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点总结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1、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许多实验表明,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如水是由水的微粒构成,高锰酸钾是由高锰酸钾微粒构成的,蔗糖是由蔗糖的微粒构成的。
2、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这与构成它们的微粒有关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又能化合生成水,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这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微粒不同,而构成它们的微粒就体现了它们的化学性质。
二、微粒的特点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无论气体、液体、固体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而这些微粒都是不断运动的,当我们走近花圃,会闻到花香,打开酒精瓶,会闻到酒精的气味,这些都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停地运动的。
2、微粒之间有空隙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微粒的空隙大小不同,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距离比较小,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所以气体往往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物质不易被压缩,一般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就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减小的缘故。
三、分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很小(2)分子的体积很小(3)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4)分子间有空隙(5)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3、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未变,如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合成了水分子,水分子也不再具有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性质。
四、原子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说明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而原子不能再分。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三章第一节教案
讨论并回答:湿衣服晾晒后变干了、我们可以闻到花的香味、久置的酒酒味淡了,等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
备注(个性化设计)
三、微粒之间有间隙
【演示】酒精和水混合体积变化
30cm长的玻璃管中先放一半水,然后再放一半酒精,充分混合后,观察液面变化。
观察现象:
水不易被压缩,而空气很容易被压缩
讨论并回答:
小结:
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大
温度越低,运动速率越小
3、微粒间存在一定间隙
而且温度越高,间隙越大
温度越低,间隙越小
物体热胀冷缩就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隙发生变化,而微粒本身的大小不变
从微粒的观点来看,
【演示】氨气微粒的运动
A:
B:
观察现象
酚酞变红
酚酞也变红
【提问】A中浓氨水滴入后溶液变红。为什么实验B中两杯溶液并没混合,而酚酞试液也变红?从这个实验说明了微粒具有什么特性?
讨论并回答:
浓氨水中微粒在不断运动,氨的微粒先运动到空气中,然后再从空气中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所以酚酞试液也变红。
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设问】盐放入水中,盐会看不见,水变咸了,为什么?
糖入入水中,糖也会看不见,水会变甜,为什么?
观察与思考】
1、展示一瓶高锰酸钾,取少量放在白纸上。
2、用研钵研碎高锰酸钾,放在纸上。
3、高锰酸钾溶于10mL水中,再倒入50mL水中。
提问:高锰酸钾颗粒是否可以再分?
已成粉状的高锰酸钾是否还可以再分?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教学实录和点评
被 取完 。这 句话 说 明 了物质 是无 限 可分 的 )
1 . 物质 是 由微 粒构 成 的 .1 2
[ 师]请 同 学们 在 1 秒 钟 内把 桌 上 的 纸 片 尽 可 0 能分成最 小 ,但 要 注意每 次分 成两 块 的大小 应该 相
同。 ( 的学生用 手撕 扯纸 片 ,有 的学 生用小 刀 。 有 )
中, 静置观察 ;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待稳定后倾
倒 出一半 在另 一烧 杯 ,加水 稀 释 ,引导 学生 观察颜
质 》实验课 荣获 市一 等奖 ,并 被推荐 参 加省 评 。同
年 1 月份 .江苏省 教育 厅组 织 多位化 学 特级教 师对 2 本 实 验课 录像 进 行 了评 审 。认 为 本 课 实 验 运 用 得
21 0 0年 . 1 第 期
教 学 设计
4 9
“ 微 粒 的观 点 看 物质 " 的教 学 实 录 和点 评 用
沈 兆 刚 . 长 济。 董
( 堡 镇 中心初 中,江 苏 宝应 柳 252 2 8 8)
文 章 编 号 :1 0 -6 2 (0 00 —0 4 —0 0 5 6 9 1)1 O 9 4 2
『 】同学 们 ,今 天 我 们 学 习 的 内容 与 这 三 个 师 词有关 ,当你 上完 这一 节课 以后 。你 就会 深刻 理解 或重新认 识 这三个 词 了。
12 新 知 探 究 .
