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氨气(NH3)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氨气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用途。

2. 掌握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探究氨气的一些特性。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氨气的基本性质2. 氨气的制备方法3. 氨气的实验观察和特性探究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氯化铵、氢氧化钠、盐酸、试剂瓶、导管、试管、气相色谱仪等。

2.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 实验操作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酸碱中的氨气反应,引起学生对氨气的认知和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a. 介绍氨气的基本性质: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小;b. 介绍氨气的制备方法:通过氯铵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制备氨气;c. 探究氨气的溶解性:讲解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其溶液的应用。

3. 实验操作(60分钟)a. 实验前准备工作:安全操作守则,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步骤介绍;b. 实验操作步骤:按照操作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氨气制备实验;c. 实验结果观察:观察氨气的颜色、气味等特性;d. 实验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探究氨气的一些特性。

4. 实验总结(10分钟)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引导学生总结氨气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

5. 课堂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氨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并展示讨论结果。

6. 拓展性学习(10分钟)通过浏览相关资料,了解氨气的其他应用领域和安全注意事项。

7.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教师的总结,巩固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和参与度。

2. 检查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巧和安全意识。

3. 通过课堂讨论和拓展学习的成果,评估学生对氨气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制备氨气。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相关行业进行参观,了解氨气的工业应用和相关安全措施。

高中化学人教版氨的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氨的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氨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氮气的性质及用途,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氨的合成反应,勾画氨的制备工艺流程,运用氨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探究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 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介绍氨的性质,引发学生对氨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2. 学习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实验验证,巩固学生对氨的认识。

3. 结合实际案例,讨论氨的应用领域和环保意义。

4. 学习氨的制备方法和化学合成反应,引导学生分析氨的合成原理。

5. 分组讨论,设计氨的制备工艺流程,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激励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探索和研究。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听课认真、思维活跃、能积极回答问题、能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作业表现:书写规范、内容详实、用词准确、理解透彻;
3. 实验操作:注意安全、操作规范、数据准确、结论明确。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氨的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氨制备方法和化学反应的认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案例引导学生探究氨在环保和生产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化学教案氨

高中化学教案氨

教学目标:1. 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氨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3. 能够解决相关氨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氨的化学性质和其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氨水、盐酸、氢氧化钠等。

课本:有关氨的知识点。

图表:相关实验原理和结果图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有趣的实例引入氨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氨的兴趣。

二、讲解氨的性质:1. 介绍氨的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等)和化学性质(碱性、与酸等物质发生反应)。

2. 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体会氨的性质。

三、探讨氨的制备方法:1. 介绍氨的制备方法(氨水和氢氧化铵的反应、氨气与氢氮气的合成等)。

2. 分析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

四、探讨氨的用途:1. 介绍氨在工业生产、医药、化肥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2. 分析氨的用途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氨资源。

1. 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进行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六、总结回顾: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氨的重要性和用途,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板书设计: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氨的制备方法:氨水和氢氧化铵的反应、氨气与氢氮气的合成氨的用途:工业生产、医药、化肥等作业布置:1. 思考并写出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2. 撰写氨的化学性质及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氨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得化学教学更生动有趣。

《氨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及其应用;2.掌握氨的制备、性质、检验和应用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及其应用;2.氨的制备、性质、检验和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1.氨的制备方法;2.氨的应用。

教学准备:1.控制氨的质量和浓度的实验室设备与试剂;2.相关教学资料与资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小实验或者问一道有关氨的相关问题来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如:“氨液的气味很浓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或者“把氯化铵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等,引起学生的思考。

Step 2:学习氨的化学性质(20分钟)1.讲解氨的物理性质,包括氨气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2.重点讲解氨的化学性质,包括与酸、碱、金属、非金属等物质的反应,以及氨水的中和反应等;3.展示氨在实验中的应用,如氨水的中和反应、氨水洁厕剂的使用等。

Step 3:学习氨的制备方法(30分钟)1.讲解氨的制备方法,包括氮气和氢气的催化合成、铵盐的热分解等;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践制备氨气,并观察实验现象;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氨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Step 4:学习氨的检验方法(15分钟)1.讲解氨的检验方法,包括红磷湿润试纸法、硝酸银试液法等;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践使用检验方法检验氨气的存在;3.引导学生总结氨的检验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

