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大数据——金地毯大数据

合集下载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问题。

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有投入要素(如资本、劳动等)的综合利用效率。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来说,研究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也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首先界定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并介绍了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了大量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内容涵盖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影响因素、地区和行业差异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文章揭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技术创新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

为了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加强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产业协同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望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问题,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制造业已经走过了数十年的快速发展期,如今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之一。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既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制度红利,也离不开庞大的劳动力资源、日益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市场需求支撑。

从规模上看,中国制造业的产值和增加值均占全球制造业的较大比重,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同时,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制造业增长的新动力。

然而,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另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也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水产养殖调查报告

水产养殖调查报告

水产养殖调查报告篇一:水产养殖情况调研报告庆阳市西峰区水产养殖情况汇报按照庆阳市水产工作站《关于在全市开展渔业情况调查研究的通知》文件要求,我站高度重视,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投入到全区渔业生产情况调查摸底中去。

经过一周的摸底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西峰区渔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庆阳市西峰区属于黄河一级支流泾河流域,在泾河流域中属于其一级支流马莲河和蒲河流域。

西峰区面积,其中马莲河流域面积为,占总面积的%,蒲河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

1、水面分布及养殖情况①池塘:池塘水面总面积126亩,其中肖金47亩,董志20亩,显胜40亩,后官寨10亩,彭原5亩,温泉乡3亩,西街办1亩。

其中从事养殖生产的为60亩,从事休闲渔业(垂钓)的为76亩(详见附件一)。

②水库:水库总水域面积1770亩左右,共有各类水库5座,均属山谷型黄土坝,分别是巴家咀水库、南小河沟水库、花果山水库、王咀水库及王家湾水库(详见附件二)。

其中:巴家咀水库和南小河沟水库作为人饮水源;花果山水库用于养殖,面积为350亩;王咀水库、王家湾水库目前用于休闲222渔业(垂钓)。

③塘坝:全区塘坝共有70多座,其中适于养殖的塘坝24座,水面面积为1300亩左右,(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水产养殖调查报告)基本用于休闲垂钓(详见附件三)。

④人工湖:西峰城区雨洪资源节水工程水域面积232亩,其中北湖166亩,南湖66亩(详见附件四)。

南湖于XX 年投入鱼苗一次,用于休闲垂钓,XX年城区面积扩大后,部分生活污水排入,水质变差,湖中鱼相继死亡。

北湖工程仍在建设之中。

⑤河流:流经西峰区的河流主要有蒲河、黑河、澜泥河、盖家川、砚瓦川和齐家川等6条,流经总长度为公里(详见附件五)。

其中,马莲河支流盖家川、砚瓦川、齐家川因受西峰城区排污影响,水质污染严重,不适于从事养殖生产;蒲河和澜泥河水质没有受到污染,可用于渔业养殖;黑河作为人饮水源汇入巴家咀水库,因此也无法从事养殖生产。

新质生产力、城市韧性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新质生产力、城市韧性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新质生产力、城市韧性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一、概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城市韧性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新质生产力是指通过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质量的能力。

城市韧性是指城市在面临自然灾害、社会冲突等不确定性因素时,能够迅速恢复和适应的能力。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等途径,实现经济增长潜力最大化的能力。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城市韧性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路径。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研发投入国之一,拥有众多世界领先的科研机构和企业。

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

中国政府还大力支持创新创业,鼓励民间投资,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融合等手段,将中国打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强国。

中国政府还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国民教育水平。

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为新质生产力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中国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大量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发展,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新质生产力、城市韧性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和企业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城市韧性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中国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中国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中国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摘要:文章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法,利用现代制造业98个细分行业2006~2010年间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

结果表明:2006~2010年间我国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有所提高,技术效率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主要原因。

计量分析表明,外贸依存度、行业规模、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均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技术进步得益于全球产业转移浪潮和自身的人口红利,中国在加入WTO之后迅速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2010年中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

但当前中国制造业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生产率水平低,产业竞争力弱。

尤其是经济危机以来,在全球经济出现“大分化”趋势,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欧美制造业回归的境况下,中国制造业发展受阻,单纯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为继,中国制造业未来要转向更多依赖于知识和技术投入的现代制造业。

现代制造业是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提出的新的产业概念,目前国内学界对现代制造业的研究尚属不足。

王彤和黄鲁成[1]认为现代制造业是用现代技术武装起来的制造业,是采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的总称。

王岳平[2]认为现代制造业对对信息化水平、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的开放性与全球性、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与产品的技术含量都有较高的要求。

刘艳[3]对现代制造业进行了界定,利用SFA方法测度了中国现代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综合学者对现代制造业的理论探索,本文认为现代制造业的实质是制造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制造业和先进适用技术制造业两大类,其中后者是用高新技术或现代管理手段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后的产业形态。

