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声现象》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并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接收4. 声速5. 声音的强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声速的概念,声音的强弱。
2. 难点:声速的计算,声音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声音的相关现象。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通过实验观察振动产生的声音。
3. 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讲解声速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声速的测量方法。
4. 声音的接收:讲解人耳如何接收声音,包括听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声音接收的因素。
5. 声音的强弱:介绍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讲解声音的强弱与振幅、距离等因素的关系。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声波的应用:讲解声波在医学、军事、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如超声波、声纳等。
2. 噪声污染:介绍噪声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
3. 声学仪器:介绍常见的声学仪器及其原理,如麦克风、扬声器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请学生回答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声速的概念,声音的强弱等基本问题。
2. 讨论:分组讨论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中考物理声现象复习教案
一些学生往往认为音调高是响度大,音调低就是响度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本章知识的重要是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复习提问
教学难点
是音调与音响的区别
是如何确定噪声
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札记
复习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 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5、【10泰州】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请说出一种你知道或者你设想的太空测距仪器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C)真空不能传声。
(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⒉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真空(B)木头(C)空气(D)水
⒊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海水、铁管、空气(B)铁管、海水、空气
(C)空气、铁管、海水(D)空气、海水、铁管
⒎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初中物理《声现象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声现象》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
作为自然界中最普遍的一种物理现象,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相联系,重视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正处在复习备考的紧张时期,对于声现象知识也有一定的遗忘和理解的偏差,因此本节课的复习注重知识点的归纳及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同时学生上复习课无论学习动机还是学习兴趣都会大打折扣,因此复习中运用多种手段,尽量避免枯燥乏味。
三、课程标准具体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3.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音乐欣赏 + 知识回顾活动一:让物体发声活动二:声音的传播练习五:活动六:噪声的防治练习四:四、教学资源音叉、刻度尺、竖笛、铃鼓、响板、沙锤、乒乓球、多媒体课件、达标检测五、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流程图七、教学过程练习一:活动三:探究声音的不同特性练习二:活动五:声的利用练习三:活动四: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对话八、板书设计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振动二、声音的传播:介质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频率2.响度——振幅3.音色——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四、噪声的防治1.防止噪声产生2.防止噪声的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初中物理复习声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复习声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声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4. 回声和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回声和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
2. 难点: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现象的奥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验现象,让学生猜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实验现象: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到面上,面上的小球被弹起。
学生猜测: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举例: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等。
3.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讲解声音在空气、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举例:回声定位、声呐等。
4. 声音的特性:讲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和区别。
讲解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音色与材料和结构的关系。
5. 回声和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讲解回声的定义和应用,如回声定位、回声测距等。
讲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如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等。
讲解次声波的特点和应用,如自然灾害中的次声波检测。
6. 巩固练习: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3) 音调、响度、音色有何区别?4) 回声、超声波、次声波有何应用?7.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实验报告。
2. 回声、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实例。
3. 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和实例。
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应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了解回声、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声现象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共5篇)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声现象复习过程中,以实验和生活实例为主线,通过再现实验,体验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逐步掌握声现象各个方面知识点。
[教材分析] 《声现象》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的学习内容。
本章内容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重视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声现象相关实验,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营造和谐的讨论、交流环境,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仪器材料] 大小不同的音叉乒乓球直尺鼓水盆[教学流程设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音叉,多媒体展示图片。
思考:用小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乒乓球有什么作用?采用的是什么方法?拓展:还有那些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展示图片并做演示实验:将敲击的音叉放入水盆。
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掌握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学会使用简单的声学仪器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难点:(1)声音的传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声音的三大特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策略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2.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分析声音现象,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 思维导图法: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声现象》单元的学习。
2. 声音的产生: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3. 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4. 声音的接收: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声音的接收原理。
5. 声音的三大特性: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6. 综合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规范、实验结果等。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对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的复习。
复习的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乐音与噪音、声速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掌握声速的概念。
2. 能够运用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声速的概念。
难点: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声波图形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音叉、尺子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例子。
2. 知识点复习:(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
