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吉祥纹样-(设计与鉴赏)
明清瓷传统纹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明清瓷传统纹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https://img.taocdn.com/s3/m/abe9eb3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c.png)
明清瓷传统纹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古代陶瓷的纹饰,反映出中国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瓷器上的纹饰图案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值得大家去探讨研究,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也有对生活美好的憧憬。
归纳起来大致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宗教文化、飞禽走兽、花卉翎毛,以及风俗习惯等。
这些纹饰反应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今天,就随小编一起来解读古代陶瓷的纹饰特征及寓意,了解传统文化及典故,继而更好的去欣赏那些不同时期涌现的光彩熠熠的精美之作。
喜欢真正野生好沉香的朋友请加下面微信免费领取:《破解沉香投资收藏谜中谜》【一路连科图】一路连科是科举时代对赶考学生的祝颂语,谓此行可以连中三元。
科,是指程度、等级,科举制取士的规格和年份称登科。
科举考试分乡式、会试、殿试三等,乡试列为首者为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夺魁称状元。
清代瓷器上绘一只鹭鸶和莲花,寓“一路连科”之意。
此外,绘一只鹭鸶和芙蓉,称“一路荣华”,绘一只鹭鸶和牡丹,称“一路富贵”,绘一只鹭鸶和花瓶,称“一路平安”,这些题材不仅是对赶考学生的祝福,也是对人们美好未来的希翼。
明宣德青花一路连科纹蟋蟀罐标本清十八至十九世纪青花釉里红一路连科纹罐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大纵横》【八仙图】“八仙”即张果老、吕洞宾、汉钟离、韩湘子、铁拐李、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相传他们学道成仙,各有一套本领,故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
八仙所持之物:张-鱼鼓、吕-宝剑、汉-扇子、韩-花篮、铁-葫芦、何-笊篱、蓝-横笛、曹-阴阳板,被称为“暗八仙”。
明嘉靖后,八仙成为瓷器装饰题材之一,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八仙捧寿”等内容,清初仍较流行。
明景泰青花八仙庆寿纹罐清康熙矾红彩八仙祝寿纹碗-北京故宫藏【八吉祥】始于元,流行于明清时期。
八吉祥图案为: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
它们(或称八宝)是佛家常用的象征吉祥的八件器物。
浅析清代服饰装饰纹样
![浅析清代服饰装饰纹样](https://img.taocdn.com/s3/m/19dcb51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d.png)
浅析清代服饰装饰纹样清代服饰装饰纹样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还反映了社会的文化风貌。
清代服饰的纹样设计精美细腻,包括龙纹、凤纹、麒麟纹、蝙蝠纹等,这些纹样不仅仅是装饰,更是象征着吉祥、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通过对清代服饰装饰纹样的浅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清代服饰中的纹样种类繁多,其中以龙纹、凤纹最为常见。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腾,代表着权力和尊贵,因此在清代的服饰中经常可以看到龙纹的设计。
龙纹在清代服饰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出现在宫廷贵族的服饰上,也出现在百姓的衣物中。
而凤纹则代表着美好和吉祥,通常用于女性的服饰装饰中。
除了龙纹和凤纹之外,麒麟纹、蝙蝠纹等纹样也常常出现在清代服饰的装饰中。
这些纹样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服饰的华丽感,更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吉祥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清代服饰中的纹样设计具有浓厚的宫廷文化特色。
在清代,宫廷文化达到了极致,服饰装饰纹样的设计也受到了宫廷文化的影响。
宫廷中的服饰装饰纹样通常采用贵重的丝绸和金银线绣制而成,纹样设计精美细腻,呈现出独特的宫廷风格。
比如龙袍上常常绣有五爪龙纹,象征着皇帝的尊贵地位;而妃子的服饰上则常常绣有凤纹,代表着她们的吉祥和美丽。
宫廷文化对服饰纹样的设计影响深远,使得清代服饰装饰纹样充满了华丽和尊贵的气息。
清代服饰中的纹样设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和地位差异。
在清代社会中,人们的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不同阶层的人穿着的服饰纹样也有所差异。
比如宫廷贵族的服饰纹样通常十分精致华丽,常常采用金银线绣制的龙纹和凤纹;而百姓的服饰纹样则相对简单朴素,常常以花草纹和吉祥图案为主。
这种阶层和地位差异在服饰纹样设计中得到了充分表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阶层观念。
