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苯市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苯市场分析
1 概述
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基本原料之一,可用于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医药、农药、炸药和染料等一系列重要化工产品。
同时也可作为涂料、橡胶等溶剂;在炼油工业中苯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掺合剂。
苯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 国外市场
2.1 生产情况
目前苯有6种来源:催化重整、裂解汽油、甲苯歧化、甲苯加氢脱烷基化、焦碳炉轻油、煤焦油。
其中催化重整和裂解汽油苯各占38%,甲苯歧化占13%,甲苯加氢脱烷基化生产的苯为6%,焦化苯为5%。
但不同国家和地区苯的生产和供应情况不尽相同,美国的苯主要从重整汽油中获得,西欧主要从裂解汽油中获得。
苯的下游衍生物主要有乙苯、异丙苯、环己烷、硝基苯,其它衍生物还有烷基苯、顺酐(马来酸酐)和氯化苯等。
2003年世界苯生产能力为4485万吨/年。
最大的苯生产商为埃克森美孚公司,其生产能力为328万吨/年,占世界的7.32%。
从地区分布看,苯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西欧地区,亚洲和中东是世界苯生产发展最快的地区,其中中东由于产能较小,目前对世界苯的生产格局影响不大,但中东地区资源丰富,发展势头将继续保持迅猛态势,值得关注。
1998年,亚洲、北美和西欧的生产能力分别占当年世界生产能力的31.7%、30.1%和20.6%,相应的产量分别占世界产量的34.2%、30.9%和23.0%。
而在2003年,亚洲地区的产能和产量继续加大,分别占到35.3%和37.3%,年增长率都在4%以上,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同年,北美的产能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25.7%和24.6%,比重有所下降,西欧则分别为21.7%和23.3%,比重上升也较明显。
亚洲、北美和西欧作为世界三大苯生产集中地的格局没有改变。
2.2 供需情况
世界苯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西欧地区。
美国是世界上苯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日本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苯生产和消费大国。
苯的需求增长主要来自苯乙烯和聚苯乙烯的增长。
苯乙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苯的其它下游产品的平均速度,苯乙烯在苯的总需求中的份额已经从1998年的32%上升到2003年的55%。
目前世界上苯进出口贸易最活跃的地区依次是西欧、亚洲、北美和中东地区。
净出口地区有中东、中南美、亚洲、中东欧、西欧和非洲,净进口地区有北美和大洋洲,其中2002年西欧首次由净进口地转为净出口地。
亚洲是世界苯生产能力最大的地区,同时是仅次于中东的发展最快的地区,未来世界苯市场的平衡关键在于亚洲。
预计亚洲地区苯的产量将从2003年的1293万吨提高到2006年的1454万吨。
亚洲苯供需因地域的不同而出现两极分化。
韩国、泰国计划大规模建设苯生产装置,产品出现过剩;而新加坡、中国、日本集中兴建衍生物生产装置又将使原料苯供应不足。
2003年亚洲地区(含澳大利亚)苯的需求量约为1286万吨,主要的11个国家(或地区)中除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外,需求均超过2002年,主要原因是苯乙烯单体以及苯酚等衍生物需求的回升。
随着日本三菱化学公司、三井新加坡公司、中国台湾南亚塑料公司、泰国拜耳公司和韩国锦湖公司等6套装置的相继投产,用于苯酚/丙酮生产的苯量明显增加。
总体而言,由于市场对于苯乙烯、苯酚等衍生物需求的增长,亚洲地区将由苯产能过剩转为供不应求。
