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基础练习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练习1

九年级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练习1

3.1用微粒的看法看物质课时练习【课前预习】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都是由极其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老是在不断地的,在固体、液体中微粒间的距离质中,微粒间的距离,所以物质不易被压缩。

【讲堂练习】3.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微粒之间存在必定,在气体物物质比较简单被压缩,A. 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别到了水中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D.水结冰后,冰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的距离小4.物质在不一样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假如因为()A、微粒的质量发生变化B、微粒的大小发生变化C、微粒间的缝隙发生变化D、微粒处在静止仍是运动状态5.纯净物是由(同样的、不一样的)微粒构成的,不一样种微粒构成的物质是。

6.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分别发生了变化和变化。

水受热蒸发时,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没有发生)变化,水通电分解时,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没有发生)变化。

7.填写“研究微粒运动”的实验报告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在盛有少许水的试管无色酚酞(变水使无色里滴 2—3 滴无色酚色、不变色)酚酞变色酞试液在试管里盛少许的浓氨水,当心闻氨水的浓氨水浓氨水易气味气味再在盛有氨水的试管浓氨水使里滴 2—3 滴无色酚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色酞试液在小烧杯 A 中加入20mL 的蒸馏水,并滴A烧杯中的溶液入 2-3 滴酚酞。

在小(变色、不变色)烧杯 B 中加入 3mL — B 烧杯中的溶液5mL 的浓氨水。

再用(变色、不变色)一只大烧杯将 A 、 B两烧杯罩在一同。

【课后测试】一、填空题8.把固体碘密封在一根约长10cm 的玻璃管内,用酒精灯微热有固体碘的一端,可察看到的现象为,这是因为。

9.应用微粒的看法解说以下事实:⑴50mL 水和 50mL 酒精混淆后,所得混淆物的体积(大于、等于、小于) 100mL,由此可说明;⑵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这是因为;⑶在盛有 50mL 水的试管里,加入一小颗高锰酸钾晶体,察看到溶,这是由液于;⑷在夏天,充分气的自行车胎内行驶过程中简单爆胎,这是因为。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练习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练习

【学习目标】 1.认识微粒的性质: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2.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质的简单实验,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活动方案】活动一、构建宏观世界是由许多很小的微粒构成理念。

引导学生阅读第一章第二节P16内容金刚石及其微观结构模型,石墨及其微观结构模型。

让学生了解宏观世界是由许多很小的微粒构成。

(过渡)问题讨论:微粒有哪些性质?活动二、微粒的性质(一)微粒很小。

引导学生阅读P65有关分子的特点,P66了解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P67了解原子的大小。

问题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能够体现出微粒是很小的这一性质?例如:1.氧原子的直径大约为1.48×10-10m。

2.粗盐提纯实验中食盐水可以通过滤纸。

(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1.问题讨论:既然微粒很小,如何能够体现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呢?观察与思考:(1)演示实验: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

(2)现象记录现象解释(3)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能够体现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例如:闻气味(花香、氨气的刺激性气味等),物质的溶解(高锰酸钾溶于水、蔗糖等)湿衣服晒干等)(4)拓展说明:微粒不仅是不断运动的,而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例如:为什么湿衣服在太阳下比阴凉处干的更快?为什么蔗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化的更快?(三)微粒之间有间隙。

观察与思考:(1)演示实验(P63)水和酒精混合实验。

(2)现象记录现象解释(3)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能够体现微粒之间有间隙?例如:用打气筒向车胎中打气。

10毫升的酒精和10毫升的水混合体积小于20毫升。

(4)拓展说明:如何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活动三、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阅读P64页后讨论:1.课本中提到哪些构成物质基本微粒,不同的物质分别是有哪些微粒构成?2.完成下列练习:(1)将原子、离子和分子分别填入下列有关空格内①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如氦气、汞等;②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如氧气、水等;③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如氯化钠等。

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试题

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试题

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试题1.步入花园,花香四溢;走近正在烧鱼炖肉的厨房,香味扑鼻。

这两个现象都说明了( )A.分子有质量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是可分的D.分子不断运动【答案】D【解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

分子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之间存在间隔,③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在花园里,花香的分子向周围运动,整个花园充满了花香的分子,所以,进入花园,使人感到花香四溢;在烧鱼炖肉时,鱼肉的香气分子通过运动分布到整个厨房里,所以走近厨房时,使人感到香味扑鼻。