清代服饰中的纹样设计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等。
在清代的服饰纹样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和图案。
清代吉祥纹样-(设计与鉴赏)
![清代吉祥纹样-(设计与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510524e05022aaea998f0ff4.png)
表现——寿
蟠桃祝寿 寿比南山 猫蝶 猫与蝶的组合,借猫与耄的谐音,蝶与耋的谐音。 麻姑祝寿 麻姑是古代神话的女仙。
表现——寿
华封三祝
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贤者 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即: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今以“华封三祝” 为祝颂之辞。
嵩山百寿
嵩山即中岳嵩山,百寿即百岁。嵩山百寿意谓寿比嵩山,同嵩岳遐龄。太 湖石示意嵩山,或谓寿石,桃,松柏,均寓意长寿,并以此组成“嵩山百寿”吉祥图 案。
“明清丝绸吉祥纹样的题材十分广泛,花草树石、蜂鸟虫鱼、飞 禽走兽、无不入画。貌似平凡,其中不乏真趣与深情。一般有三种构成 方法:一是以花纹表示,二是以谐音表示,三是以文字来说明。
以谐音
以花纹
以文字
表现——福
五福的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
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 福是“善终”。
福如东海
出 处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花 灯轿莲女成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表现——福
天官赐福
天官:道教奉天、地、水三 神,亦叫三官,天官即其中 之一。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 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 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 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 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 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旧时用作祈福消灾的吉 利话。
4 六畜兴旺
六畜兴旺兴旺指农村农家饲养的六种家畜,即 马、 牛、羊、鸡、犬、猪。
表现——财富
1 刘海戏金蟾 表现一童子以绳穿钱,在戏
钓金蝉。寓意财源兴旺,吉祥美好。
2 摇钱树 传说中一种能生长金钱的宝树,
摇动树枝便会掉下钱来。是祈求财富的象征。
康熙蝙蝠纹饰特征
![康熙蝙蝠纹饰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dc29fe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0.png)
康熙时期的蝙蝠纹饰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这些纹饰不仅展示了康熙时期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一、康熙蝙蝠纹饰的艺术风格清新淡雅:康熙时期的蝙蝠纹饰多以青花装饰出现,呈现出清新淡雅之感。
这种风格与康熙时期瓷器的整体风格相协调,体现了当时瓷器艺术的审美追求。
刻画简洁:蝙蝠纹饰在康熙时期多为辅助纹饰,作为点景纹样和其他吉祥纹样一起组成吉祥图案。
总体来说,这些纹饰刻画较为简单,基本满足用线勾外轮廓后填彩。
对于蝙蝠的五官没有过多刻画,双眼仅用两点表示,有须有耳,但也是简略带过。
姿态多样:蝙蝠姿态多为双翼展开斜飞姿态,姿势没有太多变化,多为平面,没有立体面。
然而,也有一些蝙蝠纹饰呈现出倒挂、滑翔等不同的姿态,显示出了一定的生动性和多样性。
二、康熙蝙蝠纹饰的象征意义福运天来:在康熙时期的蝙蝠纹饰中,常和祥云相伴,象征福运天来。
蝙蝠与“福”谐音,因此被赋予了吉祥、幸福的寓意。
祥云则代表着天赐的好运和吉祥之气,与蝙蝠相结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福寿双全:蝙蝠纹饰有时还与寿桃、松柏等象征长寿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寓意福寿双全。
这种组合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对长寿、健康的追求,也寄托了人们对和谐、美满生活的期盼。
三、康熙蝙蝠纹饰的工艺特点青花装饰:康熙时期的蝙蝠纹饰多采用青花装饰技法。
青花瓷器以其独特的蓝色调和优雅的画风而著称,蝙蝠纹饰在青花的映衬下更显得清新脱俗。
绘画细腻:尽管康熙蝙蝠纹饰的刻画相对简洁,但在细节处理上却非常细腻。
例如,蝙蝠的羽翼纹理、身体轮廓以及祥云的流转都描绘得十分精细,显示出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敬业精神。
色彩搭配:在康熙蝙蝠纹饰中,青花的主色调为蓝色,但也会搭配使用其他色彩如红色、绿色等,以增加视觉效果和层次感。
这种色彩搭配既丰富了纹饰的表现力,也体现了康熙时期瓷器艺术的精湛技艺和审美追求。
综上所述,康熙时期的蝙蝠纹饰以其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精湛的工艺特点而独具魅力。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e431251383c4bb4cf7ecd1c5.png)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嘉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百花不落地纹、八宝纹、凤尾纹、龙纹、龙凤纹、鸳鸯纹、花鸟纹、青花缠枝、莲纹、万寿无疆纹、婴戏图纹。