( 媒 体展 示 :早 在 两 千 多年 前 我 国古 代 《 多 庄 子 ・ 下篇 》 中就 有 一 句 名 言 : “ 尺之 棰 , 日取 天 ~ 其 半 ,万世 不 竭 ” ,这 一 句 话 意 思 是 :一 尺 之杖 ,
二个 实验 中酚酞试 液并 未 与 浓氨水 直 接接触 。此 时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学习目标:
1、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极小 的微粒构成的; 2、知道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3、知道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观察与思考:探究物质的可分性
情境一:一颗糖分给两个同学吃,如何分? 如果分给全班同学吃该如何分? 情境二: 高锰酸钾颗粒是否可以再分?已 呈粉末的细小高锰酸钾是否还可以再 分?为什么烧杯中的全部液体最后都呈 浅紫色?
13
2:
实验1 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 2—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向溶液中慢 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 什么?
说明: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补充:无色酚酞试液:
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
实验2:探究微粒运动实验
、氨水中的微粒从一只烧杯跑进另一烧杯中,发生化学变、 氨化,使酚酞变红。 氨水中的微粒从一只烧杯跑进另一烧杯
有 间隙 在上述的一些变化中,物质的微粒本身 没有 _____(填有或没有)变化, 所发生的变化
属于____变化。 理 物
本节内容小结:
1、物质都是由极其细小的、肉眼看不见 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 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3、构成物质的微粒间都有一定的空隙。
(1)温度越高,微粒间的空隙越大;
(2)压强越大,微粒间的空隙越小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联想并体验
假如你是烧杯中的一颗水的小微粒,在你 周围看到了什么?如果给你稍稍冷却或加 热,你又会怎样?
你能解释下列实验中的现象吗?
通常是把导管插入水槽的水中, 然后用手捂住大试管,看导管 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手握试管,使试管受热,试管 内气体微粒运动加快,间距加 大,体积膨胀,能从导管口逸 出。
第三章化学课堂笔记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1、物质都有可分性。
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3、分割物质(宏观)=============微粒(微观)聚集二、微粒的基本性质1、微粒很小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实验:现象: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结论:氨分子不断运动3、微粒之间有空隙①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
②固体、液体中微粒间的空隙较小,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气体中微粒间的空隙较大,气体易被压缩。
③物质的状态是由微粒之间的空隙大小决定的例: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⑴湿衣服在太阳底下干得快答: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水分子获得太阳的能量,运动加快。
⑵糖放到水中不见了答: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的空隙里去了。
⑶物体的热胀冷缩答:受热,微粒之间的空隙变大;遇冷,微粒之间的空隙变小。
⑷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答:水分子之间有空隙。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由原子直接构成离子: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般由阴、阳离子构成一、分子1、概念: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2、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例如: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得的氧气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得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它们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不同。
二、原子1、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种基本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实质)分解结合————→————→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是原分子被破坏,分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免费下载】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说课与评课教案 08 11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沪教版)说课与评课说课:湘乡市第二中学成凤鸣评课:湘乡市教育局教研室旷湘平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简单的生活中常见现象。
(3)设计和完成有关的简单实验。
2、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用实验的手段认识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能提出假设,进行初步的探究。
(3)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对物质微粒构成的探究欲,初步体验科学的物质观。
(2)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和特点(1)内容: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化学课本(沪教版)(上)第三章第一节,教材主要内容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建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基本观念。
(2)特点:本节内容抽象,处理不当易形成教与学的难点。
由于微粒小不易被人察觉,所以只能通过物质在变化时一些宏观现象推测微粒的特性,感受微粒的真实存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微粒性和微粒的性质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难以理解的观点,也是用微粒观点看物质和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基础。
