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
数学说题说课稿
数学说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一题数学题目,这不仅是一个解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
希望通过今天的说题,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题能力。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道题目:“已知函数 f(x) = 2x^3 - 6x^2 + 9x - 4,求 f(x) 的单调区间及极值。
”这是一个典型的多项式函数求极值和单调性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我们需要找出函数的导数。
导数能够告诉我们函数在某一点的切线斜率,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函数的增减性。
对于函数 f(x) =2x^3 - 6x^2 + 9x - 4,我们可以使用幂法则求导,得到:f'(x) = 6x^2 - 12x + 9第二步,我们需要找出导数为零的点,这些点可能是函数的极值点。
我们解方程 6x^2 - 12x + 9 = 0,这是一个二次方程,我们可以使用求根公式来解它:x = (-b ± √(b^2 - 4ac)) / 2a在这里,a = 6,b = -12,c = 9。
将这些值代入求根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x 的两个解:x1 = (12 + √((-12)^2 - 4*6*9)) / (2*6) = 1x2 = (12 - √((-12)^2 - 4*6*9)) / (2*6) = 1.5第三步,我们需要确定这两个点将函数分成的区间的单调性。
这可以通过检查导数在这些区间的符号来实现。
我们可以取每个区间上的一个代表性点,比如区间 (-∞, 1)、(1, 1.5) 和(1.5, +∞),分别代入 f'(x) 中,观察导数的正负。
对于区间 (-∞, 1),我们可以取 x = 0,代入 f'(x) 得到 f'(0) = 9 > 0,所以在这个区间内,函数是单调递增的。
对于区间 (1, 1.5),我们可以取 x = 1.25,代入 f'(x) 得到f'(1.25) = -2.25 < 0,所以在这个区间内,函数是单调递减的。
五年级上册说题稿件
五年级上册说题稿件一、题目名称五年级上册数学说题稿件二、题目背景五年级上册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这一册的内容不仅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加深,更是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好这一册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次说题稿件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相关知识点,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三、题目分析1. 知识点分析五年级上册数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知识点:(1)小数及其运算:学生需要掌握小数的概念、性质、运算方法等,能够进行小数与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分数及其运算:学生需要了解分数的概念、性质、运算方法等,能够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以及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3)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需要掌握常见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4)简易方程:学生需要初步了解方程的概念,能够解简单的线性方程。
2. 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但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可能仍然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 教学方法分析针对五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图形,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或模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帮助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3)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题过程与思路1. 教学目标设计根据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和学生情况,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五年级上册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讲题稿
小学数学讲题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小学数学中的一道经典题目,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题目如下: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他又买了4个,现在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们来分析一下题目。
小明最初有10个苹果,这是我们的起始数量。
然后,他给了小红3个苹果,这部分是减少的数量。
接着,他又买了4个苹果,这是增加的数量。
现在,我们用数学模型将这个问题进行建模。
假设起始数量为a,减少数量为b,增加数量为c。
那么,最终的数量应该是 a - b + c。
根据题目,我们知道 a = 10, b = 3, c = 4。
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些数值代入公式,得出最终的数量。
计算结果为:小明现在有11个苹果。
希望这个讲解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不仅要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还要用正确的数学模型进行建模和计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我想提醒大家,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能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数学,发现它的乐趣和价值。
谢谢大家的聆听!小学数学教师演讲稿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今天我站在这里,深感荣幸和责任重大。
我要感谢学校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在这个神圣的职业中发挥作用。
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同事们,是你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的学校充满了学术的生机和活力。
数学,这门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智慧的学科,是我们教育的重要基石。
它不仅在科学、技术、工程和医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因此,我们有责任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这门学科,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些能力是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之欧阳学创编
《行程问题》说题稿小学部数学组颜瑜慧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准备从学情分析、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
首先请看习题: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
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一、学情分析:本题出自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七的第11题,属于第二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
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后的一个习题,要求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在三年级就已接触到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数量关系。
相遇问题的学习为六年级学习工程问题能进行知识迁移。
二、题目分析:本题的设计意图是三维的:一是考查数学思想:如: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
二是要考查数学能力:如:解决问题时要用到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和运算求解的能力;三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
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3、不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解题指导:因此,在学生解题时,我会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习题: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本题已知总路程与甲、乙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审题时应引导学生注意两车的行进方向是同时同向而行。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式。
