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吟诵法新说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学设计语文七年级上册2
《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吟咏,达到熟练背诵,并能正确默写。
(重点)2.正确掌握本文中出现的古文五项,可以适当扩充,并形成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
3. 完成家庭关系图,通过声韵,正确理解本文的主题,理解文化精神。
4.积累意象典故,掌握文化常识,引导学生探究自己家族的家风家训。
(难点)【教学方法】1.吟诵教学法2.合作探究法3.补充讲解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谁能背几首有关雪的诗篇呢?明确: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北方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这么多的有关雪的诗篇,如果现在外面飘起雪花,我们一定瞬间凉爽无比,今天我们就假装窗外飘雪,和谢太傅一起来《咏雪》二、明确出处1.《世说新语》《咏雪》出自《世说新语•言语》,题目为编者所加。
《世说新语》意为当世社会上流传的新鲜故事。
这是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收录了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名士的逸闻趣事,并加以润色修饰。
鲁迅先生称其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是继承儒家道统的一部著作,共分三卷三十六门,首卷即以儒家四教“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分门,其中“德行”排第一,目的是树道德模范,正世俗风气。
魏晋时期流行人物月旦、人伦品鉴等“品评人物”的风潮,而评委则是当世的名士、高士等德高望重者。
刘义庆是刘宋王朝的宗室,当时宗室内部斗争很激烈,为了避免灾祸,刘义庆选择了外出为官。
他广泛结交当时的文人雅士,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世说新语》便是这个文学集团的产物。
2.刘义庆刘义庆(403—444),字季伯,祖籍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后迁居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自幼就受刘裕赏识,其父为长沙王,后被过继给临川王。
最新 训练语感的三种方法-精品
训练语感的三种方法语感,简单地说,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是一个人语言修养的直接反映。
学生语感如何,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影响其语文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应成为听说读写的核心。
大家叶圣陶曾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吕淑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那么,语感训练有那些方法呢?一、诵读法学习语文,首先在于朗读、熟读以至成诵,这是培养学生语感最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老师要常用此法培养学生语感,并使他们养成诵读文章的习惯。
老师可选择一些内涵隽永的文章,先要作富有感情的范读作“导读”,让学生体味、模仿,后要指导学生诵读技巧,懂得重音、停连、语气等要领,使他们吟诵时,能依据对文章的感受、理解,“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折折传出,读出气势,读出情味,乃至悟出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容情感,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真切的了解。
二、比较法叶圣陶说:“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句一字都不肯随便……凡是出色的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最贴合的符号”。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谴词造句之妙,从而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比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换词比较比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当讲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为了让学生体会“钻”,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长”,让学生比较揣摩一下,就可以充分体会到小草虽小,生命力却极顽强、极旺盛,给人一种积极向上之情。
2、增删比较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反复锤炼而成,一字一词都有关表情达意,不能随便增删。
教学时老师增加或删减一些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品一品,比一比。
比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有一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删去“呀”字,意思不变,但加上“呀”字,却更能表现出作者的高兴、惊讶之情,行文也活泼。
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
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一、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一本:声韵涵义。
吟诵之本,即吟诵的目的、归宿,是把诗文的涵义真实完整深刻地传达出来。
吟诵的时候,尤其要运用声韵手段,传达声韵涵义。
九法:1、依字行腔:就是依普通话的四声调来进行~即字的乐音要按照字音的声、韵、调进行,字正腔圆,不倒字~平(阴平、阳平)、上(第三声)、去(第四声)、入声。
