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过程中法律适用

合集下载

法律适用本合同的解释和执行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适用本合同的解释和执行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适用本合同的解释和执行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本合同是由以下各方(以下简称“甲方”和“乙方”,统称为“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本合同的签署和履行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

一、合同的解释和约束力本合同的解释和约束力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进行。

双方应当按照最新的法律法规解释和理解本合同,并且在履行中确保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如果双方在合同解释上存在分歧,应当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并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寻求有关机构或法庭的帮助。

二、合同的签署和履行程序1. 合同的签署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双方应当通过书面形式签署本合同。

合同的签署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纸质文件、电子文件或其他形式,只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即可。

2. 合同的履行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和条件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出现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纠纷或争议,双方应当优先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

如协商不成,双方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诉讼、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

三、合同的法律选择和管辖双方同意,本合同的订立、生效、履行和解释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

对于由于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一切争议,在双方协商不成的情况下,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进行审理。

四、合同的变更和解除1. 合同的变更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对本合同的部分或全部内容进行变更。

变更后的合同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形式进行确认,并且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2. 合同的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合同可以在以下情况下被解除:双方经协商一致;一方违反合同约定,严重影响合同目的的;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或根据合同约定的条件解除合同的。

合同履行涉及第三人的法律适用.doc

合同履行涉及第三人的法律适用.doc

合同履行涉及第三人的法律适用-我国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第六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依照上述规定,成立后,有关债权、债务均应由双方当事人享有或者承担,即使双方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或者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此种约定对于第三人既不能产生权利,也不能产生义务。

很显然,上述规定所依据的是“相对效力”原则,即原则上只能为缔约双方当事人设定权利义务,而不能为关系之外的第三人设定权利义务。

但在实际生活中,履行涉及第三人的情况十分复杂,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的规定,划清必要的界限,则有可能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例如:乙将从甲处购买的货物转卖给丙,由于丙拖欠货款,致乙无力支付所欠甲的货款。

后经甲的要求,甲、乙、丙三方共同达成协议,约定乙所欠甲的货款,由丙向甲直接支付。

此后,丙未履行该协议,甲即以丙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丙支付货款。

对于本案,如果法院适用合同法第六十四条或者第六十五条进行处理,原告甲均应败诉,因为就乙与丙的关系而言,根据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约定债务人丙向第三人甲履行,当丙不履行时,丙应当对债权人乙而非对第三人甲承担责任;就乙和甲的关系而言,根据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丙向债权人甲履行,当丙不履行时,应当由债务人乙而不是第三人丙对甲承担责任。

如此一来,甲、乙、丙三方为清理三角债而达成的协议便成为一纸空文,债权人甲的利益未能得到应有的保护。

因此,正确理解和适用合同法第六十四条和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对于司法实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正确理解及其与类似情况的区别我国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在理论上称为“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

此为债务履行的一种常见的特殊形式,即债务人应债权人的要求,将债的标的向第三人交付。

《合同法》中的公平原则及法律适用

《合同法》中的公平原则及法律适用

《合同法》中的公平原则及法律适用《合同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民事法律,其中的公平原则是合同法的核心原则之一、公平原则规定了在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各方应当本着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行事,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公平和谐发展。

同时,公平原则也是法律适用的指导原则之一,对于解决合同纠纷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

根据公平原则的要求,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自愿原则,即各方当事人在平等地位、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合同内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得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公平原则要求各方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保护约定的权益,同时也要求各方当事人应当在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保持诚信、不得故意隐藏事实、说谎虚假、规避义务等行为,确保合同能够得到有效履行。

对于合同纠纷的处理,公平原则要求法院应该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平等原则和公共利益原则等,综合考虑各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和权益,在判断违约责任和损害赔偿等方面做出公平的裁决。

公平原则作为《合同法》的核心原则之一,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公平原则的确立和实施,有利于保证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增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公平原则的具体适用需要根据合同的具体情况和法院的裁判实践结合进行。

首先,公平原则适用于合同的订立。

合同的订立应当基于各方当事人的自愿原则,没有强制或欺诈的行为。

合同的内容应当是公平和合理的,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其次,公平原则适用于合同的解释。

在合同解释过程中,应当尊重各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尽量实现双方共同意思的最大一致。

同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方当事人的问题、出资和利益等因素,进行公平的解释。

再次,公平原则适用于合同的履行。

各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当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履行义务,保护合同的权益。

同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合同的具体约定,协商解决矛盾和纠纷。

制定合同中的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条款

制定合同中的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条款

制定合同中的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条款在商业交易中,合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规范了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交易的顺利进行。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以及跨国交易的复杂性,制定合同中的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条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法律适用条款的制定法律适用条款是合同中的一项重要约定,它确定了合同争议发生时适用的法律。

在制定法律适用条款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同各方所在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

如果合同各方所在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相似,可以选择适用合同各方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

这样可以减少法律冲突的可能性,方便合同的履行和争议解决。

其次,合同涉及的交易内容和性质。

如果合同涉及的交易内容和性质在某个国家或地区受到特殊法律保护,可以选择适用该国家或地区的法律。

例如,涉及知识产权的合同可以选择适用知识产权法律较为完善的国家或地区的法律。

最后,合同各方的意愿和协商。

在制定法律适用条款时,应该充分考虑合同各方的意愿和协商。

可以通过合同中的选择法律适用的条款来明确各方的意愿,避免争议的产生。

二、争议解决条款的制定争议解决条款是合同中的另一项重要约定,它确定了合同争议发生时的解决方式。

在制定争议解决条款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择合适的争议解决方式。

常见的争议解决方式包括诉讼、仲裁和调解。

诉讼是通过法院解决争议,适用法律程序;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争议,适用仲裁规则;调解是通过第三方调解员协助各方达成和解。