本文古玩元素网特意给大家带来以下藏品欣赏!婴戏图纹:清嘉庆珊瑚红地五彩描金婴戏图碗(一对)清嘉庆粉彩婴戏图撇口大瓶大瓶,撇口,束颈,丰肩,腹下渐收,圈足,器形壮硕,蔚为大观。
瓶内与底部皆满施松石绿釉,口沿处施金彩一周,下接黄彩如意云头纹,自颈部至肩部,及胫部皆以绿彩为地,颈肩部满绘缠枝莲花图案,间以红色蝙蝠倒悬,口衔变形卍字纹饰,及连绵如意头纹饰,取“福寿万代”之吉意,胫部亦绘饰如意纹和缠枝莲纹,近足处饰以两道红彩弦纹及粉彩贯套回纹一周。
腹部环以粉彩装饰,绘通景婴戏图,构图连贯,景致开阔。
细观纹饰,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松石花卉,小桥流水作衬,主题纹饰为婴戏社火场景,孩童千姿百态游戏其间,九子舞龙,一派欢快热闹,亦有孩童燃放爆竹、捂耳蒙眼,相貌天真可爱,样子栩栩如生,同时有“节节高升”的吉祥寓意,另有孩童吹笛打鼓,手举蝙蝠,鲤鱼等各类花灯,形形色色,热闹非凡,更有敲锣打鼓、或扛旗举牌模仿状元及第场景,姿态各异,喜气洋洋,不一而足,整体场面壮观,绘画错落有致。
诸童头梳发髻,脸庞圆润,体形丰腴,绘画精细入微,神形俱佳,脸颊设以淡薄的浅红彩渲染,使之接近皮肤原色,细润如真。
各人衣饰华丽,丰富多变,令人叹绝。
底部于松石绿釉中心留白书矾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万寿无疆纹:清嘉庆粉彩缠枝花卉万寿无疆纹盘清嘉庆黄地粉彩万寿无疆纹碗(一对)碗撇口,深弧腹,圈足。
造型沉稳,端庄大气。
里白釉,外壁黄地上绘缠枝牡丹纹,四只如意结相间其中,四个圆形开光内分别书红彩「万」、「寿」、「无」、「疆」四字;口沿描金;构图丰满,用笔工致。
碗心矾红绘团寿纹及周有五只蝙蝠环绕飞翔,寓意「五福捧寿」。
底施白釉。
整体色泽明亮,釉水润泽,胎质细腻。
圈足底部书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代家具的装饰纹样
![清代家具的装饰纹样](https://img.taocdn.com/s3/m/28a14ab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8.png)
清代家具的装饰纹样
吉祥图案“富富有余”是清代家具最喜用的装饰题材。
尤其到了晚期,达到高峰。
可以说,任何一个画面,任何一个图案的组合,都必含有吉祥、富贵的寓意。
采用象征、寓意、谐音、比拟等方法,创造出许多富有生活气息的吉祥图案。
如“鹊上梅梢”(喜上眉梢)、“麒麟送子”、“松鹤万年”、“五蝠捧寿”(五福捧寿)、“双鱼吉庆”、“五福齐来”、“葫芦万代”、“富富有余”、“多福多子”等。
很受群众喜爱,以至于延用至今。
动植物纹除了传统的麒麟、夔龙、夔凤、螭虎、龙、兽面、狮子等以外,清代还增加了松鼠等新的动物纹饰。
植物方面有梅、兰、竹、菊、葡萄、折枝、卷草、灵芝、牡丹、西番莲等。
清代家具中,使用纹样的地方很多,床榻的围屏,柜橱的门扇,桌案的牙条,椅凳的腿子等部位,多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图案加以装饰。
常用的有云纹、回纹、卍字纹、绳纹、盘肠纹和草龙纹等。
尤其是云纹和回纹使用最多。
回纹在清式家具中,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在椅子背板、扶手、腿足,以及桌案的牙条、牙头等部位,最喜用回纹。
以至于人们由此而得出一个经验:凡有回纹装饰的家具,基本上是清代家具。
博古也是清代家具常用的装饰图案,以古代器物如瓶、罐、书画、文房四宝等形象,雕嵌于家具之上,以寓意主人的文雅和诗书传家的企盼。
除以上题材之外,还有四时景色、楼台人物、花鸟鱼。
清代家具追求富丽,充分调动工艺美术的各种手段,以获得富贵豪华的效果。
可谓集装饰手法之大成,也可谓史无前例。
繁缛纤巧 意必吉祥的清代染织纹样
![繁缛纤巧 意必吉祥的清代染织纹样](https://img.taocdn.com/s3/m/e85c8c3831126edb6f1a105a.png)
济走 向繁荣 , 工艺美术呈现 了新的局 面, 缛细致 的作 风成 了绝大部分 装饰纹样 的主要 特征 。中后 期 , 繁 国运 衰落,
染织纹样夸张虚饰 、 饰造作 、 矫 华而不实、 繁琐 累赘 、 杂乱 堆砌 的风气盛行 。同时 染织艺术在 同其他 各种 艺术形式
相互影响、 借鉴 的发展过 程 中, 形成 了 为鲜 明的时代特征 , 突出的便是纹样“ 较 最 图必有 意, 必吉祥” 吉祥 图案的 意 ,
传世的数十种装裱用的小花淡色薄锦图案组织秀美色彩淡雅柔和和常见的明代袍服重色彩锦少有共同处随着满清统治的巩固经济的繁荣工艺美术呈现了繁缛细致的新局面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种的首先满人掌握统治权后其统治阶层的意识渗入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染织艺术也不例外在纹样装饰和色彩运用方面这种变化也逐渐地体现出来
维普资讯
文章编号 :6 3—0 7 20 ) 5 0 3 2 17 4 X(0 6 0 —0 3 —0
繁 缛 纤 巧 意 必吉 祥 的清 代 染 织 纹 样
雍 自鸿
( 苏州 大学艺术学 院, 江苏 苏州 252 ) 10 1
摘
要: 清代 染织纹样 总体风格 大致经历 了三个阶段 : 前期 主要仿唐 、 明纹饰 与 色彩 , 宋、 随着满 清统 治的巩 固, 经
之情。传世 的数十种装裱用的小花淡色薄锦 , 图案组织秀美 , 色彩淡雅柔 和 , 和常见 的明代袍服 重色彩锦 少有共 同处 , 即清 或 初仿宋而成。
随着满 清统 治的巩固 、 的繁荣 , 经济 工艺美术呈现 了繁缛 细致 的新 局面 , 产生这种 状况 的原 因是 多种 的 : 先 , 人掌握 首 满
助澜的作用。明代的商品经济 已经有 了相 当的发展 , 成了较有经济实力的商贾层 面 , 手工业 品特别 是工艺美术 用品 的需 形 对
清代吉祥纹样-(设计与鉴赏)
![清代吉祥纹样-(设计与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510524e05022aaea998f0ff4.png)
