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2020年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20年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b649f23c89eb172dec63b75b.png)
第 5 课苏轼词两首你从北宋走来,带着风雨,挟着你的诗文;你从古代走来,携着沧桑,印着你的超然。
你让后代敬慕,让后代仰募,你的为人、你的诗文、你的品德,亦将永久后代。
你用豪放乐观的态度化解掉人活路程中的崎岖劫难,你用如椽大笔写出了千古第一豪放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你用激情抒发了“千古文人的英豪梦” 。
美诗酒文章,峨眉山前高山仰止;书字体画辞赋,赤壁矶下景行行止。
赏美文喜爱苏东坡 ( 节选 )方方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看重史的文人数以万计,被后代分外喜爱的诗人亦数不胜数。
但常常诗文作得好的,人其实不行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可是尔尔。
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满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百里挑一。
所以,我总感觉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掉李白以外的其余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照下显得相形见拙。
喜爱苏东坡自然最初是由他的诗文开始。
关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感觉有过。
在中国,如若游览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提到苏东坡,忧如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
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存心味的是苏东坡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 ;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烂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余便都“余词尽废” 。
不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不论他自品孤单,或自作潇洒,不论他心情痛快,或心情愁闷,总而言之,凡是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
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天读之不愿松手,其妻难以忍耐,章便为苏而休了妻。
一个人的才干到了这类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钦佩敬慕,再无言以对。
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代崇拜和独爱,除了他的才干出众,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风趣、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感情的本性。
人教新版必修4《第5课 苏轼词两首》2018年同步练习卷(13)-教师用卷
![人教新版必修4《第5课 苏轼词两首》2018年同步练习卷(13)-教师用卷](https://img.taocdn.com/s3/m/3250790bb4daa58da0114a92.png)
人教新版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2018年同步练习卷(13)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故垒.牵累.磊.落身陷缧.绁B. 公瑾.饥馑.木槿.觐.见皇帝C. 雄姿.咨.询趑.趄龇.牙咧嘴D. 萧瑟.吝啬.风樯.不稼不穑.【答案】C【解析】A.分别读作:lěi,lěi,lěi,léi;B.分别读作:jǐn,jǐn,jǐn,jìn;C.全读作:zī;D.分别读作:sè,sè,qiáng,sè。
故选:C。
考查正确识记汉字字音的能力,学会识别形似字、音近字的读音,根据字形、意义来准确记忆和辨析,坚持向字典学习汉字,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备考策略:1 .音、形、意三结合,易混淆的词反复记忆2 .建立集错本,如:区分两个上声字与一个阳平字加一个上声字组成的词语。
3.适当做高考题、模拟题。
4.以课本中的词为重点。
5.形声字、形近字、近音同音字(易混声母、易混韵母、易混声调)、多音字归类记忆。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空:直插云霄B.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初嫁:刚刚嫁过来C. 已而遂晴..,故作此遂晴:最终放晴D. 竹杖芒鞋轻.胜马轻:轻松【答案】C【解析】C.“遂晴”应为“就放晴了”;译文:不久天就放晴了,所以写作了这首词;故选:C。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学生应重视课本所学,加强识记和累积。
复习文言实词应注意:1.文言实词由于时间流逝,与现代汉语的用法、词义往往有较大差异。
古今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是阅读文言文的主要障碍之一,复习时应把这些内容作为重点,通过比较、归纳,真正掌握这些内容。
2.复习文言实词,不能光靠背记词义,应词不离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考虑它们在句中的具体意义。
学习古汉语语法知识,是为了帮助理解词义,不要孤立、抽象地理解语法知识。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1a8f78bb4cf7ec4afed0e0.png)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萧瑟处向来:朝向来处。
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⑧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⑦3.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
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B.凄切(qī)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C.暮霭(ǎi)连累(lèi) 支撑(chēng)料峭(qiào)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踞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衡少善属文B.悟言一室之内长乐王回深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一尊还酹江月信义安所见乎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北冥有鱼幼稚盈室小知不及大知8.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2016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
![2016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3e36342c1c708a1294a441f.png)
第5课《苏轼词两首》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就是( )A、纶(lún)巾酹(lè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B、纶(lǔ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催(cuí)C、纶(guā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D、纶(guān)巾酹(lèi)酒憔(qiáo)悴崩摧(cuī)2、“故垒西边”句中的“故”当“旧”讲。