Step 5:学习氨的应用(25分钟)1.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查找氨的常见应用领域,并记录下来;2.学生展示小组研究成果,讨论氨的应用;3.引导学生思考氨的应用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并进行综合分析。

Step 6: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与回顾;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种制备氨的新方法,并写出实验步骤和原理。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行查找氨的更多应用领域,并进行展示;2.搭建实验室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氨气制备与应用实验。

氨的教学设计

氨的教学设计

关于氨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和硝酸》第一课时—氨。

新教材有意地引导学生从氨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发现历史入手,促使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这种物质。

教材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后,教材还安排了氨在化工上的广泛应用和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氨和铵盐的主要化学性质;(2)理解“喷泉”实验中喷泉产生的原理;(3)能够应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去检验铵离子;(4)了解氨的用途及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2.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及加工资料,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进一步掌握获取课本以外化学信息的技巧;(2)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加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3.情感目标有效的教学必须确保学习主体的参与,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自我需求,引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产生愉快学习的心理体验。

学生通过对氨的学习,可以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且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主动参与交流、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思路设计(1)通过“喷泉实验”和观察法,推出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3)铵盐的化学性质(4)氨的用途以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铵盐的化学性质2.难点:(1)对“喷泉”实验的理解。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五、教学方法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归纳小结。

通过语言讲授及实验、多媒体的应用,以实验法、讨论法组织整个学习过程。

六、教学教案Cl NH 3-NH)氨气的实验室制法:2七、板书设计氨一、氨气1、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

高中化学_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和硫酸》第一课时-氨,这一节之前学习了《氮的氧化物》,而本节的氨是氮的氢化物,很好的巩固了前面所学内容。

氨有大多数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所具有的性质,同时它又是水溶液呈碱性的唯一气体,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本节既是对本章的总结也是对初中所学非金属元素知识的延伸,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有意地引导学生从氨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发展历史入手,促使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这种物质。

教材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后,教材还安排了氨在化工上的广泛应用和氨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逐步掌握氨与铵盐的相关性质,通过比较和评价来确定实验室制氨气的反应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感受氨、铵盐与农业生产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我们的农业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氨、铵盐的性质四、教学教案二、铵盐的性质1.总结铵盐的性质2.得出检验NH4+的方法3.得出总结制氨气方法结合氮肥的使用说明书及防火布的原理,预测铵盐的化学性质。

思考:1.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4+?即如何鉴别真假铵态氮肥?2.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原理得到氨气?培养学生利用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以致用三、氨的实验室制备【实验3】实验室制氨气分析选择实验方案,制取氨气。

培养学生分析选择实验方案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总结从方法层面、知识层面和实验层面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发展了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氨》学情分析在学习《氨》这一部分内容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等三章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主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高中化学《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氨》教案-教学设计

氨(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等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

二、设计思想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合成氨方法的发明及其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党中央对农民的关心。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

《工业合成氨》 教学设计

《工业合成氨》 教学设计

《工业合成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主要设备和工艺流程。

(2)理解温度、压强、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反应平衡和反应速率的影响。

(3)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工业合成氨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工业合成氨反应条件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工业合成氨工艺流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化学科学对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温度、压强、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

2、教学难点(1)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适宜的工业合成氨条件。

(2)理解工业合成氨工艺流程中的循环操作和能量利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农业生产中对氮肥的大量需求,引出合成氨工业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1)合成氨的反应原理讲解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N₂+3H₂⇌ 2NH₃,并介绍该反应的特点:可逆反应、放热反应、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2)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回顾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内容,即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反应条件对合成氨的影响①温度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角度分析温度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但会减慢反应速率。

综合考虑,工业上选择 500℃左右的温度。

②压强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化学平衡向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