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分子这种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能够闻到花香,与微粒的质量大小、分子的间隔无关。

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才会分,分子的运动不是化学变化。

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点评:解答此类题,要学会能从宏观现象透析出微观变化,能够初步了解一些宏观变化的微观实质。

2.“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的化学知识是()A.微粒不断运动B.微粒之间有间隔C.微粒很小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答案】A【解析】根据微粒的性质回答。

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酒精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酒精分子向四周扩散,使人闻到特殊的香味。

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点评:解答此类题,要学会能从宏观现象透析出微观变化,能够初步了解一些宏观变化的微观实质。

3.下列现象不能反映出构成物质的微粒所具有的性质的是()A.酒精灯不盖灯帽其中的酒精会减少B.将糖放入水中,糖不见了,水却变甜C.衣橱里的卫生球消失了仍能闻到其气味D.敲击玻璃,玻璃会变成碎片【答案】D【解析】根据微粒的性质回答。

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A、酒精灯不盖灯帽其中的酒精会减少,说明微粒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B、将糖放入水中,糖不见了,水变甜了,说明微粒不断运动且微粒之间有间隔;C、衣橱里的卫生球消失了仍能闻到其气味,说明微粒不断运动;D、敲击玻璃,玻璃会变成碎片,说的是宏观方面,不能说明微观粒子的性质。

3.1.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3.1.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C.微粒本身发生了变 化
(4)氧气和液氧都能支 D.微粒能保持物质的 持可燃物燃烧 化学性质
(4)( D )
பைடு நூலகம்
5.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 空隙的是( D ) A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 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C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 海绵能吸水
5.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来做氨的运动实验,他们先将 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然后实验如下:
取等量的蔗糖,放入等量的热水与冷 水中,热水中的比冷水中的溶的快。
二、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1.不同的微粒运动能力、范围不同。
2.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 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探究:酒精与水混合
实验操作 1、10mL水与10mL水混合
体积变化情况
预测结果 测量结果
20ml 20ml 20ml
4、选择左栏的“实验现象”和右栏“解释”之 间相关的项填在答案栏中。
实 验 现 象 解 释 答 案
(1)( B ) (2)( (3)( (1)50水mL和50mL酒 A.微粒很小 精混合体积小于100mL (2)水电解分解 B.微粒之间有间隙
C) A)
(3)一滴水中含有 1.67×1027个水的微粒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1、物质可以再分. 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3、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同 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 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聚集在一 起才能体现出来的;构成物质的微粒能 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了解微观世界 • 借助先进仪器将事物放大,才能到观察事物的微观构成,如光 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将物质放大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倍。 • 微观世界截然不同于肉眼观察到的宏观世界。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3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试题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3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例题1.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解释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枯燥的原因。

2.装开水的保温瓶有时候会跳出来,为什么?3.0℃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能确定练习:1(202105)“丹桂飘香〞说明了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可以再分C.分子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隙2〔202111〕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枯燥,这种现象说明A.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B.分子由原子构成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3(202101)六月的校园,百花盛开,香远益清,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4(202107)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单质气体受压体积缩小的原因是5(202114)以下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选项是事实解释A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B 花香四溢分子不断的运动C CO有毒而CO2无毒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D CuSO4溶液和Na2SO4溶液的颜色不同两种溶液中的阳离子不同6(202109)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由于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C.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7(20210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飘香〞这一现象可说明A.分子很大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是运动的D.分子可再分成原子8(202104)100mL酒精与100mL水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0mL,这一事实说明A.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B.分子是可以再分的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9(202104)乒乓球被踩瘪后,放到热水中又会重新鼓起来。

其原因是A。

球内气体中微粒体积增大B.球内气体中微粒间空隙增大C.球内气体中微粒质量增大D.球内气体中微粒分解成更多微粒10(202110)以下有关水受热蒸发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水分子运动速率增大C.水变成了氢气和氧气D.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11(20210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以下现象,不正确的选项是.......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B.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C.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D.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12(202108)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以下现象,不合理的是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13(202102)“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用微粒观点看物质》基础测试(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用微粒观点看物质》基础测试(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用微粒观点看物质》基础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物质微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微粒在不断的运动B.微粒间有一定间隔C.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D.空气中只含有一种微粒2.“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构成物质的微粒是有质量的B.微粒之间有空隙C.微粒在不断的运动D.微粒是可以分割的3.夏天路面会拱起开裂,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受热膨胀引起的。

