面 比 较
草 维管束8~10个, 麻 形成层环扁圆形, 黄 偶有环髓纤维。
【药理作用】
1.拟肾上腺素作用。 2.平喘与止咳祛痰作用。 3.抗菌、抗病毒作用。 4.利尿作用。 5.解热与发汗作用。
【功效】
1、性温,味辛,微苦。
2、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
于风寒感冒、胸闷咳喘、风水浮肿,
支气管哮喘。蜜制麻黄可润肺止咳。
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药 材 麻 黄 根
益母草
金钱草
草麻黄
一、性状鉴别
全草类生药的观察,应按其所包括的器 官,如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观察。 此外,这类药材常因采收加工、包装或运输 而皱缩、破碎,如果有完整的叶、花,可以 在水中浸泡后展开进行观察。此类器官在观 察时应注意之处,多数已在前面各章中分别 讲到,不再重复。草质茎在观察时可从形状、 颜色、表面、横切面、质地、气味六个方面 进行描述。
二、显微鉴别
草本植物茎的横切面,从外向内可 分为:①表皮 ②皮层 ③维管柱鞘 ④ 维管束 ⑤髓。 值得注意的是,全草类生药主要是 由草本植物的全株或地上部分直接干 燥而成的,因此依靠生药的性状特征 进行鉴别尤为重要。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 角质层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 • ② 皮层纤维细长,壁极厚,有的木化,壁
上布满砂晶,形成嵌晶纤维,胞腔狭窄
• 木纤维多成束,壁较厚,胞腔稍大,可见 斜纹孔。
麻黄 ----- 【显微鉴别】
• ③ 髓部薄壁细胞木化或非木化,常含棕红 色块状物
• ④ 螺纹、网纹、具缘纹孔导管,细小,直 径10--15μm,导管分子端壁具麻黄式穿 孔板(端壁斜面相连,具有多数圆形穿孔, 排成1-3列)
叶的构造已如前述 对于全草类,叶的鉴别很重要 气孔、毛茸是很重要的鉴别特征 一些常用数据如气孔轴式、气孔数、脉岛数、
栅表比等对于相似的中药(唇形科)尤其重要。
麻黄 ----- 【历史】
• 本经,中品
• 《名医别录》记载:麻黄生晋地(今河北省 境内)及河东(今山西省境内)
• 陶弘景云:“今出青州(今山东省境内), 彭城(今河北省境内),荥阳、中牟(均在今 河南省境内)者为胜,色青而多沫。”
及华阴者为真。其根细而极辛,故名之曰细 辛。”
细辛 ----- 【历史】
• 《本草纲目》也称:“华州真细辛”,说明当时 就以产陕西华山之阴,即今华县一带所产的华细 辛为佳品
• ③ 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 鳞叶2片(稀3片),呈锐三角形,先端反 曲,渐尖,灰白色,基部合生呈筒状,红 棕色
• ④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周边 黄绿色,髓部类圆形,红棕色
• ⑤ 气微香,味微苦,涩。
麻黄 ----- 【性状鉴别】
• 中麻黄 • ① 茎细长圆柱形,多分枝,直径为1.5--
• 掌禹锡引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麻黄茎端 开花,花小而黄,簇生。子如覆盆子,可 食。”
麻黄 ----- 【历史】
• 苏颂云:“春生苗,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 以来。梢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 又似皂荚子,味甜,微有麻黄气,外皮红, 里仁子黑。根紫赤色。俗说有雌雄二种, 雌者于三月、四月内开花,六月结子。雄 者无花不结子。至立秋后收茎阴干”

生药实验指导

生药实验指导

实验一生药显微鉴定基本知识实验目的:掌握显微标本的制作方法(粉末制片法)实验内容:一、粉末制片法粉末制片法是用于制备粉末状生药,以生药粉末制备的中成药及原料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定标本片的方法。

1.粉末制备如样品为非粉末状生药,则先将其制成粉末。

首先选取有代表性样品适量(约3-5g),切成或剪成约2mm的小段,置60摄氏度以下烘箱中干燥,用乳钵或微型粉碎机粉碎,过5-6号药筛,即得。

制备粉末时应注意:(1)如样品为完整生药,而且只有一个,又必须留样,将样品从中心纵剖为二,取一半粉碎,以保证粉末的代表性,另一半留样。

(2)如生药含挥发油,则烘干温度不可超过40摄氏度,含淀粉的生药烘干温度也不宜过高(为什么?)。

(3)较难粉碎的粗粉,不可丢弃,应过筛后再粉碎,并充分混合。

(为什么?)2.临时制片用刮刀挑取粉末适量,置载玻片中偏左处,加封藏剂封藏。

常用封藏剂有以下3种。

(1)斯氏液专门用于观察淀粉粒的最佳封藏剂,可保持淀粉粒原状而不膨胀变形。

(2)水合氯醛试液滴加后不加热,立即观察,用于观察菊糖;滴加后加热,用于观察细胞、草酸钙结晶等后含物。

水合氯醛透化:取生药粉末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溶液数滴,用解剖针边搅边在酒精(为什么?)灯上以小火微微加热约2-3min,加热过程中,随时添加水合氯醛溶液。