美国化学品市场协会(CMAI)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苯市场在2008年前将经历一段供应紧张的时期,如果实际需求增长速度超过预测速度,那么这种供求紧张的形势将更为严峻。
CMAI同时认为,为适应新的汽油标准和缓解更为紧张的全球芳烃供求平衡,一次抽提原料和甲苯原料的可观价值给苯生产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
由于主要的苯贸易地区纷纷寻求进口苯来平衡本地区市场的需要,而不是采取增加本地产能来达到这种目的,因此依靠市场平衡机制来缓解苯供应紧张的局面在时间上将有所滞后。
来自中东地区的新增产能并不能有效缓解全球供求紧张局面。
2.3 消费结构
在世界范围内苯作为一种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苯乙烯(苯-乙苯-苯乙烯)、异丙苯(苯-异丙苯-苯酚)、环己烷和硝基苯等化工产品。
其中,用于生产苯乙烯所消耗的苯在近几年一直占苯市场总消费量的五成以上,是
苯消费的主体,其生产和市场情况好坏对世界苯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2000-2003年世界苯的消费结构见表1。
表1 世界苯的消费结构%
从表1可以看出,生产异丙苯、环己烷所消耗苯的比重也较大,均在10%以上,其中异丙苯的比重在这4年间呈现逐年递增之势,这可能与近年世界苯酚市场的发展有关。
用于环己烷、硝基苯的苯比例基本持平。
2.4 发展预测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由于烯烃厂将有更多的新产能陆续投产,苯的生产能力年均增长率为1.6%,亚洲2.4%,欧洲1.4%。
根据在建计划,新增装置主要集中在伊朗、科威特、美国、中国和荷兰。
2006年全球苯的生产能力将增加到4786万吨/年,2011年增加到5349万吨/年。
从地区分布看,亚洲、中东和北美是生产能力增长的主要地区,其中亚洲生产能力将在2006年增加到1750.3万吨/年,2011年增加到约1971.7万吨/年。
表2 世界各地区苯市场预测万吨/年
按生产方法分析,今后脱烷基、重整、裂解的生产能力将增加,而来自煤焦油的生产能力将逐年减少。
到2006年采用重整方法的将占41.1%、裂解方法的占30.4%、脱烷基方法的占13.6%、歧化方法占9.7%、煤焦油方法占4.9%。
3 国内市场
3.1 生产现状
目前我国生产的苯,一是来自炼焦副产品的焦化苯,二是来自炼油与乙烯装置的石油苯。
随着我国大型石油化工、化纤装置的相继投产,石油苯的比例逐渐提高,现已大大超过焦化苯,占总产量的80%左右。
我国石油苯生产主要是从芳烃抽提制取,甲苯脱烷基和甲苯歧化及烷基转移技术也是石油苯的重要生产方法。
石油苯生产装置大部分集中在中国石化集团和中国石油集团,焦化苯生产装置则主要分布在冶金系统。
我国焦化企业布点分散,中小企业的粗苯难以集中回收加工,已形成的粗苯精制生产能力无法正常发挥。
截止2003年末我国苯的生产厂家有70多家,总生产能力为260万吨/年,其中石油苯占84.7%,焦化苯占15.3%。
在苯生产厂家中以扬子石化生产能力最大,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苯生产厂,产能为30万吨/年,其次是上海石化、齐鲁石化、辽阳石化、吉化公司和燕山石化(见表3)[2]。
表3 2003年我国纯苯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及供应量万吨/年企业名称生产能力供应量市场份额,%
焦化苯31.8 31.8 15.3
石油苯- - 84.7
中石化扬子石化股份公司30.0 29.2 14.0
中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21.4 17.1 8.2
中石油吉林化工公司14.0 14.0 6.7
中石化齐鲁石化股份公司15.1 13.9 6.7
中石化燕山石化公司11.8 11.8 5.7
中石化天津石化公司11.3 9.2 4.5
中石油辽阳石化公司12.0 12.0 5.8
中石化茂名石化公司9.2 9.2 4.4
中石油大庆石化公司8.5 8.5 4.1
中石油抚顺石化公司 6.0 6.0 2.9
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 6.0 4.8 2.3
中石化广州石化公司 5.8 5.8 2.8
中石化镇海炼化股份公司 5.0 5.1 2.5
中石化洛阳石化总厂 4.5 4.5 2.1