(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文字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
算术法: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方程法:甲车行进路程+乙车行进路程=总路程)3、通过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选择对应数据进行计算,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数学说题稿
小学数学说题稿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
我说题交流分为这样七部分:原题再现、题目来源、学情背景、解析过程、考点分析、题目价值及反思。
一、原题再现。
王大叔从河西村到河东村,每分走60米。
⑴出发10分后,他大约在什么位置?(用△在上图做标记)⑵王大叔9:15出发,走完一半路程时是什么时间?二、题目来源这道题出自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第6课《路程、时间与速度》练一练第6题。
题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教材创设的情境是学生很熟悉的,而且是小学阶段典型的行程问题。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三、学情背景路程、时间与速度,总价、数量与单价,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两个重要的数量关系,也是乘法的模型,这两个数量关系不仅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数量关系进行概括、总结,体会这些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让学生经历体验数量关系,提炼归纳与应用的机会。
以培养学生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奠定基础。
四、解析过程1.通过读题与分析,我们发现,这一题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能力要求包括:A.这道题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是典型的行程问题。
B.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具体含义。
使学生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模型化数学思想方法。
C.巩固练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竖式除法,在学生心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策略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解题过程先来看第(1)小题,先读题。
(1)题解题方法:从题目中提取信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速度×时间=路程60 ×10 = 600(米)标记:将全长2400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600,大约在处。
小学数学说题稿
小学数学说题稿尊敬的各位听众,今天我要说题的内容是小学数学。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小学数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未来小学数学教育的展望。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初步了解,更是对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基础培养。
同时,小学数学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比如物理、化学等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
因此,学好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方法、数量关系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互动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游戏化教学: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未来小学数学教育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数字化技术和在线教育将更加普及和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
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将更加注重与生活的和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1年小学数学教师演讲稿(通用10篇)
2021年小学数学教师演讲稿(通用10篇)小学数学教师演讲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信任和鼓励。
今天,面对在座各位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我在这里发言真是诚惶诚恐。
记得接到教研室的这次任务后,我便开始了后悔与无地自容,因为虽然作为一名从教15年的老教师,可我去年才第一次教毕业班啊,我何从谈什么毕业班的工作经验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默默无闻的工作着,既没有震撼人心的举动,也没有摧人泪下的故事,我只是默默的为我的学生做着该做的一切,感觉并没有什么“经验”,有的只是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方法。
于是我一直在想,我该讲点什么?平时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为经验,权当与老师们探讨和交流吧。
一、热爱学生,以心换心。
回首自己十几年的工作足迹,我深深感受到:“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
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带着一颗博爱的心与一份厚重的责任,不懈追求。
这道理谁都明白,可真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几十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走到一起,鲜明的个性,不同的习惯,唯有老师的爱心才会将孩子们融合成一个集体。
不管是平日的嘘寒问暖,还是假日的游玩嬉戏;不管是课上鼓励的眼神,赞许的微笑,还是课下耐心地帮补,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公平的爱,是我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我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对于我们班的每一位学生,我也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
和优生相比,那些学困生、行为偏差生更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
在去年毕业的学生中,有一个叫张鹏的孩子,是四年级时转到我班的,父亲车祸去世,母亲一个人带他又要忙生意,加上他本身调皮不懂事,打人骂架逃课上的事经常发生。
虽然为此我很头疼,但我没有轻言放弃,在经常性的说理教育无效之后,我开始给他施展能力的机会,从班上的小组长,到校园110的执勤人员,记得当时想当校园110的同学很多,名额有限而比他优秀的同学多得多的情况下,我把机会给了他,全班同学几乎用憎恨的眼光看着我,我当时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张鹏说:“孩子,当所有的人都不看好你的时候,老师相信你,你也要相信你自己,改掉自己的缺点,让同学们另眼相待吧!”当时我就看到他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
小学数学析题发言稿
小学数学析题发言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数学析题发言人,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学题解的方法和技巧。
数学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学科,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轻松应对各种数学问题。
在今天的分享中,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首先,我想分享的是解题的思路。
在解数学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有时候会觉得困惑和无助。
但是,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思路,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解题时,要从问题的本质入手,理清问题的脉络,找到解题的关键点。
可以通过画图、列式、抽象思维等方式,找到解题的思路。
其次,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解题的方法。
解数学题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常用的方法,比如分步骤解题、类比法、逻辑推理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实际问题和生活中的经验,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另外,数学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所以在解题时,我们还要注重细节。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不要出现粗心导致的错误。
同时,还要注重题目描述的准确性,理解问题的含义。
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解题的心态。