研究中国现代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是要素驱动还是投资驱动,是技术驱动还是创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得益于技术效率改善,还是技术进步。

智能制造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和路径研究

智能制造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和路径研究

智能制造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和路径研究摘要:进入信息时代,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又一核心动力来源,因此我国下一步的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必需要围绕着智能制造方向展开相关建设。

智能制造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新兴数字科技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智能化控制生产领域的各个环境,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辽宁省应积极顺应这一趋势,把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作为实现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全面赋能传统产业是辽宁省实现制造强省建设目标的重要抓手。

首先分析辽宁省智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分析智能制造赋能传统产业的内在机理与现存困境,着力分析产业转型所面临的困境,需求点及破题的对策经验,最后从技术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引育等多个维度给出智能制造助力辽宁省传统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结构升级在传统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逐步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为了能够实现辽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改善辽宁省制造业发展活力不足的结构性问题,可以以发展智能制造为抓手,从而实质性地改革原有产业模式和创新技术体系。

进入信息时代,世界上主要工业化国家已将智能制造作为重点科技战略领域来部署。

纵观世界大势,我国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概念,强调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

辽宁省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日益深化,建立完备的智能制造生产体系可以有效化解这一难题。

一、辽宁省智能制造发展状况与现存问题分析(一)面临全球经济竞争与买方市场到来的双重压力随着信息技术不断与各行各业进行融合,商品供大于求形成“买方市场”,生产厂家的竞争激烈。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企业应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高生产人员整体素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以求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体系的带动,在这一过程中,辽宁省传统制造业转型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国外生产者的冲击。

我国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研究

我国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研究
lE礴) G 礴黧 1一 t R l Ptj 藕礴 1 l 霈 瞵 ( 稀稀 l鼹
.., , N TI  ̄ NG

表 3 总方 差 分析 表
I t l g v le nia en au s i Ei
Compo en n t
E ta f msof xr c Su on Squ r d L di a e oa ngs
能 力 因子贡 献率 的权 数 是 03 4 3 .1 1 。可 以说 ,纺 织服 装 上市 公
04 5 一 .9 .2 O0 3 O9 0 .1
O8 O .9 O8 O .2
O2 5 .2
OO 9 4
O1 2 — 7 3 0O 1
O1 O 6 O2 7 1
43 6 . 90 1 0 69 9 1 54 4. 2
1 01 01
56 . 80 218 9 18 8 8
1 31 . 3
4 6O 3. 9 6 8 0 59 7 2 51 2
8 2 3 5. 2
56 O 8 21 8 9 18 8 8
00 2 3 一 2 O0 9 OO 6 .5
速 动 比 率 流 动 比 率 现 金 比率
09 7 3 09 4 3 O8 9 .6
00 9 .8 00 9 .8 00 2 .9
02 5 .5 02 2 4 O4 2 2
资产负债率 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比 成本费用利润率
R0t1 m so a Su f on Squ r d L dig a e oa n s
T tI o a
1 2 3

% O r nc Cu f Vai a e mult e % T t % O inc Cu ai v oaI f Var a e mult e % Toal % Of r c Cu uaie% ai v t i e Va an m lt v

带你剖析工业领域的机会

带你剖析工业领域的机会

带你剖析工业领域的机会工业本身是个巨大的行业,而且这个行业其实是还是属于传统行业,但是在工业领域的投资尤其是早期的投资,却不是一个特别长期和特别传统的事情。

下面这个图左边数字是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右边数字是VC直接投资于制造业项目数量的比例。

这个数字可能现在会有一点波动,但是大概的意思是对的。

一、工业4.0领域的思考与判断横轴代表的是在所有行业都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那纵轴其实代表的是对于普通行业的细分去进行,有行业针对性的这样项目的思考。

1. 工业4.0领域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是长期的机会劳动成本上升不可逆。

劳动成本的上升已经到了对所有的传统行业企业都会有个非常难受的阶段。

一旦你的劳动成本上升上去了,再去想把这个劳动成本下降已经不可能了。

所以之前中国更多的是依靠这个劳动成本的低廉,去实现产业大规模转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产业链的大规模转出不可信。

中国劳动成本的上升之后,很多人认为国内产业链会不会大规模转移到劳动成本更低的比如印度和东南亚的国家。

从现在情况来看,不存在整个产业链大规模转移的情况,而只处于单个公司转移。

核心原因在于产业链的整合主要还是在中国。

一旦去发生这个转移,其实失掉的不仅仅是你的客户,还有可能是你的工业链。

之前为了寻求这个答案,拜访过很多公司,询问面对东南亚劳动力成本只有中国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情况,为什么没有把工厂迁过去?企业主给出的答案是虽然人力成本减少了,人力成本之外开支大大增加。