2、依义行调:依义行调,说的是一句话怎么唱,这个旋律的由来。
旋律从哪里来从字音声调来。
怎么组合根据句意进行组合,这就是依义行调。
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乃至旋律,由表达的涵义决定。
(按照诗文的涵义来安排旋律)(汉诗文的涵义的四个层次:字义:字面的意思。
音义:读音的意思、读法的意思。
意象:经典的意思。
文化:精神的内涵。
)3、入短韵长:即入声字要短促有力,韵字要拖长。
4、平长仄短:普通话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入声字归仄。
(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5、平低仄高:平声“-”低,仄声“|”高。
(诗歌每句中的高低起伏就出来了)6、文读语音: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普通话吟诵基本上都是按照普通话的声、韵、调来吟诵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字音都按现代汉语普通话读的,部分字音需要文读。
文读是吟诵的传统,就是某些字要按照古音或官话来读。
文读系统是一种介于古音与当地口语之间的语音系统,是文人努力想保留古音、模仿官话而又未能完全做到所产生的语音系统。
普通话的文读分三种情况:一是入声字要读短音;二是韵字一定要押韵,因为古今语音的变化,某些句尾押韵的字已经不押韵了,但是在吟诵的时候,要尽量参照古音使之押韵;三是个别字要文读,这种字都是传统上就是要文读的,比如“秋思”的“思”读四声,“遥看瀑布”的“看”读一声等,这些读音往往与平仄格律有关,读错了就乱了格律,失了韵味,所以要文读。
7、腔音唱法:腔音是中国音乐体系的特征,与西方音乐体系相反。
吟诵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音量,随时变化大小,声断意连,以传情达意。
吟诵社团活动计划(最新)
吟诵社团活动计划一、创建的意义中华民族是古老的礼仪之邦,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下很多文化遗产和教育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道德经》、《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等诸多经典,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绝佳教材。
《三字经》等蒙学教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经典蒙学教材。
传承中华民族的国学经典是我们每一所学校的神圣使命,实现民族振兴,培养一代新人,必须对儿童进行经典诵读和国学启蒙教育,使他们能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尤其在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背景下,小学阶段显得更为重要。
二、创建目的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在人的一生中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儿童在这样的时期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国学经典,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可以培养儿童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会开启儿童未来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奠定一声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基础,使儿童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
三、创建实施步骤1、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国学班级理念突出鲜明的主题:国学经典。
让国学经典深入学生的心灵,师生形成共识,形成鲜明的班级特色,为这个特色而努力奋斗。
2、营造浓厚的国学经典环境。
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班里的一墙一角,晨读和上课预备,都突显一个鲜明的特征:国学经典。
让国学经典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既有无声地熏陶和感染,更有有形的地引导和教育,处处凸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班级书香盎然,国蕴飘香。
3、每学期有计划有选择地完成国学经典诵读任务。
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增强语感,感受国学经典精华,奠定语文基础。
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强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厚实功底。
所以,本学期完成背诵唐诗三十首,下学期在继续完成背诵唐诗三十首的基础上,完成论背诵论语名句十则。
4、每周晨读抽出十分钟背诵国学经典,每天中午的课前预备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将背诵国学经典规定为寒暑假作业的一项,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把活动落到实处。
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
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一、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一本:声韵涵义。
吟诵之本,即吟诵的目的、归宿,是把诗文的涵义真实完整深刻地传达出来。
吟诵的时候,尤其要运用声韵手段,传达声韵涵义。
九法:1、依字行腔:就是依普通话的四声调来进行~即字的乐音要按照字音的声、韵、调进行,字正腔圆,不倒字~平(阴平、阳平)、上(第三声)、去(第四声)、入声。
2、依义行调:依义行调,说的是一句话怎么唱,这个旋律的由来。
旋律从哪里来?从字音声调来。
怎么组合?根据句意进行组合,这就是依义行调。
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乃至旋律,由表达的涵义决定。
(按照诗文的涵义来安排旋律)(汉诗文的涵义的四个层次:字义:字面的意思。
