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题稿.doc
小学数学说题讲课讲稿
什么是“说题” “说题”的意义
“说题”的内容
范 例
范例
说题目 说思想 说学情分析
说解题策略
反思拓展
说学情分析
在教学时,老师最好在之前进行同类问 题基础关系题型的铺垫。例如: 一列火车长200米,它以每秒10米的速度穿 过200米长的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 离开隧道共需要_______时间. 在此铺垫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分析解决这 道题目,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说题”的内容
范 例
范例
说题目 说思想 说学情分析
说解题策略
反思拓展
说题目
本题是数学行程问题中的“火车过 桥”的问题,这类题不出现在教材内, 但其知识点的运用和题意的分析适合 五六年级学生解答。本道题涉及到的 知识目标是会转化时间,能计算经过 时间,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求速度 的方法。
什么是“说题” “说题”的意义
如转化的思想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假设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代换思想方说题的内容说解题策略说学情分析反思拓展什么是说题说题的意义根据要求分析学生的相关知识状况能力状况以及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情况说如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说需要学生做什么知识上的准备预习
小学数学说题
什么是“说题”
“教师说题”比赛是教师依据教材,从教材、考卷、 练习册等资料中选择一道题目,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 讲题目的背景与分析,讲学情分析与对策,讲题目的解 法与步骤,讲题目的拓展与变化,讲解题的收获与反思 等等。
什么是“说题” “说题”的意义
“说题”的内容
范 例
说题目
“说题”的内 容
反思拓展
说思想 说学情分析 说解题策略 反思拓展
结合学情,正确把握学生现有发展区, 根据试题的发散点,拓展迁移,利用一 般化、特殊化等方法,或利用类比等思 想,通过对题目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换, 从而对题目进行变式、推广与拓展等。
数学说题说课稿
数学说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一题数学题目,这不仅是一个解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
希望通过今天的说题,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题能力。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道题目:“已知函数 f(x) = 2x^3 - 6x^2 + 9x - 4,求 f(x) 的单调区间及极值。
”这是一个典型的多项式函数求极值和单调性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我们需要找出函数的导数。
导数能够告诉我们函数在某一点的切线斜率,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函数的增减性。
对于函数 f(x) =2x^3 - 6x^2 + 9x - 4,我们可以使用幂法则求导,得到:f'(x) = 6x^2 - 12x + 9第二步,我们需要找出导数为零的点,这些点可能是函数的极值点。
我们解方程 6x^2 - 12x + 9 = 0,这是一个二次方程,我们可以使用求根公式来解它:x = (-b ± √(b^2 - 4ac)) / 2a在这里,a = 6,b = -12,c = 9。
将这些值代入求根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x 的两个解:x1 = (12 + √((-12)^2 - 4*6*9)) / (2*6) = 1x2 = (12 - √((-12)^2 - 4*6*9)) / (2*6) = 1.5第三步,我们需要确定这两个点将函数分成的区间的单调性。
这可以通过检查导数在这些区间的符号来实现。
我们可以取每个区间上的一个代表性点,比如区间 (-∞, 1)、(1, 1.5) 和(1.5, +∞),分别代入 f'(x) 中,观察导数的正负。
对于区间 (-∞, 1),我们可以取 x = 0,代入 f'(x) 得到 f'(0) = 9 > 0,所以在这个区间内,函数是单调递增的。
对于区间 (1, 1.5),我们可以取 x = 1.25,代入 f'(x) 得到f'(1.25) = -2.25 < 0,所以在这个区间内,函数是单调递减的。
小学数学说题稿(武)
小学数学说题稿(武)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关于小学数学说题的稿件,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说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讨论和解释数学问题,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2. 说题示例
以下是几个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说题示例:
2.1. 问题描述
某个数的四分之一是12,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2.2. 解题思路
我们可以采用逆推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知道四分之一是12,那么这个数的四倍就是48。
因此,这个数是48。
2.3. 答案验证
我们可以通过验证来确认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48的四分之一是多少?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48的四分之一是12,与题目中的条件相符,说明我们的答案正确。
3. 小结
通过数学说题,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通过讨论和验证答案提高数学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课程要求设计适合的数学说题,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注意:以上为示例文档,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试卷说题稿小学数学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说题内容是关于小学数学试卷的一道典型题目。
这道题目旨在考察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解题策略的应用能力。
下面,我将从题目背景、解题思路、解题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题目背景本题来源于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主要考察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理解。
题目要求同学们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的结果,并化简。
二、解题思路1. 确定题目要求: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的结果,并化简。
2. 分析题目特点:本题涉及分数的加法运算,需要同学们掌握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规则。
3. 确定解题步骤:先将两个分数通分,然后相加,最后化简结果。
三、解题步骤1. 观察题目,找出两个分数:$\frac{2}{3}$ 和 $\frac{5}{6}$。
2. 确定通分的方法:将分母3和6的最小公倍数作为通分的分母,即6。
3. 将两个分数通分:$\frac{2}{3}$ 通分后为 $\frac{4}{6}$,$\frac{5}{6}$ 保持不变。
4. 相加:$\frac{4}{6} + \frac{5}{6} = \frac{9}{6}$。
5. 化简结果:将 $\frac{9}{6}$ 化简为最简分数,即 $\frac{3}{2}$。
四、注意事项1. 确保分母通分正确,避免计算错误。
2. 在进行分数加法运算时,注意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
3. 对于结果化简,要熟练掌握约分的方法,确保得到最简分数。
总结:本题通过考察分数的加法运算,帮助同学们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观察题目特点,掌握解题步骤,避免出现错误。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谢谢大家!。
五年级数学说题稿
五年级数学说题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道五年级数学题目。
这道题目不仅考察了我们的基础数学知识,还对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挑战。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道题目的背景、知识点、解题思路和易错点。
一、题目背景这道题目以一个实际情境为背景,让我们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
