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机不工作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设计
《起动机不转故障诊断与排除》 教学设计方案
![《起动机不转故障诊断与排除》 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377db3a300a6c30d229f0a.png)
七、教学反思
创新点:
1、整个教学设计以完成实际检修项目为目的,并且与维修企业实际维修项目对接,保证学生将来就业时能较快适应维修企业各岗位工作;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导学案及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学习愿望;
3、通过双轮换(组间工位轮换、组内角色轮换),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工位工作,使绝大多数的学生动手,实现均衡学习;
4、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为表现突出的小组及组员奖励获得专业创业资格的积分,体现学习效果与专业创业相结合。
不足的方面:
1、学生主动性、动手能力、逻辑思维存在一定差异,造成个别同学存在参与少,动手弱的情况;
2、组与组之间的学习进程难以达到一致。
改进办法:
1、在教学时数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多次换岗,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
2、对组员进行适当的调整,尽可能让各组综合能力水平一致。
附件:1、检修工作页;
2、小组角色分工表;
3、学生评价表;
4、师生评价表;
5、创业项目资格积分表;
6、导学案。
《起动机不转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设计方案
![《起动机不转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2c87f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2.png)
《起动机不转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设计方案《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起动机不转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设计(4课时)一、教材分析与使用:1、使用教材:《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高等教育出版社,巫兴宏主编;工作页:《起动机不转故障诊断与排除工作页》自编;导学案:《起动机不转故障诊断与排除导学案》自编。
2、教材分析:1项目设计思路电路分析能力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
因电不看见、摸不着,学生“怕电”,要使学生“懂电”、“不怕电”,到“喜欢电”。
因而通过对一种典型车型(威乐车)起动机控制电路及控制原理的学习,再去分析、检测、排除另一种典型车型(卡罗拉)起动机不转故障;提高学生的电路综合分析能力及应变能力,避免机械模仿,学会知识迁移。
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模拟实际维修企业现场,分组进行项目学习。
学生根据起动机不转故障现象,结合电路图、检修工作页、导学案及维修手册等,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提出引起故障原因的各种猜想,分析、查找故障原因,最后归纳出电路故障的诊断思路和检修流程,并根据流程完成故障的诊断排除。
作为对表现优秀小组及组员的奖励,结合学校学生专业创业(创业教育为我校办学特色,目前我校汽修部已运营有汽车维修与保养、汽车美容、汽车配件及用品销售三个学生专业创业项目,服务对象主要面向本地区广大教职员工。
创业项目既为学生提供了专业技能学习的平台,学生每月还有一笔创业收入。
)给予获得专业创业项目资格的积分,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公益、法治、创业、创新)。
1教材处理本教材着重于诊断的内容和排除的措施,而缺乏对具体控制电路及控制原理的分析及实际运用。
故先将本章的教材内容整合成4个学习项目,分别为起动系统的组成与结构项目;起动机的就车检查及整体拆卸与安装项目;起动机的结构、解体、检修、装复及测试项目、起动机不转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本次课项目)。
通过以项目任务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并结合自编的导学案、检修工作页及评价表等,引导学生在逐步探索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分析、解决实际维修项目。
起动系线路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起动系线路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8a3f3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3.png)
起动系线路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一、起动系线路检测1.检查电池是否充足。
使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电压,确保电池电压在规定范围内。
2.检查起动机。
使用万用表检查起动机绕组的电阻,确保绕组没有短路或开路。
3.检查起动机继电器。
使用万用表检查继电器触点的开闭状态,确保继电器正常工作。
4.检查起动开关。
检查起动开关接触点是否正常,确保起动信号能够顺利传递到起动机。
二、故障诊断1.电池电压过低。
若电池电压低于规定范围,可能是电池老化或者充电系统故障导致的。
2.起动机无响应。
若起动机无法转动,可能是起动机本身故障或者起动信号传递故障。