人力成本之外开支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说在当地国家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所带来的额外开支;另外一方面其实是在于产业链不完整,所以带来额外的物流开支和时间开支。

对于国内的公司而言,想要提高自己的效率,唯一的方法就是实现自动化跟信息化的提升。

2. 行业创新往往发生在行业由盛转衰的环境中进行在行业整体处于爆发式增长的阶段,往往企业更关心的是规模化,以及企业产能的提升。

而当行业面临由盛转衰的过程中,企业关心的不是产能的提升,而是效率的提升,效率的提升就意味着成本的缩减。

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行业差异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全 要素生产率较高,传统制造业如纺织
业、化学工业等则较低。
区域差异
东部地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 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影响因素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 、国际贸易等因素对制造业绿色全要 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
政策建议
促进技术创新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引进, 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07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之处
数据和方法的局限

目前的研究多基于传统的生产率 测度方法,未考虑环境因素和资 源利用效率,难以准确衡量绿色 全要素生产率。
缺乏系统研究
关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 素,现有研究多从单一角度(如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等)进行探 讨,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和分 析方法。
区域差异的忽视
04
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测度结果
测度过程与结果概述
测度方法
01
采用DEA-Malmquist方法,利用投入产出数据对全要素生产率
进行测算。
数据来源
02
来源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集及官方统计数据。
测度结果概述
03
经过测算,发现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但各行业和地区间存在差异。
现有研究的不足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对绿色 、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强 烈。
尽管已有一些研究涉及中国制造业的 生产率测度,但很少有研究关注绿色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制造业的规模与地位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大国,面临着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提 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于中国制造业 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调研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3)二、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4)2.1 总体概况 (6)2.2 分行业分析 (7)2.2.1 电子信息产业 (8)2.2.2 生物医药产业 (10)2.2.3 新材料产业 (11)2.2.4 现代服务业 (13)三、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15)3.1 优势分析 (17)3.1.1 创新能力强 (19)3.1.2 产业链完整 (20)3.1.3 市场机制灵活 (21)3.1.4 政策支持力度大 (22)3.2 挑战分析 (23)3.2.1 核心技术不足 (24)3.2.2 人才短缺问题 (25)3.2.3 环境压力增大 (26)3.2.4 国际竞争加剧 (28)四、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0)4.1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31)4.2 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 (32)4.3 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 (33)4.4 推动绿色发展 (34)4.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36)五、结论与展望 (38)5.1 调研结论总结 (39)5.2 发展前景展望 (40)一、内容概要本报告主要围绕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报告首先概述了浙江产业集群的总体情况,包括产业规模、产业集群分布、发展特色等。

分析了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与意义,指出其对于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

现状分析:通过对浙江各产业集群的实地调研,分析了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包括产业集中度、技术创新、品牌影响力、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的情况。

问题剖析:结合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资源环境约束、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压力等。

案例分析:选取浙江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进行案例分析,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

对策建议:根据现状分析、问题剖析和案例分析,提出了推动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品牌影响力、强化产业链协同等方面。

2022年全国百强县榜单发布 纺织业支柱产业地位突出、特色明显

2022年全国百强县榜单发布 纺织业支柱产业地位突出、特色明显

2022年全国百强县榜单发布纺织业支柱产业地位突出、特色明显作者:郝杰来源:《纺织服装周刊》2022年第28期一年一度发布的全国百强县榜,历来是县域经济的风向标。

7月20日,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2年全国百强县榜单。

这份榜单并非单纯以GDP论英雄,主要考虑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和绿色水平这四大指标。

赛迪顾问发布的《2022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显示,2021年,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9.94%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创造了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

今年的报告显示,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5席,中部地区占22席,西部地区占10席,东北地区占3席。

江苏、浙江及山东表现抢眼,分别占25席、18席和13席,其中,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独占6席,并包揽前4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百强县前10位中,以纺织为特色产业的县市共有8席——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晋江市、慈溪市、太仓市、宜兴市。

在43个GDP过千亿的县城中,绝大多数都将纺织服装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百强县中还有很多都是以纺织产业为主业发展起来的,并且与中国紡联试点共建产业集群。

这足以证明,中国纺织业依托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服务乡村振兴,为地方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表示,县域连接都市和农村市场,是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力量。

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县域经济是纺织业未来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所在。

对于县域经济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在“2022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袁保鸿指出,县域成为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发力点,县城城镇化成为新型城镇化重要方向,乡村振兴实施不断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对县域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培育新兴产业也为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机遇,这些都为县域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谈谈对3d打印的理解与认识3000字