通过这道题目,我们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知识点这道题目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计算。
这些知识点都是我们在五年级数学中学习的重点内容,需要我们熟练掌握。
三、解题思路首先,我们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背景。
然后,我们要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列出相关的数学表达式。
接着,我们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这些表达式进行计算和化简。
最后,我们要根据计算结果,回答题目所提出的问题。
四、易错点在解答这道题目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易错点:仔细审题:我们要确保理解题目的要求和背景,避免因为理解错误而导致答案错误。
细心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细心,避免因为粗心大意而出现计算错误。
答案完整:在回答问题时,我们要确保答案完整、准确,避免因为遗漏或错误而影响最终得分。
五、总结通过这道五年级数学题目,我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还提高了我们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谢谢大家!。
五年级上册说题稿件
五年级上册说题稿件一、题目名称五年级上册数学说题稿件二、题目背景五年级上册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这一册的内容不仅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加深,更是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好这一册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次说题稿件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相关知识点,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三、题目分析1. 知识点分析五年级上册数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知识点:(1)小数及其运算:学生需要掌握小数的概念、性质、运算方法等,能够进行小数与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分数及其运算:学生需要了解分数的概念、性质、运算方法等,能够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以及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3)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需要掌握常见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4)简易方程:学生需要初步了解方程的概念,能够解简单的线性方程。
2. 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但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可能仍然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 教学方法分析针对五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图形,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或模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帮助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3)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题过程与思路1. 教学目标设计根据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和学生情况,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五年级上册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一、说题意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分数混合运算。
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减、乘、除,那么,你觉得在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生1:要化简分数。
生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生3: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师:同学们都预习得很好!那么,现在老师给出一道题目,大家一起来看看,做好后,思考一下,看看你们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
(出示题目)二、说思维过程师:大家先做一做这道题目,然后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做完后,开始回答)生1:我是先把能约分的分数约分,然后再进行计算。
生2:我是按照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进行计算的。
生3:我在计算时,发现有些分数可以化简,有些不能化简,所以就先化简分数再计算。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在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我们要先观察分数的特点,看看能不能化简,如果可以就先化简,这样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运算顺序,一般是先乘除后加减。
三、说方法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1、观察特点:观察分数的特点,看是否能化简。
2、确定顺序:确定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3、化简分数:如果分数可以化简,就先化简分数。
4、计算结果: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出结果。
四、规律应用师:现在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做几道题目,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
(出示题目)小学数学教师说题课件一、引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说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数学问题,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篇文章将探讨如何制作有效的说题课件,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进行说题教学。
二、说题课件的设计原则1、目标明确:说题课件的目标应该明确,要针对某一特定的数学问题或者知识点进行讲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2、内容准确:说题课件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要符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
同时,还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讲解,以便学生们能够理解。
数学说题稿
小学数学说题稿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
我说题交流分为这样七部分:原题再现、题目来源、学情背景、解析过程、考点分析、题目价值及反思。
一、原题再现。
王大叔从河西村到河东村,每分走60米。
⑴出发10分后,他大约在什么位置?(用△在上图做标记)⑵王大叔9:15出发,走完一半路程时是什么时间?二、题目来源这道题出自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第6课《路程、时间与速度》练一练第6题。
题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教材创设的情境是学生很熟悉的,而且是小学阶段典型的行程问题。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三、学情背景路程、时间与速度,总价、数量与单价,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两个重要的数量关系,也是乘法的模型,这两个数量关系不仅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数量关系进行概括、总结,体会这些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让学生经历体验数量关系,提炼归纳与应用的机会。
以培养学生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奠定基础。
