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评审表(表一)

合集下载

xx市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能力认定审核表

xx市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能力认定审核表

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考核结果(附检测报告):
□否 □否 □否 □否
审核内容 网上公示结果: 期间检查结果(首次申请不填此项):
审核意见 审核组长签字:
批准意见 批准人签字: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xx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
检测机构 名称
资质证书 名称
申请认定 的检测类 别与检测
项目 审核类型
xx 市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能力认定审核表 证书编号
□首次
□扩项
复审
□变更
□其他
1是否齐备
□是
3. 提交申请材料是否符合真实性、完整性要求
□是
4. 现场核实结果是否满足申请认定监测类别和监测项目要求 □是

《检测机构综合能力评定表》

《检测机构综合能力评定表》

表7检测机构综合能力评定表核查组组长签名:检测机构负责人签名:注:①检测机构检测人员不少于10人,根据所申请的检测项目,还需满足以下要求: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具有3年以上工程桩检测工作经验,并具备高级或者中级职称的持证上岗人员不得少于4名,每检测项目(方法)持证上岗编审人员不得少于3人(钻孔取芯法机长、编审人员还应分别取得机长、编审培训证),报告编写人还应具备工程类相关专业高级或者中级职称,报告审核人还应具备工程类相关专业高级职称或注册岩土工程师资格。

主体结构工程检测:具有3年以上结构工程检测工作经验,并具备高级或者中级职称的持证上岗人员不得少于4名,每检测项目(方法)持证上岗检测人员不得少于3人,报告审核人还应具备工程类相关专业高(中)级职称或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资格。

钢结构工程检测:具有3年以上钢结构检测工作经验,并具备高级或者中级职称的持证上岗人员不得少于4名,每检测项目(方法)持证上岗检测人员不得少于3人,报告审核人还应具备工程类相关专业高(中)级职称或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资格。

射线法、超声波法的报告编审人还应具备相应检测方法报告编审上岗证。

建筑幕墙检测:具有3年以上建筑幕墙检测工作经验,并具备高级或者中级职称的持证上岗人员不得少于4名,每检测项目持证上岗检测人员不得少于3人,报告审核人还应具备工程类相关专业高级职称。

见证取样检测:具有3年以上相应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高级或者中级职称的持证上岗人员不得少于3名;每检测项目持证上岗检测人员不得少于3人,报告审核人还应具备工程类相关专业高级或者中级职称。

②现场核查结束前未能提供所抽取资料时,视为资料缺失,该项核查不予通过;③所有证据资料均需有效签署。

无故不予签署应记录为:“不满足”;④★:评定结果均为满足时,实验室通过核查。

环评文件技术审查评分表

环评文件技术审查评分表
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断面)、时段、频次设定符合导则要求,监测因子符合项目特征,环境现状评价及主要环境问题符合实际,超标原因分析清楚,区域污染源现状资料翔实可靠,引用资料具有时效性。
环境影响预测
影响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正确,预测内容完整,预测结果正确可信,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结论完整清晰。
工程可行性部分(满分40分)
工程分析
工程概况阐述清楚,排污环节、源强(含非正常工况)核算翔实,“三本账”明确;技扩改项目对原有污染源状况及存在问题阐述清楚;总图布置合理。
污染控制
措施
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含“以新带老”措施、替代方案或补充对策措施)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论述充分(有类比分析说明),可为达标排放结论提供支持。
现场部分(满分10分)
现场踏勘
保护目标确定正确,无疏漏。
现场汇报
项目负责人汇报报告书;汇报内容清晰明了,重点突出,对专家提问回答正确;汇报材料制作精良。
其它部分(满分5分)
规范性
附件齐全,计量单位正确,文字简洁,图、表清晰,结构合理,印制规范。
评价结论
结论明确、客观、公正,逻辑清晰,依据充分,能为环保主管部门项目审批提供依据。
考核等次
备注:环评机构年度考核得分按各季度考核得分均值计算,作为年度考核结果采用的依据。
修改效率(2分)
环评文件评审后或被退回修改后未按规定时间完成修改上报的,每推迟一天扣1分,扣完为止。

合计得分
备注:该评分表采用百分制,由窗口工作人员如实填写,一项目一表,每月汇总,最终根据项目数均值的40%拆算得分。
环评机构服务情况评分表
环评机构:
项目名称:
评价内容
1

