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题稿汇编
数学 说题稿
数学说题稿1、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36、37页《旅游中的数学》。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旅游中的数学》是数学四大领域中“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的内容。
教材在学生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之后,安排“旅游中的数学”一课,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教材简析本课教材的知识结构呈现为:(1)租车,教材首先出示一幅租车情境图,师生组成了40人的一个旅游团,有大车和小车,老师提出问题怎样租车最省钱?学生通过讨论这一问题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2)用餐,学生通过为自己安排饮食,复习小数加减法,体会合理搭配。
(3)制订旅游计划。
这部分内容分两课时完成,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解决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他们对旅游非常感兴趣,而且又有一定的旅游经验,所以我将教材进行加工和整理。
首先为学生创设去本地风景区“瀛湖”旅游,这样一个情境,然后在模拟情境中解决“租车、买门票”、“用餐”的费用计算问题。
这样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了数学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下节课制订旅游计划作了铺垫。
4、学习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按大纲的要求,确定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②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旅游)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来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②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的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③结合具体情境,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结合具体情境,再联系生活实际,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②通过练习活动,感受数学的严谨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5.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小学数学说题稿(武)
小学数学说题稿(武)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关于小学数学说题的稿件,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说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讨论和解释数学问题,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2. 说题示例
以下是几个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说题示例:
2.1. 问题描述
某个数的四分之一是12,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2.2. 解题思路
我们可以采用逆推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知道四分之一是12,那么这个数的四倍就是48。
因此,这个数是48。
2.3. 答案验证
我们可以通过验证来确认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48的四分之一是多少?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48的四分之一是12,与题目中的条件相符,说明我们的答案正确。
3. 小结
通过数学说题,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通过讨论和验证答案提高数学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课程要求设计适合的数学说题,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注意:以上为示例文档,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五年级数学说题稿
五年级数学说题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道五年级数学题目。
这道题目不仅考察了我们的基础数学知识,还对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挑战。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道题目的背景、知识点、解题思路和易错点。
一、题目背景这道题目以一个实际情境为背景,让我们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
通过这道题目,我们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知识点这道题目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计算。
这些知识点都是我们在五年级数学中学习的重点内容,需要我们熟练掌握。
三、解题思路首先,我们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背景。
然后,我们要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列出相关的数学表达式。
接着,我们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这些表达式进行计算和化简。
最后,我们要根据计算结果,回答题目所提出的问题。
四、易错点在解答这道题目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易错点:仔细审题:我们要确保理解题目的要求和背景,避免因为理解错误而导致答案错误。
细心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细心,避免因为粗心大意而出现计算错误。
答案完整:在回答问题时,我们要确保答案完整、准确,避免因为遗漏或错误而影响最终得分。
五、总结通过这道五年级数学题目,我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还提高了我们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谢谢大家!。
五年级上册说题稿件
五年级上册说题稿件一、题目名称五年级上册数学说题稿件二、题目背景五年级上册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这一册的内容不仅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加深,更是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好这一册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次说题稿件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相关知识点,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三、题目分析1. 知识点分析五年级上册数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知识点:(1)小数及其运算:学生需要掌握小数的概念、性质、运算方法等,能够进行小数与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分数及其运算:学生需要了解分数的概念、性质、运算方法等,能够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以及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3)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需要掌握常见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4)简易方程:学生需要初步了解方程的概念,能够解简单的线性方程。
2. 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但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可能仍然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 教学方法分析针对五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图形,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或模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帮助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3)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题过程与思路1. 教学目标设计根据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和学生情况,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五年级上册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一、说题意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分数混合运算。