三、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1)学生已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也了解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重点(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生活中的问题。
3、难点: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不同物质微粒的空隙大小不同。
四、课前准备本节课采用四人一组在实验室或教室完成(配合多媒体)1、每四人一组准备下列仪器药品纸带、烧杯、玻璃棒、注射器、浓氨水、蒸馏水、酚酞、酒精。
每组一份探究报告(共同填写,签名上交)2、备好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从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
3.1.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C.微粒本身发生了变 化
(4)氧气和液氧都能支 D.微粒能保持物质的 持可燃物燃烧 化学性质
(4)( D )
பைடு நூலகம்
5.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 空隙的是( D ) A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 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C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 海绵能吸水
5.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来做氨的运动实验,他们先将 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然后实验如下:
取等量的蔗糖,放入等量的热水与冷 水中,热水中的比冷水中的溶的快。
二、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1.不同的微粒运动能力、范围不同。
2.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 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探究:酒精与水混合
实验操作 1、10mL水与10mL水混合
体积变化情况
预测结果 测量结果
20ml 20ml 20ml
4、选择左栏的“实验现象”和右栏“解释”之 间相关的项填在答案栏中。
实 验 现 象 解 释 答 案
(1)( B ) (2)( (3)( (1)50水mL和50mL酒 A.微粒很小 精混合体积小于100mL (2)水电解分解 B.微粒之间有间隙
C) A)
(3)一滴水中含有 1.67×1027个水的微粒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1、物质可以再分. 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3、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同 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 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聚集在一 起才能体现出来的;构成物质的微粒能 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了解微观世界 • 借助先进仪器将事物放大,才能到观察事物的微观构成,如光 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将物质放大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倍。 • 微观世界截然不同于肉眼观察到的宏观世界。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案
§3.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授课人:徐州三十一中常鸣[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及实验探究,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学生积极的交流讨论,并充分调动其想像能力,构建其微粒的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微粒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及推理能力[学习重难点]树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观点;能用微观理论解释实际问题[教学设计]§3.1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可以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客观存在的是() ①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构成物质的微粒图象 ②把蔗糖溶于水,其溶液具有甜味 ③把高锰酸钾溶于水,其溶液呈紫红色 ④煎过中药的厨房中充满了浓重的草药味 A 、仅①②③B 、仅①②④C 、仅①③④D 、全部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微粒运动论解释的是( )A 、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B 、等质量的水夏天比冬天蒸发的快C 、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D 、化工厂附近气味难闻3.下列不能说明微粒间有空隙的是 ()A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B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D 、海绵能吸水4.选择左栏的“实验现象”和右栏“解释”之间相关的项填在答案栏中。
5.氧气变为液态氧是因为()(4)( )D.微粒本身发生了变化4)白糖在热水比在冷水中溶解更快 (3)( )C.微粒运动速率受温度影响 (3)一滴水中含有1.67×1027个水的微粒 (2)( ) B.微粒之间有间隙 (2)水通电分解 (1)( ) A.微粒很小 (1)50mL 水和50mL 酒精混合体积小于100mL 答 案解 释实 验 现 象A、构成氧气的微粒大小B、构成氧气的微粒间的空隙变了C、构成氧气的微粒的化学性质变D、构成氧气的微粒本身变了6.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微粒运动的是()A、八月桂花香B、酒香不怕巷子深C、湿衣服凉干D、北京地区发生的沙尘暴7.已知,碘单质和淀粉反应会变蓝。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教案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
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
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决定的。
2.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
教学设计: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
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