音义:读音的意思、读法的意思。
意象:经典的意思。
文化:精神的内涵。
)3、入短韵长:即入声字要短促有力,韵字要拖长。
4、平长仄短:普通话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入声字归仄。
(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5、平低仄高:平声“-”低,仄声“|”高。
(诗歌每句中的高低起伏就出来了)6、文读语音: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普通话吟诵基本上都是按照普通话的声、韵、调来吟诵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字音都按现代汉语普通话读的,部分字音需要文读。
文读是吟诵的传统,就是某些字要按照古音或官话来读。
文读系统是一种介于古音与当地口语之间的语音系统,是文人努力想保留古音、模仿官话而又未能完全做到所产生的语音系统。
普通话的文读分三种情况:一是入声字要读短音;二是韵字一定要押韵,因为古今语音的变化,某些句尾押韵的字已经不押韵了,但是在吟诵的时候,要尽量参照古音使之押韵;三是个别字要文读,这种字都是传统上就是要文读的,比如“秋思”的“思”读四声,“遥看瀑布”的“看”读一声等,这些读音往往与平仄格律有关,读错了就乱了格律,失了韵味,所以要文读。
7、腔音唱法:腔音是中国音乐体系的特征,与西方音乐体系相反。
吟诵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音量,随时变化大小,声断意连,以传情达意。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精选12篇)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考试说话范⽂(精选12篇)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考试说话范⽂(精选12篇) 中国⾃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
最⾼统治者不仅要亲⾃过问风俗民情,还要委派官吏考察民风民俗,在制定国策时以它作为重要参照,并由史官载⼊史册,为后世的治国理政留下治理风俗的经验。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考试说话范⽂(精选12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考试说话范⽂1 在中国众多的节⽇⾥⾯,我最欣赏的便是端午节了。
每当端午节来临,不仅家家户户会包粽⼦,有些⼩区或者单位还会会组织⼤伙⼉进⾏包粽⼦⽐赛,很多⽔乡城市会组织划龙⾈⽐赛,声势浩⼤,场⾯壮观。
⼩的时候,妈妈告诉我,每年农历五⽉初五的端午节起先是为了纪念伟⼤的爱国诗⼈屈原的,渐渐的⼈们就把这⼀天当成了⼀个节⽇。
爸爸告诉我,屈原是⽣活在距今2000多年的楚国,他是⼀个伟⼤的诗⼈、爱国者,是⼀个忠⼼耿耿的⼤⾂。
为了⽼百姓能过上幸福⽇⼦,他敢于指出楚王做得不对的地⽅,因此⽼百姓都很爱戴他。
可是当新国王上台后,他昏庸⽆度,不听屈原的建议与主张,从⽽输掉了与秦国的⼀场重要战役,楚国的国都都被秦国占领,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投汨罗江⽽死。
当地的⽼百姓怕江中的鱼⼉吃掉屈原的遗体,所以向江中投放粽⼦等⾷物。
当地传说屈原死后,乘着龙⾈去了天上。
所以后来每年的五⽉初五端午节上,包粽⼦、划龙⾈就成了重要活动。
在中国,⼈们⼗分喜欢过端午节。
现在城市⾥⾯的⼈由于⼯作繁忙,没法⾃⼰包粽⼦过节,就纷纷到各⼤超市去购买。
超市⾥粽⼦的种类有很多种,有⽩⽶粽⼦,咸⾁粽⼦,蜜枣粽⼦等等,花样挺多的。
把粽⼦放在锅⾥煮熟以后,打开锅盖闻上⼀闻,满屋⼦都飘着粽叶的清⾹,尝上⼀⼝,满嘴⾥都是糯⽶的⾹甜,不由得⾷欲⼤开,⾮吃个饱不可。
除了吃粽⼦,⼈们还可以去观看龙⾈⽐赛。
江⾯上,龙⾈前部的龙头⾼⾼扬起,活灵活现。
最新整理快速开嗓的十二步法
快速开嗓的十二步法演唱快速开嗓法(练声十二步),这是一套非常高效的练声方法。
只要你坚持练习15天以后,你的嗓音会变得非常棒!甚至连五音不全的同学,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改善!快速开嗓的十二步法第一步:舒展。
双手搓脸,像洗脸那样轻轻搓揉面部。
轻柔眼睛、鼻子、嘴、耳朵的周围,使面部肌肉舒展开。
舒展通道:七窍相连、相通,我们需要舒展发声通道,使其通畅。
闭拢嘴唇、捏住鼻子,稍稍用力吹气!感觉耳膜会鼓、眼睛会胀,用合适的力度,十个为一组,做四组。
第二步:共鸣练习将舌头放松平躺伸出(像狗伸出舌头那样,比喻不恰当,但很形象),然后舌头微卷,让上嘴唇和舌头之间留一条小沟,现在我们来发w u这个音,发声的时候要感觉全身都有共振。
这个练习可以改变你说话和唱歌的音色,让你的声音更加明亮,有磁性,这样的声音K歌才好听!第三步:丹田发力发h i这个音,每发一次,我们的腹部也要随着动一下,这个练习是训练丹田的力量,腹部的气息发声,让你获得正确的气息支撑点。
第四步:均匀弹唇用拇指和食指撑起脸蛋或嘴角,放松,轻轻吹气使嘴唇弹起来。
保持气息均匀、慢吐慢吸、喉部完全放轻松,一口气保持十多秒钟,气息要平稳。
此动作训练声带,同时训练声带的均匀震动。
K歌声音好听的前提,是声带震动要平稳、均匀。
慢慢才可以获得轻松的高音!!!一次一口气,保持十多秒钟,做十次。
第五步:丹田咬字先发三次丹田用力时候的h i音,然后读一段任意的歌词句子,注意发音时候短促有力。
这样练习,放开你的声音,用正确的气息感觉去咬字,让你的腹部获得一种肌肉反应,K歌时就会有正确的气息支持,对突破高音很有帮助。
第六步:假音朗读用假音说话(类似曾志伟说话的声音),用假音来读完一段完整的歌词。
这个练习没有多神秘,这是训练我们的假音,同时能够让声音越来越有点、质感。
第七步:声音竖起来先来复习下第五步共鸣发w u这个音,保持w u发音位置和感觉,再发m u这个音。
将w u和m u交替来发音,注意发w u和m u音要统一,坚持练习,你的声音会越来越有质感。
新幼儿组朗诵比赛文章范文16篇
幼儿组朗诵比赛文章范文16篇5 幼儿组朗诵比赛文章范文第一篇范文一:我的美丽祖国我有一个美丽的祖国,她的名字叫中国;她坎坷多,她苦难多,可她的生命一点都不畏缩,她有我们人民的福托,她有我们党的辅佐,再多的坎坷,再多的挫折,再多的灾祸,一点都奈不了我的祖国;十三亿人民,五十六枝花朵,盛装着我们的祖国,我们要努力地工作,我们要努力地拼搏,我们的祖国才会永远地幸福、快乐; 等她统一了,等她富强了,让世界人民都来敬贺我们的祖国,哦,我们美丽的祖国,你的命运是多么坎坷,可你的生命是多么执着,有你的壮拙,有你的宽阔,有你的肥沃,才会有我们的累累果硕,哦,我们美丽的祖国!范文二:祖国,你走过了不平凡的67年,像一个婴儿长成了壮年,今日您正充满活力,散发着蓬勃的朝气, 您有过磨难,也有过欢笑.历经了崎岖坎坷,明天将更加美好.67年来,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的人民日益富强.您的国力日益强大.你凝聚了天下炎黄子孙的心啊!您赢得了世界尊重的目光.现在您正意气奋发,走进了新的世纪,今天,在这欢庆的节日里,我从心底里向您说一声,祖国,您好!范文三:这里是五彩的乐园,这里是苗壮的土地,这里是妈妈的希望,这里是娃娃的摇篮。