苏州工业园区清城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能力认定环境监测能力确认表

苏州工业园区清城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能力认定环境监测能力确认表
水溶性盐总量(易溶盐总量)
土壤检测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NY/T 1121.16-2006
85
土壤、底质、污泥
二氧化硫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 482-200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HJ/T 56-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 57-2000
58
空气和废气
氮氧化物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79-2009
65
空气和废气
氯化氢
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暂行) HJ 548-2009
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 HJ 549-2009
66
空气和废气
硫化氢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5.4.10.3
居住区大气中硫化氢卫生检验标准方法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50
空气和废气
总悬浮颗粒物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
51
空气和废气
PM10,PM2.5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 618-2011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B/T 17095-1997
52
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烟尘、粉尘)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
72
空气和废气
苯胺类
空气质量苯胺类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T 15502-1995
大气固定污染源苯胺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68-2001

C3、环境事务品质检查考核标准及评分表

C3、环境事务品质检查考核标准及评分表

环境事务品质检查考核评分表
检查日期: 类别 检查项目 道路 垃圾桶 入户大堂 检查内容 柏油路面 地砖路面 垃 圾 桶 入户大堂门/窗、玻 璃 设施设备/灯具 地面、墙面、天花 地 面、墙面、天 花 设施设备/灯具 门/窗(玻璃) 楼道间 扶 手 地面/雨水管口 轿 厢 地面/导轨槽 标 识 牌 草 坪 灯 高 杆 灯 公共设施/设备(外 观) 地 面 公共设施/设备(外 观) 环境管理 便池/便斗 设施设备及通风 洗手台/镜面 树 枝 树 冠 管理/养护 受检项目: 检查方法 目测2条路面各50米路面/3项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 (杂物垃圾堆放发现一处为不合格) 目测2条路面各50米路面/3项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 目测检查地面3只,地下车库2只,楼层(道)内2只/3处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 目测及擦拭检查2个入户大堂/3处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 目测及擦拭检查2个大堂设施设备、灯具/3处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 目测及擦拭检查2个大堂/3处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 目测及擦拭检查2个楼道、消防走火梯/3处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 目测及擦拭检查2条消防走火梯(楼道)/3处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 目测及擦拭检查2条消防走火梯扶手/3处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 目测检查1栋楼宇天面/3处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 目测及擦拭检查2台电梯轿厢/单台3处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 目测检查2台电梯/3处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 目测检查宣传牌、标识牌各2个/3处或有严重污渍、破损2处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 目测检查3只草坪灯/3处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 目测检查3只高杆灯/3处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 目测检查3台公共设施设备(外观)/3处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 目测从入库门口前行100米,检查车库、通道等地面,排水沟(渠)30米/3处以上不合格为不达 标 目测检查车库100米之内各类设施设备/3处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 对园区公共洗手间或楼层(商业)公共洗手间卫生状况进行逐一目视检查/3处以上不规范为不达 标 目测检查园区内2条道路边各5棵乔木/3处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无枯死现象 目测检查园区内2条道路边各3棵乔木/3处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园区内无枯死现象 目测检查园区内2条道路两侧各30米绿化灌木/3处以上不合格为不达标 受检部门: 检查人: 是否达标(√) 不达标 达标 评分