但过高的压强对设备要求高,成本增加。

3.3.2氨的转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3.3.2氨的转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2. 一氧化氮与氧气的氧化还原反应:
- 一氧化氮在氧气存在下被氧化生成二氧化氮。
- 反应方程式:2NO + O2 → 2NO2
-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化合价变化。
3. 氨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工业制备硝酸:氨氧化法。
- 氮肥生产:氨的转化反应在氮肥生产中的应用。
- 环境保护:氨的转化反应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中的应用。
(1)阅读材料:
- 《化学反应原理》一书中关于氨的转化反应的章节。
- 《环境化学》一书中关于氨的转化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的章节。
- 《催化科学与技术》一书中关于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的章节。
(2)视频资源:
- YouTube上的“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原理”视频。
- Bilibili上的“一氧化氮与氧气的氧化还原反应”视频。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清晰、生动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等核心知识。同时,通过举例和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 讨论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氨的转化反应的某个方面展开讨论,如催化氧化反应机理、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等。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催化氧化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践意义:
- 催化氧化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反应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 氧化还原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去除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
10. 氨的转化反应的化学计算:
- 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 + 3O2 → 2NO + 6H2O。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及反思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及反思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引言氨和铵盐是化学教育中的重要知识点,不仅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有所涉及,也在大学化学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将针对氨和铵盐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和反思,以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氨和铵盐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掌握氨和铵盐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写法;- 理解氨和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理解氨和铵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 氨的概念和性质;- 铵盐的概念和性质;- 氨和铵盐的命名规则;- 氨和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氨和铵盐的应用。

3.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实例: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氨和铵盐的概念和性质;- 实验展示: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氨和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4.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对氨和铵盐的认知,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Step 2:概念讲解(20分钟)- 讲解氨和铵盐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框架。

- Step 3: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写法(25分钟)-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规则书写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氨和铵盐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写法。

- Step 4: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30分钟)- 通过实验展示和讨论交流,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氨和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加深他们对这些性质的理解。

- Step 5:应用展示(2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氨和铵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 Step 6:总结归纳(10分钟)- 对本次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选择合理性在本次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展示、探究学习和讨论交流等。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说明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说明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氨气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氨气的性质和一些常见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展示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1.氨气的性质:氨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氨气的应用:介绍氨气的一些常见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安全问题:氨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学生需注意安全使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塑料瓶、塑料管、氨气、蓝色试纸、火柴等。

2.实验试剂:盐酸、碳酸氢钠溶液等。

3. PowerPoint幻灯片:用于展示氨气的性质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氨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以下问题:这是什么物质?你了解氨气的性质吗?2.探究(30分钟):(1)氨气的化学性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将氨气通入盐酸中,会有白色的烟雾产生。

解释实验现象:氨气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的固体沉淀,所以会产生白色烟雾。

(2)氨气的物理性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将氨气通入酚醛试剂中,试剂的颜色发生变化。

解释实验现象:氨气与酚醛试剂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可见的颜色变化。

3.拓展(20分钟):(1)氨气的应用:通过展示幻灯片介绍氨气的一些常见应用,如合成农药、化肥、合成纤维等。

(2)安全使用氨气:提醒学生使用氨气时需要注意安全事项,如戴好防护眼镜、手套等,避免直接吸入氨气等。

4.实验操作(25分钟):学生在实验室中操作进行氨气的制备实验。

步骤1:取一个塑料瓶,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步骤2:用塑料管插入塑料瓶中,另一端放入盐酸。

步骤3:缓慢加热瓶底,观察瓶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步骤4:将放在瓶口上面的试纸变色。

步骤5:将试纸变色的位置与氨气的图像进行对比。

5.总结(10分钟):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氨气的性质有哪些?氨气的应用有哪些?使用氨气需要注意什么安全问题?六、课后作业:1.总结氨气的性质,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

高中化学氨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氨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氨试讲教案年级:高中课题:氨的性质和用途时间:4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了解氨的制备方法和用途;3. 能够进行氨的相关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氨的化学性质;2. 氨的用途;3. 氨的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具:氨气瓶、氨水瓶、指示剂、试管、试管夹、酚酞溶液等;2. 实验材料:氨气、盐酸、氧化铜、氨水等;3. 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氨的制备实验,让学生了解氨的性质和用途;2. 回顾前几节课讲过的氨的相关知识。

二、讲解(15分钟)1. 展示氨气瓶和氨水瓶,介绍氨的物理性质;2. 讲解氨的化学性质,包括与酸碱的反应等;3. 介绍氨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实验一: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2. 实验二:氨水与氧化铜的反应;3. 实验三:氨气与盐酸的反应。

