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拼音
曲径通幽的意思及故事
曲径通幽的意思及故事本文是关于曲径通幽的意思及故事,感谢您的阅读!【成语】:曲径通幽【拼音】:[qūjìngtōngyōu]【解释】: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出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选自《全唐诗》)【举例造句】:曲径通幽是艺术上的含蓄,平岗开旷是节奏上的流畅。
【成语典故】:之所以称“曲径通幽”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常采用的态度和方法,是因为“幽”也许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这便是“曲径通幽”。
都说“大隐隐于市”,我以为只有明白之士,通达之人方能明白“曲径通幽”的深刻内涵。
古往今来,多少通达之人,他们或面对明君,或侍奉庸主,人生弯弯曲曲犹如那望不到尽头的小路。
通往仕途的路尽管诱惑重重,但垂钓于濮水者如庄子,悠然忘我者如陶渊明,宁可放弃那看似华丽其实污浊的官场生活。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弯曲小路的那端,是只属于庄子的逍遥美景。
“登东阜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是只属于陶渊明的桃源传说。
那弯曲的小路引领着文人墨客到达他们一直崇尚的意境。
避开世俗的烦扰,或许这正是“曲径通幽”美的所在,回转之间,领略个中的真谛与哲理。
不要怀疑这弯弯曲曲的小路是否能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更不要否定“曲径通幽”创造的人生价值。
古人说“人生弯弯曲曲水”,确实。
社会上一些人往往喜欢平坦笔直的大道,但却忽略了小路那端的美丽风景。
大学毕业的徐本禹面前有两条可以选择的道路:是继续留在大学完成研究生的课程,还是帮助山区里渴望知识的失学儿童?一条是笔直的大道,一条是弯曲的小路。
徐本禹如何选择?是内心的善良和真诚让徐本禹走向了小路。
他尽心尽力的帮助山区的孩子,感动着全中国人民。
小路的那端,是孩子们绽开的笑颜和国人们赞许的目光。
小路的那端,不正是风景幽美的地方吗?“曲径通幽”也正是徐本禹面对生活,面对人生的态度。
“幽”在这曲径之中,“美”在这回转之间。
《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原文及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原文及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原文及鉴赏[解题]此诗作年不详。
破山寺:即兴福寺,故址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
后禅院:寺后院。
寺庙一般分前、后院。
前院为佛堂,作法事所在;后院为僧人生活居住之区。
常建以善写静境著名,此诗为代表作。
中间二联被殷璠《河岳英灵集》称为“警策”。
欧阳修则激赏“竹径”一联,以为不可及(《欧阳文忠公集》外集卷二三)。
此诗首联对仗,却为意复。
颔联则对仗不工整。
颈联的“空”字应为仄声却用平声,这都说明这首律诗还带有些古诗作法。
古寺:指兴福寺,即破山寺。
破山位于今江苏常熟。
兴福寺始建于南齐,至唐已为古寺。
高林:山上树林。
佛教称众生聚积的居所为“丛林”,故这里的高林亦含有称颂古寺之意。
禅房:修禅的屋所。
籁:本指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自然界一切声音。
磬:佛家的打击器具。
清晨登山入寺,正值旭日东升,光照山林。
曲回竹径通向幽深,花木繁茂笼簇禅房。
青山日照绚丽多彩。
鸟儿于林间欢悦啼鸣,水潭清澈,映现身影,顿感天地物我融为一体,心境豁然澄明。
山寺此时万籁俱寂,唯有寺院的钟磬之音悠然而鸣,更显幽邈静谧。
此诗朴素自然而意旨深远,虽写澹逸情致,却深含禅机理趣,即使不主观地以禅心去感悟,也会自然地获得一种禅心的空明澄静。
[全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注释]①竹径:一作“曲径”。
禅房:僧人的住房。
②二句意谓禅院幽美的环境使鸟儿感到愉悦,使人消尽杂念。
山光:指阳光在山岩上的反射。
潭影:指山色和青天在水中的倒影。
③万籁(lai):各种声响。
钟磬(qing):两种打击乐器。
鸣钟击磬,寺庙中用为作息信号,鸣钟表示开始,击磬表示结束。
[大意]我清晨登上破山,进入兴福古寺。
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山上的树林。
茂密的翠竹林中,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通向寺后幽深的去处;僧人们居住的禅房,掩映在花枝繁茂的深处。
题破山寺后禅院
解题
题:写。这是一首题壁诗。 (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破山寺:佛寺名。 后禅院:指僧人居住的地方。
常建简介
常建(708-765),生卒年、字号不详,唐 代诗人,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 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 居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 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 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 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 山林逸趣的。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 《吊王将军墓》和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今存 《常建诗集》三卷和《常建集》两卷。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学习目标
•1.走进作者,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 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 诗中蕴含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
自学任务一
结合注释, 了解作者及诗词大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qìng )音。
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 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 俱寂的宁静气氛。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
种声响。“寂”,寂静,没有声音。成 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成语: 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
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中心思想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 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衬 静,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 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句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 的环境。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 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 时的勃勃生机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 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曲径通幽的意思及故事
