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工程人员都遇到过多根框架梁交于一点的情况,你采取构造措施了吗

工程人员都遇到过多根框架梁交于一点的情况,你采取构造措施了吗

工程人员都遇到过多根框架梁交于一点的情况,你采取构造措
施了吗
展开全文
很多工程由于方案平面不规则等情况,会导致设计时多根框架梁交于一点的情况发生,遇到类似问题,你怎么施工的、怎么设计的?施工人员考虑节点质量问题了吗?设计人员考虑现场施工难度了吗?
一:多梁与柱斜交,梁柱节点存在的问题
1. 多根梁与柱斜交,梁筋在柱头叠合,纵筋保护层变大,梁有效高度减小。

本该计算满足的梁截面,现在已经不满足计算要求。

2. 梁纵筋柱内水平段锚固长度多不足,水平弯折施工困难。

直接导致节点质量难以保证。

3. 钢筋密集,混凝土浇筑不易密实,削弱节点强度。

不但施工会非常困难,而且质量根本保证不了。

4. 梁与柱斜交时,梁邻柱起始箍筋斜向布置或减少宽度,绑扎困难。

什么也不管,就是浇筑
二:解决措施
设计时,宜避免超过3个方向框架梁交于一点,当无法避免时应加强构造措施,确保梁柱节点强度与延性能满足抗震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1.梁纵筋宜拉通,梁中心线夹角>150°时,梁纵筋弯折贯通。

(施工人员可采取)
2.与柱相交梁过多时,可以通过加次梁方式,错开梁柱节点。

(设计人员可采取)
3.超过3个方向梁与柱相交时,可在节点设置柱帽。

梁箍筋加密区长度从柱帽边起算;柱帽满足刚性节点要求,高度不小于最大梁高+ 100mm,双向配筋,满足柱节点核心区配箍率要求。

4.另外,设计人员还需考虑保护层增大的不利影响,核算各梁配筋。

某商场地库梁柱节点
设计人员应多动脑筋,尽量给现场施工人员留有余地,不能不管不顾的多锚固钢筋;现场人员遇到此类状况也可和设计及时沟通,最大程度保证施工质量。

框架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框架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框架计算简图的确定1.1无地下室的多层框架房屋1)基础埋深较浅时现浇的框架结构梁柱刚接,计算简图的确定主要是确定底层柱的计算长度。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结构规范》)第7,3.11条规定:一般多层房屋中梁柱为刚接的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取基础顶面到一层楼盖顶面的高度H:装配式框架取1.25H.2)基础埋深较大时为了增加房屋底部的整体性,减小位移有时在0.000n〕附近设置基础连系梁。

将基础连系梁以下的部分看作底层,往的H值取基础顶面至连系梁顶面的高度,而把实际建筑的底层作为第二层考虑,层高H取连系梁顶层至一层楼面高度。

1.2带地下室的多层框架房屋对于带地下室的多层框架结构,合理确定上部结构的嵌固位置是一个关键问题。

《结构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以下简称《抗震规范》),都没有明确地提出具体位置,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能够满足《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的地下室结构或采用箱型基础时,可将地下室顶作为框架上部结构的嵌固位置,在利用PKPM软件进行设计时,楼层总数仅输入地下室以上的实际层数,底层的层高H取实际层高。

这样计算出的地震作用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

对于不能满足《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的地下室结构或者采用筏板式基础时,嵌固位置最好取在基础顶面。