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减、乘、除,那么,你觉得在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生1:要化简分数。
生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生3: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师:同学们都预习得很好!那么,现在老师给出一道题目,大家一起来看看,做好后,思考一下,看看你们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
(出示题目)二、说思维过程师:大家先做一做这道题目,然后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做完后,开始回答)生1:我是先把能约分的分数约分,然后再进行计算。
生2:我是按照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进行计算的。
生3:我在计算时,发现有些分数可以化简,有些不能化简,所以就先化简分数再计算。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在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我们要先观察分数的特点,看看能不能化简,如果可以就先化简,这样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运算顺序,一般是先乘除后加减。
三、说方法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1、观察特点:观察分数的特点,看是否能化简。
2、确定顺序:确定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3、化简分数:如果分数可以化简,就先化简分数。
4、计算结果: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出结果。
四、规律应用师:现在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做几道题目,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
(出示题目)小学数学教师说题课件一、引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说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数学问题,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篇文章将探讨如何制作有效的说题课件,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进行说题教学。
二、说题课件的设计原则1、目标明确:说题课件的目标应该明确,要针对某一特定的数学问题或者知识点进行讲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2、内容准确:说题课件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要符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
同时,还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讲解,以便学生们能够理解。
数学说题稿
小学数学说题稿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
我说题交流分为这样七部分:原题再现、题目来源、学情背景、解析过程、考点分析、题目价值及反思。
一、原题再现。
王大叔从河西村到河东村,每分走60米。
⑴出发10分后,他大约在什么位置?(用△在上图做标记)⑵王大叔9:15出发,走完一半路程时是什么时间?二、题目来源这道题出自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第6课《路程、时间与速度》练一练第6题。
题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教材创设的情境是学生很熟悉的,而且是小学阶段典型的行程问题。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三、学情背景路程、时间与速度,总价、数量与单价,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两个重要的数量关系,也是乘法的模型,这两个数量关系不仅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数量关系进行概括、总结,体会这些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让学生经历体验数量关系,提炼归纳与应用的机会。
以培养学生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奠定基础。
四、解析过程1.通过读题与分析,我们发现,这一题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能力要求包括:A.这道题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是典型的行程问题。
B.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具体含义。
使学生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模型化数学思想方法。
C.巩固练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竖式除法,在学生心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策略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解题过程先来看第(1)小题,先读题。
(1)题解题方法:从题目中提取信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速度×时间=路程60 ×10 = 600(米)标记:将全长2400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600,大约在处。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题范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题范文一、说教材本题是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的一道题目,旨在巩固学生对两位数乘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题目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场景,让学生根据场景描述计算购买水果所需的金额。
二、说教学目标本题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同时,通过本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内容及过程本题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题目的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和条件,然后让学生自主计算,最后再进行讲解和总结。
1. 读题、审题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所描述的场景和所需解决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自主计算在审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使用已学的两位数乘法知识进行计算。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计算,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 讲解和总结最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并对其进行讲解和总结。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题目中的规律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本题的教学重点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题目的解析。
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解决方法是通过多练习、多讲解、多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具、学具准备及使用方法本题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或黑板进行讲解和演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或黑板的动态效果展示计算过程和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和掌握。
六、说作业布置及反馈纠正本题的作业布置可以是类似的题目或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纠正。
小学数学说题稿
小学数学说题稿——张艳燕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
我的说题交流分为这样六部分:题目背景、题目分析、思路解法、指导策略、拓展以及反思。
一、题目背景。
我今天说题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01页,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数学思考例2,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逻辑推理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2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二条: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新课程标准还对推理能力做了这样的解释,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二、题目分析这道题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推理的方法和依据,构建推理框架,同时也是利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这一类型题的解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策略。
