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要点

合集下载

中国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通信作者:唐神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101149,Email:*******************.com;李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北京101149,Email:******************.com摘要为更好地推广和实践世界卫生组织“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R-TB)治疗指南(2018更新版)”和“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9整合版)”,提高我国广大结核病防治工作者对MDR-TB 或RR-TB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结核病领域的相关专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该共识介绍了MDR-TB 或RR-TB化疗的基本原则和化疗药物,推荐了2套长程治疗方案和2套短程治疗方案,同时对化疗方案如何进行调整、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及化疗的注意事项等进行了阐述。

共识还介绍了MDR-TB 或RR-TB的其他治疗方法,如外科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共识也强调了MDR-TB 或RR-TB的治疗管理与监测;提出了MDR-TB 或RR-TB治疗失败的处理措施。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10003008)“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ZX10722301)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9.10.006目前,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MDR-TB)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ifampicin-resistanttuberculosis,RR-TB)仍然是全球结核病控制工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估算,2017年全球RR-TB新发病例55.8万例,其中MDR-TB 46万例,而其治疗成功率仅为54%,病死率达16%[1]。

关于耐药结核病化疗方案合理组合的思考和探讨

关于耐药结核病化疗方案合理组合的思考和探讨

•主编寄语•关于耐药结核病化疗方案合理组合的思考和探讨吴雪琼2019年10月,中国防痨协会推出了《耐药结核 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1];2020年6月,世 界卫生组织(WHO )又发布了《耐药结核病治疗的 建议(2020年更新)》™,对各类耐药结核病提出- 些化疗方案组合的建议,以指导耐药结核病临床规 范治疗。

为了便于临床医师更好地解读和合理地组 合应用这些化疗方案,笔者从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 “药敏试验”)和抗结核药物作用机制两方面来解读 部分化疗方案的组合。

分子药敏试验临床应用需认知的主要知识点分子药敏试验以其快速、简便、灵敏、高效的优点,在耐药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化疗方案的合理制 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3_4]:1.分子药敏试验的可靠性:目前临床上常用抗结核药物分子药敏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依次为:利福 霉素类药物、异烟肼(IN H )、氟喹诺酮类药物和二线 可注射类药物,其他抗结核药物的可靠性较差。

2. 分子耐药检测方法的特点:鉴于结核分枝杆菌(MTB )耐药基因的某些突变与耐药不相关,因此, 只能检测耐药基因是否突变,但不清楚突变位点和性 质的方法可能检出耐药无关突变而出现假阳性结果。

因此,该类方法敏感度较高、特异度略低。

能检测耐 药基因关键密码子突变性质的方法,因为未检测少见的耐药位点,因而该类方法敏感度较低、特异度略高。

3. 利福霉素类药物耐药特点:利福平(RFP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的开放科学计划以二维码为入口,提供丰富的线上扩展 功能,包括作者对论文背景的语音介绍、该研究 的附加说明、与读者的交互问答、拓展学术圈等。

读者••扫一扫”此二维码即可获得上述增值服务。

doi : 10. 3969/j. issn. 1000-6621. 2021. 04. 001基金项目:军事医学创新工程专项(18CXZ028)作者单位:100091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全军结核 病研究所全军结核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结核病诊疗新技术北京市重 点实验室通信作者:吴雪琼,Email:******************利福喷丁(Rft )和利福布汀(Rfb )存在交叉耐药,故M TB 对R F P 耐药时不再更换R ft 和Rfb 。

WHO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更新版)要点解读(修订版).doc

WHO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更新版)要点解读(修订版).doc

WHO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更新版)要点解读2015年11月,WHO召集了多学科的结核耐药结核病专家,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策略进行更新,推出了《WHO 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更新版)》(简称“《2016指南》”),较之于WHO的2011年《耐药结核病管理规划指南》和2014年《耐药结核病管理规划指南伙伴手册》有了一些修订与更新;主要提出了将利福平耐药结核病( rifampin resistanttuberculosis,RR_TB)和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MDRTB)治疗方案分为传统RRTB与MDRTB个体化方案和短程RR_TB与MDR_TB标准化方案,同时对传统RR_TB与MDR_TB个体化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进行了重新分组和分类等,笔者将要点解读如下。

