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危害与预防

合集下载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输血输液加温
在手术过程中,对于需要 输注的血液和液体,应进 行加温处理。
在加温过程中,应密切监 测温度变化,避免过热或 过冷。
加温设备应符合相关规定, 确保加温效果和安全性。
04
术中低体温的监测与处理
使用体温监测仪
实时监测
使用体温监测仪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发 现低体温情况。
指导治疗
03 心血管反应
低体温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血管并 发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尤为不利。
影响术后恢复
01 延迟苏醒
低体温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使患者术后苏醒时 间延长。
02 增加疼痛感
低体温引发机体应激反应,导致术后疼痛感加剧。
03 延缓伤口愈合
低体温影响胶原蛋白的合成和伤口愈合过程,延 缓术后恢复。
继续监测
术后应继续监测患者的体温,以确保患者的体温 恢复正常。
护理措施
对于出现低体温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如加强保暖、调整输液温度等,以促进患者的康 复。
提高医护人员对低体温的认
05

加强培训和教育
定期组织培训课程,向医护人员 传授低体温的相关知识,包括低
体温的危害、预防措施等。
制作宣传资料和手册,方便医护 人员随时查阅和学习。
02 保温毯的温度应根据患者的体温和感觉进行调节, 避免过热或过冷。
02 使用保温毯时应确保其干燥,以免影响保温效果。
减少暴露部位
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患 者的暴露部位,如头部、颈部 和四肢。
对于暴露的手术部位,应使用 保温毯或保温垫进行覆盖,以 减少热量散失。
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 保暖,如及时调整手术床的角 度、遮盖非手术部位等。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手术中低体温症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下降至低于正常范围的症状,通常定义为体温低于36摄氏度。

低体温会导致术后恢复时间延长、感染风险增加、心血管变化和脑功能受损。

因此,在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症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预防措施。

1.术前良好的沟通和准备:在手术前,医生和患者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低体温症风险。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健康情况和可能的术后复苏需要。

同时,医生还需要有充足的准备,包括准备合适的设备和药物。

2.术前保暖:术前保暖是预防低体温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者在手术前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如穿着保暖的衣物和袜子,使用保暖毯等。

保暖措施能够减少热量丧失,提高患者体温。

3.避免寒冷环境:手术室内的温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水平,避免寒冷的环境。

同时,手术室内使用的液体和气体应该保持适当的温度,以避免患者在手术中体温下降。

4.预热技术:手术中使用预热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体温。

常见的预热技术包括使用加热的毛巾、热水瓶、电热毯等对患者进行局部加热,或者使用全身预热设备进行全身加热。

预热技术能够提高患者的体温,减少热量丧失。

5.合理的麻醉管理:术中麻醉管理也是预防低体温症的一个重要方面。

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和手术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一般来说,全身麻醉比局麻更容易导致低体温,因此在全身麻醉中应该采取更多的预防措施。

6.高效的循环管理:术中的循环管理也是预防低体温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麻醉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患者的体温。

常见的循环管理措施包括增加液体和血液的输注,使用加热的输液设备,使用加热的输注管等。

7.使用保温设备:手术中可以使用各种保温设备来减少热量丧失。

如加热输液器、加热输注器、加热毛毯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供温暖的液体和气体,有效地避免患者体温过低。

8.围手术期独立检查:围手术期独立检查是指对手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围手术期进行独立的评估和记录。

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作者:益西珍嘎来源:《收藏界·名家探索》2018年第09期术中低体温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体温低于36℃以下,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可达50%~60%,其中1/2患者术中体温低于36℃,1/3患者术中体温低于35度。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手术患者术中体温下降,可由此引发寒战,增加病人的不适感和许多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对手术患者的体温监测,发现采用了有效的保温措施,患者术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降低了麻醉复苏期的寒战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麻醉复苏。

現就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危害及预防低体温的各种方法和护理措施分析如下:一、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1.手术室环境温度的影响手术间的温度一般在22℃左右,对于半身或全身裸露接受手术的病人无疑是冷环境。

