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3篇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3篇《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1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
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迁移新知。
注重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我说你拨”,“我拨你认”,“师拨生认”,“生生互拨互认”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来。
在孩子们认时刻的时候,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体现思维的层次性。
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通过教师的不断指导和学生的不断练习,学生很快就学会看钟面上的整时。
在引导学生将时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通过出示挂图演示小明的一天时间安排,使学生将小明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最后,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学生会看钟表认时间,但根据时间拨出相应的钟表就有难度了: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
这学期听了周琴、李蓉等三位老师的上的《认识钟表》后,发现周琴老师课一开始的教学设计比较好,画成钟,缺了什么?然后再教学时针、分针,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正心小学赵艳昆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
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比较,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
学生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
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本课以活动为主线,创设了“制作钟面”、“拨钟面”、“小明的一天”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
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实物钟,先在小组内进行活动: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然后由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够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充分体验“生活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了“生活中的钟表”、“小明愉快的一天”的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认识整时的教学反思
认识整时的教学反思1.12.23.3整理和复习比的认识教学反思,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表来看一下,观察钟面你发现钟面上有什么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前后位说一说。
认识整时的教学反思2017-08-16 19:01:51 | #1楼认识整时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时间,而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能力。
在教学中,我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创设了听谜语猜猜看的情景,课中又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学生兴趣浓厚,再谈谈钟表的作用之大,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认识钟表上的时间,并在自己的小钟上拨出这些时刻。
学生对以上几个钟面,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
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最后,我让学生再结合自己把一天的生活时间安排记录下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我在讲解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顺序转动时,还不够生动、形象,没有把顺时针方向讲清楚,学生脑袋中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应进一步改进。
课堂中,学生举手发言的面还不够广,还应该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的坐姿个别的还不规范,写字时有的没有抬头挺胸,这些常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争取做得更好。
通过整堂课的教学讨论与交流,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会有更大的进步!《整理和复习:比的认识》教学反思2017-08-16 19:01:56 | #2楼《整理和复习:比的认识》教学反思一、提供丰富信息,提高复习兴趣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复习课,学生有亲切感,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回顾比的意义。
为复习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比的应用等知识做好准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复习的兴趣。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3篇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3篇《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1昨天在学校开了一堂“理解钟表”的公开课,我在这堂课上看了很多视频和教案,但发现和自我想象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
梦想是充实的,现实是渺小的。
也就是说,我喜欢这个。
在这节课上,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学习工具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让学生在有形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
在整个课堂上,我想创造教学情境,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不执着,不活泼。
所以我一开始就介绍了钟表王国。
它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问题,一个接一个,创造了一个吸引人的环境。
然后用谜语引出钟表,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
我希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习新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然后,在知道钟面时,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什么,然后回答名字。
如果不完整,学生应补充,以提高听力参与度,逐步养成听力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但这一点在实践中并没有很好的突破。
它在想象中仍然是片面的,尚未得到充分实施。
据说数学来自生活。
没有生命的数学就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因此,在设计本课程教学时,我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和热情。
唯一的例外是小明上午9点上课,晚上9点睡觉,但他在同一时间做不同的事情。
他觉得一天有两个9点。
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生活的实际,更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尽管我有意识地希望学生们多说话,总结规则,但我还是急于更换,因为学生们的表现不如我预期的好。
谭校长还说,我最大的问题是,我没有完全驱动后进生。
全班都有优秀的学生回答。
这样,整个班级的整体差距就会扩大。
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高。
学期快结束了。
每次公开课结束后,我的同事们都会提出很多建议,这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只是站在领奖台上,我需要更多的努力!《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2这几天上课的内容是钟表的认识。
第一天上课时,虽然很顺畅的上下来了,但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最主要的是没有注意倾听学生。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通用8篇)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认识整时》教学反思(通用8篇)《认识整时》教学反思篇1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