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学科,解数学题时,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要轻言放弃。
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思路,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解题过程中,也要注意和同学们多交流,相互讨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解数学题是一项需要技巧和方法的工作,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分享,能够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祝大家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取得成功,更上一层楼。
谢谢大家!。
实验学校数学“说题小老师”2(2021年小学数学北师大版)
实验学校数学“说题小老师”班级:206班姓名:姚舒瀚个人介绍:大家好,我是义乌复旦实验学校206班的姚舒瀚同学。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
我平时爱好很多,我喜欢下围棋,我喜欢唱歌、画画、写字。
我最喜欢的是阅读书籍,看各种各样的书,对书本里的知识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今天由我来为大家解说题目,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题目来源:(数学书28页练一练的第1题)说题内容:大家好,我是义乌复旦实验学校206班的姚舒瀚同学,今天我给大家讲解数学书28页练一练的第1题《收玉米》。
从题目图上可以得知四个小动物收玉米的数量,我们先看第一小题“谁收的玉米最多,谁收的玉米最少”,可以先列一个表格(数位顺序表)。
小松鼠收了1503根,那么在第一行写上1503,旁边标注松鼠;小熊猫收了1468根,那么在第二行写上1468,在旁边标注熊猫;小熊收了740根,那么在第三行写上740根,在旁边标注小熊;小兔收了3650根,那么在第四行写上3650根,在旁边标注小兔。
我们知道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小熊收的玉米最少。
我们再比剩下的三个位数相同的数,先从最高位千位比,松鼠和熊猫的千位是“1”,小兔子的千位是“3”,“3”比“1”大,所以小兔子收的玉米最多。
剩下的两个数我们也可以比较一下,他们千位上都是“1”,我们可以比较一些百位。
小松鼠的百位是“5”,熊猫的百位是“4”,“5”比“4”大,所以小松鼠比熊猫收得多。
我们再看第二小题,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前面第一题的时候我们已经进行过画表格比较了,所以可以直接排出来:3650>1503>1468>740。
我的讲解完了,谢谢大家!。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面试真题示范逐字稿子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面试真题示范逐字稿子有余数的除法》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2.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每个数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感受算法的多样化,体会事物间的普遍联系;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及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试讲的课题是有余数的除法。
同学们,请坐。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用小棒子的方法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
请看PPT上的内容:16根小棒,每5根一组。
请填空:()根小棒,()根一组,能够分()组,还剩()根。
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独立解决,完成后汇报结果,并说说每个数字的含义。
谁来回答?大家一起说,老师填写。
刚才大家的回答非常好,但我们今天要继续研究有余数的除法,方法可能不太一样,大家要开动脑筋,多动口、勤动手。
上节课我们研究过在做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根据这个知识,我们继续今天的数学之旅——有余数的除法。
二)理论研究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
请看PPT,这是一道例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练现在,我们来做一些练题,加深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请大家跟着PPT上的题目,独立完成,完成后可以相互核对答案。
四)归纳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了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理解了每个数的含义。
通过练,我们加深了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堂作业同学们,回家后,请完成教材上的作业题,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的认真听讲和参与,下课!XXX同学非常优秀,她回答问题又快又准。
我们发现加法、减法、乘法的竖式都是从上往下写,但是除法不是。
小学数学说题稿
小学数学说题稿——张艳燕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
我的说题交流分为这样六部分:题目背景、题目分析、思路解法、指导策略、拓展以及反思。
一、题目背景。
我今天说题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01页,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数学思考例2,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逻辑推理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2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二条: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新课程标准还对推理能力做了这样的解释,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二、题目分析这道题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推理的方法和依据,构建推理框架,同时也是利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这一类型题的解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策略。
例2这个逻辑推理问题,需要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
此题让学生体会逻辑推理的常用策略“排除法”,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我们也可以首先先不列表,先排除,在经历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大胆设想,动手操作展示,另外动脑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途径。
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积累学习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路解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说题稿
——张艳燕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
我的说题交流分为这样六部分:题目背景、题目分析、思路解法、指导策略、拓展以及反思。
一、题目背景。
我今天说题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01页,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数学思考例2,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逻辑推理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2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二条: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新课程标准还对推理能力做了这样的解释,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二、题目分析这道题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推理的方法和依据,构建推理框架,同时也是利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这一类型题的解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策略。
例2这个逻辑推理问题,需要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
此题让学生体会逻辑推理的常用策略“排除法”,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我们也可以首先先不列表,先排除,在经历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大胆设想,动手操作展示,另外动脑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途径。
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积累学习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路解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教师说题活动评分标准(例习题)
3.要给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道题的正确解法,尽可能给出多种解法,要求保留解法中的重要过程(一些复杂的计算过程可省略).