在选择争议解决方式时,应该考虑到效率、成本和保密性等因素。

其次,选择合适的争议解决地点。

争议解决地点是指争议解决机构所在的国家或地区。

在选择争议解决地点时,应该考虑到法律环境、法院或仲裁机构的专业性和公正性等因素。

最后,明确争议解决程序和期限。

争议解决程序包括起诉、申请仲裁或调解等具体步骤;争议解决期限是指解决争议的时间限制。

在制定争议解决条款时,应该明确争议解决程序和期限,以避免争议的延误和不确定性。

合同法律适用条款

合同法律适用条款

合同法律适用条款本合同适用法律本合同是由以下各方(以下简称为“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相关法规以及协商一致原则签订的。

(1)法律适用本合同的解释、效力、履行和争议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如本合同在解释和执行过程中涉及的法律条文发生变动,则应以新的法律条文为准。

(2)法律争议解决如双方就本合同的解释或执行发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方式解决。

协商不成的,双方同意将争议提交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裁决。

(3)合同履行地本合同的履行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其他地区履行,则应经双方书面同意。

(4)合同效力本合同的效力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未经双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解除本合同。

(5)不可抗力如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无法履行本合同的或履行本合同的某些条款,双方应尽快通知对方,并应根据实际情况相互协商解决方法、时间、费用等相关事宜。

(6)其他条款本合同中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决定,并以书面形式作为合同补充条款。

(7)合同互译本合同的中英文版本效力相同,如存在翻译不一致的情况,以中文版为准。

(8)合同修改与变更除非双方获得书面同意,否则不能对合同内容进行修改或变更。

(9)合同终止本合同在以下情况下终止:a) 合同期满,双方无需进一步履行义务;b) 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c) 经双方书面通知,任何一方不履行或违反合同条款;d) 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无法继续履行合同。

(10)保密条款双方应对在本合同履行期间接触到的商业或机密信息保密,并不得向第三方披露、泄露。

以上条款作为双方签订合同的一部分,具有法律效力。

双方确认并同意严格遵守合同的各项条款。

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章):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签章):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的约束力和法律适用性

合同的约束力和法律适用性

合同的约束力和法律适用性合同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法律工具,它规定了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的约束力和法律适用性是保障合同履行的重要保障措施,本文将探讨合同的约束力和法律适用性的相关问题。

一、合同的约束力合同的约束力是指合同对当事人具有的强制性效力。

一旦当事人签订了合同,就意味着他们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合同的约束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合同的自愿性:合同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双方在自由意志的基础上签署合同,表示双方对合同内容的认可和接受。

在自愿的前提下,合同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2. 合同的法律效力:合同是法律的产物,它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和监管。

一旦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就具备了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

3. 合同的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是建立在诚实信用基础上的,当事人应当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合同义务。

如果一方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故意违约或者恶意规避合同责任,将承担法律责任。

二、合同的法律适用性合同的法律适用性是指合同在具体的法律环境下的适用情况。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不同,合同在不同的法律环境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 合同的法律选择: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用的法律。

在国际贸易和跨境合作中,当事人可以通过选择适用法律的方式来规避法律风险和纠纷。

2. 合同的合法性: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

如果合同内容违反了国家法律的规定,将被认定为无效合同,当事人无法依据该合同主张权益。

3. 合同的解释和补充: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合同条款存在模糊或者争议的情况,当事人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进行合同解释和补充。

法律的适用将对合同的执行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合同的约束力和法律适用性是保障合同履行的重要保障措施。

当事人在签订合同之前应当认真审查合同内容,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同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应当遵守合同约定,诚实守信,以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

合同先后履行的法律规定(3篇)

合同先后履行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合同先后履行,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之间因履行顺序不同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合同先后履行制度是我国合同法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合同交易的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合同先后履行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合同先后履行的概念及法律依据1. 概念合同先后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按照约定的顺序履行合同义务。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可能因各种原因导致履行顺序发生变化,此时应当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定,以确保合同履行的顺利进行。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履行顺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三、合同先后履行的原则1. 公平原则合同先后履行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即当事人之间在履行合同义务时,应当本着公平、合理的态度,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

2. 诚信原则合同先后履行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即当事人应当诚实守信,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不得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损害对方利益。

3. 公序良俗原则合同先后履行应当遵循公序良俗原则,即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时,不得违反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四、合同先后履行的情形及处理方法1. 当事人约定履行顺序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履行顺序,如先履行、后履行、同时履行等。

在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的顺序履行合同义务。

2. 当事人未约定履行顺序当事人未约定履行顺序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处理:(1)协议补充: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补充约定履行顺序。

(2)按照合同有关条款确定:如果合同中有关于履行顺序的条款,可以按照该条款确定履行顺序。

(3)按照交易习惯确定:如果合同中没有关于履行顺序的条款,可以参照交易习惯确定履行顺序。

合同中的合同法律适用与管辖

合同中的合同法律适用与管辖

合同中的合同法律适用与管辖一、引言合同是人们在社会活动和经济交往中重要的法律工具。

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合同法律适用与管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合同中的合同法律适用与管辖问题,并对其背景、原则和规则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合同法律适用合同法律适用是指确定一份合同涉及的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则。