谈谈对3d打印的理解与认识3000字

谈谈对3d打印的理解与认识3000字3D打印,顾名思义,就是不同于我们的平面打印,它是在一个三维立体空间中制造东西。

其技术原理也很简单,最直观的理解就如同蛋糕师将奶油一点点挤出叠加形成各种形状的裱花。

只不过3D 打印可以使用的材料更多、可以制造的物品更为复杂。

不过,这仍然没有理解3D打印带给制造业的革命性的变化。

3D打印的概念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1995年麻省理工创造了3D印的名词,最后3D 打印技术活便在实验室萌芽。

慢慢用于至今的医疗模型、建筑模型、科学研究及更广泛的领域。

3D打印是一种基于数字模型文件的技术,它使用粉末金属或塑料等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来构造物体。

首先,3D打印最早是由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

3D打印常用于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制造模型,然后逐渐用于部分产品的直接制造。

对传统工艺流程、生产线、工厂模式、产业链组合产生深远影响,是制造业具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

其次,我们使用3DP技术的3D打印机使用标准的喷墨打印技术,通过将液体连接器铺设在薄粉末层上,通过打印横截面数据逐层创建每个零件,并创建三维实体模型。

该技术打印的样品模型与实际产品颜色一致,颜色分析结果可以直接描绘在模型上,使模型样品传达的信息量大。

一、未来展望:3D打印技术被称为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

它不仅引领科技行业走向新的方向,也为教育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D打印技术,经过两年的蓬勃发展,已经进入大众的视线。

不再是以前被称为高科技,普通人难以接触和理解的神秘黑科技。

到了未来,3D打印将会是怎样的?一些专家认为,精密和微型设备是未来3D打印的重点,行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另一方面,由于生产速度,微纳3D印刷在印刷时间上无法超过传统的注射成型,难以形成批量生产,因此多用于前期产品开发阶段。

另一方面,是打印材料,现在主流的微纳3D打印仍然使用的是光固化(DLP)的方法,使用的材料较多的还是光敏树脂,有很多性能还无法达到工业产业化的要求。

我国制造业OFDI的动因与绩效分析

我国制造业OFDI的动因与绩效分析

我国制造业OFDI的动因与绩效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提升国内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业企业开始积极开展海外直接投资(OFDI)。

随着中国制造业OFDI规模的逐渐扩大,如何解析其中的动因以及评估其绩效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中国制造业OFDI的动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政策因素。

在外部环境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国际化机遇。

国内市场的饱和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促使中国制造业企业寻求海外投资。

政策因素也对中国制造业OFDI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优惠条件。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制造业OFDI的发展和壮大。

研究中国制造业OFDI的动因对于理解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的动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其绩效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战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2 研究意义我国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其动因和绩效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我国制造业OFDI的动因与绩效,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原因和效果,更有助于指导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创新升级。

研究我国制造业OFDI的动因与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我国制造业OFDI的动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内在动机和外部因素,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和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研究我国制造业OFDI的绩效可以评估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效果,探讨如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我国制造业OFDI的动因与绩效是非常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通过对这一话题的深入探讨,可以为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江、浙、沪三地制造业竞争力比较

江、浙、沪三地制造业竞争力比较

江、浙、沪三地制造业竞争力比较[提要]●从总体上看,浙江制造业的竞争力最强,江苏次之。

2002年江、浙、沪制造业的十大行业中,竞争力分量为负值的,上海有9个,江苏有3个,浙江只有1个。

制造业总体的增长速度也是浙江最快,江苏次之。

●三地的制造业“同构”现象明显,但也各有特色和优势:浙江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有优势,江苏在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上有优势,上海制造业则是临港型工业有优势。

●制造业竞争力的强弱并不能说明经济的优劣。

三地制造业竞争力的不同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或发展战略。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朱海就博士在完成的省社科联课题《浙江省依托产业带建设先进制造业一、三地制造业增长速度的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制造业报告期(2002年)相对于基期(1998年)的增长注:表中数据为2002年产值与1998年产值的比值经统计,报告期(2002年)相对于基期(1998年),区域整体增长最快的三个行业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上海增长最快的三个行业排序与区域整体是一致的;江苏增长最快的三个行业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浙江增长最快的三个行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

在所计算的13个行业中,增长速度高于区域整体相应行业的增长速度的,上海只有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江苏有7个行业;浙江有11个行业,增长速度低于区域整体相应行业增长速度的行业只有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

另外,浙江同样也有11个行业的增长速度高于江苏二、三地制造业的竞争力及结果分析1、上海制造业的竞争力上海制造业产值比重前10位的行业及其竞争力(2002年)经过计算上海工业总产值占前十位的行业的竞争力,我们发现,上海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两大行业的比重很高,都超过14%,在结构分量上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其中比重最大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结构分量也最大。