下列各句中的“故”与它意义相同的就是( )A、故作不良计B、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C、池鱼思故渊D、故国神游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就是( )A、由于中国青年报记者通过明察暗访采写的报道,为铁路部门的调查取证提供了许多相关的、重要的线索。
B、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既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打击除掉萨达姆。
C、反病毒专家发现,代号为"犹大"的计算机病毒发作就是由接收邮件与共享资源两条路径侵染硬盘系统感染的。
D、构筑数字化的生活平台,需要一种强有力的介质与高科技生活相接,这种介质就就是网络接入与支持平台。
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就是( )A、自从美国决定用武力解决伊拉克问题后,不安全感就弥漫在中东国家,使人们心有余悸。
B、对"学术腐败"现象要严肃处理,但对这一现象的严重程度不可危言耸听,不能把一般的学风问题与学术腐败混为一谈。
C、中国加入WTO,为改革开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给许多部门带来了危机,这就是不容置喙的。
D、张局长非常气愤,对她们严厉斥责道:"您们说的这些都就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二、默写1、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
2、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
3、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
《苏轼词二首》同步练习
![《苏轼词二首》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a04d312405087632301212e1.png)
《苏轼词二首》同步练习一、课内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苏轼的词和苏辙的散文(节选),完成(1)—(2)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1)苏轼苏辙兄弟都与张偓佺(即张怀民,字梦得)是朋友,以上两篇作品是他们同写黄州快哉亭的姊妹篇,都表现了人物共同的精神世界。
试结合作品内容简析。
(2)从虚实手法角度简要分析苏轼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写景特点。
参考答案:(1)从苏轼词“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等句和苏辙文“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不以谪为患”“而自放山水之间”“将何适而非快”等句可知张偓佺(怀民)的精神世界:不管身处何等境遇,只要心中坦然,胸中有浩然正气(气节、节操),泰然处之,不求名利,到哪里都能无限快乐。
(2)卷帘远望所见美景,都是以快哉亭为立足点所见,从正面直接描写,属于实写。
“长记”以下五句是以回忆平山堂之胜景来类比快哉亭美景,是侧面烘托快哉亭,属于虚写。
虚实结合,使诗歌描写手法富于变化,避免了单调,也拓展了诗歌思维空间,丰富了内容。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3)题。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能表达本词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头斜照却相迎”中的“相迎”运用了修辞手法,请你分析其表达效果。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3d02f2a383c4bb4cf6ecd138.png)
苏轼词两首(时间:30分钟分值:40分)一、基础巩固与语言运用(31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樯.橹灰飞烟灭樯:挂帆的桅杆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同“花”,花白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解析:选D。
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常以身翼.蔽沛公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3.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解析:选A。
A项是豪放派,其余三项均为婉约派。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解析:选B。
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拍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1a8f78bb4cf7ec4afed0e0.png)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萧瑟处向来:朝向来处。
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⑧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⑦3.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
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B.凄切(qī)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C.暮霭(ǎi)连累(lèi) 支撑(chēng)料峭(qiào)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踞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衡少善属文B.悟言一室之内长乐王回深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一尊还酹江月信义安所见乎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北冥有鱼幼稚盈室小知不及大知8.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2021-2021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2021-2021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462b1f7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5d.png)
"【成才之路】2021-2021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 "一、双基夯实1.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公瑾.(jǐn)樯橹.(lǔ)羽扇纶.(lún)巾B.酹.(lèi)江月雄姿.(zī) 早生华(huā)发C.狼狈.(bèi) 已而.(ér) 何妨吟啸.(xiào)D.芒.(mánɡ)鞋料峭.(qiào) 一蓑.(shuāi)烟雨【答案】C(A.纶:ɡuān;B.华:huá;D.蓑:suō)2.以下词语书写全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风流念奴姣故垒西边B.联想浪涛尽小乔初嫁C.萧瑟人道是乱石川空D.周郎任生平山头斜照【答案】D(A.姣—娇;B.涛—淘;C.川—穿)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利用适当的一句是( )的青松在山间起伏,A.澄明空灵的气息在姑婆山国家丛林公园的上空萦回,沁人心脾,涤荡肺腑;美轮美奂....荡起纯美的山风绿云。
的光芒,就仿佛是彩虹织成似B.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姹紫嫣红....的。
C.在谍战戏、宫斗戏连番轰炸的态势下,电视剧《长白山下我的家》却画面明丽天然,情感朴实动人,在。
当前急躁的环境中可谓空谷足音....D.高铁票价打折只是铁道部门的一个小举措,但通过那个小举措咱们能够管窥蠡测,看到了铁路部门能真....正从实际动身,不断知足旅客的需求。
【答案】C(空谷足音:比喻宝贵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A项,美轮美奂:形容衡宇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不合语境。
