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专业化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层次传导效应_梁运文
垂直专业化、利润创造与中国制造业发展困境战略突破
收稿 日期 : 2 0 1 3—0 3— 3 1 ; 修回 日期 : 2 0 1 3— 0 4—1 6
作者简介 : 梁运文 ( 1 9 7 5 一
) , 男, 广西灵川县人 , 广西大学商学 院教授 , 博 士生导师 , 复旦大学 管理学 院博士后 , 研 究方 向为产 ) , 男, 江苏宜兴人 ,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 向为产业经济学 。
业经济和战略管理 ; 芮明杰 ( 1 9 5 4 一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 重大项 目“ 现代产业体 系发展 的理 论与政策研究 ” ( 项 目编 号: 1 1 & Z D 1 4 2 )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 国家战略经 济规划 区‘ 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 ’ 及模块化协 同结 网机理研究” ( 项 目编号 : 7 1 2 6 3 0 0 7 ) ; 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项 目“ 基于服 务价值链的知识创新服务的模块化分工与集成” ( 项目 编号 : 7 1 0 7 2 0 0 1 ) ; 博士后科学基金项 目“ 知识 创新服务价值 网模块化协同结网 机理与集成模式研究” ( 项 目编号 : 2 0 1 2 M 5 1 0 1 0 3 ) 。
( 双月
2 0 1 3年 第 4期 ( 总第 6 5期 )
垂直专业化、 利润创造与中国制造业发展困境战略突破
梁运 文 芮明杰
( 复旦大学 管理学 院, 上海 2 0 0 4 3 3 )
摘要: 基 于“ 垂 直专 业化- ÷ 利 润创 造” 过 程传 导 的研 究视 角 , 从 静 态和动 态两 方 面 , 分 析 了中 国制 造 业垂 直 专业化 ( V S S ) 、 价值 增值 率 ( V A R) 、 产 品盈 利 率 ( P M) 、 总资 产 获 利 率 ( A C R) 四者 间的 统计 分布 与 计量相 关关 系特征 , 并基 于利 润 创 造视 角对 中 国制 造 业 2 1个行 业 的发 展 态势 进 行 了定位 分 析 。研 究发现 , 中国 2 1个制造 细 分行业 中, 能形 成 “ 垂 直 专 业 化一 价值 增 值 能力 一 产 品 盈利 能 力一 总 资产获 利 能 力” 全过 程 良性循 环 的行 业不 多 , 较 多制 造行 业存 在 较 为 明显 的利 润创 造 能 力停 滞 、 递 减甚 至被 全 面侵蚀 的趋 势。对 此 , 本文提 出 了以 中国 一东盟 自由贸 易区( C A F T A) 为“ 外延拓 展 空 间”
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与对策
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与对策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和对策。
一、加强创新意识,提高核心技术研发水平创新是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核心,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制造业需要加快推进技术自主创新,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创新需要从企业内部开始,加强研发投入,提高技术人员素质,优化研发流程,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
同时,企业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
二、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品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资产,也是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向。
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的认可度和美誉度,可以有效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
在品牌建设方面,企业需要加强产品设计,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品味,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服务。
同时,企业需要注重营销渠道建设,加强电商平台和线下销售渠道的整合,提高销售效率和营销能力。
三、加强产业链整合,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在制造业发展中,产业链的整合和扩展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加强产业链整合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共享和优化,提高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同时,加强产业链整合可以促进产业集聚效应,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优势互补的企业群体。
企业需要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联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企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和竞争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需要注重内部培养,通过培训、轮岗等方式,提高员工技能和管理能力。
在人才引进方面,企业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联系,吸引高端人才加盟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智能化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智能化制造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进展述评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进展述评安海彦【摘要】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充分竞争,其实质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是一项复杂工程,既有文献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演化脉络;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新进展;引入环境因素后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拓展.从这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后,得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得到拓展,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领域,环境因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正日益显著的结论.本文提出后续研究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劳动力成本提高和人口结构变化,二是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期刊名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7)003【总页数】7页(P67-73)【关键词】产业国际竞争力;竞争优势;文献述评【作者】安海彦【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1.3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观念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修正过程,其测度方法和研究视角也与时俱进,呈现多样化特征,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文在简要回顾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演进基础上,从制造业和环境两个视角对近年来国内产业国际竞争力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研究展望。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截至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尚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界定。