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C.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4.下列现象利用微粒在不断运动这一观点无法解释的是()A.把两块表面光滑干净的铅块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的快C.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在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其他中药混合的药味5.关于液态氧与氧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③它们由不同微粒构成④它们为相同的物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非选择题6.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从微粒的观点来看,纯净物是构成的物质。

混合物是构成的物质。

7.解释下列事实或现象(1)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其体积小于20mL的原因是。

(2)水银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的原因是。

(3)白酒瓶敞口放置,酒的香味变淡,原因是。

(4)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和固体难以压缩,原因是。

(5)乒乓球压瘪了,但未破裂,放在沸水中就会恢复原状。

这是因为。

九年级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基础练习1

九年级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基础练习1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课时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1)自学导航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2.一大块冰糖,你如何使它变成更小块的冰糖?你还有什么方法使它分割成更小的看不见的微粒?3.取少量的食盐加到一杯水中,食盐会,水的味道变成。

4.一杯盐水,你能用什么办法从中获得食盐固体呢?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听。

5.高锰酸钾是由许多高锰酸钾的微粒构成的,高锰酸钾的颗粒是颜色的,把高锰酸钾溶于水中,可得到颜色的溶液。

6.大量的实验证明,物质是由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构成的。

7.把一块金属不断地分割,当分割到我们的肉眼不能看见的时候,把物质放到高倍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物质还存在吗?知识回收站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把你的看法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并进行简单的总结。

指点迷津糖和食盐都是白色的固体,为什么味道却不一样呢?把糖加到水中,一段时间后糖就会“消失”,而水却变成了甜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分析: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而不同的微粒具有不同的性质。

构成糖和食盐的微粒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味道。

糖的固体加到水中,糖被不断地分割,直到变成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微粒,因而表面上看糖“消失”了,但是糖的微粒只是扩散到水中去了,并没有变成其它物质的微粒,因而此时的水也变成了甜的。

基础评价1.下列变化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是()A.碘加热后变成紫色蒸气B.冰块融化成水C.樟脑丸放在衣柜中逐渐消失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盐溶于水逐渐消失B.红墨水滴入水中使水变红C.石蜡燃烧逐渐消失D.金刚石加工成钻石3.晾干湿衣服时,构成水的微粒所发生的变化是()A.构成水的微粒被分解了B.构成水的微粒变成其他物质了C.构成水的微粒扩散到空气中了D.构成水的微粒受阳光作用体积变小4.下列转化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实现的是()A.由混合物转化为纯净物B.由块状物质转变为粉末C.由固态物质升华为气态物质D.由一种纯净物转变为另一种纯净物5.关于氧气和液氧,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因而性质也完全不同B.它们是完全相同的物质,因而性质也完全相同C.因为构成两者的微粒相同,因而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初三化学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案及训练题

【九年级】初三化学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案及训练题

【九年级】初三化学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案及训练题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类名【基础知识】1.物质由和的颗粒组成,其基本性质(1);(2)。

一般说,构成固、液、气三态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顺序为,温度越高,颗粒移动越快,颗粒之间的间隙也越大。

压力越大,气粒间距越大。

2、水汽化与通电分解分别发生了变化和变化。

前者没有变化,它只是改变了,而后者变成了粒子。

【巩固练习】1.为了探索物质的可分离性,肖燕用高锰酸钾颗粒进行了以下三项实验操作①研磨:从试剂瓶中取少量高锰酸钾颗粒放在研钵中研碎成粉末;② 溶解:将少量粉末放入试管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③稀释:把试管中的溶液全部倒进盛有200ml水的烧杯中。

在这些操作步骤中,高锰酸钾不再被分离()a.全部b.只有①c.只有②d.只有③2.在以下现象中,无法用粒子运动来解释的是()a、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b、在室内,相同表面积的热水蒸发速度比冷水快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分解生成水和氧气d、医院里弥漫着酒和药的味道3、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体积膨胀空气加热B,1升芝麻和1升绿豆混合少于2升c、氧气加压降温形成液氧d、1体积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小于2体积4.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微粒质量变化b、微粒的大小变化c、微粒间空隙变化d、微粒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5.封闭容器中有少量液态水(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