四、解析过程1.通过读题与分析,我们发现,这一题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能力要求包括:A.这道题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是典型的行程问题。
B.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具体含义。
使学生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模型化数学思想方法。
C.巩固练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竖式除法,在学生心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策略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解题过程先来看第(1)小题,先读题。
(1)题解题方法:从题目中提取信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速度×时间=路程60 ×10 = 600(米)标记:将全长2400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600,大约在处。
六年级数学说题比赛稿
六年级数学说题比赛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再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5和例6的教学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再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成正、反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再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归总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
这里主要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再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
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所以,再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再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2)、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说题稿
小学数学说题稿尊敬的各位听众,今天我要说题的内容是小学数学。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小学数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未来小学数学教育的展望。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初步了解,更是对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基础培养。
同时,小学数学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比如物理、化学等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
因此,学好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方法、数量关系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互动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游戏化教学: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未来小学数学教育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数字化技术和在线教育将更加普及和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
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将更加注重与生活的和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题范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题范文一、说教材本题是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的一道题目,旨在巩固学生对两位数乘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题目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场景,让学生根据场景描述计算购买水果所需的金额。
二、说教学目标本题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同时,通过本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内容及过程本题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题目的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和条件,然后让学生自主计算,最后再进行讲解和总结。
1. 读题、审题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所描述的场景和所需解决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自主计算在审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使用已学的两位数乘法知识进行计算。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计算,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 讲解和总结最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并对其进行讲解和总结。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题目中的规律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本题的教学重点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题目的解析。
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解决方法是通过多练习、多讲解、多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具、学具准备及使用方法本题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或黑板进行讲解和演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或黑板的动态效果展示计算过程和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和掌握。
六、说作业布置及反馈纠正本题的作业布置可以是类似的题目或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纠正。
五年级数学说题稿
五年级数学说题稿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型就是说题。
通过说题,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五年级数学说题,并通过详细解析和解题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加法与减法问题加法与减法问题是五年级数学中的基础内容,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于下面的问题:问题1:小明有5个苹果,他又从果摊上买了3个苹果。
那么他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解析:这是一个加法问题。
我们可以将小明有的苹果数和购买的苹果数相加即可:5 + 3 = 8。
所以小明一共有8个苹果。
问题2:小明身上有8元钱,他买了一本数学书,需要花费3元。
请问小明还剩下多少钱?解析:这是一个减法问题。
我们可以将小明的钱数减去购买书籍的费用即可:8 - 3 = 5。
所以小明还剩下5元钱。
二、乘法与除法问题乘法与除法问题是五年级数学中的进阶内容,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于下面的问题:问题3:小华去菜市场买了4斤苹果,苹果的单价是每斤2元。
请问小华需要支付多少钱?解析:这是一个乘法问题。
我们将苹果的斤数乘以苹果的单价即可:4 × 2 = 8。
所以小华需要支付8元钱。
问题4:小林有10个橙子,他想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
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个橙子?解析:这是一个除法问题。
我们将橙子的总数除以朋友的人数即可:10 ÷ 5 = 2。
所以每个朋友能分到2个橙子。
三、组合问题组合问题是五年级数学中的较为复杂的内容,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知识。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组合问题:问题5:小明有6本数学书、4本英语书和2本科学书,他想从这些书中选取一本作为礼物送给朋友。