3.起动机转速过慢。
若起动机转速明显低于正常转速,可能是起动机磨损或者绕组故障导致的。
4.启动困难。
若车辆启动困难,可能是点火系统故障或者供油系统故障。
三、故障处理1.更换电池。
若电池性能下降,需要及时更换新的电池。
2.维修或更换起动机。
若起动机损坏严重,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3.检修起动继电器。
若继电器故障,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4.检修起动开关。
若起动开关故障,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起动系线路的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提高他们对车辆维修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5. 检查点火系统和供油系统。
如果起动困难或无法启动,需要检查点火系统和供油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点火线圈故障、点火塞磨损或供油系统压力不足。
6. 检查电路连接。
有时起动问题可能是由于线路连接不良或者接地问题导致的,需要仔细检查所有相关线路的连接情况,保证线路通畅。
7. 检查起动信号。
有些车辆可能会因为起动信号传递不了而无法启动,需要检查起动信号传递的完整性,特别是在起动开关、继电器和起动机之间的信号传递链路。
故障处理:1. 如果电池电压过低,需要先尝试通过充电来恢复电池容量,若容量无法恢复则需要更换新电池。
2. 如果起动机无响应,需要检查起动机的电源接线及地线,确保连接良好,同时检查起动机绕组和触点状态,根据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
汽车工程系电气教研组成果:起动机不工作故障检修的课程设计
![汽车工程系电气教研组成果:起动机不工作故障检修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6a1cf1700abb68a982fb70.png)
1、学生讨论,试着分析故障原因,并制定故障排除方案;
2、把小组讨论的维修方案画到展示纸上
指导学生查阅学材、维修手册;巡回指导
学材
维修手册
白板
纸张
油画笔
60分钟
三、交流展示、做出决策
交流展示、做出决策
1、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体师生汇报本组制定的维修方案,说明其亮点及制定的维修方案的根据。
组织教学5分钟
情景引入15分钟
二、信息收集、制定计划
信息收集100分钟、
制定计划60分钟
三、交流展示、做出决策45分钟
四、任务实施270分钟
五、检查评估30分钟
六、评价反馈15分钟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策划
教学
活动
教学环节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习资源
时间
分配
考核方法与
考评材料
一、明确任务
教学组织
课堂纪律,安全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电工基础太差,学习本模块知识较为吃力,应该加强电工基础教学。
学材分析:知识内容较少,不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多提供学习资料;教学设备陈旧不堪,并且损坏较为严重。学校要及时更新设备。
学习重点:起动机的检修。
学习难点: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学习目标(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能描述起动机组成、作用及工作原理,会检修起动机。
教师演示讲解各个电气元件
教师巡回指导
起动机
电源设备
拆装工具
万用表
265分钟
教学过程策划
教学
活动
教学环节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启动机不转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教学设计
![启动机不转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ac19d70b4c2e3f56276390.png)
《启动机不转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教学设计方案
《启动机不转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教学设计
课中学习成果展示1.教师根据学生讲解进行纠正与补
充
2.根据学生展示,教师补充与纠正。
形成最终的检测流程图。
1.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讨论起动
机不转的故障点及故障点的测量方
法,制成卡片上传云班课平台。
2.根据教师的纠正与补充,以维
修手册为依据,制定故障排除的检
测流程图
3.学生通过本
阶段的学习,在云班课内即时进行
自评与互评
1.检查学生课前自主
预习的结果
2.提高学生自主学
习,独立思考,互相
讨论并解决问题的能
力
尝试检测1.观察各组测量过程,适时提出意
见,最终让学生能够保质保量的完
成检测任务
1.根据流程图,在教室内完成对启
动系中各元器件的尝试测量,锻炼
测量技能
1.依据流程图进行测
量,要求学生严格按
照维修手册进行操作
2.在操作过程中可以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
力,独立思考和相互
交流的能力
3.按时、保质保量的
完成尝试测量任务,
培养时间观念及团队
合作意识
1.安全规范教育。
★考勤,检查工作服、工作鞋、手
指甲。
1.各组同学由组长组织进行实操演
练,每个同学做完后,进行角色转
换,反复练习,牢记诊断流程及排
1.在实施计划时,锻
炼各角色学生的组织
能力,强化学生的责。
任务2起动机不工作检修教案
![任务2起动机不工作检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4883cd195f312b3169a575.png)