加热后,待玻片稍冷,再加甘油酒精液一滴,用解剖针调匀,加盖玻片,并擦净盖玻片以外的溶液,供显微镜下观察。

(3)乙醇用于观察陈皮苷结晶或菊糖团块。

装片时应注意:1.如有较大的颗粒不可丢弃,应在湿润加热后用刮刀压碎,再继续透化至合格。

2.粉末封藏好后应是色泽均匀的一片,不可有明显的颗粒或深一块浅一块的现象,否则要重新装片,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3.如粉末中色素太多,颜色太深,可先用过氧化氢浸渍处理,再用沸水及冷水洗涤,离心分离,然后装片。

二、徒手绘图1.组织简图用线条表示各种组织的界限用符号表示某些组织或特征的分布情况,一般不绘出细胞的形状。

蒲公英

蒲公英

∙蒲公英∙【蒲公英的功效介绍】:【中文名】蒲公英(《本草图经》)【类别】全草类【异名】凫公英(《千金方》),蒲公草、耩褥草(《唐本草》),仆公荚(《千金翼方》),仆公罂(《本草图经》),地丁(《本草衍义》),金簪草(《土宿本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救荒本草》),鹁鸪英(《庚辛玉册》),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谱》),黄花地丁、蒲公丁、耳瘢草、狗乳草(《纲目》),奶汁草(《本经逢原》),残飞坠(《生草药性备要》),黄狗头(《植物名实图考》),卜地蜈蚣、鬼灯笼(《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义》),双英卜地(《贵州民间方药集》),黄花草、古古丁(《江苏植药志》),茅萝卜(《咽川中药志》),黄花三七(《杭州药植志》)。

【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蒲公英多年生草本,含白色乳汁,高10~25厘米。

根深长,单一或分枝。

叶根生,排成莲座状;叶片矩圆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6~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下延成叶柄状,边缘浅裂或作不规则羽状分裂,裂片齿牙状或三角状,全缘或具疏齿,绿色,或在边缘带淡紫色斑,被白色丝状毛。

花茎上部密被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直径2.5~3.5厘米,全部为舌状花,两性:总苞钟状,总苞片多层,外层较短,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有角状突起,内层线状披针形,先端呈爪状;花冠黄色,长1.5~1.8厘米;宽2~2.5毫米,先端平截,5齿裂;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合生成筒状,包于花柱外,花丝分离,白色,短而稍扁;雌蕊1,子房下位。

长椭圆形,花柱细长,柱头2裂,有短毛。

瘦果倒披针形,长4~5毫米,宽约1.5毫米,外具纵棱,有多数刺状突起,顶端具喙,着生白色冠毛。

花期4~5月。

果期6~7月。

生长于山坡草地、路旁、河岸沙地及田野间。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此外,尚有多种同属植物,如:碱地蒲公英、异苞蒲公英、热河蒲公英、西藏蒲公英等,均可同等人药。

生药学 绪论 第一章

生药学 绪论 第一章

贝母: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和伊贝母
西贝素苷 imperialine glycoside R=OGlu
川贝:卷叶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及梭砂贝母。 功能主治:本品味苦,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
To control active compounds (alkaloids) by TLC fingerprints


原植物形态 Plant Morphology
多年生草本,茎丛生;上部稍扁, 稍弯曲;具槽纹,节略粗;叶近革 质;花被白色带浅紫色,先端紫红 色;唇瓣倒卵状,先端圆形,唇盘 上具紫斑。
金钗石斛
呈扁圆柱形,节间长2.5-3cm; 表面金黄色或黄中带绿色;有深纵 沟;质硬而脆,断面平坦;味苦
性状特征 Description
清代: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 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 中未收载的有716种。 此外,清代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 长编》,是专论植物的著作,附图精细,考证详实,很有价 值。 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世界上最早的区系植物志。 明•兰茂:《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 本草。
中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 药物。包含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汤剂和中成药(成方制 剂)。 中药材:既是切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煎服,或磨成细 粉服用或调敷外用;又是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
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草药:一般是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 药,其中也有是本草记载的药物。随着药源普查和对草药的 不断研究,一些疗效较好的草药逐渐被中医界所应用,或作
现代中药是指来源于传统中药的经验和临床实践、依靠现代先进科学的 方法和手段,遵循严格的规范指标研制出的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 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种新型中药,科技含量高, 具有"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 以及"三便"(便于贮存、携带及服用)等特点,符合并达到国际医药主流市 场对产品的指标和要求,因而有较强的竞争力,可以在国际广泛流通。 中药一类新药:参一胶囊 日本 德国 韩国

