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氨的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氨的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氨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氮气的性质及用途,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氨的合成反应,勾画氨的制备工艺流程,运用氨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探究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 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介绍氨的性质,引发学生对氨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2. 学习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实验验证,巩固学生对氨的认识。

3. 结合实际案例,讨论氨的应用领域和环保意义。

4. 学习氨的制备方法和化学合成反应,引导学生分析氨的合成原理。

5. 分组讨论,设计氨的制备工艺流程,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激励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探索和研究。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听课认真、思维活跃、能积极回答问题、能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作业表现:书写规范、内容详实、用词准确、理解透彻;
3. 实验操作:注意安全、操作规范、数据准确、结论明确。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氨的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氨制备方法和化学反应的认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案例引导学生探究氨在环保和生产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化学教案氨

高中化学教案氨

教学目标:1. 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氨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3. 能够解决相关氨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氨的化学性质和其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氨水、盐酸、氢氧化钠等。

课本:有关氨的知识点。

图表:相关实验原理和结果图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有趣的实例引入氨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氨的兴趣。

二、讲解氨的性质:1. 介绍氨的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等)和化学性质(碱性、与酸等物质发生反应)。

2. 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体会氨的性质。

三、探讨氨的制备方法:1. 介绍氨的制备方法(氨水和氢氧化铵的反应、氨气与氢氮气的合成等)。

2. 分析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

四、探讨氨的用途:1. 介绍氨在工业生产、医药、化肥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2. 分析氨的用途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氨资源。

1. 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进行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六、总结回顾: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氨的重要性和用途,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板书设计: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氨的制备方法:氨水和氢氧化铵的反应、氨气与氢氮气的合成氨的用途:工业生产、医药、化肥等作业布置:1. 思考并写出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2. 撰写氨的化学性质及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氨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得化学教学更生动有趣。

高二化学教案氨,铵盐(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氨,铵盐(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氨,铵盐(精选3篇)教案一课题: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1.了解氨和铵盐的性质;2.了解氨和铵盐的用途;3.掌握氨和铵盐的实验室制备方法;4.能够分辨和测试氨和铵盐。

教学重点: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分辨和测试氨和铵盐。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忆起氨和铵盐的形成过程,并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氨的性质和用途(15分钟)1.通过PPT介绍氨的常见性质,如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等;2.列举氨的常见用途,如制冰、制肥料等;3.展示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如氨在制备化学药品中的用途等。

三、学习铵盐的性质和用途(15分钟)1.通过PPT介绍铵盐的性质,如易溶于水、能融化于高温等;2.列举铵盐的常见用途,如生产肥料、制备火药等;3.展示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如铵盐在制备肥料中的用途等。

四、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30分钟)1.进行实验演示,展示氨和铵盐的制备方法;2.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分辨和测试氨和铵盐。

五、总结(5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强调学生们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小实验或实际应用案例,展示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用途。

教案二课题:氨和铵盐的实验室制备教学目标:1.了解氨和铵盐的实验室制备方法;2.掌握氨和铵盐的实验室制备步骤;3.能够根据实验条件,合理选择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氨和铵盐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用途,并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氨的实验室制备方法(15分钟)1.通过PPT介绍氨的几种实验室制备方法,如氨的金属还原法等;2.逐步讲解每种实验方法的步骤,并进行实验演示;3.让学生尝试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氨 优秀教案 完整版 优秀公开课

氨 优秀教案 完整版 优秀公开课

氨一、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铵根检验方法。

了解氮的循环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氨的化学性质及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氨的化学性质及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过程:习学习探究实验现象分析:1、实验体现氨气的什么性质?2、烧瓶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变红?3、如果变红的原因是生成OH-,那么OH-来源于什么物质?学生分组讨论自学释疑氨水显碱性的原因?归纳整理1、氨的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

2、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NH3+H2ONH4++OH-思考交流1、水中的粒子有哪些?液氨与氨水是否是一种物质?2、如何检验氨气?3、把一瓶浓氨水露置在空气中,有何现象?过渡氨气溶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那么它遇到酸会不会反应呢?实验探究实验: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观察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NH3+HCl=NH4Cl(白烟)拓展提高1、写出氨气与硫酸、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下列不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A、氨气B、氯气C、氧气D、一氧化氮3、试分析如何检验氨气?过渡氨气与酸反应生成的盐叫铵盐。