此时,利用电算进行楼层组合时,总层数应为实际的楼层数加上地下室的层数。

2、基础宽度和面积的计算在计算基础宽度或面积时,往往由于力学模型不明确或考虑问题不周详,导致基础宽度或面积不足。

如墙体上作用有较大集中力的情况,当墙体上有较大的集中力作用时,通过墙体和基础可将集中力向地基扩散,但这种扩散是有一定范围的,且基底土反力并不均匀分布。

若设计时用该集中力除以墙段长度得到的平均线荷来确定基础宽度,则导致局部基础宽度不足。

因此,必须加大基础宽度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通常采用局部调整系数调整基础宽度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2 O2 O
【 陈风杨 , 2 】 赵琳 . 程建 筑抗 震. 南大学 出版 工 东
社 ,9 1 1 9
量减弱短柱的楼层约束 ,如降低相连梁的高 度、 梁与柱采用铰接等 ; 增加箍筋的配置 , 在
短柱 范 围 内箍 筋 的 间距 不 应 大 于 l m 柱 O m, O 的纵 向 钢筋 间距 ≤10 m;采用 良好 的箍 筋 5m
类型 , 如螺旋箍筋、 复合螺旋箍筋、 双螺旋箍
筋等。 由于建 筑 的需 要 , 有时 需要 框架 梁外挑 , 且 粱下 设置 钢 筋混 凝土 柱 。在柱 的内力 和配 筋 计算 中 , 有些 设计 人员 对 其受 力概 念不清 , 误 认 为此柱 为 构造 柱 ,并且 其 配筋 为构造 配 筋, 悬臂 梁 也未 按计 算 配筋 , 这样 有 可能 导致 , 水 平荷 载作 用 下承 载力 不 足 ,为 事故 的 发生 埋 下隐 患 。实 际上 , 在结 构 的整 体计算 中 , 此 柱 为偏 心受 压构 件 ,柱 与梁 端交 接处 类似 于 框 架梁 、 节点 , 考虑 悬臂 梁梁 端 的协调 变 柱 应 形 ,所 以对 于此 柱 应作 为竖 向构 件 参与结 构 的整体 分析 ,并 且 柱与 梁端 交接 处 应按框架 梁 、 的节点 处 理 。 柱 6结 束语 结 构设 计员 ,在 进行 多 层框 架房 屋结构 设计 时 , 要 掌握 设计 规 范 , 应根据 自己 不仅 还
且 横 其配 0 5 。根据 《 .m 4 抗震 规范 》 61 , 8度地 筋 , 宜 在纵 、 两个 方 向设 置 基 础 梁 , 第 . 2条 在 震 区该工 程框 架结 构的 抗震 等级 为二 级 。设 筋不 宜 按构造 设 置 , 按框 架梁 进 行设 计 , 应 并 计 者 按 3层 框 架 房 屋 计 算 ,首 层 层 高 取 按规 范要 求设 置箍 筋加 密 区。 3 5 即假 定框 架 房屋 嵌 固在 0 5 . m, 3 . m处 的基 0 4框 架粱 裂缝 宽度 、 面配筋 调 整 斜截 础拉 梁顶 面基 础拉梁 的 断面 和配 筋按 构造 设 在满足梁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情况 计。 下 ,仍需 在计 算配 筋后 进行 梁 的裂 缝 宽度 的 基础 按 中心受 压计算 。 显然 , 选取 这 样的 验算 和 满足 梁端 斜截 面“ 剪 弱弯 ” 强 条件 下 的 计算 简 图是 不妥 当的 。因为 , 一 , 构造 设 梁端 配筋 调 整 。 第 按 计 的拉梁 无法平 衡柱 脚 弯矩 :第二 ,混凝 土 《 41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和调整 的办法 . 结构设计规范)G 500 20 ) 731 条 (B0 1—0 2 第 . .l 框架梁的裂缝宽度验算往往被工程设计 规定 ,框架 结构 底柱 的 高度应 取基 础 顶 面至 人员 忽视 , 此应 引起我 们 的注意 。 响裂缝 对 影 首 层 楼盖 顶 面 的高度 。工 程设 计 经 验表 明 , 宽度 的 主要 因素有 两方 面 ,一是 构 件 的混凝 这 样 的框 架 结 构 宜 按 4层 进 行 整 体 分 析 计 土强 度等 级 , 二是钢 筋 的级别 和直 径 。 由于混 算, 即将 基础拉 梁层 按层 1 输人 , 梁 上如 作 凝 土 等 级 与 钢 筋 的级 别 有 一 定 的 “ 赖 关 拉 依 用有 荷载 , 应将 荷载 一并输 入 。 系 ” 因此 对 于普 通 的 混凝 土 构 件 , 凝 土 的 , 混 这样 ,计 算 剪力 的首 层 层高 为 H14— 高等级 对 减小 梁 的裂缝 宽度 影 响不 大 ,一般 - 0 — . = . m, 2层 高为 3 5 层 34 . 0 5 31 层 8 0 5 . m, 、 层 情 况 下宜采 用加 大 梁的 配筋 率或 增 大梁 的截 3 高为 3 m。根 据《 震规 范》 62 条 , . 3 抗 第 .3 框架 面尺 寸 的方法来 减 小梁 的裂 缝宽 度 。另外 需 _ 柱 底 层 柱 脚 弯 矩 设 计 值 应 乘 以 增 大 系 数 注意 在利 用计算 机 辅助 软件 进行 结构 建模 中 1 5 当设 拉 梁层 时 , .。 2 一般 情 况下 , 比较 底 的荷 载输 入 时 , 要将 恒 、 数值 分 开输 要 一定 活载 层柱 的配 筋是 由基础顶 面处 的截 面控 制还 是 人 , 以便进 行 内力组 合 和裂 缝宽 度 的计‘ , 算 不 由基础拉 梁顶 面处 的截面 控制 。考 虑 到地 基 要贪 图省 事 而将 恒 、活载合 并输 入 ,以防止 土的约束作用 , 对这样的计算简图, 在电算程 梁 、 内力 计算 错误 , 所 绘制 的施 工 图不 柱 致使 序 总信 息输 人 中 , 填写 地 下室 层数 为 1并 能 使用 。 可 , 复算 一次 ,按两 计算结 果 的包络 图 进行 框架 4 梁端 斜截 面 的配筋 调整 . 2 结构底 层柱 的 配筋 。 框架结构设计中,宜满足在地震作用下 3框架 柱配筋 的调 整 框 架 梁 的梁 端 斜 截 面受 弯 承 载 力 的 规 范 要 框 架柱 的配 筋率 一般 都很 低 ,有时 电算 求 , 强剪 弱 弯” 在 具体 设计 和梁 配筋 调整 即“ 。 结 果 为构造 配筋 ,但是 实际 工程 中均 不会 按 时 , 用 以下 方法 : ) 大梁端 负 弯矩 钢 可采 ( 不放 1 此配筋, 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 , 尤其是 筋而加大梁的跨中受力钢筋 ( 一般放大 1 小。 角柱 , 受 的扭转 剪力 最大 , 又 受双 向 弯 l 倍 ) )梁端 箍 筋 的直径 可增 加 2 m; ) 所 同时 - ( 3 2 a 3 r ( 支 矩作用, 而横 梁 的约束 又较 小 。 工作 状态 下 又 座 处 尽量 不设 置弯起 钢 筋 ,宜利 用箍 筋 承受 处于 双 向偏 心受 压状 态 ,所 以其 震 害重 于 内 支 座剪 力 。 柱 . 于质量 分布 不均 匀 的框架 尤 为明显 . 对 因 43在 电 算 中合 理 、准确 运 用 弯矩 的调 . 此应选 择最 不利 的方 向进行 框架 计 算 ,另外 幅 也 可分 别从 纵 、横 两个 方 向计算 后 比较 同一 规 范规 定 只有在 竖 向力作 用 下梁 端 弯矩 侧 面 的配筋 , 较大值 , 采用 对称 配 筋 的 可 调 幅 , 平力作 用 下梁 端 弯矩不 允 许调 幅 。 取其 并 水 原 则 , 了满 足框 架柱 在 多种 内力 组 合作 用 因此在 计算 时必 须 先将竖 向荷 载 作用 下 的梁 为 下 其强 度要 求 ,在 配筋 计算 时应 注 意 以下 问 端 弯矩 凋 幅后 ,再将 水平 荷 载产 生 的梁端 弯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结构措施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结构措施
处理短柱主要是增加柱的抗剪承载力及改善其变形能 力,一般采用复合箍筋,箍筋沿全高加密;保证短柱的纵向钢 筋对称布置,且每侧的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的方 式处理,也可以采用外包钢板、配x形钢筋等方式处理。
6 部分计算参数的合理选用
6.1 粱扭矩的折减 现浇框架结构中,如果梁两边没有楼板或有弧形梁时,
薄弱层是对抗震极为不利的结构层,原则上应避免出 现薄弱层。避免出现薄弱层的最基本方法是加大该层的抗 侧移刚度,即加大该层的柱截面或梁截面;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改变该层层高或减少基础埋置深度。但无法避免出现 薄弱层时,在结构计算和出图时必须按照规范规定采取相 应的措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4.3.2条及第 5.5.2条~第5.5.5条的规定,除对薄弱层的地震剪力乘以 1.15倍的放大系数外,还应对结构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进 行验算。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 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 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如果在地震烈度7度一9度 地区的结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时,应对结构进行 弹塑性变形验算,符合表5.5.5的规定。如果不符合上述 要求,必须对结构布置进行调整。
‘t
2 框架结构薄弱层的判定与处理
薄弱层是指在强烈地震下,结构首先屈服并产生较大 弹塑性位移的部位,这些部位的承载力是满足设计地震作 用下抗震承载力要求的。只有在地震烈度大于等于7度地 区才会出现。
2.1 如何判断薄弱层 对于薄弱层的判断。有个人指定、计算判定、强制认
定三种方式。在PKPM的SATWE软件里,设计人根据《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第5.5.4条规定或个人经验可以直接指 定哪一层为薄弱层;软件在计算时,如果结构的抗侧移刚 度不规则,某层的抗侧移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

