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案--2)沪教版九上化学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课题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2课
沪教版九年级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教案【教学课型】新课【教学课题】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2、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原子结构的发现史,感受科学家们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建立“物质是可分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教学难点】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自学辅导法、提问强化法课前预习:1、第二节课文P66—P70;2、查阅有关原子结构的资料教学情景导入: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你想过没有,不同的原子为什么会有差异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研究“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能再分的,但是如果用其他方法或在其他变化中原子究竟能不能再分成更小的微粒?教学过程设计提出问题:1、金属物质一般由什么微粒构成?2、金属导电的原理是什么?3、这一事实说明什么?介绍原子结构的发现史——近代原子学说和电子的发现。
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但原子显电性吗?如用手触摸铁、铜会触电吗?由此可推测出什么?学生回答电脑展示α粒子的散射实验动画你能试着对出现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分析:大多数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金属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一穿而过。
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了偏转。
说明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粒子存在。
有极少部分粒子反弹回去,说明运动中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这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核,且质量很大,所以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去。
结论:卢瑟福就把这个带正电、体积很小、但质量却和整个原子差不多大的微粒叫原子核。
原子就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并且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原子的构成就象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一样。
化学九年级沪教版3.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1
页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提问】物质由微粒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那么分子有什么特性呢?阅读、思考并回答:1、极其微小的2、不断运动的3、相互间有一定的间隙二、原子【设问】分子很小,分子能不能再分,能分的话又分成什么?【投影】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过程每个水分子分解时产生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又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思考讨论:在水的电解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提问】物质由微粒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那么原子有什么特性呢?阅读、思考并回答:1、极其微小的2、不断运动的3、相互间有一定的间隙小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分成原子,而原子没有再分,化学反应其实只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种类,原子个数都没有变化。
因此,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阅读】课本第65-66页拓展视野: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提问】请比较分子、原子的共同点,不同点。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讨论思考并回答:共同点:1、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都具有相似的特性:极其微小的页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不断运动的相互间有一定的间隙不同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联系: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复习巩固【随堂检测】1、下列关于水的组成或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的2、分子、原子、最主要的区别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而原子是静止的 B、分子大、原子小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可以保持某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保持任何物质的化学性质3、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氢原子 B、氢分子 C、氢离子 D、氢元素4、用微粒名称填空:(1)铜由构成;(2)氧气由构成;(3)水由构成;(4)氯化钠由构成;(5)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由保持。
化学初三沪教版3.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设计
化学初三沪教版 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课方案【一】教课方案思路本章第一节归纳的说了然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拥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本节议论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即分子、原子和离子〕,研究这些微粒的构成和变化,使学生在认识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基础上解说化学反响的本质,进而进一步商讨原子内部的构造。
本节教材经过形象地描述,宏观与微观的对照,数据的量化,科学的推理,真实的图像,史料的旁证,图文并茂的画面,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真切存在,从微观的角度稳固和加深对物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以及原子内部的神秘。
学生对物质是由微粒构成以及微粒的特点已有初步的认识,可是他们很想知道微粒是如何构成物质的?为何不一样的物质性质截然不一样?微粒在哪些方面不一样?此时正是学习本节知识的优秀机遇,学生经过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构成,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差别,进而进一步学习原子的内部构造,为后期学习元素、化学用语确立基础。
如何使学生感觉到这些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的真切存在,认识分子、原子的特点、差别和联系以及原子内部构造是教课的中心任务。
采纳思虑和议论相联合的研究式学习,能够有效地创建驱动性问题情形,使学生在不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渐渐认识分子、原子以及原子的内部构造,这正意味着研究物质的方法从宏观领域向微观领域深入。
教课内容和教课情经过展现一组学生常有的物质现象, 让学生独立比较、思虑剖析这些现象与微观构因为学生对物质构造的学习仍处于启发阶段, 对研究物质有着激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念, 学生的思想也处于活跃期间, 所以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虑机遇, 适合配合小组议论, 使学生在和睦宽松的学习气氛中开启智慧这门。
【二】教课方案方案 设计内容 详细设计 设计企图 教课目的1. 知识与技术使学生认识到构成物质的设计知道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了 微粒种类不一样,是不一样物解分子、原子的特点、联系和差别, 能用 质之间差别本质原由。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一. 教学内容: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二. 教学目标1. 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3. 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4. 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重点1. 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 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3. 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难点1.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2. 初步认识核最外层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 具体内容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但这些微粒又是什么呢科学家长期研究证实,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和分子。