那么铵盐的性质有那些呢?自学释疑阅读教材P—87:总结铵盐的性质归纳整理3、铵盐的性质:(1)遇碱性物质有氨气放出:NH4++OH-NH3+H2O(2)受热发生分解反应(NH4)2CO32NH3+CO2+H2ONH4Cl NH3+HCl学习探究从铵盐的性质上看,受热分解和与碱反应,都有氨气生成?如果要制备氨气,用那一个反应更好?为什么?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实验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制备氨气:归纳整理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装置:固 + 固气收集:向下排空气法干燥:碱石灰应用提高1、实验室制备NH3的装置,还可以用于制备哪些气体?2、收集气体时试管口处棉花团的作用?3、如何证明某一集气瓶中的氨气已经收满?4、多余的氨气应如何处理?5、为什么不直接用NaOH和NH4Cl反应?5、如何用浓氨水、NaOH 或碱石灰制取少量NH3?自学提高自学氨的用途和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高中化学《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氨》教案-教学设计

氨(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等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

二、设计思想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合成氨方法的发明及其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党中央对农民的关心。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

化学《氨的性质》教案

化学《氨的性质》教案

化学《氨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氨的化学性质,掌握氨的基本性质。

2.掌握氨的合成、性质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理解氨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1.氨的基本性质。

2.氨合成、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1.氨的性质及应用。

2.氨的合成。

四、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自主探究,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探究氨的性质及应用。

2.互动式教学,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五、教学过程:一、氨的概述1、氨的形成:氨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式为NH3。

它由氮和氢化合而成,在自然界中极少出现。

2、氨的性质:氨在常压下是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

3、氨的用途:氨普遍应用于工业、农业和医疗工业中。

二、氨的性质1、氨的化学性质:(1)氨和酸的反应:氨和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酸、硫酸、硝酸等。

(2)氨和氧化剂的反应:氨气具有还原性,它可以还原一些金属的氧化物或者一些物质的氧化物。

2、氨的物理性质:(1)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能够上升。

(2)氨气比较溶于水,并且水溶液是碱性的。

氨水常常用于清洗、洗涤、脱毛、试剂等方面。

三、氨的合成1、工业氨的合成(1) 氨的生产:氨的工业生产是利用纳、氢的特殊性质而实现的。

(2) 氨的合成:Haber-Bosch氢气氨气化反应是氨的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2、氨的实验室制法(1) 氨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用制氨的主要方法有热解铵盐、电解水溶氨的方法。

(2) 氨的实验室制法:其中热解铵盐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制氨的方法。

四、氨的应用1、氨的用途(1) 氨的用途:氨气是制取合成氨、硝酸、盐酸、尼龙、纤维、化肥、二硫化碳等工业原料的重要物质;(2) 氨的用途:在农业中,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肥,在医疗工业中氨被用于各种药品、医疗器械和实验操作中;(3) 氨的用途:氨水具有很强的清洁力和腐蚀性,适用于各种清洁和去渍。

2、氨的危害(1) 氨气有迅速弥漫面积广,强烈化学活性,会对人体有危害。

氨的教案

氨的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和硝酸>第1课时氨的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展示一瓶浓氨水及氨的喷泉实验,使学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2.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及工业制法3.了解铵盐的性质并掌握NH +4的检验方法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并在生活中遇到氨气的泄漏知道如何处理教学重点:氨、铵盐的化学性质及铵离子的检验教学难点:1.制取氨气的实验原理2.氨与氨水的区别,氨与铵盐的区别教学方法:1.展示实物、实验演示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增强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分析、观察能力。

2.列表比较氨与氨水、氨与铵的区别,另外还运用投影练习、设疑等手段。

教学过程:【师】我们知道,氨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作物会从土壤中摄取大量的氮化物,农民在生活中也会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施加氮肥,这是氮的化合物,接下来我们讲氮与其他元素结合成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什么元素呢?【生】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师】那是氨气【板书】第一节氨【实物展示】展示一瓶浓氨水让学生稍微问它的气味并描述【板书】一、氨的性质1.物理性质: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师:比空气轻,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师】为什么能溶于水?【演示实验】喷泉实验【[师]请大家注意观察,喷泉是如何形成的?说明什么问题?【生】当烧瓶内气体压强远小于大气压时就能形成喷泉。