框架设计易被忽视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框架设计易被忽视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框架设计易被忽视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结最近自己做的工程,有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构造问题
1
2
3.

4
5.楼梯板上部配筋宜为下部筋的0.5~0.67,且≥Φ8@200,有人上下一致配筋不太合理;楼梯平台梁下小立柱不应与上层框架梁连接,连接后形成内部小框架,框架梁受力复杂,小立柱可能受拉,且立柱截面≤300时,强度应乘折减系数0.8;平台梁应配负筋;主框架梁也因为小立柱的存在而使延梁长方向和垂直方向产生扭矩,
计算没考虑到构造应加强配筋和配箍。

6.漏荷载:屋面刚性+柔性两道防水只计算一层的荷载;上人屋面漏计面砖;女儿墙漏算荷载;大跨度结构在建立模型时取为刚性杆件,因程序计算时自重较小,造成荷载遗漏;单层工业厂房和地面上的设备机房,应考虑地面荷载对基础的影响及
1
A.),
B
2.混凝土女儿墙等悬臂立板构件(计算模型类似开口水池侧壁),有不少构造手册说钢筋配于中部,不知为什么?受力筋在中和轴附近怎么发挥钢筋拉力呢?我的解决措施是:在根部加腋,既然计算不清楚,总能解决一下应力集中、局部抗剪也能好一些;高于1.0m和水平受力大的双层配筋,矮的单层配。

3.楼梯间的荷载以什么模型输入的问题:
有人建模时楼梯间板厚输0,荷载取7左右,这样带来两个问题
A.梯间周边梁由三边受力变为四边受力,虽然竖向荷载不变,但使3边框架梁荷载偏小;
B.框架梁上的集中荷载以总质量相等原则转变为均布荷载(既总量相等),造成梁。