世界经济论坛(WEF)主要强调企业是国际竞争力的主体,企业以低价和高质获得国际竞争力,并生产更多财富的能力。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MD)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国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所能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
美国《关于工业竞争力的总统委员会报告》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我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课题组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某特定产业的产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金碚,1996)[1]。
新竞争格局下,国企要担起两大责任
——会议篇·主旨演讲2023国企管理年会新竞争格局下,国企要担起两大责任当下,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新构建,我国国有企业要全力打造新技术应用产业链条与积极参与国际新循环中的“世界工厂”新格局竞争。
文宗瑜在2023(第九届)国企管理年会上作主旨演讲时表示。
全力打造“专精特新”新技术应用产业链条第四次工业革命叠加第三次能源革命形成的“超级技术窗口”已近15年。
这期间,各个国家都围绕新技术应用进行布局,尤其是发达国家出台各种政策推动企业积极参与新技术应用抢跑。
“超级技术窗口”下的新技术应用抢跑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产业格局,也在影响着我国的产业体系及产业竞争力。
顺应“超级技术窗口”时代的新技术应用抢跑,我国也加大了“专精特新”企业新技术应用的政策支持力度,从2011年首次提出“专精特新”算起,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已经发展到近12950家,广泛分布在计算机、通讯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化学品制造业、金属品业、非金属矿物质品业等行业。
我国的“专精特新”企业在新技术应用抢跑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但是,也要看到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新技术应用速度在放慢。
问题的原因很多,就跟踪的350家“专精特新”企业的样本数据看,已经连续6个季度表现为筹资活动现金流的持续上升、经营活动现金流不断下降。
这意味着很多“专精特新”企业主要是依赖筹资而非经营来维持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经营压力甚至经营困难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文宗瑜国企管理2024.184其新技术应用的投入。
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在新技术应用上已经有了大的进展,如果给予“专精特新”企业更多的支持,就可以依托“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出新技术应用产业链条。
就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体系完善而言,把新技术应用产业链条嵌入我国的产业体系,将会大大提升我国的产业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研究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研究中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之一,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调整,中国制造业面临诸多挑战,其国际竞争力也受到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
一、影响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1.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整体上仍处于中低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制造业的短板之一2.人才素质:人才素质是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中国制造业存在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3.产业结构: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大量企业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缺乏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
4.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中国制造业长期以来以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为代价换取快速发展,环保压力和能源消耗成为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5.资金支持和政策环境:制造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中国制造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政策环境也不够完善。
二、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1.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
2.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人才素质,引进国内外专业人才,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3.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和支持制造业向高端制造和服务业转型,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拓展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空间。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重视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打造绿色制造业。
5.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扶持。
结语: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结构优化、环境保护、政策支持等综合对策,可以有效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中信重工以“双创”引领高质量发展
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中信重工以“双创”引领高质量发展作者:李运前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第13期世界最高船闸闸门——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国产大飞机C919、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神舟系列飞船……近年来,蕴藏中信重工元素的中国高端制造捷报频传。