在这里谁拥有大禹的志向、尧舜的心?在这里谁拥有万能的智慧、慈母的爱?告诉我,你那一抹清泪为谁流淌?告诉我,你那花一样的笑脸为谁绽放?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光荣的幼儿教师。
用闪烁着智慧的灵光,用太阳般光亮的音容,为小苗抽芽,为绿叶撑伞,为花儿开放,为鸟儿飞翔,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是我们光荣的幼儿教师,在这里,在这里放飞着爱的梦。
范文四:十月一日阳光照,祖国妈妈生日到。
六十年来幸福多,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秋月亮亮又圆,中华民族大团圆。
嫦娥姐姐快下来,和我们一起庆团圆。
幼儿组朗诵比赛文章范文第二篇《小小鸟》师:三年前在热烈的掌声中你们一群快乐的飞进这新奇的幼儿园生:三年后在激动话别的掌声中我们这群长大的小小鸟将离开这难忘的幼儿园师:今天是你们最后一次站在这里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再过几天,你们就要展开双翅到高远的天空飞翔生:今天我们全体小朋友才突然发现和老师妈妈三年的共同生活原来,只是太短的相聚师:有相聚就有分离在你展翅高飞时你一定还记得那带着体温的小椅子那溢着芳香的小睡床那可口的饭菜那香甜的点心生:在我展翅高飞时我一定忘不了老师妈妈温暖的话语慈祥的面容伙伴间亲密的友情欢快的游戏师:你们是一群小小鸟三年过去了如今,你们张开翅膀期待着更高更远的飞翔生:也许,我会飞得很远很远远在天涯也忘不了老师妈妈也许我会飞得很高很高再高再大也是您培育的娃娃师:今天是我们最后一次相聚一起明天,我将亲手放飞你们这群长大的小小鸟我的心中是多么的不舍又是多么的欢喜生:我盼着长大又怕长大长大了就要离开老师妈妈明天我就要展翅高飞我的心中是多么的不舍又是多么的依恋师:那么,就让我们在歌声中分手在泪水中话别留下你们的单纯和微笑带走我们的希望和祝福生: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妈妈当我长的又高又大我还会回到幼儿园叫您一声“老师妈妈”师:去吧,去耕耘一片绿地去吧,去翱翔一片蓝天祝愿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用辛勤的汗水换来金色的收获生: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妈妈老师---妈妈幼儿组朗诵比赛文章范文第三篇一、活动名称:中华诵、2015@经典诵读大赛二、活动背景:为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让同学们在诵读经典和诗文创作过程中了解、熟悉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提高个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特在全校范围内策划举办此次经典诵读大赛。
古诗词吟诵ppt课件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何谓吟诵? 吟诵是朗诵吗? 吟诵是歌唱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 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朗诵
朗读
内容选定 表现形式 表现空间主要取材文学作品,如:诗歌、散 文、小说等;
更加严谨、规范,更艺术化,不仅要求 声音的表现,还需要肢体语言的辅助; 一般指舞台表演,或在公正场合表达思 想的需要;
内容更宽泛,除文学作品外, 还包括新闻、广告等; 较为自由,随意性较强;
舞台以外更加广阔、更加生 活的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第一章 朗诵的基本概念
一、朗诵与朗读的区别
朗诵是一门艺术,是文学作品的延伸,有着悠久的历史,如西方诗人 的游吟,进入中国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的诗词没有朗诵,汉语 的诗词文赋大部分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朗诵与一般意义上的朗读是有 着一定的区别的。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登高》说课稿1一、说教材《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最后一首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之前诗歌鉴赏的延伸和提高,对后边的宋词鉴赏起示范作用。
《登高》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饱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胡应麟推崇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第一。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掌握古诗鉴赏方法,为提高高考古诗鉴赏作好铺垫。
二、说学情高二学生在初中学过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有一定的古诗鉴赏基础,但对诗的了解较浮浅,除背诵、记忆外,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
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使其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其受到熏陶而有所感悟。
三、基于以上原因,制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技能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意,能知人论诗,把握全诗脉络。
2.反复诵读,学习其寓情于景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深层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怀走进诗人情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郁情。
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步骤:解题、释句、入境、会意。