这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师】刚才我们做的喷泉实验,滴有酚酞的水喷上去以后变成了红色,这说明什么问题?【生】氨气溶于水后生成碱性溶液。

【师】对。

氨气不仅易溶于水,而且溶于水后,大部分与H2O发生了反应。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与水的反应【讲述】氨气溶于水后,大部分与水分子结合,形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是弱碱,可部分电离成NH+4和OH-而使溶液显碱性。

而且一水合氨不稳定,受热极易分解成NH3和H2O。

氨的性质和用途的教案极力推荐

氨的性质和用途的教案极力推荐

氨的性质和用途-教案1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这是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及进步的巨大贡献之一,也充分说明了含氮化合物对人类生存的巨大意义。

德国化学家哈伯(F.Haber,1868-1930)因为在合成氨发面的巨大贡献,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事隔13年后,1931年诺贝尔化学奖再次垂青及合成氨有关的研究。

氮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

农作物每年从土壤里摄取大量的含氮化合物,减少了土壤中氮的含量,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必须为土壤补充氮肥。

含氮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空气是氮最丰富的来源,但多数生物不能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氮气,只有将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才能被生物吸收。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目前工业上用氢气和氮气直接合成氨。

高温高压N2 + 3H2 2 NH3催化剂1、氨的性质【实验4-8】如图4-27,在干燥的原地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

导致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

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观察并描述现象。

现象: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得出的结论:图4-27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氨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且溶解很快。

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氨气。

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氨溶于水时,大部分及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

NH3·H2O 很不稳定,受热就会分解为氨和水。

NH3+H2O NH3·H2O NH4++OH-NH 3·H 2ONH 3↑ +H 2O氨水有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资料卡片】氨为什么显碱性在常温下,一水合氨中有一部分(约1%)电离成NH4+和OH-,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 变红。

氨和铵盐教案

氨和铵盐教案

氨和铵盐教案【篇一:氨的教学设计】关于氨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和硝酸》第一课时—氨。

新教材有意地引导学生从氨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发现历史入手,促使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这种物质。

教材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后,教材还安排了氨在化工上的广泛应用和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认识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氨和铵盐的主要化学性质;(2)理解“喷泉”实验中喷泉产生的原理;(3)能够应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去检验铵离子;(4)了解氨的用途及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2.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及加工资料,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进一步掌握获取课本以外化学信息的技巧;(2)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加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3.情感目标有效的教学必须确保学习主体的参与,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自我需求,引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产生愉快学习的心理体验。

学生通过对氨的学习,可以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且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主动参与交流、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思路设计(1)通过“喷泉实验”和观察法,推出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3)铵盐的化学性质(4)氨的用途以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铵盐的化学性质2.难点:(1)(2)对“喷泉”实验的理解。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五、教学方法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归纳小结。

通过语言讲授及实验、多媒体的应用,以实验法、讨论法组织整个学习过程。

六、教学教案七、板书设计氨一、氨气1、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

高二化学教案氨、铵盐(第一课时)(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氨、铵盐(第一课时)(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氨、铵盐(第一课时)(精选3篇)教案一:氨的性质与利用课时目标:1. 了解氨的性质、结构和制备方法;2. 掌握氨的用途和危害;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氨的制备方法;2. 氨的性质。

教学难点:1. 氨的用途和危害。

教学准备:1. 氨水、氨气、含氨的溶液;2. 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出示一些与氨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图片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引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导入本课内容(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一段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频中涉及的氨的性质和用途。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氨是如何制备的?氨有什么特性?氨有哪些用途?等等。

Step 3:学习氨的制备方法(15分钟)老师解释并演示氨的制备方法,如氨水的制备方法、氨气的制备方法等。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一些实验,来加深对氨的制备方法的理解。

Step 4:学习氨的性质(1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然后,通过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氨的一些性质,比如氨的气味、溶解性、还原性等。