植物类生药全草

植物类生药全草

植物类生药全草
"全草"通常是指植物的整个草本部分,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

在中药学和植物药学中,一些植物类生药被用作全草,以利用植物的各个部分的药理成分。

以下是一些植物类生药的例子,它们常被用作全草:
1.白蜡树(Artemisia annua):白蜡树是一种产生抗疟疾药物青
蒿素的植物。

在中药中,白蜡树的全草被广泛用于制备治疟药
物。

2.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三七是一种具有血管扩张、抗凝
血和抗炎等效应的植物。

它的全草被用于制备中药,常用于心
血管疾病的治疗。

3.当归(Angelica sinensis):当归是一种常用于女性保健的中药,
其全草被用于调节月经、补血、活血等。

4.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黄芩的全草被用于制备清热
解毒、利胆、抗炎的中药。

5.桑白皮(Morus alba):桑白皮的全草被用于制备具有降血糖、
降血压等效应的中药。

6.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丹参全草常被用于制备中药,具
有活血化瘀、抗氧化等作用,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植物类生药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在使用植物类生药时,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并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第十一章-生药的鉴定

第十一章-生药的鉴定
滑走切片:有专用机器切制。 冰冻切片:宜于科研,不利于教 学,无法染色。
解离组织片:可用氢氧化钾法, 使细胞间质溶解,细胞分离后观 察目的物。
表面片:叶、花、果实、种皮等 多用,可观察各部位的表皮特征。
粉末片: 水合氯醛透化片; 水合氯醛不透化片; 醋酸甘油片或稀甘油片或水装片。
磨片:观察矿物药,相当于固定 片。
石细胞:在植物体内广泛分布, 其细胞壁在偏光显微镜下呈亮黄 色或亮橙黄色;
纤维、导管、矿物类物质:在偏 光显微镜下则呈强弱不同的色彩;
动物的骨碎片、肌纤维、结晶状 物、毛茸等也呈现出不同的偏光 特性。
2.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
扫描电镜分辨率高,放大倍率5 倍~10万倍,能使物质的图像呈 现显著的表面立体结构(三维空 间)的特征,观察的样品制备操 作又较简易,所以在生药鉴定, 特别在同科属种间的表面结构的 鉴别比较上,成为一种新的手段。
分泌组织:注意分泌细胞、分泌腔 (室)、分泌管(道)及乳汁管等类型、 形状、颜色、周围细胞的排列及形 态等特征。
结晶:大多为草酸钙结晶,偶有含 硅质块的,应注意结晶的类型、大 小、排列及含晶细胞的形态等。
淀粉粒:一般较小,应注意淀粉粒 的多少、形状、类型、大小、脐点 形状及位置、层纹等特征。
(二)根茎类生药
切向纵切面:观察木射线的形状 (梭形或线状)、宽度、高度及类 型(单列或多列),同时观察导管、 木纤维等。
2、木类粉末生药的观察
以导管为主要鉴别点。
(六)叶类生药
1.叶类生药的组织构造
横切片观察:
表皮:要注意上、下表皮细胞的 形状、大小、外壁、气孔、角质 层厚度,以及有无内含物,特别 是毛茸的类型及其特征。
1、根茎类生药的组织构造

简述生药采收的一般原则

简述生药采收的一般原则

简述生药采收的一般原则生药的采收原则是确保生药的质量和产量,同时要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下是根据生药的种类阐述的采收原则:1. 根和根茎类:根和根茎类生药的采收通常在秋季或冬季进行,此时植物的根部和根茎积累的营养物质最多,药效也最好。

对于一些多年生的根茎类药材,如人参、当归等,采收时应尽量保留其地上部分,以利第二年的生长。

2. 叶和全草类:叶和全草类的生药通常在植物生长茂盛的时候采收,如薄荷叶、艾叶等。

对于一些具有特殊芳香味道的植物,如荆芥、薄荷等,应在开花前或刚开花时采收,以保持其药效。

3. 树皮和根皮:树皮和根皮类生药的采收通常在春夏之交进行,此时植物的树皮和根皮较为鲜嫩,营养物质也较为丰富。

对于一些需要剥离树皮的植物,如杜仲、黄柏等,应尽量选择在剥离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采收,以保证其药效和质量。