1. 物质是由哪些基本微粒构成的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
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如常见的金属(铁、铜、铝、汞等),稀有气体和金刚石、石墨、硅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如活泼金属(钾、钠、钙、镁等)与活泼的非金属(如氯等)化合时,形成的物质由离子构成。
像氯化钠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还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
水、二氧化碳、氨气、氯化氢、硫酸等是由分子构成的。
2. 分子(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3)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分子的基本特征。
①分子的体积很小;②分子的质量非常小;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④分子之间有空隙;⑤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⑥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5)分子知识的应用。
①分子性质的应用;a. 根据分子不断运动的知识可解释物质的扩散(溶解、蒸发、挥发等);b. 根据分子间有空隙可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物体的热胀冷缩、气体受压体积缩小,两种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原两种液体的体积和等现象;c. 根据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解释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相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为什么不同等;d. 分子的体积很小可解释粗盐提纯、水可以通过滤纸等;e. 根据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可解释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等;②用分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沪教版第一章:微观世界的大门1.1 引言:介绍微观粒子的概念,解释微观世界的重要性。
1.2 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
1.3 知识拓展:介绍原子和离子的概念,解释它们在物质中的作用。
第二章:分子的性质2.1 引言:回顾分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的性质。
2.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2.3 知识拓展:介绍分子间的力和氢键的概念,解释它们对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第三章:原子和离子的构成3.1 引言:介绍原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构成。
3.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3.3 知识拓展:介绍元素的概念,解释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第四章:物质的分类和化学反应4.1 引言:介绍物质的分类,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物质的性质。
4.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
4.3 知识拓展:介绍化学键的概念,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第五章:溶液的微观解释5.1 引言:介绍溶液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粒子的行为。
5.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溶液中粒子的扩散和混合过程。
5.3 知识拓展:介绍溶解度的概念,解释溶解度与溶液质量分数的关系。
第六章:胶体的微观世界6.1 引言:介绍胶体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胶体粒子的性质。
6.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和稳定性。
6.3 知识拓展:介绍胶体的应用,如胶体过滤、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等。
第七章:酸碱反应的微观解释7.1 引言:介绍酸碱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酸碱反应的实质。
7.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酸碱反应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转移。
7.3 知识拓展: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如药物治疗、环境保护等。
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观解释8.1 引言: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3.1㈠.微粒构成物质〖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懂得运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一些生活和实验现象。
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㈡过程与方法1.通过家庭小实验的自主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的探究学习,获取信息,从而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对有疑惑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的相结合,对实验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形以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主探究中的家庭小实验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通过探究学习中的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建立“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懂得运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一些生活和实验现象。
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教学难点〗从微观世界认识物质〖教学资源〗1.家庭小实验:“蔗糖溶解”、“用注射器分别压缩空气和水”2.演示实验:“品红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酒精与水的混合”3.探究实验:“分子运动现象”〖教学过程〗(第1页)(第2页)〖学习内容〗§3.1~1.微粒构成物质〖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懂得运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一些生活和实验现象。
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学习过程〗1.【温故知新】“组成”这个词语在化学中有两种用法: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一种元素或几种元素组成。
2.【自主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物质的组成,那么,物质又有哪些构成的奥秘呢?请你自主阅读课本P48页和P3页,或者通过百度百科查阅资料,填写下列空白。
⑴.为了解释生活和实验中的扩散现象,一些学者提出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的质量复习课教学设计
3.作业完成后,及时上交,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科学家如何精确测量原子的质量。
4.小组合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并完成一份关于原子质量知识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展现本节课所学知识。
5.视频观看:
-观看与原子质量相关的教学视频,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解程度。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保持解答过程的简洁和清晰。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原子质量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2.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原子质量的知识。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在思考中深化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2.通过学习原子质量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微观世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强调原子质量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精确计算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原子质量与元素周期律有什么关系?