煮沸后,液态水变成蒸汽。

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更改是()6、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墙内鲜花盛开,墙外芳香四溢——颗粒在移动b.热胀冷缩――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c、当盐溶于水时,水变得咸——盐和水之间的化学变化产生咸物质d.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关下容易晾干――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7.“闻茶”是指通过闻来判断茶的种类。

人们能闻到茶的味道的原因是()a.分子之间存在间隔b.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8、物理学研究表明: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扩散速率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化学研究表明,当氨和氯化氢相遇时,它们迅速结合形成氯化铵的微小晶体白烟,若将一支长120cm的玻璃管平放,并同时在其两端分别放置沾满浓氨水、浓盐酸性棉球,让它们自然扩散,然后白烟开始出现在玻璃管中的位置远离浓盐酸的末端约xcm处。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作业)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作业)

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课下作业一、积累整合1、水结成冰是由于()A、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停止了B、构成水的微粒变小了C、构成水的微粒变大了D、构成水的微粒的间隙变化了2、构成冰的微粒和构成水蒸气的微粒具有()A、相同的化学性质B、相同的性质C、不同的物理性质D、不同的化学性质3、我们能够嗅到远处花香的事实,可以说明()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B、微粒于微粒间有空隙C、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运动D、微粒能保持物质的性质4、下列现象既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又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人在花园中能嗅到花的香气 B.湿衣服经晾晒变干C.固态碘受热变为蒸汽 D.空气受压体积变小5、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世界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微粒构成B.物质的性质取决于自身的性质C.从宏观看,物质有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但从微观看,则是永恒运动的D.在固体物质中,微粒处于静止状态6、一个瘪的乒乓球浸在热水中会逐渐鼓起来,其原因是()A.乒乓球表面受热会发软B.乒乓球内的的微粒受热,加快了运动速率C.乒乓球内的微粒间间隙受热增大D. 乒乓球内的微粒增大7、为了预防疾病,常喷洒某些药水对环境进行消毒杀菌,这时往往会闻到一些特殊的气味。

这种现象说明( )A.微粒的质量很小 B.微粒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C.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隙 D.微粒是不断运动的8、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主要是由于()A.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微粒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C.微粒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化学变化 D.微粒的质量发生了变化二、拓展应用9、打开盛有酒精的瓶盖,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因为构成酒精的微粒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的缘故。

白酒瓶一定要盖严瓶盖,否则酒的香味变淡,度数会降低,其原因是。

10、一般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就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空隙受热变,遇冷变的缘故。

物质在气体时,微粒间的距离,物质在固体、液体时微粒之间的距离。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微粒观点看物质》基础测试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微粒观点看物质》基础测试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微粒观点看物质提高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A.水的微粒大小变了B.水的微粒间隙变了C.水的化学性质变了D.水的微粒本身变了2.步入花园,花香四溢;走近正在烧鱼炖肉的厨房,香味扑鼻。

这两个现象都说明了( ) A. 分子有质量 B. 分子间有间隙C. 分子是可分的D. 分子不断运动3.湿衣服晾干是由于()A.构成水的微粒发生了化学变化被分解了B.构成水的微粒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微粒C.水的微粒受阳光照射全部消失了D.水的微粒不停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去了4.不能证明微粒间有间隙的事实是()A.气球可以被压缩B.50mL水和50mL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C.糖块放入水中逐渐溶解,而溶液的体积几乎不变D.面粉中掺和蔗糖5.“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的化学知识是()A.微粒不断运动B.微粒之间有间隔C.微粒很小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6.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微粒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微粒之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D.微粒总是不断运动的7.下列现象不能反映出构成物质的微粒所具有的性质的是()A.酒精灯不盖灯帽其中的酒精会减少B.将糖放入水中,糖不见了,水却变甜C.衣橱里的卫生球消失了仍能闻到其气味D.敲击玻璃,玻璃会变成碎片二.填空题8.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是由极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________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蜡烛受热熔化和在空气中燃烧分别发生了____________变化和____________变化,前者粒子不发生改变,只是粒子间的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后者是粒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微粒。