灵芝形似如意,故可做如意的含义。
主要传承纹样
龙凤纹 清代的龙凤纹,基本上继承明代格 式,但应用则极为广泛,在陶瓷、 染织、刺绣、漆器、金工、雕刻、 彩画、剪纸等。各类装饰中。有龙 凤合用,也有龙凤单独用的。龙的 形态有多样变化,有行龙、升龙、 飞龙、盘龙、团龙、双龙等。
4 六畜兴旺
六畜兴旺兴旺指农村农家饲养的六种家畜,即 马、 牛、羊、鸡、犬、猪。
表现——财富
1 刘海戏金蟾 表现一童子以绳穿钱,在戏
钓金蝉。寓意财源兴旺,吉祥美好。
2 摇钱树 传说中一种能生长金钱的宝树,
摇动树枝便会掉下钱来。是祈求财富的象征。
3 聚宝盆 古民间传说中能生聚金银财宝的
宝盆
4 元宝 表示财富,在纹样上,除了画出元
表现——寿
蟠桃祝寿 寿比南山 猫蝶 猫与蝶的组合,借猫与耄的谐音,蝶与耋的谐音。 麻姑祝寿 麻姑是古代神话的女仙。
表现——寿
华封三祝
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贤者 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即: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今以“华封三祝” 为祝颂之辞。
嵩山百寿
嵩山即中岳嵩山,百寿即百岁。嵩山百寿意谓寿比嵩山,同嵩岳遐龄。太 湖石示意嵩山,或谓寿石,桃,松柏,均寓意长寿,并以此组成“嵩山百寿”吉祥图 案。
宝外,还在元宝上画出光芒。
5 财神 民间信奉掌管钱财的神。多见于民
间剪纸和年画。
表示——平安
1 马上平安 祈求平安之意你,马上就是立刻。
有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之意,或寓万象更新。
2 竹报平安 指平安家信。祈平安之意。 3 河青海晏 比喻太平盛世,河指黄河。表达
人们对世态安定平和的美好愿望。
清代建筑纹样类型
![清代建筑纹样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f1b9339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b.png)
6
几何纹
包括龟甲纹、双矩纹、雷纹、连珠纹、冰裂纹等。这些纹样以几何图形为基础,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
地面铺装、墙面装饰、窗格等
7
佛教纹
如佛八宝、暗八仙、杂宝和五齿真形等。这些纹样具有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
寺庙、佛堂、经幢等宗教建筑
门楣、屋顶、墙壁、石雕等
3
人物纹
包括历史故事、八仙、白蛇传、戏剧人物等。这些纹样具有叙事性和文化意义。
壁画、木雕、砖雕等
4
山水云气纹
包括云纹、水纹、山水纹、落花流水纹等,寓意自然和谐、流畅变化。
屏风、壁画、天花等
5
文字纹
如十字纹、万字纹、寿字纹、福字纹等。这些纹样直接将吉祥文字融入装饰中,寓意明确。
清代建筑纹样类型
序号
纹样类型
描述
常见应用
1
植物纹
包括松、竹、梅、兰、菊等,以及卷草、灵芝、牡丹、树皮和各种花卉、瑞草等。这些纹样寓意吉祥、富贵、长寿等。
门窗、梁枋、檐口、墙壁等装饰
2
动纹
如龙、凤、狮子、麒麟、仙鹤、喜鹊、猴子等。龙是中国文化的图腾,象征权势和富贵;凤代表吉祥和美好;狮子常用于镇守驱邪。
清代龙纹的特点
![清代龙纹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f895e8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2.png)
清代龙纹的特点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封建文化发展到最高峰的时期。
在清代,龙纹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装饰纹样,被广泛运用在服饰、建筑、器物等方面。
清代龙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形态多样:清代龙纹的形态非常多样,包括螭龙、虬龙、蟠龙、蛟龙等多种形式。
不同的龙纹形态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文化寓意,例如螭龙代表帝王,虬龙代表二郎神,蟠龙代表道教神祇等。
形象威猛:清代龙纹的形象非常威猛,龙角、龙爪、龙鳞等细节部分处理得非常精细,使得龙纹整体看起来非常雄壮有力。
同时,清代龙纹也注重表现出龙的动态感,让龙看起来更加生动活泼。
色彩丰富:清代龙纹运用了非常丰富的色彩,包括金色、红色、蓝色、绿色等。
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寓意和文化含义,例如金色代表皇家气派,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蓝色代表清新和自由等。
组合多样:清代龙纹可以组合在不同的图案中,例如云龙、凤龙、龙凤等。
不同的组合方式有着不同的寓意和文化含义,例如云龙代表祥瑞和升腾,龙凤代表婚姻和爱情等。
工艺精细:清代龙纹的工艺非常精细,运用了多种雕刻、织造、绘画等手法,使得龙纹整体看起来非常精致和美观。
同时,清代龙纹也注重表现出龙的细节部分,让龙看起来更加真实和生动。
综上所述,清代龙纹具有形态多样、形象威猛、色彩丰富、组合
多样和工艺精细等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清代龙纹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浅析清代“团宠”蝴蝶纹样的特征
![浅析清代“团宠”蝴蝶纹样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9dbe33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6.png)
文化长廊 CulturalCorridor20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浅析清代“团宠”蝴蝶纹样的特征文/张雪萍 王式竹摘要:蝴蝶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蝴蝶纹作为吉祥纹样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沿用至今。