4. 花类:花的采收时间通常在花朵开放时进行,如金银花、菊花等。

对于一些需要采集花蕾的药物,如丁香、槐花等,应在花蕾即将开放时进行采收。

5. 果实类:果实的采收时间通常在其成熟时进行,如枸杞子、五味子等。

对于一些需要采集未成熟的果实类药物,如桑葚、覆盆子等,应在果实未成熟时进行采收。

6. 种子类:种子的采收时间通常在其成熟后进行,如决明子、莱菔子等。

对于一些需要采集未成熟的种子类药物,如葶苈子、车前子等,应在种子未成熟时进行采收。

7. 菌、藻、孢粉类:这类生药的采收应根据其生长特性和药效情况来确定采收时间。

一般来说,应选择在药物的生长期或生殖期进行采收。

例如,蘑菇应在菌盖展开但还未破裂时采收;海藻应在海潮退去后的生殖期采收;孢粉类药材应在孢子成熟后采集。

同时应注意环境因素对采收时间的影响,如雨季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品质和药效。

8. 动物类:动物类生药的采收一般根据动物的生长周期和生活习性来确定。

例如,蝉蜕应在夏季羽化期采集;鹿茸应在梅花鹿或马鹿的生茸期采集;阿胶则是在驴皮浸水软化后进行熬制而成。

对于一些活动性强的动物,如全蝎、蜈蚣等,应在其活动频繁的时候进行捕捉。

第十章 草类生药-文档资料

第十章 草类生药-文档资料

药理作用
• 1. 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作用 • 2. 平喘与止咳祛痰作用 • 3.解热、发汗作用 • 4.抗病原体作用 • 5.利尿作用
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 于风寒感冒,胸闷踹咳,风水浮肿;支气管 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 气喘咳嗽
知识链接 麻黄根
本品为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或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的干燥根及根茎。呈圆 柱形,略弯曲。表面红棕色或灰 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外皮 粗糙,易成片状剥落。根茎具节, 节间长0.7cm~2cm,表面有横 长突起的皮孔。体轻,质硬而脆, 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 黄色,射线放射状,中央有髓。 气微,味微苦。有止汗作用。用 于体虚自汗、盗汗。
第二节 全草类生药
主要的生药 槲寄生 金钱草 青蒿 广藿香
麻黄 薄荷 莲 茵陈
荆芥 穿心
麻 黄
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来源】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
案例分析 麻黄与麻黄根
有一病人,因出汗过多去就诊,拿了两剂 中药,回家服一剂药后,汗非但没有止,反而加 重。去问医生,医生看了处方,发现没有问题, 叫病人将剩下的另一剂药拿来,仔细一检查,发 现问题了?是药剂人员误将麻黄当作麻黄根发给 病人。 思考题:麻黄与麻黄根有何不同?
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 于风寒感冒,胸闷踹咳,风水浮肿;支气管 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 气喘咳嗽

生药归类

生药归类

生药归类
根类生药:何首乌,牛膝,附子,白芍,赤勺,板蓝根,黄芪,远志,人参,三七,白芷,当归,防风,柴胡,黄芩,地黄,天花粉,桔梗,党参,麦冬
根茎类生药:狗脊,绵马贯众,黄连,川芎,苍术,山药
根及根茎类生药:大黄,甘草,龙胆,丹参
茎木类生药:关木通,延胡索,鸡血藤,沉香,通草,钩藤,天南星,半夏,川贝母,浙贝母,天麻,石斛
根皮类生药:牡丹皮,厚朴
茎皮类生药:肉桂,杜仲,黄柏,秦皮
叶类生药:侧柏叶,枇杷叶,番泻叶,紫苏叶
花类生药:辛夷,槐花,丁香,洋金花,金银花,红花,菊花
果实类生药:五味子,木瓜,陈皮,枳壳,小茴香,连翘,枸杞子,栀子,血竭,砂仁
种子类生药:柏子仁,苦杏仁,酸枣仁,马钱子,薏苡仁,槟榔
全草:麻黄,细辛,仙鹤草,金钱草,益母草,薄荷,广藿香,穿心莲,茵陈,青蒿。

