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拔模角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討論拔模角度
不同材料的设计要点:
ABS
一般应用边0.5°至1°就足够。有时因为抛光纹路与出模方向相同,出模角可接近至零。有纹路的侧面需每深0.025mm(0.001 in)增加1°出模角。正确的出模角可向蚀纹供应商取得。
LCP
因为液晶共聚物有高的模数和低的延展性,倒扣的设计应要避免。在所有的肋骨、壁边、支柱等凸出膠位以上的地方均要有最小0.2-0.5°的出模角。若壁边比较深或没有磨光表面和有蚀纹等则有需要加额外的0.5-1.5°以上。
PBT
若部件表面光洁度好,需要1/2°最小的脱模角。经蚀纹处理过的表面,每增加0.03mm(0.001 in)深度就需要加大1°脱模角。
PC
脱模角是在部件的任何一边或凸起的地方要有的,包括上模和下模的地方。一般光华的表面1.5°至2°已很足够,然而有蚀纹的表面是要求额外的脱模角,以每深0.25mm(0.001 in)增加1°脱模角。
PET
塑胶成品的肋骨,支柱边壁、流道壁等,如其脱模角能够达到0.5°就已经足够。
PS
0.5°的脱模角是极细的,1°的脱模角是标准方法,太小的脱模角会使部件难于脱离模腔。无论如何,任何的脱模角总比无角度为佳。若部件有蚀纹的话,如皮革纹的深度,每深0.025mm就多加1°脱模角。
讨论一下拔摸斜度,请发表高见,多大的产品需要多大的拔摸斜度。
请大家举例说明。
拔摸斜度和产品的深度有关系.看你要达到什么目的了.而且对于产品外观的拔摸斜度和产品的表面处理有关系.相同的深度,表面咬花需要的拔摸斜度比光面要大. 而BOSS柱和加强肋就不是要求很严,以容易脱模和不缩水为原则.
我们外形一般用1~2度左右
以下是我的经验值:
电视产品缺省的斜度是1:40,前壳为1.5度(我刚做了一个2度的 )。后盖因为牵扯到皮纹,如果深度不大(小于30毫米),一般不等小于3度。深度较大,一般不小于6~8度。 至于有什么理论公式,还请版主赐教
這個話題剛好我在別的論壇上發表過
先轉貼過來了:
「拔模角」這個問題對機構人員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什麼情況要畫拔模斜度?什麼情況不需要斜度? 外觀斜度要多少?補強肋,螺絲駐斜度要多少? 真的都需要經驗,及和模具設計人員討論對機構人員來說,不要畫拔模角是最好的因為在畫所有的結構時,標尺寸的參考只有「一條線」加了斜度後,正式圖看起來就有「二條線」 萬一選錯條,以後就麻煩了(有經驗的人應該聽的懂吧!) 提供一下個人的經驗: 拔模斜度可以在所有的結構都完成後,再來一次畫出來一方面可以避免出錯一方面可以加快軟體運算的速度.其實一個負
責任的機構人員 .應
該是要把「該有」的「所有拔模斜度」都畫出來 .如果你把這項工作交給模具設計人員來畫的時候 .他怎麼知道你哪些地方是做「緊配合」,哪些有「間隙」? 而且拔模基準面應該是以「底部」,還是「頂部」為準呢? 一旦「猜錯」了,有可能成品就會有干涉了 .還有有些比較高,比較深的結構是做「入子」的 以及有些螺絲孔是做「套筒」的那時需不需要做斜度,那裡不需要做斜度就要跟模具人員好好討論了
「拔模斜度」這個話題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 常常為了這個問題會讓模具設計人員對機構設計人員有很大的抱怨
這個可以多聽聽版上那些模具設計人員的心聲
一般我的经验是: 能不作斜度的尽量不作! 原则是: 1、作模具的时候容易加的! 2、作大作小关系不大的!
外观的如果是出模方向的,斜度一定要作! 如果是行位上出的,可以作直的! 一些柱子、筋等,如果不是很深也不作!
需要配合的,斜度一定要作! 斜度的大小一般根据蚀纹的型号,有具体的数值,可以查的!基本全是经验值,要考虑模具的制作方法!。。。
"出模角"的大小我看了上面大家的意見,也都認同,隻是想講一句"高精度的模具是沒有出模角的啦" 有人玩過"咩咩"的積木嗎? 那就是答案!