2.了解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并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1.情境导入法。
多媒体展示萧萧深秋,重阳佳节日作者独登高台,忧国、忧民、忧身,无尽悲凉,带领学生走进课文。
2.诵读感知法。
反复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激发想象力,进入诗歌意境。
3.讲析法和点拨法。
由于学生知识积淀有限,难以理解诗人的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因此,做一些课件补充杜甫及当时历史的有关重要信息,并进行必要的点拨。
传统吟诵与新吟唱
9 2
河 南教 育 学 院 学 报 ( 哲 学社 会 科 学版 )
头很 猛 , 仅仅 两 三年 时间 , 吟 唱就 以其 独有 的魅力 , 传 遍大 江南 北 。2 0 1 2年 , 赵敏 俐先 生在 “ 北京香 山 ・
首届 中华 吟诵高 端论 坛 ” 上发 表 了一篇 题为 《 传统 吟 诵 与普 通 话 吟诵 和 新 式 吟 唱的关 系》 的重 要 论 文 , 文 章在 承认 、 支持 传 统吟诵 的基础 上 , 提 出新 吟 唱 的概 念 。 … 这 个 概念 提 得 很好 , 从 理 论 上界 定 了传 统 吟诵 与 吟 唱的 区别 , 为我们 研 究传 统吟 诵与 新吟 唱 的区别 提供 了合 理 的理论 框 架 。为 了研 究 传统 吟 诵 与 吟唱 的 区别 , 我 们不 妨按 照 赵敏 俐先 生 的思 路进 一 步 思 考传 统 吟 诵 与新 吟唱 的关 系 , 这 就 产 生 了 五
Vo 1 . 3 4 NO . 1 J a n . 2 O1 5
2 0 1 5年 1 月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2 9 2 0 ( 2 0 1 5 ) 0 1— 0 0 9 1 — 0 8
传 统 吟诵 与新 吟 唱
华 锋
摘要 : 吟诵是一种传 统的读书方法 , 是 以语 言 为 本 位 的 艺 术 ; 新吟 唱是 2 0世 纪 8 O年 代 产 生 的 一 种 学 习古 典 诗
和方 言 的不 同 , 也不 考 虑师 门流 派 的区别 , 只是 按 照 吟诵 的本 色 口耳相 传 , 所以3 0 0 0多 年来 吟诵 基 本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朗读
朗读 , 讲 求 语 言 准 确 、 流 顺 畅 的充 满诗 意 的 文学 活动 。 相 通 心 灵 感 应 的审 美 境 界 。叶圣 陶先 生 说 : 吟 诵 的 时 候 , 于 是 语 “ 对
符 合原 文 含 义 的 表 达 反 应 , 又 训 练 了学 生 思 维 的敏 捷 性 、 这 灵 称 为 “ 读” 但 真 正做 到 “ 美 , 美读 ” 不 是 件 容 易 的 事 。 这需 要 在 并 活 性 、 度性 等 。朗 读 要 感 人 就 得 深 入 意 境 , 行 艺 术 再 创 造 , 朗 读 的 方法 上 加 以指 导 和训 练 。具 体来 说 : 深 进
歇 地读 一 段 或 一 篇 文 章 , 到 不 掉 字 、 添 字 、 做 不 不倒 读 、 不误 读 , 情 , 奏快 慢 有 致 , 分表 达 了全 国人 民对 总理 的深沉 思 念 和无 节 充
这 对于 注 意 力不 集 中 的 学 生 来 说 , 仅 可 以 维 持 其 注 意 力 , 不 而 限 的热 爱 之 情 。学 生 无不 感 动 得 热 泪 盈 眶 , 浸 在 对 周 总理 的 沉
且 在一 定 程 度 上 也 训 练 了其 注 意 的 广 度 和 分 配 能 力 。 朗 读 的 深 切缅 怀 之 中。
停 顿 、 重 、 降 、 慢等 , 要 根 据 上 下 文 的意 义关 系 及 时做 出 轻 升 快 需 把 有 感 情 的 朗读 .
产生 尝 试一 下 的念 头 ?笔 者 曾经 听 过 一 位 老 教 师 上示 范课 , 讲 2 加 强 朗读 训 练 的 具体 措 施
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初探
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初探“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大都习惯说本地方言,普通话表达很差。
学生中普遍存在发音不准、朗诵无表情、语言水平低下等状况。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新理念,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教会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范读引路,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对一些学生不易把握且具有重要表现力的语段,教师要范读,把文中蕴含的意思读出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低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课文,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子,要很流利地读出来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
在低年级,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加上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教学《我们成功了》一文时,我利用举国欢庆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
我激动、自豪的读书声,给学生形成了一种情感的氛围。
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范读中得到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学生仿佛置身于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情不自禁地欢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可见,教师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能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体会到激荡于语言文字之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否坚持用普通话进行交际,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起到榜样作用。