在跨国合同中,法律适用的问题尤其重要。

根据国际法和相关法律原则,有以下几种确定法律适用的方式。

1. 合同当事人的选择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在合同中明确选择适用某个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法律。

这种方式被称为选择法律适用。

选择法律适用原则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有利于提高合同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2. 准据法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选择法律适用,法院或仲裁机构将根据准据法来确定适用的法律。

准据法一般根据以下因素进行判断:合同履行地、合同中心地、合同当事人的国籍或注册地等。

准据法的确定需要兼顾公平和公正原则,尽量符合合同当事人的意愿和合理期望。

3. 常住地法在消费者合同和劳动合同领域,常住地法是常用的法律适用方法。

根据常住地法,适用合同当事人所在国或地区的法律。

这种方法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和劳动者的权益,避免法律差异带来的不公平。

三、合同法律管辖合同法律管辖是指处理合同纠纷的法院或仲裁机构的所在国或地区。

合同法律管辖与法律适用紧密相关,对于跨国合同尤其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合同法律管辖原则:1. 马德里原则根据马德里原则,合同法律管辖由双方当事人选择的法院或仲裁机构管辖。

这种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有利于减少法律管辖的争议。

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在合同中明确选择管辖法院或仲裁机构。

2. 居住地原则根据居住地原则,合同纠纷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这种原则注重方便、效率和公平,避免对被告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成本。

居住地原则对于消费者合同和个人合同具有特殊意义。

3. 形式管辖原则根据形式管辖原则,合同纠纷由合同中明确约定的法院或仲裁机构管辖。

合同的适用法律与条款

合同的适用法律与条款

合同的适用法律与条款一、合同的适用法律1. 当事人同意,本合同的解释、效力、履行以及争议的解决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2. 本合同如涉及跨国经营或由其他国家或地区参与,应适用国际公约和相关国际惯例,但不影响本合同中的其他条款的效力和约束力。

3. 本合同所引起的争议若需要提交仲裁机构裁决,亦应适用相关国际仲裁机构的规则和程序。

二、合同条款的约定1. 本合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条款,双方应遵守并履行:(1) 合同的生效日期、履行期限和终止条件。

(2) 合同的权利义务:甲方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乙方的支付方式、交货时间、售后服务等。

(3) 合同的价格和付款方式: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货币种类、付款期限、付款方式等。

(4) 合同的违约责任:在出现违约情况时的赔偿、补偿等责任。

(5) 合同的争议解决方式:当发生争议时,双方同意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无果,将提交相关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2. 本合同的补充协议:双方同意,如有必要对本合同的某些条款进行调整、修改或增补,应通过书面形式达成补充协议,具体补充内容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3. 合同的解除与终止:(1) 合同的解除:当某方无法履行合同或违反合同约定时,对方有权解除合同。

(2) 合同的终止:本合同履行完毕或根据双方约定达到终止条件时,合同自动终止。

4. 不可抗力:如果因不可抗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战争等)导致本合同无法履行或延迟履行,受影响方应及时通知对方,并互相协商解决办法。

5. 保密条款:双方应对本合同中的商业秘密和机密信息予以保密,并禁止向第三方透露或利用该信息。

6. 附则:本合同附件的内容与正文同等有效,附件与正文存在冲突时,以附件中的约定为准。

三、其他约定事项1.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

2. 除非经过双方协商并以书面形式达成的补充协议,本合同的条款和条件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修改或放弃。

3. 本合同中的任何一方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未被视为其他条款或约定的豁免,也不影响其他条款和约定的有效性和强制性。

适用法律与仲裁

适用法律与仲裁

适用法律与仲裁合同书甲方:(公司名称)地址:(公司地址)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名称)联系电话:(联系电话)乙方:(公司名称)地址:(公司地址)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名称)联系电话:(联系电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双方平等协商,以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达成如下合同:第一条适用法律1.1 双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适用的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二条争议解决2.1 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争议,双方应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解决,如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则提交至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2.2 仲裁程序应依照仲裁委员会的规定进行,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约束力。

2.3 在仲裁程序中,双方应尽力配合仲裁员完成相关调查与审理,提供必要的证据以保证争议能够得到公正、公正和迅速解决。

2.4 仲裁裁决应当以书面形式进行,并具有法律效力。

双方应主动履行仲裁裁决,不得有任何违反或逃避的行为。

2.5 本合同签署地为中国大陆,仲裁地为仲裁委员会所在地。

第三条其他约定3.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具有法律效力。

3.2 若由于合同的履行发生争议,任何一方未依照本合同的有关规定提起仲裁的,对方在享有本合同赋予的权益的同时,有权主张索赔或采取其他合法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第四条合同解除4.1 双方如遇以下情况之一,任何一方均有权解除本合同,并通知对方书面解除通知书:(1)一方严重违反本合同的约定,致使对方无法履行合同;(2)一方申请破产、被宣告为破产,或者有重大财务困难影响合同履行的。

第五条其他条款5.1 本合同附件、修改以及补充协议等具有与本合同同等效力,均应作为本合同的完整组成部分。

5.2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并在有效期内有效。

(以下无正文)甲方:乙方: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日期:日期:。

合同的解释权归属和法律适用

合同的解释权归属和法律适用

合同的解释权归属和法律适用在合同法律领域中,合同的解释权归属和法律适用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份合同的解释权归属确定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争议时,谁有权利对合同条款进行解释和裁决。