B项,姹紫嫣红:形容各类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
不合情境。
D项,管窥蠡测:比喻目光狭小,见地短浅。
不合语境。
)4.以下句子中的“国”字,与例句中的“国”字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故国.神游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3f69de44b90d6c85ec3ac6eb.png)
第5课苏轼词两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沦.陷轮.流伦.理道德羽扇纶.巾B.墙.壁蔷.薇不稼不穑.帆樯.如林C.俊俏.讥诮.刀剑出鞘.春寒料峭.D.木槿.觐.见怀瑾.握瑜谦虚谨.慎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浪淘.尽,风流人物淘:冲刷B.樯橹灰飞烟.灭烟:像烟一样C.竹杖芒鞋轻胜马.马:骑马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B.千古风流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4.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写“小乔初嫁”,意在以美人衬英雄,赞颂周瑜年少得志。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5.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莫听”“何妨”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词情都是由此而发。
D.“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表达了词人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① 。
汪国真有诗曰:“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环境可以影响心境,② 。
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做到洒脱,且行且歌。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第1课时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第1课时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80e21506c8d376eeafaa31d6.png)
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1一、双基夯实1.下边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樯橹 (qi áng)酹(lai)...吟啸 (xi ào)羽扇纶巾(guān)..B.笺注(qi.蓑衣(su ō).ān) 赤鼻矶 (j ī).料峭(qi āo).C.针砭 (bi ǎn)粗拙(cāo)..差异(ch ā)创伤(chuāng)..D.战栗(zh àn)炽烈(chì)..对称 (chang)万箭攒心(cuán)..【答案】A(B 项笺应读ji ān;峭应读 qi ào。
C 项砭应读bi ān。
D 项称应读chan。
) 2.以下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萧瑟桅杆调皮永葆活力B.已而凭吊纶巾繁冗拖拉C.赤壁风韵樯橹栩栩如生D.故垒酒樽罗网安份守己【答案】D( 份——分 )3.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大江东去 ( 长江 )..卷起千堆雪 ( 比喻浪花 ).B.樯橹灰飞烟灭 ( 代指曹操的水军..酹江月 ( 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一蓑烟雨任一生 ( 沙湖道中雨 )..已而遂晴 ( 过一会儿 )..) )D.回顾素来萧瑟处(风吹雨落的声音)..故国神游(古战场 )..【答案】C( 烟雨:江湖上烟波浩渺,雨丝风片的情形。
)4.以下句子中的“故”字,与其余意义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故垒西边B.已而遂晴,故作此C.故国神游D.故人西辞黄鹤楼【答案】B(B 当“因此”讲,其余都当“旧”讲)5.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独出心裁的一句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C.卷起千堆雪.B.樯橹灰飞烟灭.D.都门帐饮无绪.【答案】C(C 是词的比喻用法,其余都是名作状)6.从以下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五(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五(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2179fd10a6f524cdbf85b5.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习题练习五(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故垒(lěi)纶巾(lún) 经纶(lún)樯橹(qiáng lǔ)B.捋胡子(lǚ)酹江月(lèi) 吟啸(xiào) 一蓑烟雨(suō)C.料峭(qiào) 讥诮(xiào)俏丽(qiào)悄然(qiǎo)D.萧瑟(sè) 吝啬(sè)塞责(sè)稼穑(qiáng)2.下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萧瑟处B.千古风流人物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A.若属皆且为所虏B.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4.下列词句的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5.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
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一气呵成。
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毫无做作之态。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9532cb3186bceb19e8bb6b.png)
第5课苏轼词两首黄州的东坡居士虽然经受着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煎熬,但他对黄州赤壁的咏唱却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真的思考与善的情怀。
被贬黄州是苏轼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低谷,但也是他精神历程中的一次升华。
在这座远离政治中心的江边小城里,苏轼一方面积极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一方面认真反思性格上的弱点,闭塞的环境反而成就了伟大的心灵,黄州也成为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圣地。
面对滚滚东逝的江水,回想世事变迁、宦海沉浮的人生历程,苏轼把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都凝聚在了长江边的赤壁上。
赤壁,成了苏轼思想的高峰,铸就了苏轼的辉煌。
1.走近作者《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的一首怀古名篇。
当时,苏轼已47岁。
他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
来黄州前,因“乌台诗案”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由于王安石变法,被新派官僚罗织罪名,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很苦闷,经常游山玩水以排遣。
但他毕竟是一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所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定风波》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的第三年。