平时利用课余时间、早读课让学生多听听课文朗读;也可通过设立图书角、小小广播台等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此外,还可让家长积极配合,如布置家庭“口头”作业,规定学生每天认真读一篇文章,隔几天在班级里把自己“成果”展示出来。
推普周诵读活动总结小学(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推普周活动的号召,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成功举办了以“推广普通话,喜迎二十大”为主题的推普周诵读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自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为创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师生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培养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
2. 通过诵读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师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 增强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活动内容1. 开幕式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学校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强调了推普周活动的重要性,并对全体师生提出了具体要求。
随后,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标志着推普周活动的正式开始。
2. 主题班会各班开展了以“推广普通话,喜迎二十大”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通过观看宣传片、交流讨论、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同学们了解推普周活动的意义,激发他们学习普通话、传承中华文化的热情。
3. 诵读比赛学校组织了各年级的诵读比赛,比赛内容涉及古典诗词、现代诗歌、散文等。
参赛选手们声情并茂地朗诵,展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评委们根据选手的表现进行了公正评分,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
4. 书法比赛为了进一步弘扬书法艺术,提高师生书写规范字的意识,学校举办了书法比赛。
参赛选手们挥毫泼墨,展示了自己的书法才华。
经过评选,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
5. 演讲比赛演讲比赛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
参赛选手们围绕“推广普通话,喜迎二十大”这一主题,结合自身实际,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演讲内容既有对普通话的赞美,也有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6. 推普宣传周活动学校还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推普周活动,营造浓厚的推普氛围。
吟诵经典——“古诗新唱”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施途径 (3)
吟诵经典——“古诗新唱”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施途径一、古诗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点内容。
同时,音乐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将古诗经典与音乐相结合,开展“古诗新唱”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音乐的兴趣,提高其双重素养,而且还能够增强其国家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旨在探讨“古诗新唱”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施途径。
二、理论支持1.古诗经典的教育价值2.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3.古诗新唱的实施模式三、实施途径1.选取古诗经典进行编曲在实施“古诗新唱”教学时,首先要选取一些简短、朗朗上口的古诗经典,进行编曲。
编曲的过程中,要尽量考虑到学生的文化背景和音乐欣赏能力,让学生在听到曲调时能够快速地响应和接受。
2.使用多种方式开展演唱活动在进行“古诗新唱”教学时,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音乐素养,在课堂上使用多种方式开展演唱活动。
比如可以让学生齐唱、分声小组唱、独唱等不同形式的演唱方式,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整合多个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在小学教育中,跨学科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进行“古诗新唱”教学时,可以将语文、历史、地理等不同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融合到音乐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在进行“古诗新唱”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比如使用PPT、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介展示,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来感受古诗经典和音乐的魅力。