若手术室的室温低于21℃时,病人往往出现体温降低,这是由于皮肤与环境温度差值过大,辐射和对流散热均显著增加。

2.麻醉对体温的影响麻醉期间体温降低与麻醉药物的使用有关。

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在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时,通过调节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全身麻醉时,麻醉药物抑制了机体正常的温度调节,使体温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较大。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体核温度高于体表温度2--4℃,在麻醉状态下,血管收缩的冷阈值大大降低,动静脉畸形开放,导致体热从中心到外周的重新分配,核心体温降低1-1.5℃。

另外,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3.输液和输血对体温的影响术中患者输入大量的低温液体或快速输入大量冷藏库血,则对患者机体中液体造成‘冷稀释’作用,从而导致患者体温下降,成人静脉输入环境下1000mL或每输入1个单位4℃血液,体温约降低0.25℃,在5~10分钟内输入500mL库存血,能使体核温度降低0.5℃~-1.0℃。

4.皮肤的暴露对体温的影响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完整的皮肤具有天然的屏障作用。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ppt课件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ppt课件
上课流程
一、低体温的定义 二、术中低体温形成的原因 三、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四、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大家好
1
一、低体温的定义
人体正常的体核温度介于36℃至38℃之间。虽然低体 温被定义为体核温度小于36℃,但是它可分为轻度、 中度、重度这三个等级: 轻度低体温是指介于34℃至35℃之间的体核温度。 中度低体温是指介于30 ℃至34℃之间的体核温度。 严重低体温是指低于30℃的体核温度。
大家好
7
四、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4、温盐水冲洗 术中冲洗液加温至体温水平,以保持病人体温的恒定。
5、采用保暖物品 (1)保暖棉被服:不实施手术部位用保暖性能好的被服或手术巾
遮盖,使之与周围的冷空气隔绝,尽量避免弄湿被服,保持手术 床的干燥。 (2)热水袋:袋内加热水1/3~1/2满,温度50摄氏度以内,并以多 层包裹,至于病人的四肢及输液处,使热不直接接触肢体。
大家好
9
谢谢大家好10 Nhomakorabea结束
大家好
11
大家好
6
四、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1、加强对病人的体温检测 采用合理安全的体温监测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加强对
病人皮肤温度、面色的观察。 2、控制室温
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 ℃~24 ℃,湿度为40%~60% 3、输入加热的体液
液体加热后输入不仅能有效的减轻低体温,从某种意义上有一 定的升温作用,是复温常用的方法。静脉输注的液体或血液加温 至36摄氏度左右,血液加热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引起血细胞破 坏。
5、自身因素 强烈的情绪反应会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导致体温发生变化
大家好
4
三、低体温的危害
1、血液系统的改变 体温下降可出现多方面的血液系统异常,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凝血 障碍,导致极差的预后。低体温主要是通过对凝血酶和血小板的 影响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术中低体温预防

术中低体温预防
开发新型的保温设备和材料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开发新型的保温设备和材料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成本和费用
使用先进的保温设备和材料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和费用,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 来说可能难以承受。
技术支持和培训
使用新型的保温设备和材料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否则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而影响 手术效果。
监测体温有助于及时发现低体温及发热情况,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对症治疗和护理
对于低体温患者, 应积极复温并注意 保暖。
静脉输注的液体应 加温后使用,避免 与低体温叠加导致 体温进一步下降。
采用加温毯、暖风 机等设备进行复温 。
保温护理的注意事项
保温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烫 伤患者。
各种保暖设备应正确使用,不 要将设备放置在患者皮肤上直
温度传感器
02
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患者的体表或体内,监测患者的皮肤温度
或血液温度。
加温设备
03
使用加温设备,如电热毯、加温输液器等,对患者的体表或体内进行加温。 Nhomakorabea05
术后护理
术后监测患者的体温
1
术后需常规监测体温,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情况 。
2
采用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测量部位包括口腔 、腋下、肛门等。
3
液体保温箱
液体保温箱是一种可以保持输注液体温度的设备,通过将液体存储在保温箱中, 以保持液体的温度。
04
麻醉期间的保温措施
全身麻醉患者的保温措施
1 2
预充加热毯
在手术床垫下放置加热毯,对全身麻醉患者进 行大面积的保温。
静脉输液加热
使用输液加热器,对静脉输液的液体进行加热 ,以减少热量散失。

