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润滑油简介

合集下载

常用润滑油使用技术经验介绍汇总

常用润滑油使用技术经验介绍汇总

润滑油使用技术近年来,海上各油矿在润滑油的使用上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对油品的性能、型号不甚了解,甚至还发生了一些与润滑油有关的设备事故。

尤其是对进口油如何用国产油替代心中无底。

为此,为一线润滑油使用者进行一次润滑油料知识方面的讲座是很有必要的。

一、润滑油的作用:1、润滑作用:减少机械的摩擦阻力,提高机械效率和有效功率,降低机械磨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

2、冷却作用:利用润滑油在系统内不断地循环将摩擦、燃烧热量带山,防止机械产生过热。

3、保护作用:润滑油粘附在机械表面,使其与空气、水等隔离,防止金属生锈。

4、密封作用:在一些机械的间隙中保持一定厚度的润滑油膜,可以防止漏气、漏水、漏油。

5、清洁作用:利用润滑油的循环过滤,可将摩擦表面的灰尘、积碳金属削等机械杂质过滤清除。

6、液压阻尼作用:润滑油将冲击振动的机械能转变为液压能,起缓冲减振作用。

二、润滑油的基本性能:1 、润滑性:最薄油膜强度是3 一6.5Mpa ;粘度要适当。

2、流动性:流动性的好坏直接影响润滑作用和冷却作用。

流动性与凝点有关、与粘度有关。

** 凝点:润滑油凝点的测量是在某一预定的温度时,将油装入试管并倾斜45 度角,经1 分钟后油面不流动,此预定的温度就是凝点。

如这预定的温度不合适,就继续预定实验。

** 降凝剂可改变凝点。

3、氧化安定性:抗氧化性能是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

高温会使酸值升高、粘度变小后再急剧增大会使机件加速磨损。

一般30 C以下安定;50 C可见明显氧化;150 C 剧烈进行;450 C可出现胶状物、酸性物、氧化物等并形成沉淀。

** 添加抗氧化剂可提高氧化安定性。

4、腐蚀性:一般都要加抗腐剂。

三、润滑油的理化指标:1 、粘度:液体受外力作用而移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粘度。

(1 )、动力粘度:面积为1 平方厘米的两层液面相距1 厘米、以每秒1 厘米的速度相对移动所显示的阻力为1 达因的液体粘度值为1泊(1泊=100厘泊),用符号n t表示动力粘度。

国内外常用润滑油脂分类方法简介

国内外常用润滑油脂分类方法简介

国内外常用润滑油、脂分类方法简介(一)ISOISO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缩写。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技术委员会的编号是ISO —TC28。

中国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并且是TC28 技术委员会积极成员。

中国TC28 的主管部门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技术归口单位是石油化工研究院。

中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约190个技术委员会和约650个分委员会(SC)。

中国参照ISO 标准。

结合中国炼油工业实际,制订了石油产品和润滑剂的总分类标准,把石油产品分为六大类:F—燃料、S类一溶剂及化工原料、L类一润滑剂和有关产品、W类一蜡、B类一沥青和C类—焦炭。

中国标准与ISO标准不同之处就是增加了C类一焦炭。

ISO 把焦放在F类一燃料中。

(二)APIAPI 是美国石油学会的英文缩写。

API 主要进行与石油开采,煤制有关的机电设备及其名词术语、材料、试验、检验方法等标准和规范制订和修订工作。

这些标准和规范在技术上比较成熟,其设计、计算、制造、维修体系完整、协调。

因而世界上不少国家都乐于采用。

API 还进行质量认证及标志制度。

凡采用API 标准的国家或企业,其产品经API 检验合格并给予认证后,便可在国际石油系统中通行。

SAE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的英文缩写。

现国际上通用SAE制订的内燃机油粘度分类标准。

中国GB/T14906-94 内燃机(三)SAE油粘度分类是参照SAE发动机油粘度分类(SAEJ30—1987)制订的。

(四)AGMA是美国齿轮制造商协会缩写。

美国齿轮制造商协会成立于1916年。

从齿轮传动动态性能和承载能力,结合齿轮制造规律综合制订齿轮标准。

AGMA标准涉及范围相当广。

我国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有AGM标准。

(五)NLGINLGI是美国润滑脂协会缩写它在1987年提出:以润滑脂性能为基础的分类体系,即:(1)润滑脂稠度(2)使用温度范围(3)基础油粘度、标准负荷、抗水性、抗磨性。