请问他有多少种选择的方式?解析:这是一个组合问题。
我们可以使用乘法的原理来解决。
小明从数学书中选取一本的方式有6种,从英语书中选取一本的方式有4种,从科学书中选取一本的方式有2种。
所以,他一共有6 × 4 × 2 =48种选择的方式。
小学数学说题稿三年级
小学数学说题稿三年级我今天抽到的课题是《摸球游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摸球游戏》节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基础上编排的。
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对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语言进行描述。
从而为今后学习等可能性以及用数值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础。
因此,本课题在教材中起着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学生整个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三维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概率观念。
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中养成合作意识,提高分析、总结能力,体验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渗透概率思想。
(三)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为了更好的实现三维目标,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事件,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本节课的难点是:对随机思想的理解,总结概括“不可能”、“可能”、“一定”等事件的特点,并能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中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接下来我对学情进行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但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完整)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
《行程问题》说题稿小学部数学组颜瑜慧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准备从学情分析、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
首先请看习题: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
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一、学情分析:本题出自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七的第11题,属于第二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
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后的一个习题,要求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在三年级就已接触到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数量关系。
相遇问题的学习为六年级学习工程问题能进行知识迁移。
二、题目分析:本题的设计意图是三维的:一是考查数学思想:如: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
二是要考查数学能力:如:解决问题时要用到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和运算求解的能力;三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
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3、不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解题指导:因此,在学生解题时,我会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习题: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本题已知总路程与甲、乙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审题时应引导学生注意两车的行进方向是同时同向而行。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式。
(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文字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
算术法: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方程法:甲车行进路程+乙车行进路程=总路程)3、通过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选择对应数据进行计算,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说题稿
小学数学说题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
我的说题交流分为这样六部分:题目背景、题目分析、思路解法、指导策略、拓展以及反思。
一、题目背景。
我今天说题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01页,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数学思考例2,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逻辑推理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2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二条: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新课程标准还对推理能力做了这样的解释,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二、题目分析。
这道题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推理的方法和依据,构建推理框架,同时也是利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这一类型题的解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策略。
例2这个逻辑推理问题,需要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
此题让学生体会逻辑推理的常用策略“排除法”,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我们也可以首先先不列表,先排除,在经历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大胆设想,动手操作展示,另外动脑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途径。
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积累学习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路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比赛
主讲人:
学 校:
说题目 说思想 说学情 说解题策略 说拓展延伸 说反思
说题目
1、一个内直径是8cm的瓶子里,水的高度是7cm, 把瓶盖拧紧倒置放平,无水部分是圆柱形,高度是 18cm。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18c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目
“等积变形”是小学阶段要渗透落实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如金属或装在容器里的液体等, 可以通过加工或更换容器等改变原来的形状,在这个变换的过 程中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体积或面积不变,这就是形体的 “等积变形”。围绕“等积变形”,我设计“体积变形(重点)” 和“面积变形”两个内容。“面积变形”是为了使计算简便。 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立体图 形空间观念。
说思想
核心素养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推理能力 应用意识
数学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
说学情
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通常找不准思 路,找不到变与不变之间的关系,以至于 学生没有思路解决。