RR_TB和MDR_TB治疗药物分组及介绍对于RR_TB和MDR_TB,WHO在《2016指南》中根据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传统MDR_TB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进行了重新分组和分类,将氯法齐明和利奈唑胺归为MDR_TB方案的核心二线药物,这是《2016指南》的重大更新;同时将对氨基水杨酸归为非核心的附加药物;克拉霉素不再纳入MDR_TB治疗方案中。

(一)抗结核药物分组将传统的MDR_TB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分为A、B、C、D四组,其中A、B、C组为核心二线药物,D组为非核心的附加药物。

这种分类更有利于制定有效的RR_TB和MDR_TB治疗方案(表1)。

(二)药物介绍1.A组:氟喹诺酮类,包括高剂量左氧氟沙星(≥750mg/d)、莫西沙星及加替沙星。

WHO指出,这组药物为MDR_TB核心方案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能显著改善成年人RR_TB及MDRTB患者的疗效,因此,若非存在绝对禁忌证,必须纳入治疗方案。

纳入顺序依次为:高剂量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

对于儿童RR_TB和MDR_TB(包括在中国)同样推荐使用,但2006年有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的报道,但2014年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较之于未接受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加替沙星(400 mg/d)无明显高血糖风险。

《中国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

《中国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

《中国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中国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目前,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R-TB)仍然是全球结核病控制工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我国也是MDR-TB和RR-TB高负担国家之一,MDR-TB和RR-TB的疫情非常严重。

一、背景WHO于2018年12月出版发行了“MDR-TB和RR-TB治疗指南(2018更新版)”,2019年3月又发布了“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9整合版)”,WHO同时指出,这2个指南是在评估大量最新证据的基础上制定的,将取代之前所有的WHO关于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指南。

为更好地推广和使用WHO“MDR-TB和RR-TB治疗指南(2018更新版)”和“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9整合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了“中国MDR-TB 和RR-TB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该共识在制定过程中,既考虑与WHO指南接轨,又体现了我国的特色,因此,从化疗药物、化疗基本原则、化疗方案、其他治疗以及治疗管理与监测等方面力求反映这一原则。

二、定义1. MDR-TB:是指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证实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结核病。

2. XDR-TB:是指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证实除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外,还对任何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以及3 种二线注射类药物(卷曲霉素、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中的至少1种耐药的结核病。

3. RR-TB:是指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证实对利福平耐药的结核病。

以上分类与定义适合于所有的初治和复治结核病患者,包括肺结核病和肺外结核病。

三、化学治疗(一)化学治疗的基本原则1. 对所有诊断明确的MDR-TB或RR-TB患者应给予及时治疗,但选用何种治疗方案均应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2. 在治疗前需进行表型药敏试验(DST),包括一线及二线抗结核药物,有条件时应同时采用快速分子药敏检测。

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及诊疗规范(2019版)

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及诊疗规范(2019版)

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9年版)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耐多药肺结核2.单耐利福平肺结核3.疾病编码(ICD-10:A15.0、A15.1)。

以上病例均为第一诊断。

如有严重合并征或并发症者不宜进入临床路径。

可根据病情选择个体化治疗。

(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防痨协会《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5年版)》,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版《耐药结核病规划管理指南伙伴手册》等。

1.临床症状:可出现发热(多为低热)、盗汗、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

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

2.体征:可出现呼吸频率增快、呼吸音减低或粗糙、肺部啰音等。

轻者可无体征。

3.影像学检查:显示活动性肺结核病变特征。

4.痰液检查:①传统表型检测包括固体培养+药敏实验、液体培养+药敏实验;②基因检测包括GeneXpert、溶解曲线、基因芯片法等。

通过上述检测证实为利福平耐药 (RR-TB)、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 (MDR-TB或XDR-TB)。