【成语】:曲径通幽【拼音】:[qū jìng tōng yōu]【解释】: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出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选自《全唐诗》)【举例造句】:曲径通幽是艺术上的含蓄,平岗开旷是节奏上的流畅。
【成语典故】:之所以称“曲径通幽”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常采用的态度和方法,是因为“幽”也许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这便是“曲径通幽”。
都说“大隐隐于市”,我以为只有明白之士,通达之人方能明白“曲径通幽”的深刻内涵。
古往今来,多少通达之人,他们或面对明君,或侍奉庸主,人生弯弯曲曲犹如那望不到尽头的小路。
通往仕途的路尽管诱惑重重,但垂钓于濮水者如庄子,悠然忘我者如陶渊明,宁可放弃那看似华丽其实污浊的官场生活。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弯曲小路的那端,是只属于庄子的逍遥美景。
“登东阜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是只属于陶渊明的桃源传说。
那弯曲的小路引领着文人墨客到达他们一直崇尚的意境。
避开世俗的烦扰,或许这正是“曲径通幽”美的所在,回转之间,领略个中的真谛与哲理。
不要怀疑这弯弯曲曲的小路是否能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更不要否定“曲径通幽”创造的人生价值。
古人说“人生弯弯曲曲水”,确实。
社会上一些人往往喜欢平坦笔直的大道,但却忽略了小路那端的美丽风景。
大学毕业的徐本禹面前有两条可以选择的道路:是继续留在大学完成研究生的课程,还是帮助山区里渴望知识的失学儿童?一条是笔直的大道,一条是弯曲的小路。
徐本禹如何选择?是内心的善良和真诚让徐本禹走向了小路。
他尽心尽力的帮助山区的孩子,感动着全中国人民。
小路的那端,是孩子们绽开的笑颜和国人们赞许的目光。
小路的那端,不正是风景幽美的地方吗?“曲径通幽”也正是徐本禹面对生活,面对人生的态度。
“幽”在这曲径之中,“美”在这回转之间。
“曲径通幽”是人们处理问题常采用的态度和方式。
初中语文 文言文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通用)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课中注释☆】[曲]一作“竹”[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的房舍。
[万籁]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俱]一作“都”[但余]一作“惟闻”,余:剩下。
[磬](qìng )一种打击乐器。
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佛门即空门。
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
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及注释
《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及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朝代:唐代作者:常建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版本一)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版本二) (馀通:余)译文及注释译文早晨,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竹林中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人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注释1、[清晨]:早晨2、[入]:进入。
3、[古寺]:本处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
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4、[初日]:早上的太阳。
5、[照]:照耀。
6、[高林]:高树之林。
7、[曲]:弯折、曲折。
亦作“竹径”。
8、[幽]:幽静。
9、[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10、[悦]: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11、[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12、[空]: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13、[潭影空人心]:本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指人的尘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4、[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15、[此]:在此。
即在后禅院。
16、[都]:都,俱。
17、[但余]:只留下。
一作“唯闻”。
18、[磬](qìng ):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19、[钟磬]: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2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异曲同工之妙。
2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课中注释☆】[曲]一作“竹”[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的房舍。
[万籁]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俱]一作“都”[但余]一作“惟闻”,余:剩下。
[磬](qìng )一种打击乐器。
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佛门即空门。
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
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题破山寺后禅院》
•
• •
背诵全诗
1激情吟读 整体感知
2 细心品读 深化感知
3 背诵积累 巩固感知