邢台技师学院教师课时授课计划邢台技师学院课时计划副页二、起动机的功用、组成、型号与分类a)起动机的组成起动机一般都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的:(1)直流串励式电动机其作用是将蓄电池提供的直流电能转变为机械能,产生转矩起动发动机。
(2)传动机构其作用是在发动机起动时,使起动机驱动齿轮啮入发动机飞轮齿圈,将起动机转矩传给发动机曲轴;在发动机起动后.使驱动齿轮打滑与飞轮齿圈自动脱开。
(3)控制装置(也称电磁开关)用来接通和切断起动机与蓄电池之间的电路。
在有些汽车上,还具有接入和隔除点火线圈附加电阻的作用。
2、起动机的功用起动机的功用是:由直流电动机产生动力,经传动机构带动发动机曲轴转动,从而实现发动机的起动。
3、起动机的分类起动机种类繁多,但常见起动机的电动机部分一般没有本质的差别,而控制方法和传动机构的啮入方式则有很大差异,因此起动机是按控制方法和传动机构的啮入方式的不同来分类的。
按控制方法的不同,起动机可分为:(1)机械控制式(2)电磁控制式按传动机构啮入方式,起动机可分为:(1)惯性啮合式;(2)强制啮合式;(3)电枢移动式;(4)齿轮移动式;(5)同轴式起动机;除上述以外,还有磁极为永久磁铁的永磁式起动机,以及内装减速齿轮的减速起动机等等。
4、起动机的型号规格起动机的型号组成如图(1) 产品代号 QD 表示普通电磁式起动机;QDJ 表示减速起动机;QDY表示永磁起动机。
(2) 电压等级代号 1—12V ;2—24V 。
(3) 功率等级代号起动机的结构解放CA1092型汽车用的起动机结构如图2所示。
直流电动机它主要由电枢、磁极、电刷及电刷架、壳体及端盖等部件构成。
(1)电枢 是电动机的转子,用来产生转矩,其结构如下所示。
(2)磁极 用来产生电动机的磁场,它由磁极铁心和励磁绕组两部分组成。
磁极铁心一般由低碳钢制成,并通过螺钉固定在电动机壳体上。
磁极一般是4个,由4个激磁绕组形成两对磁极,并两两相对,常见的激磁绕组一般与电枢绕组串联在电路中,故被称为串>87~86~75~64~53~42~31~2<1功率(KW ) 9 8 7 6 5 4 3 2 1 功率等级代号激式直流电动机。
起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起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https://img.taocdn.com/s3/m/55146ff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9.png)
起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起动机不转
故障现象:蓄电池电量充分,导线连接正常,接通点火开关后起动机不转。
故障部位:起动机、组合继电器和连接导线与开关等。
排解方法:
(1)检查导线的连接状况,开关的工作状况。
(2)推断故障在起动机还是在组合继电器:用导线短接起动机电磁开关上的两接线柱,起动发动机,假如起动机运转,故障在组合继电器;若电动机不转,故障在起动机。
(3)推断故障在电动机还是在电磁开关:用导线短接起动机上两主接线柱,假如电动机运转,故障在电磁开关,否则。
故障在电动机。
起动机不运转推断步骤
2、起动机运转无力
故障现象:起动机转动缓慢无力,带动发动机困难或接通起动开关后,起动机只有“卡嗒”一声并不转动。
故障部位:蓄电池、点火开关、起动机和连接导线等。
检查内容:
l 蓄电池电量、导线连接状况
l 电磁开关主触点的接触状况
l 电磁开关的工作状况
3、起动机空转
故障现象:接通起动开关,起动机空转。
检查内容:
起动机主开关接触盘行程,若过短,则造成电磁开关提前接触,会听到稍微的摩擦声。
驱动齿轮或飞轮齿圈是否严峻磨损,打滑。
单向离合器是否有打滑现象。
起动机不工作故障诊断与排除讲解稿
![起动机不工作故障诊断与排除讲解稿](https://img.taocdn.com/s3/m/1748c6ead1f34693daef3ee3.png)
起动机不工作故障诊断与排除讲解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汇报的内容是起动机不工作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我主要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来叙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第一个方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教学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于明进,于光明主编的《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第二章第八节。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中职2年级学生。
通过本课程其他章节的教学效果分析,该班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思维活跃,对新兴事物充满好奇心。
此外,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层面分析,他们已经了解起动系统的工作过程,能够识读简单的电路图,懂得使用万用表进行线路测量,但是对起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一章节的知识还不了解,需要进一步学习。
终上所述,我认为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活起动系统各种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技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本次课教学目标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分别如图所示。
重点难点。
为了更好的达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我把故障原因的分析和确定诊排流程的学习作为本次课的难点。
同时又考虑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性。
因此我确立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熟练规范的就车拆卸起动机。