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

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

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引言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降低到低于正常范围。

术中低体温不仅会给手术进行过程带来困扰,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因此,正确的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方法。

1. 保持术前适宜的体温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术前必须保持患者体温在适宜范围内。

对于手术中产生低体温风险的患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提供加热毯或暖气进行加热,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等。

2. 使用进一步保暖措施在手术中,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手术情况,可以采用进一步的保暖措施。

例如,对于长时间手术或有严重创伤的患者,可以在患者体表放置保温垫或使用加热灯进行保暖。

此外,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温暖的输液液体和预热输血也可以帮助预防术中低体温。

3. 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手术室的温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以防止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

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手术类型,可以适当调整手术室的温度。

在手术室中,可以使用加热装置或调节空调温度来保持适宜的温度。

4. 监测患者体温在手术过程中,及时监测患者的体温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红外线体温计等设备进行体温监测。

当患者体温降低到低于正常范围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暖化。

5. 使用保暖设备在手术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保暖设备来帮助预防术中低体温。

例如,可以在手术室中设置加热系统,如加热床或温暖气流。

此外,还可以给患者提供加热毯或加热垫等个人保暖设备。

6. 注意患者体表外露部位的保暖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表外露部位更容易受到低温影响。

因此,应特别关注这些部位的保暖。

可以使用透明覆盖物或保温套对这些部位进行防护。

7. 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和深呼吸患者的活动和呼吸可以产生热能,有助于体温调节。

因此,在手术前后,鼓励患者适度地进行主动活动和深呼吸,以帮助预防术中低体温。

8. 使用药物辅助预防某些药物可以帮助预防术中低体温。

例如,可以在手术前给予患者温暖的液体,如温热的盐水,以提高体温。

手术中如何预防低体温

手术中如何预防低体温

低体温作为手术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并发症,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温<36℃。

由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手术室属于非常特殊的封闭环境,可能发生低体温情况,其中老年群体低体温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群体。

术中发生低体温不仅对麻醉药物代谢有影响,不利于患者术后苏醒,还可能引发各类严重并发症,导致围手术期死亡率升高。

术中为什么会发生低体温一是患者心理因素。

术前,患者缺乏对手术的认知,进入手术室后,因陌生的环境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对回心血量和微循环产生影响,导致术中出现低体温。

二是与患者年龄有关。

患者年龄越大,各项机能减退明显,适应能力下降,体温调节功能下降,手术中容易出现低体温。

三是受术前禁食禁饮影响。

患者需要在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还有的患者需要服用泻药或者灌肠等,延长了空腹等待手术的时间,导致术中饥饿,引发低体温。

四是手术因素。

个别患者手术时间过长,引起患者体表热量的流失加快,体温下降。

五是麻醉因素。

部分麻醉药物具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从而对调节温度的血管收缩功能产生抑制,影响了人体体温调节,引发低体温。

六是术中使用冲洗液导致的低体温。

冲洗液大多是室温环境下低于人体温度的液体,进入机体后会以热量交换的形式将患者身体中的热量带走,导致其体温降低。

如何预防低体温要想预防低体温,需要护理人员围绕导致低体温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第一,术前预防。

术前1天,手术室的巡回护士需利用术前访视机会,全面了解患者的基础情况,包含病情、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然后实施健康教育,重点询问患者对室温的需求,告知其低体温的基础知识,如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简单介绍本次手术医师的资历、手术经验等,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让患者观看手术室环境的图片,提前熟悉,消除其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并提前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特别是在冬天,温度较低,手术前护理人员可以将手术室的室温调节至26℃左右,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安装温度监测仪,以便随时监测手术室的温度。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术中低体温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下降到低于正常水平的状态。