工业用液体润滑油ISO粘度分类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车用齿轮油粘度分类SAE J306—佃91 年10 月跟机油分类一样,车用齿轮油的粘度分类亦是分为2组,其中一组着重说明低温表现,以“ W”表示,而另一组则表示于100C的粘度。

润滑基础油简介

润滑基础油简介

润滑基础油简介润滑油基础油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

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萃取而变成。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存有:常减压蒸馏、溶剂退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甲醇补足精制。

1995年修改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正了分类方法,并减少了高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

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的就是采用最佳的原油。

润滑油检测仪thy-18f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

其共同组成通常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烷基基础油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发动机油的发展为先导,润滑油趋向高黏度、多级化、通用化,对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明确提出了更高的建议,原来的基础油分类方法已无法适应环境这一变化趋势。

因此,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目前通常根据黏度指数的大小分类,但一直以来没严苛的标准。

api于1993年将基础油分成五类(api-1509),并将其并例如eolcs(api发动机油欣华证书系统)中,其分类方法见到表中1。

表1api-1509基础油分类标准试验方法类别ⅰ类ⅱ类ⅲ类astmd2021astmd2270饱和状态烃含量/%<90%>90%>90%黏度指数vi80~12080~120>120astmd2622/d4294/d4927/d3120硫含量/%(质量分数)>0.3<0.3<0.3ⅴ类所有非i、ii、iii或iv类基础油ⅳ汉书α-烯烃(pao)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整理)国内外常用润滑油、脂分类方法简介

(整理)国内外常用润滑油、脂分类方法简介

国内外常用润滑油、脂分类方法简介(一)ISO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缩写。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技术委员会的编号是ISO—TC28。

中国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并且是TC28技术委员会积极成员。

中国TC28的主管部门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技术归口单位是石油化工研究院。

中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约190个技术委员会和约650个分委员会(SC)。

中国参照ISO标准。

结合中国炼油工业实际,制订了石油产品和润滑剂的总分类标准,把石油产品分为六大类:F—燃料、S类—溶剂及化工原料、L类—润滑剂和有关产品、W类—蜡、B类—沥青和C类—焦炭。

中国标准与ISO标准不同之处就是增加了C类—焦炭。

ISO 把焦放在F类—燃料中。

(二)APIAPI是美国石油学会的英文缩写。

API主要进行与石油开采,煤制有关的机电设备及其名词术语、材料、试验、检验方法等标准和规范制订和修订工作。

这些标准和规范在技术上比较成熟,其设计、计算、制造、维修体系完整、协调。

因而世界上不少国家都乐于采用。

API还进行质量认证及标志制度。

凡采用API标准的国家或企业,其产品经API检验合格并给予认证后,便可在国际石油系统中通行。

(三)SAESAE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的英文缩写。

现国际上通用SAE制订的内燃机油粘度分类标准。

中国GB/T14906-94内燃机油粘度分类是参照SAE发动机油粘度分类(SAEJ300—1987)制订的。

(四)AGMA是美国齿轮制造商协会缩写。

美国齿轮制造商协会成立于1916年。

从齿轮传动动态性能和承载能力,结合齿轮制造规律综合制订齿轮标准。

AGMA标准涉及范围相当广。

我国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有AGMA标准。

(五)NLGINLGI是美国润滑脂协会缩写它在1987年提出:以润滑脂性能为基础的分类体系,即:(1)润滑脂稠度(2)使用温度范围(3)基础油粘度、标准负荷、抗水性、抗磨性。

