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
小学数学说题讲课讲稿
什么是“说题” “说题”的意义
“说题”的内容
范 例
范例
说题目 说思想 说学情分析
说解题策略
反思拓展
说学情分析
在教学时,老师最好在之前进行同类问 题基础关系题型的铺垫。例如: 一列火车长200米,它以每秒10米的速度穿 过200米长的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 离开隧道共需要_______时间. 在此铺垫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分析解决这 道题目,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说题”的内容
范 例
范例
说题目 说思想 说学情分析
说解题策略
反思拓展
说题目
本题是数学行程问题中的“火车过 桥”的问题,这类题不出现在教材内, 但其知识点的运用和题意的分析适合 五六年级学生解答。本道题涉及到的 知识目标是会转化时间,能计算经过 时间,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求速度 的方法。
什么是“说题” “说题”的意义
如转化的思想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假设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代换思想方说题的内容说解题策略说学情分析反思拓展什么是说题说题的意义根据要求分析学生的相关知识状况能力状况以及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情况说如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说需要学生做什么知识上的准备预习
小学数学说题
什么是“说题”
“教师说题”比赛是教师依据教材,从教材、考卷、 练习册等资料中选择一道题目,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 讲题目的背景与分析,讲学情分析与对策,讲题目的解 法与步骤,讲题目的拓展与变化,讲解题的收获与反思 等等。
什么是“说题” “说题”的意义
“说题”的内容
范 例
说题目
“说题”的内 容
反思拓展
说思想 说学情分析 说解题策略 反思拓展
结合学情,正确把握学生现有发展区, 根据试题的发散点,拓展迁移,利用一 般化、特殊化等方法,或利用类比等思 想,通过对题目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换, 从而对题目进行变式、推广与拓展等。
小学数学说题稿(武)
小学数学说题稿(武)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关于小学数学说题的稿件,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说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讨论和解释数学问题,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2. 说题示例
以下是几个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说题示例:
2.1. 问题描述
某个数的四分之一是12,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2.2. 解题思路
我们可以采用逆推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知道四分之一是12,那么这个数的四倍就是48。
因此,这个数是48。
2.3. 答案验证
我们可以通过验证来确认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48的四分之一是多少?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48的四分之一是12,与题目中的条件相符,说明我们的答案正确。
3. 小结
通过数学说题,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通过讨论和验证答案提高数学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课程要求设计适合的数学说题,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注意:以上为示例文档,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小学数学说课稿(最新7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最新7篇)小学数学平均数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认识平均数的第二课时,完成课本第43页例2及练习十一3、4、5题。
本例通过求两支篮球队的平均身高,比较这两支球队的身高情况,使学生理解: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不能反映其总体情况,应该用一个统计量来描述这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并和其他组数据进行对比,平均数就是这样的一个统计量。
要比较两支篮球队的身高情况,一个一个地比非常麻烦,而且不容易比清楚。
所以要先求出两个球队各自的平均身高,再用两个平均身高进行比较。
通过此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这部分内容是在已经认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初次学习简单的平均数,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平均数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学习了平均数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及求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中我没有只停留在“简单地给出若干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景中感受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平均数是统计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它能反映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广泛。
所以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是教学的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在学法指导上,我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建构数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说题稿件
五年级上册说题稿件一、题目名称五年级上册数学说题稿件二、题目背景五年级上册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这一册的内容不仅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加深,更是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好这一册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次说题稿件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相关知识点,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三、题目分析1. 知识点分析五年级上册数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知识点:(1)小数及其运算:学生需要掌握小数的概念、性质、运算方法等,能够进行小数与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分数及其运算:学生需要了解分数的概念、性质、运算方法等,能够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以及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3)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需要掌握常见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4)简易方程:学生需要初步了解方程的概念,能够解简单的线性方程。
2. 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但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可能仍然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 教学方法分析针对五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图形,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或模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帮助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3)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题过程与思路1. 教学目标设计根据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和学生情况,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五年级上册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讲题稿
小学数学讲题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小学数学中的一道经典题目,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题目如下: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他又买了4个,现在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们来分析一下题目。
小明最初有10个苹果,这是我们的起始数量。
然后,他给了小红3个苹果,这部分是减少的数量。
接着,他又买了4个苹果,这是增加的数量。
现在,我们用数学模型将这个问题进行建模。
假设起始数量为a,减少数量为b,增加数量为c。
那么,最终的数量应该是 a - b + c。
根据题目,我们知道 a = 10, b = 3, c = 4。
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些数值代入公式,得出最终的数量。
计算结果为:小明现在有11个苹果。