10.纯净物是由________(相同或不同)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种微粒构成的是________。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1)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1)
观察后小结现象:
提问:高锰酸钾颗粒是否可以再分?
已成粉状的高锰酸钾是否还可以再分?
为什么烧杯中的全部液体最后全部呈紫红色?
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你有哪些想法
讨论:
请你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能说明物质由微粒构成的例子。
设问:物质由微粒构成的,那么微粒有什么特性呢?
演示:氨气微粒的运动,观察现象
A:
B:
【提问】A中浓氨水滴入后溶液变红。为什么实验B中两杯溶液并没混合,而酚酞试液也变红?从这个实验说明了微粒具有什么特性?
2、水和双氧水为什么性质不同?
3、金刚石和石墨为什么性质差异很大?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盐放入水中,盐会看不见,水变咸了,为什么?
2、糖入入水中,糖也会看不见,水会变甜,为什么?
三、师生互动,导学达标
观察与思考】
1、展示一瓶高锰酸钾,取少量放在白纸上。
2、用研钵研碎高锰酸钾,放在纸上。
3、高锰酸钾溶于10mL水中,再倒入50mL水中。
课题: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1)
主备人:钱兴勇
审核:
教学目探究物质构成奥秘的欲望。
3、能力培养: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建立微观概念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补充栏
一、课前预习检测
1、水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性质,为什么?
A、血雨腥风B、滴水穿石C、铁棒磨成针D、臭气熏天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B、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C、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D、微粒是一种假想的粒子
3、氧气液化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氧微粒的大小B、氧微粒的构成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考演练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考演练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1.(09大庆)百花盛开的花园里,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 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2.(09贵港)贵港素有“荷城”之称,每年夏天在荷塘边都会闻到荷花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很小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可分成原子3.(09海南)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重新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内气体A.分子的体积增大B.分子间间隔增大C.分子的质量增大D.分子的个数增多4.(09黄石)下列有关水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分子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B.水变成蒸气时,水分子变大C.水受热时,水分子运动加快D.水电解时,水分子发生改变5.(09连云港)2008年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地进行了太空行走,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是显弱碱性的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

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B.常温下该水的pH略大于7C.小分子团水中含有氢分子D.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6.(09厦门)根据下图填空:图1水蒸发实验图2电解水实验图3家用电解水器(1)图2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图1和图2两个实验中水的变化,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其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H 水的应用10.0 浸泡蔬菜9.5 日常饮用9.0 烹饪(3)在图2实验通电时,a 试管中液体呈碱性、b 试管中液体呈酸性,利用此原理设计的家用电解水器(图3),可得酸碱性不同的水,且各有其用途(见右表)。

①右表中用于“日常饮用”的水遇紫色石蕊试液显_________色; ②家用电解水器生成的碱性水可除去水中有害的重金属离子,生成小分子团水,因而对健康有益。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同步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同步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同步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一.(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构成一切物质的微粒B.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C.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D.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极小,但所占原子的质量很大2.在原子转变为离子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A.原子总数B.质子总数C.中子总数D.电子总数3.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 .氢原子 B .氧原子 C .水分子 D .水原子4.将点燃的硫伸入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同时盖严瓶盖,假如氧气和硫刚好完全反应,则集气瓶里所得的气体物质是()A.由原子构成 B.由离子构成 C.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由同种分子构成5.在原子中() A.原子核占很大的体积B.电子有时不运动C.一个质子质量与一个中子质量相近D.原子核都是静止的6.一种元素的离子变成原子发生的变化是()A.一定得到电子B.一定失去电子C.可能得到电子也可能失去电子D.不得电子也不失去电子7.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至少10吨的贫铀弹,不少当地人因此患上了“巴尔干综合症”。

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

这种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则中子数应为()8.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克,则实际质量为2a克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克9.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⑴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⑵所有氢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⑶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不正确的是() A.只有⑶?B.只有⑴⑶?C.只有⑵⑶?D.有⑴⑵⑶10.人们常用形象的图式来描述物质世界() 例如:水的电解可表示为:可见,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可能有变化的是() A.原子的数目 B.分子的数目 C.原子的种类 D.分子的种类二.1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不显电性的是________。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初三化学试题(上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初三化学试题(上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归纳1.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存在,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

在固体、液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

所以,气体通常比较容易被,固体和液体。

答案:空隙不同较小较大压缩很难被压缩2.高锰酸钾是一种色固体,取一小颗粒的高锰酸钾放人5 mL水中,会看到溶液变成色,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答案:紫黑色紫红色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3.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某些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洗,很可能会使浅颜色的衣服染上深颜色。