中药鉴定技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中药鉴定技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质坚实,断面有“朱砂点”暴露稍久“起霜”的生药是A:苍术B:半夏C:甘草D:白术答案:A2.皮类生药断面常有间断连续成环石细胞群或纤维束群位于A:皮层B:维管柱鞘C:木质部D:韧皮部答案:B3.生药中具有“狮子盘头”特征的是A:党参B:甘草C:川贝母D:半夏答案:A4.以下生药中质地显粉性的是A:黄连B:甘草C:何首乌D:半夏E:川贝母答案:BCDE5.以下生药中具有异型维管束的是A:何首乌B:甘草C:附子D:牛膝E:大黄答案:ACDE6.以下生药中含有草酸钙簇晶的是A:甘草B:白芍C:人参D:大黄E:何首乌答案:BCDE7.贝母属于兰科植物。

A:对B:错答案:B8.生地黄变成熟地黄的炮制方法是醋炙。

A:错B:对答案:A9.甘草和黄芪都属于豆科植物。

A:对B:错答案:A10.牛膝的块根中的异常维管束,在横切面上可以看到一些大小不等的圆圈状花纹,药材鉴别上称为“星点”。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皮类药材的入药部位是指A:落皮层B:木栓形成层以外的部分C:周皮D:形成层以外的部分答案:D2.厚朴酚具有哪种作用A:镇静B:抗菌C:退热D:解痉答案:B3.来源于毛茛科的药材是A:香加皮B:地骨皮C:牡丹皮D:合欢皮答案:C4.肉桂的断面特征是A:断面红棕色,纤维性强B:外侧呈棕色而粗糙,内侧红棕色而油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C:断面黄白色,纤维性强D:断面黄白色而油润答案:B5.水浸液在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的药材是A:合欢皮B:秦皮C:厚朴D:牡丹皮答案:B6.断面不整齐,灰白色,放大镜下检视可见多数淡黄棕色小油点(树脂道),该药材为A:桑白皮B:香加皮C:地骨皮D:五加皮答案:D7.厚朴来源于A:桑科植物B:木兰科植物C:芸香科植物D:木樨科植物答案:B8.产地加工需“发汗”的药材有A:杜仲B:太子参C:玄参D:厚朴答案:ACD9.皮类药材中内表面可见发亮的小结晶的药材是A:黄柏B:牡丹皮C:肉桂D:厚朴答案:BD10.杜仲的内表面为紫色、紫棕色。

[课件]第13章 全草类生药PPT

[课件]第13章 全草类生药PPT
薄荷 薄荷 薄荷 薄荷脑
[薄荷的含量测定]
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 挥发油测定法测定, 挥发油不得少于0.80%(ml/g)
[薄荷的药理作用]
四 一 五 三二 、的肠痛滞、祛而可、、种型甲 、 抗作肌,感祛痰促导祛具球结型 薄 早用蠕亦,风作使致痰中菌核链病荷 孕。动能治作用黏气作枢、杆球毒水 作 ,减疗用。液管用兴杆菌菌;煎 用 具轻呃, 易产,奋菌、、金剂 。 有肠逆能 于生其作有伤人色对 减充和解 排新抗用抑寒肺葡 缓气痉除 出的刺 制杆炎萄 肠、挛胃 ,分激 作菌链球 疝驰性脘 达泌作 用等球菌病 痛缓胃涨 到物用 。多菌、毒 、 HSV
ECHO11
[薄荷的功效]
用 量 ~ 。 6g 3 等瘙痛用 症痒、于 。、目风 风赤热 疹、感 、咽冒 麻痛、 疹、风 、口瘟 胸疮初 肋、起 胀皮、 闷肤头 透能 疹疏 。散 风 热 , 清 头 目 , 利 咽 喉 , 性 凉 , 味 辛 。
麻黄 Ephedrae Herba
[麻黄来源]
麻黄科植物 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中麻黄E.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 木贼麻黄E. equisetina Bunge. 干燥草质茎。
[薄荷的植物Leabharlann 态]多年生草本,全株有香气,茎方形。叶对生,卵形 或长圆形,两面有疏柔毛及黄色腺鳞,边缘具细锯齿 。 轮伞花序腋生;花冠淡紫色,2强雄蕊;小坚果长卵圆形。
[薄荷的主产地]
主产于江苏、安徽等地(称“苏薄荷” )
[薄荷的性状]
茎呈方柱形,有时对生 分枝;表面黄棕色或带紫色,
有明显的节;质脆,断面白
径1~2mm,无粗糙感。膜 质鳞叶下部约3/4合生成鞘 状,裂片2(稀3),先端钝,