浅谈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已经被广泛应用。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由于具有结构传力明确、结构灵活、整体性强、抗震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中。

虽然该种结构形式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在设计时,若把握不好,将会出现很多问题,以下是本人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总结出来的几个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以供大家参考。

标签: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抗震措施1.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多层框架房屋采用的是柱下独立基础的形式,而《抗震规范》中明确指出,在地基的主要持力层没有软弱粘性土层的情况下,当建筑高度在25米以内且层数在8层以内的一般民用建筑,可以不对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进行验算。

但是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应该要将风荷载考虑进去。

所以,不能因为一般建筑在地震区风荷载不是控制荷载而忽略了。

还有些设计师在进行独立基础设计时,柱脚内力设计值取值不合理,只对轴力与弯曲采取了设计值,而未能考虑剪力,还有些甚至只取了轴力设计值。

若独立基础的设计荷载取值不合理,将会导致建筑结构的不安全或者材料浪费。

2.基础拉梁设计问题当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较大时,可以在±0.000以下的合适的位置设置基础拉梁,以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以及底层位移。

设计时可按照框架梁的要求,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

以抗震的角度来考虑,应该采用短柱基础方案。

通常情况,若独立基础埋置深度较小,或者以前埋置较深且已经采用了短柱基础,但是当地基不良或者柱子荷载差异较大时,可设置构造基础拉梁,其方位为沿着两主轴方向。

基础拉梁的截面尺寸为:宽、高分别为1/20~1/30,1/12~1/18倍柱中心距。

而构造基础拉梁的截面的宽、高则可以可取其下限值,也就是1/30与1/18柱中心距離,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时则可以取其连接的柱子最大轴力设计值的十分之一,构造配筋的配筋率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同时,还要保证不得小于上下各2φ14,钢筋直径不得小于φ8mm,间距为200mm。

基础系梁设置的若干方面思考

基础系梁设置的若干方面思考

基础系梁设置的若干方面思考一什么情况需设置基础系梁在无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中,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时,会遇到设置基础系梁的情况。

一种是规范要求,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6.1.11条要求以下情况需设置基础系梁:一级框架和Ⅳ类场地的二级框架;各柱基础底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压应力差别较大;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深差别较大;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有软卧粘性土层、液化土层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桩基承载之间。

另一种是首层结构计算层高较高,造成首层抗侧移刚度减小,甚至出现结构薄弱层,为避免此现象而设置基础系梁。

二基础系梁设置在楼地面位置多层无地下室框架结构,由于持力层较深、场地需回填土、室内外高差较大等原因基础需埋置较深;或首层层高较高,造成结构计算高度较高,柱弯矩大且抗侧移刚度弱,甚至一层为结构薄弱层。

此时,可以在楼地面位置设置基础系梁(也称基础拉梁),可以有效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增加底层刚度,减小底层位移。

基础系梁设置在楼地面位置时计算要求:根据《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图示-结构专业》(SG109-1~4),在结构模型计算中,应分情况建立多个空间计算模型,框架梁(含系梁)和柱的最终配筋宜取多个模型计算结构的最大值。

在模型设置基础系梁时,从基础顶面至系梁顶面为一层,从系梁顶面至首层顶面为二层,既结构增加一层进行分析。

此时应注意嵌固端位置设定。

在进行整体抗震计算时,仅假定上部结构嵌固在基础系梁顶面处进行一次性整体计算,这种计算方法虽然可以使底层柱在拉梁顶面以上的配筋较为合理,但系梁层以下基础顶面以上框架柱的配筋、底层顶板框架梁的配筋以及底层拉梁的配筋就未必合理。

因为,柱的真正嵌固在基础顶面。

故此,应再补充一次结构整理计算。

其方法是,仍将系梁层设置在一层,将上部结构嵌固在基础顶面进行计算。

无地下室框架结构设置室外地面附近的系两层后,回填土会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与真正的地下室有很大的区别,回填土的相对刚度比取多少合适,影响因素很多,很难定量确定。

基础拉梁的问题

基础拉梁的问题
1•拉梁不作为柱底弯矩平衡结构时(柱底弯矩有基础承担):
a)拉梁弯矩:由其承担的竖向荷载引起的弯矩;
b)拉梁拉力:0.1倍较大柱轴力;
c)按偏拉构件,对称配筋,计算纵向受力钢筋;
d)不需要按抗震框架梁设计拉梁。
2•拉梁作为柱底弯矩平衡结构时(柱底弯矩不能由基础承担,如柱
下单桩基础):
尚应考虑拉梁承担柱底弯矩,地震区应按框架梁设计。
此时拉梁设计相对烦琐,不便详述。
拉梁宜设在基础顶面上,无地下室的时候宜设在。00处
拉梁的计算按下面的两种方法之一算
1。取相连的柱轴力F较大者的10%作为拉梁的轴心拉力,按轴心
受拉进行计算。拉梁饿配金应上下相同,个不壹小于2D14的,箍筋
8@200
2。以拉梁平衡蛛下的弯矩,柱的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拉梁的钢
筋全部拉通,支座的负钢筋要有1/2拉通。
如果拉梁的承受隔墙等其他何在的时候,
则应将竖向的何在产生的内力与上面的两种方法之一的计算的结
果相加配筋!
基础拉梁计算详解
四、基础拉梁
1、基础拉梁有别于基础梁,基础拉梁一般在下列设置情况设置
1)有抗震设防要求且基础埋置深度不一致时;
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时;
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时;
Nmax,作为基础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 计算。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 较节约。
另一种是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拉梁正弯 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 的取值较高者,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 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内力组合计算。
拉梁截面宽度大于等于0.03L〜0.04 L,高度大于等于0.05L〜