术中低体温不仅会增加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能延长患者的恢复时间。

因此,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生应该对患者的体温进行评估。

对于容易产生术中低体温的高危患者,应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高危因素包括老年人、体重过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时间手术等。

2. 保持手术室温适宜手术室的温度是影响患者体温的重要因素之一。

手术室的温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应在22-24摄氏度。

如果手术室过冷,将会增加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风险。

3. 使用预温设备预温设备是一种有效的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

使用预温设备可以提前将患者的体温升高到正常水平,从而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常见的预温设备包括温热床和温热毯。

4. 避免脱水脱水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常见因素之一。

在手术前,医生应该确保患者的水分摄入足够,并避免术中过度失水。

术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输液,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5. 使用保温维持器械手术过程中,使用保温维持器械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低体温的方法。

常见的保温维持器械包括保温膜、保温袋等。

这些器械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体表散热,帮助患者保持正常体温。

6. 监测患者体温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

如果发现患者体温下降到低于正常水平,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增加保温物品、调整手术室温度等。

7. 预防感染感染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手术前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注射免疫增强剂等,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感染会导致体温升高,可能遮蔽了患者真实的体温水平。

8. 术后保暖手术结束后,患者仍然需要保持体温。

手术室外应将患者迅速转移至温暖的恢复室,并使用保温毯等物品保暖。

同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温。

9. 教育患者及家属在手术前,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术中低体温的风险以及预防措施。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ppt课件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ppt课件

VIEW MORE
手术时间的影响
术中低体温增加术后并发症 一项对1200名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与术中保持正常体温的患者相 比,低体温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2.9倍 术中低体温影响手术时间 另一项研究表明,术中低体温患者的手术时间比正常体温患者长18%。 这可能是由于低体温影响了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手术部位的血液供应 预防术中低体温的重要性 术中低体温不仅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还延长了手术时间。因此, 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如使用保温垫、加温输液和吸入气体等,具有 重要意义
预防术中出血和 体液失衡
术中低体温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 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多种术后并发症,如心脏问题、肺部感染和肾功能不全等。 一项研究发现,术中低体温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比正常体温患者高5倍。 预防术中低体温能减少出血和体液失衡 保持术中正常体温可以减少出血和体液失衡的风险。一项研究发现,在接受重 大手术的患者中,术中低体温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比正常体温患者多3倍。
02 术中低体温的原因
麻醉药物的影响
术中低体温增加术后并发症 一项对1200名患者的调查显示,术中低体温的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 症的概率比正常体温的患者高出26%. 预防策略能有效减少术中低体温 一项研究发现,使用保温垫、加温输液和呼吸机加温等措施可以有 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至17%。
手术部位及方式的影响
03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策略
调节手术室温度和湿度
低体温影响患者恢复 术中低体温使患者恢复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从而增加医疗费用和风险。 低体温增加术后并发症 术中低体温使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肺炎、心脏问题等并发症,从而增加死亡风险。 低体温影响麻醉效果 术中低体温可以影响麻醉的代谢和清除,从而影响麻醉效果,增加手术风险。 调节手术室温度和湿度可降低低体温风险 通过调节手术室温度和湿度,可以降低术中低体温的风险,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和死亡。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症及预防措施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症及预防措施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77262·经验交流·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症及预防措施周学会(贵州省肿瘤医院 手术室,贵州 贵阳 550000)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手术期间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人体核心温度的正常范围在36.5℃~37.5℃,而手术患者核心体温低于36℃称为体温过低,手术患者在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概率为50%~70%,多发生在手术麻醉中。

由于手术患者本身身体及疾病的影响、手术室环境、开放体腔、使用温度过低的消毒液和冲洗液、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等都易使患者产热减少,散热增加而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产生。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产生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如术后切口感染和住院时间的延长、免疫功能抑制、凝血障碍、术后渗血量增多、麻醉药物代谢减慢、寒战的发生率增加、心肌缺血等,低温对手术患者的危害大、范围广,愈来愈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手术患者;低体温;预防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77.2211 原因分析1.1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自身体质较差,手术前会有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术前一日禁饮食,这些原因使患者对冷刺激的敏感度增强,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概率增加,通常机体在应激情况下产热率往往不如散热率高,均导致机体散热加快,尤其是老人及小儿。