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评审表

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评审表

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评审表一、机构基本信息1.机构名称:2.机构性质:3.机构业务范围:4.机构成立时间:5.机构注册资金:6.主要管理人员及其资质:7.机构人员结构:二、机构技术设备和实验室条件1.检测仪器设备清单:2.实验室面积及布局图:3.实验室硬件设施(如通风、温湿度控制等):4.实验室采样、分析、仪器校准流程图:三、机构质量管理体系1.是否具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如果是,请提供认证证书编号和有效期;-如果是,请提供认证证书编号和有效期;-如果是,请提供认证证书编号和有效期;4.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清单:四、机构检测能力1.检测项目及范围清单及简介:2.是否通过相应技术团队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如果是,请提供相关培训和考核记录;-如果否,请说明具备的技术团队及其背景资质;3.是否具有合法有效的检测方法标准:-如果是,请提供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资料;-如果否,请说明取得检测结果的方法依据;4.是否具备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及修订的能力:-如果是,请提供相关的标准制定或修订参与记录;-如果否,请说明申请机构认定的基本原因;五、机构检测能力保障1.检测设备的校准情况:-校准周期;-校准机构;-校准结果记录;2.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维护和保养计划;-维护和保养记录;3.仪器的备品备件和耗材供应:-备品备件和耗材采购计划;-备品备件和耗材使用记录;4.仪器设备的更新和维护计划:-更新和维护计划;-更新和维护记录;六、机构服务能力1.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评价:-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用户投诉处理记录;2.机构在社会环境检测领域的影响力:-参与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在行业内的口碑评价;七、机构诚信管理1.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记录:-如果是,请提供相关记录及处理情况;-如果否,请提供诚信管理制度和措施;2.是否存在服务质量和诚信管理方面的投诉记录:-如果是,请提供相关投诉记录及处理情况;-如果否,请提供转接投诉的渠道和处理流程;八、其他补充材料1.机构获得的荣誉及奖项:2.其他机构认定所需的补充材料:以上是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评审表的内容要求,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环境检测机构合同评审表

环境检测机构合同评审表

环境检测机构合同评审表1.1 合同基本信息1.11 合同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 合同名称:环境检测服务合同1.13 合同签署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4 合同有效期:________________(开始日期:,结束日期:________)1.2 合同双方信息1.21 委托方(甲方):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2 服务方(乙方):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服务内容1.31 检测项目:项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空气质量检测)项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水质检测)项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土壤检测)1.32 检测标准:标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标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3 服务方式:上门检测实验室检测其他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4 服务周期:检测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每月、每季度等)每次检测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合同金额与支付1.41 总金额:(人民币大写:)1.42 费用明细:项目1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2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3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3 支付方式:定金:(支付时间:)余额:(支付时间:)1.44 付款方式:银行转账支票其他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权利与义务1.51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提供必要的检测场所及相关信息。

环境监测机构内审查验表

环境监测机构内审查验表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不适用
备注
RB/T214-2017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
检查内容(文件)
应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样品分析
的培训与考核等。
4.2.6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
1. 程 序 文 件 是 否 建 立 了 保
员培训程序,确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持人员培训程序(4)
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
2.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应与检验检测机构当前和预
期的任务相适应。
4.2.7 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人员的相 关资格、能力确认、授权、教育、培 训和监督的记录,记录包含能力要求 的确定、人员选择、人员培训、人员 监督、人员授权和人员能力监控。
1.人员档案 2.监督记录
4.3 场所环境 4.3.1 检验检测机构应有固定的、临时 的、可移动的或多个地点的场所,上 述场所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 技术规范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将 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场所、 环境要求制定成文件。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 境或交叉污染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环 境测试场所应根据需要配备安全防护装 备或设施,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现场 测试或采样场所应有安全警示标识。
检查内容(文件)
1. 工 作 环 境 是 否 满 足 检 验 检测需要。 2. 在 固 定 场 所 以 外 进 行 检 验检测或抽样时,是否提出 相应的控制要求
4.2.2 检验检测机构应确定全权负责 的管理层,管理层应履行其对管理体 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a) 对公正性 做出承诺;b) 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 和有效运行;c) 确保管理体系所需 的资源;d) 确保制定质量方针和质 量目标;e) 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 检验检测的全过程;f) 组织管理体 系的管理评审;g) 确保管理体系实 现其预期结果;h) 满足相关法律法 规要求和客户要求;i) 提升客户满 意度;j) 运用过程方法建立管理体 系和分析风险、机遇。 4.2.3 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应 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