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计算后 比较 同一侧 面的配筋 , 取其较大值 , 并采用对称配筋 的原
则 。为了满足框架柱在多种内力组合作用下其强度要求 , 在配筋 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 角柱 、边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会产生偏心受
学生宿舍楼为例 , 该项 目为 3 层钢筋混凝 土框架结构 , 丙类建筑 ,
基础按 中心受压计算 。 显然 , 选取 这样 的计算简 图是不妥 当 的。第一 , 按构造设 计的拉梁无法 平衡柱脚弯矩 ; 第二 , 《 混凝土
结 构设 计 规范 ) ( G B S 0 0 1 0— 2 0 0 2 ) 第7 . 3 . 1 1条 规定 , 框 架结 构 底 柱的高度应取基 础顶面至首层楼 盖顶面 的高度 。 工 程设 计经 验 表明 , 这 样的框架 结构宜按 4层进 行 整 体分 析 计 算 , 即将
梁 顶 面基 础 拉 梁 的断 面 和 配 筋 按 构 造设 计 。
的约束 。 对于二三级框架的底 层柱底和底部加强部位纵筋 , 宜采 用焊接 , 且 当柱纵 向钢筋 的总 配筋率超过 3 %时 , 箍 筋的直径不
应小于 8 , 并应焊接。 另外 ,多层框架 电算时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 的不均匀 沉降 ,当多层框架水平 尺寸 和垂直尺 寸较 大以及地基软弱土层 较厚或地基土质不均匀 时 , 可 以适当放大框架柱的配筋 , 且宜在
刚度的 比值大 于 1 , 以达到在 罕遇地震作用下 , 梁端形 成塑性铰 害重于 内柱。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 的框架尤为明显 , 因此应选择
时, 柱端处于非 弹性工作状 态而没有屈服 , 节 点仍 处于弹性工作 阶段 的 目的 , 即规范所要 求的“ 强柱弱梁强节 点” 。 三、 框架计算简图不合理 无地下 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 , 独立基础埋置较 深 , 在0 . 0 5 m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 , 应将基础拉梁按层 1 输入 。以某 最不利 的方 向进行框架计算 。另外 , 也可分别从纵 、 横两个方 向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基础拉梁的几个问题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

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结点,用总刚分板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有时虽然定义楼板厚度为零,也定义弹性结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仍然会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框架结构问题包括结构载荷分配不均匀、结构局部强度不足、结
构刚度不合理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结构载荷分配不均匀是框架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多层建筑设计中,因为不
同楼层的用途和荷载不同,所以结构的重要部位负载往往会出现集中情况,导致结构局部
承受过大的荷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楼层的用途和荷载,合理选择
结构的梁柱尺寸和布局,将荷载均匀分散到各个部位,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构局部强度不足也是多层建筑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由于结构的局部构件尺寸设计不
合理或者材料强度不足,局部部位往往容易发生破坏,造成结构的整体强度下降。

为了解
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可以加强结构的强度设计,增加局部构件尺寸或者采用高强度材料,
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还可以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如设置加强筋、增加补强板等,提高
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框架结构问题主要包括结构载荷分配不均匀、结构局部强度不
足和结构刚度不合理。

通过合理的荷载分配、增强结构的局部强度和改善结构的刚度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也是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
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可以满足建筑物的需要。

然而,在框架结构设计时,也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

一、设计问题1、柱间距离过大或过小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中,柱的间距离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均匀性和承载能力。

当柱间距离过大时,会导致结构的整体性变差,承载能力减弱。

当柱间距离过小时,会增加框架结构的成本,且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和设计也会存在一定的限制。

解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合理安排柱的间距离,以确保整个结构的均匀性和承载能力。

2、连接节点布置不当框架结构的连接节点是整个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连接节点布置不当时,容易出现连接部位容易出现断裂、变形等现象,影响结构的使用效果。

解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连接节点的位置和数量,确保连接部位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要考虑到连接部位对于整个结构的影响。

二、施工问题1、梁柱之间的水平度不够在框架结构的施工中,梁柱的水平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如果梁柱的水平度不够,会导致结构滑动,从而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解决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梁柱水平度控制,确保梁柱之间的水平度达到标准要求,同时也需要对连接节点进行加固,以确保整个框架结构的稳定性。

2、焊接接头质量不过关在框架结构的施工中,焊接是一项关键工艺。

如果焊接接头的质量不过关,会容易导致连接部位的断裂和变形,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解决方法:在进行焊接工艺时,需要选用优质的焊接材料和设备,同时要加强焊接环节的检测和质量控制,确保焊接接头达到标准要求。