18cm 18cm
说解题策略 V瓶子容积=V水+V空气
说解题策略
瓶子的容积:=3.14×(8÷2)2 ×7+3.14×(8÷2)2×18 =3.14×16×(7+18)
说反思
所谓等积变形,就是把一个物体通过锻打、揉 捏或重新摆放后,变成另外一种形状的物体,但体积 却没有发生变化的过程。抓住这个过程的实质—— 形变而体积不变,可以有效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说反思
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将零散的,碎片化的数学知 识根据共同拥有的本质属性和相同的逻辑关系,粘合、串 联在一起,建立起整体化,系统化,逻辑化的数学知识结 构。这样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解相同知识 点间的数学本质,促进学生思维的进阶发展,逐步实现深 度学习。
数学-王贞--说题稿
《加减法验算》说题稿京博希望小学王贞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加减法的验算》问题,通过学习数学核心素养,我认识到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培养的重点,下面我准备从题目背景、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
首先请看习题:一、题目背景:本题出自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加减法的验算”自主练习第2题,属于第一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
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学习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在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加减法。
为后续学习《大数的认识》打好基础。
此题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基础上进行练习,练习的目的一方面是巩固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另一方面是渗透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也就是加减法验算的理论依据。
通过解答此题帮助学生分清在加、减法数量关系中哪个是大的数字,哪个是小的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二、题目分析:题目中要求分别求表格中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减数、被减数;学生已经学过的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有: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一个加数,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被加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在本题中,重点让学生推理并理解: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差=被加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
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
3、容易加减混淆。
因此我认为这道习题的重点在于学生理解加、减法算式中等量关系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小组讨论、简单的推理,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字之间的等量关系,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说题
整数读法 整数写法 小数读法 小数写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 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 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 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数的大小比较
01
整数大小比较
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从最高位看起,相同数位上的数
情况和发展水平。
06
课堂互动环节设置及效果评估
Chapter
提问技巧及引导策略分享
提问要有针对性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避免过 于简单或复杂。
引导要有启发性
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给予积极反馈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积极的反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 习动力。
的发散性思维。
变式训练
通过对原题进行改编或拓展,让学 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 的应变能力。
开放性问题
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 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独特 的解决方案。
05
数学游戏与趣味活动设计
Chapter
数学游戏设计原则及实例分享
针对性原则
游戏设计应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符合学生 的认知水平。
02
线的认识
认识直线、线段和射 线,理解它们的特点 和表示方法。
03
面的认识
了解平面图形的概念 ,如三角形、四边形 等,掌握它们的特征 和性质。
04
体的认识
初步认识立体图形, 如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等,了解它们的 基本特征。
图形的变换与对称
平移
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图形平移 的方法和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说题稿——张艳燕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
我的说题交流分为这样六部分:题目背景、题目分析、思路解法、指导策略、拓展以及反思。
一、题目背景。
我今天说题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01页,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数学思考例2,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逻辑推理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2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二条: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新课程标准还对推理能力做了这样的解释,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二、题目分析这道题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推理的方法和依据,构建推理框架,同时也是利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这一类型题的解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策略。
例2这个逻辑推理问题,需要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
此题让学生体会逻辑推理的常用策略“排除法”,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我们也可以首先先不列表,先排除,在经历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大胆设想,动手操作展示,另外动脑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途径。
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积累学习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路解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针对逻辑推理问题,出示最会推理的有几个传奇人物:柯南、福尔摩斯......教学思路:1、可以先明确题中给与的隐藏条件:同时到会的肯定不同班,不同时到会的可能同班,列出已知条件,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
2、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根据条件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下,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释疑解惑尝试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促进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全面发展。