环境监测机构申请能力认定项目表.doc

环境监测机构申请能力认定项目表.doc

环境监测机构申请能力认定项目表环境监测机构申请能力认定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方法名称方法名称代码备注一、水(含大气降水)和废水1-1 采样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方法总则GB/T 13580.1-1992 大气降水样品的采集GB/T 13580.2-1992 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T 14581-1993 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3-2009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494-2009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指导HJ 495-2009 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T 52-1999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92-2002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 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HJ/T 165-2004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1)1-2 外观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494-2009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指导HJ 495-2009 1-3 流速、流量流速仪法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 50179-1993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指导HJ 495-2009 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T 52-1999 1-4 水温水质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GB/T 13195-1991 1-5 色度水质色度的测定GB/T 11903-1989 1-6 臭文字描述法臭阈值法(未认证)(1)1-7 浊度水质浊度的测定GB/T 13200-1991 1-8 pH值水质pH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 6920-1986 便携式pH计法(1)大气降水pH值的测定电极法GB/T 13580.4-1992 1-9电导率大气降水电导率的测定方法GB/T 13580.3-1992 实验室电导率仪法(1)便携式电导率仪法(1)1-10 透明度塞式盘法(1)1-11 悬浮物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1901-1989 1-12 总硬度水质钙和镁总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GB/T 7477-1987 1-13 溶解氧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GB/T 7489-1987 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HJ 506-2009 水质溶解氧的测定便携式溶解氧仪法(1)1-14 高锰酸盐指数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T 11892-1989 1-15 化学需氧量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 /T11914-1989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 399-2007 未认证1-16 五日生化需氧量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 505-2009 1-17 氨氮(铵、非离子氨)大气降水中铵盐的测定GB 13580.11-1992 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HJ 535-2009 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6-2009 水质氨氮的测定蒸馏-中和滴定法HJ 537-2009 1-18 总磷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 11893-1989 1-19 磷酸盐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T 84-2001 钼锑抗分光光度法(1)1-20 总氮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 11894-1989 1-21 铜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1987 水质镉、铜、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法(1)1-22 锌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1987 水质镉、铜、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法(1)1-23 铅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1987 水质镉、铜、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法(1)1-24 镉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1987 水质镉、铜、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法(1)1-25 铁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1911-1989 1-26 锰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1911-1989 1-27 镍水质镍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1912-1989 1-28 砷原子荧光法(1)1-29 硒原子荧光法(1)1-30 汞原子荧光法(1)1-31 总铬水质总铬的测定GB/T 7466-1987 1-32 六价铬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7467-1987 1-33 氰化物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 484-2009 1-34 挥发酚水质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 503-2009 1-35 石油类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 16488-1996 1-36 动植物油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 16488-1996 1-37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T 7494-1987 1-38 硫化物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 16489-1996 水质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HJ/T 60-2000 1-39 氟化物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7484-87 大气降水氟、氯、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B/T 13580.5-1993 水质无极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T 84-2001 1-40 硫酸盐大气降水氟、氯、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B/T 13580.5-1993 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重量法GB/T 11899-1989 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T 84-2001 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铬酸钡分光光度法(试行)HJ/T 342-2007 1-41 氯化物大气降水氟、氯、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B/T 13580.5-1993 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GB/T 11896-1989 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T 84-2001 1-42 亚硝酸盐氮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7493-1987 大气降水氟、氯、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B/T 13580.5-1993 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T 84-2001 1-43 硝酸盐氮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GB/T 7480-1987 大气降水氟、氯、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B/T 13580.5-1993 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T 84-2001 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HJ/T 346-2007 1-44 游离氯和总氯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苯二胺PDP分光光度法HJ 586-20101-45 甲醛水质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HJ 601-2011 1-46 苯胺类化合物水质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GB/T 11889-1989 1-47 烷基汞水质烷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204-1993 1-48 苯系物(8项)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异丙苯苯乙烯水质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二硫化碳萃取气相色谱法GB/T 11890-1989 (1)二、环境空气和废气2-1 采样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 2-2 烟气参数(温度、压力、水分含量、氧含量、排气流速和流量)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 2-3 二氧化硫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 482-200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HJ/T 56-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 57-2000 2-4 二氧化氮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GB/T 15435-1995 2-5 氮氧化物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79-2009 固定污染物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42-1999 固定污染物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 43-1999 定电位电解法(2)2-6 总悬浮颗粒物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 2-7 可吸入颗粒物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 618-2011 需备案2-8 降尘环境空气降尘的测定重量法GB/T15265-94 2-9 硫酸盐化速率碱片-重量法(2)2-9 硫酸盐化速率碱片-离子色谱法(2)2-10 颗粒物(烟尘、粉尘)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T 5468-1991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 2-11 烟气黑度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HJ/T 398-2007 测烟望远镜法(2)2-12 一氧化碳定电位电解法(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HJ/T44-1999 未认证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9801-1988 未认证2-13 氨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3-2009 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4-2009 2-14 硫酸雾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 5442009 2-15 氯化氢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HJ 549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暂行HJ 548200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HJ/T 27-1999 2-16 氯气固定污染源废气氯气的测定碘量法HJ 547200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HJ/T 30-1999 2-17 氟化物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HJ 4802009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HJ 4812009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HJ/T 67-2001 2-18 氰化氢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HJ/T 28-1999 2-19 硫化氢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2)2-20 铬酸雾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HJ/T 29-1999 2-21 铅及其化合物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HJ 5382009 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HJ 5392009 2-22 饮食业油烟金属滤筒吸收和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烟的采样及分析方法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附录A 饮食业油烟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GB 18483-2001 2-23 甲醛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 15516-1995 电化学传感器法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附录H 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HJ/T 167-2004 2-24 非甲烷总烃固定污染源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9-1999 2-25 沥青烟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重量法HJ/T 45-1999 2-26 甲醇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3-1999 气相色谱法(2)2-27 恶臭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1993 2-28 苯系物(8项)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异丙苯苯乙烯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 584-2010 2三、生物3-1 细菌总数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B)(1)3-2 总大肠菌数多管发酵法(1)3-3 粪大肠菌数水质粪大肠菌群和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行)HJ/T 347─ 2007 3-4 叶绿素a 叶绿素a测定(B)(1)四、噪声与振动4-1 环境噪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4-2 厂界环境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4-3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 4-4 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1990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2012-07-01实施)需备案4-5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T 10071-1988 注(1)表示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2)表示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