清代是蝴蝶纹发展的高峰时期,样式丰富、色彩斑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收集大量官家与民间服饰上的蝴蝶纹,进行分析,从蝴蝶纹的寓意、造型以及色彩等特征,探讨其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关键词:清末;蝴蝶纹;寓意;造型;色彩1 蝴蝶纹的历史渊源蝴蝶纹狭义上指蝴蝶物种的纹样,广义上指以蝴蝶为主角内容的纹样。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对蝴蝶的记载。
在所查资料中,蝴蝶以装饰纹样出现可追溯到唐代,以丰富艳丽的色彩、雍容华贵的态样为主,如“飞蝶牡丹花”纹、“蝶恋花”纹等以圆润饱满的形象呈现;宋、元时的蝴蝶纹以淡雅的色彩和清秀典雅的形象为主,宋代文人画流行,蝴蝶图案也受此影响,逐渐写实;明清时期蝴蝶纹样开始分阶级化,分上层(主要用于宫廷、文人等)、民间两个支流,上层的蝴蝶纹样整体上追求繁复精细,造型上包含变形夸张与写实两种;民间蝴蝶纹样以普通民众的审美爱好为主,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色彩;近代的蝴蝶纹包含简洁、繁复等类型。
2 蝴蝶纹的吉祥寓意蝴蝶本无含义,受人的主观意识影响而被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地域和时代,蝴蝶纹体现吉祥如意的祝福,也作为男女爱情的象征,一些少数民族作为神秘的图腾存在。
清代的蝴蝶形象偏写实、形态自然、造型活泼、色彩丰富。
蝴蝶与不同种类的物品搭配,形成不同寓意的纹饰,深受人们喜爱,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纹饰组合。
2.1 “蝶恋花”纹蝴蝶忠于情侣,一生只有一个伴侣,是昆虫界忠贞的代表之一。
蝴蝶与花卉配合,如与牡丹、菊花、梅花、兰花等植物结合,并取名为“蝶恋花”(宋代改为此名),代表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表达了人们对至善至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的渴望。
自古以来关于化蝶的绝美爱情有中国化蝶故事的源头,《韩凭夫妇》为爱腐衣化蝶殉葬的爱情故事,以及所熟知的《荆南竹枝词·咏梁祝》的“梁祝”双双化蝶愿做一对有情人的故事,以及《红楼梦》中经典片段“宝钗扑蝶”流露出年轻女子追寻爱情的意味。
明清时期织绣品吉祥纹样考据
![明清时期织绣品吉祥纹样考据](https://img.taocdn.com/s3/m/5b400eba69dc5022aaea00c1.png)
的代名词。
的形象折射 角色内在的情感状态 。
术形式的互相渗透和组合 ,是彼 此的延伸和链接 ,是 多学科的重
固hp/2c. mt is nhii — t: . n o /p / agad n t/ 1 c o ch v /a y g ahnha l.m i / iagu p2tl nhs /一h
成的 ,吉祥意 识的产生源于 古人
对生活的不 安定感 。先 民们对 人 类 自身疾病 、瘟 疫和死亡充满迷
秦汉是封建帝制走 向成熟 的
重要 时 期, 教神 学是 哲学 的 主 宗
惑和畏惧 ,以为是魔鬼侵入体 内 作怪 ,需要 借助某物或神 帮助他
图1 清 代 女 式 长 袖单 衣 花 鸟 纹 提 花 丝 绸 常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服饰研究 一
明清 时期织绣 品吉祥 纹样考据
_韩 澄
【 要] 明清时期 是中 国工 艺 摘 :
空 前 繁 荣 的 时 期 , 也 是 装 饰 风 同时
各种文化思潮的不断出现导致 了
美术蓬勃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 大众 化的审美情趣与传统观念的延续与拓
② 叶立诚著 :Ⅸ 服饰美学》 ,中国纺 织 出
@凌继尧 著: 美学十五讲》 北京大 《 , 学 出版社, 0 年, 3页。 2 3 第28 0
版社,01 第19 20 年, 6页。
彭 红 武汉市 江汉大学艺术学院设 计系
造影视服饰 的审 美距离 、与 “ 丑”
③凌继尧著: 美学十五讲》 奥德赛》 Ⅸ 中《
作为 中国封建帝 制的最后历
费心 态与文化观念 发生 剧烈变化
阶段, 明清时期是 中国工艺美术 ( 上接3 页) 4
康熙瓷器上的8种云纹
![康熙瓷器上的8种云纹](https://img.taocdn.com/s3/m/b754382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1.png)
康熙瓷器上的8种云纹引言云纹反映了人们对一种吉祥如意生活的向往。
如“祥云”的“样”就有吉利、平和、理想、美好以至神圣之意。
它已不再是对“天上之云”的客观写照,因为它同时也包含着主体对自然现象的观念认识和情感态度,是“心物合一”的产物,是中国人“心中之云”的表达。
所以有说“云者,天地之本也”,与几千年来一直被中国传统哲学阐释的气论思想是相关统一的。
“气”是万物从阴阳二气交和产生出来的,是中国哲学中的生命之本、动力之源。
因此,万物皆有其气数、气机、气运、气象和气质等等,所以说万物的本体和生命就是气。
“云”与“气”在古人的观念中,是义本贯通、关联统一的。
中国古代陶瓷创作者们受到“在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常以一种泛神论的眼光去面对自然,自然形象本身所带有的“神性”、“灵性” 给了他们丰富的启示。
因此,云纹作为一种装饰纹样,或者作为一种造型的母题,在中国人的审美世界也同样被赋予了一种主观宗教的意愿。
一个具有定性色彩的“祥”字,则喻示了中华民族所把握的云纹形象是超越客观描写的。
“纹样不仅是装饰性的,更多的是象征性的、寓意的,是作为社会思想观念的符号存在的”。
因此云纹逐渐形成为一种极具中华特色和民族气派,颇为抽象化、程式化的传统装饰纹样。
阿恩海姆曾提出这样一个假说:“当人类为一种创造简单图样的趋向所驱使,创造出远远脱离多样性的自然式样时,也就等于他已经创造了简化的式样。