工业用液体润滑油ISO粘度分类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车用齿轮油粘度分类SAE J306—1991年10月跟机油分类一样,车用齿轮油的粘度分类亦是分为2组,其中一组着重说明低温表现,以“W”表示,而另一组则表示于100℃的粘度。

常用润滑油基本知识简介

常用润滑油基本知识简介

设备的润管设备的润管是设备技术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备维护的重要内容,搞好设备润工作,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减少设备磨损、防止和减少设备事故,低动消耗,延长设备修周期和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

①润的基本原把一种具有润性能的物质,加到设备机体摩擦副上,使摩擦副脱离直接接触,达到低摩擦和减少磨损的手段称为润。

润的基本原是润剂能够固地附在机件摩擦副上,形成一层油膜,这种油膜和机件的摩擦面接合很强,两个摩擦面被润剂分开,使机件间的摩擦变为润剂本身分子间的摩擦,从而起到减少摩擦低磨损的作用。

设备的润是设备维护的重要环节。

设备缺油或油变质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破坏设备的和功能。

搞好设备润,对减少故障,减少机件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起着重要作用。

②润剂的主要作用a.润作用:减少摩擦、低磨损;b.却作用:润剂在循环中将摩擦热带走,低温防止烧伤;c.洗涤作用:从摩擦面上洗净污秽,属粉等异物;d.密封作用:防止水分和其他杂物进入;e.防锈防蚀:使属表面与空气隔离开,防止氧化;f.减震卸荷:对往复运动机件有减震、缓冲、低噪音的作用,压润系统有使设备启动时卸荷和减少起动矩的作用;g.传递动:在液压系统中,油是传递动的介质。

③润油选择的基本原则设备说明书中有关润规范的规定是设备选用油品的依据,无说明书或规定时,由设备使用单位自己选择。

选择油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a.运动速:速愈高愈形成油楔,可选用低粘的润油来保证油膜的存在。

选用粘过高,则产生的阻抗大、发热多、会导致温过高。

低速运转时,靠油的粘来承载负荷,应选用粘较高的润油。

b.承载负荷:一般负荷越大选用润油的粘越高。

低速重载应考虑油品允许承载的能。

c.工作温:温变化大时,应选用粘指数高的油品,高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和闪点高、油性和抗氧化稳定性好,有相应添加剂的油品。

低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低水分少、凝固点低的耐低温油品。

d.工作环境:潮湿环境及有气雾的环境应选用抗乳化性强、油性及防锈性好的油品,粉尘较大的环境应注意防尘密封。

润滑油基础知识简介

润滑油基础知识简介

冷却水 100°C
200 350°C
100 180°C
30 100°C
精选ppt课件
14
密封作用
活塞环与缸套、活塞环与环槽之间有一定间隙,活塞运动时,如果间隙 得不到密封,燃气会通过间隙窜入曲轴箱,产生“窜气”,既降低了发动机 功率,又加速了机油的氧化衰变。辅助活塞环密封,防止燃气窜入曲轴箱, 以保持汽缸压力,减少功率损失并避免曲轴箱受燃气污染。
柴油机油的作用
保护引擎的重要运动部件: 润滑与减磨作用 冷却作用 密封密封 清洁作用 防腐防锈作用 缓冲作用
精选ppt课件
12
润滑与减摩作用
发动机的曲轴转速在2000-5000r/min,活塞的平均线速度达10-15m/s, 在摩擦表面形成油膜很困难。随着发动机功率不断提高,承受负荷也越来越 大,发动机的主要摩擦副曲轴与主轴瓦、连杆与连杆轴瓦、活塞环与缸套、 凸轮与挺杆等,它们因摩擦而损失的能量比例如图4-2所示。由于油膜覆盖使 摩擦副之间的相对运动具有较低的阻力,并使其磨损减至最低程度,从而保 证摩擦副的正常运动。
其它, 3% 阀系, 8%
连杆和轴瓦, 28%
活塞环-缸套, 61%
精选ppt课件
13
冷却作用
发动机直接受燃料燃烧和摩擦所承受的热量影响,运行温度较高,如活塞 顶环槽、汽缸盖和汽缸壁的温度大多在 280-320℃,因此要求机油能及时导出 摩擦热和燃烧传导的热量,使机件保持适当的温度,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一 般内燃机的热效率为30~40%,一部分热量被循环的机油带走,另一部分被冷却 系统散掉。
+ 800°C
精选ppt课件
15
清洁作用
发动机运转过程中会产生油泥和漆膜沉积物,油泥如沉积在油泵的滤 网上,能破坏正常的供油量;活塞环聚集漆膜会产生粘环。机油中的清净 分散剂能清洗掉部件表层的漆膜,使油泥和其它污染物分散成细小颗粒, 悬浮在油中,保持机件清洁。