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
我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学习钟表不仅是静止的图片,也要会认识真实生活中的钟表,这就需要平时生活中的多观察,多练习了。
想让孩子真正掌握,还需课后的大量实践。
在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认识整时》教学反思篇2《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借助学生好奇的心理以小红爱睡懒觉的故事吸引学生,导入新课,接着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又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自主发现、突出主体在新授部分,我以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发现钟面的三个特点:1、钟面上有12个数字;2、有两条不同的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
接着进一步让学生讨论交流二个钟面的的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二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多种形式进行整时的教学。
1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时间,而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课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和不满整时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经验。
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
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钟面和认识整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
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
通过实际教学,反思如下:一、处理较好的方面1、用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我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猜谜语”也是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所以,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猜谜语”中导入,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一方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注重培养观察能力。
首先: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能很详细地汇报自己的发现。
在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重视动手操作实践。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课标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
最新审定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教学反思(精品)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学生每天的生活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部分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经验”,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从而逐渐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
1.听声音导入,诱发兴趣。
我首先请大家听,猜猜是什么?接着提问:你们想认识它吗?自然引出课题。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1)初步认识钟面先欣赏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然后停留在一个钟面上,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还有数、格等部分。
(2)认整时、拨整时、读一读 出示钟面,谁能告诉大家这是几时?你是怎么看的?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认识,关键是引导学生说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再出示两外两块钟表图,这是几时?然后观察整这几个时刻的特别之处: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再告诉学生,这样的时刻都是整时。
接下来让问学生,你想拨一拨吗?让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为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观察与思考的机会,检查学习效果。
然后再看钟面,说时间,并提高学习难度,想一想过一小时是几时?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在现在大部分学生在学前都已经有接触,认时间想时间还是比较抽象,用动画的方式显示时针、分针的运动过程,直接呈现这个过程,降低学习的难度。
整个过程通过让学生观察、归纳,加以总结,使学生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
(3)写一写。
教学两种写法。
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并板书出来。
重点教学了电子表形式的写法,并让学生自己写一写。
3.巩固新知用课件出示92页的练习:“小明什么时间做什么”由此继续巩固看整时的法,并对学生进行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的教育。
《认识钟表》一年级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一年级教学反思《认识钟表》一年级教学反思篇1经过多次的尝试和最后的公开课,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感触,总结如下。
首先,是对于教学常规方面的觉悟。
我一直认为,教师的激情是整个课堂的总动力,因为激情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甚至不知道“上课”是个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状态去迎接和面对。
但是再好的观点也都有其适用范围,不是绝对正确的,我只看到了它闪闪发光的一面,却没有发现光亮背后的阴影。
没错,激情却是能够不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但当习惯慢慢养成后,教师如果不适当的降低自己的“态数”,便会让学生产生依赖。
当有一天没有了教师的激情,学生可能就无法自主地集中注意力听课,甚至就对学习失去兴趣。
适当的激情刺激可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连续作用下的刺激,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抑制学生学习动力的可持续生成,同时对于教师自己来说也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
所以,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可以适时地调动自己的激情,让课堂变得更活泼。
同理可得教师音量的教学效果。
适当的高声调可以抓住学生的耳朵和思想,连续的高音调作用,会让彼此都觉得疲惫。
我以后会学要慢慢的`调度自己的音量,脱掉小蜜蜂。
另外,要继续加强板书的练习。
其次,是教学语言艺术方面。
可能是生活中的习惯,让我的话语总是不精简:一句话可以说的事情,我总是得说三五句。
以至于把这个坏习惯也带入了我的数学课堂。
这样无疑在拖泥带水的同时还很浪费时间(怪不得,我的课总是上不完)。
所以应该要从生活入手,学会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尽量少说废话。
同时,我还发现,在教学知识方面,教师的话越多,越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比如说此次教学中“认识钟面”的时候,我的“多嘴”总是牵着学生的思维,而没有让他们的思维呈发散式的发展,课是上得顺利了,但长此以往,学生会变“笨”,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会越来越窄。
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优秀4篇)
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优秀4篇)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篇一《认识钟表》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学难点是特殊时刻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1、多媒体课件是帮助老师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途径,教师不应该完完全全被课件所牵引。
对于一个游刃有余的专家型的教师来说,课件应该是为他所用,而不是教师的整堂课的思维围绕着课件走。
面对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灵活机动,巧用教育机智。
2、教学重点要突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