3、在同学们遇到问题解决不明朗时,指导学生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利用表格和排除法,找到答案。
4、在“表格法”中,以√和×分别代表到会与缺席。
列表的方法,可用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抽象的已知信息,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推理得出结论。
四、指导策略(1)引导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呈现题目后,要让学生读题,使他们充分理解题意。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作适当的引导。
例如,可以让学生说说,第一次到会的有A、B、C,说明A不可能和谁同班。
学生有了这些基础,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推理。
(2)让学生独立思考,个性化解决。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如有学生会直接根据条件推理:从第一次到第三次到会情况看,A去了两次,这两次其他班到会班长是B、C和E、F,只有D两次都没有到会,说明A和D同班,同样道理,可以推出B、C和谁同班。
每种方法,教师都应让学生充分表达,并让其他学生听懂。
(3)要适时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
如果学生不理解上述推理,教师可以“为更清楚地表示他们的关系”为由引出列表,并先示范填上第一次的情况(符号可以用√和×),并作简要分析。
后续的填写可让学生自己进行。
在学生填写完后,教师应引导(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经历推理。
五、拓展探究根据此题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拓展研究题:王阿姨、刘阿姨、丁叔叔、李叔叔分别是工人、教师、军人。
王阿姨是教师;丁叔叔不是工人;只有刘阿姨和李叔叔的职业相同。
请问他们的职业各是什么?设计这道题的原因是此题也是一道典型的逻辑推理问题,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练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列表分析、逻辑推理的能力,提升兴趣和自信。
六、反思讲完这道题目后,我有了这样的一些思考:1、要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主动打开思维,直观呈现。
2、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但是这个过程也是思想碰撞的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四维空间,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桌交流等方式进行,作为教师要适时发现思维的火花,及时引导。
2、化简思想渗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寻求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方法,那就是从简单问题、简单事例入手,寻求规律,通过规律的得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
3、教会学生能用所学的推理思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学会自己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去寻找规律,从而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激活、思维展开想象,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落到实处。
作为老师的我,更要认真的钻研讲题。
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道题目的答案,而应该是处理这一类问题的一种策略。
“授人鱼,更要授人以渔”。
我的讲题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您的指导!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
科学研究证实,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2%-3%,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食物所产生的总能量的20%,它的能量来源靠葡萄糖氧化过程产生。
据医学文献记载,一个健康的青少年学生3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在12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9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80毫克/100毫升,大脑功能尚正常;连续12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
我们中考、高考每一科考试时间都在2小时或2小时以上且用脑强度大,这样可引起低血糖并造成大脑疲劳,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挥,对考试成绩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建议考生,在用脑60分钟时,开始补饮25%浓度的葡萄糖水100毫升左右,为一个高效果的考试加油。
二、考场记忆“短路”怎么办呢?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应试技巧比再做题突击更为有效。
1.草稿纸也要逐题顺序写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
不要在一大张纸上乱写乱画,东写一些,西写一些。
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
最好在草稿纸题号前注上符号,以确定检查侧重点。
为了便于做完试卷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4-8块的小方格,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
2.答题要按先易后难顺序不要考虑考试难度与结果,可以先用5分钟熟悉试卷,合理安排考试进度,先易后难,先熟后生,排除干扰。
考试中很可能遇到一些没有见过或复习过的难题,不要蒙了。
一般中考试卷的题型难度分布基本上是从易到难排列的,或者交替排列。
3.遇到容易试题不能浮躁遇到容易题,审题要细致。
圈点关键字词,边审题边画草图,明确解题思路。
有些考生一旦遇到容易的题目,便觉得心应手、兴奋异常,往往情绪激动,甚至得意忘形。
要避免急于求成、粗枝大叶,防止受熟题答案与解题过程的定式思维影响,避免漏题,错题,丢掉不该丢的分。
4. 答题不要犹豫不决选择题做出选择时要慎重,要关注题干中的否定用词,对比筛选四个选项的差异和联系,特别注意保留计算型选择题的解答过程。
当试题出现几种疑惑不决的答案时,考生一定要有主见,有自信心,即使不能确定答案,也不能长时间犹豫,浪费时间,最终也应把认为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写到试卷上,不要在答案处留白或开天窗。
5.试卷检查要细心有序应答要准确。
一般答题时,语言表达要尽量简明扼要,填涂答题纸绝不能错位。
答完试题,如果时间允许,一般都要进行试卷答题的复查。
复查要谨慎,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反向推理论证,联系生活实际,评估结果的合理性,选择特殊取值,多次归纳总结。
另外,对不同题型可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
选择题可采用例证法,举出一两例来能分别证明其他选项不对便可安心。
对填空题,则一要检查审题;二要检查思路是否完整;三要检查数据代入是否正确;四要检查计算过程;五要看答案是否合题意;六要检查步骤是否齐全,符号是否规范。
还要复查一些客观题的答案有无遗漏,答案错位填涂,并复核你心存疑虑的项目。
若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改变你依据第一感觉做出的选择。
6、万一记忆短路可慢呼吸考试中,有些考生因为怯场,导致无法集中精神,甚至大脑忽然一片空白,发生记忆堵塞。
此时不要紧张,不妨尝试如下方式:首先是稳定心态,保持镇静,并注意调节自己的呼吸率。
先慢吸气,当对自己说放松时缓慢呼气,再考虑你正在努力回忆的问题,如果你仍不能回想起来,就暂时搁下这道题,开始选做其他会的试题,过段时间再回过头来做这道题。
第二,积极联想。
你不妨回忆老师在讲课时的情景或自己的复习笔记,并努力回忆与发生记忆堵塞问题有关的论据和概念,把回忆起的内容迅速记下来,然后,看能否从中挑出一些有用的材料或线索。
第三,进行一分钟自我暗示。
即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能激励自己,使自己能心情平静和增强信心的话,在心中默念3至5遍。
比如:我已平静下来,我能够考好、我有信心,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等等。
第四,分析内容,查找相关要点。
借助试卷上其它试题,也许会给考生提供某些线索。
因此不要轻易放弃,查看试题中的相关要点,看看是否能给考生提供线索或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