我国纺织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纺织业竞争优势分析

五、机会
• 1)国际机会

目前,全球纺织业市场前景不确定性日益增高,这与全球信用危 机以及美国、欧盟经济增长减缓的趋势一致,将对服装零售业带来冲 击。美元急贬、原油价格跌宕起伏以及中国纺织品输欧即将解除设限, 都宣告着重大的改变。受美国经济走缓的影响,企业销售将出现衰退 现象。而由于美、欧可能实施新的贸易壁垒,因此全球纺织业采购可 能出现大幅变更的趋势。另外,还有不到3个月,针对纺织服装制品 的配额制度就将结束。这一国际纺织、服装贸易制度的变化是纺织服 装企业面临的最新挑战,这不仅带了希望和机遇,同时也带了极大风 险。 • 伴随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萎缩,给许多纺织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 压力。2008年,我国纺织业正遭受着近十年来最艰难的一年。受美国 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货币政策从紧、加工贸易政 策调整、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纺织行业行业面临着巨大 的困难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众多纺织行业生产企业陷入了生产经 营困难的窘境,挣扎在亏损的边缘,企业纷纷倒闭,停产、半停产的 更多。这些,已给纺织行业构成严峻挑战。尽管纺织的出口退税率最 近有所提高,但国家淘汰低层次产品和企业的决心没有改变。自主创 新、节约成本,才是纺织行业走出困境的良方。 我国纺织业一直在努 力做到,改革创新,创造新辉煌。
文字可编辑目录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01020304添加标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会议基调年会视频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以我国十一个地区为例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以我国十一个地区为例

( 州大学 ,广 东广州 5 00 ) 广 10 6
摘要 :构建 4q计算机及 办公 设备制造业竞 争力评价 指标体 系,运用基于 密度 的聚类算 法进 行定量评 价竞争 力, - 得 出相 应结论 ,为政府和 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基 于密度 的聚类算法 ;竞争 力;评 价
中图分类号 :F 2 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9 (0 1 5— 02— 4 10— 6 5 2 1 )1 0 7 0 3
An Em p rc lS u y o a u t n o m p t ie e s o mp t r n f c q i m e t i ia t d n Ev l a i f Co e i v n s f Co u e s a d Of e E u p n s o t i M a u a t rn n u t y:Ca e f 1 g o s i i a n f c u i g I d sr s s o Re i n Ch n 1 n
收稿 日期 :2 1 O 0 l— 5—2 。修 回日期 :2 1 o 3 5 0 1一 6— 0
陈红川等对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 和电子通信产 业竞争力进行 了前期研究 [ — ] 1 2 ,本文进行后续研 究 ,根据 以上设 计 思 路 ,构 建 电子 计 算 机及 办公 设 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12 1 产业投入能力。该指标为一级指标 ,二级指 .. 标 如下 : ( ) 企业 单 位数 ( ) 1 个 ( )投资额 ( 2 亿元) ( )新增 固定资 产 ( 3 亿元 ) ( )技 术优 化 升级经 费 总支 出 ( 4 万元 ) ( )R 5 &D经 费 内部 支 出 ( 万元 ) ( )研 发 经费 强度 ( ) 6 % ( )R D活动经费情况中企业资金 ( 7 & 万元 ) ( )新产品开发经费 ( 8 万元 ) ( ) R D人员 全 时 当量 ( 人年 ) 9 & 万 (0 从业 人 员平 均人 数 ( ) 1) 人 122 产业产 出能力。该指标为一级指标 ,二级指 .. 标如 下 : ( ) 当年价总产值 ( 1 亿元 )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测度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测度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测度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其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强弱。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其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测度对于理解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指导产业升级方向、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全面的测度体系,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行量化评估,以期为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文章首先界定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内涵,明确了测度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从产业链结构、技术创新、信息化水平、绿色发展等多个维度出发,选取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指标,构建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

文章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测度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和修正,最终得出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和排名。

文章对测度结果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分析,揭示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整体状况、区域差异以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导向,提出了推动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估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对于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其现代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实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测度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从产业链的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生产效率、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展开。

我国区域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追赶效应与增长效应分析

我国区域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追赶效应与增长效应分析

显著的区域性特征,2001~2010 年期间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处于增长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受技术效率的
提升和技术进步的共同影响,技术效率的提升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且规模效率是主要影响因素。
各地区金融业效率存在较大差异,金融效率的区域特征明显,且绝大部分省市金融效率远远低于技术前沿面。
关键词:Malmquist 指数;三阶段 DEA 模型;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13)03-0162-05
0 引言
近年来,金融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 的作用。金融业是具有明显的高投入与高风险特性的产 业,目前我国金融效率低下、金融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正 日益成为制约区域金融与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屏 障。现阶段,由于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世界 经济发展缓慢,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我国金融市场逐 渐开放,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业务不断增加。因此,如何 应对金融风险,促进我国金融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是我国 金融发展的重要问题。金融效率就是金融资源的配置效 率,研究区域金融效率有助于更好的促进金融业发展。
1 模型原理与变量选择
1.1 Malmquist 指数 Caves et al. (1982) 将 Malmquist 指数与 DEA 理论相结
合,从 Malmquist 投入和产出距离函数的角度定义了全要 素生产率,本文 Malmquist 指数表示为:
MOC(xt, yt, xt + 1, yt + 1) = [MOt C(xt, yt, xt + 1, yt + 1) × MOt +C1
财经纵横