-在实际生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纠正错误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和实验题。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5、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6、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知识结构】1、开门见山,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和分子,并出示彩图,分别介绍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和它们的结构。
2、由实验现象的微观图示,物质结构的示意图,真实的分子、原子图像、化学发展史料等,让学生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的特殊性质和它们的区别、联系以及原子的结构等。
3、由原子的质量描述极不方便,引入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为有关化学式计算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1、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2、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3、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基本设想】第1课时分子、原子分子、原子内容比较抽象,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行为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或者用球棍模型展示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金刚石、氯化钠的结构等,让学生感受分子、原子、离子的真实存在。
第2课时原子的构成、离子由汤姆生发现电子和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联想与启示。
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原子的构成。
第3课时原子的质量建议将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过程由学生一步一步演算出来,这更利于学生理解,如m(碳)=1.993X10-26Kg,m(氧)=2.657X10-26Kg,m(碳)/12=1.993X10-26Kg/12= 1.66X10-27Kg,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1.993X10-26Kg/1.66X10-27Kg=16。
再求一下钠、铝的相对原子质量,巩固概念,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教学过程】第1课时分子、原子〖引入〗投影展示干冰、金属铜、氯化钠、金刚石等物质的微粒构成示意图。
九年级化学全册《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教案沪教版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预习交流】1.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肉眼能看到这些微粒吗?微粒有哪些性质?微粒种类有哪几种?2.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①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②往杯里的水中放一块糖记录下水面的位置,过一会儿糖没了,水面的位置降低了。
3.书写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能燃烧具有_____性,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_______性。
水具有氢气、氧气的性质吗?4.水的蒸发是液态水变为_____,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该变化过程中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改变了吗?【合作~研讨~点拨】活动一、认识分子1.阅读P652. 小组讨论、合作:利用所给模型,你能组成图3-10中的相关分子吗?3.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这是由于。
氢气能燃烧,而水不能,是因为。
通常氧气能助燃,液态氧气能不能助燃?,为什么?结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一种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化学性质(变或不变)物质组成的分子相同,物理性质相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活动二、认识原子1.阅读P66、P672.小组合作:利用所给模型,将课本中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在小组内展示,并赋予解释。
3.交流展示:①说明各分子的构成,阐述分子与原子的关系②你能用语言阐述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吗?③这个反应微观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什么?没有发生改变的是什么?4.结论:分子是由构成; 原子是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总结、反思、提升】1.反思“预习交流”中的第3题,你能说明分子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关系吗?2. 分子由原子构成,是否说明分子大原子小?是不是原子都要构成分子才能构成物质?3. 水沸腾蒸发最终容器中的水没了,电解水最终容器中的水也没了,从微观角度分析他们一样吗?4.用分子观点看纯净物、混合物:请从不同角度比较纯净物和混合物 宏观: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2.观察下列方框中的图示指明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四、自检~反馈~巩固【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上册3.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案沪科版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前准备][学习任务]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知识准备]fli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彳如氧气、氯化钠、水、铁等等I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如:空气、食盐水等等。
[物质准备]:原子模型等。
二、[课堂练习][资料查询]:布朗运动、STM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操纵”技术(网上或参考资料上)[问题研究]1•物质是由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等微粒构成的。
请列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常见物质名称,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 、 ____ 、______ -vj-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2.分子是.原子是_离子是_3.4•通过课本P67页讨论,请写出原子相对质量计算公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二-------------------------()a质子数+中子数5.________________ 在化学变化中__ 可分,而 _________________ 却不可分。
是由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分月________ ,然后由___________ 进行了重新组合,形成了__________-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 种类[练习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于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的间隙可以改变,决立了物质有三态变化B.一些物质的热胀冷缩,证明了分子间的间隙是可以改变的C.一个水分子很小,就象一粒细沙一样不易看到D.冰水混合的物质不是混合物2.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徳•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3.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x10 =1®某种原子的质量是9. 288x10 ^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9.288 D 1.993x12 - 9.288 “ 9.288x12A. --------B. ----------------------------C. ---------------------------D. ----------------------------1.993 9.288 1.993x12 1.993二、填空题4.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龙该原子的相对质虽: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_______ 。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三课时)教案沪教版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
2、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物质无限不可分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学习重难点: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课前准备
1、常见三种原子的质量测定值。
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模型图示。
教学过程:
观看屏幕
对
的学习
培养学生互帮互助
的
板书设计:
五、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
相对原子质量:一种碳原子(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个基准的比值。
2、计算式
公式表达式:Ar (原子)=
12
/1 (某碳原子)(某原子)m m 六、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Mr (分子)=∑Ar (构成微粒的原子)。
化学初三沪教版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教案
化学初三沪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响中分子能够分红原子,原子能够联合成分子。
〔3〕是学生认识到分子、原子、离子存在的真切性。
过程与方法:〔1〕踊跃主动与别人进行沟通和议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2〕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成立物质无穷可分的看法。
〔2〕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学习重难点: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响中分子能够分红原子,原子能够联合成分子。
学习重难点:在实验中成立分子、原子、粒子在化学变化重的形象,达成对化学变化宏观现象中的微观解说。
课前准备教师: 1、大屏幕;不一样微粒组成的物质。
2、氢气、氧气、水的性质实验。
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感觉到分子真切存在的例子。
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创建情形引入新课,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呢?分子、原子、离子是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
物质拥有不一样的性质,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微粒不一样造成的。
大屏幕演示:不一样微粒组成的物质创建情形:你能举例说明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什么?创建情形:1、演示氢气、氧气、水的性质的实验。
观看思虑、沟通、议论观看这样的引课比较有趣,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组成的物质又很深的印象。
创建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不一样物质由不一样微粒组成。
经过实验能够调换学生的踊跃性。
在化学变化中,分2、为何氧气、氢子分红原子,原子气、水的性质不一样不行再分。
呢?学生谈感想创建情形:1 、我们学过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你能有分子原子的观点解说这个化学变化吗?2、投影水分解过程的微观解说。
3 、在上述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思虑、沟通、议论沟通与议论观看投影。