润滑油简介

润滑油简介

润滑油基础知识(试用本)润滑油的组成所有的润滑油都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

基础油有好坏之分。

好的基础油粘度指数高,精炼成度高,无色、透明、无异味。

适用于较高等级的油品。

坏的基础油,粘度指数底,随外界温度变化大,冷大稠,热天稀。

精炼成度差,色泽暗,混浊。

容易有沉淀或渣。

添加剂也分好坏,相对进口的质量较稳定。

在中国只有中石化和中石油的专门机构,能生产较高档次添加剂。

所以说一般小厂所产生的润滑油,由于得不到好的基础油和添加剂,往往只能购买大厂淘汰的废料,因此价格便宜、质量较差。

润滑油的主要分类单级油。

粘度选择相对专长于某一特定时段,对外界温度比较敏感,易调配,要求条件低。

低温起动性能差,生油泥。

多级油。

适合较大外界环境,低温性能较强,成本较高,技术含量也高、抗油泥、抗积碳的生成,销售潜力较强,成本较高。

是目前车用润滑的推广产品。

多级油比较能提高燃油的经济性,减少发动机冷起动时引起的磨损。

使用润滑油的主要设备使用润滑油的地方无处不在。

常规中,只要有摩擦或有齿轮的地方就需要润滑油。

因此说:润滑油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回报巨大。

如:汽车、工业设备等。

数量急剧增长就是见证。

内燃机,也叫发动机。

是汽车的心脏也是机油销售的核心。

内燃机使用液体燃烧。

(汽、柴油、液化石油气等)在气缸内燃烧放出热量。

并直接利用燃气的膨胀产生压力,推动对外做功。

常见的内燃机有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近期又出现了燃液化气、燃乙醇、燃甲醇等燃气类的发动机。

内燃机做功的结构原理吸气、压缩、作功、排气。

无数次的作功如果没有润滑油的帮助是无法完成的,尤其是活塞区的温度200~350℃之间高温。

如果润滑油的质量不好,将直接影发动机的寿命,就是油底壳的温度也在30~100℃左右。

汽油机所使用的机油就是汽机油。

柴油机所使用的机油就是柴机油。

燃气机所使用的机油是专用燃气机油,但现阶段的理化指标和汽机油差别不大,没有专用油时可暂代用。

这种内燃机油的使用,约占润滑油销量的50﹪左右。

thk aff润滑油参数

thk aff润滑油参数

THK AFF润滑油参数1. 简介THK AFF润滑油是一种高性能润滑油,专为工业设备和机械系统设计。

它具有出色的润滑性能和耐热性能,可在各种工作条件下提供可靠的润滑保护。

本文将介绍THK AFF润滑油的参数,包括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使用寿命以及适用范围等。

2. 物理性质•外观:THK AFF润滑油呈黄色或透明状态,无杂质。

•密度:THK AFF润滑油的密度为0.8-0.9 g/cm³,具有较低的密度,有利于润滑油在设备中的流动性能。

•粘度:THK AFF润滑油的运动粘度在20℃下为100-200 mm²/s,具有适中的粘度,能够保证润滑油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润滑效果。

•凝固点:THK AFF润滑油的凝固点在-30℃以下,具有较低的凝固点,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使用。

3. 化学性质•稳定性:THK AFF润滑油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发生氧化、分解等反应,能够长时间保持其性能稳定。

•抗腐蚀性:THK AFF润滑油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能够有效防止设备受到腐蚀和损坏。