我想應為無咬花在成品表面上吧?若有的話當脫模時不就表面刮花了!
我想應為無咬花在成品表面上吧?若有的話當脫模時不就表面刮花了! 有咬花时也行,不过要跟据咬花大小适当加大脫模角
我试过在结构设计的时候不画斜度,结果就出事了,现在一般外形部分会拔模,有配合的地方也要。其他的一些就留给模具设计人员了。
赖皮 wrote:
我试过在结构设计的时候不画斜度,结果就出事了,现在一般外形部分会拔模,有配合的地方也要。其他的一些就留给模具设计人员了。 留给模具设计人员不太好!会被骂的! 留给加工人员比较好!有些地方,你作了斜度他们会感觉不爽的!因为很多只要2D加工就可以的!作了斜度看着头晕。。。
hope wrote:
"出模角"的大小我看了上面大家的意見,也都認同,隻是想講一句"高精度的模具是沒有出模角的啦" 有人玩過"咩咩"的積木嗎? 那就是答案!
高精度的模具很贵的,而且要有专门注塑机的配合。我倒是有看过一套沒有出模角的模具,一个普通大小的杯子,1出2,要2万美金,产品设计得很巧妙,充分考虑到模具和注塑。模具上用到了气体顶出和热流道技术。
对模厂来说,高度超过2MM,的都
必须拔模!
做为一个模具设计者来说,客户能提供不需再次更改的图档(3D图挡)那是最好的确!但是实
际一般客户的产品图档都不可能做好一切拔模! 如果那样的话,产品的公差也没有太多意义! 我不是说做产品的不懂模设.但是如果你考虑得太多.太全.那就会影响 你的设计思路!就会让你放不开.这样一来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做拔模当然好,不过应该是在产品的外形.只要你的整个外型以定! 里面的形壮就可以慢慢来改动! 大家应该都知道.象一些外资企业在摸具开发前都要与模设会谈!在会议上他们讨论的不就是不就是拔模会影响公差.公差会影响拔模的 问题吗!当然还有很多如: PL面,EP位置.CAV.NO位置.SA...... 所以,我个人认为就算做拔模,最好只做外观! 我们辛苦点算了! 我还是希望我们多见面! 前面有位朋有说:高精度模具没有把模!
我认为:一般的外资企业都没有拔模! 因为她们每一次图订都会出一次2D图纸! (TWICE)
我认为,而且都这么做:
对壳体产品来说,外型(就是型腔那边)要给拔模,设计产品尤其是复杂曲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否则做出有扣的就丢人拉,至于给多少,看产品的高度、晒纹、材料等而定,确省给2度最少都要给30'。而里面结构一般都不给,让做模的加上就好啦 有些小产品(高度低的)也可以都不给,做模的能搞定
同意大伙儿的意见,外形做拔模,内部由模具人员定。(PAGE1)
andywang307 wrote:
讨论一下拔摸斜度,请发表高见,多大的产品需要多大的拔摸斜度。 请大家举例说明。
一般0.5-2
我强烈建议,做产品的把斜度拔好!
我的習慣是 公模面較母模面小一度左右 而拔模角是有其深度與角度的換算公式 也很容易查的到 為啥要小一度? 因為產品如果在射出完成後 鑲在母模面 那可就糟糕了所以將公模面(有頂針面)設較小的拔模角度是有利於事後的射出流程順利 常看到 有些產品表面[咬花]後 黏滯母模其後再於公模面又咬更粗的花紋 以改善這樣的情況 徒浪費時間 就這樣 有錯還望指正
我是模具设计和制造一起搞的,都用proe, 我不赞成id的意见, ”破衣人“的意见最好,但是对结构设计人员来说确实是辛苦, 但是自从有了3D,我们都辛苦,我的视力下降很多,我大学毕业时还是1.5的眼睛,现在可能只有0.8了,
而且,从企业来说,应该由结构设计人员来做,这样会降低产品的上市成本,也容易实现电子挡案的管理,况且,有一些地方后做拔模斜度是做不上去的, 在加工中,造型越完整越好,这点我有跟id的观念不同,要不然,一不小心就过切了,我自己做时是
元角,拔模斜度都做好,加工时就快了 ‘這個問題對機構人員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如果不能理解破衣人的这句话,恐怕你还不是一
个合格的设计人员。 请大家指点, 冒犯之处请原谅,第一次有与id意见不同之处
可否轉寄一張已設計好的產品圖及模具圖,小弟先行謝過!!!