教法学法。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我采用了以上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和学法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做中教和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第二个方面,教学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完善的教学设备能使信息化教学顺畅进行。
我把手机学习平台,混合式教学平台,微视频,网络电话电视直播平台,在线测试平台运用于线上教学。
同时又具备多功能实训车间,校园无线WIFI,标准操作视频,三维仿真软件,以确保线下教学环节能顺利开展。
第三个方面,教学过程。
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
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效延展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
课前,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课中,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实践合作。
发动机无法起动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设计与实施
![发动机无法起动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设计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3ff0011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5.png)
随着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成本变得越来越低,汽车维修已经从维修旧件向更换新件转变,汽车维修方式也从汽车出现故障后去修理向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方向转变。
近年来出现的汽车远程诊断技术使汽车维修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要求高技能人才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本教学设计是基于企业用人标准的变化,选取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课程中的发动机无法起动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内容,通过企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1 整体教学设计1.1 课程定位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故障检测的方法及检测标准;初步具备诊断故障、分析故障及排除故障的能力;具备查找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达到岗课赛证的有机统一;能考取汽车维修中级工、1+X证书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今后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1.2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企业实际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打造基于实际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型课程体系,共包括11个项目、17个教学任务。
本教学设计选自该课程的项目二(起动机运转正常,发动机无法起动故障诊断),共设置4个任务,每个任务4课时共16课时,该项目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频率很高,需要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1.3 学情分析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高职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汽车电器基础、汽车电控发动机、汽车维护等课程,具备汽车电路图识读、汽车传感器检测、汽车电路检测、汽车维护等相关知识,能够按照标准流程完成发动机拆装、汽车维护、电路检修等操作,但这些学生也存在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安全规范意识不强、厌倦理论学习等问题。
1.4 教学目标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国家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汽车维修中级工标准、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及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课程标准,确定本项目的教学目标。
起动机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设计
![起动机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844e2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7.png)