一次次重大创新突破的背后,标志着中国装备制造业迈上了新的台阶,对推动制造强国战略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大国工匠持续匠造“中国制造”的新形象,不断书写“中国名片”的新内涵。
一、基本背景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一五”期间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牢牢把握国家制造业和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构建了以世界最先进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为标志的“新重机”工程,打造出一个全新的高端重型装备制造工艺体系,拥有了国内乃至世界稀缺的高端制造资源,以持续不断的创新、创造、创业写实企业愿景,引领企业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之路。
人才是实施转型的最大内驱动力。
中信重工以独特的创新思维,设立大工匠、首席技术专家制度,激励更多的员工勤奋创新、岗位成才,在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实践中重塑工匠文化,力致做优做精做强高端制造和核心制造,为中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二、主要做法(一)建通道,搭建员工成长成才的阶梯近年来,中信重工的大工匠收获满满。
尤其是大工匠杨金安,先后揽获河洛大工匠、首届中原大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等多项荣誉。
“荣誉将激励着我继续无私地向工友们传授技艺,不遗余力地弘扬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杨金安说。
早在6年前,中信重工首批聘任了谭志强、杨金安、张东亮、党朝阳、张朝阳5名大工匠,为5名大工匠建立了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一支包括大工匠、高级技师、首席员工在内的高端“蓝领”人才团队逐步形成,中信重工职工“双创”工作全面铺开。
大工匠仅仅是“金蓝领”工程中的一个点。
中信重工的人才戰略有三个层面:一是建立院士专家顾问委员会,打造高端专家团队。
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症结及其治理
第12期(总第349期) 2012年12月财经问题研究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Number12(General Serial No.349)December,2012·产业组织·中国现代产业体系院症结及其治理詹 懿(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由于存在基础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制造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之间关联互动能力不强等问题,加上跨国公司利用其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对中国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渗控,在构建过程中将面临“双重压力”和“双重威胁”。
基于此,该文从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概念界定、问题举证入手,从总体规划、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产业竞争力有所裨益。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基础产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2)12⁃0031⁃06 现代产业体系对一国培育新兴产业、塑造产业竞争优势、实现产业的互动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英美等发达国家在从贫穷落后向富裕繁荣转变的过程中,依靠的正是本国强大的现代产业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但是,到现在中国仍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也未能发挥现代产业体系的整体优化功能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通过控制国际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并对中国产业价值链实施分步整合,中国现代产业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将面临被“分割瓦解”和“整体压制”的“双重压力”。
以及中国产业体系目前还存在低端产业产能过剩与中高端产业发展不足或受制于人等问题,在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外资对国内产业控制力增强的发展趋势下,中国还将进一步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和“拉美化危机”的双重威胁。
我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基于I-O和DEA分析方法
昶 指 出 。 过垂 直专业 化 , 国公 司带来 了相 对先进 的生 产设 通 跨
备 、 品 制 造 技 术 和 管 理 经 验 。 是 跨 国公 司 往 往 控 制 着 一 产 但
些 非 常 关 键 的 核 心 技 术 。 斌 和 马 涛 指 出 . 直 专 业 化 为 发 盛 垂
表 1
目前 ,国内外文献主要从 四个方面去 研究垂 直专业 化 : ①
去 , u m lea将 列 昂惕夫 逆矩阵 ( 一 d ) H m e t1 s . 【 A】 作为一个 无穷几 1
分析垂直专业化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②分析垂直专业化的 社会和经济效应 ; ③研究垂直专业化指数的测算; ④分析垂直
提 高 , 明 垂 直 专 业 生 产 对 我 国 制 造 业 带 来 的 是 一 种 “ 放 ” 的技 术 进 步 , 没 有 达 到 既 有 利 于 技 术 进 步 又 有 利 于 说 粗 式 还 技术效率提 高的‘ 约’ ‘ 集 ’ 式技 术 进 步 。
[ 键 词 】 直 专 业化 指数 ; 要 素 生 产 率 、 术 进 步 ; 术 效 率 关 垂 全 技 技
何级数引入上述矩阵表达式 , V i . [ 们 ~A 为国内消 即:s o 1 = A 一 ,d 耗系数矩阵,也即国内使用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该 公 式 可 以表 示 所 进 口 的 中 间 投 入 品 最 终 包 含 在 出 口产 品 之 前并在各个生产阶段综合使 用。
高 ;ab u t 1 Jb o r 别 通 过 实 证 研 究 表 明 , 展 中 国 Jbo re a 和 ab u 分 . 发
家 通 过 从 事 垂 直 专 业 化 生 产 和 进 行 中 间 产 品 贸 易 。 以 使 发 达 可
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浅析——基于垂直专业化、利润创造视角
型产业 国际竞争力分析模 型, 提出提升我 国技术密 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路径。因此 , 目前关于高技术 产业竞争力评价 的分析研究大都 忽略了产业发展 和竞 争力提升是为 了增加利润创造 能力的根本 目 的。本文从垂直专业 化和利润创造 能力 两方面对 我 国高 技术产 业 的 国际竞 争力进 行分 析 。
k  ̄ 1 . / I q牛 z月 弟 1期
第2 7卷
总第 1 5 7期
我 国高技术产业 竞争 力评价浅析
基 于垂直专业化 、 利 润创 造 视 角
董翔 宇 王 明友
( 沈 阳大 学经 济学院 。沈利用我 国高技术产业 2 0 0 0 -2 0 1 1年相关截面数据 , 通 过构 建 垂直专业化 、 价值增值 能力 、 产 品盈利 能力、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 利 润创 造 ; 高技术产 业; 提 升对策
1 高技术产业竞争 力理论研 究综述
高技术产业 是资本 、 技术、 知识 高度 密集的产 业, 具有高附加值 、 高增长率和高风险等特点 , 已经 成为衡量一个 国家经济 和科技 发展水平 的重要标 志。我国的高技术产业起 步较 晚, 虽然 近几年发展 比较迅速 , 但有其严 重 的不合理性 。在此形 势下 , 认清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 , 探索提高
算 公式 为 :
CST ,