例2这个逻辑推理问题,需要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
此题让学生体会逻辑推理的常用策略“排除法”,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我们也可以首先先不列表,先排除,在经历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大胆设想,动手操作展示,另外动脑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途径。
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积累学习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路解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把一块铁块放入这个容器后,水面上升2厘米,这个铁块的体积是多少?一、题目背景:本题出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2册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中练一练的第5题,属于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测量部分的内容。
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经初步感性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物体。
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圆柱的体积计算也是后面学习圆锥知识的基础。
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概念和特征,学习圆柱体的体积后的一个习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要求学生要掌握其解题方法,并能灵活解决此类型的问题。
通过这题的练习使学生理解其隐含的体积等量关系,正确运用圆柱体的体积知识,并进一步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二、题目分析:这道题是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为载体,稍稍加以变化后,利用隐含的一个等量关系来计算出不规则物体体积。
求解铁块的体积其实还是求圆柱体的体积,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比如:所求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水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
因此,我认为这道习题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所求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容器半径的关系。
三、指导策略:要使学生彻底弄清楚题意,能正确解题,就要在帮他们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圆柱体表象,但老师的讲解说教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不能代替学生的空间想象。
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该题型的解题思路。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解题中,我会安排通过四个步骤去指导学生完成习题: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想象并尝试画一画立体图形来表述题意,让学生读题、理解、思考,运用已有的相关经验,画一画水体变化的草图,从而促进学生更清晰地、更正确地理解题意。
小学数学说题稿三年级
小学数学说题稿三年级我今天抽到的课题是《摸球游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摸球游戏》节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基础上编排的。
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对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语言进行描述。
从而为今后学习等可能性以及用数值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础。
因此,本课题在教材中起着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学生整个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三维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概率观念。
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中养成合作意识,提高分析、总结能力,体验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渗透概率思想。
(三)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为了更好的实现三维目标,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事件,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本节课的难点是:对随机思想的理解,总结概括“不可能”、“可能”、“一定”等事件的特点,并能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中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接下来我对学情进行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但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完整)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
《行程问题》说题稿小学部数学组颜瑜慧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准备从学情分析、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
首先请看习题: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
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一、学情分析:本题出自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七的第11题,属于第二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
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后的一个习题,要求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在三年级就已接触到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数量关系。
相遇问题的学习为六年级学习工程问题能进行知识迁移。
二、题目分析:本题的设计意图是三维的:一是考查数学思想:如: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
二是要考查数学能力:如:解决问题时要用到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和运算求解的能力;三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
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3、不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解题指导:因此,在学生解题时,我会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习题: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本题已知总路程与甲、乙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审题时应引导学生注意两车的行进方向是同时同向而行。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式。
(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文字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
算术法: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方程法:甲车行进路程+乙车行进路程=总路程)3、通过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选择对应数据进行计算,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讲题稿
小学数学讲题稿篇一:小学数学讲题稿(董婷婷)新文学校小学数学讲题稿——董婷婷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讲题交流。
我的讲题交流分为这样四部分:选题背景、选题分析与解法、拓展以及反思。
一、选题背景。
我这个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八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117 例1”。
四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选这道题来和大家交流,我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它也是一个需要自主探究的问题。
3、可以让学生了解“复杂问题简单化”、“一一对应”等数学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