起动机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设计摘要: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转变为以企业中常见的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知识内容与技能操作,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理论知识紧密围绕完成项目的需求,同时,充分考虑中职学生职业发展,融入相关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对知识、技能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整个课程知识内容以够用为度。
在汽车起动系统维修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达到能叙述起动机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起动机故障检修流程掌握对起动机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关键词:起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案例教学法一、教学回顾:(5分钟)如图11、起动机的组成:(1)电磁开关(控制机构)(2)直流电机(3)传动机构2、电磁开关吸合电流回路原理:a、蓄电池正极,点火开关,保险丝,空档开关,起动继电器线圈,搭铁b、蓄电池正极,起动机继电器触点,吸拉线圈,定子绕组,转子绕组搭铁图1二、理论学习,新课导入(12分钟):1、情景案例分析:故障现象:赵女士的一辆2016款别克全新英朗自动波小轿车正常打到点火起动开关后,车辆却无反应,如果您是维修师傅,请问下一步该做什么检查?(请思考、、) 2分钟2、下达起动线路板故障排除实操任务:10分钟a、每组分别领取一块起动系统不同的故障电路板(车钥匙统一发放)b、小组根据起动系统的电路控制和起动机结构讨论制定维修方案c、完成任务的小组向老师报告,并计时d、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电流短路安全事故二、慢速充电系统的充电条件、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三、归纳每小组故障点:(8分钟)1、点火开关故障。
简述起动机不运转故障诊断排除步骤
![简述起动机不运转故障诊断排除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4ab49c5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3.png)
简述起动机不运转故障诊断排除步骤起动机不运转是车辆故障中相当常见的一种情况。
当驾驶员启动车辆时,如果发现起动机没有正常工作,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简要介绍起动机不运转故障的诊断排除步骤,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并解决这个问题。
一、检查电池电量和电线连接起动机需要充足的电池电量来正常运转。
第一步是检查您的车辆电池是否具有足够的电量。
您可以通过检查电池终端上是否有腐蚀物或松脱的电线连接来确定电池的状态。
确保电池端口和电线连接处干净、紧固,并且没有任何松动的电线。
二、检查起动机继电器起动机继电器在启动汽车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查起动机继电器可以确定它是否出现故障。
您可以根据车辆制造商的说明书,在发动机盖下找到继电器的位置。
请检查继电器的外观是否正常,无损坏或腐蚀。
您可以尝试用一个没有问题的继电器替换原有继电器,验证起动机是否运转。
三、检查点火开关点火开关是启动汽车时传导电流的关键组件。
如果点火开关出现问题,起动机可能不会正常运转。
您可以检查点火开关是否存在松动、损坏或腐蚀的迹象。
如发现任何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点火开关。
四、检查起动机电机起动机电机是驱动起动机主体的关键元件。
如果起动机电机损坏或磨损,起动机将无法正常工作。
您可以通过检查起动机电机的连接线,确保它们没有损坏或松动。
您可以用一个螺丝刀轻轻敲打起动机电机。
如果起动机开始运转,那么很可能是起动机电机本身存在故障。
五、检查起动机齿轮和飞轮起动机齿轮和飞轮之间的配合非常重要。
如果齿轮无法正常咬合飞轮,那么起动机将无法运转。
您可以检查起动机齿轮是否有损坏或磨损的迹象,并清理齿轮上的任何杂物或污垢。
您还应该检查飞轮上的齿轮是否完好无损。
六、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您经过以上步骤的排除,起动机仍然不运转,那么可能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
这时候,我建议您寻求专业的汽车维修服务帮助。
他们会使用更高级的设备和技术来确诊并解决问题。
总结回顾:起动机不运转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包括电池电量不足、电线连接松脱、起动机继电器故障、点火开关损坏、起动机电机故障以及起动机齿轮和飞轮配合问题等。
发动机不能起动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内容
![发动机不能起动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d80a71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3.png)
一、概述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如果发动机不能起动,将会导致汽车无法行驶。
对发动机不能起动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是汽车维修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文将介绍发动机不能起动的常见原因和相应的排除方法,希望对汽车维修人员提供帮助。
二、检查电瓶及起动系统1.检查电瓶电压是否正常当发动机不能起动时,首先应检查电瓶的电压是否正常。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瓶的电压,正常情况下应在12V左右。
