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
(完整)高中语文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高中语文应考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一、基本常识1、文学常识:作家(作家字、号、身世)作品(作品名称、名句、体例、评价)流派与并称(流派主张、风格、代表人、代表作、评价)2、文体常识:(参考《一分也不能少》P152)A、历史散文:《史记》、《战国策》等B、诸子散文:《孟子》、《荀子》等C、议论文体:论、说、辩、原、寓言D、杂记文体:记、志、笔记体E、应用文体:序、赠序、跋、书、疏、表、策、告谕、诏令、檄文、移文、铭、墓志铭、碑记、碑文、祭文3、文化常识:主要掌握古代称谓、年龄、科举、纪时纪年法、特殊地名、节日、合称、并称等。
4、默写文言名篇: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
二、基础知识1、字:语音错别字2、词:1、词性(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实),副介连助叹(虚)2、色彩:A、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B、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
3、成语3、词组(短语):主谓、并列、偏正、动宾、动补4、句:⑴、单句语法成分:主谓宾(主干成分),定状补(附加成分)⑵、单句句式:A、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B、按动作方向分:主动句、被动句C、按长短分:长句、短句D、按运用灵活性分:整句、散句(①长句(单句、复句、多重复句):附加成分较多,可以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可起到精确、严谨、细微的修辞作用。
②短句:附加成分或联合成分较少,组织结构简单,可以起到简洁、明快、干净、有力的修辞作用。
★注意:叙述事实多用短句,论述事例,多用长句。
一般情况下应少用长句,多用短句。
③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
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语义,适于表达丰富的情感、缜密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④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作用:可以取得明快、生动的修辞效果。
★注意:一般情况下,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有时候比单纯用整句或散句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给人以起伏变化,错落有致的感觉,可使文意表达得清楚有力。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高中语文知识点20条1.小说三要素:A 人物B 情节C 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 论点B 论据C 论证3.比喻三要素:A 本体B 喻体C 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过 how 何果what5.律诗四条件: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 偶尾同韵C 中联对偶D 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 叙述B 议论C 抒情 D说明 E 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 举例子B 列数字C 打比方(喻)D 作比较E 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 总分总结构B 总分结构C 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 按时间顺序B 按空间顺序C 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 举例法B 对比法C 喻证法D 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夸张E 反问 G 反复F 设问 H 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 外貌描写B 语言描写C 动作描写D 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A 并列短语B 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 动宾短语E 动补短语F 介宾短语G 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 名词性短语B 动词性短语C 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15.六种句子成分:A 主语B 谓语C 宾语D 补语E 定语F 状语16.十二词类(性):A 名动形B 数量代C 副介连D 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 顺叙B 倒叙C 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 表引文内容省略B 表列举事项省略C 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 表解释说明前文B 表后文跳跃转折C 表声音中断延长D 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 表引用实际内容B 表讽刺反语C 表特定称谓D 表着重强调高中语文学法归类6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 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 听到listenB 看到lookC 写到writeD 说到 speak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 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 依据表达方式B 找寻明暗线索C 依据时空顺序D依据逻辑顺序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 对比写法B 象征写法C 烘托写法D 以小见大写法E 先扬后抑写法F 虚实结合写法G 夹叙夹议写法高中语文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一、古代文学知识点1. 古代文学概述2. 古代文学史3. 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4. 古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5. 古代文学名著赏析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 现代文学概述2. 现代文学史3. 现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4. 现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5. 现代文学名著赏析三、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知识点1. 写作的基本要素2. 文章的结构与段落3. 修辞手法的分类和应用4. 描述、抒情、叙事等写作技巧5. 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的实例分析四、文言文知识点1. 文言文的特点与风格2.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3. 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和表达4. 文言文的词汇与典故解析5. 文言文篇章解读与赏析五、现代汉语知识点1. 现代汉语的特点与演变2. 词汇的选择与搭配3. 语法的基本规则与应用4. 句子成分与句法结构5. 现代汉语的语言变异与语用分析六、阅读理解与鉴赏知识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 文学作品的解读与鉴赏3. 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 语篇分析与评价5. 学习与欣赏经典作品的技巧和心得七、诗词鉴赏知识点1.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与流派2. 诗词的基本结构和艺术特点3.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的解读与赏析4. 诗词创作的方法与技巧5. 现代诗词鉴赏与作品欣赏八、修辞与比喻知识点1. 修辞的定义与分类2. 比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3. 修辞手法与比喻的运用4. 修辞与比喻的实例分析5. 修辞与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九、作家与文学流派知识点1. 中国古代作家及其作品2. 中国现代作家及其作品3. 国外文学作家及其作品4. 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5. 文学作品及其作者的评价和影响十、阅读经典名著知识点1. 中国古代经典名著2. 中国现代经典名著3. 国外经典名著4. 经典名著的故事情节与主题5. 经典名著的文学价值与影响总结:本文整理了高中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大全,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文言文、现代汉语、阅读理解与鉴赏、诗词鉴赏、修辞与比喻、作家与文学流派以及阅读经典名著等主题。