對於上面的兩種不同看法,其實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大家也不要為了這一點小事去分個上下.我是這樣想的,如果你的功力高,能熟練知道模具的設計和制造過程,現在又在搞產品設計,這樣你可以把拔模斜度做出來,以攻固你以前學的知識,這樣的話你的2D檔可要仔細去畫了。對於那麼只搞產品結構的人來講,對模具不是很懂的人,那你就不要去畫拔模角,讓模具人員自己去做,你只要和他講你的要求就可以了。 如果你有的地方做,有的地方不做,這樣模具人員還是要去做一遍,我想做過CNC的人一定是知道的。我的做法是如果用cnc做的模具我都做好拔模前模比后模大0.5-1度对于有纹的问蚀纹厂要一份办上面有最小拔模角不同的纹理角度差别很大当然拔模角还与塑料与模具抛光有关对于不需要CNC 做的模具我不做拔模在工程图里注明最大允许拔模角这样出工程图时不会总是有双线条加工人员看图不会眼花我做模具6、7年了如果模具师做模不预拔模自已要负责,现在是上班时间简单说说
如果产品设计师的水平不高,不懂模具设计及加工,没有办法,做拔模也是浪费模具制造及加工者的时间,所以强烈要求产品设计者至少在模具行业或车间呆一年,不过也没办法,中国做产品设计的很多根本就是初出道的毛头小伙,很难有这种水平;其次,工厂要节省成本,不肯出钱请高水平的人,还有就是整个技术人员的工资比不上管理人员,这些都导致中国设计水平上不去。唉,没办法,好好做事吧!
外形的斜度一定要画,而且要先画,否则以后很难加上去的.其实内外斜度没必要取不同,(用SHELL就搞定),对极大部分产品来说,产品的内部有很多柱子,肋,本身下模又比上模打磨小,不会出现粘上模的情况.(少数情况除外)
有配合的地方也要画, 深度比较大的肋也要画,否则做模师傅加斜度不当会导致根部缩水. 我认为拔摸斜度是设计者在设计时把它搞好,重要的有要求的就可以小一点,没有太大的要求就要把斜度做大一点,
1,如果表面要蚀纹,斜度就在3度以上
2,如果是boss一般不用做斜度,因为用司筒。
我认为拔摸斜度如果产品设者有模具设计经验的话最好就
将其做好,否则还是不做为妙。免得模设麻烦。脱模斜度与
装配有关系的,那一定要做,我曾经就是没做斜度,分模的做的斜度,出事了,缝隙搞了1毫米出来。其他不大要紧的地方还是交给模具师父,不然搞出的图纸都是小数好几位,模具师
父会怕了你的,这么高精度???:)仅供参考.沒錯,拔模角對配合時是很重要的!支持自己來做好!
都自己做也不是很妥当,脱模斜度本身就是塑料模具结构的需要才会有的,而不是设计者要加上去的,无论你设计也好,抄数也好有个原则:圆整。一个柱子搞个大端小端出来,小数点屁股后跟好几位,搞的模具师父看不懂,他肯定骂你,什么鸟图纸,我是受过教训的:)技术员难做啊。
fanjxun wrote:
都自己做也不是很妥当,脱模斜度本身就是塑料模具结构的需要才会有的,而不是设计者要加上去的,无论你设计也好,抄数也好有个原则:圆整。一个柱子搞个大端小端出来,小数点屁股后跟好几位,搞的模具师父看不懂,他肯定骂你,什么鸟图纸,我是受过教训的:)技术员难做啊。
沒錯,畫3D的時候把拔模角做出來,但是出圖紙時隻能自己重新畫過 所以很多人為了省事就不做拔模,也可以啊,但是你必須把尺寸標注準確!结构复杂的产品,对于结构设计人员来讲,能不加拔模角就不加,因为这样会成倍地加大工程图的难度(时间长好多呀).而且有装配要求高的产品,标公差比标斜度好,因为很多情况下你要考虑产品验收问题(质检员要拿着你的图纸来检呀)
其實一個負責任的機構人員 應該是要把「該有」的「所有拔模斜度」都畫出來 如果你把這項工作交給模具設計人員來畫的時候 他怎麼知道你哪些地方是做「緊配合」,哪些有「間隙」? 而且拔模基準面應該是以「底部」,還是「頂部」為準呢? 一旦「猜錯」了,有可能成品就會有干涉了還有有些比較高,比較深的結構是做「入子」的 以及有些螺絲孔是做「套筒」的 那時需不需要做斜度,那裡不需要做斜度 就要跟模具人員好好討論了
「拔模斜度」這個話題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 常常為了這個問題會讓模具設計人員對機構設計人員有很大的抱怨 這個可以多聽聽版上那些模具設計人員的心聲 .