老年人术中低体温是因为代谢率低,体温调节易受干扰,同时,衰老时机体成分发生变化,有机成分下降,机体水含量减少,进而使机体热储降低,围术期更易发生低体温。

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病人因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易致术中低体温。

1.2 环境因素。

低体温易发生在寒冷的冬、春季节,手术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麻醉科术中低体温处理

麻醉科术中低体温处理

麻醉科术中低体温处理低体温(低于36摄氏度)是麻醉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因此,在麻醉科手术中,对于低体温的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低体温的原因、危害以及处理方法,来探讨麻醉科手术中低体温处理的重要性与方法。

一、低体温的原因低体温在麻醉科手术中常常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1. 麻醉药物的影响:许多麻醉药物会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从而导致患者的体温下降。

2. 麻醉科手术的环境:手术室的温度通常要低于正常室温,这也增加了患者低体温的风险。

3. 麻醉科手术的时间:麻醉手术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患者体温的下降。

二、低体温的危害低体温对于麻醉科手术患者来说,可能带来以下几个主要的危害:1. 代谢率下降:低体温会导致人体的代谢率下降,从而影响患者的器官功能。

2. 心血管系统影响:低体温会导致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的降低,进而增加术中心脏事件的发生风险。

3. 免疫功能受损:低体温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使其易受感染。

三、麻醉科术中低体温处理方法为了有效应对麻醉科手术中低体温的问题,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1. 预热:在手术开始之前,使用预热设备或毛织品等对患者进行预热,以提高其体温。

2. 反应性预防:在手术中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情况,一旦发现体温下降,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叠被、加热灯等,以保持患者体温的稳定。

3. 使用加热设备:在手术中使用加热设备,如加热床、加热呼吸器等,以帮助维持患者体温。

4. 加强监测:在手术中加强对患者体温的监测,及时发现体温下降的情况。

5. 给予保温措施:手术中应尽可能避免患者接触冷的物体或表面,使用保温器材等措施,以保持患者的体温。

6. 加强团队合作:麻醉科手术中,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士等应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协作,及时探讨低体温处理的策略,确保患者的安全。

四、结语在麻醉科手术中,低体温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低体温带来的危害,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低体温的监测与预防,提前做好相应的处理准备,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危害及预防措施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危害及预防措施

1 资料 与方法
1 . 1 一 般资 料 选取 2 0 1 3 年 1 2月 至 2 0 1 4 年 1 2 月 则 其 手术 1 0 0例 。 男6 O 例, 女4 0 例, 年龄 1 岁一 8 0 岁, 其 中开腹 手术 8 0 例, 非 开腹手术 2 O例。全身麻醉 5 0 例, 硬膜外麻醉 5 0 例, 手术时 间2  ̄ 4小 时不 等。 1 . 2 方 法 选取的 1 0 0例 手术患 者按手术 安排 时间 随机分为 常规组 和保温组各 5 O 例患者人手术室后常规输液、 冲洗腹腔等操 作 均 室温 下操作 , 只用 手术 单 遮盖 。保温 组患 者人 手术 室前 3 0分 钟 预 先 开空 调 , 调 整室 温 在 2 6  ̄ 2 8 o c , 患者 人 室后 用 加 温 液体 冲洗术 野 , 使用 u形 肩背 , 用3 7 o e 左 右液体输 注等 。
在全身麻醉中应用加热交换器人工鼻能保持呼吸道内恒定温度和湿度46预防体腔热量散失对于散失时间长胃肠管等腹腔脏器长时间暴露者术中使用温热盐水纱布覆盖肠管需要腹腔冲洗者使用温热液体冲洗体腔等以减少体热的散47加强手术中对病人体温的检测采用合理安全的体温检测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加强对病人皮肤温度的观察对早期出现低体温者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适当的保暖
结果 保 温组 患者低体 温发 生率为 9 . 8 %,对照组患者低体温发 生率 4 0 %。结 论 手术 室温度 、麻 醉方式、输血输液 、手
术 时间、个体差异 等因素可导致患者体温 降低 ,采取手 术间预 热、术 中 使 用 u形肩 背、腹腔 冲洗液加温等措施 可明显
降低手术患者术 中低 体温的发 生率。 关键词 :术 中;低体温 ;危害 ;预 防措施
患者体温降低 , 术 中切 口周 围的布类被浸湿 , 带走热量 , 也会