度进 口中间 品的 系数矩 阵 , 是r t X1 维度 的各 产业 出 口向量 , t表示 产业部 门数 量 , I A 。是 r t x t维度 的 I 国内直 接消耗 系数 矩 阵 , , 是n x n 维度 单位 矩 阵 , ( ,
辽宁省名校联盟(东北三省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辽宁省名校联盟(东北三省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
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着力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和质变。
正确处理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是处理好新质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多管齐下培育新型劳动者、创造新型生产工具、拓展新的劳动对象,促进新质生产力诸要素实现高效协同匹配。
三是处理好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之间的关系。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共进,在开放环境下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四是处理好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统筹推进二者发展,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一手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贯通、融合发展,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和能动性。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
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升级
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的路径
从低技术水平向高技术水平升级。
从低研发密集度向高研发密集度升级。
从低生产效率向高生产效率升级。
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制造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的动因与制约因素
动因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市场竞 争加剧,技术创新成为制造业出口技术 结构升级的主要驱动力。同时,国内产 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求也推动着 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的升级。
VS
制约因素
国内技术创新不足,研发能力薄弱,知识 产权保护不力;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 境压力加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市 场竞争加剧等都是制约制造业出口技术结 构升级的因素。
04
CATALOGUE
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制造业出口 技术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
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的直接效应
促进技术创新
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助于促进不同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 作,进而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优化出口技术结构 。
提升生产效率
通过垂直专业化分工,企业可以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 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 成本。
增强企业竞争力
垂直专业化分工使得企业可以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提高 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促进出口 技术结构的升级。
升级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的间接效应
01
促进产业升级
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助于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
进步和升级,进而带动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的升级。
02
提高产业协同效应
垂直专业化分工使得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实现资源
分析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结构转换效应
分析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结构转换效应沈 琴 盐城市大丰区劳动就业管理处摘要:目前,国内有一部分的能耗高且环境污染高的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我国的产业结构在短时间内便开始了快速的调整和转型,在调整和转型的同时带来了我国就业结构的转换和调整。
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过程当中,第三产业开始迅速的发展,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为了尽快适应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也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的调整,有很大一部分的劳动力人民开始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以此来让自己符合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还有一部分没有办法及时学习新技能和转化自身定位的劳动力人民便有可能会面临失业。
如果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就业效应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来得到有效的调整,那么便必然能够更好地帮助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转换效应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7-0360-02产业结构是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产业结构能够清楚表明一个国家各个产业的分布比例以及这些产业的经济运行情况,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还依然不够完善,要想彻底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还需要有一段时间来进行调整和完善,所以说必须要推动国内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内传统行业的创新发展,这样才能够有效实现我国的经济增长,帮助我国的就业结构进行转换,对于完善我国的产业结构来说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我国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其主要还是为了提高我国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说白了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属于民生问题,以此必须要开始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对国内就业结构造成的影响引起重视。