•抗乳化性:THK AFF润滑油具有良好的抗乳化性能,即使在潮湿环境下,也能保持其润滑效果。

•抗泡性:THK AFF润滑油具有良好的抗泡性能,能够在设备工作时有效地抑制泡沫的产生。

4. 使用寿命THK AFF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使用环境、工作温度、设备负荷等。

一般来说,THK AFF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可达到5000-8000小时。

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润滑油的状态,如发现变质、污染等情况,应及时更换。

5. 适用范围THK AFF润滑油适用于各种工业设备和机械系统的润滑,包括但不限于: - 齿轮传动系统 - 轴承系统 - 液压系统 - 风机和电机系统 - 机床和切削润滑6.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THK AFF润滑油前,应先清洗设备中的旧油和污垢,确保设备表面干净。

•在添加THK AFF润滑油时,应遵循设备制造商的建议和规定,确保添加正确的润滑油型号和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破坏油膜,增加磨损 (2)堵塞管路和过滤器,造成润滑故障 (3)润滑脂中的机杂比油危害大,因难去掉 (4)变压器油中有机杂则降低绝缘性能 要求低于 0.10%以下。 9) 抗乳化 抗乳化又称破乳化时间。在规定条件下使润滑油与水混合形成乳化液,然后在一定温度下静止。润滑油与水完全分离所 2 需时间,以分钟(min)表示,时间越短,抗乳化越好,破乳化性能测定法。试验温度为 54℃+1℃油品粘度 40℃ 28.8_90mm /S r 取试样和蒸馏水各 40ml,在额定温度下以 1500 /min,搅拌 5min 后,开始记录乳化液与水分离的时间,如 1h 静置后,还不能分 开,那就抱告,油,水和乳化液的豪升数 报告方法 (1)搅拌 1 小时以内,乳化层等于或减少 3mL,则纪录此时的各层毫升数,并提出报告结果。如 20min 完全恩分离应记 为(40-40-0)20min (2)如 20min 未完全分离,乳化层已降到 3ml,应记为(40-37-3)20min。 (3)经过 1 个小时,乳化层仍在 3mL 以上,如 5mL,此时油层为 39ml,水为 36ml。乳化层为 5ml 应记为(39-36-5)60min 乳化变质是润滑油讨厌的事,乳化破坏油膜,产生泡沫,促成变质,降低润滑油性能,而且会生成可溶性油泥,会堵塞润滑系统, 如油中混入杂质,则易乳化,又不好破乳,油品乳化,粘度增加,阻力大,会发生事故,但乳化对抗燃液压油,切削油和轧制油极 为需要的,它们又需要良好乳化安定性。油品的抗乳化是工业用油重要性能之一,如工业齿轮油要求极压抗磨,抗氧,防锈, 还要良好抗乳化,因齿轮油遇水机遇多,要抗乳化差,遇水乳化,降低润滑和流动性,引起磨损。 汽轮机油,经常与水接触,冷凝 水进入油中,要求汽轮机油有良好分水能力,同理,抗磨液压油的抗乳化也是重要指标,特别是含锌液压油抗乳化差。汽轮机 油不可避免与水蒸汽接触形成暂时乳化,如抗乳化差,油水分不开,将失去润滑作用,加速机件磨损。 10)抗泡 泡沫是汽体分散润滑油中出现的现象,泡沫有大有小。 大的迅速破裂,小的维持时间较久。 根据斯托克定律,泡沫的分离, 速度与汽泡直径平方成正比,与润滑油粘度成反比。另外泡沫的破坏速率与油的表面张力有关,表面张力又与油品加工深度 有关。表面张力大的油品维持时间持久,泡沫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加油时随空气进入,润滑油在搅拌时喷射,飞溅也 和空气接触,油品从高压区进入低压区时,空气会释放出来,另外极压剂,腐蚀剂,清洁剂大大增加油品起泡,油品产生泡沫后, 会造成供油效率损失,使油供应间断和不足,加速油品氧化,润滑系统气阻,液压系统泡沫可被压缩,表现弹性,产生爬行,影 响液压系统自动控制的精度,如航空喷气发动机,油系统容量小,如抗泡性差,油可能从通气口溢出。