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 2.9 2.0 1.0
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2.8 2.8 1.3
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 2.1 2.1 1.0
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 1.0 1.0 0.5
中石油锦州石化分公司 1.0 1.0 0.5
3.2 供需情况
近年来,我国苯的生产能力、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逐年递增,呈现出产销两旺、进出口随市场变化有序进行、供需基本平衡的良好势头见表4。
2003年,产量为241万吨,国内市场表观消费量为231万吨。
表4 我国苯产能、产量及表观消费量万吨/年
但是,由于苯下游产品的大量进口,实际上苯的当量消费量相当大,1997~2003年年均增长率达12%,呈逐年上升之势。
2003年纯苯当量消费量约为707万吨。
3.3 消费结构
我国苯的消费领域主要在化学工业,以苯为原料的化工产品主要有苯乙烯、环己烷、苯酚、氯化苯、硝基苯、烷基苯、顺酐等。
苯乙烯是苯最主要的衍生物;环己烷是仅次于苯乙烯的苯衍生物,主要用于生产环己酮,少量用作溶剂。
环己酮则用于生产己内酰胺、己二酸以及溶剂等;异丙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苯酚/丙酮、过氧化二异丙苯等;氯
化苯是染料、医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烷基苯是生产合成洗涤剂的重要原料;硝基苯几乎全部用于生产苯胺,它的前景与聚氨酯的前景紧紧相连;顺酐是生产合成树脂的重要原料。
我国苯的消费结构见表5。
表5 我国苯的消费结构%
用途2000年2001年2002年
苯乙烯36.0 37.9 40.2
环己烷12.0 12.3 12.6
苯酚 1.1 4.4 4.4
异丙苯12.4 11.6 12.7
烷基苯 6.2 6.8 6.4
硝基苯10.1 8.3 7.6
氯苯7.8 8.3 7.9
顺酐 5.8 6.4 6.6
其它8.6 4.0 1.6
合计100.0 100.0 100.0
由于苯具有可能的致癌性,国家限制了其在溶剂中的应用,近年在该领域苯的消耗逐年锐减,见之于表5为(包括苯在内的)其它项的减少。
3.3.1苯乙烯
苯乙烯是纯苯最主要的衍生物,也是消耗苯最多的化工产品,以其为原料可生产多种聚合物。
2003年我国苯乙烯生产能力约为115万吨/年,产量为94.8万吨。
由于我国苯乙烯市场缺口较大,每年需大量进口以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
2003年世界苯乙烯市场供大于求,而国内市场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需求,已成为苯乙烯主要消费市场之一。
3.3.2苯酚和异丙苯
苯酚是消耗纯苯增长较快的化工产品之一。
由于苯酚下游产品双酚A、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的消费增长较快,国内苯酚需求呈快速增长势头,年进口量达20万吨,表观消费量近50万吨/年。
国内苯酚对纯苯的需求也因此加快。
目前国内有30多家企业苯酚生产企业,多采用磺化法、煤焦油精制法和异丙苯法生产苯酚,合计生产能力为48.3万吨/年。
其中采用异丙苯法的产能为39.3万吨/年,约占总产能的81.4%;采用磺化法工艺技术的产能为7~8万吨。
磺化法苯酚生产装置由于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污染大、设备腐蚀严重等原因,属于淘汰技术。
随着采用先进技术的大型化苯酚装置的投产以及我国环保要求的进一步严格,磺化法苯酚生产装置将迅速被淘汰。
而煤焦油精制法由于产能更小,技术相对落后,也难以有大的发展。
可以预期,异丙苯生产法将成为苯酚最主要的生产方法。
异丙苯法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为丙烯和纯苯。
苯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
3.3.3 顺酐
顺酐也是消费纯苯增长较快的化工产品。