思虑回答以下问题。
谈收获经过沟通与议论,是学生在沟通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并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九年级化学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沪教版 教案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提出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基础上,对物质构成奥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故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巩固学生已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性质,使他们理解物质的可分性,即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而分子可再分为原子,原子可再分为质子、中子、电子。
另一方面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二、化学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的要求: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考试要求均为B)课时安排:三、课时分子原子一课时:原子结构、离子一课时:相对原子质量一课时: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⑵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⑶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⑷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教育。
2、教学重点:(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3)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3、教学难点: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4、课时安排总共三课时:分子原子一课时:原子结构、离子一课时:相对原子质量一课时:三、教法与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利用化学史实、多媒体动画、类比、想象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微观模型;通过设置问题,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本节课的重要概念,体会获取知识的过程和乐趣。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沪教版第一章:微观世界的大门1.1 分子、原子和离子1.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原子的结构及其构成3.理解离子的概念和产生原因4.通过实例分析分子、原子和离子在物质中的作用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2.1 物质的组成1.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组成的关系2.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3.理解化合物与元素的区别2.2 物质的分类1.掌握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概念及其区别2.了解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及其特点3.通过实例分析物质的分类及应用第三章:化学反应与微粒的变化3.1 化学反应的实质1.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3.理解化学反应中微粒的变化3.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1.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2.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3.通过实例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第四章:微粒间的相互作用4.1 分散系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特点及应用3.理解分散系中微粒的相互作用4.2 胶体1.掌握胶体的定义及其组成2.了解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3.通过实例分析胶体微粒的相互作用第五章:物质的性质与微粒的关系5.1 物质的物理性质1.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其分类2.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3.通过实例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5.2 物质的化学性质1.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分类2.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3.通过实例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沪教版第六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6.1 原子结构1.深入理解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2.掌握原子的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3.通过实例分析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6.2 元素周期表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排列规律2.了解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及其性质3.通过实例讲解元素周期表在化学中的应用第七章:元素化合物7.1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1.了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及其分类2.掌握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3.通过实例分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作用7.2 常见化合物1.掌握常见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2.了解化合物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3.通过实例讲解常见化合物的应用第八章:化学键与晶体结构8.1 化学键1.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及其类型2.掌握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特点及其形成3.通过实例分析化学键在物质中的作用8.2 晶体结构1.掌握晶体的概念及其分类2.了解晶体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3.通过实例讲解晶体结构在化学中的应用第九章: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9.1 物质的量1.深入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2.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3.通过实例分析物质的量在化学中的应用9.2 化学计量1.了解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量计算3.通过实例讲解化学计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第十章:化学实验与探究10.1 实验基本操作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2.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3.通过实例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10.2 实验设计与探究1.学会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2.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3.通过实例分析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沪教版第十一章:溶液与胶体11.1 溶液1.了解溶液的概念及其特点2.掌握溶液的制备与浓度计算3.通过实例分析溶液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11.2 胶体1.深入理解胶体的定义及其组成2.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3.通过实例分析胶体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第十二章:酸碱反应与盐类水解12.1 酸碱反应1.了解酸碱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酸碱反应的实质及其判断3.通过实例分析酸碱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2.2 盐类水解1.掌握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2.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及其意义3.通过实例讲解盐类水解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第十三章:氧化还原反应13.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其特点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及其表示方法3.通过实例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中的应用13.2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基本方法2.了解电子转移数、氧化数的概念及其应用3.通过实例讲解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过程及方法第十四章:有机化学基础14.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特点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及其方法3.通过实例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及结构关系14.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其分类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常见反应类型及其特点3.通过实例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反应过程及其应用第十五章:化学与生活15.1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了解化学在食品、药品、日用品等方面的应用2.掌握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通过实例分析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15.2 化学与环境保护1.了解化学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原因2.掌握化学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与挑战3.通过实例讲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沪教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课题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过程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教学过程
一、相对原子质量
1、是个比值,单位是1
2、以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
(讲解概念: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之一基准值的比值,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过渡: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我们可以用相对分子质量表示分子质量的大小
二、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综合
讲解计算方法
演示例题
引导练习、展示题板,指引个别学生到黑板板书,评价总结注意事项
三、离子
6.指导学习
【设疑】根据上节课所学知识(教师画出Na和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请讨论这两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电子可能的转移方式。
【问题】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是否呈电中性?