而法律适用则规定了在跨境合同中,哪个国家的法律适用于该合同。

合同的解释权归属一般是由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

通常情况下,合同的解释权被指定给一方或双方共同解释。

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法律通常会根据合同的性质、交易习惯和语言解释的普遍原则来确定解释权归属。

在一般的合同中,如果争议仍然存在,法律可能会将解释权归属给合同中具有较高地位或荷权利的一方。

这通常是出于公平和合理的考虑,以确保合同的诚实信用原则得以遵守。

在确定解释权归属时,法庭会考虑双方当事人的意图、合同文字的明确性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

另一方面,法律适用于跨境合同也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当涉及跨境合同时,双方当事人必须确定适用于合同的法律。

一般情况下,法律适用的原则包括合同的选择法、合同履行地的法律和合同相关事宜的法律等。

在合同中,双方可以通过选择法律适用的选择条款来确立适用的法律。

这种选择通常会在合同的适用法律条款中明确规定。

如果合同没有选择适用法律,法律可能会根据合同履行地的法律或合同事务的法律来确定适用的法律。

此外,在跨境合同中,法律适用还可能受到相关的国际公约的影响。

一些国际公约规定了适用于特定类型合同的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必须遵守这些规定。

在解决涉及合同解释权归属和法律适用的问题时,双方当事人应该充分了解合同法律规定和解释原则,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和争议的解决。

通过妥善处理合同的解释权归属和法律适用问题,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合同争议的发生,保护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和合法权益。

因此,在签订合同前,双方应该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解释权归属和法律适用,以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合同的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方式

合同的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方式

合同的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方式一、合同的法律适用本合同适用于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以下简称“中国法律”)。

对于涉及国际业务的合同,适用于国际法律的规定。

二、争议解决方式1. 协商解决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任何一方应书面通知对方发生了争议,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意见。

对方应在收到通知后的十五天内做出书面回应。

双方应全力配合,以求在诚信合作的基础上達成共识。

2. 仲裁若协商未能解决争议,双方同意将争议提交至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CIETAC”)依据其仲裁规则进行仲裁。

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仲裁费用由败诉方承担,但若仲裁庭认为双方对争议的主张都不成立,费用将会由双方共担。

3. 诉讼如因仲裁或其他原因未能解决争议,或者在协议中明确约定可进行诉讼的,双方同意将争议提交到中国人民法院。

双方约定选择位于本合同履行地的法院作为管辖法院。

双方同意遵守该法院的管辖权,并同意接受该法院的判决。

三、特殊情况的争议解决方式对于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或其他保密内容、违反合同约定的违约行为等特殊情况,争议解决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约定。

特殊情况下的争议解决方式,双方应在签署合同前明确约定,并在争议发生时严格遵守。

四、法律适用的例外情况1. 合同履行地法律适用如协议中明确规定应该适用于合同履行地的法律,则双方同意将该法律作为本合同的法律适用。

合同履行地是指双方约定的履行合同的地点。

2. 相关国际公约适用对于涉及国际公约的合同,合同双方同意适用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

3. 适用的前置协议或法律如双方合同中明确规定适用于特定的前置协议或法律,则双方同意将该前置协议或法律作为本合同的适用法律。

五、附加条款1. 本合同的修订或补充应采用书面形式,并由双方授权的代表签字确认。

2. 本合同中的任何条款的无效或不可执行,并不影响本合同其他条款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3. 本合同自双方代表签字之日起生效,并终止于合同中明确的服务期限届满或提前终止。

合同的法律适用

合同的法律适用

合同的法律适用协议书甲方:[甲方名称]地址:[甲方地址]联系电话:[甲方联系电话]乙方:[乙方名称]地址:[乙方地址]联系电话:[乙方联系电话]鉴于甲方与乙方就下述事项达成协议,为明确双方权益和义务,特制订本协议。

第一条法律适用1.1 本合同的法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

1.2 甲乙双方如就执行本合同的解释及适用发生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若协商不成,应前往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1.3 若涉及无法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事项,双方应协商并约定其他适用的法律。

第二条合同内容2.1 本合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甲方和乙方的详细信息,包括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二)合同的目的和范围;(三)合同的履行期限和方式;(四)合同的权益和义务;(五)合同的违约责任和解除条件;(六)争议解决方式。

第三条合同的履行3.1 甲方和乙方应按照本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权益和义务,并提供合同中规定的资料和信息。

3.2 甲方和乙方应保证其提供的信息和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虚假、错误或遗漏,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3 如本合同约定有履行期限,甲方和乙方应在约定期限内完成相关工作和支付相关费用。

第四条合同的违约责任4.1 如甲方或乙方未按照本合同的约定履行其权益和义务,对方有权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并给予相应的救济措施。

4.2 违约方应承担因违约行为所引起的一切经济和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以及承担诉讼费用等。

第五条争议解决方式5.1 在执行本合同过程中,如发生甲乙双方的权益和义务纠纷,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的,应提交所在地人民法院解决。

5.2 仲裁:双方如同意,在争议解决过程中采取仲裁方式,应以双方共同选择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第六条其他约定6.1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通过书面形式进行补充协商。

6.2 本合同一经签署,即产生法律效力,双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

6.3 合同的附件和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合同协议中的合同法适用与法律适用问题