2023年科技部报告-一份衡量中国科技实力的“明细清单”

2023年科技部报告-一份衡量中国科技实力的“明细清单”

科技部报告:一份衡量中国科技实力的“明细清单”中国科技实力究竟如何?围绕这个问题,社会上存在不同的看法。

科技部有关方面经过调研,近日提交了中国科技实力报告。

假如将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排列下来,就是一份衡量中国科技实力的“明细清单”——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人力资源大国。

目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2022年中国讨论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科技投入规模不断增长,投入强度持续提高,已经成为全球研发投入的一支重要力气。

2022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讨论开发支出总额3003.1亿元,居世界第5位;讨论开发投入强度达到1.42%。

初步具备支撑科技进展的基础条件。

国家试验室和国家重点试验室等科研基地达到同类国际试验室装备水平,形成了包括讨论试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较完备的科技基础条件体系,部分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已建成掩盖全国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网络规模、网络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截至2022年底,中国电话用户8.3亿,移动用户4.8亿,均居世界第一;上网人数1.37亿,上网计算机数5940万台,宽带接入量3530万台,均居世界其次。

制造和进展学问产权的水平大幅提高。

经过二十多年努力,中国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学问产权爱护体系,完成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历程。

近年来中国学问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内创造专利年申请量连续三年超过国外申请量,其中商标、有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1位。

2022年中国创造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4位。

基础讨论和前沿技术创新力量显著增加。

中国国际论文总数的世界排名已由1991年的第15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在三大国际检索系统(指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其次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

在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取得了大量自主学问产权,涌现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以及先进国防武器装备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立足品质持续创新把中国瓷砖带出国门李胜:牢牢把握技术前沿领航全球优秀建筑产品发展

立足品质持续创新把中国瓷砖带出国门李胜:牢牢把握技术前沿领航全球优秀建筑产品发展

立足品质持续创新把中国瓷砖带出国门李胜:牢牢把握技术前沿领航全球优秀建筑产品发展发布时间:2023-02-23T05:28:08.285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第10月第19期作者:徐金杰[导读]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瓷砖生产国,过去30年,中国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很大的成果,保持着每年18%的增长。

徐金杰潘橙(上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0000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瓷砖生产国,过去30年,中国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很大的成果,保持着每年18%的增长。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瓷砖生产和消费快速复苏。

2021年,世界瓷砖产量达到183.39亿平方米,比2020年的171.01亿平方米增长7.2%。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瓷砖行业,已在行业深耕20余年的李胜,始终坚持品质和创新,持续引领中国瓷砖走向全球。

中国瓷砖出口1997年,李胜大学毕业后进入福建省轻工业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任职业务员。

“在这第一份工作中,我开发了公司的石材出口业务,也成为中国石材最早出口中东阿拉伯世界的这批人”李胜回忆当时,笃定了自己和出口的联系。

于是在1999年,李胜开始尝试中国的瓷砖产品出口。

“当时中国的瓷砖厂家都着力于国内市场,对于外销是一片空白。

”敏锐的嗅觉,也让李胜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当时出口瓷砖产品和市场的准入门槛比较高,对于专业和技术都有一定的要求。

坚定了方向,李胜开始了中国瓷砖出口市场的布局,先后创立福州邦利进出口有限公司、豪胜国际有限公司,创立SAN MIGUEL、SOL Y LUNA、HALLSUN等建材品牌,带动中国瓷砖以及其他建材产品销往世界各大洲。

企业曾获得西班牙 NA V ARTI 瓷砖,法国MGL瓷砖在中国市场的总代理权。

李胜以自身的布局,向全国乃至全球人民展现了中国瓷砖出口的实力与底气,深耕行业至今,李胜所带领的企业,也是在国内瓷砖出口行业中,最老牌的专业公司之一。

深化市场布局李胜在2002年成立的豪胜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豪胜国际”),主营建筑陶瓷和家用陶瓷类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大数据——金地毯大数据对于一个产业和一个经济体而言,“竞争力”是极其重要且广被提及的概念。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竞争力”往往被人们笼统以“强”、“弱”或“大”、“小”来形容。