这其中的原因是。

答案:微粒在不断运动4.将50 mL的酒精与50 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这是因为。

答案:微粒之间存在空隙,酒精微粒分散到水的空隙中5.取2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往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人。

内装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其中的原因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

答案:空气微粒之间存在空隙,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液体、固体间的空隙要大得多6.物质的微粒性是指:(1)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构成的;(2)微粒是在的,并且温度越高,;(3)微粒之间存在,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

答案:微粒不断运动运动越剧烈间隙较小较大7.请你将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与其相应的原理用连线连接。

⑪热胀冷缩a微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⑫花香四溢b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⑬食物腐败c发生化学变化,微粒种类发生改变⑭空气看不见、摸不着d微粒之间存在间隙答案:⑪d ⑫a ⑬c ⑭b方法研习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微粒构成的B.同种微粒的性质不同C.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间的距离保持不变D.微粒之间是紧密排列的,没有空隙2.“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化学知识中的( C)A.微粒都很小B.微粒之间存在间隙C.微粒在不断运动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3.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汽中都存在碘的微粒,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成蓝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用微粒观点看物质》能力提升(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用微粒观点看物质》能力提升(含答案)

初三化学沪教版用微粒观点看物质能力题及答案
1、根据有关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颗粒碘放在湿淀粉试纸上,淀粉试纸变蓝;
②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淀粉试纸不变蓝,而滴碘酒的淀粉试纸变蓝;
③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里加热,将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试纸变蓝,将带火星的火柴棒放在试管口,火柴棒复燃。

根据以上现象,可以得出关于分子的两个结论
A ;
B 。

2、某兴趣小组做如图实验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 :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I 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II (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III (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答案
1、同种物质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
(提示:从①知,碘分子能使淀粉试纸变蓝,从②知酒精分子不能使淀粉试纸变蓝,溶解在酒精中的碘分子(碘酒)能使淀粉试纸变蓝。

从③知,五氧化碘受热分解成碘和氧气,生成的碘也能使淀粉试纸变蓝,氧气能助燃)。

2、(1)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
(2)酚酞试液变红色,构成氨的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3)实验 I 、实验 II 已做过对比实验,故实验 III 没有必要再做。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用微粒观点看物质》拓展提高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用微粒观点看物质》拓展提高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用微粒观点看物质提高题及答案1、打开盛有酒精的瓶盖,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因为酒精扩散到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白酒瓶一定要盖严瓶盖,否则酒的度数会降低,其理由。

2、用滴管吸取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氨气遇酚酞试液后,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在如图所示的试管口的棉花上,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个实验证明了。

3、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如水,等,有些物质是由构成的,如铁,等,有些物质是由构成的,如等。

4、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是,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5、一个氯气分子是由2个氯原子构成的,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那么一个氯气分子有个原子核,个电子。

6、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

7、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将一滴红墨水滴加到一杯水中,片刻后,整杯水慢慢变红;(2)盛酒精、汽油的瓶子为什么要塞紧瓶塞;(3)为什么加压时气筒里的气体的体积明显缩小,而固体加压时,体积无明显变化;(4)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体积是否是200mL?为什么?答案1、分子、酒精分子由于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去了。

2、滤纸条上滴有酚酞试液的地方,从外到里逐渐变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分子、氧气、二氧化碳、原子、铜、氦、离子、氯化钠。

4、道尔顿、汤姆生。

5、2、 34。

6、61.7、(1)红墨水中含有红色物质的微粒,加到一杯水中,这种微粒会因不断运动而在水中逐渐扩散,最后整杯水慢慢变红。

(2)为了防止酒精分子和汽油分子由于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损失,因此要塞紧盛酒精、汽油的瓶子的瓶塞。

(3)因为气体微粒间的间隔很大,加压时气体微粒间隔缩小,所以加压时气筒里的气体体积明显缩小,而固体微粒间的间隔很小,因此固体加压后体积无明显变化。

(4)不是200m L(体积小于200mL);由于微粒间有间隔,不仅同种物质的微粒间有间隔,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也有间隔,当水和酒精混合后,水的微粒穿插到酒精微粒之间的间隔中去,同样酒精的微粒也穿插到水的微粒间的间隔中去,所以混合溶液的总体积小200mL。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典例引路〗例1、水结成冰,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由水的分子变成冰分子的;B、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C、水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D、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分析: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都有一定空隙,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水结成冰是水的分子之间的间隔距离发生了变化;而构成水分子和构成冰的分子是相同的,水分子的大小,水分子的化学性质都未发生变化。