Step 5:探究氨的用途和危害(10分钟)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回答氨的用途和危害,引导学生思考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危害性,并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和保护氨资源。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并布置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教案二:氨的实验观察与实验规律课时目标:1. 了解氨的实验观察现象;2. 探究氨的实验规律;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探究氨的实验规律;2. 学习氨的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氨水、硫酸铵、氨气、香蕉皮;2. 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出示一些氨的实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验可能涉及的氨的特性和实验规律,引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化学氨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氨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氨试讲教案年级:高中课题:氨的性质和用途时间:4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了解氨的制备方法和用途;3. 能够进行氨的相关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氨的化学性质;2. 氨的用途;3. 氨的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具:氨气瓶、氨水瓶、指示剂、试管、试管夹、酚酞溶液等;2. 实验材料:氨气、盐酸、氧化铜、氨水等;3. 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氨的制备实验,让学生了解氨的性质和用途;2. 回顾前几节课讲过的氨的相关知识。

二、讲解(15分钟)1. 展示氨气瓶和氨水瓶,介绍氨的物理性质;2. 讲解氨的化学性质,包括与酸碱的反应等;3. 介绍氨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实验一: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2. 实验二:氨水与氧化铜的反应;3. 实验三:氨气与盐酸的反应。

四、实验结果分析(5分钟)1.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氨的化学性质;2. 引导学生思考氨的实际应用。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教学反馈:1.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巩固对氨的理解;2. 教师提出问题,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更多氨的性质和用途;2. 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1. 本节课内容设置合理,实验操作能够直观展示氨的性质;2. 下节课可以引入更多氨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氨的实际价值。

氨的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氨的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关于氨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和硝酸》第一课时—氨。

新教材有意地引导学生从氨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发现历史入手,促使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这种物质。

教材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后,教材还安排了氨在化工上的广泛应用和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氨和铵盐的主要化学性质;(2)理解“喷泉”实验中喷泉产生的原理;(3)能够应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去检验铵离子;(4)了解氨的用途及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2.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及加工资料,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进一步掌握获取课本以外化学信息的技巧;(2)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加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3.情感目标有效的教学必须确保学习主体的参与,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自我需求,引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产生愉快学习的心理体验。

学生通过对氨的学习,可以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且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主动参与交流、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思路设计(1)通过“喷泉实验”和观察法,推出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3)铵盐的化学性质(4)氨的用途以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铵盐的化学性质2.难点:(1)对“喷泉”实验的理解。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五、教学方法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归纳小结。

通过语言讲授及实验、多媒体的应用,以实验法、讨论法组织整个学习过程。

六、教学教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I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讲课内容第四节氨、硫酸和硝酸第一课时氨课型新授课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实验、分析、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教学过程氨【新课引入】诺贝尔化学奖与合成氨有关,而合成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了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

初中化学氨分子运动教案

初中化学氨分子运动教案

初中化学氨分子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氨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2. 掌握氨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和扩散速率。

3. 了解分子速率与分子质量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氨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2. 氨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和扩散速率。

三、教学准备1. 演示用玻璃器皿、氨水、氢氯酸、试管等实验器材。

2. 水槽或其他容器用于装水。

3. 去除氨气异味的工具。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氨水和氢氯酸反应释放氨气的情景,引导学生探讨氨分子的性质和结构。

2. 实验:将氨水倒入玻璃器皿中,然后在与水平面相接的位置加入一滴氢氯酸。

观察氨气在空气中的扩散现象,测定扩散速率。

3. 总结: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氨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特点和速率规律。

4. 拓展:让学生思考,分子速率与分子质量的关系是什么?并给出解释。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氨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掌握了氨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和扩散速率,同时也理解了分子速率与分子质量的关系。

六、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氨分子在不同介质中的扩散特点。

2. 思考,你认为分子速率与分子质量的关系是如何产生的?七、板书设计1. 氨分子的结构和性质2. 氨气在空气中的扩散和扩散速率3. 分子速率与分子质量的关系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观察氨气在空气中的扩散现象,从而加深对氨分子结构和性质的认识。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化学概念的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教学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氨》化学教案

《氨》化学教案

《氨》化学教案教案主题:氨的化学性质和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氨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了解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掌握氨的实验室常用实验操作和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氨的结构和性质1. 引入氨的化学公式NH3,介绍氨的分子结构和键的形成。

2. 探究氨的性质:氨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形成氨水。

3. 分析氨的化学性质:氨具有碱性,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与过氧化氢反应可产生氨水和氮氧化合物等。