与现实的脱离,是通过把艺术形象所表现的现实局限在现实的几个相貌特征而得到实现的。
”云纹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样式,将其总结归纳后大体上可以将其划为一种元素形式分为两种结构模式的变化。
一般而言,除了简单的单勾卷云纹外,所有其它相对复杂的云纹的组合形式,最终都可以分析、间化为“”和两种最基本的造型样式。
从结构模式上看,前者依循“S式”而后者取用“C式”总结云纹的一般构成规律。
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云纹大体都是以勾卷形为单位,对偶地组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纹样形式。
中国传统纹样之——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篇
![中国传统纹样之——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e9976af46527d3240ce020.png)
中国传统纹样之——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篇中国传统纹样之——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篇中国传统纹样之——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一、吉祥纹样1、卍字纹中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种是左旋(“卐”)。
佛家大多认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进行的。
这是一个被佛教徒视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号。
2、如意纹如意系指一种器物,梵语阿那律。
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痒,可如人意,因而得名。
也有柄端呈心字形的。
以骨、角、竹、木、玉、石、铜、铁等制成,长三尺左右,古时持以指划。
和尚宣讲帅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近代的如意,长不过一、二尺,其端多作芝形、云形,不过因其名吉祥,以供玩赏而已。
(参阅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如意》、《释氏要览》中《道具》)。
现在所用搔痒工具,叫“痒痒挠” (又称“不求人”),即古时搔仗、如意遗制。
按如意形作成的如意纹样,借喻“称心”、“如意”,与“瓶”、“戟”、“磐”、“牡丹”等纵成民间广为应用的“平安如意”、“吉庆如意”、“富贵如意”等吉祥图案。
3、开光纹又称“开窗”,瓷器装饰的一种构图方式,即在器物的显著部位以线条勾勒出圆形、方形、菱形、扇面形、云头形或花形等多种式样的栏框,框内绘各种图案,用以突出主题纹饰。
此法犹如古建筑上开窗见光,故而得名。
南宋吉州窑、金代耀州窑及金、元磁州窑、元代广东海康窑等瓷器上,开光装饰较为普遍。
元、明、清景德镇瓷器上更是大量运用开光技法进行装饰,并有所创新。
4、囍字纹读作双喜,有时也写“双禧”。
原来“禧”字是福或喜神之意,和高兴一词有几分不同,伹写成“双禧”和“双禧”一词则意思相同。
喜、禧、囍被民间广泛用来作为一种装饰纹样。
清代龙袍的十二章纹饰
![清代龙袍的十二章纹饰](https://img.taocdn.com/s3/m/c32f7601b52acfc789ebc9ef.png)
清代皇帝的服饰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即礼服、吉服和便服。
礼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衮服、补服;吉服包括吉服冠、龙袍、龙褂;便服即常服,是在典制规定以外的平常之服。
龙袍,是上下连属的通身袍,比礼服略低一等,是皇帝在一般性的吉庆宴会、朝见臣属的时候穿用的常见礼服,也是我们常常见到的帝王服饰。
帝王们穿着的龙袍,在现代人的心中很容易产生敬畏与神秘的感觉。
尤其对龙袍上制作精良、细腻、造型独特的纹饰图案充满疑惑,本文将对此做简单的介绍。
帝王的服饰上绣有各种寓意吉祥、色彩艳丽的纹饰图案。
如:龙纹、凤纹、蝙蝠纹、富贵牡丹纹、十二章纹、吉祥八宝纹、五彩云纹等等。
这些图案只为封建社会里的帝王和少数高官所服用,并不普及。
如:龙、凤纹向来是帝、后的象征,除了帝、后之外任何人不得使用。
十二章图案,自它在中国图纹中出现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纹饰,一直到封建帝制的灭亡,只应用在帝、后的服饰和少数亲王、将相的服饰上,从未在民间出现过。
在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着一件清乾隆明黄缎绣五彩云蝠金龙十二章吉服袍(图一)。
此袍严格按照繁缛复杂的清代服饰制度制作。
据《清史稿·志七十八·舆服志》记载:"龙袍,色用明黄。
领、袖俱石青,片金缘。
绣文金龙九。
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
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
下幅八宝立水,襟左右开,棉、袷、纱、裘,各惟其时。
"说明到了清代对龙袍在形制、制作工艺、装饰图案以及对于衣服的色彩上都规定得十分严谨苛刻。
图一清乾隆明黄缎绣五彩云蝠金龙十二章吉服袍图二金龙纹-正龙这件龙袍上的每个图案都有着丰富的意义,起到特殊的作用。
而且无论是选料还是绣工都是十分严谨工整的,代表了清代鼎盛时期的工艺水平。
首先,龙袍通身绣九条金龙。
正龙绣得正襟危坐,一团威严,行龙绣得极富活力,似动而非动。
四条正龙(图二)绣在龙袍最显要的位置--前胸、后背和两肩,四条行龙在前后衣襟部位,这样前后望去都是五条龙,这寓意九五至尊。
论清代凤凰纹样-文档
![论清代凤凰纹样-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8fdd62da300a6c30c229fc2.png)