引入: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宏观的物质或现象。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
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
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答: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
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3.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
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答:不能。
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
“用微粒观点看物质”案例与反思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案例与反思初中化学新教材已经在南昌市各中学全面推广使用,如何按新课标上好一节化学课是各位教师迫切需要探讨和关注的问题,物质的微观世界对初三学生来说,即抽象又陌生。
在上沪版“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这节课时,为了把学生带入这一神秘的物质世界,化抽象为具体,我有意识地安排了以下教学程序:呈现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猜想、实验探究、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应用。
首先,我让学生举出物质被越分越小的例子。
学生一下子打开话匣子,七嘴八舌的涌跃发言,如豆浆机将豆子磨成豆浆和豆渣,碎纸机碎纸,石墨研磨成墨汁……,接着学生亲自动手将一颗kmno4不断分下去,直到肉眼看不见为止,通过溶解并不断稀释,溶液颜色由深变浅,学生建立起一个新观念:即物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风的微粒构成的。
既然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那么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基本性质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在学习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我是这样呈观学习情景,指着桌面上一瓶浓氨水说:“浓氨水表面静止不动,但构成它的微粒是不是也静止不动呢?”说完打开瓶塞沿教室走一圈,同学们立刻掩着鼻子,露出复杂表情,这时,我立刻要求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现象合理猜测,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先让学生获得相关信息,让一名学生上台向盛有无色酚酞的试管里滴加1-2滴浓氨水,无色酚酞立刻变红。
接着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在这里我对新教材沪版所提供的实验加以改进,改进方法:在两张滤纸上滴加1-2滴浓氨水,将滤纸放在a、c两个小烧杯口上,b小烧杯滴几滴浓氨水,尽量扩大浓氨水与烧杯接触面积。
a、b小烧杯罩在大烧杯内,c小烧杯放在大烧杯外,1-2分钟后,同学们可以观察到a烧杯滤纸上出现颜色鲜艳的红晕,而c烧杯滤纸无明显现象。
这样改进,由于有了白色滤纸的衬托,使颜色变化十分明显,便于观察,当学生观察到正确实验现象,我即时提问:a滤纸上无色酚酞为什么变红?学生不难得出,构成浓氨水微粒进入a白色滤纸。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I)教案
第三章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I )教案大华初中 王剑云 王瑞玲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学生己掌握了化学变化的基础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点去学习化学。
二、学习目标 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2、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某些常见的现象 三、教学流程四、教学设计[教师] 前面己学过许多物质及化学变化,请思考(1) 写出水,氧气,铁,二氧化碳的化学式(2) 举三个化学变化的例子启发:以上化学式为什么那样写,还有无其它意义,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反应,有的不能,为什么有的物质外观差别明显,而外观相似的物质,性质却差别较大[学生]:认识课本58页彩图中的几种常见的物质[教师]刚才得出问题,涉及物质的内部结构——即物质能够被分割吗?分割后会怎么样?大家能否解释下列现象?(1) 食盐或糖放到水中,食盐或糖不见了,尝味道仍有咸味和甜味是为什么?(2) 湿衣服晾干了,水离开了衣服,为什么我们察觉不到?[学生]思考并做出自己的解释,以上现象说明物质是以肉眼看不见的形式发生变化的。
[教师]通过实验去探究物质的可分性。
学生分组做:[观察与思考](1)观察高锰酸钾小颗粒(肉眼看见)(3) 碎高锰酸钾成更小的颗粒(肉眼看见)(4) 适量高锰酸钾加10ML 水振荡(肉眼不见颗粒只见颜色)(5) 把(3)溶液分三等份,分别加入30ML 水,50ML 水,70ML 水(肉眼看不见颗粒,颜色逐渐变浅)[教师]高锰酸钾小颗粒研细成更小的颗粒放入水中,看不见的形式存在——小颗粒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不见了,湿衣服晾干了,都说明物质以肉眼看不见的形式——即变化了。
溶液颜色深浅不同,说明所含高锰酸钾微粒的数目不同。
[结论]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教师]既然物质都是由小微粒构成,那么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小微粒怎么样呢?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另取一个250ML的锥形瓶倒入蒸馏水并加入少量酚酞试剂,把装入半瓶浓氨水的药瓶用线栓住放入酚酞试液中使液面达到药瓶高度的二分之一,过一会看见酚酞表面先变红至全部变红。
物质构成的奥秘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概要许多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概要:1.许多实验表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的特点:(1)微粒是极其微小的;(2)微粒是不断地运动的;(温度越高,空气流动越好运动越快)例子:花园中花香弥漫,酒店前的酒香(扩散现象均可用此观点解释)(3)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
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小,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
例子: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热胀冷缩(4)微粒之间存在斥力例题精讲:【例题1】洋葱被誉为“蔬菜皇后”。
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A.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B.构成物质的微粒体积很小C.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空隙D.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很小答案:A解析:构成洋葱的微粒不断地运动,使我们闻到了刺激性气味。