环境第三方检验监测机构能力确认表

环境第三方检验监测机构能力确认表

批准的检验检测能力表
机构名称:
机构地址:
批准的检验检测能力表
机构名称:
机构地址:
废水(含大气降水)
批准的检验检测能力表
机构名称:机构地址:废水(含大气降
第 4 页,共 9 页
附2批准的检验检测能力表
机构名称:机构地址:
废水(含大气降
水)
第 5 页,共 9 页
附2
批准的检验检测能力表
机构名称:机构地址:
废水(含大气降水)
和废气
批准的检验检测能力表
机构名称:
机构地址:
批准的检验检测能力表
机构名称:
机构地址:
批准的检验检测能力表
机构名称:
机构地址:
批准的检验检测能力表
机构名称:
机构地址:。

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审查评审表

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审查评审表
6
2.3
学术水平
10
a.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学术会议上交流人员:省级站≥20%,市(州)级站≥10%
3
b.论文在在市(州)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学术会议上交流人员:省级站≥20%,市(州)级站≥20%
4
c.论文在县级刊物发表及站内交流人员:省级站≥40%,市(州)级站≥40%,县级站≥30%
3
(县站10)
5
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岗职工总数的比例:省、市(州)级站≥50%,县级站≥40%
5
c.持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人数:省、市(州)级站≥在岗职工总数的80%,县级站≥在岗职工总数的75%,且持上岗合格证人数不少于5人
6
d.新增人员素质好、专业对口、学历水平与工作岗位相适应
5
2.2
人员素质
40
a.技术负责人应熟悉环境监测专业业务,具有5年以上环境监测专业工作经验,并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
6
c.具有对环境监测数据、环境统计信息进行规范收集、科学处理、安全储存和及时传输的能力,达到环境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
8
d.有对本区域环境质量、污染源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能力,在表征技术和评价方法上能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简明方便的评价方法
6
e.环境监测报告制度有效执行:环境质量公告、内部通报、报告书、监测报告、专题报告等按要求编制,质量和数量满足要求,数据综合利用充分、有效(为环境管理、公众服务)
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审查评审表(一)
监测站
序号
评审内容
分值
考核
得分
评审意见
1
监测人员上岗考核
100
1.1
基础理论考试:全站参考人员理论考试成绩总平均值
30

附表2社会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标准

附表2社会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标准

附表2 社会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标准指标认定内容评分说明得分一、组织机构3分申请认定单位的内部机构设置合理,部门职责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分)(1)机构设置合理,各科室职责明确。

(2分)(2)各岗位、各类人员职责明确。

(1分)二、人员素质13分1、从事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能力应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

(4分)(1)具备10名以上环境监测技术人员(3分)(2)高、中级职称比例达50%(1分),比例不足酌情扣分2、申请认定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报告签发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熟悉监测业务、有工作经验。

(2分)技术负责人、报告签发人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熟悉监测业务,有监测工作经验。