论清代凤凰纹样凤纹是中华民族传统纹样代表,自春秋战国开始出现至今,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演进,承载了不同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内涵,发展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性符号。
在中国历史上不同的发展时期,凤纹可以说是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文化缩影的,与不同时期的民族的审美风尚,甚至与政治文化生活都紧密结合在一起,经历了形式与精神的嬗变。
尤其是在发展至清朝时,更是受到了来自满族、西方文化等异文化的冲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创新,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的凤纹特色,也是我们今天最为常见的凤纹形式,同时,清朝是我国各种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人们不遗余力的采取各种工艺手法将这一传统纹样的演绎至极致。
现如今,学术界对于清代的装饰艺术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对其高度评价,认为其是中国装饰艺术发展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在继承千年纹样传统的基础上,博众彩之所长,是一个集大成的历史时期,还有一种认为是其已经到了装饰艺术的衰落期,极度的反复堆砌只是在炫耀技巧而已,艺术审美俨然降低。
但就笔者而言,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到清代的装饰纹样,其纤巧繁复也罢,其炫技也罢,过于奢侈华丽也罢,不可否认的是,清代继承和发扬的传统图案的精华,构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传统纹样的主流,更重要的是,它是符合当时的社会审美的,与社会时代的发展相统一。
清代的凤纹种类繁多,以往出现的各种凤的形象不仅被保留下来,而且得到进一步强化,比如乾隆后期受到尊孔复古的社会思潮影响。
将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的夔凤纹应用到了服饰之上,凤纹和卷草纹的综合运用显然是借鉴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浪漫主义风格,借鉴了汉代曲线式形态,并与凤纹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美感,比如清乾隆夔凤纹、彩绣团凤牡丹纹等,凤凰的身体特征并不明显,融于卷云纹之中,有气韵生动之感。
清朝的凤纹注重对凤凰的细节刻画和写实性,有的凤颈如鸡,丝羽分明,有的展开双翅,与花草植物形象合一,有的小羽细密,风味如同飘带,或作孔雀状等,表现形式上更加多元化,尤其是与更多的花草植物相结合形成新的凤纹形式,凤纹的载体种类也丰富多彩,除了服饰之上,还广泛应用于陶瓷、家具、玉雕、漆器、金银器等几乎各种工艺美术品类之中。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7.《吉祥纹样》 -冀教版(2014秋) (1)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7.《吉祥纹样》 -冀教版(2014秋) (1)](https://img.taocdn.com/s3/m/4b2efe62b52acfc788ebc949.png)
吉祥纹样教案教材分析:本课通过介绍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艺术样式,了解我国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通过欣赏课文图版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设计理念: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多种审美体验刺激学生感官,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目的,并重视促进学生在美术文体表达过程中,对民间美术的深刻理解并受民间艺术的熏陶,为民间艺术的传承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教学思路设计如下:1、本课的教学以讨论的形式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集知识、娱乐、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方式营造一种轻松、活泼、愉悦、自然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开心、欢快、爽朗、和谐的氛围中得到知识的提高。
2、课堂的讨论方式主要是以问问题的形式出现。
在问题的设计中注重知识的渗透与拓展,尤其是联系民间美术、领略地方特色民间艺术的美。
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单人或按小组合作的形式。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持技能:通过对我国民间美术的简介和欣赏,了解一些以“谐音”、“寓意”、“象征”等民间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如意吉祥的图案。
能够用语言来描述民间美术作品图案纹样、色彩的特点等。
2、过程与方法:采用比较法,找出民间美术和别的艺术形式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对民间美术的吉祥图案或色彩产生兴趣,并收集民间美术相关的图案。
二、重难点1、重点:了解民间美术中“谐音”、“寓意”、“象征”独特的表现手法。