40分
说题目的思想方法
解完题后要对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提炼.
10分
说题目的变化
说出这道题可以作怎样的变式、延伸.
10分
教态、语言、时间
要求说题者教态自然亲切, 语言准确流畅.
10分
评语
总分
注:说题要求
参赛人员说题时间控制在12-15分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数学教师说题活动评分标准(试用稿)
温州市第三十九中学数学组
一、例、习题类
评审指标
评审标准
分值
得分
说题目的背景
要求说明题目来源,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及这些知识点在相应学段内的数学地位和作用等.
15分
说题目的学习者
说学生在此题知识起点和该学段学生思维特点及学情预设.
15分
说题目的教学
1.要求要说明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要说明本题难点的位置、难点的程度及难点的成因.
(完整)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
《行程问题》说题稿小学部数学组颜瑜慧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准备从学情分析、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
首先请看习题: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
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一、学情分析:本题出自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七的第11题,属于第二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
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后的一个习题,要求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在三年级就已接触到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数量关系。
相遇问题的学习为六年级学习工程问题能进行知识迁移。
二、题目分析:本题的设计意图是三维的:一是考查数学思想:如: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
二是要考查数学能力:如:解决问题时要用到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和运算求解的能力;三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
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3、不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解题指导:因此,在学生解题时,我会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习题: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本题已知总路程与甲、乙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审题时应引导学生注意两车的行进方向是同时同向而行。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式。
(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文字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
算术法: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方程法:甲车行进路程+乙车行进路程=总路程)3、通过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选择对应数据进行计算,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面试发言稿范文
小学数学面试发言稿范文
亲爱的老师们,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面试小学数学教师的岗位。
我深爱数学,也热爱教育这个神圣的事业。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将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为己任。
我相信,在我的引领下,学生们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
我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注重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也将注重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信心。
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信任,他们一定会在数学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最后,我将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我将努力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引导他们茁壮成长。
谢谢大家!我期待能够加入贵校,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助力。
小学数学说题讲课讲稿
一列火车通过530米得山洞要40秒钟, 以同样的速度通过380米的大桥要30秒钟。 这列火车速度多少?车身长多少?
什么是“说题” “说题”的意义
“说题”的内容
范 例
范例
说题目
说拓展
说思想 说学情分析 说解题策略 反思拓展
变式二:
已知某一铁桥长1000米,现有一列火 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开始上桥到完全 通过桥共用一分钟,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 的时间为40秒钟,求火车的长度和速度。
“说题”的内容
范 例
范例
说题目
说思想
说思想
解答本道题目主要运用到了
说学情分析 转化的思想,对应的思想,数形
说解题策略 结合的思想以及简易方程的思想。
反思拓展
什么是“说题” “说题”的意义
“说题”的内容
范 例
范例
说题目 说思想 说学情分析
说解题策略
反思拓展
说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教学一些比 较基本的行程问题。火车过桥问题是行程 问题中比较难的一类题,这道题中,主要 要引导学生理解“经过路程=车身长+桥 长”,这类题的掌握不在教学大纲内,适 合在数学活动课或课外进行拓展讨论交流, 更适合于班上小部分学生能力强的学生或 学有余力的学生解答。
什么是“说题” “说题”的意义
“说题”的内容
范 例
说题目
“说题”的内 容
反思拓展
说思想 说学情分析 说解题策略 反思拓展
结合学情,正确把握学生现有发展区, 根据试题的发散点,拓展迁移,利用一 般化、特殊化等方法,或利用类比等思 想,通过对题目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换, 从而对题目进行变式、推广与拓展等。
小学数学说题
小学数学讲题稿
小学数学讲题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
我的说题交流分为这样四部分:题目背景和题目的意思、题目的解法、题目的变化与反思。
一、题目背景和题目的意思:我说的这道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9页练十一的第5题”。
这是一道用加法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题目,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它也是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解决的问题。
在研究本题之前学生已经学完并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了,本题就要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题目的解法: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1、首先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小猫钓鱼入手导入本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再课件出示题目小猫钓鱼的主题图小猫的对话:第一只猫说我们吃了8条鱼,第二只猫说还剩40条,让学生看着题目说出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信息,引导学生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一共钓了多少条鱼?然后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
3、再根据学生的算式适时追问:“小猫吃了8条鱼,为什么还要加上8呢?以此来引导学生弄清8条、40条和一共钓的条数之间的关系,及时纠正”见吃就减的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考的能力。
三、题目的教学方法:本题的应用故事导入法和自主探讨法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自主解决题目的能力。
四、题目的变化与反思: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掌握这道题我设计两道变式让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1、小猫一共钓了48条鱼,还剩40条,问小猫吃了多少条鱼?2、小猫一共钓了48条鱼,小猫吃了8条鱼,问还剩多少条鱼?这两道变式题都是给出前提让学生本人提出题目并独立解决。