(2分)3、环境监测人员应熟悉有关环保法规、监测技术规范、标准及监测分析方法,掌握监测有关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了解环境样品和监测仪器的性能,并按环保行政部门的要求持证上岗。

(3分)(1)监测分析类(包括现场测试、采样、样品制备及实验室分析等)、质量管理类(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和综合技术类(包括数据管理、分析评价及报告编写和环境形势综合分析等)三类人员均要持证上岗。

(2分)(2)确保每个监测项目有两人以上取得合格证。

(1分)4、申请认定单位应制定年度人员培训计划,并有培训计划实施的培训记录。

(2分)(1)制定年度人员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与所承担的监测工作相适应。

(1分)(2)有培训计划实施的培训记录。

(1分)5、建有人员档案,一人一档(主要含学历证、职务、职称资格证、培训结业证、上岗考核证、技能考级证、在职教育证、工作业绩、获奖证、年度考核情况等内容)(2分)档案内容完整(2分)有缺项酌情扣分三、监测能力16分应具备申请基本条件所要求的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主要监控项目的测试能力。

监测单位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污染特征开展相应的扩展项目。

(1)申请认定类别和参数达到基本条件中三类60项的,得14分:(2)多一项得0.2分,满分2分指标认定内容评分说明得分四、仪器设备16分1、仪器设备配备的类别及数量应满足申请相应级别监测工作的要求(包括采样设备、样品前处理设备和数据处理需用的设备及相关软件)。

新测环境监测科技有限公司能力认定环境监测能力确认表

新测环境监测科技有限公司能力认定环境监测能力确认表
水和废水

水质钙和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水和废水

水质钙和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水和废水

文字描述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水和废水
磷酸盐
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水和废水
烷基汞(甲基汞、乙基汞)
水质烷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
总悬浮颗粒物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水和废水
粪大肠菌群
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行)
水和废水
全盐量(溶解性总固体)
水质全盐量的测定重量法
水和废水
硫酸盐
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铬酸钡分光光度法(试行)
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水和废水
氯化物
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
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水和废水
游离氯、总氯
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二乙基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空气和废气
一氧化碳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空气和废气
臭氧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空气和废气
乙醛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
甲醇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
硫酸雾
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
空气和废气
铬酸雾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江苏新测环境监测科技有限公司能力认定环境监测能力确认表
序号
项目类别
监测项目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
水和废水

申请认定的环境监测能力现场核查表

申请认定的环境监测能力现场核查表
水质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HJ/T 345-2007
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11-1989
19
水和废水

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1911-1989
ICP-AES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第三篇第四章(十三)
20
水和废水

ICP-AES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第三篇第四章(七)
45
土壤、底质、固废
pH值
森林土壤pH值的测定LY/T1239-1999
土壤中pH值的测定NY/T 1377-2007
46
土壤、底质、固废
有机碳(有机质)
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测定NY/T1121.3-2006
47
土壤、底质、固废

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GB/T17138-199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第三篇第二章(十二)
38
空气和废气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第三篇第二章(十二)
39
空气和废气
锡及其化合物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第五篇第三章(十一)
40
空气和废气
16
水和废水

ICP-AES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第三篇第四章(二十五)
水质钡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603-2011
17
水和废水

水质银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1907-1989
18
水和废水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评价考核表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评价考核表
V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考核表
共6页第5页
序号
评审内容
评 审 意 见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不适用
整改项 及说明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确保其人员培训和技术能力设施和环境条件、米 样及分析仪器设备、试剂材料、标准物质、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格式等 符合非标准方法的要求。
J
(三)
方法验证或方法确认的过程及结果应形成报告并附验证或确认全过程 的原始记录,保证方法验证或确认过程可追溯。
V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考核表
共6页第3页
序号
评审内容
评 审 意 见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不适用
整改项 及说明
环境测试场所应根据需要配备安全防护装备或设脚定期检查其有效 性。
V
现场测试或采样场所应有安全警示标识。
V
第十二条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配齐包括现场测试和采样、样品保存运输和制备 实验室分析及数据处理等监测工作各环节所需的仪器设备。
\
现场测试和采样仪器设备在数量配备方面需满足相关监测标准或技术 规范对现场布点和同步测试采样要求。
・V
应明确现场测试和采样设备使用和管理要求以确保其正常规范使用与 维护保养,防止其污染和功能退化。
V
现场测试设备在使用前后应按相关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关 键性能指标进行核查并记录,以确认设备状态能够满足监测工作要求
V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考核表
共6页第4页
序号
评审内容
评 审 意 见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南京迪天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能力认定环境监测能力确认表