2、难点: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区别。
三、课前准备:从Internet上找到民间美术相关的图片,尽量收集到当地的工艺美术品。
四、教学过程(一)问答引入:师:同学们,新年到了,你会向你的亲朋好友说一句问候的话吗?生:新年好!师:还有呢?生:恭喜发财!师:对了,我们在新年见面的时候总要说一些吉利的话。
其实呀,新年也要把我们的家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我们可以贴哪些画呢?生:年画;福字;恭喜发财的画......师:对了,我们要贴吉祥的画。
清宫瓷上八宝纹—吉祥八宝
![清宫瓷上八宝纹—吉祥八宝](https://img.taocdn.com/s3/m/933c910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4.png)
清宫瓷上八宝纹—吉祥八宝中华传统吉祥纹饰之【八宝纹】。
这种纹样由八个一组,叫八吉祥,也叫八宝,是由佛教的八种宝物组成的。
为什么是八这个数字呢?因为佛教认为人有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八识对应八种法宝:轮、螺、伞、盖、花、罐、鱼、长(无穷节)。
“八宝纹”原是流传于藏传佛教地区的八种宝物图案,藏语称“扎西达杰”, 深受藏族僧俗的喜爱。
“八宝纹”又有“八吉祥”、“吉祥八宝”、“藏八仙”等多种名称,由盘长结、莲花、宝伞、法螺、法轮、华盖、宝瓶、金鱼八种宝物构成, 简称轮、螺、伞、盖、花、瓶、鱼、长, 此纹饰图案最初源于古印度文化。
八宝纹在瓷器上最早的表现形式为青花八宝,始见于元朝。
明代朝时期瓷器上的八宝纹样装饰愈加流行,分布范围也很广,从而奠定了清代八宝纹样装饰发展的坚实基础。
清雍正青花八宝高足碗雍正款青花八宝高足碗,碗内壁为白釉素面,里心有团“寿”字;口外沿为青花双圈,外壁上部绘轮、螺、伞、盖、花、罐、鱼、长八宝纹,中下部作番莲花纹,底部有变体云头纹;高足做成有起伏的三段式,其纹饰亦为三层,其一为旋状雷纹,其二是装饰性花卉纹,其三是变体云头纹。
碗勾边填色,层次丰富,底白釉,上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碗雍正时期特征十分明显,为雍正官窑器物。
清雍正青花八宝高足杯雍正款青花八宝高足杯,杯外壁饰青花莲托八宝,构图疏朗,色彩淡雅柔和,隽秀尔雅,小巧玲珑。
02清乾隆粉青釉云蝠八宝纹高足大供盘乾隆皇帝热心参与礼佛瓷器制作,多次下旨烧造礼佛用瓷,结合多种供养,高足盘造型端正,盘身及盘底遍施粉青色厚釉,施釉匀净,釉色清雅。
釉面光滑莹润似玉。
盘内暗刻云蝠纹间暗八宝纹,外壁釉下线刻一周蕉叶纹。
器底正中央书青花方形六字三行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青花色鲜艳正蓝色,字体清秀端正。
清雍正官窑绿釉锥拱莲托八宝纹盘虽说锥拱工艺始于明永乐年间,但清朝的锥拱工艺得到了更好地发展。
此盘器里外均施绿釉,盘里为素地无纹饰,盘外壁锥拱暗刻莲托八宝图案,外壁纹饰清晰,莲花下有莲蓬座,结带飘逸。
皇家服饰“背后的哲学文化”——清朝后妃吉服上绣有十二章纹?
![皇家服饰“背后的哲学文化”——清朝后妃吉服上绣有十二章纹?](https://img.taocdn.com/s3/m/4912e71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c.png)
皇家服饰“背后的哲学文化”——清朝后妃吉服上绣有十二章纹?关于十二章纹在周朝天子祭祀的冕服所采用的“玄衣編裳”上便绘有十二章纹。
在秦汉之后,封建统治者为了表现自身的合理性以及维持封建统治的稳固性所指定的详细、繁琐的封建礼仪,同时也将十二章纹标志成只有封建统治者才能享有的独特标记。
如在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乾隆蓝色缎绣彩云金龙夹朝袍、明黄色缎绣彩云黄龙夹龙袍、乾隆黄纱绣彩云金龙吉服袍及大红色绸绣八团龙凤双喜锦袍等,都装饰有十二章纹。
十二章纹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体制中帝制时期在服饰上等级区分的一个符号,是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的十二种纹饰。
可推测十二章纹的原型应该是中华大地上各个部落的腾,而图腾是当时的部落人将某种植物或动物当作是自己部落的守护神,是自己部落的祖先。
十二章纹应该是在炎黄统一华夏文明之后再逐步发展建立起来的,十二章纹也随之由原来的单个图腾组成,成为统治者表示身份与稳固政权的工具。
同时也展现了在炎黄子孙对自然的崇拜、対融入自然的向往。
在中国古代,服饰衣着标志着人们身份的不同,不同的服饰在除了装饰的基本职能之外还体现岀了着衣者身份的贵贱。
服装的布料、颜色以及衣着上的配飾图案等都表现了这点。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转变,附着在服装上的纹飾除了标志人们身份,也更融入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怀、政治思想与哲学观念。
在古代中国,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与礼仪制度都完完整整地表现在了服飾之上,无论是服装的材质、颜色、纹饰、款项都有明确严格的要求以区别身份贵贱。
而十二章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展现出了她独居特色的哲学文化、历史意义和身份地位,成为当时的一种特殊的政治符号。
十二章纹在中国历史上的出现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一必然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印记。
为何清代后妃吉服上绣有十二章纹1.十二章纹中的“道之合” 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文提到的人类对自然的敬仰之情与共生之盼更是被包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