手术室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

手术室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

手术室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手术室是提供手术和抢救各类病症患者的主要阵地,与血库、麻醉复苏室等区域邻近。

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会维持在22至25℃之间,遇到特殊情况会降低室内温度,从而阻止手术室内繁殖大量细菌,避免让患者手术部位增加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若手术室温度过高会让患者出现脱水或者中暑迹象。

人们正常体温处在36至37℃之间,当受低温环境手术室的影响,少于36℃会成为低体温者,逐渐降低人体机体代谢率和耗氧量,容易给人体凝血机制带来阻碍,延长伤口愈合程度,低体温者会降低免疫功能。

因此,需在手术室中提前对患者做好低体温防护措施,这样才能避免给身体机能和生命带来危害。

一、手术室术中患者出现低体温主要原因调控人体体温主要由中枢肌肉操控散热和产热特性,让体温能够在0.2℃之间进行波动,但是手术中需要对患者打麻醉剂才能正常开展手术,这时会让患者的下丘脑出现抑制反应,难以让所处环境温度对体温加以调节,会让他肌肉增加产热现象,这样下去容易降低患者体温。

通常情况下会让患者的体温下降至1.6℃,在手术室术阶段需对患者进行冷药剂的静脉输入,成人每次的静脉输入量为1000ml。

或用冷藏库血进行输液,会让患者体温下降至0.25℃,短时间输入温度为4℃的血液。

患者因为体温低出现心律失常或者心脏骤停现象,出现低体温,容易给药物代谢和中枢神经以及内分泌系统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增加死亡概率。

二、手术室术中低体温预防方法(一)预先用药为手术患者打麻醉药容易让患者出现低体温现象,可使用湿化加温下的麻醉气体让患者吸入该气体,避免出现体温降低问题。

还可对患者提前打麻醉药剂,扩张血管张力,使用硝苯地平帮助人体核心热量持续扩散到各个部位,通过储存好热量保证患者体温维持到正常水平。

在进行全麻诱导时,可使用咪达痤疮镇静剂,避免患者体温下降速度过快,同时可将手术室温度调控到22至24℃,湿度维持在40至60%范围内,从而能有效预防患者体温降低。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

方法:通过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术中控制室温、控制皮肤散热、输入加温的库血和液体、覆盖肢体保温及加强术中低温的检测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结论:积极有效的预防是有效防止术中低体温发生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原因;危害;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178-02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使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中心体温在37±0.4℃,身体中心温度(体核温度)低于36℃,称为低体温[1]。

现就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低体温的危害,预防低体温发生的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导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1.1 患者自身的因素患者个人体质和年龄因素会影响体温。

尤其老人及小儿,老年人术中低温主要原因是因为代谢率比较低;同时,机体成分在衰老时发生变化,而使机体热储量降低,围手术期更容易发生低体温[2];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大一些,皮肤很薄,血管也丰富,容易散热[3];另外,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也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术中易致低体温的发生;应激情况下产热率往往不如散热率高,均导致机体散热加快[4]。

1.2 产热不足手术前病人需要进食进水,69000机体能量不足,产热减少,术中易导致低体温。

1.3 麻醉因素在全麻过程中,患者意识消失,产热减少,肌肉松弛,麻醉药物会导致体温调节障碍,麻醉抑制血管收缩,病人只能通过自主防御反应调节温度的变化,全麻手术时间一般超过2小时,都可引起患者体温下降。