希望这个讲解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不仅要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还要用正确的数学模型进行建模和计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我想提醒大家,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能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数学,发现它的乐趣和价值。
谢谢大家的聆听!小学数学教师演讲稿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今天我站在这里,深感荣幸和责任重大。
我要感谢学校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在这个神圣的职业中发挥作用。
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同事们,是你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的学校充满了学术的生机和活力。
数学,这门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智慧的学科,是我们教育的重要基石。
它不仅在科学、技术、工程和医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因此,我们有责任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这门学科,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些能力是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一、说题意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分数混合运算。
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减、乘、除,那么,你觉得在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生1:要化简分数。
生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生3: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师:同学们都预习得很好!那么,现在老师给出一道题目,大家一起来看看,做好后,思考一下,看看你们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
(出示题目)二、说思维过程师:大家先做一做这道题目,然后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做完后,开始回答)生1:我是先把能约分的分数约分,然后再进行计算。
生2:我是按照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进行计算的。
生3:我在计算时,发现有些分数可以化简,有些不能化简,所以就先化简分数再计算。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在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我们要先观察分数的特点,看看能不能化简,如果可以就先化简,这样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运算顺序,一般是先乘除后加减。
三、说方法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1、观察特点:观察分数的特点,看是否能化简。
2、确定顺序:确定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3、化简分数:如果分数可以化简,就先化简分数。
4、计算结果: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出结果。
四、规律应用师:现在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做几道题目,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
(出示题目)小学数学教师说题课件一、引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说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数学问题,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篇文章将探讨如何制作有效的说题课件,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进行说题教学。
二、说题课件的设计原则1、目标明确:说题课件的目标应该明确,要针对某一特定的数学问题或者知识点进行讲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2、内容准确:说题课件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要符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
同时,还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讲解,以便学生们能够理解。
数学说题稿
小学数学说题稿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
我说题交流分为这样七部分:原题再现、题目来源、学情背景、解析过程、考点分析、题目价值及反思。
一、原题再现。
王大叔从河西村到河东村,每分走60米。
⑴出发10分后,他大约在什么位置?(用△在上图做标记)⑵王大叔9:15出发,走完一半路程时是什么时间?二、题目来源这道题出自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第6课《路程、时间与速度》练一练第6题。
题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教材创设的情境是学生很熟悉的,而且是小学阶段典型的行程问题。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三、学情背景路程、时间与速度,总价、数量与单价,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两个重要的数量关系,也是乘法的模型,这两个数量关系不仅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数量关系进行概括、总结,体会这些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让学生经历体验数量关系,提炼归纳与应用的机会。
以培养学生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奠定基础。
四、解析过程1.通过读题与分析,我们发现,这一题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能力要求包括:A.这道题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是典型的行程问题。
B.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具体含义。
使学生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模型化数学思想方法。
C.巩固练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竖式除法,在学生心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策略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解题过程先来看第(1)小题,先读题。
(1)题解题方法:从题目中提取信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速度×时间=路程60 ×10 = 600(米)标记:将全长2400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600,大约在处。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
《行程问题》说题稿小学部数学组颜瑜慧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准备从学情分析、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
首先请看习题: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
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一、学情分析:本题出自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七的第11题,属于第二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
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后的一个习题,要求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在三年级就已接触到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数量关系。
相遇问题的学习为六年级学习工程问题能进行知识迁移。
二、题目分析:本题的设计意图是三维的:一是考查数学思想:如: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
二是要考查数学能力:如:解决问题时要用到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和运算求解的能力;三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
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3、不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解题指导:因此,在学生解题时,我会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习题: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本题已知总路程与甲、乙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审题时应引导学生注意两车的行进方向是同时同向而行。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式。
(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文字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
算术法: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方程法:甲车行进路程+乙车行进路程=总路程)3、通过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选择对应数据进行计算,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说题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环节。