对耐药高风险患者,如痰菌阴性可使用支气管活检或灌洗液获得耐药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中国防痨协会《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5年版)》,WHO2018年《耐多药/利福平耐药治疗指南更新版》等。

1.耐多药结核(MDR-TB)的药物治疗原则:(1)充分考虑患者既往用药史以及当地耐药结核病流行状况;(2)根据药敏结核尽可能保证方案中有4种以上有效药物。

前6个月的方案中需选用至少4种可能有效的药物,之后至少为3种药物;(3)根据体重确定药物的剂量;(4)每天服用抗结核药物;(5)如使用注射剂,至少使用6个月,或痰菌阴转后至少4月;(6)建议长程治疗疗程为18-24个月,并根据患者治疗效果予以调整。

(7)使用贝达喹啉方案的疗程参照NDIP扩展项目流程。

(8)考虑患者经济因素、注射剂能否执行等因素,通过知情同意制定可行方案。

2.耐多药结核(MDR-TB)推荐治疗方案:(1)MDR-TB短程方案:4-6Am(Cm)-MFx(Lfx)- Pto -Cfz –Z-H高剂量-E/5Mfx(Lfx)- Cfz-Z-E①短程化疗方案推荐用于未接受二线药物治疗或治疗不超过1个月的MDR-TB或RR-TB 患者。

耐药结核病处理指南简介

耐药结核病处理指南简介

耐药结核病处理指南简介耐药结核病(DR-TB)是困扰结核病控制工作的一大难题。

为了使全球对DR-TB的定义、预防、治疗等方面有个比较统一的认识,WHO于1997年组织Crofton等有关专家拟定了《耐药结核病处理指南》(《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为供国内同道参考,现将其主要内容简介如下:一、有关定义1.DR-TB:指患者所排结核分支杆菌已对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的结核病(常为肺结核)。

其中原发耐药(primary resistance)指从未使用过抗结核药物的患者产生的耐药。

初始耐药(initial resistance)指临床上不能肯定是否用过抗结核药物的患者产生的耐药。

初始耐药包括部分原发耐药和部分不能肯定的获得性耐药。

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是指曾使用过抗结核药物患者产生的耐药。

2.复治失败:指患者在直接督导下经5个月复治方案治疗或在全程督导下完成8个月疗程后仍然排菌。

上述复治方案为2SHRZE/1HRZE/5HRE(S为链霉素,H 为异烟肼,R为利福平,Z为吡嗪酰胺,E为乙胺丁醇)。

3.慢性患者:指全程督导下经WHO推荐的复治方案治疗失败者。

慢性患者至少接受了两个疗程的化疗,有的甚至多于两个疗程(完成或未完成疗程)。

他们通常排耐药菌,且多为耐多药菌。

4.耐多药杆菌和耐多药结核病(MDR-TB):耐多药杆菌指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产生耐药者。

MDR-TB指患者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产生耐药的结核病。

二、关于MDR-TB的预防1.新患者:新患者是指从未用过抗结核药物或使用抗结核药物少于1个月者。

专家们认为,预防其产生耐药的最佳措施,是对每一例新发菌阳肺结核患者在直接督导下采用至少在头2个月使用4种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或链霉素)的有效短程化疗(6或8个月)。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根据治疗效果和患者反应,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综合考虑药物敏感性、安全性、耐受 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剂 量。
联合用药策略及注意事项
联合用药
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提高治疗效 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避免使用相互拮抗的药物,注意药物间的协 同作用。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药物副作用等,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 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3
目录
Contents
• 耐药结核病概述 • 化学治疗原则与策略 • 常用抗结核药物介绍及作用机制 •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方案推荐与实

目录
Contents
• 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措施 •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挑战与前景展

01 耐药结核病概述
孕妇治疗策略
孕妇耐药结核病的治疗需要兼顾母婴安全。在选择药物时,应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避 免使用可能对胎儿造成损害的药物。此外,孕妇在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 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
05 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措施
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及表现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等。
反应的发生。
06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挑战与前 景展望
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耐药性问题
随着结核病的广泛传播和 长时间使用抗结核药物, 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导 致传统治疗方法失效。
药物研发滞后
目前针对耐药结核病的新 药研发进展缓慢,缺乏有 效的新型抗结核药物。
治疗方案不规范
部分地区存在治疗方案不 规范、用药不合理等问题 ,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预 后。