答案:B例2、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分子没有改变的变化;B、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C、无色气体变为淡蓝色液体的变化;D、分子间间隔发生改变的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变化的本质,化学变化从宏观上认识是生成了其它物质,不能从现象上来确定,化学变化从微观上认识是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

答案:B例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中,不正确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也可以分解成原子;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分析:此题考查物质及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综合性较强,一定要理清各类微粒之间的关系,原子由更小的微粒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只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B错答案:B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一切原子都包含着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D、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分析:通过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所以A的说法是正确的,B中所述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是不正确的,氢原子的核内只有一个质子而无中子;C的说法也是错误的,D中所述原子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原子不显电性,也是错误的,构成原子的粒子中,中子不带电,但质子和核外电子均带电。

答案:A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碳原子的质量都相同;B、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的;C、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是由6个中子构成的碳原子质量的1∕12;D、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原子的质子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时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1)
自学导航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又是由什
么构成的?
2.一大块冰糖,你如何使它变成更小块的冰糖?你还有什么方法使它分割成更小的看不见的微粒?
3.取少量的食盐加到一杯水中,食盐会,水的味道变成。

4.一杯盐水,你能用什么办法从中获得食盐固体呢?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听。

5.高锰酸钾是由许多高锰酸钾的微粒构成的,高锰酸钾的颗粒是颜色的,把高锰酸钾溶于水中,可得到颜色的溶液。

6.大量的实验证明,物质是由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构成的。

7.把一块金属不断地分割,当分割到我们的肉眼不能看见的时候,把物质放到高倍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物质还存在吗?
知识回收站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把你的看法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并进行简单的总结。

指点迷津
糖和食盐都是白色的固体,为什么味道却不一样呢?把糖加到水中,一段时间后糖就会“消失”,而水却变成了甜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分析: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而不同的微粒具有不同的性质。

构成糖和食盐的微粒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味道。

糖的固体加到水中,糖被不断地分割,直到变成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微粒,因而表面上看糖“消失”了,但是糖的微粒只是扩散到水中去了,并没有变成其它物质的微粒,因而此时的水也变成了甜的。

基础评价
1.下列变化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是()
A.碘加热后变成紫色蒸气
B.冰块融化成水
C.樟脑丸放在衣柜中逐渐消失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食盐溶于水逐渐消失
B.红墨水滴入水中使水变红
C.石蜡燃烧逐渐消失
D.金刚石加工成钻石
3.晾干湿衣服时,构成水的微粒所发生的变化是()
A.构成水的微粒被分解了
B.构成水的微粒变成其他物质了
C.构成水的微粒扩散到空气中了
D.构成水的微粒受阳光作用体积变小
4.下列转化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实现的是()
A.由混合物转化为纯净物
B.由块状物质转变为粉末
C.由固态物质升华为气态物质
D.由一种纯净物转变为另一种纯净物
5.关于氧气和液氧,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因而性质也完全不同
B.它们是完全相同的物质,因而性质也完全相同
C.因为构成两者的微粒相同,因而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氧气能燃烧,而液氧不能燃烧
6.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构成的,不同的微粒具有不同的性质,因而其所构成的物质也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如氧气能,二氧化碳却能氢气能,水却能。

7.高锰酸钾溶于水时,用取少量的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用量取一定的水,倒入烧杯中,用搅拌溶液,其作用是。

8.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某些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洗,可能会使浅颜色的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
9.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示放在实验桌上: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的棉花球上,仪器A的名称是,该仪器的主要用途是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一实验说明10.列举你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并说出它们的性质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拓展探究
化苑漫步
古代的物质观
在古代,自然科学知识虽然没有形成现代这种理论体系,但也存在着对自然界的一些看法。

我国古代的唯物论者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

有人提出“气”是万物之源,在古埃及,有的思想家认为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水,有的认为“火”是万物之源。

有的提出水、火、土、气四元素说。

上述的观点都属于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