有时候如果把全部结构都做出再做斜度的话,有可能做不出的哦, 不知道我有没有说错,破大哥?支持外觀上要做,其它的就溝通萬歲! 以下幾點是影響較大也需注意的方向
1.ID 設計時就要考慮拔模(否則會死的粉難看)
2.外觀,表面粗度(咬花)也會影響拔模(咬花範圍需事先設定)
3.造型深度也會影響(越深需考慮比標準咬花拔模角度加大)
4.塑膠材質選用(PMMA
角度就需比ABS 為大)
一般MT-11020的花 在大型件,深度上 都要考慮時,4度以上是較保險的.. 至於公模約少個 1~1.5度為佳,,一般BOSS,RIB 等以1度在考慮實際強度及厚度 調整......
我们的图纸都是十分详细的,所有的拔模,圆都在图
纸上. 模厂不能更该任何地方及公差. 外型一般3-10度里面的筋和BOSS都是0.5-1度,尺寸精密处0.25度都有.看一个表面纹理与拔的关系表.應該要由機構設計全部畫出 因為現在墊子產品輕薄短小 如果不畫出就有可能造成干涉 或是肋太深造拔模後厚度過厚 造成縮水
iDesign wrote:
一般我的经验是:能不作斜度的尽量不作!原则是:
1、作模具的时候容易加的!
2、作大作小关系不大的!
外观的如果是出模方向的,斜度一定要作!如果是行位上出的,可以作直的! 一些柱子、筋等,如果不是很深也不作! 需要配合的,斜度一定要作! 斜度的大小一般根据蚀纹的型号,有具体的数值,可以查的! 基本全是经验值,要考虑模具的制作方法!。。。 经验丰富呀!! 完全赞同。
一点基本知识就是:对产品的三维电子模型或图纸,如果没有标拔模斜度,要按照以下规定来理解:
1)如果是轴状特征,拔模斜度要使得最大端跟模型或图纸相符。即拔模斜度要使轴变得更细。
2)对孔状结构,跟上面的正相反。
合格的结构设计人员都是按以上规定来设计产品的配合尺寸的。如果模具设计和制作人员也能按照以上规定加拔模斜度,产品就容易做成功。怕就怕模具人员不懂这个规定,或者懂但不执行这个规定。
我个人认为脱模斜度大小胶位的高度和大小有关系,同时与结构的装配关系有关系,我们这里一般原则是放完斜度后较为上下差为20-30S,有紧配合例外。我建议结构设计人员应该给外形放斜度,同时对比较重要的装配关系的地方放斜度。
我以前在专业设计公司做,大家的做法是3D建模就必须做拔模。一个没做拔模的产品给模厂是没用的,模厂自己去改(加拔模)。如果外形没有拔模就作了结构,那可能死得很难看!
我们多做普通的工业电子产品,外围拔模一般细纹取3度以下,皮纹要5度。里面装配位根据具体情况而定,0.5~2度不等。
根据目前我公司的做法 把所有的全部作好 不给模具设计人员任何发挥的余地因为产品那些部位重要机构设计最清楚
外形的拔模是肯定要做的,要不给模具设计人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内部的骨位和丝筒之类的就不要了吧,太麻烦.不过结构设计真的能把把拔模做的很合适的人大概不多.
所以从学校出来就搞结构设计是片面的,其实做结
构要很多知识积累:塑胶、模具、成形、电子等等。最好在塑胶模具厂做两年再去做结构,我就是。
这位仁兄说的没错,不过向你这种经历的毕竟不是很多 不过没有模具设计经验不等于他的机构设计不好 其实看你平时的经验积累 再加上现在的机构设计都负责跟
模 所以独立的跟过产品很快就会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