第二步:氨的制备方法1. 介绍氨的工业制备方法:哈伊斯法(N2 + 3H2 → 2NH3)和奥斯汀法(CaC2 + 2NH3 → CaCN2 + C2H2)。

2. 演示化学实验:用铁粉和氨硼烷的反应制备氨气。

第三步:氨的应用1. 介绍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制造肥料、合成纤维、制冷剂等。

2. 探究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清洁剂、去污剂和农药等。

第四步:氨的实验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1.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制备氨水和盐酸的反应等。

2. 强调实验室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实验服;注意通风;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等。

教学方法:1. 通过引入、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氨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教学资源:1. 氨的化学公式、图片和实验材料。

2. 氨制备方法和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学生能够准确回答与氨相关的问题,理解氨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3.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化学《氨》教案

化学《氨》教案

化学《氨》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氨的性质和用途;2.掌握氨水的制法和性质;3.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和氨气的性质。

二、能力目标1.能够设计实验制备氨水和氨气;2.能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3.能够加深对氨的认识,理解氨的应用。

三、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加深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3.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产品的生产和运用对环境、生态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掌握氨的制法和性质。

五、教学难点理解氨的实验室制法及氨气的性质。

六、教学方法1.实验演示法2.课堂讲解法3.问题探究法七、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通过抛硬币点名,介绍有关无机化学研究始祖,爱尔兰人本尼迪克特·杜因的事迹。

掌握他所进行的实验和发现对化学研究的贡献。

二、新课讲解1.氨(NH3)的性质和用途氨是一种无色、有强烈气味的气体,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制备肥料、氨水、塑料等。

2.氨水的制法和性质(1)实验装置漏斗、圆底烧瓶、水深针管、橡皮塞、玻璃棒等(2)实验步骤①将80%的氨水和适量水倒入圆底烧瓶中给其加热,同时用水深针管抽出烧瓶中的空气;②用普通的水深针管将氨气通入,烧瓶内便出现了氨水;③用杯子接氨水,倒入试管或者集气瓶中即可;④观察氨水的性质,如性质呈碱性(蓝色石蕊试液变红)。

(3)实验探究设计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氨水对为什么物质有不同的变化。

3.氨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装置分离漏斗、干燥试管、导管等(2)实验步骤①取相等质量氨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经过混合和加热后,产生氨气;②用试管接气尾,将气体收集起来;③观察氨气的性质,如易溶于水而形成碱性的氨水。

(3)注意事项在实验前,必须仔细准备设备,并要注意操作方法,注意安全。

三、实验演示1. 氨水的制法(1)实验装置漏斗、圆底烧瓶、水深针管、橡皮塞、玻璃棒等。

(2)实验步骤①将80%的氨水和适量水倒入圆底烧瓶中给其加热,同时用水深针管抽出烧瓶中的空气;②用普通的水深针管将氨气通入,烧瓶内便出现了氨水;③用杯子接氨水,倒入试管或者集气瓶中即可;④观察氨水的性质,如性质呈碱性(蓝色石蕊试液变红)。

4.4.1《氨》参考教案1

4.4.1《氨》参考教案1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一课时 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认识氨气、铵盐的化学性质,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

2、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3、认识氨在生产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归纳与比拟,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氮肥能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饥饿问题,让学生感悟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开展的巨大奉献。

2、通过对氮的循环的学习树立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和制取【教学难点】氨气的复原性【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知道,“氮是生命元素〞,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份,动植物生长需要吸收含氮的养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摄取空气中的游离态氮,只能吸收两种形式的化合态氮,一种是氨和铵盐,一种是硝酸盐。

但我们自然界中氮主要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投影〗⎩⎪⎨⎪⎧游离态:大气中N 2占78%化合态⎩⎪⎨⎪⎧无机物中:KNO 3等有机物中:蛋白质、核酸等 〖讲〗我们知道,自然界中氮主要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但植物只能吸收化合态的氮,因此,我们要想方法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的氮,这种的方法叫氮的固定。