(4)乐音与噪音:乐音是指音调、响度、音色均匀变化的声音,噪音是指音调、响度、音色不均匀变化的声音。
(5)声速:声速是指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0米/秒,在水中约为1500米/秒。
(1)为什么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声音的音色不同?(2)为什么在冬天,声音传播的距离比夏天远?4. 随堂练习:(1)判断题: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对/错)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4. 乐音与噪音5. 声速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___中传播最慢。
(3)音调与________有关,响度与________有关,音色与________有关。
《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2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明选择编号B、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来进行实验.小明的选择对吗?为什么?(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2中的数据填全,表2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4,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在上面一段视频中,吹啤酒瓶产生声音的原因是振动。
下图中,吹啤酒瓶时音调从左至右的变化是逐渐。
学生分析并作答主要考察音调高低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知识应用1,(2011黄冈)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学生分析并作答主要考察声音的特性2,(2011荆门)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 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B. 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学生分析并作答主要考察声音的产生、传播、利用。
3,(2011广东)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
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学生分析并作答主要考察噪声的控制4,观看视频回答问题,人站在内墙下说话,声音能沿着圆形围墙内壁传播,耳贴墙壁能分辨出自己说话的回声,问:回音壁的周长至少为多少?学生分析并作答主要考察回声知识和运动学公式知识拓展观看视频回答问题(1),和超声波相比,次声波振动频率,穿透能力,传播距离。
(2)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次声波的来源和危害,以及应该怎么防范?学生分析并作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声现象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声现象复习课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复习并巩固学生对声音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的理解;2.复习并掌握声音的特性,包括声音的音调、音量和音色;3.复习并理解声音的利用和保护,包括声音的反射和回声的应用、噪声对健康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保护听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如何准确辨认和描述声音的特性。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复习:–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声音的特性复习:–音调:音调高低由声源振动的快慢决定;–音量:音量大小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音色: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
3.声音的利用和保护复习:–反射和回声的应用:声纳、声波测距等;–噪声对健康的危害: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影响人体健康;–声音的保护:正确使用耳机、避免长时间听音量过大的声音。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声音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对声音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示例,让学生分析声音的传播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实验探究法:设计适当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巩固和拓展对声音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步骤二:核心知识点讲解(15分钟)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声音的特性。
3.声音的利用和保护。
步骤三:案例分析(15分钟)选择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和描述声音的传播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
步骤四:实验活动(20分钟)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声音特性和应用的理解。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声现象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声现象》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与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与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与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教学重点与考点分析:本章重点知识是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与声音的利用。
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本章安排2课时。
三、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1、声音的产生: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声音的传播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而言,有v固>v液>v。
气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
C、听觉器官完好: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声音的三个特性:A、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③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复习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基本知识。
2.掌握声音的特性和常见现象。
3.能够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复习教学的内容是《第一章:声现象》。
三、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声音的特性和常见现象。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复习导入(10分钟)1.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音,向学生介绍声音的特点和不同的声音种类。
2.引导学生回忆声音的产生方式,如声源与物体的振动运动之间的关系。
步骤二:概念复习(10分钟)1.复习声音的基本概念,如声音是一种振动传播的波动现象。
2.复习声音的传播介质,如空气和固体等。
3.复习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关系,如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不同。
步骤三:声音特性复习(20分钟)1.复习声音的频率和振幅这两个与声音特性有关的概念。
2.通过实例演示和讨论,复习声音的高低音、响度和音调等特性。
3.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特性与声源振动特点的关系。
步骤四:常见声音现象复习(30分钟)1.复习声音的反射现象,如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反射的特点等。
2.复习声音的吸收现象,如声音被吸收的材料和场所等。
3.复习声音的干扰现象,如噪声和共振等现象。
步骤五:实验探究(30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与声音有关的实验,如探究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等。
2.鼓励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通过实验结果对声音现象进行解释和总结。
3.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步骤六:复习总结(10分钟)1.针对本次复习内容,进行问题回顾和随堂测试,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兴趣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和实验操作情况。
2.随堂测试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声音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讲解、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声音概念和特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3.了解乐音的特性及与生活现象的联系。
4.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6.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7. 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声音产生和传播;②乐音的三个特性。
难点:①回声测距离;②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学具准备】音叉、发音齿轮、尺子、纸筒、橡皮膜、蜡烛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导学案。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知识网络图。
【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导入语:(展示图片)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歌声美妙动听……声现象和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现在我们就来复习这看似简单,但又藏有许多奥秘的《声现象》。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开门见山的引出课题,结合网络结构图让学生回顾本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本章的内容而展开的,这样能使学生的复习有明确的目标。
二、专题复习【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聚焦:1.声音是由物体的所产生的,停止,发声随之停止。
2.声音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的方式传播.。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不同,正常情况下,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液体,而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气体,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
4.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利用回声可以测定。
实验探究一:利用音叉、鼓、乒乓球、烧杯、水等器材探究声音的产生。