四、实验结果分析(5分钟)1.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氨的化学性质;2. 引导学生思考氨的实际应用。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教学反馈:1.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巩固对氨的理解;2. 教师提出问题,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更多氨的性质和用途;2. 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1. 本节课内容设置合理,实验操作能够直观展示氨的性质;2. 下节课可以引入更多氨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氨的实际价值。

《氨》教学设计

《氨》教学设计

[ 提问] 回答前两点问题 [ 板书] 物理性质。 2.
p( 。< p( NH) 空气)
— —
[ 总结笔记]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讲解] H 沸点 为 3 ℃ , N 。 3 5 较其他气体 的沸点高 , 易液化 , 液 化后得液 氨 , 液氨气化日会 吸收大量的热 , 寸 使周围环境的温度
析其 结构 。 [ 问题二] 阅读课本相关 内容回答氨气分子的空间结构 。
运 用 已有 知 识 理解
[ 阅读 回答]三 角 新知识 。
锥形 ,键角 1 7 O 。 让 学生 感 觉 学 化 学
[ 展示] 用土豆和小西红柿及细铁棒制作的氨气分子模 型
1 8 。 亲切 培养其在 以 , 惊 讶 , 回 家自己 后 的 学 习中 ,勤 动 有
又由于水 也是极性 力。 分子 ,所 以氨气应 该 易溶于水。
[ 实验 1 2( — ]对课本喷泉实验稍加补充 , 氨气通过 N O a H固体 和浓氨 水快速制得氨气 , 收集满后立 即做 喷泉实验 , 效果 很 [ 观察思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好)
[ 总结] 喷泉实验产生的原 因及水未充满烧瓶 的原 因。
72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降低 , 利用 N 。 H 的这个性质 , 可用其做致冷剂 。 [ 板书]. 3易液化一 致冷剂 [ 问题] 刚才我们 已经学习了氨分 子的结构 , 用我们上节课 所
讲知识 判断氨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 根据 。 相似相
容 原理 , 氨分子在水中的溶解性又如何呢9

《 教学设 计 氨》
刘 一楠 河 北省 唐 山 市滦 南一 中

高中化学实验“氨”教学设计初探

高中化学实验“氨”教学设计初探
观看 着蝴蝶 在 加 热 中 的变 化. 从 氨 水 的稳 定 性 来 看 ,
h n抽 .
加热 后 的氨水会 分 解 出 氨气 , 反 应 为 NH。 ・ H O_ =
程 所强 调 的实验 能力要求 . 结 合 实验 “ 氨” 一节 内容 为 例, 来探 究其 意义 .
1 对“ 氨” 教 学 实验前 的理论 与基 础要 求 在 实施 “ 氨” 教 学实验 之 前 . 我们 通 过 学 习非 金 属
物理 性质 , 掌握 对 于不 明气 体或 有 毒 气体 进 行 闻 味 的
教学 过程 中 , 通过对 氨 气 的几 个 小 实验 来 得 出 氨
方法 . 学 生从 自身 的体验 中来 认识 到 氨气 是 一种 无 色 的、 带有 强烈 刺 激 性 气 味 的 气 体. 接 下 来 提 出有 谁 知 道氨 气 与水 之 间 的 关 系 呢 ?通 过 提 问 方 式 让 学 生 结 合 自身掌 握 的知 识 , 来 回答 相 应 的 问题 , 如 氨 气 的 水
氨气 .
引 出课题 : 引 导 学 生 辨 别 集 气 瓶 中 的 氨气 , 现 场
抽 调学 生来进 行辨 别气 味 实验 , 在 实 验 时一 定要 采 用
业 上通过 氨气 来制 硝酸 的反 应 过 程 , 可 以得 出氨 气 还
具 有还原 性 .
正 确 的“ 扇 嗅” 方法, 并从 对 氨 气 的基 础认 识 中了解 其
浓 氨水 、 稀氨水 、 酚 酞溶 液 、 稀盐酸、 氯气、 氨气、
氧气、 滤纸、 试管 、 烧杯 、 集气 瓶 铁架 台 以及石 棉 网 、 酒 精灯、 火 柴 等.
3 课 堂 实 验 过 程 演 示
程. 将 氨 气与 氯气 、 氨气 与氧 气 进行 比较 分析 , 从 而得 出其 化学 性质 的变 化规律 . 对 于氧气 来 说 , 氧气 作 为 氧 化 剂 , 能 否 与氨 气 发 生 反应 ?并从 分组讨 论 中来 认 识实 验 现 象. 接 着通 过 视频 录像 来 观 看 氨气 与 氧气 在 催 化 作 用 下 的反 应 过