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结构转换效应存在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国内的产业必须要尽快进行调整,将原本的资源消耗高却效率较低的产业逐渐淘汰,重点推行应用了高新科技技术设备的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的产业必将被技术进步的产业所代替。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与路径分析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与路径分析林玉妹;林善浪【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压力.产业转型升级包括企业和区域两个层面,企业层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改善竞争要素与能力,表现形式是产业链、价值链和附加价值的提升.区域层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优化发展环境与平台,包括城市功能提升、集群化布局、产业链配套、中小企业扶持、创新网络构建、人居环境改善.【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14)001【总页数】7页(P32-38)【关键词】转型升级;产业发展;企业能力【作者】林玉妹;林善浪【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人文社科部上海201620;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1.3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在国内外压力下逐步升值,生态环境压力和成本上升,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这些因素使中国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压力。
如何理解产业转型升级的本质,如何正确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部门关注的问题。
一、产业竞争优势理论:从资源导向到环境导向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培育产业竞争优势,产业竞争优势理论经历了从资源导向到环境导向的过程,反映了经济学界对产业竞争优势的认识过程。
(一)资源(要素)导向产业竞争优势理论发端于亚当·斯密(Adam Smith)创立的绝对优势学说,完善于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的比较优势说。
他们把劳动作为唯一的生产要素,并且在各国之间不流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劳动熟练程度是有差别的,而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又导致各国单位产品的成本差异。
在斯密看来,劳动生产率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唯一源泉。
赫克歇尔(Heckcher)和俄林(Ohlin)在古典产业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论,认为产业竞争优势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国家的生产要素结构和产品的生产要素投入结构,而要素结构简化为资本和劳动。
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看中国制造业
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看中国制造业
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为制造业提供了低成本的生产要素。
此外,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也为制造业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需求状况优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为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基础。
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品质和品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为制造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关和支持产业优势: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到制造再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有相关的产业支持。
此外,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制造业升级,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优势:中国制造业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激烈,这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产业升级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产业升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2.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转型。
3.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和协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附加值。
4.加强政府的产业政策引导,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总之,我国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升级,才能更好地发挥制造业的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
垂直专业化对我国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研究
越来越重要 的位置。 面对跨国公司垂直专业化的战略模式。 中国企 自主创新能力是 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中国要想在激烈 的国际 业应该做好准备应对这种贸易模式的转变。 竞争中获得经济增长 , 就必须拥有 自己的核心能力。随着经济全球 首先企业应该有 自主创新的意识, 加大培育自己的科技人员, 建
化, 国际分工演化到垂直专业化的阶段 , 形成了跨国公司全球生产 立 自己的研发中心 , 不断加大科研经费和科技人才的投入。 尤其是科
和经营的技术基础 ,而承接发达国家 的产业转移和吸收跨 国公司 技人才作为一国知识存量的大小, 是企业 自主能力的决定因素 。 其次 的扩散技术将是 自主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因此研究垂直专业化 加大科研机构、 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在制度上让企业和科研
:
M一。X 【 A】 , _
( 2 )
为(z ,x即) 维的进
四、 垂直专业化 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式 中, 为(X ) 1 维元素为 1 的项量 ,
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过程不仅对我国企业的劳动资源 的价格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一直以其强大的竞争力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实力。
一、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优势1. 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在过去几十年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一直是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石。