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
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
”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而这首《定风波》的小序则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显然,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一事,来抒写作者当时“余独不觉”的心境的。
这“余独不觉”不就是“泰然处之”吗?3.相关知识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课时作业9:第5课 苏轼词两首
![课时作业9:第5课 苏轼词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1758ed1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6.png)
苏轼词两首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故垒.(lěi)磊.落(lěi)累.赘(lěi)罪行累.累(lěi)B.饥馑.(jǐn)谨.慎(jǐn)觐.见(jìn)怀瑾.握瑜(jǐn)C.伦.理(lún)沦.落(lǔn)腈纶.(lún)羽扇纶.巾(lún)D.莽.原(máng)欺罔.(wǎng)茫.然(máng) 竹杖芒.鞋(máng)2.判断下面各项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
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阕,“阕”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 )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
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称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阕、下阕,因为一曲便是一阕。
( )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类只不过是副标题。
一曲为一阕,“阕”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 )D.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规定的。
( )3.“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樯橹”借代水军。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为借代用法的是( )A.终岁不闻丝竹..声B.举酒欲饮无管弦..C.足下..蹑丝履D.君当做磐石..4.“故垒西边”中的“故”当“旧”讲。
下列各句中的“故”和它意义相同(有的须从“旧”的本义引申)的有( )A.故.作不良计B.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C.池鱼思故.渊D.故.国神游5.下列各句中的“国”字与例句中“国”字的意义相同的句子有( )例句:故国.神游A.红豆生南国.B.为国.以礼,其言不让C.妇人暂而免诸国.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E.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F.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6.下列对“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a32df9a300a6c30d229fb5.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习题练习二(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故垒(lěi)还酹(lèi)樯橹(qiánɡ)B.萧瑟(sè) 料峭(qiào)蓑衣(suō)C.纶巾(lún) 狼狈(bèi)沧桑(cānɡ)D.绚丽(xuàn) 珠玑(jī) 公瑾(jǐn)2.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樯橹灰飞烟灭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通“花”,花白。
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
3.下列各项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下列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A.若属皆且为所虏B.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5.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风流念奴姣故垒西边B.遥想浪涛尽小乔初嫁C.萧瑟人道是乱石川空D.周郎任平生山头斜照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萧瑟处B.一蓑烟雨任平生C.一时多少豪杰D.惊涛拍岸二、语言表达7.调整下面画线语句的语序,使前后格式一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苏轼不断被贬流放,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地方人民却从中得到了大幸。
苏堤无言,默默铭记着苏轼的功绩;赤壁有字,惊涛拍击着东坡的诗篇。
8.请从陶渊明、苏轼、鲁迅、巴金中任选两人,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的境遇;②与画线语句构成排比。
人的一生,总是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找到真谛。
瞿秋白,一个文弱的书生,放下了成名成家的荣耀,拾起了革命的重担,寻觅到属于自己的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0e7b3413cf84b9d528ea7ab9.png)
第5课苏轼词两首一、基础知识检测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直指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答案 D解析任:听任,任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 B.千古风流C.多情....应笑我 D.同行皆狼狈答案 D解析D项“狼狈”古今义均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A项古义:刚才。
今义:从来,一向。
B项古义: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
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C项古义:多愁善感。
今义:重感情(多指重爱情)。
3.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答案 B解析B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是比喻。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
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