南京迪天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能力认定环境监测能力确认表
六价铬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7467-1987
40
水和废水
总铬
火焰原子吸收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第四版)3.4.9.1
41
水和废水
苯胺类
水质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GB/T 11889-1989
42
水和废水
苯系物(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苯乙烯)
水质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1890-1989
43
环境空气和废气
铬酸雾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HJ/T29-1999
44
环境空气和废气
硫酸雾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45
环境空气和废气
二氧化氮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479-2009
57
环境空气和废气
乙醛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HJ/T35-1999
58
环境空气和废气
甲醛
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 15516-1995
59
环境空气和废气
二硫化碳
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
二乙胺分光光度法GB/T 14680-1993
60
环境空气和废气
苯系物(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苯乙烯)
水和废水

水质汞、砷、硒和铋和锑的测定原子荧光法HJ694-2014
28
水和废水

水质汞、砷、硒和铋和锑的测定原子荧光法HJ694-2014

江苏新测环境监测科技有限公司能力认定环境监测能力确认表

江苏新测环境监测科技有限公司能力认定环境监测能力确认表
75
空气和废气

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HJ539-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HJ538-2009
76
空气和废气
镉及其化合物
火焰原子吸收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 5.3.8.1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 5.3.8.2
16
水和废水
油类(石油类、动植物油)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2
17
水和废水
挥发酚
水质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503-2009
18
水和废水
总磷
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11893-1989
19
水和废水
总氮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
94
土壤

土壤质量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9-1997
95
土壤

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2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GB/T 22105.2-2008
土壤和沉积物汞、砷、硒、铋、锑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HJ680-2013
96
土壤
总汞
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1部分:土壤中总汞的测定GB/T 22105.1-200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57-2000
56
空气和废气
甲醛
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5516-1995