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一、基础知识字音字形: 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易错字词语: 成语、熟语、词语辨析、近义词反义词病句修改: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表意不明、逻辑错误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反语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文体知识: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 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二、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 主旨大意、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写作特色文言文阅读: 理解文意、断句、翻译、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诗歌鉴赏: 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情感、鉴赏诗歌语言三、写作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选材剪裁、语言表达材料作文: 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语言表达文学类文本写作: 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环境描写、语言表达议论性文本写作: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语言严密四、附录常用成语汇总文言文常用词诗歌鉴赏术语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一、基础知识字音字形: 除了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易错字,还需要掌握常见的方言字、外来词、新造词的读音和写法。
词语: 除了成语、熟语、词语辨析、近义词反义词,还需要了解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搭配对象等。
病句修改: 除了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表意不明、逻辑错误,还需要掌握常见的语病类型,如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义重复等。
修辞手法: 除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反语,还需要了解其他修辞手法,如借代、比拟、双关、反复等。
表达方式: 除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还需要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文体知识: 除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小说,还需要了解其他文体的特点,如戏剧、剧本、新闻等。
文言文: 除了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还需要掌握文言文的语法、句式、修辞等。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3.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4.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5.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6.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7.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道家:庄子、列子墨豕: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21、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有关我国文学常识中出现的“最”(六)中国古代文学之最最早的诗集是《诗经》;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最早、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时期的高适和岑参;古代最杰出的豪放诗人是北宋的苏轼;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辛弃疾;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陆游,在南宋。
古代最著名的童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完整版1.诗歌按题材来划分,可分为8种,分别是: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2、表达方式又五种,分别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3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描写和描写,(想象联想)与实写;(⒉)运用修辞手法(至少写八种)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至少写八种):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俯仰结合;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高中语文基础知识1一、语文基本知识1.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 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 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 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7. 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 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 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 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 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 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 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 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 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 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 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 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 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二、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六、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常见的题型: 1、选出选项中运用修辞方法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2、运用某种修辞方法模仿例句写句子
仿照下列句式和修辞特点写两个句子。(把理想具体化 如何实现理想) 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 航船乘风破浪,是因为有精确的罗盘, 。 列车风驰电掣,是因为有稳固的铁轨, 。
(B)
四、句子 1、句子:成分 定、状、补, 主干:主语、谓语、宾语 2、句子的用途主要有四种,可以将句子分为4 种类型: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复句:类型 并列、递进、选择、转折、 因果、假设、条件 主要是关联词语的运用:配对
4、常见的病句类型 (1)句子成分残缺 (2)搭配不当:主谓、动宾、修饰语与 中心语 (3)语序颠倒 (4)前后矛盾 (5)前后不一致
(A)
三、词语、成语 常见的题型: 1、准确辨析词语、成语的含义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辨析和运用多义词、反义词、 成语 3、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4、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也许是年事渐高之故吧,小李在学习上变得格外主动。 B。—向内向的小王也矜持地开了口。 C.刘老师义正词严地批评了迟到的同学。 D.中国足球首次冲出亚洲进军世界杯的消息传来,广漠的 中华大地一片欢腾。
二、汉字、书写 常见的题型: 1、文字和语音联合考查 2、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3、找出题中书写全对或全错的一项 4、端正、整洁地书写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2004年的海啸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死亡人数惊人,许多村庄 瞬间被夷为平地。 B.被干躁的秋风榨尽了水分的小草,退去了绿色。 C.雄鹰展翅博击广阔的篮天。 D.知识是多层次的,越专研你就越能获得知识的精随。
语文易懂知识点总结高中
语文易懂知识点总结高中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点1.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孝经》、《诗经》。
2.古代文学家:曹植、李白、杜甫、杜牧、苏轼、辛弃疾、王安石、陆游。
3.白话文意识:《红楼梦》、《石头记》、《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岳飞传》、《牡丹亭》、《醒世恒言》。