通过说题,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道常见的小学数学题目:小明有 10 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比小明多 5 个,请问小红有几个苹果?这道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它却涵盖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和数量关系的理解。
在讲解这道题时,我会先引导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我会问学生:“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让学生明确知道小明有10 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与小明有关系,并且是比小明多 5 个。
接下来,我会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比如,我会在黑板上画出小明的 10 个苹果,然后再一个一个地加上 5 个,边画边说:“小明有 10 个,小红比他多 5 个,那我们就一个一个地加,11、12、13、14、15,所以小红有 15 个苹果。
”通过这种直观的演示,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看到数量的变化和增加过程。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还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或者画一画,亲身体验数量的变化。
然后,我会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小红比小明多 5 个,所以用小明的 10 个加上多的 5 个,就是 10 + 5 = 15(个)。
”在学生掌握了这道题的基本解法后,我会进行拓展和延伸。
比如,我会问:“如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 2 倍,那小红有几个苹果?”或者“小明给了小红 3 个苹果后,两人的苹果数一样多,原来小红有几个苹果?”通过这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再来看另一道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8 厘米,宽是 5 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对于这道题,我同样会先让学生读题,理解周长的概念。
我会问学生:“什么是周长?”引导学生回忆周长就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然后,我会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思考长方形的周长应该怎么计算。
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也就是 8 + 5 + 8 + 5= 26(厘米)。
小学数学教师发言稿题目
尊敬的校领导、各位同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小学数学教育的未来与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因为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为他们的智慧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想说的是,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和公式的堆砌,它是一门充满魅力和智慧的学科。
在座的同学们,你们可能会觉得数学枯燥无味,甚至有些同学可能对数学产生了恐惧心理。
但是,我想告诉你们,数学其实可以非常有趣,它可以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和成就感。
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
以下是我想要分享的几点建议:一、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我们要善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小小超市”活动,让孩子们在买卖商品的过程中学习加减法;或者通过“测量家庭物品”活动,让孩子们运用长度、面积等概念。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探究式教学等,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我们要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勤于思考等,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对于孩子的学习至关重要。
我们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形成教育合力。
最后,我想对在座的同学们说,数学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你们的耐心和努力。
我相信,只要你们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勇敢面对挑战,就一定能够在数学的世界里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课件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章《分数的初步认识》,具体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读写、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读写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拿出一个蛋糕,将其平均分成4份,邀请一名学生上台来取走其中2份。
(2)教师提问:“这位同学取走了蛋糕的多少?”引导学生回答:“一半。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例题,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
(2)教师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子、分母的倍数关系等。
(3)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解答,并给予评价。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给予点评。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概念及读写方法。
2. 分数的基本性质。
3.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计算:2/5 + 1/5。
(3)计算:4/7 2/7。
(4)写出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两个应用。
2. 答案(1)1/3:三分之一;3/4:四分之三;5/6:六分之五。
(2)3/5。
(3)2/7。
(4)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在本节课中掌握了分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基本性质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完整)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
《行程问题》说题稿小学部数学组颜瑜慧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准备从学情分析、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
首先请看习题: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
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一、学情分析:本题出自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七的第11题,属于第二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
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后的一个习题,要求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在三年级就已接触到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数量关系。
相遇问题的学习为六年级学习工程问题能进行知识迁移。
二、题目分析:本题的设计意图是三维的:一是考查数学思想:如: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
二是要考查数学能力:如:解决问题时要用到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和运算求解的能力;三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
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3、不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解题指导:因此,在学生解题时,我会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习题: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本题已知总路程与甲、乙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审题时应引导学生注意两车的行进方向是同时同向而行。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式。
(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文字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
算术法: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方程法:甲车行进路程+乙车行进路程=总路程)3、通过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选择对应数据进行计算,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数学老师面试演讲稿题目