检测机构人员能力确认评价表

检测机构人员能力确认评价表
检测机构人员能力确认评价表
文件编号:
姓名
部门/岗位专业
学历
毕业院校
工作经历和培训情况概述:
能力确认情况
内容
确认方式
结果
不合格
合格
良好
优秀
□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或实验室认可准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检验检测机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的掌握情况。
□检验检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典型项目、标准的原理、操作过程、要点的掌握情况。
□所涉及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维护的掌握情况。
□代表性项目检测全过程技能考核情况。
□其他
技术负责人评价:
公司评价:
综合确认结果:
具有的能力,能胜任岗位。
确认人:日期:
授权结果:
授权开展工作;操作仪器。
授权人: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2.2
人员结构
30
a.在岗人员(含聘用人员)不少于10人;
6
b.与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者占在岗人员总数的比例≥75%;
6
c.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岗人员总数的比例≥75%。
6
d.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岗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50%。
6
e.持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人数不少于在岗人员总数的80%,且持上岗合格证人数不少于8人;
100
3.1
实验用房
20
a.业务用房面积不低于1500m2;
5
b.实验室清洁、整齐,采光、通风、湿度、温度、防振等条件能满足测试要求,实验室内无与检测无关的物品
5
c.实验室分布、安排合理,同一实验室内各监测项目间不产生干扰
3
d.实验室内上、下水管道及电、气线路的布置整齐合理、安全可靠,能满足测试工作需要
3
b.有严格的保管和领用制度,台帐清楚,记录准确
3
c.实验室内试剂的配制储存安全、合理、符合规范要求,试剂瓶标签书写规范、完整、清晰
4
3.10
安全措施
10
a.剧毒试剂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执行有关程序,专账管理、双人双锁、领用手续完善齐备
2
b.易燃、易爆物品由专人、专账管理,领用手续完善齐备
2
c.有毒、有害废液、废气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收集、处理、处置后排放
10
4.8*
质量负责人每年不少于1次对站内质量工质、标准样品(质控样)管理规范,有标准物质清册和领用记录
5
4.10
样品管理规范(包括样品唯一性标识、样品登记、样品检测、样品保留、样品处理等)
5
小结
评审员:年月日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评审表(表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5
d.监测人员所持上岗合格证项目覆盖本机构监测业务范围;
5
e.机构申请取证的每个项目持合格证人数不少于2人。
5
f.新增人员素质好、专业对口、学历水平与工作岗位相适应。
5
2.4
学术水平
10
a.论文在市(州)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学术会议上交流人员≥30%;
5
b.论文在县级刊物上发表及内部技术交流人员≥30%。
5
(注:技术报告被行政管理部门采用的,视为在同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2.5
科研水平
10
a.有参加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
5
b.有参加市(州)、县级科技项目,获市(州)、县级科技奖励
5
小结
评审员:年月日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评审表(表三)
监测站得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3
实验室条件
6
2.3
人员素质
30
a.监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应熟悉环境监测专业业务,具有5年以上环境监测专业工作经验,并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
5
b.质量负责人应熟悉环境监测及质量管理相关业务,具有5年以上环境监测专业工作经验,并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
5
c.所有从事监测分析的专业技术人员,每人具备承担3个以上监测项目的能力;
2
e.特殊实验室有环境条件的控制措施和记录
2
f.消防安全设施齐备、有效
3
3.2
有申请认定监测项目所需监测仪器及辅助设备
10
3.3
仪器设备放置合理,便于操作,有必要的防尘措施,配套设施完善
10
3.4
仪器的检定符合要求
10
a.强检仪器依法送检
5
b.其它送校或自校仪器设备有相应规程和记录,并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或有能证明其相关性的满意证据
实验报告:全站参考人员实验报告成绩的总平均值
10
小结
评审员:年月日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评审表(表二)
监测站得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2
机构和人员
100
2.1
机构
20
a.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4
b.具有独立的帐户,有满足正常监测工作的业务经费
10
c.组织机构职能健全;
3
d.具有固定的实验场所;
1
e.有检定证书或校准报告
2
f.维护计划,维护、维修和使用记录
1
g.有期间核查记录
2
3.8
玻璃器皿管理
5
a.各种玻璃器皿清洁、无玷污、放置合理,有适当的防尘、防污措施,按规定保管、使用
2
b.玻璃量器按规定依法送检或自校,并有相应记录
3
3.9
试剂的管理和使用
10
a.按规定分类放置和储存,库房有良好的通风、避光条件,有完善的消防、安全措施
5
3.5
每一台仪器设备都有明显的标识表明其状态,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使用记录清楚明确、完整、齐全,易于使用
10
3.6
仪器设备完好率达到100%
5
3.7
有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包括:
10
a.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序号、制造商名称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2
b.有开箱验收状态及记录
1
c.目前放置地点、保管人
1
d.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
2
d.有应急处理措施
4
小结
评审员:年月日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评审表(表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监测站得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4
质量管理
100
4.1
监测机构有质量负责人,有必要的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和实验条件,以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开
5
4.2
质量文件
25
a.建有能满足环境监测工作需要的质量体系并形成文件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评审表(表一)
监测站得分
序号
评审内容
分值
考核
得分
评审意见
1
监测人员上岗考核
100
1.1
基本理论考试:全站参考人员理论考试成绩总平均值
30
1.2
环境监测基本操作技能:全站参考人员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的总平均值
20
1.3
样品分析:全站参考人员样品分析测试成绩的总平均值
40
1.4
监测站得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5.
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100
5.1
制定了业务工作管理制度
10
5.2*
有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10
5.3
有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机制和措施
10
5.4*
对监测工作实施不定期检查的制度和记录
5
b.环境监测工作严格按质量体系要求运行
5
c.有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技术方案
5
d.有切实可行的年度质量保证工作计划,并报上级技术部门备案
3
e.有能证明质量保证工作按计划进行的记录(包括对原始记录和报告的质量审查处理意见、整改记录等)
5
f*.有年度质量保证工作总结,并报上级技术部门备案
2
4.3*
有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合格的记录
10
4.4
采用的监测分析方法、评价标准应现行有效
10
4.5
实验室内按规定采取质控措施,空白和检测限的测定、校准曲线、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控制等均符合质量控制技术方案,并有相关记录
10
4.6
原始记录使用统一表格,真实可信,填写规范,修改符合规定,妥善保管
10
4.7
监测报告使用统一格式,信息量全,内容正确,经三级审核后按规定报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