全草类生药麻黄薄荷

全草类生药麻黄薄荷
全草类生药麻黄薄荷
木质部:四角处发达,导管圆形,木纤维多 角形,射线宽窄不一。
④髓部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中心常有空隙。 薄壁细胞中含橙皮苷结晶。
全草类生药麻黄薄荷
l 2、叶粉末: l ①直轴式气孔──唇形科式气孔。 l ②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 l ③腺鳞具8细胞头,单细胞柄──唇形科式 腺鳞。 l ④腺毛具单细胞头、单细胞柄。 l ⑤非腺毛1-8个细胞组成,壁厚,具壁疣。 l ⑥薄壁细胞或表皮细胞中有橙皮苷针簇状 结晶。
l 【显微鉴别】 l 1、草麻黄茎横切面:类圆形,边缘呈波状凹
凸。 l (1)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厚。两棱线间有下
陷气孔(裸子植物气孔特征),保卫细胞壁木化。 l (2)棱线处有下皮纤维束,非木化。 l (3)皮层宽,有纤维束散在(皮层似叶肉组织,
含叶绿体)。
全草类生药麻黄薄荷
(4)幼枝外韧型维管束8-10个(不成环),老 枝产生束间形成层,形成层环类圆形。
隙。 (5)髓部薄壁细胞常含红棕色物质,多散出。
全草类生药麻黄薄荷
l 【成分】 l 主含生物碱:麻黄碱(左旋)、伪麻黄碱(右旋)。 l 含量:木贼麻黄>草麻黄>中麻黄。
全草类生药麻黄薄荷
薄荷
【来源】 唇形科植物薄荷 Mentha haplocalys的 地上部分。 【产地】 主产于江苏的太仓、 安徽、江西等。 全国各地有栽培。
全草类生药麻黄薄荷
全草类生药麻黄薄荷
全草类生药麻黄薄荷
全草类生药麻黄薄荷
表皮细胞和气孔
全草类生药麻黄薄荷
嵌晶纤维
全草类生药麻黄薄荷
导管
全草类生药麻黄薄荷
色素块
全草类生药麻黄薄荷
全草类生药麻黄薄荷
全草类生药麻黄薄荷

医药商品的分类

医药商品的分类
对胃肠系统产生毒副 作用,引起腹痛、恶心、 呕吐等,严重者可诱发 上消化道出血。
举例
艾叶
中医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艾能灸
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 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 逆。 现代药理研究:
艾叶可抗菌、抗病毒、平 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 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
花类生药: 丁香、金银花、红花、菊花、洋金花
举例
芦荟
传统应用: 主治湿热便秘,芦
荟的功效与作用肝火 内盛,烦躁头晕,小 儿疳积,蛔虫等病症。
四、其他生物性药品类
抗生素 激素 维生素 生化药品(酶、蛋白质、氨基酸、核酸降解药) 生物制品等
医药商品的化学组成成分
水 矿物质 碳氢化合物 有机酸碱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维生素
举例
厚朴
功效: 燥湿消痰、下气除
满的功能,主治湿滞伤 中、脘痞吐泻、食积 气滞、腹胀便秘、痰 饮咳喘。
举例
肉桂
功能: 补火助阳,引火归
源,散寒止痛,活血通 经。 主治:
用于阳痿、宫冷、 心腹冷痛、虚寒吐泻、 经闭、痛经、温经通脉。
叶类生药: 潘泻叶、艾叶
举例
番泻叶
功效:
泻热,利肠府,通 大便,治热结便秘,积 滞腹胀。
医药商品的来源
一、无机药品类
化学组成简单,性质稳定; 多为原料药,配配制成制剂; 一般带有结晶水,易风化、吸潮、挥发、氧化等; 多采用化学名称,如氯化钙等。
医疗上常用到的有硫、碘等单质,还有各种元素的氯 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 硅酸盐、氢氧化物、氧化物等。
小常识
碘伏、强力碘(PVP-I)
举例
丁香
功 效:
温中、暖肾、 降逆。 主 治:

石大生药学实验指导10全草类生药的鉴定

石大生药学实验指导10全草类生药的鉴定

实验十全草类生药的鉴定【目的要求】1.认识常用全草类生药的外形及饮片,并熟悉其功效。

2.掌握麻黄、薄荷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鉴呈[|右江【实验基要仪器及试剂】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镶子、酒精灯、量筒、微量升华装置;水合氯醛试液、稀甘油、蒸僧水、甘油醋酸试液、浓硫酸、香甲兰醛结晶、碘化钮钾试液、碘化汞钾试液。