【例题2】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总体积之和,这一事实说明()A.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空隙B,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再分C.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着D.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很小答案:A解析:典型的证明微粒间有空隙的例子。
【例题3】乒乓球被踩瘪后,放到热水中又会重新鼓起来。
其原因是()A.球内气体微粒体积增大B.球内气体微粒间空隙增大C.球内气体微粒质量增大D.球内气体微粒分解成更多微粒答案:B解析:微粒是有固定体积的,但是微粒间的空隙大小是随着温度而变化的。
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温度升高,微粒间的空隙变大了。
【例题4】在加压条件下,25立方米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立方米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A.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很小B.构成物质的微粒由更小的微粒构成C.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D.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答案:C解析:此题说明气体可以被压缩,在加压条件下,微观上,气体间的空隙变小,从宏观上就表现为气体的体积变小。
【例题5】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妈妈在厨房炒菜,我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学设计
微粒的观点去学习化学 ,通过观察 、想象 、类比等方法使学生初步 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但是这一章节内容抽象 ,一些微观概念 ,学 生往往较难理解 ,处理不当很容易形成教与学的难点。本节课是带
科学探究实践 :探究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 情境 】 刨设
同学们 ,上课前我们进行一次比赛 ,请大家在ls ̄ O P把桌上的 领学生步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的第一课 ,对学生 认识宏观物 纸条尽可能分成最小块。 质 的微 观组 成具 有 重要 作用 ,也 为 进一 步探 究微 粒 的种 : 后 面三 类等 [ 问】 提
节 ,教 材 的 主要 内容 为从微 观 的角 度看 物质 ,学 习构成 物质 的微 粒 所 具有 的性 质 ,授 课安 排为 1 时。 课
假 如 你能 看 到这些 物 质里 面 的样子 ,你 猜想 这些 物质 是 由什 么 学生在前面两章的学习中 ,通过观察和探究身边的一些物质 , 构成的?是怎样构成的? 产 生 了对化 学 的好 奇心 和进 一 步探 究 的欲望 。第 三 章将 帮助 学 生用 3 学生活 动 :倾听 、思 考 .
设,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c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生活中的问题。
2 难 点 .
起 ,观 察实 验现 象 。 [ 问】 提
你能 解释 所产 生 的现象 吗 ? 【 流猜 想】 交
形成 物质 的微 粒性 的 观点 。
五 、教 学过程
1 教 学过 程 .
( )烧杯A内滴入 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 ,与B 1 烧杯无
1 重点 .
物质 是微 粒构 成 的 ,那 么微 粒有 什么样 的特 性 ? 教师 活动 [ 示实 验】 演
向烧 杯 A中加 入 2ml 水 ,滴A.- 滴 酚 酞试 液 ,得 到溶 液 0 蒸馏 23 a 、认 识物 质 的微 粒性 ;b 、体 验科学 探 究 的过 程 ,学会 提 出假 甲 。在 烧杯 B 中加 人 3 l5 l 氨水 ,用 一个 大烧 杯把 两烧杯 罩在 一 m一 m浓
3.1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1(导学案)
C.微粒的体积很小D.微粒的质量很小
3.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干——温度升高,微粒运动得越快
B.“墙内开花墙外香”——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C.气体容易被压缩——气体微粒间有空隙,而固、液的微粒间无空隙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微粒的间隙变大
3.压缩等体积的空气和水,气体比较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而固、液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
订正栏:
学习过程:
一、物质是可以再分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P59观察与思考
思考:(1)用研钵研碎后的高锰酸钾粉末能继续分吗?
(2)溶于水后烧杯中高锰酸钾粉末还有吗?
你的启发:。Biblioteka 二、微粒的性质资料链接:构成物质的微粒到底小到什么程度呢?以水为例,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中的微粒,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
(观看)苯分子微粒的图像
你的启发:。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①在废弃药片塑板(没有标签)的小穴内滴加浓氨水,再滴加2滴酚酞试液
现象:酚酞试液直接接触氨水会。
§3.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高港区永安中学戴爱国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空隙;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3.建立微观意识: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进行想象和推理。
预习自学:
1.物质是由构成的,微粒是不断的,微粒之间有一定的。
2.走在校园里,会闻到花香,从微观角度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
你的启发:。实验探究2:
实验操作:对照书P60页的图3-4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教案
为什么甲溶液会从原来的无色变成红色?(学生提出各种想法)设下悬念,做好铺垫。
怎样由看得见的宏观现象想象出看不见的微粒粒子?……
浓氨水是由很多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不断运动,当这些微粒落入滴有酚酞试剂的水中时,会使试液变红。
在上述实验中,正是证实了试液变红是由于氨气微粒不断运动的结果。
肯定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对学生的交流讨论作出积极的评价。
同时适当的引发学生讨论为何是滴有酚酞的蒸馏水溶液变成红色,而不是浓氨水变成红色?