目前我国有顺酐生产企业20多家,年产量约17万吨。
近年来我国顺酐产量增长较快,出口强劲,进口减少,消费量增长很快。
3.4 进出口情况
从进出口的统计看,自1999-2003年的5年间,我国进口累计量为34.03万吨,出口累计量为35.19万吨,出口略大于进口。
进出口主要贸易伙伴是韩国和日本。
3.5 供需预测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纯苯下游产品生产装置不断扩建和新建,国内市场对纯苯的需求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根据一些大型石油、石化企业的新建和扩建计划,到2005年我国苯生产能力的增加将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乙烯装置新建和改扩建的配套芳烃抽提装置;二是炼厂芳烃装置新建和改扩建;三是对二甲苯(PX)装置新建和改扩建,2005年我国苯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70~385万吨,2010年将达515~620万吨。
通过对苯的主要下游产品苯乙烯、环己烷、苯酚、氯化苯、硝基苯、烷基苯、顺酐等的生产能力和需求的预测,预计到2005年我国苯的表观消费量分别为370~385万吨,2010年将达到517万吨。
随着国家关停技术含量低、污染大的小化工装置力度的加大,现有焦化苯的生产能力还将继续萎缩。
预计到2005年我国苯的供应仍有较大的缺口,到2010
年可以满足下游产业需求。
3.6 价格分析
近几年国内苯市场呈动荡的态势,价格起伏波动,趋势是稳步上扬。
苯的价格受自身市场供需形势影响,并与其上游原料原油、石脑油的价格紧密相关。
1995年是石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在此之前,由于国内苯的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国内苯价格基本上一直逐年增长,1996、1997年价格有所起伏,1998年以后持续走低,主要原因是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化工市场整体效益下滑,特别是消耗苯的产品如苯酚、苯胺、环己酮、硝基苯、氯化苯等市场平淡;苯乙烯虽然国内市场缺口很大,但由于进口过多,市场也处于颓势。
此后随着原油价格的回升和国内需求的好转以及出口增多等原因,国内苯的价格逐步走出低谷,1999年6月起开始回升。
2000年国际油价的高位坚挺,使得国内苯价格持续上扬。
由于受“9.11”事件的影响,国际油价波动较大,苯的价格随之在振荡中上扬,但2002年苯价格仍维持较高水平。
2003年以来,油价先高后低,苯价格起伏不定,但总体在4000元/吨以上价位运行,直到受局部战争和SARS的影响,5月份苯价格跌至3850元/吨,随后逐步回升。
12月最高,为4870元/吨。
进入2004年,纯苯价格继续走高,预计苯的价格将继续随着石油价格的变化而波动[3]。
表6 历年国内苯市场价格元/吨
表7 近期国内市场苯的价格元/吨
结语
(1)2003年世界苯生产能力约为4485万吨,产量为3473万吨。
预计到世界苯生产能力将在2006年增至4786万吨/年,产量为3993.6万吨,需求为3811.6万吨;2011年增至5349万吨/年,产量为4623.3万吨,需求为4468万吨。
供需基本平衡。
消费仍以乙苯、环己烷和异丙苯为主。
全球苯市场在经历2008年一段供应紧张的时期,如果实际需求增长速度超过预测速度,那么这种供求紧张的形势将更为严峻。
(2)2003年我国苯的产量约为241万吨,表观消费量为231万吨,供需基本平衡。
我国苯的消费主要在化工领域,主要用来生产苯乙烯、环己烷,异丙苯和苯酚等。
我国纯苯消费市场潜力大,预计2005年我国苯的生产能力和表观需求量分别为370~385万吨和413万吨,2010年分别为516~620万吨和517万吨。
到2005年我国苯的供应仍有较大的缺口,到2010年可以满足下游产业需求。
(3)加入WTO后,国外厂商看好我国市场,积极投建一批大型石化生产装置,预计纯苯的生产能力还会进一步增加,供需矛盾有望得到缓解。
(4)国内苯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除受自身市场供需形势影响,还与其上游原料的价格密切相关。
预计未来几年苯的价格将继续随着石油价格的变化而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