三、使用问题1、超载在框架结构的使用中,如果出现超载现象,会容易导致柱子弯曲、梁板渐变等情况,影响整个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解决方法:在建立框架结构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物使用的要求,并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和建设。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精品资料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精品资料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提交日期:2003-12-16 浏览: 3676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基础拉梁的几个问题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 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

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结点,用总刚分板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多层框架结构基础拉梁的问题

多层框架结构基础拉梁的问题

多层框架结构基础拉梁的问题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结点,用总刚分板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有时虽然定义楼板厚度为零,也定义弹性结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仍然会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房屋结构的平面不规则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三、基础拉梁设计不当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很大时,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的位移,可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梁,但不宜按构造要求设置,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规定设置箍筋加密区.但就抗震而言,应采用短柱基础方案.一般来说,当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或者埋置虽深但采用了短柱方案时,由于地基不良或柱子荷载差别较大,或根据抗震要求,可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拉梁.基础拉梁截面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8,截面宽度可取1/20~1/30.构造基础拉梁的截面可取上述限值范围内的下限,纵向受力钢筋可取上述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力或压力来计算,当为构造配筋时,除满足最小配筋率外,也不得小于上下各2#14(二级钢),箍筋不得小于Ф8@200.当拉梁上作用有填充墙或楼梯柱等传来荷载时,拉梁截面应适当增加,算出的配筋应和上述构造配筋叠加.构造基础拉梁顶标高通常与基础顶标高或智短柱顶高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可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当框架结构底层层高不大或埋置不深时,有时要把基础拉梁设计得比较强大,以便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这时,拉梁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至少应在1/2跨拉通.拉梁正负弯矩在框架柱内的锚固、拉梁箍筋的加密及有关抗震构造要求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此时拉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顶面之上,基础则可按中心受压设计.。

框架结构基础拉梁的设置和计算问题[工程类精品文档]

框架结构基础拉梁的设置和计算问题[工程类精品文档]

框架结构基础拉梁的设置和计算问题[工程类精品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学员问题】框架结构基础拉梁的设置和计算问题?【解答】拉梁设置的四种情况:一级框架和四类场地二级框架、荷载差别大、埋深差别大、土层差别大。

一、多层框架无地下室,独基埋置较深,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位移,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梁,从基础顶面至拉梁顶面为一层,从拉梁顶面到首层顶面为第二层,即加层建模整体分析;但地下室层数应设为1.多层框架结构设置拉梁在基础顶面以上时,应定义拉梁层楼板全房间开洞,并采用弹性楼板总刚分析;拉梁的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框架梁的要求,不设箍筋加密区或箍筋间距不符等,都是不正确的。

二、当多层框架结构无地下室,柱下独基埋深较浅而设拉梁,一般应设在基础顶面,此时拉梁的配筋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①、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的轴心拉力(或压力),拉梁按轴拉(压)构件计算。

地基土质较好时可用此法,较为经济。

②、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

当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柱底组合弯矩设计值尚应分别乘以1.5和1.25增大系数;柱基础按轴心受压考虑。

③、拉梁的配筋构造。

拉梁纵向受力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50%拉通。

三、如果采用增层设计,设地下室层数为1,拉梁的配筋会增大,因为实际上拉梁不是地下室顶层的梁,此处,拉梁的实际配筋还取不定义地下室层数为1时的配筋。

四、关于拉梁下的柱。

拉梁下的柱其长度不长,但与框架结构的短柱概念不同,不必将其作为短柱处理,但箍筋要全高加密,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实际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框架结构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合理分析和有效处理。

本文将针对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1.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在多层建筑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建筑本身的荷载等因素,建筑结构会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作用,如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这些水平荷载对框架结构的稳定性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不合理设计或施工不规范,则容易导致结构发生侧移、倾斜甚至倒塌的危险。

2. 纵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问题除了水平荷载外,建筑结构还会受到纵向方向的荷载作用,包括建筑物自身重力荷载、使用荷载等。

如果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不足,会导致结构变形过大,甚至发生破坏,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性。

3. 建筑结构与非结构构件的协调问题在实际建筑中,除了框架结构外,还有大量的非结构构件,如幕墙、内墙、屋面等,这些构件与框架结构之间需要进行协调和配合,以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由于设计与施工中的误差以及材料的不均匀性等因素,会导致结构与非结构构件之间的协调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建筑物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4. 结构材料的选择与性能问题框架结构在设计中所选用的结构材料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不同的结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抗震性能,而且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施工工艺等因素。

结构材料的选择与性能问题是框架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1. 结构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设计对于框架结构在水平和纵向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手段对结构进行全面稳定性分析,找出结构的弱点和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优化设计。

在结构柱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加强加固的设计手段,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侧移能力。

多层框架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几点注意

多层框架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几点注意

多层框架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几点注意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1 抗震等级的选取对于乙类建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1,3-2规定: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但是抗震措施(主要体现为抗震等级)在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实际设计中经常发生抗震等级选错的情况,如:位于8度区的某乙类建筑,应按9度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1.2确定,为一级抗震等级2 振型组合数的合理选取应按以下规则选取:对于较高层建筑,当不考虑扭转耦联时,振型数应不小于3;当振型数多于3时,宜取为3的倍数(由于程序按3个振型一页输出),但不能多于层数。