实验1: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用手按住鼓面,泡沫屑停止跳动,鼓声消失。
说明。
实验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
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能够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声音传播装置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过程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掌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特点掌握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性质的关系3. 声音的特征学习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音色的影响因素了解声音特征在音乐、语音等方面的应用4. 声音的接收学习人耳的结构和听觉原理了解声音如何通过耳朵传递到大脑掌握保护听力的方法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2. 讲授法系统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声现象的奥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的图像和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部分: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检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的理解3. 课后作业布置与声现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通过作业,检测学生对声音特征和传播条件的掌握情况4. 测试与考试通过测试和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对声现象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五部分: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网站、视频教程等2. 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麦克风、振动器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3. 多媒体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声现象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第六部分: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和测试与考试,评估学生对声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声现象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3. 学生反馈与建议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的看法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第七部分:教学延伸活动1. 科学讲座邀请声学专家进行科学讲座,分享声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2. 校园科技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科技节,展示与声现象相关的实验和项目通过科技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3. 社区服务与社区合作,开展与声现象相关的科普活动,如制作简易扬声器等通过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第八部分:教学评价工具1. 课堂提问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声现象概念的理解程度2. 课后作业布置与声现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通过作业,检测学生对声现象特征和传播条件的掌握情况3. 实验报告通过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4. 案例分析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声现象相关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报告,评估学生对声现象应用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第九部分: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声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声现象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3. 学生反馈与建议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的看法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第十部分: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网站、视频教程等2. 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麦克风、振动器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3. 多媒体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声现象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第十一部分:教学延伸活动1. 科学讲座邀请声学专家进行科学讲座,分享声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2. 校园科技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科技节,展示与声现象相关的实验和项目通过科技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3. 社区服务与社区合作,开展与声现象相关的科普活动,如制作简易扬声器等通过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第十二部分: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声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声现象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3. 学生反馈与建议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的看法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第十三部分: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网站、视频教程等2. 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麦克风、振动器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3. 多媒体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声现象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第十四部分:教学延伸活动1. 科学讲座邀请声学专家进行科学讲座,分享声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2. 校园科技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科技节,展示与声现象相关的实验和项目通过科技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3. 社区服务与社区合作,开展与声现象相关的科普活动,如制作简易扬声器等通过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第十五部分: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声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声现象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3. 学生反馈与建议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的看法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第十六部分: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网站、视频教程等2. 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麦克风、振动器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3. 多媒体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声现象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第十七部分:教学延伸活动1. 科学讲座邀请声学专家进行科学讲座,分享声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2. 校园科技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科技节,展示与声现象相关的实验和项目通过科技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3. 社区服务与社区合作,开展与声现象相关的科普活动,如制作简易扬声器等通过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第十八部分: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声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声现象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3. 学生反馈与建议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的看法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噪声的来源及防治方法;
-声音传播速度、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树立自信心。
4.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了解声音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强国意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现象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初步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方面的知识有进一步的学习需求。然而,学生在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波长和频率关系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3.整合跨学科知识,如音乐、地理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学习声音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声音现象?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他们对声音产生的好奇心。
2.利用多媒体展示声音传播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声音传播的过程,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从声源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声现象 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声现象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二单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2.加深学生对声现象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声的基本特征。
2.声的传播速度。
3.声音的产生和接收。
三、教学重点1.复习声的基本特征、传播速度等概念。
2.复习声音的产生和接收的原理。