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多次在练习训练中让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在反复说、反复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强化本节课的重点,并使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明朗。
3、巧妙地利用好课堂生成,使学生的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跳板。
在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的游戏环节,有一个学生在拨6时整的时候,错误地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弄反了,他拨的是“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6”,而作为教师,我没有立即发现。
通过这节课,我也反思自己:课堂上,要多问几个“你是怎么做到的?”“你能给大家讲一讲你的想法吗?”“谁有不同的想法?”其实,这是个很好的课堂生成的反例,而我没有及时发现,并充分利用。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能够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远更广阔!《认识钟表》课后教学反思篇二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迁移新知。
注重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我说你拨”,“我拨你认”,“师拨生认”,“生生互拨互认”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来。
在孩子们认时刻的时候,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体现思维的层次性。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1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延安市宝塔区东关小学张艳《认识整时》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这节课主要要使学生会认整时,发现整时刻的规律,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现就我今天所讲的《认识整时》一课进行教后反思如下:一、自我评价在执教《认识整时》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
又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1.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根据这些特点,我用谜语引出钟表,让学生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新知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面的学习活动中。
2.注重学生倾听,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如认识钟面时,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指名回答。
如若不完整,学生进行补充,从而提高倾听的参与度,逐步养成倾听的习惯,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我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如出示小明上午9时在上课,晚上9时在睡觉,同一个时刻却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两个9时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问题反思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课堂上,虽然我已经有意识地想让学生多说,自己总结出规律,但是由于学生的表现没有我预想的好,我一急,代替了他们的地位。
2.在认识大约几时,即快几时了,几时过了一点儿,时间有些仓促,学生没有听清,没有学透。
这节课的知识点其实比较多的,由于我自己的心态,担心课来不及,所以后半部分看上去比较赶。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一」《认识钟表》一课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
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把这课作为家长开放日的公开课。
但是由于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对教案没有熟透,加上略有紧张,导致这节课完成的非常不好。
一、情景引入。
我以帮助懒羊羊按时起床,送它一个小闹钟引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钟。
这一部分完成的还可以。
二、认识钟表。
(一)认识钟面: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如果多媒体课件能够按照学生发言的顺序依次呈现,效果会更好。
在认识分针和时针时,可以适当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认识整时:给学生三个钟面,找一找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让学生发现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就是整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请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个小朋友拨钟,一个小朋友读出时间,加深对整时的印象。
这一部分,我认为自己对整时的概念还不够强调。
在拨钟之前,可以自己先示范拨钟,再让学生拨一拨,而我却采用了十分简单的多媒体方式。
(三)整时的写法:介绍2种整时的写法。
虽然写法简单,但从学生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来看,他们掌握的不是很好,这与我上课时没有强调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电子表示法,那两点如何写好,如果我稍微强调下,学生可能写得更美观些。
三、综合应用。
1、小明的一天;2、两个特殊的时间:12时和6时;3、大约8时;4、钟表的演变。
这一部分,我讲的还是太快了,基本上每题只是点到,没有深入。
可能导致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印象不够深刻。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进。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需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是否精心备课,是否对教案熟悉,能否根据学生课堂实际表现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果教师对一节课没有准备充分,那么这节课就差不多“浪费”了《认识钟表》一课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
一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课后反思(共14篇)
一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课后反思(共14篇)篇1:《认识时间》的课后教学反思《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及相关的计算打基础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
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课件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教学伊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实物钟表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
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
然后,再通过手中的大钟表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
接着,又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最后,我采用了拨钟练习,以活动组织教学的策略,从三个方面开展了拨钟的活动:一,拨钟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即让学生体会时、分的关系;二,拨动分针,看到上面所指的数字让同位同学说一说对应的是多少分。
即巩固练习五分五分地认读时刻;三,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
也就是拨时刻、认读时刻的练习。
学生通过这一系列“做中学”的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参与学习,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我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整时的概念。
2.了解钟面上的刻度和时针、分针的指向。
3.掌握整小时钟相对于分钟钟差5分钟时,所处的位置。
### 能力目标4.能够使用时钟读出整小时时间。
5.能够根据时钟上的指针,判断当前所处的整小时时间。
### 情感目标6.培养学生对时间的准确感知和自主学习的兴趣。
7.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认识整时的概念。
2.掌握时钟上的刻度和指针指向的关系。
### 难点3.判断分钟钟相对于整点钟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出示一个标准钟表,向学生解释钟盘和指针的含义,并让学生观察指针指向的位置。
2.学习:教师介绍整时的概念,告诉学生整时是指整点的时间。