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答案 D解析李煜应属婉约词人。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由于受到儒、道、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樯.橹(qiánɡ)酹.酒(lèi)擂.台(lèi) 羽扇纶.巾(lún)B.蓑.衣(suō) 料峭.(qiào)萧瑟.(sè) 拾.级而上(shè)C.埋.怨(mán) 着.陆(zhuó)挟.持(xié) 洗洗涮涮.(shuā)D.粳.米(ɡěnɡ) 泊.车(bó)星宿.(xiù) 引吭.高歌(hánɡ)答案 B解析A项,羽扇纶(ɡuān)巾;C项,洗洗涮涮(shuàn);D项,粳(jīnɡ)米。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桅杆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吟咏长啸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轻:不仅有轻便之意,也有“无官一身轻”的感觉答案 B解析B项,“樯橹”本义是桅杆和船桨,在词中借指曹操的水军。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都门帐.饮无绪答案 C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4.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把滚滚东流的长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答案 B解析“浪淘尽”三字,没有蕴含“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这是为下文“怀古”作铺垫,以表明作者对古人的追怀。
5.下列对《定风波》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上片前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情感都是由此而发。
D.“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
答案 D解析表现的应是作者坦然面对人生风雨、淡然处世的态度。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部分词分成两段,称为“双调”,有的分为三段、四段,称为“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
B.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词坛名家的词风大体上可归于婉约派。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大都婉丽柔美,含蓄委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答案 B解析苏轼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其他几位可归于婉约派。
二、名句名篇默写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赤壁风景图,这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刻画了英雄周瑜的英姿勃发,从容镇定,其中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词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4)《定风波》中表现苏轼旷达的气度、宽广的胸襟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三、文本训练(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这首词的上片集中笔墨写景,请摘录其中写景的语句,简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江水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这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到风流人物的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
“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不同感觉的浓墨重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鸣、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9.这首词的下片集中笔墨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什么仅写周瑜一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所作,是借古事以抒己怀。
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
周瑜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自己一生壮志难酬、华发早生、功业无成。
在对比中表达了词人的郁愤和感慨。
(二)阅读《定风波》,回答10~13题。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0.本词记述了作者被贬黄州时途中避雨的生活小事。
其上阕和下阕表现的感受有什么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阕写途中遇雨处之泰然,下阕语意略转,先说“微冷”,流露出一缕不快之情,随后很快又被旷达的心情所排遣,转而为乐观。
11.“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比喻什么?这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比喻政治上的风雨。
这一句表达作者厌恶官场的黑暗生活而想要归隐的思想。
12.这首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同一时期,两首词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念奴娇·赤壁怀古》多写古战场景色和古人气概,借古事抒发个人情怀,衬托自己不得志的内心郁闷;《定风波》写眼前情境,显示出作者开朗的胸襟和旷达的性格。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何妨吟啸且徐行”中的“徐”字绘出从容不迫的步履,更透出从容恬淡的心态,写形而神蕴其中。
B.“莫听”“何妨”“谁怕”三语一气呵成,自然地推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
C.“归去”既指出游归去,又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语意,表明词人摆脱官场的愿望。
D.“也无风雨也无晴”完全是描写词人归去时的情景,行文至此,描绘了出游过程中天气变化的三种情况:雨→晴→阴。
答案 D解析出游过程中天气只有两种变化情况:雨→晴。
四、拓展阅读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两个小题。
行香子·述怀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①,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①《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短暂。
(1)本词上阕前三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以景起兴,引起下文的抒情议论,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沉思索,为下阕抒发“不如归去”之意作铺垫。
②对比反衬。
幽静的夜晚,如银的月色,满杯的美酒,以眼前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与下文人生中为名利劳神费力作对比,反衬追名逐利的无聊。
解析本题为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作用类试题。
诗歌开头句的作用一般是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衬托了诗人的某种感情,以景起兴引起下文,为下文的抒写作铺垫,与下文的内容形成对比或构成反衬。
(2)“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来看,词人真的想归隐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词的确流露了词人在政治上的苦闷情绪,“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一种不被知遇的感慨,名利在作者眼里如过眼云烟,建功立业的抱负难以实现,于是想到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但“几时归去”表明作者并不想真正的归隐,因为他并不厌弃人生,只想功成身退,从中看到的仍然是他的旷达。
解析要准确地理解、把握词人的情感,就要结合词所描绘的景物的情调和词中的关键语句加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