当房屋层数不大于2时,振型数可取层数。

对于不规则建筑,当考虑扭转耦联时,振型数应不小于9,但不能超过结构层的3倍,只有定义弹性楼板且按总刚分析法分析时,才可以取更多的振型。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条文说明中明确指出:振型数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90%所需的振型数。

3周期折减系数的取用进行框架结构的周期和刚度计算时。

往往忽略框架填充墙的影响。

但实际情况中填充墙(砖砌体)在早期弹性工作阶段参与工作的能力是较大的。

使结构实际刚度大于计算刚度,实际的周期小于计算周期,地震作用计算偏小。

结构设计偏于不安全。

为了避免较大误差,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对计算周期进行折减。

一般情况下.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当填充墙为砌体时,取0.6~0.7;为轻质砌块或砌体填充墙较少时,取0.7~0.8;当填充墙为轻质墙体板材时,取0.9;无填充墙的纯框架取1.0。

可以看出,填充墙的刚度越小对框架的周期影响越小,吸收地震作的能力也越弱4 框架梁设计的几个问题4.1 关于梁端弯矩调幅考虑到梁端负弯矩较大,配筋较多且施工不便,所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梁端负弯矩降低来配筋。

混凝土的调幅系数为0.7~0.8。

但同时要注意的是,规范规定,只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端负矩才允许调幅,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不做调幅。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一、设计中的问题1. 不合理的结构布局在多层建筑的设计中,不合理的结构布局可能导致结构荷载分布不均匀,增加结构内力,影响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而且,不合理的结构布局还会增加结构构件的数量,增加成本,降低经济性。

2. 结构节点设计问题结构节点是框架结构的重要部分,对结构的整体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合理的节点设计容易导致结构的局部应力集中,影响整体结构的承载性能和抗震性能。

3. 抗震设计不足多层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中存在着诸多难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地震力的作用机制以及对结构的影响。

如果抗震设计不足,结构在遭受地震作用时将容易发生破坏。

1. 施工工艺不当框架结构的安装需要按照严格的工艺规范进行,如果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工艺问题,将会导致结构质量不达标,影响结构的使用性能。

2. 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多层建筑结构的施工现场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管理不到位容易导致施工质量问题,影响结构的整体安全性。

3.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三、问题的处理1. 加强设计前的分析与研究在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初期阶段,需要加强对结构布局、节点设计及抗震设计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2. 强化监督与检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强化对施工工艺和质量的监督与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施工技术水平,确保框架结构安装的质量和安全。

结语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监理工程师的共同努力才能保障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对设计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可以减少结构的隐患,提高结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能够对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相关问题有所启发,并为相关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些帮助。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问题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问题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提交日期:2003-12-16 浏览: 3676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基础拉梁的几个问题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

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结点,用总刚分板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有时虽然定义楼板厚度为零,也定义弹性结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仍然会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提交日期:2003-12-16 浏览: 3676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基础拉梁的几个问题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

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结点,用总刚分板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有时虽然定义楼板厚度为零,也定义弹性结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仍然会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

房屋结构的平面不规则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三、基础拉梁设计不当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很大时,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的位移,可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梁,但不宜按构造要求设置,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规定设置箍筋加密区。

但就抗震而言,应采用短柱基础方案。

一般来说,当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或者埋置虽深但采用了短柱方案时,由于地基不良或柱子荷载差别较大,或根据抗震要求,可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拉梁。

基础拉梁截面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8,截面宽度可取1/20~1/30。

构造基础拉梁的截面可取上述限值范围内的下限,纵向受力钢筋可取上述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力或压力来计算,当为构造配筋时,除满足最小配筋率外,也不得小于上下各2#14(二级钢),箍筋不得小于Ф8@200。

当拉梁上作用有填充墙或楼梯柱等传来荷载时,拉梁截面应适当增加,算出的配筋应和上述构造配筋叠加。

构造基础拉梁顶标高通常与基础顶标高或者短柱顶高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可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当框架结构底层层高不大或埋置不深时,有时要把基础拉梁设计得比较强大,以便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

这时,拉梁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至少应在1/2跨拉通。

拉梁正负弯矩在框架柱内的锚固、拉梁箍筋的加密及有关抗震构造要求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

此时拉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顶面之上,基础则可按中心受压设计。

地下室与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提交日期:2004-03-11 浏览: 22807地下室与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 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垫层应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要求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 mm,在软弱土层中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

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

2. 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要求不应小于50mm。

并应进行裂缝宽度的计算,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设计中许多设计人将地下室防水结构构件的计算弯距调幅、有的下端按铰接、有的未考虑荷载分项系数、多层时未按多跨连续计算等,也不进行裂缝计算,导致违背强条。

3. 地下室外墙与底板连接构造不合理;外墙钢筋的搭接不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根据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修正搭接长度的要求。