2.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政府大力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为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和条件。
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制造业的物流效率和运输便利性。
3. 创新能力提升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技术领域迈进。
中国的企业日益重视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挑战1. 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中国工资水平稳步提升,劳动力成本逐渐增加,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
许多制造企业被迫面临着转移生产基地的压力。
2. 环境污染问题中国制造业长期以来以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闻名,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加强环境治理和推动绿色制造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 创新能力不足虽然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很多中国企业仍停留在模仿和跟随阶段,缺乏在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上的优势。
三、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措施1. 推动技术创新中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技术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的技术竞争力。
2. 加强环境治理中国政府需加强环境治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引导企业转向绿色制造。
同时,加大对绿色技术和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3. 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力队伍,提升中国制造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
金融科技促进金融机构“拥抱”高端制造
B usiness手记金融科技促进金融机构“拥抱”高端制造文/庞栋化 河北经贸大学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国家工业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是决定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金融科技促进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有效提升工业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分析我国高端制造业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无论是国内环境还是国外环境,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都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与机遇。
高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如何解决融资问题将被摆在首要位置。
高端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国内现状。
近年来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政策导向和战略引领下,支持“专精特新”的高端企业发展,促进整体制造业朝绿色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我国高端制造业正迎来一定发展机遇。
但是,伴随制造业高速发展,将会产生庞大的资金需求,再加上存在专业人才缺失、环保技术有待改善等问题,会导致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进程受到阻碍。
高端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技术助力绿色发展,从而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国外现状。
一方面,发达国家和地区持续推进“再工业化”进程,加强对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引领。
美欧国家近几年出台了大量促进本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规划,积极引导跨国公司将生产环节和投资留在本国。
同时,利用其掌握的高端技术影响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附加值。
另一方面,以美国和欧盟为主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开始在经贸领域采取措施保护本国高端制造业竞争力,其手段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生产是未来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产业链,也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潮流。
功能多样化也是一个重要趋势,高端制造业的产品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对产品样式具有多样化要求、对质量以及产品销售生态体验有一定追求。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特别重视车辆的外观设计、环保性和科技感,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可持续化将成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重心,随着全球各机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升,高端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减少排放,对材料环保性能的要求也要逐渐提高。
人力资本与技术选择适配度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
人力资本与技术选择适配度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
冯倩倩;梁树广;臧文嘉
【期刊名称】《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24)2
【摘要】最适合一个地区的制造业结构内生于其要素禀赋结构,技术选择与人力资本相匹配才能推动制造业升级。
基于适宜性技术选择理论,利用C-D生产函数,使用2011—2021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人力资本、技术选择及两者适配度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
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只有合适的技术选择才能为制造业升级提供动力;人力资本在技术选择影响制造业升级的过程中发挥门槛效应;人力资本与技术选择的有效匹配在制造业升级中发挥重要驱动作用。
这些结论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同类型的制造业行业中存在异质性。
各地区应以人力资本为导向,引进合适的技术,实现人力资本与技术选择的合理匹配,从而引导技术进步与产业特征相结合,推动制造业升级。
【总页数】12页(P39-50)
【作者】冯倩倩;梁树广;臧文嘉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2.92
【相关文献】
1.人力资本积累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
2.新常态下百色市基于人力资本适配性的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3.城镇化、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基于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4.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视角