对学生的讨论加以引导并进行归纳,让学生认识到微粒都在不停的运。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初三化学试题(上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归纳1.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存在,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
在固体、液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
所以,气体通常比较容易被,固体和液体。
答案:空隙不同较小较大压缩很难被压缩2.高锰酸钾是一种色固体,取一小颗粒的高锰酸钾放人5 mL水中,会看到溶液变成色,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答案:紫黑色紫红色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3.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某些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洗,很可能会使浅颜色的衣服染上深颜色。
这其中的原因是。
答案:微粒在不断运动4.将50 mL的酒精与50 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这是因为。
答案:微粒之间存在空隙,酒精微粒分散到水的空隙中5.取2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往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人。
内装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其中的原因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
答案:空气微粒之间存在空隙,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液体、固体间的空隙要大得多6.物质的微粒性是指:(1)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构成的;(2)微粒是在的,并且温度越高,;(3)微粒之间存在,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
答案:微粒不断运动运动越剧烈间隙较小较大7.请你将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与其相应的原理用连线连接。
⑪热胀冷缩a微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⑫花香四溢b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⑬食物腐败c发生化学变化,微粒种类发生改变⑭空气看不见、摸不着d微粒之间存在间隙答案:⑪d ⑫a ⑬c ⑭b方法研习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微粒构成的B.同种微粒的性质不同C.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间的距离保持不变D.微粒之间是紧密排列的,没有空隙2.“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化学知识中的( C)A.微粒都很小B.微粒之间存在间隙C.微粒在不断运动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3.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汽中都存在碘的微粒,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成蓝色。
3-1-1 分子和原子(1)-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原卷版)
3.1.1 分子和原子(1)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品红在水中会_______,温度越高,品红扩散速度_______。
2.证明物质由___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苯分子的图像;移走_______形成的最小的汉字“中国”。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二、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三、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以分子为例)1. 分子________和________都很小;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分子总在不断的________,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________例: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
3.分子间存在________。
同种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气态_____液态_____固态;热胀冷缩现象:受热时分子________,遇冷时分子________;分子本身大小________。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_______,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_______。
考点1.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例1.(2022秋·安徽蚌埠·统考期末)如图是初中化学教材插图“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根据该图无法获得的分子信息是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变式1-1】(2022秋·辽宁锦州·统考期中)小张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一会儿后,杯中水都变红了,小张判断这是因为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由原子构成,其中完全正确的是A.①B.②C.①②D.①②③【变式1-2】(2022秋·山西·九年级统考期中)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表面通过探针移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B.这两个汉字是日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C.该操作说明原子是最小粒子不能再分D.这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变式1-3】(2022秋·辽宁葫芦岛·统考期末)对下列教材图片的认识错误的是A.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B.苯分子之间有间隔C.品红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D.只有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变式1-4】(2022秋·山东德州·校考期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用扫描隧道显微显微镜能观测到铁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存在的D.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考点2. 分子的基本性质例2.(2023·湖南益阳·统考期中)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15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实验操作
混合后的体积
15mL水与15mL酒精混合 < 30mL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16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取一支针筒,抽取一定量的空气,用手
指堵出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观察现象;
在刚才的这支针筒内抽取相同量的水,
用手指堵出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 入,观察现象。
微粒间空隙大小的变化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18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物质状态的变化微观三维模拟动画
固态
2021/2/19
液态
镇江四中 温莉敏
气态
19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实验结论:
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都有一定的空隙(或 间隙)。
2、物质的“三态”变化实际上就是微粒之 间的空隙(或间隙)发生改变的过程。(微粒 本身没有变化)
A.汽油燃烧
B.石蜡熔化
C.氢气燃烧生成水 D.钢铁生锈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22
4.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存在着三态变化,主要是
由于
(C )
A.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发生了变化
B.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发生了变化
C.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空隙发生了变化
D.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5.对如图所示实验的解释中,最合理的是(D )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20
1、选择左栏的“实验现象”和右栏“解释”之 间相关的项填在答案栏中。
实验现象
答案
解释
(1)打开一瓶白酒,立即闻 到酒香
(1)(B )
(2)一滴水中大约有 1. 67×1023个水分子
(2)(A )
(3)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 情况下,可装人容积为 (3)(C ) 0.024 m3的钢瓶中
(2)溶于蔗糖的水有甜味,而食盐水却是咸的。
构成糖和食盐的微粒不同,不同的微粒具有不 同的性质。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25
8.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
有关问题。
(1)实验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
再向其中滴加氨水,由实验1得出的结论有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17
1、 15mL水与15mL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 者的体积之和,为什么?