〖投影〗氮的固定(fixation of nitrogen):将游离的氮〔N 2〕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1〕自然固氮⎩⎪⎨⎪⎧雷雨固氮生物固氮〔根瘤菌固氮〕〔2〕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等〖讲〗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开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德国化学家哈伯因为合成氨巨大奉献,获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直至今天,化学工业上仍旧采用氢气和氮气直接合成氨〖板书〗合成氨工业:N 2 +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讲〗合成氨工业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缺乏而导致饥饿和死亡问题,这是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开展与进步做出巨大的奉献。

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当年哈伯并没有将NH 3 为人类造福,而是被德国纳粹所利用,制造了危害性非常大的毒气弹。

氨高中化学教案

氨高中化学教案

氨高中化学教案一、知识目标:1. 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氨的制备方法及其反应机理。

3. 学会应用氨的性质及制备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二、能力目标:1. 能够描述氨气的颜色、气味和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2. 能够描述氨气的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了解氨的碱性。

3. 能够根据氨的制备方法解答与氨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制备方法。

2. 教学难点:氨的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机理。

四、教学过程:1. 氨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观察氨气在室温下的状态,包括颜色、气味和溶解性等。

-引导学生理解氨气的颜色为无色,气味为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2. 氨的化学性质:-介绍氨气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解释氨气的碱性,引导学生理解碱性与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之间的关系。

3. 氨的制备方法:-介绍氨的工业制备方法和实验室制备方法,包括氨的合成反应方程式和实验操作步骤。

-引导学生思考氨的制备方法与氨的应用之间的关系。

五、课堂练习:1. 请描述氨气的颜色、气味和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2. 氨气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结果是什么?请解释其原因。

3. 环境中氨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如何利用氨的制备方法来进行环境治理?六、作业布置:1. 完成相关课后习题。

2. 思考氨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全面了解氨的性质与制备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教学设计
一、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掌握了物质结构理论(分子极性与相似相溶原理等),氧化还原理论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了某些基本实验技能,喜欢挖掘问题的本质。

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采取“启发讨论——发现问题—问题探究—构建新知”教学模式,通过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活动,即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不断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锻炼思维品质,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解决问题,建构新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过程与方法:实施“以问题与讨论为主线,以实验探究为途径,培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出自主合作的学习思想,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实验探究,渗透现象与本质,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氨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氨气溶解性的应用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采取“启发讨论—发现问题—问题探究—构建新知”的优化组合,采用对比学习、探究性学习及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用品: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仪器药品等
课型:新课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
【学生】(课件上为氨气的3D分子结构模型)
氨的结构
【讲述】氨分子构型呈三角锥形,氮原子位于锥顶,3个氢原子位于锥底,N—H 键之间成一定角度,键角是107°。

【过渡】假如你正在氨泄漏的现场,你将如何去做?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解决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喷泉实验。

【问题1】该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到了喷泉。

学生:烧瓶中溶液变红。

【问题2】为什么会产生喷泉?
【分析】因为烧瓶内氨气易溶于水(1:700),压强减小,产生压强差。

【问题3】溶液为什么会变红?
【引导分析】氨与水反应:
NH3+H2O NH3·H2O NH4+ + OH—
【讲述】因为氨与水反应生气的一水合氨(NH3·H2O)会发生
逆向分解,所以写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用“”而不用“=”。

【问题】氨气溶于水的溶液是氨水,结合氯水成分的分析原理,对比分析氨水中有哪些分子和离子?
【引导分析】氯水的成份:
Cl2+H2O H++Cl-+HClO
分子:H2O Cl2HClO
离子:H+Cl- ClO -OH-(极少量)
变换学生的角色,唤起学生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喷泉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理性思维能力。

问题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探究氨与水的反应。

【学生】氨水的成份分析:
NH3+H2O NH3·H2O NH4++OH-
分子:NH3 H2O NH3·H2O
离子:NH4+ OH- H+ (极少量)
【问题】氨水有哪些性质?
【展示】一瓶氨水,让学生闻气味。

学生汇报:有刺激性气味。

【教师总结】氨水是一种混合物;具有弱碱性、易分解、易挥发等性质四、氨与酸的反应
【引导分析】氨与酸反应:
NH3 + HCl ==== NH4Cl(白烟)
NH3 + HNO3 NH4NO3(白烟)
2NH3 + H2SO4(NH4)2 SO4
NH3 + CH3COOH ==== CH3COO NH4【小结】氨与挥发性酸产生白烟
【演示实验】
从中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要学会学习,学习会总结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