若电压过低,则需要充电或更换电瓶。
2.检查起动机是否损坏若电瓶电压正常,但发动机依然不能起动,可能是起动机故障。
此时可以通过直接给起动机通电来检查起动机是否正常工作。
3.检查起动机继电器起动机继电器是控制起动机工作的重要部件,若继电器损坏将导致发动机不能起动。
可以通过更换起动机继电器来判断是否是继电器故障导致的问题。
三、检查供油系统1.检查燃油泵是否正常发动机不能起动的常见原因之一是燃油泵故障,导致燃油无法正常供应到发动机。
可通过听油泵声音或测量油压来检查燃油泵是否正常。
2.检查喷油嘴是否堵塞若燃油泵正常,但发动机仍不能起动,可能是喷油嘴堵塞导致燃油无法喷入发动机。
可以拆下喷油嘴进行清洗或更换来解决问题。
四、检查点火系统1.检查点火线圈是否正常故障点火线圈将导致火花不足,进而导致发动机不能起动。
可以通过测量点火线圈的电阻值来判断是否正常。
2.检查火花塞是否损坏损坏的火花塞将无法产生火花,导致发动机不能起动。
可以通过检查火花塞的外观和电极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火花塞。
五、其他可能原因1.检查故障码有些现代汽车配备了故障诊断系统,能够存储发动机故障码。
通过读取故障码,可以更快速地找到发动机不能起动的原因。
2.检查机油是否正常机油过低或过脏都会对发动机工作产生影响,因此也需要检查机油是否正常。
六、总结发动机不能起动是汽车维修中常见的故障之一,需要维修人员具备一定的诊断和排除技能。
通过仔细检查电瓶及起动系统、供油系统、点火系统以及其他可能原因,往往可以快速找到发动机不能起动的原因并进行修复。
简述起动机不工作故障诊断方法
![简述起动机不工作故障诊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95fc82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8.png)
简述起动机不工作故障诊断方法起动机不工作是汽车常见的故障之一,而正确的故障诊断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问题所在并解决。
本文将从简述起动机不工作的原因入手,逐步深入探讨故障诊断方法,并总结个人观点和建议。
1. 起动机不工作的原因起动机不工作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电路故障、起动机本身故障和机械传动故障。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我们需要检查电瓶、电路和起动机本身是否存在故障。
1.1 电瓶是否正常电瓶是汽车起动的能量来源,如果电瓶电量不足或者电瓶老化导致输出功率不够,就会影响起动机的正常工作。
1.2 电路是否通畅汽车起动机的工作需要依赖电路,如果电路有短路、断路、接触不良等问题,就会导致起动机无法正常工作。
1.3 起动机本身是否故障起动机内部的电机、齿轮和接线等部件如果损坏或者老化,也会导致起动机不工作。
1.4 机械传动是否顺畅起动机通过齿轮传动与发动机连通,如果传动部件损坏或者卡死,也会影响起动机的正常工作。
2. 起动机不工作故障诊断方法在确定起动机不工作的原因后,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
2.1 电瓶测试通过电瓶测试仪对电瓶进行测试,查看电压和电流是否正常,以确定电瓶是否存在故障。
2.2 电路检查使用万用表对汽车电路进行检查,排除短路、断路、接触不良等问题,保证电路通畅。
2.3 起动机检测对起动机进行电机、齿轮和接线的检测,确认起动机本身是否存在故障,需要修复或更换部件。
2.4 机械传动检查检查起动机与发动机之间的传动部件,确保传动顺畅,及时清洁和润滑传动部件。
3. 个人观点和建议在面对起动机不工作的故障时,我们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故障诊断方法,以便快速找出问题所在。
定期对电瓶、电路和起动机进行检查和维护,可以有效预防起动机不工作的故障发生。
总结回顾:起动机不工作的故障可能由电瓶、电路、起动机本身或机械传动故障引起。
我们可以通过电瓶测试、电路检查、起动机检测和机械传动检查等方法来诊断故障,并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以保证起动机的正常工作。
大众迈腾起动机不转故障检修方案毕业设计
![大众迈腾起动机不转故障检修方案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bdd825c8d376eeafaa3165.png)
目录
前言 (1)
一、故障现象 (1)
二、起动系统概述 (1)
三、起动机不转故障诊断流程
1故障可能原因分析 (5)
2故障诊断流程图 (6)
3检查步骤 (7)
四、起动机不转故障排除流程 (7)
1准备工作 (7)
2拆卸步骤 (8)
3安装步骤 (8)
五、毕业设计总结 (8)
六、致谢 (9)
参考文献 (9)
图一起动机工作原理
图二迈腾电路图
4.起动机的组成分类
(1)组成:
直流电动机--产生电磁转矩传动装置(啮合机构)--起动时,啮合传动;起动后,打滑脱开控制装置(电磁开关)--接通切断电动机与蓄电池之间的电路。
(2)分类
○1按控制装置分为:
直接操纵式
电磁操纵式
○2按传动机构的啮合方式分为:
惯性啮合式--已淘汰
强制啮合式--工作可靠、操纵方便、广泛应用
电枢移动式--结构较复杂,大功率柴油车
齿轮移动式--电磁开关推动啮合杆
减速式--质量体积小,结构工艺复杂
5.起动机型号
(1)产品代号:
QD--表示起动机
QDJ--表示减速起动机
QDY--表示永磁起动机
(2)电压等级:1-12V,2-24V
(3)功率等级:1-0~1KW,2-1~2KW 9-8~KW
(4)设计序号
(5)变型代号:拼音大写字母表示,多表示电气参数的变化。
起动机不工作故障诊断与排除说课课件
![起动机不工作故障诊断与排除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5456eb04a1b0717fd5ddc8.png)
起动机不工作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任务设计
教学组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提出任务
模拟接待 接受报修
利用学生好奇心 抓住学生注意力 带着任务进入角色
知识回顾 1、起动系统 的组成? 2、起动机的 结构和工作过 程?