合同协议中的合同法适用与法律适用问题

合同协议中的合同法适用与法律适用问题在商业和日常交往中,合同在确保各方权益的同时也起到了维护法律秩序的作用。

然而,尽管合同法为合同的签署和履行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法律的适用却是一个复杂而且常常具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对合同协议中的合同法适用与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合同法适用合同法适用是指在合同中所涉及的事务及其关系应当受到合同法的约束。

一般来说,合同法适用分为直接适用和间接适用两种情况。

1. 直接适用在签署合同时,各方可以明确约定适用的具体法律条款或合同法。

这种情况下,在合同签署后,各方的权益和义务将按照所适用的法律进行处理。

直接适用法律的好处在于明确了各方的权益和义务,同时也减少了法律适用的争议。

2. 间接适用当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适用的法律时,法律通常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原则来确定适用的法律。

在这种情况下,合同所涉及的事务将根据当事人的国籍、居住地、经营地或合同履行地的法律来进行处理。

这种间接适用的方式可以保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会因国际商事纠纷而受到法律限制。

二、法律适用问题除了合同法的适用外,合同的签署和执行还需考虑到其他相关法律的适用。

以下为常见的法律适用问题。

1. 国际私法的适用当涉及到跨国交易或合同时,国际私法的适用就成为了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国际私法的适用原则主要包括全体适用原则、部分适用原则和优先适用原则。

在合同协议中,各方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国际私法原则,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2. 相关行业法律的适用合同所涉及的行业常常有其独特的规定和标准。

在签署合同前,各方需要了解并明确适用的行业法律,以确保合同的合规性和可执行性。

例如,在房地产合同中,购房者和开发商需要遵守相关的房地产法规和规定。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合同协议中的合同法适用与法律适用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明确约定法律条款在合同签署前,各方可以明确约定适用的具体法律条款或合同法。

这样可以减少法律适用的争议,并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双方的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方式

双方的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方式

双方的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方式协议书本协议书由以下双方就双方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方式达成协议,以确保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权益和义务得到妥善维护和解决:一、法律适用1. 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和规定。

2. 在发生合同纠纷或争议时,适用的法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为准。

二、争议解决方式1. 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应本着友好和解的原则,通过协商解决任何发生的争议或纠纷。

2. 如双方在协商解决争议或纠纷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任何一方可向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接受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的裁决。

三、保密条款1. 双方应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所涉及的商业机密和保密信息严格保密,除非经过双方事先书面同意,否则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或使用。

2. 双方对商业机密和保密信息的保密责任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仍然有效,双方应继续承担保密责任,直至相关保密信息进入公共领域或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再需要保密。

四、违约责任1. 若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的义务和责任,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相应损失。

2. 若因不可抗力原因导致双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双方应及时通知对方,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损失。

五、补充条款1. 本协议为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对双方具有合同效力。

2. 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本协议的事项,应经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进行修改。

3. 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应依据本协议的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六、协议终止1. 在双方合作期限届满或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解除合同时,本协议自动终止。

2. 在本协议终止后,双方仍应按照本协议的约定履行完毕未完成的义务,并处理好终止合同后的相关事务。

七、其他1. 本协议的附件和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2.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等同有效。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并对双方各自的权益和义务具有约束力。

甲方(签字/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签字/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法律意义和适用条件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法律意义和适用条件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法律意义和适用条件合同是一种法律约束力的文书,将相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表达。

然而,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不可预见的、不可避免的情况,导致某方无法履行约定的义务。

这种情况下,不可抗力条款便成为合同中的重要法律保护。

一、不可抗力的定义和法律意义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是指在合同当事人的控制范围之外,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使当事人无法履行其合同约定义务的情形。

不可抗力通常包括自然灾害、战争、恶劣天气、政府行为以及罢工等事件。

不可抗力条款的法律意义在于为当事人提供相应的法律保护。

合同中一旦存在不可抗力条款,当事人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可以免于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一旦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将会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从而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和权益。

二、不可抗力条款的适用条件不可抗力条款虽然在合同中具有法律意义,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形都能被认定为不可抗力。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判例,以下是不可抗力条款适用的主要条件:1. 不能预见性: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无法预见的事件,因此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必须确保所列举的情况无法通过合理预见来避免。

2. 不可抗拒性: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必须能够证明其无法通过合理的措施或努力来克服或避免这些事件的发生。

3. 违约致使:不可抗力必须直接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而不仅仅是对合同履行的条件造成不利影响。

4. 在合同成立时不存在:不可抗力事件通常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因此在签署合同时不存在的情况不能成为不可抗力的理由。

5. 不可抗力的影响:不可抗力事件应当对合同的履行造成重大影响,而非仅仅是对某方的利益造成部分损害。

三、不可抗力条款的典型表述不可抗力条款的具体表述形式可能因合同类型和当事人意愿而异。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不可抗力条款表述:在发生不可抗力事件时,无法履行合同项下的义务的一方应立即书面通知对方,并且提供与不可抗力事件相关的证明文件。

在不可抗力事件持续期间内,双方将暂时免除履行其在合同项下的义务。

合同的法律适用与适用范围

合同的法律适用与适用范围

合同的法律适用与适用范围一、合同法律适用本合同适用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双方当事人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履行双方在本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和责任。