【实验材料】麻黄、薄荷、淡竹叶、细辛、蕾香。

【实验内容】一、麻黄(HerbaEPhedrae)的鉴别1.观察麻黄药材性状。

2.麻黄茎的横切面:⑴形状:类圆形,边缘波状细棱脊18〜20条。

⑵表皮:细胞1列,类方形,外壁厚,被角质层,两棱脊间有下陷气孔。

⑶皮层:宽,细胞含叶绿体,棱脊处有下皮纤维,其它处散有少量纤维束。

⑷中柱鞘纤维:新月形。

⑸维管束:8~10个,外韧型。

韧皮部窄,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类三角形。

⑹髓部:薄壁细胞非木化,常含红棕色物,偶见环髓纤维。

(7)此外,表皮细胞外壁、皮层细胞及纤维中均可见草酸钙砂品。

3.麻黄粉末:淡棕色⑴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外壁含草酸钙结晶,角质层厚达18μm0⑵气孔:特异,下陷,保卫细胞侧面观呈电话听筒状或哑铃形。

⑶皮层纤维:细长,直径10〜24μm,壁厚,腔小。

有的木化,壁上有多数细小的草酸钙砂晶,形成嵌晶纤维。

⑷螺纹、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0〜15μm,端壁斜面相接,接触面具多数圆形穿孔,形成麻黄式穿孔板。

⑸此外,尚可见薄壁细胞中含红粽色块状物、木纤维及少量石细胞。

4.理化鉴别⑴微量升华试验:观察结晶颜色、形状。

⑵沉淀反应:取麻黄酸性水浸液1ml,分别置两试管中,管加碘化钿钾试液1滴,观察沉淀颜色;另一管滴加碘化汞钾试液1滴,观察现象(生物碱)。

二、薄荷(HerbaMenthae)的鉴别1. 观察薄荷药材的外形。

2. 薄荷叶的横切面:⑴表皮:上表皮细胞呈长方形,较大;下表皮细胞小,扁平,有气孔。

上下表皮有多数凹陷处,内有大型特异扁球形腺鳞。

生药鉴定的意义

生药鉴定的意义
性状鉴定方法:眼看、手掂、鼻嗅、口尝、感试等5种传统鉴别法。
本法适用于各类中药的鉴别,必要时可配合其它鉴定方法加以确证。
药材形状:
一般较为固定,与药用部位密切相关。
根类药材:一般呈圆柱形、圆锥形,块根呈纺锤形或块状;
根茎类药材:根状茎与根类同,块茎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球茎和鳞茎常球形、类球形或扁球形,鳞茎由多数肥厚鳞片等;
(3)韧皮部包括韧皮部束和射线两部分。
2.粉末观察
一般不应有木质部的组织(如导管、木纤维等)。主要有木栓细胞、纤维、分泌组织、石细胞及草酸钙结晶。
六、叶类生药
1.组织构造
常通过主脉,切制成横切片:观察表皮、叶肉与主脉三个部分的特征。
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大小、气孔、角质层,有无内含物,毛茸的类型及特征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主脉。
单子叶植物根类常可见内皮层细胞和根被细胞(百部、麦冬等)。
二、根茎类生药
1.组织特征
首先观察横切面的特征,根据其维管束的类型区别双子叶、单子叶或蕨类植物的根茎,然后由外而内依次观察并描述各部分组织的特征。
a.双子叶植物的根茎一般具有次生构造,外表常有木栓层、维管束大多为无限外韧型,通常有明显的髓。
少数双子叶有异常构造:①髓部产生的异型维管束,如大黄;
火试
是指用火烧、煅药材,观察所产生的现象(如特殊的臭气或香气、颜色、烟雾、响声等),以鉴别药材。
如降香火烧之微有香气,点燃则香气浓烈并有油流出,烧完留有白灰;
血竭粉末放在白纸上,下面用火烤即熔化,色泽鲜红如血,且透明无渣;
海金砂点燃可发出爆鸣声及闪光,可区别出松花粉、蒲黄;
麝香少许用火烧之有轻微爆鸣声,起珠状油点,似烧毛发但无臭气,香气浓烈,无臭气,灰为白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草类生药
1、全草类生药:多为草本或小灌木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

2、麻黄根来源: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性状鉴别:1.草麻黄:①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

②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间长2~6cm。

③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④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黄绿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⑤气微香,味涩、微苦。

2.中麻黄:①多分枝,直径1.5~3mm。

有粗糙感。

②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裂片3(稀2),先端锐尖,不反曲。

③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3.木贼麻黄:①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