1.4 手术间的低温环境手术室温度过低,会导致病人体热散失,直接影响体温。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通过热调节反应可有效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但在麻醉创伤和手术情况下,患者机体丧失正常的热调节反应功能,使得患者体温极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4]。

1.5 大量输血、输液,大量的冲洗由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需要通过静脉通道大量的输入库血和液体,大量的快速的冷液体进入病人体内,更导致了低体温的加重。

术中低体温预防

术中低体温预防

术中低体温预防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引言•相关概念与定义•术中低体温的原因•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术中低体温的监测与处理•研究结果与讨论•结论01引言1背景介绍23术中低体温是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50%-80%。

低体温可导致多种不良影响,如手术部位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免疫功能抑制等。

因此,预防术中低体温对于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01研究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02探讨不同预防方法的有效性和优劣比较。

03为临床实践中预防术中低体温提供参考依据。

1 2 3通过对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预后。

本研究对于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研究对于推动术中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02相关概念与定义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6℃到37.2℃之间,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略有差异。

正常体温范围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中心体温低于36℃的情况。

低体温定义低体温定义1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23低温对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清除有一定影响,可能延长患者苏醒时间。

低温对麻醉的影响低温可能导致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心血管反应。

低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低温可能引起呼吸道梗阻、通气量下降等问题。

低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03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术后低体温可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低体温的危害01增加手术感染风险低体温可能降低免疫功能,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02影响组织氧供低体温可能导致组织缺氧,影响手术效果。

03术中低体温的原因手术室温度过低手术室温度过低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重要因素之一。

手术室环境湿度过高手术室湿度过高可以加剧患者的散热负担,增加术中低体温的风险。

手术室环境因素手术部位手术部位的不同也会影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例如,胸、腹腔等大手术,由于体表暴露面积大,容易造成体温散失。

手术类型全身麻醉和镇静剂的使用会增加术中低体温的风险。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

方法:通过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术中控制室温、控制皮肤散热、输入加温的库血和液体、覆盖肢体保温及加强术中低温的检测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结论:积极有效的预防是有效防止术中低体温发生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危害;预防【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12—01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是衡量机体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护士评估患者身心状态的基本资料。

人体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维持身体中心温度在37±0.4℃。

由于手术中病人内脏或肢体大面积、长时间的暴露,大量室温液体的输注,反复长时间的术区的冲洗,麻醉药对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的抑制等,导致术中患者体温低于正常体温。

(手术期身体中心温度低于36℃,称为低体温[1])。

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老年人及小儿,术中低体温可使机体耗氧增加、心率增快、免疫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现就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综述如下,旨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我们手术中的护理质量。

1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1.1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低体温通过三种方式促进切口感染:第一,低体温引发体温调节血管收缩,显著降低皮下氧张力致组织缺氧,间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第二,低体温直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第三,低体温加重术后蛋白的消耗,使伤口愈合受到抑制[2]。

有研究表明,轻度体温降低可直接损害骨髓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释放作用,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移动,减少皮肤血流量,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增加伤口感染率 [3]。

1.2 寒战的发生率增加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保持中心体温接近 37℃,患者中心体温约降低 1℃,就会出现寒战,这使机体耗氧增加,心血管系统供血需求增加[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危害与
预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危害与预防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093-01
人的正常体温在健康状态下一般波动在℃℃之间,是一个相对恒定的值,它是靠人体下丘脑中的体温中枢调节人体产生的热量与散发的热量保持平衡。

而在手术间中由于各种原因破坏了这种平衡,而出现了低体温(34℃-36℃)。

有研究显示:大约50%手术患者体温低于36℃,%的患者低于35℃。

术中发生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非常大,现就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危害及预防综述如下。

1 低体温的原因
个体因素:术前患者禁饮禁食,灌肠及疾病本身等因素可能导致患者体质下降,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应急情况下产热率往往不如散热率高,易导致机体散热加快[1]。

老年人及小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在手术中发生低体温。

麻醉药物: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是靠下丘脑来调节的,可以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而麻醉剂对体温中枢的自我调节有抑制作用。