5.我国会展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数字技术和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快提升先进制造业在实体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加快提升先进制造业在实体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刘兵;赵韵雯
【期刊名称】《浙江经济》
【年(卷),期】2022()6
【摘要】推动浙江制造业发展从外部带动转向内生驱动、从产品竞争转向生态竞争、从资源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从传统结构转向低碳结构、从参与分工转向全球布局,依托“五力”协同发力,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在实体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向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迭代升级的表现形态,是高水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先进制造业创新策源、生态主导的特性日益凸显,成为国家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战略部署,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刘兵;赵韵雯
【作者单位】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2.加快转型提升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3.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4.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
意见5.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巩固实体经济根基——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在山东济南召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第12期财经研究Vol.37No.122011年12月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ec.2011 垂直专业化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层次传导效应梁运文1,2,张 帅2(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2.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 要:基于竞争力层次传导观,文章对垂直专业化影响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层次传导效应进行了系统实证研究。
文章首先从资本和劳动密集二维角度,探讨了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制造行业竞争力影响的方向与程度,然后通过因素递增多元回归和总体通径分析,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垂直专业化→生产率→贸易竞争力→产业利润率”层次传导效应。
研究发现,目前开放条件下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层次传导的影响存在较显著的递减与断裂效应。
对此,文章提出了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为“外延拓展空间”的突破战略构架。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竞争力层次传导;递减与断裂效应;突破战略 中图分类号:F41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952(2011)12-0095-12收稿日期:2011-9-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86300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22)作者简介:梁运文(1975-),男,广西灵川人,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张 帅(1986-),男,河南方城人,广西大学商学院研究生。
一、引 言 作为当今全球产业组织核心特征的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影响如何?张小蒂和孙景蔚(2006)的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对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产生了良好的静态与动态促进效应,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具有负面影响,但总体动态上垂直专业化有利于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
胡昭玲(2007)的研究显示,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工业竞争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积极影响要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唐铁球(2008)、张祎和黄欢(2008)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垂直专业化关系的研究结论与胡昭玲(2007)的结论类似。
文东伟和冼国明(2009,2010)证实,垂直专业化所衍生的海外市场依存度、国内中间投入密集度以及研发密集度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
王昆(2010)的研究结论是,中国不同类·59·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不同。
上述有关垂直专业化与中国产业/工业或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的研究尽管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但结论不一致,而且仍然存在有待拓展探讨的地方。
首先,陈立敏等(2009)认为,在当今开放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产业竞争力包括“竞争力来源———产业环境、竞争力实质———生产率、竞争力表现———贸易份额、竞争力结果———产业利润率”四个传导层次,而现有研究往往只关注垂直专业化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某一方面指标的关系,如垂直专业化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关系(孟祺和隋杨,2010),而且主要集中在垂直专业化与中国制造业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关系上(张小蒂和孙景蔚,2006;胡昭玲,2007;文东伟和冼国明,2009),因而缺乏关于垂直专业化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四个传导层次实证关系的系统整体性和层次逻辑上的定量结论。
其次,作为竞争力结果的中国制造业利润与垂直专业化的实证关系在现有研究文献中基本处于空白,而此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因为利润不仅是产业获取竞争力的最终结果与根本目的,更是国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经济的基石。