4、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选题分析与解法1、首先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从手上寻找看到的数字,除了有5个手指,还有4个空,解释“间隔”“间隔数”的意义,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在短距离上整体感知、确定研究方向为两端都栽的条形植树问题。
3、课件出示题目: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通过仔细分析观察题目: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猜想。
可能会出现100÷5=20(棵)、100÷5+1=21(棵)、100÷5+2=22(棵)等等多种猜想结果。
通过分析几种不同的猜想结果,都用到了100÷5=20,这个20是表示100米里面有20个5,也就是说20是表示间隔数,从而我们知道棵数与间隔数有关系,那么要求棵数就必须知道棵数和间隔数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先请学生们猜一猜它们的规律,要验证这些猜想是对还是错。
这就需要学生自主探究。
怎样探究这个问题,马上就有学生想到我们以前常用的方法——画图。
画线段图的确是研究数学好方法,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发现在长距离上一颗一颗种树太麻烦了。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比赛
主讲人:
学 校:
说题目 说思想 说学情 说解题策略 说拓展延伸 说反思
说题目
1、一个内直径是8cm的瓶子里,水的高度是7cm, 把瓶盖拧紧倒置放平,无水部分是圆柱形,高度是 18cm。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18c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目
“等积变形”是小学阶段要渗透落实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如金属或装在容器里的液体等, 可以通过加工或更换容器等改变原来的形状,在这个变换的过 程中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体积或面积不变,这就是形体的 “等积变形”。围绕“等积变形”,我设计“体积变形(重点)” 和“面积变形”两个内容。“面积变形”是为了使计算简便。 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立体图 形空间观念。
说思想
核心素养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推理能力 应用意识
数学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
说学情
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通常找不准思 路,找不到变与不变之间的关系,以至于 学生没有思路解决。
18cm 18cm
说解题策略 V瓶子容积=V水+V空气
说解题策略
瓶子的容积:=3.14×(8÷2)2 ×7+3.14×(8÷2)2×18 =3.14×16×(7+18)
说反思
所谓等积变形,就是把一个物体通过锻打、揉 捏或重新摆放后,变成另外一种形状的物体,但体积 却没有发生变化的过程。抓住这个过程的实质—— 形变而体积不变,可以有效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说反思
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将零散的,碎片化的数学知 识根据共同拥有的本质属性和相同的逻辑关系,粘合、串 联在一起,建立起整体化,系统化,逻辑化的数学知识结 构。这样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解相同知识 点间的数学本质,促进学生思维的进阶发展,逐步实现深 度学习。
小学数学练习题讲题稿
小学数学练习题讲题稿题目一:计算1. 小明有5个苹果,他送了3个给小华,还剩下多少个苹果?解答:小明送了3个苹果给小华,所以剩下的苹果数量为5 - 3 = 2个。
2. 如果一根绳子长12米,再剪掉3米,还剩下多少米?解答:绳子长12米,剪掉3米后,剩下的长度为12 - 3 = 9米。
3. 汽车油箱里有40升油,跑了20千米后,油箱里还剩下30升油,每跑1千米消耗多少升油?解答:汽车跑了20千米消耗了40 - 30 = 10升油,所以每跑1千米消耗10升油。
题目二:加减法1. 12 + 8 = ?解答:12 + 8 = 20。
2. 18 - 6 = ?解答:18 - 6 = 12。
3. 27 + 43 = ?解答:27 + 43 = 70。
题目三:乘除法1. 5 × 6 = ?解答:5 × 6 = 30。
2. 24 ÷ 8 = ?解答:24 ÷ 8 = 3。
3. 48 ÷ 6 = ?解答:48 ÷ 6 = 8。
题目四:找规律1. 完成以下数列并写出下一个数:2, 5, 8, 11, ...解答:数列中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3,所以下一个数为11 + 3 = 14。
2. 完成以下数列并写出下一个数:10, 12, 14, 16, ...解答:数列中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2,所以下一个数为16 + 2 = 18。
3. 完成以下数列并写出下一个数:1, 4, 9, 16, ...解答:数列中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平方得到,所以下一个数为16的平方,即16 × 16 = 256。
题目五:应用题1. A图书馆有60本数学书,比B图书馆的数学书多10本。
B图书馆有多少本数学书?解答:A图书馆的数学书数量为60本,比B多10本,所以B图书馆的数学书数量为60 - 10 = 50本。
2. 一张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解答: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面积为8 ×4 = 32平方米。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说题稿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说题稿#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说题稿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一些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说题稿,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掌握解题技巧。
题目一:购物问题小明的妈妈给他100元钱去超市购物。
他买了2盒牛奶,每盒牛奶15元,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5元。
请问小明还剩下多少钱?解题思路:1. 首先计算小明买牛奶的总花费:2盒× 15元/盒 = 30元。
2. 接着计算买苹果的总花费:3个× 5元/个 = 15元。
3. 将牛奶和苹果的花费相加:30元 + 15元 = 45元。
4. 最后用小明妈妈给的钱减去花费:100元 - 45元 = 55元。
答案:小明还剩下55元钱。
题目二:植树问题学校组织植树活动,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
如果从起点到终点一共种了10棵树,那么这条路有多长?解题思路:1. 首先确定间隔数:10棵树之间有9个间隔。
2. 然后计算总长度:9个间隔× 5米/间隔 = 45米。
答案:这条路长45米。
题目三:速度与时间问题小华骑自行车去图书馆,他的速度是每小时15公里。
如果小华从家到图书馆需要30分钟,那么他家到图书馆有多远?解题思路:1. 首先将时间转换为小时:30分钟 = 0.5小时。
2. 然后根据速度和时间计算距离:15公里/小时× 0.5小时 = 7.5公里。
答案:小华家到图书馆有7.5公里远。
题目四:平均数问题班级里有20名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平均分是85分。
如果去掉最高分98分和最低分72分,求剩下的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解题思路:1. 首先计算总成绩:20名学生× 85分/人 = 1700分。
2. 然后减去最高分和最低分:1700分 - 98分 - 72分 = 1530分。
3. 计算剩下的学生人数:20人 - 2人 = 18人。
4. 最后计算平均分:1530分÷ 18人 = 85分。
说题模板(一)
第三步:从具体的量到抽象的数轴
第四步:在数轴找各个数
教学流程
第一步:出示小数“0.6”,让生能想到 什么?(或以说一说或者画一画) 预设 1)“十分之六” 2)加“元”“米”之类的单位名称 3)用具体图来画画 针对学生不同的画法,问:这些图 为什么都可以表示0.6?(进一步强调小数 的意义)
杭州市北秀小学
1、化难为易,步步为营,层层递进。
2、注重模型思想的渗透。
3、重视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几何直观: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 推理能力: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模型思想: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应用与创新意识:应用几何知识,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能独立思考、 归纳概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了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
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 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 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杭州市北秀小学
1、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 ”。此题又 是后面学习“ ”的基础。 2、解答此题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 况: 3、学生在解答此题时,会碰到什么困难?