3.加深对声现象的实际应用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声现象的理解和记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声的基本特征1.提问:声是怎么产生的?声有哪些基本特征?2.学生回答:声是物体振动传播产生的,声的基本特征有响度、音调、音速和音色。
3.教师点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确认和补充,确保学生对声的基本特征有清晰的认识。
第二步:复习声的传播速度1.提问: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有差异吗?为什么?2.学生回答: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为不同介质中的分子密度和弹性模量不同。
3.教师点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确认并引导他们思考分子密度和弹性模量对声传播速度的影响。
第三步:复习声音的产生和接收1.提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怎么被人耳接收?2.学生回答: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经过空气中的传播,最终被人耳接收。
声音的产生和接收分别通过发声体和耳朵完成。
3.教师点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引导,解释发声体和耳朵的原理和作用。
第四步:实验操作1.实验1:测量声的传播速度。
•要求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与理论结果进行比对。
2.实验2:观察声的传播特征。
•要求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实验,观察声的传播特征,并撰写实验报告。
•学生将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第五步:讨论和总结1.小组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进行小组讨论,并就声现象的应用进行思考和交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声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定期进行总结反馈,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科学竞赛、兴趣小组等,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建立学习交流平台,如微信群、论坛等,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定期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感受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为切入点,如雷声、电话铃声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3.创设情境,如播放一段交响乐,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引出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
(二)讲授新知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以图示和实验演示的方式,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原理。
2.声音的特性:通过实际乐器演奏、音频剪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讲解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3.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结合实际案例,如回声、声影等,讲解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声波传播的规律。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声现象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 **基础巩固题**:
-完成教材第32页的练习题1、2、3,涉及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根据课堂讲解,绘制声音传播的示意图,标注出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
-探讨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医学、建筑、娱乐等方面的应用,选择一个实例,解释其工作原理。
4. **拓展思考题**:
-阅读教材第34页的“科学探索”部分,思考声音在海洋探测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短文,描述声音在海洋环境中的传播特点及其在海洋生物研究中的作用。
-讨论声音在通信技术中的发展,从古代的烽火传信到现代的移动电话,声音如何在信息传递中发挥作用。
6.拓展:布置与声现象相关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关注噪声污染问题。
7.评价: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针对八年级上册的学生,他们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声学部分,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等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声现象的探究方法和实验技能有待提高。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正处于关键发展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4.介绍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通信、医学等领域,以及噪声对生活的影响和噪声控制的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以及这些应用背后的物理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蚕岗中学苏锦兰
一、基本信息
1)学科:物理
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
3)年级(册):八年级上册
4)课题名称:《声现象》
5)课时数:1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征,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3.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4.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知识结构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①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物体的振动、介质)②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
2、声音的特征①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②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③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噪声①噪声和乐音的区别②噪声的来源和分类③噪声的级别和危害④噪声的控制控制噪声声源、阻断噪声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人耳听声①听觉及骨传导②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超声波及其应用次声波及其应用
③声音传递信息、具有能量
四、学法指导1.重视探究活动的内容、过程和方法.2.固体、液体、气体可以发声,也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3.如何改变乐音的特征4.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并非人耳都能听到
五、教学时长两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知识点的复习
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实验: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被弹起方法:比较法转换和放大
声音的传播:介质结合课本图1.1—4、1.1—5、比较两次实验中听到的声音不同,分别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可以在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理想化思维的方法,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推理)
①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什么?(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②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③声音在介质中以何种形式传播?(波)观察课本图1.1—6
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否相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快)(举例)
2、声音的特征①自然界的声音千差万别,我们怎么区分它们?②声音有哪些特征?声音的特征又分别于什么有关?③大声说话和轻言细语是什么不同?
1)、音调: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尖锐刺耳和沙哑又是什么的不同?(音调)
音调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实验可以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课本图1.3—1、实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注:在探究响度和音调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需注意“控制变量法”)
2)、响度:声音的大小响度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实验可以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课本图1.3—4实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什么有关?(距发声的远近有关举例)
3)、音色①我们常常在“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就能知道是谁在说话,这主要是根据什么判断的?②我们能听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其主要根据是什么?(音色)音色不同的声音,其声波的波形也不相同.观察以下不同声音的波形,说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3、乐音与噪声①从物理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②从环保角度看什么是噪声?③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有何影响?(大于50dB:影响人的休息;大于70dB:影响正常工作;大于90dB:影响听力)④噪声对人么有这么大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①控制噪声声源②阻断噪声传播③在人耳处减弱)
4、人耳听声
1)听觉的形成与骨传导
2)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但有时我们只能看到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为什么?
①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多大?②什么是超声波?超声波的特点是什么?③什么是次声波?次声波有哪些特点?
3)关于声的利用:①声与信息②声与能量课本图1.5—5(转换法)
(二)练习(略)
七、教学后记:上好每节课,就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积极的思考用何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轻松、舒畅的去学习。
若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还要有很大的人格魅力和极大的热情、饱满的精神完完全全的投入到课堂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