第三,现有研究所用数据缺乏一致性,主要体现在由于我国制造业分类体系的前后不一致,作为现有研究数据来源的《中国统计年鉴》和《投入产出表》中制造业划分不一致,而且,现有研究采用的进出口数据大多来自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而《中国统计年鉴》中产业分类体系与该数据库中商品分类标准也不一致,因此,需要将这三者不一致进行协调统一。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深入研究垂直专业化与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实证关系:一是通过引入产业环境控制变量,从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的二维角度,对垂直专业化影响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定量关系进行结构上的分解与分析,以确定垂直专业化影响的方向与程度。
二是基于竞争力层次传导观,通过因素递增多元回归和总体通径分析两个视角,深入探讨垂直专业化影响的内在层次传导效应,即分析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生产率→贸易竞争力→产业利润率”层次传导的具体定量效应。
二、测量指标设计和研究数据构造 (一)测量指标设计 1.垂直专业化指数 Hummels等(2001)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发展了两种垂直专业化测度方法:一是测量一国出口价值中所含有的进口中间投入价值份额,二是测量一国出口价值中所含有的被他国家用来生产出口商品的中间投入品价值份额。
第二种方法需要得到目标出口国对于各个进口国详细的出口资料,而这在实际中很难实现,因此第一种方法就成为国内外学者比较认同和普遍使用的垂直专业化程度测量方法。
根据该方法,某国产业总体垂直专业化指数VSS为:·69·财经研究2011年第12期 VSS=VSX=1XμAm(I-AD)-1 XV(1)其中,X是该国当年总出口额,VS是当年垂直专业化贸易总额,μ为(1×n)维各元素为1的向量,Am是(n×n)维的进口中间品系数矩阵,XV表示(n×1)维各产业出口向量,n是产业部门数目。
AD为(n×n)维国内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是(n×n)维单位矩阵,(I-AD)-1为里昂惕夫逆矩阵,用来表示产业关联和循环利用效应。
利用(1)式,将产业i的垂直专业化贸易额VSi除以对应的出口额Xi,就可得到产业i的垂直专业化指数VSSi。
2.产业层次竞争力衡量指标 (1)生产率衡量指标。
生产率是竞争力的本质,本文选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全员劳动生产率(PR)作为评价指标,依据在于全员劳动生产率(PR)是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以及劳动积极性的综合体现,可以较全面地评价生产效率,其计算公式是: PRi=MAViNEi(2)其中,MAVi是产业i的增加值,用该产业总产出和中间投入的差额来衡量;NEi是产业i的平均从业人员。
(2)贸易竞争力衡量指标。
国际上常用的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标包括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指数(TC)和国际市场占有率(MS)等。
RCA指数是一国出口总额中某商品所占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商品所占份额之比,TC指标是一国某产业或商品进出口之差与进出口之和的比值,MS指数是一国某种产业或商品的出口总额与世界该产业或商品的出口总额之比。
由于我国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一般大于进口,TC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情况,故本文采用RCA指标,其计算公式是: RCAi=Xci/TXcXwi/TXw(3)其中,Xci表示我国制造业i行业当年出口额,TXc表示我国当年商品出口总额,Xwi表示世界制造业i行业当年出口额,TXw表示世界当年商品出口总额。
(3)产业利润率衡量指标。
用利润来评价产业竞争力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计算产业内所有企业的总利润,二是计算产业的平均资产利润率。
由于第一种方法在操作上不太可行,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选用《中国统计年鉴》中总资产贡献率(ACR)作为评价指标。
总资产贡献率能够反映产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评价和考核产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其计算公式是: ACRi=GPi+Tti+IEiTAi(4)其中,GPi、Tti和IEi分别代表产业i当年的利润总额、税收总额和利息支出总额,TAi代表产业i的平均资产总额。
·79·梁运文、张 帅:垂直专业化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层次传导效应 (二)研究数据构造 1.数据来源 RCA指标中各行业出口数据来自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商品出口总额数据来自《国际统计年鉴》,PR和ACR指标原始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VSS指标计算公式中进口中间品系数矩阵Am和国内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D根据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总产出和进出口数据计算得到。
由于1997年统计年鉴中工业统计口径发生了调整,ACR指标只能计算1998年以后的,所以本文选取了1998-2008年的数据。
2.数据的统一与对接 首先,统一统计年鉴上制造业细分行业前后分类体系。
1999-2002年统计年鉴上制造业有28个细分行业,2003年增加“其他制造业”,2004-2009年则增加了“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为了统一口径,本文采用1999-2002年28个行业的体系,新增行业不加以考虑。
其次,对接投入产出表与统计年鉴中各行业。
投入产出表(42部门)中制造业去掉“工艺品与其他制造业”和“废品废料”后有15个细分行业,本文将统计年鉴中制造业的28个行业合并成投入产出表的15个行业,合并方法如下:以2002年统计年鉴为例,将制造业的第1-4项合并为“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第6-7项合并为“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第8-9项合并为“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第10-12项合并为“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第14-18项合并为“化学工业”,第20-21项合并为“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第23-24项合并为“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最后形成了本文研究的15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并按照顺序用1-15的数字代码表示。
参考经合组织(OECD)标准分类,根据要素密集度把行业1-6归集到劳动密集型,行业7-15归集到资本(技术)密集型。
最后,对接统计年鉴中工业分类体系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
本文参照“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3)”与我国工业各行业的对应关系进行分类计算,并按照上文所述的方法进行行业合并,最终得到本文研究的我国制造业15个细分行业的数据。
3.缺失数据处理 由于投入产出表的非连续性,仅能获得1992年、1995年、1997年、2002年和2007年五个年度的42部门投入产出表。
宗毅君(2008)把1992年、1995年、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作为基本表,利用黑田(Kuroda)法外推出相邻年份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进而计算出1992-2005年各行业的VSS指数。
本文参考了1998-2005年各行业的VSS指数,并采取类似方法,利用200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出2006-2008年各行业的VSS指数。
此外,工业增加值缺失2004年和2008年的数据,2004年的数据本文参考《走向世界的中·89·财经研究2011年第12期国制造业》(郭克莎等,2007),2008年的以2007年为基数按照工业总产值的增长比例计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