WHO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更新版)要点解读

WHO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更新版)要点解读

WHO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更新版)要点解读2015年11月,WHO召集了多学科的结核耐药结核病专家,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策略进行更新,推出了《WHO 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更新版)》(简称“《2016指南》”),较之于WHO的2011年《耐药结核病管理规划指南》和2014年《耐药结核病管理规划指南伙伴手册》有了一些修订与更新;主要提出了将利福平耐药结核病( rifampin resistanttuberculosis,RR_TB)和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MDRTB)治疗方案分为传统RRTB与MDRTB个体化方案和短程RR_TB与MDR_TB标准化方案,同时对传统RR_TB与MDR_TB个体化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进行了重新分组和分类等,笔者将要点解读如下。

RR_TB和MDR_TB治疗药物分组及介绍对于RR_TB和MDR_TB,WHO在《2016指南》中根据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传统MDR_TB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进行了重新分组和分类,将氯法齐明和利奈唑胺归为MDR_TB方案的核心二线药物,这是《2016指南》的重大更新;同时将对氨基水杨酸归为非核心的附加药物;克拉霉素不再纳入MDR_TB治疗方案中。

(一)抗结核药物分组将传统的MDR_TB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分为A、B、C、D四组,其中A、B、C组为核心二线药物,D组为非核心的附加药物。

这种分类更有利于制定有效的RR_TB和MDR_TB治疗方案(表1)。

(二)药物介绍1.A组:氟喹诺酮类,包括高剂量左氧氟沙星(≥750mg/d)、莫西沙星及加替沙星。

WHO指出,这组药物为MDR_TB核心方案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能显著改善成年人RR_TB及MDRTB患者的疗效,因此,若非存在绝对禁忌证,必须纳入治疗方案。

纳入顺序依次为:高剂量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

对于儿童RR_TB和MDR_TB(包括在中国)同样推荐使用,但2006年有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的报道,但2014年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较之于未接受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加替沙星(400 mg/d)无明显高血糖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要点第一章总论一、耐药结核病的定义1.单耐药结核病(MR-TB):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MTB)经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DST)证实仅对1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

2.多耐药结核病(PDR-TB):结核病患者感染的MTB 经体外DST证实对1种以上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但不包括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

3.耐多药结核病(MDR-TB):结核病患者感染的MTB经体外DST证实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

4.准广泛耐药结核病(Pre-XDR-TB):结核病患者感染的MTB经体外DST证实在耐多药的基础上对1种氟喹诺酮类或1种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耐药。

5.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结核病患者感染的MTB 经体外DST证实在耐多药的基础上至少同时对1种氟喹诺酮类和1种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耐药。

6.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R-TB):结核病患者感染的MTB经体外DST证实对利福平耐药,二、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三、我国CEF的耐药疫情特征(一)我国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二)交叉耐药交叉耐药病原体对某种药品耐药后,对于结构近似或作用性质相同的药品也可显示耐药性,称之为交叉耐药;根据程度的不同,又有完全交叉耐药和部分交叉耐药之分(表1)。

1.单向交叉耐药: MTB对A药品耐药时,对B药品并不耐药;但对B药品耐药时,对A药品也同时耐药。

2.双向交叉耐药:MTB对A药品耐药的同时对B药品也耐药,而对B药品耐药的同时也对A药品耐药。

(三)耐药的稳定性MTB产生耐药后其耐药的稳定性并非一成不变,随着MTB菌株的传代,耐药性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不同药品、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稳定性或易变性。