或者液面指示器出现假 液面,不能及时发现缺油,抗泡剂的作用是降低泡沫张力和泡沫吸附膜的稳定性,缩短泡沫存在时间。但不能预防泡沫产生。 2 常用抗泡剂二甲基硅油,由于其粘度大,(25℃在 100-1000mm /S)加入量又小,使用时先用热煤油进行稀释(煤油和二甲基硅 油=100 比 1),倒入油中进行强烈搅拌,使硅油均匀分散在油中,硅油加入量为 50-10PPM,相当 0.001%-0.0005%。硅油对油品 抗泡性虽然有好效果,但同时又使空气释放性变差,也发现其消泡持续性差,影响消泡能力。因此现在人们采用聚酯非硅泡 剂(T912)。 抗泡性测定是指油品通入空气时或搅拌时泡沫体积大小及消泡的快慢。方法是:将 200ml 油样放入 1000ml 量筒内,按(1)前 24℃,(2)93℃,(3)后 24℃三个程序产生测定。试样用一定流速(94Mi/mIh)下空气吹入 5min 后,产生大量泡沫,立即记下油 面上的泡沫体积(ml)称泡沫倾向,后停止通气,静止 10min 后,记录残留的泡沫体积,称泡沫稳定性,作完 93℃时,取出量筒 冷却在 43℃,再放入 24℃恒温箱中,测定其在该温度下泡沫体积,整个过程在 3h 之内完成。 11) 空气释放性 空气释放性是指空气从试油的释放出来的性能,测定空气释放性的方法是将试样加热到 25℃,50℃或 75℃,通过对试样 吹入过量的压液空气(通气 7min),使试样剧烈搅动,空气在试样中形成小气泡(雾沫空气),停气后,记录试样中雾沫空气体积 减到 0.2%的时间(min)该时间为气泡分离的时间。程空气释放性,分离时间越短,表示空气释放性越好。泡性试验是测定油 品发泡体积和泡沫稳定性,而空气释放性则测定油品里(直径<0.5mm)空气析出的快慢,通常油品粘度越大,空气释放性,抗泡 性越差。一般抗磨液压油 HM32.50℃,空气释放值不大于 6min,46 号不大于 10min,汽轮机油 32 号 50℃不大于 5min,46 号不 大于 6min。 12) 闪点 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润滑油,当油蒸汽与空气混合的气体同火接触时,发生闪火现象的最低温度称闪点。所谓“闪火”是 仅限于瞬间的燃烧,闪过立即熄灭。如果再加热,使出其蒸发的蒸汽足以维持燃烧起过 5s 时,这时的最低温度称燃点。润滑 的燃点比闪点约高 20℃-30℃。
1
油品在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冷却时能够继续流动的最低温度称为倾点。 油品在标准规定条件下,冷却到液面不移动的最高温度为凝点。 目前世界各国都用倾点表示低温性能。 倾点和凝点是润滑油低温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在低温下使用的机械选用润滑剂一般选用比使用温度低 10—20℃倾点的 润滑油,在高温区没有必要使用低倾点润滑油,因油倾点越低脱腊越深成本越高。影响润滑油低温流动性,还有粘度,对含腊 很少或不含腊的油品,润滑油降低到一定温度时,粘度大大增加,也会使润滑油失去流动性。因此选样低温用油时,除考虑倾 点时,还应考虑低温粘度。这就粘温凝固。另外是构造凝固,当含腊油温度逐渐降低时,油中所含的腊在达到熔点时就逐渐结 晶析出,再继续冷却,腊形成结晶网络,使整个油失去流动性,这就是构造凝固。那么测倾点,凝点意义呢? (1)由于石油产品凝点不同,使用时失去流动性,温度不同,判断其低温流动性 (2)凝点对含腊油来说,可作为估计石蜡含量的指标,因油中石腊含量越多,越易凝固 6) 防锈 是指润滑油中加有一定数量的添加剂,使油品具有阻止金属锈蚀的性能。一般汽轮机油在工作条件下,常有水,汽的 存在。大量水汽不仅会使油品乳化,而且严重的能锈蚀设备。