4.文言连词:邈、乃、乎、汝、佗、故、焉、兮、哉、徂、奚、甥、云、嘉、惟、虽、非、耳、也、岂、尚、何、或、兹、胡、尓、孰、既、纳、唯、且等。
5.文言代词:余、尔、人、吾、彼、其、是、斯、汝等。
二、现代文知识点1.现代文学家:鲁迅、莫言、老舍、巴金、沈从文、曹文轩、余华、王小波。
2.现代白话文:《围城》、《红高粱家族》、《茶馆》、《悲惨世界》、《解密》、《平凡的世界》、《烈火成鲁》、《青铜葵花》、《留得青山在》、《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倾城之恋》、《天若有情》、《山楂树之恋》等。
3.现代文辞别:叙事文、描写文、论说文、议论文、说理文、小说、散文、戏剧等。
三、修辞知识点1.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设问、夸张、反问、对比、比照、拟人、反复、借代、转义、比兴、衬托、举一反三、连环比喻等。
2.修辞效果:生动、形象、抒情、感染、揭露、鲜明、震撼、烘托、富有诗意等。
四、古代诗词知识点1.古代诗词形式:词、曲、赋、绝句、律诗、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2.古代诗词家: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苏轼、辛弃疾、王安石、柳永、姜夔、秦观、纳兰性德、杨万里。
五、现代诗词知识点1.现代诗词形式:自由诗、新体诗、现代诗、词牌、现代词等。
2.现代诗词家:徐志摩、郭沫若、朱自清、张彦、李贺、余光中、汪国真、北岛、顾城、叶嘉莹、舒婷等。
六、文言作文知识点1.文言作文形式:议论文、杂记、应制、奏疏、词赋,每种都有固定的格式特点。
2.文言作文家:欧阳修、苏轼、晏殊、贺知章、郑文宝、周邦彦、刘辰翁。
高中的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高中的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一、文学史
1、古典文学
(1)古代文学:古代中国文学、古代日本文学、古代韩国文学、古代印度文学、古代希腊文学、古代罗马文学等。
(2)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欧洲文学、中世纪中国文学、中世纪日本文学、中世纪韩国文学等。
(3)文艺复兴文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中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等。
(4)近现代文学:西方近现代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日本近现代文学、韩国近现代文学等。
2、文学流派
(1)古典文学:古典文学流派包括唐宋诗歌、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2)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包括德国浪漫主义、英国浪漫主义、法国浪漫主义等。
(3)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包括法国现实主义、俄国现实主义、英国现实主义等。
(4)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流派包括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写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二、文学体裁
1、古典文学体裁
(1)诗歌:诗歌是一种以句子为基本单位的文学体裁,它的表达方式是以韵律、押韵、对仗、比喻等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2)散文:散文是以句子为基本单位的文学体裁,它的表达方式是以描写、抒情、比喻、拟人等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3)小说:小说是以故事为基本单位的文学体裁。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39,首鼠两端迟不决40,风声鹤唳太惊恐41,韦编三绝太刻苦42,白驹过隙时间快43,振振有词强夺理44,庆父不死制动乱45,谦谦君子有礼貌46,浅尝辄止重表面47,倚马可待文思敏48,如丧考妣死父母49,同舟共济共患难50,万人空巷真热闹51,穷形尽相文细腻52,骇人听闻真正怕53,首当其冲遭头炮54,相敬如宾是夫妻55,鳞次栉比屋多齐56,不名一文是贫穷57,弹冠相庆是小人58,沆漆一气是小人59,以邻为壑嫁祸人60,城下之盟受屈辱61,粉墨登场坏人上62,望其项背可赶上63,耳提面命老教少64,十室九空人口少65,微言大义意义深66,如履薄冰心谨慎67,噤若寒蝉不敢声68,炙手可热有权势69,安步当车好闲适70,目无全牛技艺熟71,甘之如饴苦中甜72,不以为然不赞同73,天马行空诗书文74,登堂入室讲学问75,美轮美奂指房屋76,执迷不悟不省悟77,不翼而飞找东西78,不胫而走是消息79,歹单精竭虑要学习80,鸡肠小肚心胸狭81,空谷足音难得讯82,苦心孤诣勤钻研83,饮鸩止渴喝毒药84,瓜田李下受怀疑85,处心积虑带贬义86,石破天惊指文议87,不以为意不在意88,差强人意还满意89,火中取栗被利用90,师出有名有理由91,安土重迁思故园92,不足为训非准则93,不知所云指说者94,三人成虎谎变真95,侃侃而谈理气直96,危言危行话事直97,罚不当罪处罚重98,罪不容诛死有余99,讳莫如深包不住高中语文基础知识34修辞手法讲解8大手法一、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完整版)高中语文常识积累
•高中语文常识积累!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一、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1.上古神话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A、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乐》)。
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季氏》《荷》)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③先秦诗歌A.《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基础知识1盘点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一、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祭十二郎文》)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三)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二、何(一)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翻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二)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三)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四)通“呵”,可译为喝斥。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喝斥他是谁。
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三、乎(一)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研究必备欢迎下载基本文体知识识记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对偶、反语三、表现手法、写作方法:象征、联想、想像、烘托、反衬、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借物喻理、状物抒情、、情景交融、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虚实结合、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四、记叙文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议论文1、论证方式:立论、驳论2、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3、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4、论据类型:道理论据(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5、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比较论证、比方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云云类”等词语)6、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7、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六、说明文1、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常识小品)2、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高中语文常考文学常识积累_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摘抄
高中语文常考文学常识一、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 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文言文是指古代汉民族所创造的语言文字形式。
它的特点是使用古代词汇、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较为庄重、含蓄。
2.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理解文言文的词汇和词义:掌握古代词汇的含义,注意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2)分析文言文的句子结构:把握句子的主谓宾结构,注意主谓宾的位置和语序。