金地毯大数据的目标就是将“竞争力”量化,提供可追踪的时间序列数据,并在其基础上展开分析,进而提供决策建议。

金地毯数据专家将“竞争力”定义为生产单位价值产品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其成本越低,竞争力就越强。

如果将成本区分为资本和劳动力,相对于全球资本更为透明、趋同,劳动力成本更难被度量且对竞争力的影响更加重要。

这就是金地毯大数据的目标,即测算全球主要制造业国家主要制造业行业生产每个单位实际增加值所需要支付的名义劳动成本,也就是单位劳动力成本(ULC),从而去揭示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格局的变化。

为了全面反映国际竞争力的变化,我们还考虑了本币的实际购买力,即对实际增加值做“生产成本法购买力平价(PPP)”的调整。

单位劳动力成本越低,代表一个经济体或一个产业越具竞争力。

金地毯大数据以中国为基准点,追踪和比较本世纪以来全球19个主要经济体19个制造业分类的竞争力变化,深入分析劳动力成本、技术和制度等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全面评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版图中的实力崛起和变迁趋势。

报告覆盖了2000至2016年的时间序列,并以2008年为界,划分为危机前和危机后两个阶段。

金地毯数据专家的主要结论如下:1.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制造业强势崛起从2000年到2016年,全球制造业格局出现了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快速下降,中国、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市场份额快速上升。

其中中国同美国、德国、日本的对比,最能说明全球制造业自本世纪以来地区间的转移趋势,反映了世界制造业版图的巨变。

第二个变化来自于制造业内部,与最终消费品密切相关的制造业行业的份额下降,中间材料和投资品(含耐用消费品)制造业部门的份额上升,其中上升最快的是电子和通信设备业,其次是化学工业,其后是汽车、电器以及机械制造业。

正是这些制造业部门承载着本世纪以来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和“新经济”。

竞争力是主导这些变化的主因,既包括竞争力的绝对水平,也包括其变化趋势。

金地毯数据专家给出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的数据结果(表1)。

根据金地毯数据专家的计算,截至2016年,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竞争力优势依然存在,2016年全球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最低(最具竞争力)的五个国家分别是土耳其、马来西亚、印度、中国和墨西哥,这也是在过去16年间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国家。

但从趋势看,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竞争力优势正在减弱。

美国、德国和日本单位劳动力成本在2000年~2016年年均升幅分别只有0.5%、1.7%和-4.9%,而中国、印度和土耳其升幅为1.6%、4%和5%。

在这16年中,单位劳动力成本下降最快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日本、中国台湾和西班牙,上升最快的是俄罗斯、巴西和南非。

2.“技术升级”重塑全球制造业,“人口红利”推动中国制造业崛起2016年全球最大的五个制造业行业(化学工业、食品工业、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中的四个,都和正在迅速发展中的“新技术”和“新经济”有关。

作为“技术升级”代表的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在2016年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制造业,而在2000年其还不是主要的制造业部门。

高技术行业由于存在明显的规模优势,也反映出高行业集中度的特点,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排名前五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出占据整个市场份额的84.5%,是制造业集中度最高的行业(表2)。

没有什么比金融危机前的中国制造业更能说明“人口红利”对于制造业的贡献了。

从2000年到2008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以每年平均2.7%的速度增长,其中60%来自就业增长的贡献,中国不仅是全球就业增长的唯一源泉,还补偿了其他经济体就业的净减少。

在2000~2008年,中国大规模就业增长将全球制造业的劳动报酬总额推高了三分之一,但也使全球制造业平均劳动成本降低了四分之一。

到了后危机时代,全球制造业增速从危机前的年平均2.7%提高到了3.3%。

中国的贡献大致维持在危机前的水平,动力来源从就业增长切换到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由于平均劳动成本的上升速度显著高于劳动力生产率,全球制造业劳动报酬总额及平均劳动成本因中国的加入分别由危机前年平均下降0.4%和1.4%,转变成危机后年平均上升2.3%和1.8%(表3)。

3.全球制造业版图中“中国权重”至关重要根据我们的测算,中国制造业总产出在2005年超越了德国,随后在2008年超越日本,2010年超越美国。

截至2016年,中国制造业实际增加值达到2000年的7倍,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比重从8.5%提高到了30.9%。

巨大的市场份额不仅意味着规模带来的独特竞争优势,即所谓的“中国权重”,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

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和德国在全球制造业的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28.5%、17.0%和10.1%,下降到19.3%、11.6%和7.0%(图1)。

“中国权重”一方面使得中国制造商在加工制造领域的国际竞争中胜出,争得全球范围内产品市场以及能源和原材料的议价权;另一方面,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相辅相成,加快了标准零部件成本下降,进而是组装和整机成本的下降。