润滑油本身对金属的附着能力在有水汽存在时,是容易被破 坏的,要加入一定量极强性有机化合物,使其紧紧吸附在金属表面,使水与金属脱离接触,就能起到防锈的作用。防锈性 评定办法一般用液相锈蚀试验。据日本机械行业调查锈蚀损失金额约占国民总产值2%,而用于防锈费用则为直接损失的 0.06%。可见防锈意义重大。一般防锈多采用防锈油(脂)长久,永久性防锈蚀均采用涂料,电镀,涮镀,防锈油脂大多为石油润 滑油为基础油,加入防锈剂制成这种防锈油脂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采用浸泡,噴雾和涂抹等法。涂敷在金属表面上,起防护 作用,在保存一段时间,待使用时可洗掉,也有在润滑油系统里,(如内燃机,透平机和液压系统),使用封存和运转通用防锈润 滑油,这种油在封存时起防锈作用。当启封开始,不另换新油,直接投入运转。另外也有在包装和封存材料中,含有长期慢性 2 挥发气体防锈剂,一般成品防锈油其粘度多在 40℃为 15—20mm /s 以下居多。 7) 水分 水在油中存在的状态有三种 (1)悬浮水 水以细小液滴状悬浮在油中,使之成为乳化液,此种情况可采用真空干燥法去除。 (2)溶解水 水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在烃类分子中,就叫溶解水。其溶解量取决油品化学组成和温度,温度越高,熔解量越多。因熔量 不多,可以不计。 (3)游离水 析出的细小水粒,聚在大水滴,从油中沉降下来呈油水分离状态存在 通常油品分析中无水(0.03%以下为痕迹)是指没有游离水和悬浮水,溶解水是很难去掉的。那么油中有水有什么危害呢? A、油中有水冬季结冰,堵塞管道和过滤器 B、水存在增加润滑油腐蚀性和乳化性 C、降低油品介电性能,严重引起短路,烧毁设备 D、润滑油有水,易产生汽泡,降低油膜强度 E、水加速油品氧化 F、水能与杂质和油形成低温沉淀物,称油泥 G、润滑油水高温产生蒸汽,破坏油膜 H、对酯类油,还会水解添加剂,沉淀,这种情况即使把水除掉,也不能恢复添加剂原来性能 M、实验证明,油中加入 1 滴水缩短轴承疲劳,寿命 48%。当水分超过 0.10/时,管路可能产气蚀超过 0.5 试%时导致严重 磨损,超过 3%会缩短寿命 85%,一般控制 0.10%以下。 一般润滑油中含水意味着轴承死亡。油中含 0.2%水,轴承寿命就减了一半。3%水就只剩下 15%,油一旦乳化,必须换新油。 因此加油口必须旋紧,油桶放干燥地点。如露天存放,应卧式堆放,减少桶口积水,避免桶“呼吸”吸入水分。 美国磁性密封发明者证实,这类密封可将设备内腔与外面大气彻底隔绝。但又出现问题,腔内任何湿气无法外泄,全 部转为冷凝水。任何一种油也难免乳化,直到现抗乳化极强紫油,问题才得以解决。 美国著名 DANA 的 WARREN 泵厂,紫油加入 30%水后,仍有紫新油时的 50%承载力,它的超抗水性极大增高设备运转的安 全度。 8) 机械杂质 油品中的机械杂质是悬浮式沉淀在润滑油中的不溶物质。大部分是沙子,粘土,铁屑,铁锈,所造成的危害为:
常用润滑油简介
没有最贵的油品,只有最合适的油品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润滑油(脂)常用质量指标介绍及其使用上的意义 1)密度 3 密度是石油及其产品最简单、 最常用的物理性质指标, 它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 单位为: kg/m 因为在不同温度下,密度会变化,高温测得密度比低温下测得密度要小。为了便于比较,一般油品的密度常用来规定 3 温度下密度来表示。我国 GB 规定,在标准温度(20℃)下的密度为标准,密度 g/cm 。密度在生产贮运中有重要意义,在 产品计量、炼油厂工艺设计都用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判断油品的概括质量,密度还用在换算数量、交货验收的计量。 简单判断油品性质,根据密度大致估计原油类型,如含烷烃多的原油密度常较含环烷烃及芳烃的原油密度低。