让学生经历解决题目的3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讲完这道题目后,我有了如许的一些思考:1、要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去寻找解决题目的方法如许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把一块铁块放入这个容器后,水面上升2厘米,这个铁块的体积是多少?一、题目背景:本题出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2册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中练一练的第5题,属于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测量部分的内容。
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经初步感性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物体。
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圆柱的体积计算也是后面学习圆锥知识的基础。
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概念和特征,学习圆柱体的体积后的一个习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要求学生要掌握其解题方法,并能灵活解决此类型的问题。
通过这题的练习使学生理解其隐含的体积等量关系,正确运用圆柱体的体积知识,并进一步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二、题目分析:这道题是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为载体,稍稍加以变化后,利用隐含的一个等量关系来计算出不规则物体体积。
求解铁块的体积其实还是求圆柱体的体积,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比如:所求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水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
因此,我认为这道习题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所求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容器半径的关系。
三、指导策略:要使学生彻底弄清楚题意,能正确解题,就要在帮他们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圆柱体表象,但老师的讲解说教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不能代替学生的空间想象。
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该题型的解题思路。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解题中,我会安排通过四个步骤去指导学生完成习题: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想象并尝试画一画立体图形来表述题意,让学生读题、理解、思考,运用已有的相关经验,画一画水体变化的草图,从而促进学生更清晰地、更正确地理解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程问题》说题稿
欧阳光明(2021.03.07)
小学部数学组颜瑜慧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准备从学情分析、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
首先请看习题:
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
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
一、学情分析:
本题出自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七的第11题,属于第二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
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后的一个习题,要求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在三年级就已接触到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数量关系。
相遇问题的学习为六年级学习工程问题能进行知识迁移。
二、题目分析:
本题的设计意图是三维的:一是考查数学思想:如: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
二是要考查数学能力:如:解决问题时要用到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和运算求解的能力;三
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
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3、不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解题指导:
因此,在学生解题时,我会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本题已知总路程与甲、乙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审题时应引导学生注意两车的行进方向是同时同向而行。
)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式。
(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文字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
算术法: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方程法:甲车行进路程+乙车行进路程=总路程)
3、通过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选择对应数据
进行计算,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本题分别可以运用算
术法和方程法进行解答)
算术法:570÷(110+80)=3(小时)
方程法:解: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
110X+80X=570
X=3
答: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
4、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总结解决此类题目的方法与策略,举一反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变式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应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基于这样的目标要求,我将题目进行了如下变式:
变式一:改编问题(已知总路程和甲、乙两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刻)
甲、乙两列火车早上8:00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
两车几时相遇?
变式二:改编条件和问题(已知总路程、相遇时间和甲车的速度,求乙车的速度)
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经过3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变式三:改变行进方向(理解“同向开出”,由相遇问题迁移到追及问题。
)
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同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
甲车几小时后追上乙车?
五、拓展探究:
为发展创新意识,根据此习题的问题结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探究题:
小林、小云二人在一条马路上练习骑自行车,小林的速度是250米/分,小云的速度是200米/分。
开始时,两人相距1500米,两人同时出发,几分钟后相距500米?
解答本题时应分析以下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1、相向而行。
原来相距1500米,出发后距离逐渐减少至500米。
2、相向而行,到相遇,再离开,相距500米。
3、同向而行,小云在前,小林在后,由于小林比小云快,所以两人距离在缩小。
追上之前相距500米。
4、同向而行,小云在前,小林在后,由于小林比小云快,小林追上小云后超过小云500米。
本题还有两种不可能的情况:
1、从运动方向来看,背向而行。
距离将比1500米远,不可能相距500米。
2、从运动方向来看,同向而行,小林在前,小云在后。
这样,二人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大,也不可能。
六、解题反思:
设计这题的原因是因为它有值得学生去思考探究的因素,此题题型开放,结果多样,要求学生能发散思维,想象运动的不同形式和产生的各种结果,分析中能数形结合。
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往往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只考虑
到“相向而行”这种情况,解决此类题时,要让学生认真审题,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借助线段图将每种情况进行分析,运用相对应的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的问题。
结语:
通过本次说题活动,我觉得我们的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能力,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
以上是我的说题内容,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