数学老师面试演讲稿题目尊敬的各位评委,我是XXX,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数学教育的理解和对教学的热情。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始终坚信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认为数学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考方式,包括观察、归纳、推理、想象、抽象等能力。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方法进行解决。
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的美妙之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其次,我认为数学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其最终目的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我认为数学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对数学会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我会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我会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会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我的课堂上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的乐趣。
谢谢!。
小学数学的说题
小学数学的说题篇一: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易)科学《地球的内部》说题稿小学部科学组易向华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很高兴我能站在这里,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地球的内部》,《地球的内部》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我准备从地球的结构、火山的分类、以及地震来时的自我保护,等方面进行说题。
首先请看题目:1、地球的内部结构是(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这是以填空题出现的,大部分同学会很快写出答案,有的同学没记住,写不出来,还有的同学会说不会写,如写成了(地壳)、(地慢)、(地该)。
2、有时是以选择题出现的,如: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里依次是()、()、()。
A、地壳、地幔、地心B、地幔、地心、地核C、地表、地心、地核D、地壳、地幔、地核像这种选择题有的同学一眼就能看中选好,有的同学模棱两可,选A选B还是选C都有地心呀,有的干脆乱懵。
第二个方面是以火山出题,如: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三部分。
像这种问题平时在课堂上讲过并会出现各类火山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火山的认识。
第三个出题意向就是地震,地震时的自我保护如:假如地震来了,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A、跳窗逃生B、躲在桌子底下C、躲在卫生间的墙角D、远离高压电线在这道题中,一定要看清题目,做法不正确的是,有很多的同学会选C,这是由于审题不清,正确答案是B、C、D,不正确答案是A,所以应该A。
二、解题反思:设计这些题的原因是因为它有值得学生去思考探究的因素,第1题地球的内部结构,既是一个记忆性题目又是一个操作、实验的题目,地球就像鸡蛋、地球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鸡蛋分为蛋白、蛋清、蛋黄,第2题火山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很好记,一死一活一休眠,第3题地震时的自救,地震来时,请莫慌,跳窗逃生不理想,远离和躲是要方,掌握方法是关键。
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往往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这种情况,解决此类题时,要让学生认真审题,解决实际的问题。
小学数学讲题稿
小学数学讲题稿篇一:小学数学讲题稿(董婷婷)新文学校小学数学讲题稿——董婷婷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讲题交流。
我的讲题交流分为这样四部分:选题背景、选题分析与解法、拓展以及反思。
一、选题背景。
我这个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八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117 例1”。
四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选这道题来和大家交流,我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它也是一个需要自主探究的问题。
3、可以让学生了解“复杂问题简单化”、“一一对应”等数学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
4、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选题分析与解法1、首先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从手上寻找看到的数字,除了有5个手指,还有4个空,解释“间隔”“间隔数”的意义,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在短距离上整体感知、确定研究方向为两端都栽的条形植树问题。
3、课件出示题目: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通过仔细分析观察题目: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猜想。
可能会出现100÷5=20(棵)、100÷5+1=21(棵)、100÷5+2=22(棵)等等多种猜想结果。
通过分析几种不同的猜想结果,都用到了100÷5=20,这个20是表示100米里面有20个5,也就是说20是表示间隔数,从而我们知道棵数与间隔数有关系,那么要求棵数就必须知道棵数和间隔数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先请学生们猜一猜它们的规律,要验证这些猜想是对还是错。
这就需要学生自主探究。
怎样探究这个问题,马上就有学生想到我们以前常用的方法——画图。
画线段图的确是研究数学好方法,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发现在长距离上一颗一颗种树太麻烦了。
小学数学说题稿
小学数学说题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
我的说题交流分为这样六部分:题目背景、题目分析、思路解法、指导策略、拓展以及反思。
一、题目背景。
我今天说题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01页,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数学思考例2,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逻辑推理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2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二条: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新课程标准还对推理能力做了这样的解释,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二、题目分析。
这道题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推理的方法和依据,构建推理框架,同时也是利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这一类型题的解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策略。
例2这个逻辑推理问题,需要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
此题让学生体会逻辑推理的常用策略“排除法”,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我们也可以首先先不列表,先排除,在经历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大胆设想,动手操作展示,另外动脑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途径。
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积累学习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路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讲题稿
小学数学讲题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
我的说题交流分为这样四部分:题目背景和题目的意思、题目的解法、题目的变化与反思。
一、题目背景和题目的意思:我说的这道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9页练十一的第5题”。
这是一道用加法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题目,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它也是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解决的问题。
在研究本题之前学生已经学完并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了,本题就要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题目的解法: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1、首先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小猫钓鱼入手导入本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再课件出示题目小猫钓鱼的主题图小猫的对话:第一只猫说我们吃了8条鱼,第二只猫说还剩40条,让学生看着题目说出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信息,引导学生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一共钓了多少条鱼?然后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