含硫、氧、 氮化合物越多及胶质和沥青越多原油密度就越高。 3 3 3 另密度可初步确定油品品种:汽油P=0.7-0.76g/cm 航空煤油 0.77-0.84g/ cm 润滑油 0.87-0.89g/cm 密度可以近似评定油品质量和化学组成变化,特别是在贮运过程中,如发现某油品密度明显增大或减少,可以判断是否 混入重质油或轻质油。 2)粘度 粘度是润滑油的重要理化指标,对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鉴别,确定用途有决定性意义,也是设计计算过程中不可缺 少的物理常数。液体、半流体状态物质在受外力作用,而流动时分子间所呈现的内摩擦或内阻力。 2 2 2 6 2 我们和国际接轨,用运动粘度m /s,实际生产中常用mm /s 二者关系为 1m /S=10 mm /S(原油)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为粘温性,一般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温度降低,则粘度增大,粘度比指的是油品在 两个规定温度下所测得较低温度下运动粘度与较高温度下运动粘度之比值.我国和国际 ISO 接轨,采用 40℃和 100℃,粘度指 数是指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一个约定量值,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小,通过表可查出.那么粘度对油品生 产和使用有什么意义呢? (1)在发动机粘度增大,会影响功率,粘度过低会造成起动困难,降低油膜支撑能力。 (2)大多数润滑油都是根据粘度划分的是选用润滑油一个依据。 (3)粘度大冷却作用差。因循环速度慢,通过滤清器次数少,洗涤作用差。 (4)粘度小的油,油膜易破裂。 (5)密封作用不好。 (6)加大润滑油消耗量。 3)油性 油性是指润滑油在金属表面吸附减少摩擦的性能,改善油品性能,保障最小的磨损与最低的摩擦系数。这类添加剂一般 都是极性分子,可以定向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形成牢固油膜,能承受高的强度。但不能起极压作用。极压润滑一般温度高,会 降低极性分子吸附力。油性剂通常与其他添加剂如抗氧、防锈复合用于主轴油,液压油,导轨油等,所以一般低负荷下加 入油性剂,保证足够润滑油性剂有效,高温,高负荷下油性剂几乎无什么效果,而抗磨极压剂在低温,低负荷下反而使磨 损增大。 4) 酸值 中和 Ig 石油产品中酸性物资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称酸值,以 mgkoH/g 表示,(一般指未加添加剂的测定值)。 油品酸值测 定中所测得的酸度为有机酸、无机酸和其他酸性物质的总值,但主要是有机酸物质。 测定酸值的作用: (1)酸值越高,说明油品中所含的酸性物资越多,腐蚀力越强。 (2)判断油品对金属的腐蚀性 油品有机酸含量少,无水分事时,对金属不会有腐蚀作用。当有水存在时,即时微量低分子有机酸也能与金属设备作用, 使设备腐蚀,有机酸对金属铝或锌也有腐蚀作用,生成金属皂类,引起油加速氧化变质,同时皂类聚集油中形成沉积物。 (3)判断油变质程度 润滑油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油品受热和氧的作用氧化变质,酸性物质增加,腐蚀设备。 (4)有的油加入添加剂后,由于添加剂本身是酸性,使酸值增加,如:防锈汽轮机油,加剂前酸值在 0.03mgkoH/g 以内,加 剂后酸值在 0.3mgkoH/g 以内。因此不能一律从酸值大小判断油的质量。 (5)运行中的油,测酸值主要看氧化多深,从而估计寿命多长。当然还要其他性能试验,如防锈才能准确。 5) 倾点、凝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