氨的教学设计

氨的教学设计

氨的教学设计教学背景与目标:在高中化学学科中,氨通常是重点内容之一。

教师需要设计一堂关于氨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氨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流程:引入环节:通过展示氨分子的结构和一些与氨相关的现象(如氨气的刺鼻味道、氨是强碱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知识讲解与探索:1. 氨的性质与特点- 讲解氨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刺激性气味等)- 引导学生探究氨的化学性质(如与水的反应、与酸的中和反应等) - 提醒学生注意氨的危险性,合理使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操作2. 氨的制备方法- 介绍哈伯法制氨的原理和工业生产过程- 小组合作探究其他氨的制备方法,如氨水的制备方法等-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亲自制备氨或氨水,并观察其性质和变化3. 氨的应用领域- 分析氨在农业、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氨的作用及其在环境保护中所引发的问题,如合理使用化肥、减少氨的排放等实验操作:1. 实验一:制备氨气材料:氨水、氢氧化钠固体、锌粉、滴管、常规实验器材等过程:1) 取一小量氨水放入试管中,用滴管滴加少量稀盐酸;2) 用滴管将氨水蒸发至干燥得到氨水的固体残留物;3) 将钠固体和锌粉依次加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并封好试管;4) 观察并记录产生的气体和相应的现象。

2. 实验二:测试氨水的酸碱性材料:氨水、红、蓝石蕊试剂、滴管、试管、滴定管等过程:1) 将氨水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2) 分别加入几滴红、蓝石蕊试剂;3) 观察试管中液体的颜色变化,并说明现象。

展示与总结:1. 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2.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氨的性质是什么?它具有哪些特点?- 如何制备氨气和氨水?- 氨在哪些领域有应用?- 如何正确、安全地处理和使用氨?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氨的综述,包括氨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内容,并结合相关实例进行探讨。

氨高中化学教案

氨高中化学教案

氨高中化学教案一、知识目标:1. 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氨的制备方法及其反应机理。

3. 学会应用氨的性质及制备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二、能力目标:1. 能够描述氨气的颜色、气味和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2. 能够描述氨气的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了解氨的碱性。

3. 能够根据氨的制备方法解答与氨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制备方法。

2. 教学难点:氨的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机理。

四、教学过程:1. 氨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观察氨气在室温下的状态,包括颜色、气味和溶解性等。

-引导学生理解氨气的颜色为无色,气味为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2. 氨的化学性质:-介绍氨气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解释氨气的碱性,引导学生理解碱性与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之间的关系。

3. 氨的制备方法:-介绍氨的工业制备方法和实验室制备方法,包括氨的合成反应方程式和实验操作步骤。

-引导学生思考氨的制备方法与氨的应用之间的关系。

五、课堂练习:1. 请描述氨气的颜色、气味和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2. 氨气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结果是什么?请解释其原因。

3. 环境中氨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如何利用氨的制备方法来进行环境治理?六、作业布置:1. 完成相关课后习题。