【讲解】化学上我们把这种带电的原子就称为离子,下面我们通过视频和动画来看一下,原子在什么情况下、又是如何转变成离子的。
【讲解】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分别带上负电荷和正电荷,我们把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把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讲解】为了方便我们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来表示离子。
例如: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失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镁离子的符号为Mg2+。
氧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6,得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得负电荷,所以氧离子符号为O2-。
【问题】铝离子,镁离子,硫离子,氯离子的符号如何写?
教学意图:知道原子得失电子会变成离子认识一些常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离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初三沪教版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化学初三沪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在化学反响中分子能够分解为原子,原子能够联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经过得失电子能够互相变换;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4.能依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过程与方法:1.认识原子构造模型成立的历程;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以研究活动为主线,不停发现问题,运用议论沟通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剖析与归纳归纳的过程中不停获得新知。
感情态度价值观:1.物质无穷可分的看法。
2.经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组成研究” 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3.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教育中联合中科院经过原子绘的中国地图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课过程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骄傲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要点、难点:1.经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行分性的认识, 逐渐培育学生辩证一致思想方法。
2.对分子、原子、离子看法的理解与抽象思想能力的培育。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一样和互相关系。
4.知道原子的构造,成立物质无穷可分的看法。
5.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教课过程:教师活动【一】分子原子1.复习知识【回想】我们知道分子、原子都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那么分子和原子主要的不一样在哪里呢?【回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分化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设计企图:复习学过的知识,为下边的原子可否再分作好承接。
2.【引入】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变化中还可进一步分红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没法再分了。
那么原子能否是不行再分的最小微粒了呢?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踪迹,一同来学习人们为了揭露原子构造的神秘而经历的漫长的研究过程。
交设计企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产生兴趣。
3.沟通议论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以为原子是实心球体。
汤姆生发现电子。
【设疑】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你能解说原子为何不带电吗?卢瑟福发现原子核,α 粒子轰击金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二) (教学案)
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
一、[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
2.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情感目标:
逐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二、[教学过程]:
(三)、原子
图3—11 原子体积大小的比较
学生活动……
原子不但可以结合成分子,还能直接构成物质。
我们常见的金属(如:)和稀有气体(如:)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因此,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种基本微粒。
思考: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分成原子、分子、离子等。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有什么构成的?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
对于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到底如何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论证。
[原子的构成]:
展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
现象:1、绝大部分的α粒子沿着原来的行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
2、少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
3、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180度。
解释:1、因为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 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__________),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部分的α粒子能够很顺畅的通过;
2、因为α粒子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___________,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于
斥力的原因,所以有少数的α粒子会有偏转;
3、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____________,所以只有很
少的机会与α粒子相碰撞,并且能反弹。
提问:原子带电吗?为什么?
原子本身________电,由于原子核与电子两者所带的电荷电量_______,电性_______,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的构成情况:
小结:
1.电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因是中子不带电);质子数=电子数(原因是原子不带电)
2.电性关系
带负电荷的微粒:电子; 带正电荷的微粒:原子核、质子
不带电的微粒:中子、原子(分子)
(三)、板书设计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
一、探究实验(一) 二、卢瑟福实验
多媒体演示
三、原子的构成情况 四、小结:
(四)、随堂练习
1.[实验探究]图3-14用α粒子轰击金箔,讨论后回答:
(1)解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从中得出哪些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______可分,而______却不可分。
是由反应的______化分成______,然后
由____________进行了重新组合,形成了________。
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种类没变,________数目没有增减,________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只是________的最外层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居于原子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