3.练习:让学生根据时钟上的指针,快速说出当前的整时时间。
4.巩固:组织学生做练习册上对应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整时时间,让他们思考如何用时钟来表示。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回顾前一节课所学内容。
2.引入:教师向学生提出整时钟相对于分钟钟差5分钟时所在的位置,让学生思考。
3.学习:教师示范时钟读数,并让学生跟读。
4.练习:让学生自行操作时钟,判断整时钟相对于分钟钟的位置。
5.拓展:让学生自行设计时间练习题,交流答案并讨论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整时的概念,掌握了时钟上刻度和指针指向的关系,以及整时钟相对于分钟钟的位置。
通过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的概念,培养他们对时间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自行设计时间练习题,写出题目及答案。
3.练习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整时钟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读懂时钟,并能够准确地判断整时钟相对于分钟钟的位置。
同时,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整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整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84-85页)认识整时。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认读整时,并正确的写出整时的两种表示法。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课件、钟面一个。
学具准备:学具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幻灯片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闹钟或钟表)同学们真聪明,听到闹钟响,就要马上起床,不能睡懒觉,我们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
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不知道有多少精致美观、造型独特的钟表。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钟表作品,好不好?这些钟表漂亮吗?这么漂亮的钟表有什么作用呢?(①可以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
②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该睡觉了。
③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上学了。
)钟表有这么多的作用,我们必须先认识它,才能使用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全班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联系生活,感知钟表面结构。
1、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钟表,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2、学生交流汇报:(1)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2)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
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钟面上的部件都被大家找出来了。
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个钟面。
(介绍钟面)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叫时针。
(板书:时针又粗又短;分针又细又长)钟面上有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格,全班一起按顺序数一数这些数字朋友。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7篇)新人教版
认识钟表《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认识钟表》是苏教版数学第一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
这节课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数和大约几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主要放在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来判断所表示的时间。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学生每天的生活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能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主要让他们掌握认识整时数和大约几时的方法。
根据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我采用猜谜语,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方式,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他们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学习,产生探究意识。
1、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课堂上呈现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本课的教学中,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如说说生活中小朋友升国旗、吃午饭、踢足球的时刻,说说自己早上起床、晚上睡觉的时刻等等。
2、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新知识的有意义习得必须在学习主体积极思维的参与下,经历认识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织,最终把新知同化,纳入原认知结构中。
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根本原因。
“正好7时”和“大约7时”,还有两个10时,这些都是可以设置认知冲突的素材。
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了这样的教学资源,巧妙设问,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在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过程中,重视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已经的对钟表知识感性经验,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总结出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认识了“7时不到一点”和“7时刚过一点”都可以叫做“大约7时”,真正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切实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5篇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5篇《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认识时间”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表示一时,分针走一小格”等不容易弄清楚,尤其是对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0,而不是常用的十进制感到不习惯,所以我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上课一开始利用作息时间表引入,让学生从表中找出学过的时间,从而复习看整时与半时的时间,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授部分我首先让学生认识钟面(有可以拨动时针分针的钟面配合教学),并通过观察、研究、对口令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钟面上各个数表示几分,为学习时间几时几分的教学,扫除了碍障。
接着,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再通过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的过程,让学生得出一时等于六十分,通过本节课的重点,紧接着,我用课件出示上课时间9:40的钟面,让学生读时间,并请读对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如何看几时几分的时间,学生更是兴致盎然,学习兴致更浓了。