四、实施效果将“古诗新唱”教学与小学音乐教育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证明,“古诗新唱”教学得到学生和教师的广泛认可和喜爱,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元文化认知的发展。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将古诗经典与音乐相结合开展“古诗新唱”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
幼儿古诗朗诵文案范文推荐8篇
幼儿古诗朗诵文案范文推荐8篇幼儿古诗朗诵文案范文第一篇啊!又是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时间过得很快,欢乐的时光好像在昨天,晃晃忽忽的,一下子就过去了。
新的一年,又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新年,也许,元旦是春天,春姑娘闻风而动,带来一场绵绵细雨迎接新年,也许,元旦是冬天,冬姑娘蠢蠢欲动,下一场银白色的大雪,为新年添上一幅美丽的图画。
新的一年有许多新的希望,我们正在为上小学做充分的准备,决定期末考试一鸣惊人。
让我们为新的一年打好基础吧!幼儿古诗朗诵文案范文第二篇《长大》今天,是我们最后一次站在这里,和老师、小朋友们在一起。
再过几天,我们就要走进小学,成为一年级的学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多么神气!几年前,我们第一次把你送进幼儿园,这里的小朋友真友好,这里的老师真亲切。
几年来,你们在幼儿园学到了好多本领,你们学会了心脑算,你们会说英语了,你们能自己诵读故事,你们画的画贴满了幼儿园,你们的操做得很有力,你们的舞跳得越来越美,你们大合唱的歌声很响很亮。
亲爱的老师,您爱我们,教育我们,照顾我们,您知道吗?我们真想叫您一声——妈妈!亲爱的爸爸妈妈,您爱我,教育我,照顾我,您知道吗?我一直想对您说一声——谢谢!亲爱的小伙伴,我们一块游戏,一块淘气,我们一起长大,我想跟你说——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再过几天,你们就要走进小学,成为一年级的学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多么神气!是鱼儿就要游到大海,是小鸟就要飞到蓝天,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小伙伴,再见了,聪明屋幼儿园!幼儿古诗朗诵文案范文第三篇活动目标培养幼儿表演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儿歌,知道鱼的生活环境。
知道团结的力量,养成友爱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美丽小鱼的图片。
有字宝宝及画宝宝“鱼”的黑板。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在黑板上面有许多鱼的粉笔画。
老师问:“大家好,欢迎小朋友到海底世界来玩!”二、学习鱼的生活环境1.老师说:“小朋友知道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吗?(生活在水里)如果小雨离开了水,它们就失去了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话吟诵法新说陈中寅吟诵与朗诵对举,类似于“旧体诗”和“新体诗”对举。
吟诵研究属于诗学范畴中的传承学或传播学,同时又属于创作学。
鲁迅的诗句“吟罢低眉无写处”早就反映出:古来诗家原本就是吟诵着写作的,边吟边修正,最后用毛笔抄写出来保存之。
可惜今人不会吟只会写,文人风雅与“诗意栖居”缺了一半。
为今之计,必须抢救吟诵事业!我国诗、词、曲的古来吟诵讲究字乐一体,是书声(诗文诵读之字声)与乐音(字调转为乐谱之音)紧密结合的国学综合艺术,是五千年诗国有待复兴的绝活儿。
它包括两大类:标准语吟诵和地方语吟诵(粤语吟诵、吴语吟诵、湘语吟诵等等)。
从标准语吟诵看,古有五声雅言吟诵(明清时期亦称官话吟诵,清末民初则叫国语吟诵或“老国音”吟诵,迄今尚存),今有四声普通话吟诵。
前者为标准语传统吟诵,后者为标准语新吟诵。
古五声雅言吟诵此不涉及,今四声普通话吟诵则为崭新课题,可谓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随着传统诗词创作的复兴而衍化与催生的新事物。
它的要义、乐理、规则与水准,须从多方面探幽发微才能把握。
同时,这一探求与教育部、国家语委对弘扬传统吟诵、推广普通话吟诵合力支持的举措非常合拍。
一、腔拟字声,四声皆为吟谱《现代汉语词典》释“吟诵”为“吟咏诵读”,其义简明扼要。
分开来说,诵读为语言艺术,是没法用乐谱记录和展示出来的。
而吟咏则为音乐艺术,或低吟(微吟)而诉柔情与愁情,或高咏(朗咏)而抒豪情与欢情,此乃数千年华夏音乐之特殊品种。
吟咏与歌唱的区别主要有三点:一是从根本上看,吟咏是“声依永”,即:吟咏之声的高低与拖长其音的汉字母语相配合,歌唱则很少考虑汉字读音。
二是从速度上看,吟咏一般较慢,属于慢速,歌唱则有的较慢,有的较快或很快。
三是从音域上看,吟咏之声一般驰骋在十度音以内,歌唱则超出此范围。
吟咏之声简称吟声或吟腔。
吟腔可用乐谱记录下来示人,这就形成为吟谱。
吟谱既指单个汉字的乐谱(字谱),也指整首诗篇的乐谱(句谱和篇谱)。
吟声或吟腔的生成,古往今来主要有四种方法:第一种是兴之所至,灵感来了想怎么吟咏就怎么吟咏。
可称之为即兴法。
第二种是用某个固定的腔调(自创或他创)来吟咏成批的传统诗。
此法可称为套用法。
第三种是整齐划一地给每个汉字配上一个吟声(吟谱)。
此乃一字一音法。
第四种是模拟汉字的声调或声调走向给出相应数量的吟声(吟谱),这就是腔拟字声,可简称为拟声法。
相比较而言,即兴法的好处是自然天成,得来全不费工夫,不足之处是来无影去无踪,很难留住,没法传承。
套用法的优点是好记好用,人们喜闻乐见,缺点是以一套万,不同情感和风格的诗作听起来没什么差别。
一字一音法的好处是简单易学,宋代儒生吟咏《关雎》即用此法,缺点是全部使用单音且不转调,施之于长篇古风和古文尚可,施之于绝句则未免单调,缺乏灵动美。
而拟声法则避免了前三者的不足,更加贴近汉字母语的本来面目。
因为,汉语是世界上独有的旋律性声调语言,运用拟声法吟咏汉语格律诗,单音、双音、多音与转音齐备,自然更具音乐美,更带鲜活性。
用拟声法进行普通话吟咏,首先,得从理论上弄清普通话调值中的五度音高与简谱七音的对应关系。
笔者通过审音和比对,发现普通话的1度、2度和3度音高与简谱的1、2、3对等。
这样,吟谱1(读do)、2(读re)、3(读mi)便出来了。
再看普通话的4度和5度音高,则分别对等于简谱的降5和降6。
对此,普通话的4度音高可记录成吟谱4(读fa)或吟谱5(读sol),而普通话的5度音高则可记录成吟谱5或吟谱6(读la)。
其次,得从现实中找到高咏和低吟的根据。
中央电视台播放新闻时,播音员的声音相对较高,而现实生活中两人对话或自言自语时声音不可能那么高。
何以这样?不外乎情感和环境等等在起作用。
同理,与情感与环境等等相适应,普通话低吟时音高也会降低,可降低三度左右乃至于七度左右。
通过上述比对和认定,吟谱问题便从理论和现实上得到了初步解决。