二、合同适用范围1. 合同适用范围的定义本合同适用范围是指合同约定的适用范围,包括合同的地域适用和主体适用范围。

2. 合同地域适用范围(1)本合同适用于双方当事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签订的合同,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

(2)本合同适用的地域扩展到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但需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3. 合同主体适用范围(1)本合同适用于双方当事人的所有合同当事人。

(2)若合同的任何一方进行合同转让或受让,应当经过另一方书面同意,并且在合同转让或受让后,本合同继续适用于受让方。

三、争议解决与司法管辖1. 双方的争议解决方式(1)对于因本合同所发生的任何争议,双方应以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

协商不成的,可以采取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

(2)当事人同意通过仲裁解决争议的,应依据双方同意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3)当事人同意通过诉讼解决争议的,应向合同签订地、或者根据法律规定的司法管辖选择适当的法院提起诉讼。

2. 司法管辖(1)本合同签订地的法院享有对本合同争议的首先诉讼权,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2)当事人同意,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发生争议时,根据当地法律选择适当的法院解决。

四、其他约定1. 本合同的任何变更或补充均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确认后生效。

2. 本合同中的任何无效或不可执行条款,不应影响本合同其他条款的有效性或可执行性。

3. 本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合同履行完成或双方约定的终止日期。

以上为《合同的法律适用与适用范围》的合同书范例,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修改和补充。

请双方当事人在签署之前充分阅读并理解合同内容,确保双方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和实施。

任何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一致进行补充约定,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协议中的法律适用条款

协议中的法律适用条款

协议中的法律适用条款在任何合同或协议中,法律适用条款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法律适用条款规定了在合同履行中所适用的法律体系,以及争议解决的方式和程序。

本文将探讨协议中的法律适用条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地起草和应用这些条款。

一、法律适用条款的重要性法律适用条款的存在意义在于确保合同的稳定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国际贸易和合作日益频繁的今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法律制度之间存在差异,合同双方如果没有明确规定适用哪国法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法律纠纷。

因此,法律适用条款的存在能够预先规定适用法律,从而避免后续的争议和不必要的纷争。

另外,法律适用条款还有利于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通过确立明确的适用法律,各方可以预先了解适用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保护范围,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而如果没有法律适用条款,合同双方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因为不同的法律体系可能对某些权益的保护范围存在差异。

二、法律适用条款的起草原则1. 当事人自主选择法律适用条款的起草原则应该是根据当事人的自主选择原则。

合同双方应该有权根据自身需求和利益,在合同中明确规定适用哪国法律。

这种自主选择体现了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和合同自由原则。

2. 合理性和公平性法律适用条款应当合理且公平。

合理性体现在条款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合同双方应当清晰明确地规定适用哪国法律。

公平性则要求合同双方在协商过程中平等地参与,不能对一方偏袒或损害另一方的权益。

3. 交易实质的真实合法性法律适用条款应当基于交易实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双方应当基于合法的目的和内容,选择适用法律。

如果交易实质存在欺诈、违法或违背公共利益的情况,法律适用条款可能会受到限制或无效。

三、法律适用条款的具体表述法律适用条款的具体表述可以参照以下模板:1. 适用法律的明确规定:本协议适用XX法律。

2. 法律适用的限制:本协议在适用XX法律的前提下,不适用于XX法律的规定。

3. 争议解决的方式和程序:凡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应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应提交XX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最终仲裁结果具有最终和具体执行力。

合同的法律适用选择

合同的法律适用选择

合同的法律适用选择协议书本协议书由以下三方自愿订立,以确保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法律的适用和争议的解决。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丙方)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以下事实:1. 甲方和乙方双方希望订立一份合同来规范双方在以下描述的合作项目中的权利和义务。

2. 甲方和乙方双方在签署本协议之前已经充分商议并对合同的所有条款和条件达成一致意见。

根据上述事实,三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以下协议:第一条法律适用选择原则甲方和乙方同意,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选择以下适用的法律体系:(1)合同签订地法律:本合同签订的地点法律将适用于本合同的执行和解释。

(2)主体合同法律:甲方和乙方约定合同履行主体相关法规适用的法律。

第二条争议解决方式甲方和乙方同意,在发生合同争议时采取以下争议解决机制:(1)友好协商:在发生争议时,甲方和乙方应当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

(2)仲裁:若无法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甲方和乙方同意将争议提交给指定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仲裁裁决具有最终和具体执行力。

(3)法院管辖:如仲裁裁决无效或不可执行,甲方和乙方同意将争议提交当地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审判。

第三条其他条款1. 本协议适用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所有事项,包括但不限于甲方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争议解决方式,以及其他合同细节。

2. 本协议一经签署即对甲方和乙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如任何一方需要对本协议进行修改或补充,应经过所有签署方的书面同意。

合同约定的困难执行和适用法律

合同约定的困难执行和适用法律

合同约定的困难执行和适用法律本合同约定的困难执行和适用法律(以下简称“本条款”)旨在明确双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情况时的应对措施和适用法律的选择。

本条款应作为合同的补充条款,具有法律约束力。

一、困难执行1.1 困难执行是指由于不可预见的不可抗力、政策调整、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合同的履行难以实现或者遭受重大干扰的情况。

1.2 当发生困难执行时,双方应尽力协商解决,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变更或者推迟合同履行。

1.3 如无法协商一致,任一方可提起诉讼或者其他合法救济程序,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适用法律2.1 本合同的适用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