(3)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注意文言文中的用典和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等。
3.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句式和成语(1)句式:并列句、插入句、倒装句、状语从句等。
(2)成语:四字成语、典故引用等。
二、现代文基础知识1. 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散文通常以自由而灵活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2. 小说的构成要素和阅读技巧小说由人物、情节、背景等构成。
阅读小说时,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背景描写。
3. 诗歌的形式和阅读技巧诗歌有韵律和格律之分,可以通过押韵、排比等手法表达情感和意境。
阅读诗歌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意象。
三、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1. 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修辞手法是作者为了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运用的特定的语言手法。
它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抒情、富有感染力。
2. 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运用技巧(1)比喻:用具体形象的东西来描述抽象的概念,增加表达的生动性。
(2)拟人:将非人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3)夸张:通过夸大的手法来渲染情感,使作品更有冲击力。
(4)对比: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加深表达的效果。
四、修辞格和修辞效果1. 修辞格的定义和分类修辞格是修辞手法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其表达方式和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描写类、语言类、对比类、排比类等。
2. 常见的修辞格和运用技巧(1)排比:通过使用相同的结构和形式来表达相似的意义,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2)叠加:在一段文字中多次使用相同的句子结构或相似的表达方式,加强表达的重复感。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以下是一部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整理汇总:
1. 常见实词:例如,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等。
2. 常见虚词:之、其、何、乃、以、者、所、见、于等。
3. 一词多义:很多实词有多种意思,例如“兵”可以表示“兵器”、“士兵”、“军队”等。
4. 通假字:例如,“反”通“返”,“见”通“现”等。
5. 词类活用: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使动用法,表示“使江南岸变绿”。
6. 古今异义:例如,“鲜美”在古代表示“鲜艳美丽”,而在现代则表示“食物新鲜美味”。
7. 特殊句式:例如,“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8. 文化常识:例如,古代官职设置(三省六部制)、古代科举制度、天文地理常识等。
9. 常见文化意象:例如,鸿雁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松柏则常用来比喻坚贞不屈的品质。
10. 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11. 文言文特殊句式:例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被动句等。
12. 重要作家作品:包括古代和现代,需要掌握他们的主要作品和思想。
13. 名篇名句默写:背诵并默写经典的古文和诗歌。
以上是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一部分,需要不断积累和巩固,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文体知识识记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对偶、反语三、表现手法、写作方法:象征、联想、想像、烘托、反衬、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借物喻理、状物抒情、、情景交融、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虚实结合、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四、记叙文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议论文1、论证方式:立论、驳论2、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3、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4、论据类型:道理论据(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5、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6、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7、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六、说明文1、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2、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3、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4、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5、说明文语言特征:1、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2、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严密性、科学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6、说明文的结构1、说明文的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
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2、把握结构的意义。
七、散文1、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2、散文的特点:A、形散而神不散B、意境深邃、感情真挚C、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3、散文鉴赏步骤A、明确散文类型B、抓住散文线索C、明确散文思路D、把握散文特点E、品位散文语言F、理解散文主旨八、小说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描写的方法:九、描写1、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肖像)描写3、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4、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5、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6、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词语的比较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C、某个词换成另一个可以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D、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1、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2、语句在文中的作用:A、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B、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C、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D 、评价语句特色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3、环境描写的作用:A、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B、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4、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5、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6、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7、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文段中事例的概括: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8、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A、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B、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C、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