教学流程
第一步:联系沟通旧知,通过对一个小数的联想回顾小 数的基本意义、具体量的实际含义、用图形所能表示的 意义 第二步:从“1”以内的小数到“1”以外的小数的对比
杭州市北秀小学发展了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数学说题
——杭州市北秀小学
问题情境
题目图片
本题是( )年级( )册“ ”单元中的内容,属于 “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习范畴。
关于三年级数学说课稿集锦5篇
关于三年级数学说课稿集锦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集合》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在本节课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分类的思想方法,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例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以后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能借助直观图,体验利用维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集合图的活动,启发学生对交集部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课堂再现,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四说教法本节课刘老师主要采用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进而将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来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根据集合图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1刘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猜拳和抢凳子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集合图的理解。
2在游戏中引起矛盾冲突,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3借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集合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说题稿
——张艳燕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
我的说题交流分为这样六部分:题目背景、题目分析、思路解法、指导策略、拓展以及反思。
一、题目背景。
我今天说题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01页,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数学思考例2,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逻辑推理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2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二条: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新课程标准还对推理能力做了这样的解释,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二、题目分析
这道题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推理的方法和依据,构建推理框架,同时也是利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这一类型题的解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策略。
例2这个逻辑推理问题,需要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
此题让学生体会逻辑推理的常用策略“排除法”,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我们也可以首先先不列表,先排除,在经历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大胆设想,动手操作展示,另外动脑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途径。
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积累学习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四、思路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针对逻辑推理问题,出示最会推理的有几个传奇人物:柯南、福尔摩斯......
教学思路:1、可以先明确题中给与的隐藏条件:同时到会的肯定不同班,不同时到会的可能同班,列出已知条件,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
2、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根据条件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下,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释疑解惑尝试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促进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全面发展。
3、在同学们遇到问题解决不明朗时,指导学生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利用表格和排除法,找到答案。
4、在“表格法”中,以√和×分别代表到会与缺席。
列表的方法,可用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抽象的已知信息,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推理得出结论。
四、指导策略
(1)引导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呈现题目后,要让学生读题,使他们充分理解题意。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作适当的引导。
例如,可以让学生说说,第一次到会的有A、B、C,说明A不可能和谁同班。
学生有了这些基础,才有可能作出正
确的推理。
(2)
(3)让学生独立思考,个性化解决。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如有学生会直接根据条件推理:从第一次到第三次到会情况看,A去了两次,这两次其他班到会班长是B、C和E、F,只有D两次都没有到会,说明A和D同班,同样道理,可以推出B、C和谁同班。
每种方法,教师都应让学生充分表达,并让其他学生听懂。
(4)
(5)要适时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
如果学生不理解上述推理,教师可以“为更清楚地表示他们的关系”为由引出列表,并先示范填上第一次的情况(符号可以用√和×),并作简要分析。
后续的填写可让学生自己进行。
在学生填写完后,教师应引导(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经历推理。
五、
六、拓展探究
根据此题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拓展研究题:
王阿姨、刘阿姨、丁叔叔、李叔叔分别是工人、教师、军人。
王阿姨是教师;丁叔叔不是工人;只有刘阿姨和李叔叔的职业相同。
请问他们的职业各是什么?
设计这道题的原因是此题也是一道典型的逻辑推理问题,适合
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练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列表分析、逻辑推理的能力,提升兴趣和自信。
七、
八、反思
讲完这道题目后,我有了这样的一些思考:
1、要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主动打开思维,直观呈现。
2、
3、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但是这个过程也是思想碰撞的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四维空间,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桌交流等方式进行,作为教师要适时发现思维的火花,及时引导。
2、化简思想渗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寻求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方法,那就是从简单问题、简单事例入手,寻求规律,通过规律的得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
3、教会学生能用所学的推理思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学会自己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去寻找规律,从而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激活、思维展开想象,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落到实处。
作为老师的我,更要认真的钻研讲题。
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道题目的答案,而应该是处理这一类问题的一种策略。
“授人鱼,更要授人以渔”。
我的讲题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