②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裂片2(稀3),先端多不反曲。

显微鉴别: 1.草麻黄:茎横切面:类圆形而稍扁,边缘有棱线而呈波状凸凹。

①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两棱线间有下陷气孔。

②下皮纤维束位于棱线处,非木化。

③皮层较宽,纤维成束散在。

④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

⑤维管束外韧型,8~10个。

⑥形成层环类圆形。

⑦木质部呈三角状。

⑧髓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偶有环髓纤维。

⑨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均有多数微小草酸钙砂晶或方晶。

2.中麻黄:①维管束12~15个。

②形成层环类三角形。

③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3.木贼麻黄:①维管束8~10个。

②形成层环类圆形。

③无环髓纤维。

粉末:草麻黄:①表皮组织碎片甚多,细胞呈长方形,含颗粒状晶体;气孔特异,内陷,保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形。

②角质层极厚,呈脊状突起,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

③纤维多而壁厚,木化或非木化,狭长,附有细小众多的砂晶和方晶。

④皮层薄壁细胞含多数细小颗粒状结晶。

⑤髓部薄壁细胞壁增厚,内含红棕色物,多散出。

化学成分:麻黄生物碱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3、薄荷来源: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状鉴别:茎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40cm,直径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节间长2-5cm;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

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2-7cm,宽1-3cm,边缘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齿状锯齿,侧脉5-6对;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柔毛,下表面在扩大镜下可见凹点状腺鳞。

茎上部常有腋生的轮伞花序,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萼齿狭三角状钻形,微被柔毛;花冠多数存在,淡紫色。

揉搓后有特残香气,味辛、凉。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齿疣,有时具毛。

四角有明显的棱脊,向有十数列厚角细胞,内缘为数列薄壁细胞,细胞间隙大。

内皮层细胞1列,恺氏点清晰可见。

维管束于四角处较发达,于相邻两角间具数个小维管束。

韧皮部狭窄。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于四角处较发达,由导管、木薄壁细胞及木纤维等组成。

髓部由薄壁细胞组成,中内常有空洞。

茎的各部细胞内有时含有针簇状或扇形橙皮甙结晶。

粉末:淡黄绿色。

(1)鳞头部顶面观呈圆形,侧面观呈扁球形,8细胞,直径61-99μm,常皱缩,内含淡黄以分泌物;柄单细胞,极短,基部四周表皮细胞10余个,放射状排列。

(2)小腺毛头部椭圆形,单细胞,直径15-26μm,内含淡黄色分泌物;柄部1-2细胞。

(3)非腺毛多碎断,完整者1-8细胞,稍弯曲,壁厚2-7μm,疣状突起较细密。

(4)检皮甙结晶存在于茎、叶表皮细胞及薄壁细胞中,淡黄色,略呈扇形或不规则形。

(5)叶片上表皮细胞表面观不规则形,壁略弯曲;下表皮细胞壁弯曲,细胞含淡黄色橙皮甙结晶。

气孔较多,为直轴式。

化学成分:挥发油(薄荷醇,薄荷酮)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4、青蒿来源: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状鉴别:茎圆柱形,多分支,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中部有髓,白色。

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两面被短毛。

头状花序极多,球形,小花黄色。

以色绿、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叶表面制片:①上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状弯曲,脉脊上的表皮细胞为窄长方形。

②气孔不定式。

③表皮密布丁字毛及腺毛;丁字毛柄细胞3~8个,臂细胞很长;小腺毛无柄,腺头由2个半圆形分泌细胞相对组成。

化学成分:倍半萜内酯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和挥发油类。

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

5、益母草来源: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

性状鉴别:益母草茎呈方柱形,四面凹下成纵沟,长30-60cm,直径约5mm。

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密被糙伏毛。

质脆,断面中部有髓。

叶交互对生,多部落或列存,皱缩破碎,完整者下部叶掌状3裂,中部叶分裂成多个长圆形线状裂片,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

轮伞花序腋生,,花紫色,多脱落。

花序上的苞叶全缘或具稀齿,花萼突存,筒状,黄绿色,萼内有小坚果4。

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外壁较厚,并有角质层。

非腺毛1-4细胞,长160-320μm,基部直径24-40μm,腺毛头部1-4细胞,直径20-24μm。

柄单细胞。

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内含小针晶,长4-16μm,四棱处皮层外侧有6-8列厚角细胞,内皮层细胞较大。

中柱鞘纤维束散在,微木化。

木质部在棱角处较发达。

髓细胞含长方晶,长12-48μm,宽4-20μm,并有针晶,长8-28μm。

化学成分:益母草碱,水苏碱。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6、蒲公英来源: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