4. 地下室外墙设计中应考虑楼梯间,车道等支承条件不同的外墙计算与设计,不能与一般外墙相同。

当顶板不在同一标高时,应注意外墙上部支座水平力的传递问题。

5.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特别注意只有地下室部分和地面上楼层不多时的抗浮计算,采用桩基时应计算桩的抗拔承载力。

6. 高层地下室采用独立柱基或条基加抗水底板时,应在抗水板下设褥垫,以保证实际受力与设计计算模型相同。

7.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0.2条进行地基变形设计。

8. 对建筑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的变形观测要求,设计人普遍不够重视。

变形观测工程范围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10.2.9 条(强条),下列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变形观测。

a.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b. 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c. 加层、扩建建筑物;d. 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e. 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观测的方法和要求,要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的规定。

9. 沉降缝基础与偏心基础:砌体结构的沉降缝基础作成下图形式: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大部分基础存在零压力区,所设计基础不能提供设计所需的地基承载力。

许多柱边与基础对齐的偏心柱基也同样存在问题。

零应力区不能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第4.2.4条的要求。

10. 防潮层以下墙体采用水泥砂浆时应注意验算其强度。

(因为水泥砂浆对强度的折减)。

11. 个别工程的柱基高度不满足柱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

柱基的抗冲切、抗剪不够。

12. 墙下条形基础相交处,不应重复计入基础面积。

13. 砌体结构的地下室问题。

14. 地基承载力应为特征值。

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按下列规定:(《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第3.0.4条)A.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其对应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B.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C.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基础或斜坡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D.在确定基础或桩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和相应的基地反力,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15. 地下一层墙体能否作为筏板的支座问题。

这个问题在砖混及混凝土结构中都存在。

16. 基础零应力区的面积问题: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其他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

在设计轻钢结构时,应特别注意。

梁在PMCAD输入的方法详述提交日期:2005-03-31 浏览: 2次梁在PMCAD主菜单1和主菜单2的不同输入方法的比较分析次梁可在PMCAD主菜单1中和其它主梁一起输入,程序上称为“按主梁输入的次梁”,也可在PMCAD主菜2的“次梁布置”菜单中输入,此时不论在矩形或非矩形房间内均可输入次梁,但只能以房间为单元输入,输入方式不如在PMCAD主菜单1中方便。

次梁在主菜单1输入时,梁的相交处会形成大量无柱联接节点,节点又把一跨梁分成一段段的小梁,因此整个平面的梁根数和节点数会增加很多。

因为划分房间单元是按梁进行的,因此整个平面的房间碎小,数量众多。

次梁在主菜单2输入时,次梁端点不形成节点,不切分主梁,次梁的单元是房间两支承点之间的梁段,次梁与次梁之间也不形成节点,这时可避免形成过多的无柱节点,整个平面的主梁根数和节点数大大减少,房间数量也大大减少。

因此,当工程规模较大而节点,杆件或房间数量可能超出程序允许范围时,把次梁放在主菜2输入可有效地、大幅度减少节点、杆件和房间的数量。

在主菜单1中输入次梁(简称当主梁输)和在主菜单2中输入的次梁(简称当次梁输)在程序处理上有很多不同点,计算和绘图结果也会不同。

1、导荷方式作用于楼板上的恒活荷是以房间为单元传导的,次梁当主梁输时,楼板荷载直接传导到同边的梁上。

当次梁输时,该房间楼板荷载被次梁分隔成若干板块,楼板荷载先传导到次梁上,该房间上次梁如有互相交叉,再对次梁作交叉梁系分析(交叉梁系仅限于本房间范围),程序假定次梁简支于房间周边,最后得出每次梁的支座反力,房间周边梁将得到由次梁围成板块传来的线荷载和次梁集中力。

两种导荷方式的结构总荷载应相同,但平面局部会有差异。

2、结构计算模式在PM主菜单1中输的次梁将由SATWE、TAT进行空间整体计算,次梁和主梁一起完成各层平面的交叉梁系计算分析,其它要特征是次梁交在主梁的支座是弹性支座,有竖向位移。

有时,主梁和次梁之间是互为支座的关系。

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的二维计算模式计算。

计算时,次梁铰接于主梁支座,其端跨一定铰支,中间跨连续。

其各支座均无竖向位移。

3、梁的交点的连接按主梁输的次梁与主梁为刚接连接,之间不仅传递竖向力,还传递弯矩和扭矩。

特别是端跨处的次梁和主梁间这种固端连接的影响更大。

当然用户可对这种程序隐含的连接方式人工干预指定为铰接端。

PM主菜2输的次梁和主梁的连接方式是铰接于主梁支座,其节点只传递竖向力,不传递弯矩和扭矩。

对于其端跨计算支座弯距一定为0。

4、梁支座负弯矩调幅在SATWE、TAT计算时对PM主菜单1中输的次梁均隐含设定为“不调幅梁”,此时用户指定的梁支座弯矩调整系数仅对主梁起作用,对不调幅梁不起作用。

如需对该梁调幅,则用户需在“特殊梁柱定义”菜单中将其改为“调幅梁”。

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计算,均可读取用户设定的调幅系数进行调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