不同物质混合,微粒进入对方物质微粒间的空隙。 2、 为什么空气和水都能被压缩?相比,哪个更易
被压缩?从中说明了什么? 液体中微粒间距离较小,气体中微粒间距离较大 3、物质三态转化的实质是什么?
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没有发生改变;单位体积 水中所含高锰酸钾微粒数目变少了。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6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7
联想:
1.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
那么能否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物理性质不同?
2021/2/19
绚丽镇多江四姿中的温物莉质敏
1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2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3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在生活中,我们可 不可以把物质分成极 细小的微粒呢?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4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实验步骤:
1、用药匙取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放入研钵中 研磨,观察变化。
A.微粒很小 B.微粒在不断运动 C.微粒之间有空隙
(4)湿衣服在通风处很快晾 干
(4)(B )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21
2.下列关于构成冰和液态水的微粒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A )
A.它们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B.它们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C.它们有不同的性质
D.它们有相同的性质
3.下列变化中,物质微粒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B)
2、将少量高锰酸钾粉末放入盛有50mL水的 烧杯中,先观察现象,再搅拌。
3、取2所得溶液10mL, 倒入盛有40mL水
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5
思考:
1.高锰酸钾固体放入水中,为什么逐渐消失了?
高锰酸钾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分散到水中。
2.高锰酸钾溶液稀释后,紫红色变浅的原因是什么?
酚酞遇蒸馏水不变红,酚酞遇浓氨水变红。
。
(2) 实验2(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B烧杯中液体变红 ;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氨的微粒从烧杯A中运动到B中,使B中酚酞变红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3(如图乙所
不能,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大量微粒聚集才 能表现出来。
2.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又说 明了什么?
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性质。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8
高锰酸钾溶于水时,我们可以看到开始时
紫红色“像轻曼的红纱一样缓缓的自动展开” 的景象。对此你有何猜想或假设?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9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第一组实验
第二组实验
蒸馏水
滴加酚酞
滴加浓氨水
蒸馏水 浓氨水 和酚酞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10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11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实验结论: 1、微粒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同种物质的微粒性质相同;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12
微粒运动速率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 微粒运动速率越快。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13
1、金秋八月,当你路过桂花树旁时,为什么 会闻到怡人的香味?
2、为什么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容易干?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14
高锰酸钾溶于水后,高锰酸钾的微粒到哪 去了?对此你有何猜想或假设?
液体显紫 红色,上述实验表明: ①高锰酸钾是由极其微小,肉眼看不见的 微 粒 构成
的; ② 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 ;
③ 相同微粒性质相同
。
2021/2/19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比晾在阴凉的地方干得快。
太阳下,温度高,微粒运动速度快,所以衣服 干得快。
A.微粒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微粒
B.微粒本身没有发生改变但微粒总数增加了
C. 微粒总数没有变但微粒变小了
D.微粒是运动的,部分微粒进入空气中
2021/2/19
镇江四中 温莉敏
23
6.用一支试管倒入5 mL水,再加人一小颗 紫黑 色
高锰酸钾颗粒,观察到试管中的液体变 紫 红 色,
将此液体倒入烧杯,再加人95 ml,水,观察烧杯内