此时,又出现2:05的钟面,让学生用刚才新学的的方法读时间,再用课件同时出现9:40和2:05的钟面,教孩子们用电子的表达方式,表示这个时间,重点讲解五分是不满十分,要用零在冒号后第一位占一个位置,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最后通过“芳芳的作息时间”读写时间,并设计“帮小动物找家”、计算一节课是四十分钟还要过几分钟是一小时等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当然,在本节课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注重还不够全面,互动的也不够,低年级的学生也应适当互动,在互动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可以有效的拓展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也可以有效的堤高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为每个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给予交流的空间。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认识整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还对学生日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认识整时教学的反思。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在教学认识整时之前,我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整时,理解整时的概念,以及能够将整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整时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混淆。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演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时钟的构造和整时的读法;小组讨论则让学生有机会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角色扮演则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加深对整时的认识。
但是,我发现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学生对整时概念理解不深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深度在教学内容上,我注意到整时的概念相对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我尝试通过举例、比较和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整时的直观认识。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的时钟指针位置,让学生理解整时的特点;通过归纳整时的读法,让学生掌握规律。
然而,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上仍然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引导。
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评价和反馈。
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等方式,我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但是,我发现评价方式还不够多样化,有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进一步改进评价机制。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但是,我发现这些资源的使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部分学生对多媒体资源的依赖性过强,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教学环境的创设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提问。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 认识整时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认识整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江南学校李友峰
答案
【素材积累】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摘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摘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摘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认识整时》的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石岗中心小学一年级朱红娟当我拿到一年级数学上册的课本时,最初给我的印象是:它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这一章是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所学内容只安排了一个课时。
但“时间”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是比较抽象的,因为小朋友平时对时间的关注很少,也没有什么时间概念,所以我把本一课时的内容设计成了两课时进行,昨天(23日)这节课是第一课时(书本第84页以及第86页1、2、3题)的内容,重难点是掌握整时。
本课,我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出发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构建教学思路。
为此,我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认识各类钟表、认识钟面的组成、认识整时和时间表示法、尝试动手拔整时这四大块。
采用“学生小组观察—反馈展示—动手拔时—归纳小结”这样的基本步骤,展开教学过程。
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的认知过程与学前儿童还有许多相似之处,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仍在其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才能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因此,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特点,为了符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各环节的设计,我安排了大量的操作活劝。
如小组观察钟面模型、小组尝试拔时、你说我拔他写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自主操作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这一节课下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时间,对两根指针(分针和时针)易弄混淆,我引导学生从分针长长的,时针短短的直观特征记忆;分针腿长跑得快,时针腿短跑得慢,郊果显而易见,可喜。
在整时特点的归纳这一环节中,其实我的板书中已经一目了然的呈现出规律,可我给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时间少了一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虽然有部分小朋友能说出整时,但由于小朋友平时对时间的关注很少,也没有什么时间概念。
就好比在上课前,我问小朋友: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间吗?很多小朋友心里其实是没底气的,有说10点,有说1点,可见小朋友的时间观念还是比较薄弱的。
所以大部分小朋友对钟表的了解还是很少的。
在本节课上,我首先让小朋友从家中拿来了一些钟,欣赏了各种类型的钟表后,然后观察钟面:钟上都有些什么?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说出钟面上有12个数字,师接着问: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然后顺势将数字写到课前画好的钟面上。
还有几根针(钟不同,针的数量也有所变化),学生根据自己的钟说说各针表示什么,但是有两根针一般都有,为了帮助学生区分和记忆,于是我便拿出自己做好的分针和时针,让小朋友先来说一说这两根针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说一根长,一根短,然后我做动作给学生看,并补充到那一根又长又细是分针,另一根又短又粗(胖)的是时针,板书:长——分针,短——时针,并把这两根针贴在黑板上,贴出3时整的样子。
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认识了钟面后就要来认识整时了。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中之重。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请小朋友说说黑板上的钟这是什么时候,很多小朋友都能说出这是3点,但当我进一步问他:你是怎么认的时候,小朋友们都沉默了,于是,我用模型钟拨了5点,接着让学生认一认,然后引导他们,3点和5点的两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点?这个时候小朋友们就马上明白怎么来认识整时了:当时针指着几,分针正好指着12的时候,它就是几时。
接着教师就引导学生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我们平时说的3点和5点,在数学上是说3时和5时(板书),你还见到过另外的表示方法吗?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电子表的方法。
有了3时和5时的基础,接着需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巩固知识。
教师拨钟,学生说几时,写几时;学生相互拨、说;教师说几时,学生拨几时等,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巩固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