2. 思考氨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全面了解氨的性质与制备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魔术表演】老师拿黑布盖住装置,迅速挤压胶头滴管后打开止水夹, 掀开黑布。
【过渡】刚才同学们看淸楚了吗?这个小魔术有什么奥秘呢?现在我 们来一步一步地揭开谜底。
【提问】
【问题1】首先,在老师表演魔术之前,烧瓶内有颜色吗?
【板书】无色气体
【问题2】魔术过程中,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
【问题3】那同学们知道老师做了什么操作导致产生喷泉的吗?而这 说明了烧瓶内的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以提 问的形式一步 一步的引导学 生进入情境, 培养学生的思 考能力和推理 能力。
通过实物展 示,剌激学生 的视觉、嗅觉、 触觉等感官,
【结论】根据这位同学的问气体的反应和回答,我们可以看出氨是具 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板书】有刺激性气味
【讲述】那氨的密度如何呢?我们知道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29,而氨的只有17,由此可见,氨的密度比空气小。氨还有一个显著 的特点:易液化。
【板书】P:比空气小易液化
【过渡】氨是极易溶于水的,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它的 水溶液呈碱性,那为什么氨水呈碱性,碱性强弱如何呢?请同学们带 着这两个问题阅读P99的资料卡片。
【听】
【笔记】
加深对氨的物 理性质的印 象,来落实物 质物理性质学 习的一般方法 和程序。
《氨硝酸硫酸》
高中一年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硫酸》
第一课时
40分钟
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基础,据此以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方 法,以趣味的实脸引入,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达到教学创设情境的需要,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推测研究方向,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讣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归纳,最 终得岀结论。本节课使用讲授法仃演示法相结合的教学,围绕实验与课程结合进行设计,突 出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的教为主导。
地位:氨作为高中学生学习的唯一的碱性气体,作为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与生活密 切相关同时也是是本章的重点,掌握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含氮化合物在工农业以及国 防中的重要作用,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学悄分析】
1.知识基础
(1)在初中课程中,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一启了解,熟知酸碱的鉴宦方法,初步接触氨 水和氮肥,为学习本节知识打下了基础;
(2)通过实验演示、书本阅读、小组讨论进行探究式学习,加深知识理解。
3.悄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探索的精神习化学:
(2)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以及知识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学情,我确立了如下教 学重难点。
【互动】我们知道氨的颜色和状态了,那氨有没有气味呢?老师这里 有一小瓶氨气,现在我请一位同学上来闻它的气味。闻气体时要小心, 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即可。(同学闻完后 回答气体气味。)
学生活动
【听】
【看】
【好】
【回答】
【思考】
【回答】
【听】
【观察】
设计意图
吸引学生目 光,引入新课 内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用品:已安装好的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一小瓶氨气,玻璃棒,浓氨水,浓 盐酸,浓硫酸》
【教学主线】
课堂活动
实验导入
正式授课
习题巩固
总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引言】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一种新的化仟物一氨,在正式上 课之前,我先表演一个小魔术,现在同学们看到这个装置,烧瓶内是 透明无色的,烧杯装着液体,也是是透明无色的。那么接下来会发生 些什么呢?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僦到了!
【教材分析】
内容:人教版必修一化学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
作用:在结构安排上,本节内容位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 物之后,有利于更为全而学习及类比学习,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而对于高中之后将要 学习到的氨基酸、蛋白质、元素周期律知识补充了感性的认识,从总体上看本节内容起到了 承上启下作用。
3.通过回顾学生熟悉的旧知识氯水成分,进行对比教学,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4.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其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
学法:
1•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分析获得结论:
2.思考讨论法:通过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肯于乍以及养成严谨求实的科 学探索精神。
3.心理待征
高一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维活跃,对新知识、新概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接受力, 对化学实验、化学现象较为感兴趣。
【教学三维目标】
b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与有关反应:
(2)掌握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以书本的实验为小魔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分析】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滴管,使少虽水进入烧瓶,就会产生 喷泉,这说明了烧瓶内的气体易溶于水,压强减小,产生压强差。
【板书】易溶于水
【问题4】喷泉为什么是红色的呢?烧杯里的是纯净水吗?
【分析】烧杯的水中滴加了酚臥指示剂,说明烧瓶中气体的水溶液呈 碱性。
【过渡】烧瓶中的气休什么呢?我想同学们已经猜到了,它就是我们 这节课要学习的化合物一氨。刚才解密这个小魔术,我们已经知逍 氨是无色气体,易溶于水,而且水溶液呈碱性。下而我们来系统学习 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教学重点
氨的水溶液呈碱性,与酸反应生成盐。
2.教学难点
氨与水接触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分析其成分。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将从如何教,如何学两方而展开。
教法:
L实验导入,以明显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入课堂,问题思考,联系知识点:
2.通过实物展示,刺激学生的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来落实物质物理性质学习的一 般方法和程序:
(2)在本学期之前的章节中,学习了离子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原理,有助于加 深理解氨的化学性质:
(3)经过初中及本学期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具有一立的化学常识。
2.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初中一年和高中阶段的训练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知 识迁移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系统学习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