1.耐药稳定性强类:(1)链霉素。

MTB对链霉素产生的耐药性比较稳定。

(2)氨硫脲,其耐药稳定性很好,少见有复敏现象。

(3)环丝氨酸和乙(丙)硫异烟胺,一旦耐药则不易恢复,稳定性强,停药后亦是如此。

(4)氟喹诺酮类药品。

耐药后不易恢复,较难复敏。

2.耐药稳定性中等类:主要的代表性药品为利福平。

3.耐药稳定性差类:(1)异烟肼。

MTB对异烟肼耐药的稳定性是所有已知抗结核药物中最差的,耐药性很容易减弱。

四、MTB的耐药机制(一)细胞壁结构与组成(天然屏障)(二)编码基因突变(三)药物外排泵系统(四)常用抗结核药物及其耐药机制1. 异烟肼(INH):2. 利福平(RFP):3. 链霉素(Sm):4. 乙胺丁醇(EMB):5. 吡嗪酰胺(PZA):6. 氟喹诺酮类药品:五、耐药结核病实施化学治疗的基础1.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实施的条件:2.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方式:六、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方案的制定原则1.药品的有效性判定:为确保治疗药品的有效性,被选药品必须是患者既往治疗失败的方案中未被使用过的。

2.药品数量:至少在WHO耐药结核病治疗药品的分组中,强化期应选择至少4种有效的抗结核药品组成方案;巩固期应选择至少3种有效的抗结核药品组成方案;当方案中某种药品的有效性不确定或有疑问时,方案中使用药品的数量可超过5种,这些情况常见于广泛耐药结核病。

3.药品剂量:年龄和体质量是药品剂量确定的基本要素,为避免新的耐药产生,应尽可能足量使用。

4.用药方法:原则上采用全程每日用药法和顿服法。

5.化疗分期:化学治疗由2个阶段组成,第1阶段为强化期,第2阶段为继续期。

6.疗程设定:根据耐药和疗效情况而定,总疗程一般为9~30个月。

7.治疗管理:以全程督导为原则,强化患者所在社区“多元化”DOT治疗管理,确保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治愈率。

8.方案书写:方案中强化期和继续期采用“/”隔开。

七、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药品的选择(一)药品分组1.对利福平敏感的耐药结核病治疗药品及分类:见表2。

表2的抗结核治疗药品分类适合单耐药和多耐药肺结核患者,选择药品的原则是一线药品应选尽选,不能组成4个药的有效方案时优选第三组氟喹诺酮类药品,其次选第二组注射类药品,以及第四组和第五组药品,最终选择4个敏感药品组成方案, 对于初治异烟肼单耐药患者可选择大剂量异烟肼600mg/d。

2.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药品的选择: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利福平耐药结核病能够早期发现,这部分患者可能是初治利福平耐药结核病,也可以是复治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其所用抗结核治疗药品分类见表3。

(二)各类抗结核治疗药品说明1.一线口服类抗结核药品:本组药品药效最强,耐受性最佳。

1)异烟肼:对于初治异烟肼耐药结核病患者,可以考虑应用大剂量600mg/d。

2)利福霉素类药品:利福喷丁和利福布汀与利福平有高度交叉耐药,原则上不推荐用于耐利福平结核病的治疗。

3)吡嗪酰胺:根据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吡嗪酰胺耐药率逐年增高,如果能够采用其他有效药品组成合理方案,可以不选择此药。

4)乙胺丁醇:如果经过评估达到了有效药品的标准,可以考虑加入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方案中。

2.注射类抗结核药品:如果有新药可替代注射类药品,建议不使用此类药品。

1)链霉素:在临床菌株对所有二线注射类药品耐药而对链霉素敏感的情况下,仍可以考虑使用链霉素,链霉素和二线注射类药品之间的交叉耐药性较小。

2)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或卷曲霉素:在无新药如贝达喹啉等药品的情况下,仍被推荐用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

3.氟喹诺酮类药品:在耐多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方案中氟喹诺酮类药品是最有效的,建议优先选择高代氟喹诺酮类药品,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是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首选氟喹诺酮类药品。