这不但鼓励了最终消费,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处于技术高端领域经济体的生产和研发成本,因而推动了技术进步。

这个过程在不断通过正反馈推动中国经济扩张的同时,也深化了全球制造业部门之间及主要生产国/经济体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生产供应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塑造了全球制造业。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增速一直是全球最快的。

引领“中国速度”的是汽车制造业,在整个2000~2016年期间该部门的年平均增速保持在10.5%,紧随其后的是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

在6个全球产出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部门中,中国劳动生产率向世界技术前沿(美国)逼近的速度也是最快的(表4、图2)。

4.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相对优势下滑,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主因从经过PPP调整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变化上看,中国从2000年~2016年出现了令人关注的变化。

虽然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排名从2000年的第8位上升到了2016年的第4位,但其绝对竞争力优势却出现了下滑,反映为单位劳动力成本值与全球平均水平差距的缩小,其中名义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是主要原因。

中国和美国是我们所考察的19个经济体中两个单位劳动力成本变化最稳定的经济体,而中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比美国更快。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和美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年均增速从危机前的1.5%和0.4%,分别上升到了危机后的1.7%和0.5%。

同期全球平均单位劳动力成本增速从危机前的1.5%下降到了-2.5%,全球制造业第三大国日本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一直在下降,第四大制造业国家德国在危机后也进入了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下降过程(表5)。

这种变化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危机后当大多数经济体的平均劳动成本上升在大幅度放缓的时候,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劳动成本增速却从危机前的11.0%攀升到了危机后的13.1%,为全球主要制造业国家的最高水平。

相比之下,印度从10.6%降到了4.7%,巴西和俄罗斯的平均劳动成本则出现了绝对意义上的下降(表6)。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背后有着多重因素:从需求方面来看,以高投资维持增长的经济模式不断推高经济的杠杆率,也推高了劳动成本;从供给方面来看,人口政策过早导致了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和年龄结构老化,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从制度方面来看,危机后全面落实的旨在改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的新《劳动法》也提高了劳动力成本。

5.中国“高新技术”制造业竞争力排名上升,但危机前后表现逆转我们将机械制造业、电器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其他交通设备(除汽车)制造业这五个行业视为“高新技术”制造业的代表。

从行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竞争力的排名来看,虽然从2000年~2016年中国的排名整体上升,但主要的成就都来自于危机前的阶段。

2000年~2008年,5个行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竞争力排名均出现了明显上升,但在2008年~2016年,除了电器制造业排名持平,其他各行业的竞争力排名都出现了下降(表7、表8)。

6.政策建议在对危机前后全球和中国制造业的增长、就业和劳动力成本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尤其是在“中国权重”影响全球制造业的大背景下,我们探索性地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

第一,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因“中国权重”而被强化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速度优势”,正面对日益上升的成本压力。

在过去的增长模式下,地方政府之间由追求治理政绩所激励的GDP竞赛,导致各个地区不遗余力地通过压低要素成本以及其他各种补贴方式招商引资,环境成本也往往未被计入。

在劳动力充分供给的条件下,加上得益于信息技术时代的制造技术条件,“中国权重”将这个效果迅速地不断放大,使中国制造业在相当短的时期内实现了超高速度增长。

危机后,高投资、高杠杆、低估环境成本的经济增长模式降低效率的弊端暴露无遗,这种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

中国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图从供给端全面解决过往增长模式的弊端,虽然初见成效,但依旧任重道远。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环境和要素的成本被更多直至全额计入,加之劳动力供给短缺等原因导致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如若效率提高不足以弥补这些成本的上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将会快速下滑。

第二,中国制造业在低端技术领域的迅速扩张,以超低成本大量加工生产标准零部件,在强化处于技术高端领域发达经济体竞争力的同时,也提高自身技术升级的成本。

一个较容易忽略的事实是,因中国制造业参与而带来的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标准零部件成本和组装成本的下降,进而是整机成本的下降,不但鼓励了最终消费,而且大大降低了处于技术高端领域发达经济体的生产和研发成本,特别是推动了后者所引领的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进步。

低成本条件下更快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提高了这些经济体在各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力——例如它们在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和交通运输设备等制造业部门中的表现。

中国应对此高度关注,并从战略层面推出有效政策组合确保在高新技术领域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从这一点看,实现“中国制造2025”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抓手。

中国需要深入分析危机前后中国“高新技术”制造业竞争力逆转的原因,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由于全球贸易环境的恶化和贸易战的概率上升,中国主导的全球供应链可能面临冲击、挑战和重构。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在西方经济体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抵制甚至非难。

如何定位政府补贴?如何定义市场竞争?全球贸易争端的上升会迫使中国深度思考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