创设情境:一辆雅阁轿车,
行驶里程在15000km以上, 车主来到维修站反映在车 辆出行时,出现起动机不 转动故障,车辆无法起动
企业调研
学校和 学生实际
专家访谈
5.重点难点
6.教法学法 7 .教学环境
典型工作任务 起动机不工 作故障诊断 与排除
起动机不工作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任务教学反思
教材 地位
1. 1.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
教材 处理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4.教学目标 5.重点难点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于明进、于光明主编 第二章 第八节 承上启下
起动机不工作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任务设计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学习准备(说出原因)
控制电路故障
电源故障
教师点评
各组代表阐述观点
机械故障
起动机不工作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任务设计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制定计划
查询资料,汇总答案
小组讨论
初步制定方案
进行哪 些前期准 备和安全 检查呢?
发动机 有哪些故 障症状?
知识拓展(1分钟) 起动机不工作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任务设计
教学组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
准备相关的仪器设备四套
起动机不工作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任务设计
教学组织
教学过程
《启动机不转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说课稿
![《启动机不转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6f86165b9d528ea80c77990.png)
望闻问切查问题,手到病除排故障!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塑造一双会思考的手---启动机不转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4各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进行教学分析。
本课选自高教社《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第二章第八节《起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该章节内容问题较为大众,没有指定具体车型。
而“起动机不转”这一现象又是汽修厂遇到较为普遍的问题,为了让教学与现实工作相对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定本节内容为《启动机不转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本课授课对象为汽修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喜欢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乐于动手,不喜欢纯粹的理论知识,已经熟悉启动系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规范的使用常用测量用具,但是对于在实车上出现的故障,他们还不能掌握具体的测量思路。
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理论是基础,操作是保证,思路是关键。
能够规范的使用工具进行启动系中各元器件的测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实车测量的基础,因此我将其设为本课的重点,而实车上各元器件的测量也是有先后顺序和测量方法的,因为涉及到电学,较难理解,因此我将其设为本课的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有效突破难点,扎实的学到知识。
我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重难点,用情景模拟的方法引入课程,用任务驱动法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共同制定计划并实施,之后学生角色扮演进行操作,牢记检测流程。
首先在蓝墨云班课平台上上传相关视频资料以及维修手册,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发起讨论,学生在讨论中不断提升自己,并力所能及的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课前预习成果。
其次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共同制定检测计划,然后在云班课上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最后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尝试测量。
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及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进入教学过程。
以下是我本次课程的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共2课时。
《起动机不转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设计方案
![《起动机不转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3c737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73.png)
《起动机不转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设计方案
七、教学反思
创新点:
1、整个教学设计以完成实际检修项目为目的,并且与维修企业实际维修项目对接,保证学生将来就业时能较快适应维修企业各岗位工作;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导学案及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学习愿望;
3、通过双轮换(组间工位轮换、组内角色轮换),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工位工作,使绝大多数的学生动手,实现均衡学习;
4、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为表现突出的小组及组员奖励获得专业创业资格的积分,体现学习效果与专业创业相结合。
不足的方面:
1、学生主动性、动手能力、逻辑思维存在一定差异,造成个别同学存在参与少,动手弱的情况;
2、组与组之间的学习进程难以达到一致。
改进办法:
1、在教学时数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多次换岗,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
2、对组员进行适当的调整,尽可能让各组综合能力水平一致。
附件:1、检修工作页;
2、小组角色分工表;
3、学生评价表;
4、师生评价表;
5、创业项目资格积分表;
6、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动机不工作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一.【课题】
起动机不工作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知识技能基础
教学对象为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二年级学生,接受了一年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弱,应多举实例进行分析归纳来进一步培养。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
大部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数学物理基础知识较弱,而且欠缺学习主动性,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应在课堂上多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多进行实物教学,通过现场实操训练的方式让同学们把教学内容从感官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同学们在做中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
本课程采用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于明进、于光明主编。
2.教学内容
“起动机不工作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是《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一个教学任务。
这个学习任务包含起动系统的组成、起动机的结构、起动机的类型和工作过程等主要教学内容,并从中学习了如何对汽车起动系统进行检修和装配的实操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一个完整的的工作过程把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结合在一起,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3.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该节内容是汽车充电系统后,所要认识的起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涉及到一些关于起动系统的组成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
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汽车起动机的重要作用,并对日后进行起动系统的检修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起动系统典型故障中,如:起动机不工作,起动机转速低,起动机空转难等故障现象都有可能是起动系统工作不良引起的,所以起动系统的检修是汽车维修中典型的工作任务之一。
四.【教学目标】
为了让学生在完成本任务后,能够达到可观察,测量的教学效果和状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实践专家的要求出发,按照能力表述的明确性,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力培养为重原则,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分析起动机不工作的故障原因; (2)能够确定起动不工作的故障诊排流程。
2.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熟练规范就车拆装起动机。
3.情感目标:
(1)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规范化作业的良好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顽强的工作态度。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难点
(1)起动机不工作故障原因分析
(
2
2、教学重点
(1)实施起动机的就车拆卸
六.【信息化手段】
1.线上教学资源:
混合式教学平台微视频手机平台
在线测试网络电话电视直播系统
2.线下教学资源
多功能实训车间虚拟仿真软
校园无线网络标准操作视频
本课题选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同时吸纳情境创设法、大脑风暴法、示范教学法的功效元素作为补充。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要求通过“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情境创设法
我将本课题的典型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实训车间开展,根据学校的设备进行分组教学。
创设了一个继续为客户解决故障车辆的学习情境,用真实的"任务"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3.大脑风暴法
遇到不确定的分析时,我引导学生用大脑风暴法集思广义,讨论方案。
4.示范教学法
遇到不确定操作要领,不熟练的操作方法时采用示范教学法规范工艺要求。
八.【板书设计】
一.故障原因:电源起动机线路
二.诊排原则:先易后难省时合理
三.诊排思路的确定:电源供电
电动机电磁开关
起动系统控制线路
四.故障排除的实施
微视频情境导入
在线试题
课中(实践合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师登陆平台,
公示自测题的成
标准化操作视频: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亲临现场,手把手指导学生,学生也能在操作过程中反复的观摩学习,实现做中学
课后(延展拓伸)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生参与在线试题老师回放小组短
视频并评价并上
学生在线完成试
题,在线参与讨
十.【教学反思】
本次课具有上下交互,虚实结合的教学特色。
上是指线上的混合式教学平台,包括平台中的微课和在线习题。
下是指在线课堂,两者围绕知识目标,相互融合突破教学难点。
虚是指虚拟仿真,视频录像。
实是指实车排故训练,两者为达成技能目标,虚实结合解决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精髓的基础上,增强了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完成本次学习任务,一个班级需要2名教师,6个课时,每个学生只能练习3次,一个班级需要更换4次耗材。
采用信息化手段后,现在只需要1名教师,3个课时,每个学生能练习9次,五个班级只需要更换1次耗材。
真正做到了省力,省时,高效,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