注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清晨]:早晨 2、[入]:进入。 3、[古寺]:本处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 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4、[初日]:早上的太阳。 5、[照]:照耀。 6、[高林]:高树之林。 7、[曲]:弯折、曲折。”曲径“亦作“竹径“ 8、[幽]:幽静。 9、[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10、[悦]:用作动词,使……高兴 。 11、[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12、[空]:使……空,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3、[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4、[万籁]:(là i)各种声音。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15、[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16、[寂]:安静;寂静。 17、[但余]:“惟闻”、只留下。 18、[磬]:(qì ng )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19、[钟磬]:佛寺中召集僧众的打击乐器。 2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之妙。 2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 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22、诗的三、四句的特点:双关手法。 一层意思表达了佛门清静,佛法高远。 二层意思影射佛门弟子早课完后,精神层次产生臆想,领悟到房中术的境界。
译文
•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人们的房舍掩 映在花草树林中。 •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 能去除尘世俗心。 •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 中回荡。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通用)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课中注释☆】[曲]一作“竹”[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的房舍。
[万籁]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俱]一作“都”[但余]一作“惟闻”,余:剩下。
[磬](q ing ) 一种打击乐器。
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佛门即空门。
佛家说, 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
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赏析
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常建。
其古诗全文如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前言】《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载于《全唐诗》卷一四四,并入选《唐诗三百首》。
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注释】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翻译】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赏析】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曲径通幽【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同韵词近义词成语故事
曲径通幽【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同韵词|近义词|成语故事【注音】qū jìng tōng yōu【典故】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唐·常建《题破册寺后禅院》诗【释义】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
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用法】作定语、分句;含褒义【结构】主谓式【近义词】幽静山谷【反义词】繁华闹市【同韵词】归正首丘、百二金瓯、得休便休、黄干黑廋、九春三秋、敌国同舟、鼠窃狗偷、济河焚舟、调查研究、复水难收、......【年代】古代【英文】a winding path leading to a secluded spot【成语故事】唐朝诗人常建作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虽然写禅房僧境但道出一个曲折前进的哲理,是客观辩证法的体现。
禅房坐落在深山花木丛中,通往禅房僧院的道路是起伏不平、曲曲折折,经过艰苦跋涉才能到达【成语举例】曲径通幽处,园林无俗情。
◎清·俞樾《曲园楹联》【其它使用】◎ 这儿并没有直接扣题,而且绕了点小圈子,然后从"沉默"一词中引发出"使命感"的主题,给人以"曲径通幽"又"豁然开朗"的情趣。
◎ 久违了,绿茵茵的草坪,红艳艳的花池;久违了,曲径通幽的小路,美观新颖的画廊;久违了,光滑洁净的楼梯,明亮宽敞的阅览室。
◎ ……曲径通幽是艺术上的含蓄,平岗开旷是节奏上的流畅。
◎ 或曲径通幽,吸取精华,或发现疑点,窥出纰漏;此乃思维进入多向性、多维性、多变性的可贵征兆。
◎ 那儿曲径通幽,鸟多林密,石板路上布满了青苔和鸟粪,人只要稍一走动,就会惊起满天白鹭:……词类符号: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处所名词;人名;姓氏;名字;地名;机构名;其他专有名词;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语素字;非语素字;。
唐诗赏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译文鉴赏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译文|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
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一)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版本二)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三)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版本四)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赏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首被宋代洪驹父誉为“全篇皆工”(见《宋诗话辑佚》)的五言律诗,是盛唐诗人常建的代表作,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中的名篇之一。
诗人常建一生仕途失意,沉于下僚,终盱眙县尉。
正因为常建政治上不得意,所以寄情山水,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就是诗人游览名山古刹,寻幽探胜之作。
&nbs p; 破山寺又叫兴福寺,是六朝齐代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而建的,“为海虞之胜处”(宋米文长《吴郡图经续记》)。
它早已成了常建心驰神往之地,因而一到清晨他就迫不及待地去游览。
首句“清晨入古寺”,既点明入寺的时间,又着重指出这是一座“古寺”。
唯其是“古寺”,才激起诗人“清晨”来游的勃勃兴致,而“清晨”入寺,正表明诗人对这座有着二百多年历史古刹的向往。
第二句“初日照高林”,紧承首句而写入寺所见。
破山寺是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寺,建筑壮丽,佛殿庄严,气象宏伟,这些诗人都没有去描绘,所突出勾绘的是从东方冉冉升起的旭日,以及被旭日照射的参天挺立的“高林”。