2.2 如因执行本合同出现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如协商不成,争议应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2.3 双方同意在诉讼期间继续履行未受争议的合同条款。

2.4 本合同的解释、效力、履行和争议解决等事宜,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

2.5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发生变化,本合同仍然有效,双方应依据变化后的法律进行履行和处理。

三、其他规定3.1 本条款作为合同的有效组成部分,在合同发生争议时具有决定性作用。

3.2 其他与本条款相关的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补充并签署书面协议。

3.3 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并与合同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3.4 双方确认自愿签订本条款,并阅读并理解其全部内容。

双方确认本条款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并同意严格按照其执行。

最后,特此确认,双方已详细阅读并理解本合同约定的困难执行和适用法律条款,愿意并自愿接受其约束。

甲方(签字):日期:年月日乙方(签字):日期:年月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适用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民三庭孙海翔就《合同法》中与合同履行相关的几个问题与大家谈论,作一点分析,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债权人对双方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债权可随时主张权利。

这个话题涉及诉讼时效问题,诉讼时效的开始是以权利受到侵害为前提的。

诉讼时效期间是权利人可以行使权利的期间。

权利人行使权利的目的就是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程序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权利人的权利没有受到侵害,也就谈不到保护的问题。

只有权利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权利人才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此时诉讼时效期间才开始。

在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关系中,从债权关系形成之日起至权利人行使权利之日止的期间,属于债权人行使权利的期间。

诉讼时效期间是以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开始计算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1 条规定,公民之间的借贷,双方对返还期限没有约定的,出借人随时可以请求返还,借方应当根据出借人的请求及时返还。

在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关系中,权利人享有随时请求义务人履行的权利。

在主张权利之前,权利人无法了解义务人对履行义务的态度。

只有权利人主张权利后,义务人通过明示或暗示表明将不履行义务时,权利人才可能知道权利是否受到侵害,也只有此时,权利人才可以行使诉权,诉讼时效期间才开始。

此种情况下诉讼时效的期间应从权利人第一次行使权利之日起计算。

在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关系中,从权利人第一次主张权利之日至其起诉之日,可能多次向权利人主张权利,诉讼时效期间从何时开始计算呢?我认为应从权利人第一次主张权利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其后的主张应视为诉讼时效的中断事由,适用诉讼时效的中断。

发票在业务过程中起的作用。

发票是财务作帐的凭证而不是货款已经支付的证据,一般不能直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

若双方本着诚实信用原则均认可发票也是证明债权债务的凭证,也可以认定,但这属于一种当事人约定的特例。

实践中可以让对方在发票存根上注明已收到发票,货款未付。

或直接让对方出具注明收到发票、款未付的收条。

二、买卖合同标的物质量标准问题及质量瑕疵的表现形式及对策买卖合同中出卖人交付标的物的质量直接影响买受人能否实现其合同的目的。

根据《合同法》第153条规定,出卖人应按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出卖人提供标的物质量说明的,标的物应符合该说明的质量要求。

在法院的审判实践中,一般按照以下原则确定合同标的物的质量标准:1、在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强行性规定的情况下,可以按当事人在买卖合同中约定的质量标准判断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是否符合要求。

2、当事人在买卖合同中对标的物的质量标准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应按照《合同法》第61条的规定,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按照买卖合同的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

3、标的物质量依照《合同法》第61条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则依照《合同法》第62条第一项的规定,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符合合同目的特定标准履行。

4、出卖人的说明应认定为是出卖人对标的物的明示保证。

说明是指出卖人向买受人所作的关于标的物的构造、性能、特征、功能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陈述。

若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与该说明不符,即属于交付标的物不符合要求。

关于质量瑕疵问题,又称品质瑕疵,是指出卖人所交付的标的物存在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标准,或者法律规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通常标准和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的情况。

一般有以下形式:1、标的物外观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标准,即存在表面瑕疵,如标的物的外观、品种、型号、花色等方面存在瑕疵。

这种情况,一般通过肉眼即可察别。

2、标的物包装不符合约定或法律规定的标准。

合同法第156条规定,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包装方式交付标的物,对包装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可以协议,应当认定按照通用的方式包装,没有通用方式的,应当采取足以保护标的物的包装方式。

审判实践中,一般判断:包装是否牢固,包装是否符合运输的要求,包装标志是否符合通用要求等。

3、标的物的内在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需经检验或使用后才能发现。

关于买受人提出质量异议期限的认定问题。

质量异议,又称质量瑕疵通知义务,是指买受人认为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存在质量瑕疵时,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向出卖人发出通知,否则视为标的物质量合格。

该通知即为质量异议,该一定期限即为质量异议期限。

在买卖合同中,只有买受人对标的物进行检验后,才能确定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是否符合要求,以决定出卖人是否违反质量瑕疵担保义务。

合同法157、158条规定了买受人对标的物质量的检验义务以及对标的物的质量瑕疵通知义务。

买受人收到标的物应当在约定的检验期间内检验,没有约定检验期间的,应当及时检验。

买受人发现标的物存在质量瑕疵的,应在质量异议期限内履行通知义务,在质量异议期限内未通知出卖人的,买受人将会失去请求出卖人承担质量瑕疵担保责任的权利。

法院在审判实践中一般作如下认定:1、买受人在约定的检验期间内提出质量异议。

按照合同自由原则,应适用当事人的约定。

2、当事人未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发现或应当发现标的物质量瑕疵的合理期间提出质量异议,买受人提出质量异议期间的最长法定期间为2年。