4.口服类抗结核药品:环丝氨酸为优先选择的药品。

5.其他种类抗结核药品:对此类抗结核药品的了解和正确应用很有必要,1)利奈唑胺:2)氯法齐明: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4)氨硫脲:八、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实施路径根据实验室诊断能力,有以下2种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实施路径(一)县(区)级结核病实验室能够应用分子DST进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检测(二)县(区)级结核病实验室仅具备表型DST能力(三)诊断流程第二章抗结核药物一、氟喹诺酮类药品常用于耐药结核病的氟喹诺酮类药品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

(一)左氧氟沙星(Lfx)(二)莫西沙星(Mfx)二、注射类抗结核药品(一)链霉素(Sm,S)(二)阿米卡星(Am)(三)卷曲霉素(Cm)三、一线口服类抗结核药品(一)异烟肼(INH或H)/大剂量异烟肼(二)帕司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 Pa)(三)利福平(RFP,R)(四)利福布汀(Rfb)(五)利福喷丁(Rpt)(六)吡嗪酰胺(PZA, Z)(七)乙胺丁醇(EMB,E)四、二线口服类抗结核药品(一)乙硫异烟胺(Eto)(二)丙硫异烟胺(Pto)(三)环丝氨酸(Cs)(四)特立齐酮(Trd)(五)对氨基水杨酸(PAS)(六)利奈唑胺(Lzd)(七)氯法齐明(氯苯吩嗪,Cfz)五、抗结核新药(仅限正式上市药品)(一)贝达喹啉(富马酸贝达喹啉,Bdp)(二)德拉马尼(Dlm)(三)普瑞马尼六、其他抗结核药品(一)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pm-Clm)(二)美罗培南(美洛培南, Mpm)(三)氨硫脲(Thz)七、抗结核药物使用的基本方法(一)五项基本原则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强调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耐药结核病的化学治疗不仅要坚持这五项基本原则,而且需要根据耐药结核病的特点加以适当调整,尤其重点强调以下三点。

1.早期:2.联合:3.适量:(二)用药方法1.两阶段用药法:两阶段用药法是根据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中发现的事实而提出的,是一种将化疗全程分为强化期和继续期两个治疗阶段的用药方法,又称之为二步治疗。

2.每日用药与间歇疗法:3.顿服与分次服用:4.阶梯增量用药:(三)用药剂量本指南推荐的成年人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药品的常用剂量见表5。

八、常见药品不良反应与处理(一)耐药结核病化疗的药品不良反应概念(二)各种药品不良反应及处理九、耐药结核病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十、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章耐药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方案一、利福平敏感的耐药结核病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三、特殊人群耐药结核病治疗方案(一)育龄妇女耐药结核病(二)儿童耐药结核病(三)老年耐药结核病(四)糖尿病并发耐药结核病(五)并发HIV感染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第四章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方案的调整一、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方案的调整指征(1)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差(2)发生较为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3)药敏试验结果提示方案存在缺陷(4)治疗失败二、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方案调整的基本要求1.调整后的方案符合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原则:详见相关章节。

2.调整方案经过集体讨论认可:经过集体(专家组)讨论认可,以有效保证方案的调整符合本指南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基本原则,以及制定新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个人经验的片面性。

3.选择敏感或未曾使用过的抗结核药物:按照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品,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前或无足够药品组成方案时,也可选用未曾使用过的抗结核药物。

4.避免单一加药:避免在治疗过程中随意增加一种药品,或在已经证明治疗失败的方案中单一加药,以避免新增药品发生耐药的风险。

5.调整后治疗方案疗程的计算:调整后的新方案疗程应重新开始计算。

因调整方案前的治疗疗效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或用药可能不规律,为保证有效的治疗效果,新的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疗程应从方案调整并实施之日起重新开始计算。

三、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方案调整的凡例(一)依从性差(二)药物不良反应(三) DST结果提示方案存在缺陷(四)疗效不佳或治疗失败(五)其他特殊情况第五章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转归一、对利福平敏感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转归二、对利福平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转归三、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转归的有关术语说明第六章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管理一、治疗管理方式二、住院治疗管理三、门诊治疗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