这就给人以清新明丽,葱茏苕秀的审美感受,同时又有一种幽静之感。
在艺术表现上是“借一斑以窥全豹”的方法,就是通过具有特征性的局部景物来表现全体,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具体而言,就是抓住破山寺内外古木繁茂,郁郁葱葱的特征来写。
《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及注释
《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及注释第1篇: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赏析常建〔唐代〕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一作:竹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都寂一作:俱寂;但余一作:惟闻)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指钟、磬之声。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破山寺后禅院》的意思及诗意赏析
《破山寺后禅院》的意思及诗意赏析《破山寺后禅院》的意思及诗意赏析出自《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
注释 1、[古寺]:本处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
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2、[曲]:弯折、曲折。
一作“竹”3、[初日]:早上的太阳。
4、[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5、[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6、[磬]:(qìng )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7、[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8、[空]:使……空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9、[清晨]:早晨。
10、[但余]:“惟闻”、只留下。
11、[俱]:都。
12、[但]:只。
13、[幽]:幽静。
14、[悦]:用作动词,使……高兴15、[竹径]:一作“曲径”。
1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异曲同工之妙。
1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8.钟磬:寺院里诵经,斋供时打击钟磬作为信号。
19、[入]:进入。
20、[古寺]:指兴福寺。
21、[照]:照耀。
22、[高林]:高树之林。
23、[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24、[此]:在此。
即在后禅院。
25、诗的三、四句的特点:双关手法译文: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韵译】:清晨我信步来到破山寺,朝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翻译我清晨登上破山,进入兴福古寺。
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山上的树林。
茂密的翠竹林中,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通向寺后幽深的去处;僧人们居住的禅房,掩映在花枝繁茂的深处。
阳光照耀在寺后的青山上,鸟儿在欢快地歌唱;清清的潭水映照出空中的浮云和翠绿的山色,使人的心灵也像这潭水一样,感到清澈和洁净。
大自然中的一切声响仿佛都已经消逝;只有寺院中那悠扬洪亮的钟磬声,回荡在这幽静的山林中。
赏析首先,诗人用精巧的构思和质朴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幽静清空的意境,那深远的诗旨将我们带到了一个远离尘俗,佛音回荡的世外境界。
构成于诗中的特殊氛围并不使人感到孤独、清寂,而是让人感到在精神上达到物我一体的充实。
人的灵性和悟性仿佛只有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才得以复苏和发现。
这种传神动情的意境美,完全得益于诗中表现出的一个“静”字和一个“空”字。
“静”与“空”是最能够体现佛家精神的,佛门之地无处不求一个“静”字,从物静、人静到心静皆如此。
“静”是实现“空”的基础,而欲求得“四大皆空”则是佛家最高旨向。
诗人一生政治上很不如意,于是放浪琴酒,往来太白、紫阁诸峰(均在今陕西西安市附近),以游历名山大川自娱,后隐居鄂渚(今湖北武昌樊山)。
做为归隐之人,要想抛却尘世,这求“静”达“空”当是不可少的,因此常建自然对此二字备加礼赞。
请看诗中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两句,先从外部环境点出了破山兴福寺的外貌和地理位置,并交待了入寺的时间。
一个“清晨”包含着一日尘俗嚣烦开始之前的寂静。
“初日”与“清晨”照应。
僧徒所聚之所通称“丛林”,用“高林”便兼有赞美禅院之意。
此处已写出了“静”意。
再看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里的曲径、深禅以及环绕其旁的青竹、素花、绿林,更是无一字不衬托出景色的幽静宜人。
这景致是游寺者(即诗人)于初步领略了禅寺的“静”之后无意发现的,又进一步使诗人沉浸于其中。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课中注释☆】[曲]一作“竹”[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的房舍。
[万籁]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俱]一作“都”[但余]一作“惟闻”,余:剩下。
[磬](qìng )一种打击乐器。
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佛门即空门。
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
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题破山寺后禅院》朗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朗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注释:
清晨:指日出前的一段时间。
入。
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自兴建至盛唐时期已有百年以上,所以称古寺。
初日:初升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意思是旭日照在高树的梢头。
竹径:竹林丛中的小路。
通:通往,通向。
幽处:幽静之处。
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山光:山的景色。
悦:用作动词,使……欢悦。
鸟性:禽鸟的习性。
潭影:清激潭水中的倒影。
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
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万籁:一切声音。
籁:空穴里发出的声。
这里泛指声音。
此:在此。
即在后禅院。
俱:副词。
全都。
寂:沉寂,听不到。
但:只。
馀:剩下。
钟磬音:敲击钟磐所发出的声音。
磐:佛教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钵,铜铁铸成。
寺院诵经、斋供时以钟磐之声为号,发动用钟,止歌用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