3、再根据学生的算式适时追问:“小猫吃了8条鱼,为什么还要加上8呢?以此来引导学生弄清8条、40条和一共钓的条数之间的关系,及时纠正”见吃就减的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考的能力。
三、题目的教学方法:本题的应用故事导入法和自主探讨法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自主解决题目的能力。
四、题目的变化与反思: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掌握这道题我设计两道变式让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1、小猫一共钓了48条鱼,还剩40条,问小猫吃了多少条鱼?2、小猫一共钓了48条鱼,小猫吃了8条鱼,问还剩多少条鱼?这两道变式题都是给出前提让学生本人提出题目并独立解决。
让学生经历解决题目的3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讲完这道题目后,我有了如许的一些思考:1、要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去寻找解决题目的方法如许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小学数学教研发言题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这一主题的几点思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一、引言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终身发展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空间想象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学会分享。
三、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创新1. 改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教师发言稿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教师发言稿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尊敬的家长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数学课堂老师。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提问,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出有效的问题,让同学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首先,我想说的是,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引发同学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所以,我们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前导知识。
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运用导入法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培养他们对某个概念或现象的兴趣。
比如,如果我们要讲解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时,可以引导同学们观察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如身高、年龄等,然后提问:你们觉得身高高的人一定比年龄大的人大吗?为什么?其次,我们要注意提问的方式。
一个有效的问题要容易理解,不能太复杂或太抽象。
我们要考虑到同学们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使用他们能够理解和回答的语言和方式。
例如,当我们要引导同学们思考数字的奇偶性时,我们可以简单地问:“你们觉得数字1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同学们快速回答,并开展有益的讨论。
另外,我们在提问时要注意让同学们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因此,在提问之后,我们可以给同学们一些时间思考和准备自己的回答,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在同学们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追问、鼓励分享和肯定不同的观点,促进他们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我们在提问时要注意控制问题的难度和层次。
对于不同的同学,我们需要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有些同学可能需要一个简单的基本概念,有些同学可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可以通过复杂的问题进行拓展探究。
我们要灵活运用不同的问题类型,如选择题、判断题、解答题等,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和展示自己的能力。
总之,一个好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学习的深入和广度。
我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让我们一起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
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把一块铁块放入这个容器后,水面上升2厘米,这个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一、题目背景:
本题出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2册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中练一练的第5题,属于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测量部分的内容。
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经初步感性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物体。
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圆柱的体积计算也是后面学习圆锥知识的基础。
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概念和特征,学习圆柱体的体积后的一个习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要求学生要掌握其解题方法,并能灵活解决此类型的问题。
通过这题的练习使学生理解其隐含的体积等量关系,正确运用圆柱体的体积知识,并进一步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二、题目分析:
这道题是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为载体,稍稍加以变化后,利用隐含的一个等量关系来计算出不规则物体体积。
求解铁块的体积其实还是求圆柱体的体积,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比如:所求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水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
因此,我认为这道习题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所求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
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容器半径的关系。
三、指导策略:
要使学生彻底弄清楚题意,能正确解题,就要在帮他们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圆柱体表象,但老师的讲解说教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不能代替学生的空间想象。
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该题型的解题思路。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解题中,我会安排通过四个步骤去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想象并尝试画一画立体图形来表述题意,让学生读题、理解、思考,运用已有的相关经验,画一画水体变化的草图,从而促进学生更清晰地、更正确地理解题意。
2、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后让学生来说一说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容器半径的关系。
3、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后找出解题方法,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此题解题方法是:10÷2=5(cm)5×5×3.14×2=157(米3)
4、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探究解题策略。
我会设计这样三个问题进行引导。
(1)、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得到这个铁块体积的。
让学生及时地回顾本习题的解题过程。
(2)、如果我们把这个容器变成长方体,那要怎么求铁块的体积。
换成一个不规则的容器行吗?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这道习题的特点就是利用了水的特点,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量地转化成了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图形的体积。
(3)、学到现在,你觉得像面对这种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来解决,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讨论出这种类型习题的钥匙策略,也就是先用画草图来理解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和相关数据,再进行计算。
四、迁移变式练习
此题本质特点是从生活现象中找到隐含的等量关系,再利用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我设计了以下相类似的问题:
1、把一个底面半径是15cm,高是20cm的圆柱体浸没在一个放满水的水杯中,那么会流出多少毫升的水?