所谓合理期间是指买受人对标的物进行正常检验以及通知出卖人所必需的时间。

例如出卖人数次催要货款,买受人未通知标的物质量有瑕疵,直至出卖人向法院起诉后才通知的,视为买受人怠于通知,认定标的物没有质量瑕疵。

无论该标的物质量如何,若在2年期间内未提出,法律上视为无质量瑕疵。

3、当事人在合同中有质量保证期的,应在质量保证期内提出质量异议。

依据合同法158条规定,出卖人在合同中约定质保期的,适用质保期, 而不受2年期间的限制。

原因在于:若质保期是国家规定的,当事人自然不得变更,必须遵守。

若质保期是当事人约定的,依照约定双方已形成合意,亦必须遵守约定。

4、质量异议期限的例外情况。

合同法158条第3款规定,出卖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提供的标的物不符合约定的,买受人不受前款规定的通知时间的限制。

原因是如果出卖人知道自己交付的标的物数量短少或质量存在瑕疵,即此时出卖人主观上存在恶意或重大过失,为平衡双方利益,自然不应保护出卖人。

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的一般做法:对于买受人提出的出卖人所交付的标的物存在质量瑕疵的诉讼,法院按期提出,应认定出卖人所交付的标的物质量合格,判决驳回买受人的诉讼请求。

对于买受人已提出质量瑕疵的通知,并且该通知的内容和形式符合通常要求的,该情形有几下几种表现形式:1、双方在诉讼前或诉讼中已对标的物的质量瑕疵作出确认,只是对出卖人应承担的质量瑕疵责任大小有争议的,法院可认定该标的物存有质量瑕疵。

2、双方对产品质量瑕疵已实际存在无异议,但对瑕疵的具体内容有争议,进而影响到承担责任的后果的,若法官对表现出的质量瑕疵能够直接认定的,可直接认定。

3、双方对标的物的质量瑕疵有争议,法官又无法直接认定的,应向买受人释明,由其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质量鉴定申请,由法院委托相关机构进行质量鉴定,最终由法院依据鉴定结论定案。

若在鉴定过程中,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不提出申请或不缴纳鉴定费用或不提供相关鉴定材料的,致使对案件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的,责任方应对举证不能承担法律后果。

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后的对策:注意保留证据。

合同法158条规定:当事人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在检验期间内检验。

没有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在发现标的物的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合理期间内通知出卖人,怠于通知的,视为符合约定。

买受人在合理期间内未通知或自标的物收到之日起两年内未通知的,视为符合约定。

有产品质量保证期的,按照质量保证期的规定。

通知应采用书面形式,同时还应有能够证明已经送达的证据。

三、对违约金的理解和一般适用违约金是合同当事人约定的,一方违约即不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条件时,应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

其特征表现: 1、违约金的数额是预先确定的。

它作为违约以后对损失的补偿,非常简便迅速,免除了受害一方在另一方违约以后,对实际损失所负的举证责任,同时也免去了法院在计算损失方面的麻烦。

由于它预先确定,事实上就向债务人指明了违约后所需承担责任的具体范围,把风险和责任限制在预先确定的范围之内,有利于当事人在订约时计算风险成本,合理确定未来的利益,将有利于鼓励交易。

2、违约金是一种违约后生效的补救方式,具有一定的任意性,除法律、法规直接对某种违约行为规定了违约金数额外,违约金数额可由当事人协商确定。

3、违约金的支付是独立于履行行为之外的给付,支付违约金的行为并不能代替合同的给付。

违约金的性质:一、违约金的预订性。

这是违约金的基本性质。

1、违约金是当事人违反合同履行义务应当承担的责任,不同的违约形态,给被违约人造成的损失是不同的,不履行、逾期履行等适用不同的违约金,它需要当事人事先在合同中做出约定,当事人没有约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办理。

2、违约金的数额、比例或计算方法、计算标准。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3、违约金与赔偿金的关系。

违约金应视为赔偿损失,但当事人担心不足以赔偿损失时,还可以约定违约金不足以弥补损失时,再适用赔偿金。

二、违约金的惩罚性和补偿性。

违约金的意义在于对履行利益的补偿,因此,本质意义上的违约金应当是补偿性的违约金。

当事人在诚实信用、公平原则基础上,还可以约定使用惩罚性的违约金,违约金与损害赔偿不一样,它不以发生实际损害为条件,即使违约的结果并未发生任何实际损害,也不影响对违约人的违约金责任,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制裁违约行为,以充分保护非违约方的利益。

三、违约金的担保作用。

由于违约金大多采用约定方式,即主合同之外,成立了一个从合同,结合违约金的惩罚性,违约金可以起到督促当事人履行合同的目的,也就起到了担保作用。

违约金的设定,可以使当事人预知不履行的后果,为避免承担违约金,就必须履行合同义务。

四、违约金的国家干预原则。

虽然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可以自由约定违约金,但国家也对违约金的条款予以干预,即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国家予以干预是有条件的,即是基于一方当事人的请求的前提下,这样正是体现合同正义原则适度限制合同自由原则的立法思想。

从违约金的补偿性来看,基于违约金的补偿性,国家在违约金过高或过低的情形下,予以调整。

违约金的补偿性是以损失赔偿为基础的,所以国家立法授予法院有权进行调整,以使违约金数额与违约造成的损失大体相当,从这点上说明我国的违约金性质是以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