笔者再依乐理(十二平均律)具体演练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最终求得了今四声的各种吟谱。
现将全部吟谱分写在下边(因缺乏打谱软件,吟谱低音一律加圈。
后文同此):阴平的吟谱:高咏为5或6,低吟为2、3或⑥。
阳平的吟谱:高咏为35或36,低吟为⑦2或⑦3。
上声的吟谱:高咏为214或215,低吟为⑥⑤1或⑥⑤2。
去声的吟谱:高咏为51或61,低吟为2⑤或3⑤。
以上根据乐理用拟声法推出的今四声普通话吟谱,高咏之声和低吟之声都具备。
其中,阴平为单音(可拖音),阳平和去声为双音,上声为三音和转音。
据此,用普通话吟咏任何一首律诗、绝句以及词和散曲小令,便都可以展示出该作品的整套吟谱来。
至于普通话“一”、“不”的变调,在作品中应按照变动后的实际声调展示吟谱。
需要指出的是:普通话里不存在入声!目前网上看到的普通话吟诵,让小学生把入声字挑出来一律改为短吟,这种倡导在理论上是偏离了普通话的,而在实践上则增添了难度和麻烦。
如此美其名曰“普通话吟诵”,真有点不伦不类,恐怕会误人子弟。
实际上,入声短吟属于标准语传统吟诵里的古五声雅言吟诵和昆腔吟诵(指南昆即南派昆腔吟咏),以及地方语传统吟诵。
这类难度较大的吟诵,放到中学和大学去施教可能更好些。
二、韵末同谱,吟句高低平衡众所周知,每一首传统诗词都是由不同的汉字组成的,四声的组装千变万化,因而,每首诗的吟谱绝不相同。
这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雷同现象,从而导致普通话吟咏变幻多姿,风光无限。
这才是拟声法带给吟咏的真正创意!当然,将口头之声转变为音乐之声的拟声法绝非笔者发明,古人早就在乐理上运用了拟声法。
黄帝时代,传说“中华乐祖”伶伦发明乐律时,就是用不同长度的竹管模拟昆仑山北凤凰的鸣叫声反复吹试,最终以12根竹管定下了不同高度的12个“半音”即十二律(参看《吕氏春秋》等书有关记载以及出土的战国均钟所绘十二凤凰图案)。
这一传说反映了华夏先民的音乐智慧,这种智慧演化出了《尚书·尧典》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而“声依永”则又演化成了后世昆曲的“依字行腔”。
如此说来,腔拟字声的拟声法真个继承了民族遗产。
有了这份遗产,所谓“吟咏何须谱曲”的说法便不足为奇。
因为,吟诵音乐原本就藏在汉字的声调中!只须将它从传统诗篇中展示出来即可。
试以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为例,其吟谱可以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字在上,谱在下):白日依山尽⑦2 3⑤ 3 5 51黄河入海流⑦3 ⑦2 51 ⑥⑤2 ⑦2欲穷千里目2⑤⑦2 5 ⑥⑤2 3⑤更上一层楼2⑤ 51 2⑤ 35 ⑦2有了这个展示,现在可以讨论韵末同谱的问题了。
上诗第二句的韵字“流”(阳平),采用⑦2作吟谱后,第四句的韵字“楼”(阳平)再次选用了⑦2作吟谱。
有人或许马上会问:细查前文,阳平的吟谱不是还有35、36和⑦3可选吗?为什么要有意重复?回答是:韵末选用相同的吟谱,这种有意重复其实就是再现和呼应。
从诗歌艺术上看,同韵再现可以强化押韵效果和展现出韵律美;而从音乐艺术上讲,同声相应则可呼应和再现音乐主题,给人们的脑海留下鲜明而深刻的音乐形象。
笔者搜看网上视频发现:北京戴学忱女史和涂玲慧教授用传统调吟咏李白《静夜思》时,内中的韵字“霜”、“乡”皆落音于吟谱6。
从而前后呼应,再现和深化了思乡主题,强化了音乐形象。
加上她们本来就以歌唱和音乐为专业,音质皆佳,吟咏起来便格外美听。
此外,南京陈少松教授吟咏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韵字全部采用吟谱1。
湘籍文怀沙老先生吟咏杜甫《秋兴》首篇,韵字全部采用吟谱6。
天津程滨先生用台湾大学戴君仁教授所创之调吟咏杜甫《旅夜书怀》,韵字全部落音于吟谱5。
由此可见,韵末同谱非常重要!地处南北的吟诵家们在这一点上毫无二致。
此情好比升国旗时所奏《国歌》,开端“起来!”落音于简谱1,中间数处落音于1,最后“前进!前进!进!”又连续三次落音于1,如此处理,就是为了强化全民抗敌这一音乐主题和形象。
当然,若是吟咏篇幅较长并且转韵的古风作品,则应在韵末同谱的基础上灵活变化,兼顾其它。
再来讨论吟句的高低平衡问题。
好的吟句必须是低吟和高咏的完美结合。
如果字字低吟,严重者恐怕躲不掉老病残喘之嘲;如果字字高咏,失当者恐难避免鬼哭狼嚎之讥。
只有低吟高咏有机结合,吟句才会达到平衡,反之则不堪入耳。
例如,吟咏唐代王维《山居秋暝》中的诗句“明月松间照”,如果展示的吟谱为:明⑦2/月3⑤/松2/间⑥/照2⑤,整个吟句低吟过多,毫无生气,听起来像在别扭地催眠。
修正之法,是将内中的某些低吟变为高咏,可展示为:明⑦2 /月3⑤/松5/间3/照2⑤,这样便平衡了,好多了。
而吟咏同一作品的下句“清泉石上流”,如果展示的吟谱为:清6/泉36/石35/上61/流36,整个乐句极不平衡,高咏之声过多,严重倾斜,简直要危房坍塌!可以想象,人们听后不是晕倒,就是被吓跑,这样的吟咏便搞砸了。
通过修正和改良,该吟句可展示为:清2/泉35/石⑦2/上3⑤/流⑦2,句中高咏之声与低吟之声有机配合,从而达到了新的平衡与和谐,听起来便优美多了。
而且,上句落音⑤与下句落音2的搭配也恰到好处。
三、亦诵亦吟,诵读吟咏合一准确地说,普通话吟诵应包括两个方面:普通话吟咏和普通话诵读。
前面所谈均为普通话吟咏,而普通话诵读已有现成理论可依,不再置词。
以下另辟蹊径,专谈普通话吟咏与诵读二者合一的问题,简称诵吟结合。
从艺术上比较,诵读和吟咏各具特点,各有千秋。
吟咏声长,属于音乐艺术,传达出音乐美;诵读声短,属于语言艺术,展现着语言美。
诵短与吟长两种艺术若能有机结合,则别有一番风景和情趣令人陶醉。
因此,当代吟坛呼唤着吟诵家们去勇敢地开拓诵吟结合的广阔天地,而诵吟结合的普通话吟诵也一定大有可为!遥想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电视连续剧《武则天》在大陆播放,剧中人物上官仪吟诵《关雎》前四句时,就是将诵和吟巧妙结合一气呵成的。
那种新鲜而奇特的吟诵之美至今难忘。
诵吟结合的一气呵成,其规则到底怎样,有何诀窍,值得吟诵界深入研究。
它需要借鉴古今吟咏规则和吟咏实践。
无论是方言吟咏、古五声雅言吟咏还是今四声普通话吟咏,都讲究句尾字要长吟。
回看《登鹳雀楼》吟谱,“尽”、“流”、“目”、“楼”四字的落音必须拖长其音。
古来吟咏还讲究:句中逢双的平声字要长吟、仄声字要短吟,长吟与短吟按照平仄格式交替进行。
回看《登鹳雀楼》,四个吟句中逢双的平声字“山”、“河”、“穷”、“层”必须拖长其音。
仿此规则,既然诵吟结合时诵声短而吟声长,那么,我们可将必须拖长其音的平声字定为吟咏(并可展示吟谱),而不须拖长其音的仄声字则定为诵读。
如此,诵吟结合的简要规则便确定下来了,这就是:诗的句尾字必吟,句中缝双的平声字必吟,其它各字一律为诵。
有了这个简要规则,诵吟结合就不再犯难了。
此外,诵吟结合必须讲究气息的调节和发声的自然。
尤其要注意,用诵吟结合法进行普通话吟诵时,吟的速度比起诵的速度来要慢六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