2、一个圆柱形的钢坯,高1.5分米,底面周长长31.4厘米,把它锻造成一个长方体,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这两个迁移变式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知道不同形式的体积等量转化,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把解答此种题型的规律推广应用。
五、拓展探究:
我根据此习题的问题结构特点,设计这样一个拓展探究题:
一个高20cm的圆柱形容器里,盛有16cm高的水,把一块长10cm,宽12cm,高8cmr的长方体铁块放入容器中,结果水面上升后,容器
刚好满了,那么这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圆柱形的容器里有多少毫升的水呢?
设计这题的原因是因为它有值得学生去思考探究的因素,是通过隐含着的体积等量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有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同时也包括了长方体体积计算知识,圆柱体体积计算知识。
六、解题反思:
解决此类题时,要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题意画出立体图形,标上数据,利用几何直观建立模型,要充分发挥“形象化”思维的作用,把文字变成了直观的图形,让解题更明了更简单。
要利用画出的图形找出隐含的等量关系,分析所求的量在哪里,是面积还是体积,计算需要哪些条件,如何找到这些数据。
最终要引导学生理解此类型习题的问题结构特点,掌握其解题策略。
还有一点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空间,如有困难,鼓励引导学生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得出解题方法,还要提醒学生审题时注意考虑实际情况的处理。
最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最优方法,有条理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各位老师,刚才我从题目背景、题目分析、指导策略、解题指导、题目变式、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这些方面说了这道题目,我觉得数学说题就像一棵笋一样,它就是要把这题的相关的东西都找出来,然后一层层把这道题体现的最有价值、最有本质的那部分把它给剥出来,加以总结,进行变式,扩展。
各位老师,这是本人第一次写讲题稿,以上是本人对这个内容的一点点肤浅的认识,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教!谢谢。
助农电商商业模式
一、指帮助农
1、商业模式
2、商业模式详述
(1)名词解释
①指帮助农
厦门速卖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为中国县域自生态农村电商发展、农特产品上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指帮助农-自生态电商系统”是专为县域自生态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建设自主研发的,拥有多项知识产权的“自生态电商服务系统”。
目前,指帮助农-自生态电商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县域的自生态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建设。
②SAAS系统
指帮助农创建的电商服务系统是“县域自生态电商服务系统”,该SAAS系统主要为县域里面的批发买家和批发卖家提供平台支持与服务。
③B端卖家
B端卖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农产品供应商,一类是工业品供应商。
农产品供应商多为区域的一级供应商,通常为县域里面的加工厂和采购商。
③B端买家
在县域里面,B端卖家为B端买家供货,B端买家主要是零售商家,所以B端买家所面临的消费人群多为县域里面的普通消费者。
④C1端买家
C1端买家指的是县域以外广大的普通消费者。
⑤C2端买家
C2端买家指的是县域内的普通消费者。
(2)运作机制
①服务自生态
根据县域自有产品的属性和电商现状,按企业(合作社/农业公司)实际需要和市场以及用户需求;指帮助农整合县域电商服务共享资源:人才培训、运营服务、储运配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