有研究表明,全身麻醉时,全麻药物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使其对低温反映的阈值降低约℃[2]。

有学者提倡将中心体温> ℃作为病人搬出术后恢复室的指标之一[3]。

环境温度:无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净化手术室也相当普遍,手术室环境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

研究显示,当手术室温度小于21℃时,则体温易低于36℃。

有相关文献研究,体温下降的幅度与手术室环境温度相关[4]。

输血、输液及大量使用冲洗液:手术时输入大量与室温相同的液体与库存血或大量使用室温下的冲洗液,会达到“冷稀释”的作用,造成低体温的发生。

皮肤暴露:患者进入手术室在手术开始前,皮肤暴露时间过长,加之大面积消毒,给病人的保暖不到位,消毒液挥发带走热量,患者易出现寒战和低体温的发生。

2 低体温的危害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低体温导致血管收缩,降低了组织的氧含量和灌注量,同时降低了中性粒细胞的活性,使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灭作用减弱,导致伤口感染率增加。

影响机体凝血功能:手术过程中轻度低体温可阻断血栓素A2的释放使血小板功能降低,降低凝血
酶的活性,导致手术中出血量增加和对输血的需求增加,严重的低体温可激活纤溶系统,可致DIC的发生。

影响机体心血管功能:轻度低体温(低于中心体温℃℃)可引发交感神经兴奋所介导的高血压,当中心温度降低1℃可出现寒战,机体耗氧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影响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低体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极其明显,体温每下降1℃,脑血流量减少6%-7%,出现意识障碍,判断力损害和模糊。

低体温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变迟钝,影响机体识别和运动功能。

影响机体代谢: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增加13%,体温下降使机体重要组织代谢率降低,从而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同时低体温又可导致静脉瘀滞和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易导致静脉血栓的发生。

3 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术前访视:通过术前访视,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做出护理诊断,提出护理计划,做到充分准备,并于手术当日实施保暖措施,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同时通过术前访视,增加护患熟识度,有利于护
患更好的沟通,降低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对冷刺激阈值降低。

术前预保温,适时控制环境温度:患者入室前1h室温控制在26℃左右,盖被植入40℃恒温箱内。

患者入室后取出,手术室温度维持在22-26℃,既能有效防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核心体温过度下降,又能防止或减少微生物繁殖,同时满足工作人员舒适的要求。

术中加温物品使用:用手术薄膜覆盖手术切口,会减少皮肤散热,并避免湿敷料对皮肤的冷刺激。

对于手术时间长,体腔暴露时间长的患者,术中使用38℃盐水纱布和敷料擦拭,覆盖肠管,并及时更换。

预防“冷稀释”作用:对患者输注的液体和血制品进行适当的加温,可有效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甘蓓等[9]报道,术中采用输血加温器为患者加温输血,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采用者。

被动加温:有效的被服遮盖,可减少体表温度的散失。

皮肤散热量与体表面积成正比,因此保暖部位的大小比保暖物品的层数更重要。

同时手术床上使用加温毯会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术中加强对患者体温的监测:对体温进行全程监测,及时反映患者体温,是保证麻醉和手术成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主要环节。

由于影响患者术中体温因素较多,对患者体温监测应即时动态,及早发现处理,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加强医务人员保温意识:医务人员首先要明确术中保温的重要性,其次要了解影响体温的因素,采取各种鲍温措施,特别是重大疑难手术,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及营养状况差的高危患者,综合保温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4 小结
术中低体温现象已逐渐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通过手术前和手术中控制体表和体腔散热,采取多种护理错施营造温暖舒适的机体内外环境,可有效防止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

减少了由低体温带来的很多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日期,减少患者医疗费用,以利于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莫朝辉.低体温对围手术期病人的影响和护理干预.中国社区医师,2010,19(12):199
[2] 刘立新.全麻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变化的研究.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27(1):21-22
[3] 曾独娟,李爱民.麻醉对患者体温的影响.中国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3(12)
[4] 寿红艳.徐旭仲.手术室环境温度对老年人手术期核心温度变化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6):5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